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环节设计与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1
作者 廖兵 韩智勇 +6 位作者 刘静 史瑞 徐芬 谢燕华 杜海英 黄币娟 胡启立 《大学教育》 2023年第11期128-131,共4页
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综合性较强的实习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综合分析与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论文系统总结了生产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生产实习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与实践,探索以学生为... 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综合性较强的实习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综合分析与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论文系统总结了生产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生产实习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与实践,探索以学生为核心的“学习—实践—总结—反馈—再学习”的实习实践新模式,丰富实习内容与方式,完善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课程反馈体系,为推进实习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支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生产实习 教学环节 考核评价体系
下载PDF
钒钛磁铁矿冶炼渣场周边土壤-鱼塘-河流系统中钒铬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2
作者 邵波霖 朱殿梅 +3 位作者 凌凯 孙家佞 程馨 钟可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68-77,共10页
为探究冶炼废渣中钒(V)和铬(Cr)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集渣场周边土壤、沉积物、鱼塘底泥、鱼塘水和河水样品,分析V和Cr的浓度、赋存形态,并采用富集因子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V和Cr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 为探究冶炼废渣中钒(V)和铬(Cr)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集渣场周边土壤、沉积物、鱼塘底泥、鱼塘水和河水样品,分析V和Cr的浓度、赋存形态,并采用富集因子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V和Cr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V和Cr平均含量分别约为四川省背景值的2.6和4.0倍,富集程度分别为轻微和中度富集;沉积物中V、Cr平均含量分别约为对照沉积物的5.0和3.2倍,底泥中V、Cr平均含量分别约为对照沉积物的5.5和1.4倍,V和Cr富集程度均为中度和轻微富集;水样表现为V污染,鱼塘水和河水V平均浓度分别约为金沙江水样的17.6和1.8倍。研究区V和Cr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其占比分别为57.1%和89.4%,沉积物和底泥中V和Cr残渣态占比分别为20.1%和74.9%,各环境介质中V的生物可利用率及迁移率要远高于Cr;结合V和Cr地球化学性质分析,研究区环境介质中V和Cr可能主要以V 5+和Cr 3+形式存在。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V、Cr污染程度分别为轻微和中度污染,沉积物与底泥中V、Cr污染程度分别为中度和轻微污染,V和Cr均对生态系统构成轻微风险。因此,为保护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和公共健康,应尽快修复受污染土壤和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渣 污染评价
下载PDF
煤矿煤矸石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分析
3
作者 谢阳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年第10期0320-0321,共2页
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炭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矿产能源。近年来为了满足我国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煤炭资源开采量逐年上升,也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许多地区的煤炭开采工艺较为落后,但仍采用了高强度、大规模的开采模式,对周边... 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炭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矿产能源。近年来为了满足我国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煤炭资源开采量逐年上升,也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许多地区的煤炭开采工艺较为落后,但仍采用了高强度、大规模的开采模式,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课题研究由此出发,深入分析煤炭开采可能产生的地质问题以及危害,重点对矸石山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矸石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方案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山 生态环境 治理技术
下载PDF
西南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优化-基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延国 李景吉 +5 位作者 逯亚峰 邹强 王勇 周吾珍 罗正宇 李怡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825-5836,共12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及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本方法。以生态系统敏感性及服务功能为核心的红线划定指标体系,未能准确反映山地复杂地质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得生态红线划定缺乏地质-地理过程的支撑。以...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及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本方法。以生态系统敏感性及服务功能为核心的红线划定指标体系,未能准确反映山地复杂地质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得生态红线划定缺乏地质-地理过程的支撑。以地质环境与地理环境互馈为基础,构建西南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以我国典型山区四川省为研究区,通过将脆弱性格局与基本方法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叠置分析,提出了基于“生态地质环境共同体”理念的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优化方法。结果表明:生态保护红线与脆弱性评估格局基本一致,面积有差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充分刻画生态系统保护格局,脆弱性格局更好反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状况,山区地质与地理过程是塑造生态红线分布格局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估视角的2种优化方案,集中、全面反映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但应合理预留人类聚居空间及生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地质环境 脆弱性 优化方法 四川省
下载PDF
微塑料在土壤-地下水中的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蒲生彦 张颖 吕雪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55,共12页
微塑料已成为一类新型污染物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将微塑料污染列为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洋环境方面,有关土壤-地下水系统中微塑料的环境... 微塑料已成为一类新型污染物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将微塑料污染列为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洋环境方面,有关土壤-地下水系统中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相关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调研,较系统地回顾梳理了有关土壤-地下水中微塑料的来源、迁移归趋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做出评述和展望,旨在促进土壤-地下水系统中微塑料污染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土壤-地下水 生态毒性 迁移归趋 环境行为
下载PDF
成都市水生态足迹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玉邦 严雨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98,共6页
为了加强对成都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划与管理,运用水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分析成都市2000-2016年水生态足迹变化,并基于LMDI分解法分析成都市水生态足迹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成都市水资源总量生态足迹逐年增大,2012年以后略有下降;农业用... 为了加强对成都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划与管理,运用水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分析成都市2000-2016年水生态足迹变化,并基于LMDI分解法分析成都市水生态足迹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成都市水资源总量生态足迹逐年增大,2012年以后略有下降;农业用水在整个用水结构中占比最高,生态足迹最高;其次为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占比。成都市2000-2016年水生态承载力先增大后降低,水生态盈余(赤字)逐年增大,万元GDP水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资源负载指数逐年提高。说明成都市水资源利用程度高、利用效率高,但开发潜力小,水资源供给压力依然巨大。从影响因素的结构性分析来看,经济因素发挥主导作用,结构因素的抑制作用还未显现,人口因素的促进作用不够显著,技术因素的抑制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足迹 LMDI分解法 水生态承载力 水生态盈余(赤字) 水资源负载指数
下载PDF
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汪进 韩智勇 +2 位作者 冯燕 周若昕 王双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23-1932,共10页
为了解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情况,以成都市各区县工业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r、Cd、Pb、Cu、Zn的赋存形态特征,并选用了基于形态分析的原生相与次生相比值法(RSP)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 为了解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情况,以成都市各区县工业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r、Cd、Pb、Cu、Zn的赋存形态特征,并选用了基于形态分析的原生相与次生相比值法(RSP)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与讨论。结果表明:(1)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Cr、Pb、Cu和Zn的赋存形态几乎都以残渣态为主(Pb:48.7%—84.25%、Cu:63.82%—94.45%、Zn:67.54%—95.58%、Cr:81.73%—92.49%),但Cd的赋存形态分布差异较大(Cd:0.00%—93.02%);(2)由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评价结果可知,除Cd为中度污染外(RSP=2.84),Cr、Pb、Cu和Zn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均小于1,这表明研究区内Cd污染较其余几类重金属更严重;(3)根据风险评价编码法评价结果,研究区内重金属生态风险强弱顺序为Cd(14.62%)>Pb(1.61%)>Cu(1.29%)>Cr(1.02%)>Zn(0.86%),其中中部东南侧Cd的生态风险相对较高。综合上述评价结果,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且其生态风险远高于其他重金属,在今后的风险管控及土壤修复过程中应被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土壤 重金属形态 生态风险评价 原生相与次生相比值法 风险评价编码法
下载PDF
生态资产评估及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羽 傅斌 +3 位作者 罗勇 张洪吉 陈青松 顿玉多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6-164,共9页
生态资产是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评估资产的数量和质量是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提。通过对生态资产概念与内涵、分类体系、监测方法与指标的辨析与梳理,重点对生态资产监测与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进而讨论了生态资产管理与应用。最... 生态资产是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评估资产的数量和质量是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提。通过对生态资产概念与内涵、分类体系、监测方法与指标的辨析与梳理,重点对生态资产监测与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进而讨论了生态资产管理与应用。最后,针对生态资产概念、分类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注重生态资产分类标准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明确生态资产产权、构建生态资产账户体系、创新资产管理机制,以进一步提高生态资产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价值 资产负债表 离任审计
原文传递
酯类液晶酸浸分解转化特性及环境风险
9
作者 王梓又 王艺博 +4 位作者 许文来 阮久莉 毕莹莹 赵若楠 郭玉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2-560,共9页
选取酯类液晶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仪-质谱仪联用(G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不同酸浸参数对其分解转化及产物类型的影响,利用ECOSAR毒性评估软件评价了酸浸产物的毒性及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液晶酸浸分解转化率随硫酸... 选取酯类液晶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仪-质谱仪联用(G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不同酸浸参数对其分解转化及产物类型的影响,利用ECOSAR毒性评估软件评价了酸浸产物的毒性及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液晶酸浸分解转化率随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分别最高可达46.3%、25.33%、35.41%,且对比发现转化产物类型不受酸浸参数变化影响;酯类液晶在硫酸强氧化作用下分解成含有酰基、羧基、羟基等自由基的化合物,这些自由基再进一步结合,最终生成液晶中间体及小分子有机物,酯类液晶酸浸产物包括氰基联苯酚、环戊酸,2-乙酰基-5-甲基-、3-壬烯酸、4-戊基苯酚这4种物质,分解产物类型与液晶结构有关;酸浸产物除环戊酸,2-乙酰基-5-甲基-外,均为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需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单体 分解转化 酸浸 浸出毒性 环境风险
下载PDF
基于生境质量和生态廊道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研究——以丹巴县为例
10
作者 雷雯 傅璟 +4 位作者 刘益 谢志远 邓雪峰 雷泞菲 陈劲松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2-572,共11页
识别关键区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前提。本文基于生境质量与生态廊道共同识别丹巴县生态修复关键区。结果显示:(1)1985—2020年,全县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大于0.95,常年低生境质量区位于丹巴县县界边缘;(2)丹巴县共识别出8个生态源地... 识别关键区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前提。本文基于生境质量与生态廊道共同识别丹巴县生态修复关键区。结果显示:(1)1985—2020年,全县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大于0.95,常年低生境质量区位于丹巴县县界边缘;(2)丹巴县共识别出8个生态源地与16条生态廊道,廊道网络结构复杂;(3)丹巴县共识别出生态夹点26处、障碍点18处、断裂点22处,这些生态夹点、障碍点、断裂点以及常年低生境质量区均为生态修复关键区。总之,丹巴县生态修复关键区整治应采取森林抚育、天然牧草地保护等自然恢复措施为主,结合生态复绿、造林固坡等人工措施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生态廊道 生态修复关键区
下载PDF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对藏东南工程边坡植被重建的作用
11
作者 蒋云清 王国严 +7 位作者 黄梦月 张鸿南 彭培好 裴向军 李景吉 唐晓鹿 印大秋 王世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7-194,共8页
[目的]评价青藏高原派墨公路生态恢复过程中环境因素对边坡植物群落的影响,为藏东南工程扰动区生态恢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藏东南新修派墨公路为研究对象,基于沿线边坡生态恢复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 [目的]评价青藏高原派墨公路生态恢复过程中环境因素对边坡植物群落的影响,为藏东南工程扰动区生态恢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藏东南新修派墨公路为研究对象,基于沿线边坡生态恢复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群落加权性状值(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含量、叶磷含量)与环境变量(海拔、修复措施)的关系,探究当前恢复重建植物群落对环境变量及工程措施的响应。[结果](1)海拔显著影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叶干物质含量(p<0.05);(2)高强度的措施显著提高群落盖度、比叶面积、叶氮含量(p<0.05),但对叶磷含量有显著负向作用(p<0.05);(3)人为高度干预的SJP技术能够显著增加高海拔植物的叶干物质含量,对群落修复效果总体较好。[结论]海拔高度和修复措施是派墨公路沿线边坡植物群落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海拔升高,植被自然恢复难度增大。应加大人为修复措施强度,避免引起高寒地区生态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植被重建 海拔高度 物种多样性 群落加权性状
下载PDF
西北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与对策
12
作者 罗婷 韩智勇 《环境保护前沿》 CAS 2023年第2期265-269,共5页
通过梳理西北地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现状,系统分析了水源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并从制度建立与水源建设、保护区划分、水质改善、环境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下一步水源管理、环境整治及风险防控政策的... 通过梳理西北地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现状,系统分析了水源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并从制度建立与水源建设、保护区划分、水质改善、环境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下一步水源管理、环境整治及风险防控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饮用水水源地 环境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聚多巴胺包埋纳米过氧化钙缓释过氧化氢影响因素
13
作者 马慧 罗浩宇 +2 位作者 陈劲松 彭鸿彬 蒲生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11-218,共8页
合成了一种聚多巴胺包埋的缓释纳米过氧化钙(nCaO_(2)@PDA),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各类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对该复合材料缓释过氧化氢效能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释放量与环境温度、多巴胺包埋厚度、溶液初始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 合成了一种聚多巴胺包埋的缓释纳米过氧化钙(nCaO_(2)@PDA),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各类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对该复合材料缓释过氧化氢效能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释放量与环境温度、多巴胺包埋厚度、溶液初始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探究了表层核壳PDA的作用机理,受PDA核壳表面功能性官能团邻苯二酚基团作用,复合材料在缓释过氧化氢过程中可有效地抑制体系pH值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材料 纳米过氧化钙 过氧化氢 聚多巴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城市大气颗粒物中锑污染研究进展
14
作者 程馨 孙家佞 凌凯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3-127,共5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高强度人类活动及锑化合物的广泛使用使城市大气环境中锑污染日趋严重。进入大气中的锑能长时间驻留并随大气环流进行长距离迁移造成跨区域污染。鉴于锑对人体的潜在毒性及致癌性,城市大气环境锑污染引起学术界...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高强度人类活动及锑化合物的广泛使用使城市大气环境中锑污染日趋严重。进入大气中的锑能长时间驻留并随大气环流进行长距离迁移造成跨区域污染。鉴于锑对人体的潜在毒性及致癌性,城市大气环境锑污染引起学术界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大气环境中锑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对城市大气颗粒物中锑的来源、污染特征、源解析等方面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大气环境中锑污染来源、迁移转化过程研究中的锑同位素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开展城市大气颗粒物锑污染研究、防治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大气颗粒物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下载PDF
土壤熟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琪 徐亚东 +5 位作者 李宇航 沈逸凡 魏人杰 张慧媛 孙斌 雷泞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7-10,共4页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退化土壤日益增多,土壤质量形势严峻,土壤改良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作为土壤改良的重要研究方向,土壤快速熟化技术通过快速提高土壤肥力提升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主要结合土壤退化的现状,梳理与...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退化土壤日益增多,土壤质量形势严峻,土壤改良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作为土壤改良的重要研究方向,土壤快速熟化技术通过快速提高土壤肥力提升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主要结合土壤退化的现状,梳理与阐述了基于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的3种土壤熟化技术及相关联合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和应用,分析了土壤熟化技术存在问题并提出展望,为土壤熟化技术领域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退化 快速熟化 改良剂 联合修复
下载PDF
双聚材料对干旱条件下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李霜 黄娟娟 +4 位作者 裴向军 周立宏 陈正峰 胡友邦 赵春章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93-803,共11页
干旱是限制工程创面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子,双聚材料(Double polymers SJ)是用于边坡土体防渗固化的新型材料,对于工程扰损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干旱条件... 干旱是限制工程创面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子,双聚材料(Double polymers SJ)是用于边坡土体防渗固化的新型材料,对于工程扰损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干旱条件下SJ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重度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黑麦草存活率、植株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增加了植株·O^(2-)、H_(2)O_(2)、MDA等毒性物质的积累。添加SJ一方面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蒸发量减少约50%),另一方面显著增加了黑麦草植株的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并降低了活性氧等有毒物质含量,有利于黑麦草生物量的积累及存活率的提高。因此,SJ的保水性及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干旱区工程边坡的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聚材料 干旱胁迫 黑麦草 土壤酶
下载PDF
环境胁迫及相关植物激素在水稻根毛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斌 黄进 +3 位作者 王丽 李瑾 梁越洋 陈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7-299,共13页
根毛作为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结构,其生长发育同时受到外界环境与遗传因子的调控,也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元素缺乏等环境胁迫、遗传因子及脱落酸、乙烯和生长素为核心的激素调控网络在水稻根毛发育中的作... 根毛作为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结构,其生长发育同时受到外界环境与遗传因子的调控,也在植物应对逆境胁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元素缺乏等环境胁迫、遗传因子及脱落酸、乙烯和生长素为核心的激素调控网络在水稻根毛发育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总结,并就目前该研究领域内尚未解决的问题及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环境胁迫 水稻根毛 遗传因子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流域生态水文分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延国 邹强 +2 位作者 逯亚峰 李景吉 肖鹏飞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生态水文分区是流域生态保护和水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流域是生态水文分区研究的典型区域之一。基于生态-水文互馈机制,以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典型流域大渡河为例,从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因子和人类活动4个方... 生态水文分区是流域生态保护和水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流域是生态水文分区研究的典型区域之一。基于生态-水文互馈机制,以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典型流域大渡河为例,从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因子和人类活动4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生态水文分区评价体系,综合反映地形急变流域水文-土壤-气候-生态系统全链条,量化流域生态水文指数,由SWAT模型提取的小流域尺度,刻画区域生态水文分区格局;通过生态水文分区与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叠置分析,为流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布局及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生态水文指数值及384个小流域,共划定少水生态区、平水生态区及丰水生态区3种类型区,划定结果与土地利用格局、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分布有较好的契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分区 地形急变流域 自然保护区 生态保护红线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21色流式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免疫细胞亚群方案的建立
19
作者 郭婷婷 谢鸿观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组织的免疫微环境已成为关注的重点,随着多色流式的兴起,流式检测肺癌免疫微环境成为重要的手段,但多为检测细胞亚群占比或主要细胞亚群功能,无法同时对两者进行检测。因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靠的21色流式方案,以检测人... 背景与目的肺癌组织的免疫微环境已成为关注的重点,随着多色流式的兴起,流式检测肺癌免疫微环境成为重要的手段,但多为检测细胞亚群占比或主要细胞亚群功能,无法同时对两者进行检测。因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靠的21色流式方案,以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各亚群。方法选用细胞膜表面抗体细胞分化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45、CD3、CD19、CD4、CD8、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CD39、CD103、CD25、CD127、趋化因子受体8(chemokine receptor8,CCR8)、CD56、CD11c、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CD38、CD27、CD69、CD62L、CD45RA、CCR7和核酸染料L/D制定方案。首先对各抗体进行抗体滴定实验、电压优化、减一色染色和单色染色实验,确定各实验条件及检测方案后,采用6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标本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检测分析6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结果采用建立的21色流式方案检测了6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可分析出肺癌组织中各细胞亚群的占比及主要细胞群的免疫表型和分化情况。结论成功建立的21色流式方案适用于PBMCs和NSCLC组织样本检测,为监测肺癌中免疫微环境状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免疫表型 多色流式
下载PDF
PEI功能化多孔生物炭对水中V(Ⅴ)的吸附研究
20
作者 于浩洋 陈可欣 彭书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20-226,共7页
针对水体钒污染现象,以经磷酸浸渍的马缨丹为原料制备多孔生物炭后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得到PEI功能化多孔生物炭(PBC)。采用BET、扫描电镜(SEM)、EDS能谱和红外光谱(FT-IR)进行表征,并探究其对水中钒离子[V(Ⅴ)]的吸附。结果表明:PBC... 针对水体钒污染现象,以经磷酸浸渍的马缨丹为原料制备多孔生物炭后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得到PEI功能化多孔生物炭(PBC)。采用BET、扫描电镜(SEM)、EDS能谱和红外光谱(FT-IR)进行表征,并探究其对水中钒离子[V(Ⅴ)]的吸附。结果表明:PBC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及表面官能团,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原始炭(LBC)的5.87倍和12.33倍;PBC和LBC对V(Ⅴ)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47.47mg/g和4.98mg/g;PBC对V(Ⅴ)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选择性高效吸附水中V(Ⅴ)并循环再生利用。PBC对V(Ⅴ)的吸附机理以静电作用、多孔吸附、络合及还原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聚乙烯亚胺 功能化 吸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