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颈椎有限元模型建立及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吉军 张恒柱 +2 位作者 王永祥 张文东 严正村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487-495,共9页
目的:建立颈椎C2~C7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模型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有效性验证。方法:招募一名健康志愿者为建模对象,利用64排螺旋CT进行颈椎连续性断层扫描,扫描区域设定为枕骨至C7椎体节段。将获得的图像数据DICOM文件导入至Mimics... 目的:建立颈椎C2~C7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模型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有效性验证。方法:招募一名健康志愿者为建模对象,利用64排螺旋CT进行颈椎连续性断层扫描,扫描区域设定为枕骨至C7椎体节段。将获得的图像数据DICOM文件导入至Mimics图像分割软件中,对颈椎骨性结构进行分割提取。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对获得的颈椎骨性结构模型进行去噪、光顺、修补填充等处理,拟合曲面实体,并偏移分割生成皮质骨与松质骨,将模型保存为STEP文件。在Solidworks软件中完成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关节软骨结构的建立与模型的组装匹配。ANSYS Workbench软件中添加材料属性、接触关系、边界条件及载荷,测量颈椎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种应力作用下位移变化。结果:成功建立颈椎C2~C7节段有限元模型,颈椎C2~C3屈伸、侧屈、旋转角度位移分别为7.2°、8.2°、5.3°,颈椎C3~C4屈伸、侧屈、旋转角度位移分别为7.2°、8.1°、6.2°,颈椎C4~C5屈伸、侧屈、旋转角度位移分别为8.1°、7.9°、7.8°,颈椎C5~C6屈伸、侧屈、旋转角度位移分别为6.9°、5.4°、5.2°,颈椎C6~C7屈伸、侧屈、旋转角度位移分别为5.7°、4.8°、3.7°,和既往颈椎生物力学模型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基于有限元建模软件成功建立正常颈椎有限元模型,该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可靠,通过有效性验证,具备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下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2
作者 李瑞青 荆鑫 《中外医疗》 2008年第33期136-137,共2页
颈椎后路钢板螺钉是一种有效的颈椎内固定技术,它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缺损,尤其是后柱的部分缺损。侧块螺钉目前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颈椎弓根螺钉和经关节螺钉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本文对其基础研究、临床应用、... 颈椎后路钢板螺钉是一种有效的颈椎内固定技术,它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缺损,尤其是后柱的部分缺损。侧块螺钉目前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颈椎弓根螺钉和经关节螺钉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本文对其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生物力学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内固定技术 应用 进展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钰 胡满 +5 位作者 张亮 蔡同川 王俊武 赵文杰 朱磊 刘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多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进行PEID且... 目的初步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多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进行PEID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13例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67例,女46例,年龄21~71岁。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一般指标(年龄、体质指数及性别)、基础疾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水平)、影像学相关参数(椎间盘退变分级、椎板间隙高度及椎板间入路软组织厚度)、术中显性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根据Gross公式计算总出血量,并由此计算隐性失血量,分析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总出血量(394.85±130.50)mL,隐性失血量为(337.09±124.98)mL,占总出血量的85.4%。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P<0.001)和椎间盘退变分级(P=0.020)是影响隐性失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隐性失血是PEID围手术期手术失血的主要原因,手术时间和椎间盘退变分级是影响隐性失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椎板间入路 腰椎 椎间盘切除 隐性失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椎前后路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不良事件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曙光 蔡同川 +5 位作者 冯新民 南利平 王峰 朱磊 陈东 张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4907-4914,共8页
目的: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最佳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近年,后路椎板切除/椎板成形融合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然而,很少有综合研究将前路减压与融合和后路椎板切除/椎板成形融合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因此... 目的: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最佳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近年,后路椎板切除/椎板成形融合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然而,很少有综合研究将前路减压与融合和后路椎板切除/椎板成形融合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因此,文章采用Meta分析法观察颈椎前后路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不良事件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2020-03-01以前Pub 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颈椎前路与颈椎后路减压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对照研究。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NOS量表评价后,利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对各种不良事件进行比较,以评估两种术式在各种不良事件差异。结果:(1)文章共纳入前瞻性队列研究2个,回顾性队列研究9个,共计36862例患者,NOS质量评分均在5分以上;(2)两种修复方式的内固定故障及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椎板成形融合组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OR=2.68,95%CI:1.98-3.63,P<0.00001)、脑脊液漏发生率(OR=1.73,95%CI:1.18-2.54,P=0.005)、手术部位感染率(OR=4.01,95%CI:1.66-9.72,P=0.002)、颈部轴性疼痛发生率(OR=7.27,95%CI:3.04-17.40,P<0.00001)、翻修发生率(RR=3.14,95%CI:2.80-3.15,P<0.00001)、颈部慢性疼痛发生率(OR=3.60,95%CI:2.48-5.24,P<0.00001)均高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组;(4)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组术后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发生率(OR=0.23,95%CI:0.12-0.42,P<0.00001)高于后路椎板切除/椎板成形融合组。结论:(1)基于11个队列研究证据表明,在降低术后不良事件方面,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后患者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脑脊液漏、手术部位感染、颈部轴性疼痛及翻修不良事件较少,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椎板成形融合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不良事件较少;(2)但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以上结论需更高质量、多中心、应用盲法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 颈椎病 脊髓压迫症 脊柱融合 队列研究 不良事件 META分析
下载PDF
斜外侧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朱磊 张亮 +2 位作者 单宇宙 王曙光 冯新民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4期348-353,共6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诊断明确的腰椎管狭窄... 目的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诊断明确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3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OLIF组和TLIF组。其中OLIF组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44~67岁,平均(59.21±9.50)岁。TLIF组32例,男9例,女23例;年龄46~71岁,平均(60.90±9.5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临床疗效、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创伤指标主要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临床疗效包括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住院时间及下地活动时间;影像学指标包括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融合节段前凸角(fused segment lordosis,FSL)及融合率。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74±9.13)个月。OLIF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切口VAS评分、术后CRP水平均显著小于TLIF组(P<0.05)。两组手术节段术后DH、LL及FSL均较术前改善,其中OLIF组DH恢复明显优于TLIF组(P<0.05),但两组LL、FSL及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OLIF组:术侧髂腰肌无力2例,融合器沉降1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0%;TLIF组:麻痹性肠梗阻2例,椎管内静脉丛损伤1例,脑脊液漏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与TLIF手术相似的临床疗效,但OLIF可以进一步减小手术创伤,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同时更好的恢复椎间隙高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唑来膦酸的预见性护理 被引量:6
6
作者 徐薇 许春凤 蔡亚萍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第2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使用唑来膦酸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12月172例符合条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采用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实...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使用唑来膦酸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12月172例符合条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采用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再次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次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再次用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有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下腰椎椎弓根钉进钉点新定位法的影像学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意 王永祥 +3 位作者 冯新民 杨建东 蔡俊 陶玉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11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探讨以腰椎椎板嵴延长线与上关节突外侧缘垂线交点定位下腰椎椎弓根钉进钉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纳入60例行L3、4、L4、5或L5S1腰椎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者,术前在腰椎CT冠状面三维图像上找到进钉点,在矢状面及横断面上... 目的探讨以腰椎椎板嵴延长线与上关节突外侧缘垂线交点定位下腰椎椎弓根钉进钉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纳入60例行L3、4、L4、5或L5S1腰椎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者,术前在腰椎CT冠状面三维图像上找到进钉点,在矢状面及横断面上确定进钉点是否位于椎弓根截面内,作为临床验证基础。采用传统参照横突的定位法置入左侧椎弓根Mark钉(传统组),采用以腰椎椎板嵴延长线与上关节突外缘垂线交点为进钉点置入右侧椎弓根Mark钉(新型组)。结果传统组共置入120枚椎弓根Mark钉,105枚一次成功置入,15枚需调整方向或进钉点,一次置钉准确率87.5%;置钉时间8~20(11.8±3.3)min。新型组共置入120枚Mark钉,114枚一次成功置入,6枚需调整方向或进钉点,一次置钉准确率95.0%;置钉时间5~16(7.9±2.6)min。新型组一次置钉准确率高于传统组,置钉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及临床结果表明腰椎椎板嵴延长线与上关节突外侧缘垂线交点定位下腰椎椎弓根钉进钉点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一次置入准确率高,置钉时间短,显露范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椎弓根钉 进钉点 新进钉点定位法
原文传递
颈椎后路正中经棘突椎管劈开术椎管空间的解剖测量及撑开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黄吉军 张恒柱 +1 位作者 王永祥 张文东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332-337,共6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正中经棘突椎管劈开术椎管空间解剖学特点及撑开应力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1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体检中心行颈部CT检查者5人,其中男3人、女2人,年龄26~35(30.0±3.4)岁。将5例受检者颈椎CT图像资料导入Mim...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正中经棘突椎管劈开术椎管空间解剖学特点及撑开应力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1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体检中心行颈部CT检查者5人,其中男3人、女2人,年龄26~35(30.0±3.4)岁。将5例受检者颈椎CT图像资料导入Mimics 17.0及Geomagic Studio 10.0软件构建颈椎C_(3)~C_(6)几何模型。应用SolidWorks 2017软件完成皮质骨、松质骨的匹配后,模拟颈椎后正中经棘突椎管劈开术,将颈椎C_(3)~C_(6)棘突椎板劈开2 mm宽的截骨窗口。用Ansys 19.0软件对C_(3)~C_(6)椎管劈开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赋予材料属性,建立C_(3)~C_(6)椎骨后路正中经棘突椎管劈开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三维有限元模型中,分别对C_(3)~C_(6)颈椎劈开截面施加向外撑开的应力,撑开至棘突椎板基底部裂缝宽度为10 mm时,观察以下指标:(1)将C_(3)~C_(6)颈椎分为椎体、椎弓、侧块、椎板、棘突5个区域,分析C_(3)~C_(6)颈椎在棘突椎板基底部裂缝宽度为10 mm时各区域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2)比较C_(3)~C_(6)椎骨不同区域在棘突基底部撑开10 mm时所需撑开应力的差异;(3)测量比较C_(3)~C_(6)棘突长度,不同椎骨在棘突椎板基底部撑开10 mm时椎管的最大可视范围、最大可视角;(4)分析颈椎棘突长度与最大可视范围及最大可视角度的相关性。结果(1)颈椎C_(3)~C_(6)在棘突椎板撑开10 mm时应力分布情况趋于一致,椎骨应力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椎弓区域、椎板区域、椎体区域、侧块区域、棘突区域;棘突椎板撑开10 mm时在棘突、椎板区域变形较大,侧块、椎弓及椎体区域变形较小。(2)颈椎C_(3)~C_(6)棘突椎板撑开10 mm时应力分别为(34.5±3.6)、(28.6±2.3)、(24.8±2.1)、(25.7±2.3)MPa,C_(3)撑开应力大于C_(4)、C_(5)、C_(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7,P<0.001)。(3)颈椎C_(3)~C_(6)棘突长度分别为(15.1±1.5)、(17.3±2.0)、(18.3±2.5)、(27.9±3.0)mm,C_(6)棘突长度大于C_(3)、C_(4)、C_(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0,P<0.001);颈椎C_(3)~C_(6)最大可视范围分别为(25.0±2.0)、(24.5±1.7)、(22.8±1.2)、(20.7±0.7)mm,C_(3)、C_(4)、C_(5)最大可视范围均大于C_(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9,P<0.001);颈椎C_(3)~C_(6)最大可视角分别为75.6°±1.6°、75.6°±2.4°、68.5°±6.5°、53.4°±1.7°,C_(3)、C_(4)最大可视角大于C_(5)、C_(6),C_(5)最大可视角大于C_(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99,P<0.001)。(4)颈椎棘突长度与最大可视范围、最大可视角度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96,-0.97,P值均<0.05)。结论颈椎C_(3)~C_(6)在棘突椎板撑开10 mm时椎弓、椎板承受较大撑开应力,其中C_(3)所需撑开应力大于C_(4)、C_(5)、C_(6)。椎骨最大变形在棘突、椎板区域,C_(3)、C_(4)、C_(5)较C_(6)可获得更好的可视范围及可视角度,棘突长度与最大可视范围及最大可视角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解剖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椎管劈开术
原文传递
Quadrant工作通道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亮 王静成 +1 位作者 刘忠军 冯新民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544-547,552,共5页
目的探讨Quadrant工作通道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通过Quadrant工作通道下实施髓核摘除手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手术治疗的10例ALDH患... 目的探讨Quadrant工作通道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通过Quadrant工作通道下实施髓核摘除手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手术治疗的10例ALDH患者(纤维环缝合组),以及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12例ALDH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24 h、1周及1年以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周及1年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通过MacNab量表评估疗效,同时记录随访过程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纤维环缝合组切口长度略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纤维环缝合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术后1周、1年的VAS评分及术后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环缝合组优良率9/10,对照组优良率10/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环缝合组术后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有2例共2个节段术后复发,复发率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uadrant工作通道下髓核摘除手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以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同时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纤维环缝合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
原文传递
单轴孔镜减压-双通道镜下可视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明领 马子健 +4 位作者 王永祥 冯新民 何毅浪 李世轩 蔡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7期686-690,共5页
目的比较单轴孔镜减压-双通道镜下可视腰椎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3—2021-06诊治的75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32例采用单轴孔镜减压-双通道镜下可视腰椎... 目的比较单轴孔镜减压-双通道镜下可视腰椎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3—2021-06诊治的75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32例采用单轴孔镜减压-双通道镜下可视腰椎融合术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椎管面积改善率、侧隐窝矢状径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率、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ODI指数。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椎管面积改善率、侧隐窝矢状径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性融合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3个月ODI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轴孔镜减压-双通道镜下可视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可取得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类似的腰椎减压、融合效果,术中出血量及隐性失血量较少,同时可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腰椎不稳 单轴孔镜减压-双通道镜下可视腰椎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
原文传递
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蔡同川 王峰 +2 位作者 翁梅 冯新民 张亮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围手术期隐性失血(HBL)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91例应用PVP治疗的OVCF老年患者。记录以下信息...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围手术期隐性失血(HBL)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91例应用PVP治疗的OVCF老年患者。记录以下信息:身高、体重、症状持续时间、既往病史等基本信息;入院后即刻、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及术后伤椎高度、骨水泥渗漏与否等。根据公式计算术后总失血量,再根据显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计算隐性失血量,并对隐性失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1例中男性25例,年龄61~87岁;女性66例,年龄60~91岁。91例患者显性失血量平均为(12±5)ml,隐性失血量平均为(294±192)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症状持续时间短(P=0.024)、手术节段多(P=0.010)、手术时间长(P=0.013)、椎体高度丢失多(P=0.037)、椎体高度恢复好(P=0.003)及骨水泥渗漏(P=0.005)均会导致隐性失血量增加。而性别(P=0.193)、年龄(P=0.607)、BMI(P=0.913)、高血压病(P=0.539)、糖尿病(P=0.903)、骨折部位(P=0.768)及术中失血量(P=0.715)则与隐性失血量无相关性。结论老年患者PVP围手术期存在明显的隐性失血,新鲜骨折、多节段椎体骨折、手术时间较长、椎体高度丢失明显、椎体高度恢复更好及骨水泥渗漏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隐性失血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在颈椎后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12
作者 蔡亚萍 姜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197-199,共3页
探讨循证护理在颈椎后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我科在2020年和2021年收治的54例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顺利出院。患者术后6月颈椎JOA评分显示改善率100%患... 探讨循证护理在颈椎后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我科在2020年和2021年收治的54例行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顺利出院。患者术后6月颈椎JOA评分显示改善率100%患者有效,25%患者改善率为效果显著。NRS疼痛评分显著降低。结论 循证护理在颈椎后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运用对于保障手术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 术后护理 循证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