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小麦品种(系)硬度基因分布特点解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文静 吴宏亚 +2 位作者 董亚超 吴迪 高德荣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33,共6页
以江苏省近20年育成的111份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对其籽粒硬度Pina-D1和Pinb-D1等位变异进行KASP标记检测,研究其分布频率。结果表明:江苏省小麦软质基因组合类型Pina-D1a/Pinb-D1a占54.95%,硬质基因组合Pina-D1a/Pinb-D1b和Pina-D1b... 以江苏省近20年育成的111份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对其籽粒硬度Pina-D1和Pinb-D1等位变异进行KASP标记检测,研究其分布频率。结果表明:江苏省小麦软质基因组合类型Pina-D1a/Pinb-D1a占54.95%,硬质基因组合Pina-D1a/Pinb-D1b和Pina-D1b/Pinb-D1a分别占38.74%和6.31%。近20年扬州地区育成小麦品种(系)以软质类型基因组合为主,南京和镇江地区育成小麦品种(系)是软质兼顾硬质类型基因组合,随着种植区域由南向北,软质小麦基因组合类型的小麦品种(系)数量比例逐渐下降,淮阴和徐州地区育成的绝大多数小麦品种(系)属于硬质类型基因组合Pina-D1a/Pinb-D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puroindoline-D1(Pin-D1)基因 KASP 软质麦 硬质麦 品质育种
下载PDF
基于HRM技术开发水稻糊化温度基因ALK功能标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军 周晶 +9 位作者 陶亚军 李文奇 朱建平 范方军 王芳权 许扬 陈智慧 蒋彦婕 李霞 杨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糊化温度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ALK是控制水稻糊化温度的主效基因,开发可快速高通量鉴定ALK基因型的功能标记有助于提高水稻品质改良的效率。【方法】根据ALK基因4198位、4329位和4330位存在的单碱基差异,设计基于... 【目的】糊化温度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ALK是控制水稻糊化温度的主效基因,开发可快速高通量鉴定ALK基因型的功能标记有助于提高水稻品质改良的效率。【方法】根据ALK基因4198位、4329位和4330位存在的单碱基差异,设计基于HRM技术检测的基因功能标记。【结果】通过PCR检测结合测序分析,筛选了ALK基因2个功能区域的功能标记ALKH4、ALKH5。利用ALKH4、ALKH5对81份籼稻品种、279份粳稻品种进行了ALK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16份粳稻和19份籼稻为G-GC基因型;51份粳稻为A-GC基因型;212份粳稻和62份籼稻为G-TT基因型。【结论】基于HRM技术开发的基因功能标记ALKH4、ALKH5可以快速高通量鉴定控制糊化温度ALK不同基因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糊化温度 ALK 功能标记 HRM技术
下载PDF
不同类型江苏粳稻主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军 宫丹妮 +5 位作者 范方军 朱金燕 李文奇 王芳权 仲维功 杨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6期24-30,共7页
利用48对SSR分子标记对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65份不同类型常规粳稻品种和7份对照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2对分子标记在供试材料间存在多态性,42对SSR标记共检测到101个等位基因,变化范围为2-4个,平均每个位点2.40个。... 利用48对SSR分子标记对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65份不同类型常规粳稻品种和7份对照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2对分子标记在供试材料间存在多态性,42对SSR标记共检测到101个等位基因,变化范围为2-4个,平均每个位点2.40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03-0.64,平均0.21。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03-0.58,平均0.18。65份江苏省常规粳稻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在0.78-0.97之间,平均0.91,95.4%的供试品种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87-0.97之间。3个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群体内,迟熟中粳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量最高,迟熟中粳的平均位点PIC值和基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晚粳品种和中熟中粳。UPGMA聚类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87为界,可将除‘通鉴981’、‘扬农稻1号’和‘盐稻10号’以外的62份江苏省常规粳稻品种分为2类;江苏省大面积生产主推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同一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间遗传距离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粳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南粳88的选育与应用
4
作者 王芳权 李文奇 +7 位作者 范方军 许扬 陶亚军 朱建平 蒋彦婕 陈智慧 李霞 杨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3-116,共4页
南粳8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系南粳53045为母本,以抗病品系07GY31(别称扬粳7311)为父本通过杂交,并与南粳53045回交1代,经过连续多代分子标记辅助检测、品质鉴定和农艺性状选择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粳... 南粳8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系南粳53045为母本,以抗病品系07GY31(别称扬粳7311)为父本通过杂交,并与南粳53045回交1代,经过连续多代分子标记辅助检测、品质鉴定和农艺性状选择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粳稻新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南粳88的突出优点是(1)群体整齐度好,后期叶片转色好,秆青籽黄,熟相好;(2)穗型较大,穗粒结构协调,高产且稳产,适应性广;(3)携带Pigm、Pib等多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穗颈瘟抗性好,稻瘟病自然发病很轻;(4)携带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p和香味基因fgr,米饭香味浓郁、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饭不回生,而且垩白度低、出米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粳88 优质 分子标记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甲烷排放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浩田 秦缘 +4 位作者 钟笑涵 林晨语 秦竞航 杨建昌 张伟杨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45,共13页
甲烷(CH_(4))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影响。稻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CH_(4)的主要排放源,水稻根系与土壤是影响稻田CH_(4)排放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CH_(4)排放的关系对于缓解温室效应... 甲烷(CH_(4))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影响。稻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CH_(4)的主要排放源,水稻根系与土壤是影响稻田CH_(4)排放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CH_(4)排放的关系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稻田CH_(4)产生和排放的机理及其与水稻根系和土壤性状间的内在关系,并展望了进一步探究水稻和土壤性状与稻田CH_(4)排放关系的研究方向,为实现水稻丰产与固碳减排协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特征 土壤性状 甲烷排放
下载PDF
安徽麦区软质小麦面粉溶剂保持力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6
作者 程颖 焦碧玉 +5 位作者 王磊 汪辉 崔文礼 朱宗河 赵莉 郑文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1-197,共7页
为了深入了解安徽麦区软质小麦溶剂保持力(SRC)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利用GGE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大田推广软质小麦品种的蔗糖SRC、乳酸SRC、碳酸钠SRC和水SRC 4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 为了深入了解安徽麦区软质小麦溶剂保持力(SRC)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利用GGE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大田推广软质小麦品种的蔗糖SRC、乳酸SRC、碳酸钠SRC和水SRC 4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GGE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4个SRC性状的GGE变异值均大于50%,环境-基因型互作效应复杂。能较好区分蔗糖SRC和乳酸SRC的试点是濉溪,能较好区分碳酸钠SRC且具有强代表性的生态点是新马桥,能区分水SRC的生态点是阜阳。生态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表明:蔗糖SRC值表现较稳定的品种包括华成863、龙科1109、荃麦725和涡麦99;乳酸SRC值稳定的品种有徽研912和瑞华麦516,碳酸钠SRC值稳定的品种包括徽研912和瑞华麦516,水SRC值表现较稳定的品种是华成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RC GGE双标图 基因型-环境互作 稳定性
原文传递
高产优质早熟小麦品种扬辐麦20的选育
7
作者 王汝琴 张容 +4 位作者 程梦豪 何震天 王建华 范德佳 陈士强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2期135-137,共3页
扬辐麦20是以扬麦22为母本、镇麦9号为父本,结合杂交技术和辐射诱变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小麦品种。2019-2022年度完成江苏省淮南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 扬辐麦20是以扬麦22为母本、镇麦9号为父本,结合杂交技术和辐射诱变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小麦品种。2019-2022年度完成江苏省淮南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07。扬辐麦20中抗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高抗穗发芽,属优质中筋小麦品种,可满足当前生产上对优质、抗性强、早熟、高产小麦品种的需求。主要对扬辐麦20的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优质 早熟 扬辐麦20 选育
下载PDF
安徽麦区软质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
8
作者 訾金爽 李四方 +1 位作者 汪芳芳 郑文寅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1169,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安徽麦区软质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本研究利用AMMI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软质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及吸水率4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 为了深入研究安徽麦区软质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本研究利用AMMI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软质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及吸水率4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AMMI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濉溪和新马桥生态试点能够较好地分辨品种湿面筋含量,区分品种面团稳定时间的最佳地点是太和生态试点,阜阳生态试点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品种的吸水率,能较好地区分蛋白质含量的生态试点是新马桥。吸水率和面团稳定时间表现好的品种是瑞华麦516、天益科麦5号;湿面筋含量中较稳定的品种是华成863和瑞华麦516;天益科麦5号是蛋白质含量平均值较高且较稳定的品种。相对而言,天益科麦5号具有广适、稳定且品质性状优良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AMMI模型 主要品质性状 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 稳定性
下载PDF
水稻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ALS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芳权 杨杰 +6 位作者 范方军 李文奇 王军 许扬 朱金燕 费云燕 仲维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4-331,共8页
选育和利用抗除草剂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通过筛选水稻资源,发现了抗除草剂材料金粳818,其ALS基因编码区第1880位碱基存在一个由G到A的碱基变异,导致丝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从而具有除草剂抗性。本研究基于该位点的碱基变异... 选育和利用抗除草剂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通过筛选水稻资源,发现了抗除草剂材料金粳818,其ALS基因编码区第1880位碱基存在一个由G到A的碱基变异,导致丝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从而具有除草剂抗性。本研究基于该位点的碱基变异,设计了11条等位基因特异PCR(allelic-specific PCR,AS-PCR)引物,经过优化筛选,获得两个引物组合F1N(S1/S9)和F1M(S1/S10),将该标记命名为AS-ALS。利用F2群体及其亲本和杂交种,结合AS-ALS标记检测和除草剂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感除草剂ALS-G等位基因型只能被F1N引物对有效扩增,抗除草剂ALS-A等位基因型只能被F1M引物对有效扩增,而杂合基因型能同时被两对引物F1N和F1M扩增,ALS-A纯合或杂合等位基因型都表现抗除草剂,ALS-G纯合基因型表现感除草剂。因此本研究开发的标记能有效区分除草剂抗性基因的3种基因型,基因型与表型完全对应。该标记用于回交育种,可以选择ALS-A杂合基因型单株,剔除ALS-G纯合等位基因型,在自交的F2保留ALS-A纯合基因型单株,连续自交,能快速获得除草剂抗性稳定的水稻材料。该除草剂抗性基因的功能标记还可用于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抗性资源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除草剂 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基因 功能标记
下载PDF
迟播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培育 被引量:23
10
作者 高德荣 王慧 +6 位作者 刘巧 朱冬梅 张晓 吕国锋 张晓祥 江伟 李曼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379-2390,共12页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系)播种-拔节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发育特性,探讨在育种中聚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可能性,为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迟播早熟高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2013和2013—2014年,通过比较共计18个小麦新品系及生产上...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系)播种-拔节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发育特性,探讨在育种中聚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可能性,为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迟播早熟高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2013和2013—2014年,通过比较共计18个小麦新品系及生产上部分推广品种的冬前及越冬期单株叶片数、茎蘖数,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指标等,筛选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系);2014—2015年,在适期播种(11月5日)和迟播(11月19日)条件下,研究扬麦16和其他4个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群体结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分析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品种扬麦16迟播高产的生长发育机理。【结果】2012—2013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叶片数、茎蘖数均较高,显著高于镇10216,具有前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后期灌浆速率较慢;宁09-118和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较高,灌浆持续时间长,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具有后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前期生长发育较慢。2013—2014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茎蘖数均表现较高,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最高,理论粒重最大,2个品系继续分别表现出前端和后端快速发育特性;扬麦16冬前茎蘖数高于富F101,越冬期茎蘖数与富F101无显著差异;后期最大灌浆速率大于2.0 mg/(粒·d),与镇10216差异不显著,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较好地结合了两端快速发育的特性。2014—2015年,迟播条件下,扬麦16越冬期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最大,显著高于宁麦13;在适期播种条件下,扬麦16产量低于扬麦22,与扬麦20、扬麦23和宁麦13差异不显著,但在迟播条件下产量显著高于扬麦20、宁麦13,与扬麦22、扬麦23无显著差异,与适期播种相比减产幅度最小,减产5.2%,千粒重高而稳定,达40 g以上。【结论】品种间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能够实现迟播高产,同时保证适期播种取得较高产量。扬麦16冬前生长发育快,越冬期能保持一定生长量及分蘖发生量;快速灌浆持续时间长,平均灌浆速率、峰值灌浆速率大,粒重高;迟播早熟高产,这是其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迟播 早熟 产量
下载PDF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Bsr-d1功能标记的开发和利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军 赵婕宇 +7 位作者 许扬 范方军 朱金燕 李文奇 王芳权 费云燕 仲维功 杨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12-1620,共9页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有效的方法。Bsr-d1是对稻瘟病菌具有广谱抗性的一个重要基因。为提高Bsr-d1基因在育种中的选择效率,根据Bsr-d1与其感病等位基因bsr-d1在功能区域存在的单核苷酸差异,设...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有效的方法。Bsr-d1是对稻瘟病菌具有广谱抗性的一个重要基因。为提高Bsr-d1基因在育种中的选择效率,根据Bsr-d1与其感病等位基因bsr-d1在功能区域存在的单核苷酸差异,设计和筛选出Bsr-d1基因不同类型的基因功能标记CAPs5-1和3Bsr-d1/3bsr-d1,结合测序分析验证,可准确鉴定出Bsr-d1的不同基因型。利用3Bsr-d1/3bsr-d1对34份籼稻品种、江苏历年来主要推广的110份粳稻品种、其他省份的13份粳稻品种、148份太湖流域地方粳稻资源和19份太湖流域地方籼稻资源进行了Bsr-d1基因型检测,筛选到携带Bsr-d1基因的籼型资源11份,271份粳型资源中均不携带Bsr-d1基因,这也说明Bsr-d1主要分布在籼型水稻资源中,在粳型资源中几乎不存在。本研究为Bsr-d1基因的育种利用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Bsr-d1 功能标记 CAPS 等位基因特异PCR
下载PDF
我国抗除草剂水稻种质创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2
作者 吴云雨 肖宁 +9 位作者 余玲 蔡跃 潘存红 李育红 张小祥 黄年生 周长海 季红娟 戴正元 李爱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0-899,共10页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田杂草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随着水稻直播稻等轻简化栽培种植面积的日益扩大,各种除草剂的应用日益普遍,除草剂的用量也逐渐增大,稻田抗性杂草及土壤高残留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加快各...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田杂草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随着水稻直播稻等轻简化栽培种植面积的日益扩大,各种除草剂的应用日益普遍,除草剂的用量也逐渐增大,稻田抗性杂草及土壤高残留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加快各类除草剂抗性水稻种质创制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除草剂的类型及其作用机理、我国抗除草剂水稻种质创制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我国抗除草剂水稻种质创制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抗除草剂水稻种质创制及应用的可能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除草剂 抗性种质 创制
原文传递
水稻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R功能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芳权 陈智慧 +7 位作者 许扬 王军 李文奇 范方军 陈丽琴 陶亚军 仲维功 杨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5-967,共13页
【目的】稻瘟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通过功能标记的开发,为加快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gmR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napgene 2.3.2软件分析PigmR的碱基变异特征,用Oligo7设计特异功能标记。为了避免因PCR... 【目的】稻瘟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通过功能标记的开发,为加快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gmR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napgene 2.3.2软件分析PigmR的碱基变异特征,用Oligo7设计特异功能标记。为了避免因PCR扩增失败引起的假阴性,设计扩增内参基因Actin1的引物作为参照,对功能标记进行优化。用功能标记对水稻亲本材料、丽江新团黑谷的单基因系材料、育种中间材料和南粳53045/谷梅4号BC1F3群体株系进行鉴定。稻瘟病鉴定的供试菌株为江苏省稻瘟病代表菌株(2018-4、2018-65、2018^(-1)02、2018-222和2018-241)的混合菌。将供试菌株移植RCA培养基上,25℃培养7 d,用黑光灯照射72 h,待稻瘟病菌产生孢子后,再用无菌水洗下,配成10×1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30—40个孢子的悬浮液。于水稻抽穗前3—4 d注射混合菌株,每穗注射1 mL菌液,做好标记。在水稻灌浆饱满后进行抗性调查。【结果】根据PigmR与PigmS、Pigm-R4序列比对及差异分析,设计了8对分子标记引物。通过分子检测,筛选获得的PigmR功能标记GMR-3,能特异扩增来源于谷梅4号的PigmR,获得98 bp产物,而不携带PigmR扩增不出产物。以不同浓度配比优化GMR-3与内参基因Actin1检测引物Actin1^(-1),发现以0.4μmol·L^(-1) GMR-3与0.1μmol·L^(-1) Actin1^(-1)组合浓度扩增出PigmR和Actin1特征条带的效率相当,效果最优,将该标记命名为GMRA。用该标记扩增水稻样品,携带PigmR的样品能扩增出146和98 bp条带,不携带PigmR的样品仅能扩增出146 bp条带。利用GMRA标记检测229份水稻材料,只有谷梅4号能扩增出146和98 bp条带,其他籼稻和粳稻均只能扩增出146 bp条带。进一步对29份丽江新团黑谷的单基因系材料进行检测发现,GMRA标记能有效区分PigmR与Pi9、Piz、Piz-t等同源性较高的基因,有很好的特异性。利用GMRA标记,从240份育种中间材料中筛选到3份携带PigmR的材料,可作为该基因的供体材料。利用该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gmR通过回交转育到优质食味粳稻南粳53045。对南粳53045/谷梅4号BC1F3群体单株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及稻瘟病人工接种鉴定,发现携带PigmR的单株均表现为抗或中抗,不携带PigmR的单株均表现为高感,表明导入PigmR能显著改良南粳53045的穗颈瘟抗性。【结论】PigmR的功能标记能有效用于抗稻瘟病遗传改良和资源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Pigm 功能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晓 李曼 +3 位作者 刘大同 江伟 张勇 高德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09-1321,共13页
【目的】通过研究扬麦系列品种的品质特性并进行品质聚类,明确扬麦各品种品质类型,为小麦品种区域化种植和品质育种亲本选用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类型品种品质性状和系谱分析提出简单实用的品质选择指标和亲本选配原则。【方法】以扬麦2... 【目的】通过研究扬麦系列品种的品质特性并进行品质聚类,明确扬麦各品种品质类型,为小麦品种区域化种植和品质育种亲本选用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类型品种品质性状和系谱分析提出简单实用的品质选择指标和亲本选配原则。【方法】以扬麦24个品种为材料,于2015—2017年连续2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种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统一田间种植管理。成熟后收获晒干,测定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面粉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粉质仪参数和快速黏度仪参数等品质指标。【结果】扬麦品种硬度变幅为13.48—62.12,可以明显地分成硬麦和软麦2种类型,硬麦大于54,软麦小于32;沉淀值为6.33—13.75 mL;蛋白质含量为12.60%—14.61%,湿面筋含量为29.74%—38.13%,面筋指数为38.86%—82.83%;水溶剂保持力为54.69%—78.56%,碳酸钠溶剂保持力为71.40%—107.73%,蔗糖溶剂保持力为95.66%—127.27%;粉质仪吸水率为54.77%—67.40%,形成时间1.23—8.83 min,稳定时间2.20—13.17 min;峰值黏度高,多数品种峰值黏度3000 cP左右,糊化温度61.57—64.75℃。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品种籽粒硬度、沉淀值、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和面团吸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差异,扬麦1号、扬麦6号和扬麦17相对较高;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以扬麦2号最长,其他品种多数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扬麦系列品种品质可分成2种类型,与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扬麦系列品种多数为弱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较低;扬麦4号、扬麦10号、扬麦158、扬麦16、扬麦17和扬麦23为中强筋小麦,籽粒硬度、面筋指数、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吸水率高;扬麦品种峰值黏度高,糊化温度低。硬度可以作为品质育种简单实用的选择指标,弱筋小麦和中强筋小麦品质育种亲本中必须有相应品质类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育种 品质 聚类分析 系谱
下载PDF
小麦穗部性状和株高的QTL定位及育种标记开发和验证 被引量:13
15
作者 胡文静 李东升 +2 位作者 裔新 张春梅 张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6-1356,共11页
穗部性状和株高是小麦育种的重要指标。以扬麦13 (Yangmai 13,简称YM13)和CIMMYT引进种质人工合成小麦衍生系C615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基于小麦90K SNP芯片基因型数据,结合3个环境下表型结果,分别检测到1个每穗结实总小... 穗部性状和株高是小麦育种的重要指标。以扬麦13 (Yangmai 13,简称YM13)和CIMMYT引进种质人工合成小麦衍生系C615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基于小麦90K SNP芯片基因型数据,结合3个环境下表型结果,分别检测到1个每穗结实总小穗数、2个穗长、2个结实小穗着生密度和3个株高的位点。其中,每穗结实总小穗数位点QSN.yaas-3B与株高位点QPH.yaas-3B处于同一位置,穗长位点QSL.yaas-5A、结实小穗着生密度位点QSC.yaas-5A和株高位点QPH.yaas-5A处于同一位置,穗长位点QSL.yaas-6A和结实小穗着生密度的位点QSC.yaas-6A处于同一位置。比对结果显示QSN.yaas-3B/QPH.yaas-3B和QSL.yaas-6A/QSC.yaas-6A位点均未见报道。进一步将QSL.yaas-5A/QSC.yaas-5A/QPH.yaas-5A位点紧密连锁SNP标记转化为KASP标记QC615-5A-KASP,并在105份小麦品系中初步验证其育种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90K SNP 穗部性状 株高 QTL KASP标记 标记辅助育种
下载PDF
弱筋小麦品质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曼 张晓 +3 位作者 刘大同 江伟 高德荣 张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79-1986,共8页
为了确定评价弱筋小麦品质的核心指标,建立弱筋小麦品质评价体系,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麦区推广的9个弱筋品种为试验材料,连续进行4年种植试验,测定其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值和溶剂保持力(SRC)等面粉理化... 为了确定评价弱筋小麦品质的核心指标,建立弱筋小麦品质评价体系,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麦区推广的9个弱筋品种为试验材料,连续进行4年种植试验,测定其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值和溶剂保持力(SRC)等面粉理化指标,粉质仪和吹泡仪等面团流变学特性参数并制作曲奇饼干测试饼干直径、厚度等品质参数。结果表明,弱筋小麦多数品质性状受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影响,其中蛋白质含量、硬度、沉淀值、水SRC、碳酸钠SRC、乳酸SRC、吹泡仪参数、粉质仪弱化度以及曲奇饼干直径、厚度均表现为基因效应大于环境效应;弱筋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粉质仪吸水率、粉质仪形成时间、粉质仪稳定时间、粉质仪粉质质量指数在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弱筋小麦的硬度、面筋指数、水SRC、碳酸钠SRC、吹泡仪弹性(P值)、吹泡仪弹性/延伸性(P/L值)、粉质仪弱化度在各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上述指标与曲奇品质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弱筋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优质弱筋小麦品质评价标准推荐为:硬度≤25,面筋指数≥80%,水SRC≤60%,碳酸钠SRC≤75%,吹泡仪P值≤40 mm、延伸性(L值)≥95 mm、P/L值≤0.45,75≤弱化度≤95。对连续种植4年的不同弱筋小麦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扬麦13、扬麦9号、扬麦19为优质弱筋小麦。本研究结果为弱筋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曲奇饼干 评价 指标
下载PDF
扬麦16“灌浆快”与颖果显微结构和内源生长素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大同 余徐润 +3 位作者 朱冬梅 刘健 张晓 高德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9-749,共11页
扬麦16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具有灌浆速度快、粒重高等特点。为探明扬麦16"灌浆快"与颖果结构和内源生长素的关系,以宁麦13为对照,显微观察了扬麦16颖果维管束、胚乳细胞和传递细胞发育的变化特征,测定了千粒... 扬麦16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具有灌浆速度快、粒重高等特点。为探明扬麦16"灌浆快"与颖果结构和内源生长素的关系,以宁麦13为对照,显微观察了扬麦16颖果维管束、胚乳细胞和传递细胞发育的变化特征,测定了千粒重和生长素含量。结果表明,扬麦16胚乳中淀粉体和蛋白体发育好,胚乳充实饱满,最终粒重高;灌浆过程中扬麦16颖果内源生长素水平高,促进了同化物向籽粒的调运和胚乳细胞的分裂;扬麦16颖果维管束发达,筛管面积大,韧皮部卸载能力强;扬麦16颖果传递细胞分化早,细胞壁内突结构发达,养分转运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 粒重 颖果显微结构 内源生长素
下载PDF
利用四交RIL群体定位小麦籽粒脱水速率QTL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冬梅 胡文静 +3 位作者 别同德 陆成彬 赵仁慧 高德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4,共6页
为了探索小麦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的遗传机制,以扬麦16、镇麦168、扬麦20和扬麦22为亲本构建四亲本RIL群体,利用小麦15K SNP芯片构建其遗传连锁图谱,并对小麦籽粒脱水速率QTL进行定位。结果共检测到12个与小麦籽粒脱水速率相关的QTL... 为了探索小麦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的遗传机制,以扬麦16、镇麦168、扬麦20和扬麦22为亲本构建四亲本RIL群体,利用小麦15K SNP芯片构建其遗传连锁图谱,并对小麦籽粒脱水速率QTL进行定位。结果共检测到12个与小麦籽粒脱水速率相关的QTL,分布在1AL(2)、2AL、3BS、3BL、4AS、5BL、6DL、7AL、7BS、7BL和7DS,其中QDR-yaas-6DL、QDR-yaas-1AL.1和QDR-yaas-3BL脱水速率增效基因仅来自扬麦16,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8.1%、7.6%和2.8%;QDR-yaas-1AL.2,QDR-yaas-2AL,QDR-yaas-4AS和QDR-yaas-7DS脱水速率增效基因仅来自镇麦168,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6%~4.2%;QDR-yaas-5BL脱水速率增效基因仅来自扬麦20,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4%;QDR-yaas-3BS和QDR-yaas-7BS脱水速率增效基因来自扬麦20和扬麦16,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2%和3.8%;QDR-yaas-7AL和QDR-yaas-7BL脱水速率增效基因来自镇麦168和扬麦16,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8%和5.9%。推测扬麦16、镇麦168脱水速率快的特性遗传于扬麦158。本研究结果将为小麦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性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交重组自交系 脱水速率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下载PDF
扬麦16籽粒灌浆速率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小麦15K SNP芯片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文静 朱冬梅 +2 位作者 别同德 陆成彬 高德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5-920,共6页
为给选育籽粒灌浆快、粒重高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材料与技术支撑,以扬麦16、镇麦168、扬麦20和扬麦22为亲本构建获得的158个RIL群体为材料,利用小麦15K SNP芯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应用完... 为给选育籽粒灌浆快、粒重高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材料与技术支撑,以扬麦16、镇麦168、扬麦20和扬麦22为亲本构建获得的158个RIL群体为材料,利用小麦15K SNP芯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应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11个QTL,其中检测到5个与灌浆速率相关的新的QTL,分别位于3AL、4DL(2)、6AL和7AL上,可解释3.4%~9.3%的表型变异;检测到3个与千粒重相关的QTL,分别位于4AL(2)和4DS上,可解释3.9%~9.2%的表型变异;首次检测到3个与籽粒灌浆持续时间相关的QTL,分别位于3AL和4DL(2)上,可解释2.7%~7.5%的表型变异。扬麦16提供与灌浆速率和千粒重相关QTL的增效基因,累加了定位到的全部籽粒灌浆快和粒重高的位点;扬麦22提供与籽粒灌浆持续时间相关QTL的增效基因。扬麦16和扬麦22可用作选育早熟、大粒小麦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交重组自交系 灌浆速率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15K SNP芯片
下载PDF
强筋小麦扬麦29产量和籽粒品质对栽培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东升 胡文静 +3 位作者 吴荣林 高德荣 朱冬梅 陆成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60,共6页
以强筋小麦扬麦29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措施对其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和品质的影响,探究扬麦29的最优高产优质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对扬麦29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产量... 以强筋小麦扬麦29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措施对其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和品质的影响,探究扬麦29的最优高产优质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对扬麦29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产量构成要素对播期均有显著响应,对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无显著响应;千粒质量是其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扬麦29籽粒蛋白质含量对密度、施氮量及播期与密度互作处理响应显著;籽粒硬度对播期、施氮量和密度处理均无显著性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播期10月25日,密度225万株/hm^(2)、施氮量240 kg/hm^(2)和密度375万株/hm^(2)、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扬麦29籽粒产量水平均超过10000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超过14.0%,产量水平和强筋品质相对最为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栽培措施 产量 品质 响应 扬麦29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