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中TUBA1B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1
作者 刘娟 王成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4期647-649,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微管蛋白α-1B(TUBA1B)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寻找其潜在标记物对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6例乳腺癌患者及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BA1B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微管蛋白α-1B(TUBA1B)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寻找其潜在标记物对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6例乳腺癌患者及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BA1B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TUBA1B蛋白表达是否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组TUBA1B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P<0.05)。TNMⅢ期、低分化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U-BA1B阳性表达率高于TNMⅠ~Ⅱ期、高中分化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均<0.05)。TNMⅢ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和TUBA1B阳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低于TNM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和TUBA1B阴性患者(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UBA1B阳性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TUBA1B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及TNMⅢ期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乳腺癌诊断和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UBA1B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大鼠肺孢子虫肺炎肺脏病理学变化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永华 高琪 +4 位作者 石火英 胡玉红 周华云 华海涌 许永良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1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肺孢子虫肺炎(PCP)不同病程的动态病理学变化。方法将雌性清洁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实验组采用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mg/只/次、每周2次免疫抑制的方法诱导建立PCP的动物模型,对照组则注射相同剂量的... 目的研究大鼠肺孢子虫肺炎(PCP)不同病程的动态病理学变化。方法将雌性清洁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实验组采用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mg/只/次、每周2次免疫抑制的方法诱导建立PCP的动物模型,对照组则注射相同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在所有大鼠的饮水中加入1g/L盐酸四环素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免疫抑制3、5、7、9、11周后,每组各取5只大鼠进行解剖,分别制作肺组织印片,姬氏染色,检查肺孢子虫包囊,同时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用地塞米松诱导大鼠3周,其肺组织印片未查见肺孢子虫包囊,肺组织也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第5周,肺组织印片则均查见肺孢子虫包囊,肺组织出现病理学改变,并且病理学孜变随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加重;第7周主要表现为肺泡壁毛细血管轻度充血,间质内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至第9周至11周,则可见间质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肺泡内出现粉红色泡沫样渗出物,部分肺组织呈现大片状实变区。对照组大鼠无异常表现,病原学检查阴性,肺脏组织无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应用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免疫抑制诱导方法可成功建立肺孢子虫肺炎的大鼠实验模型,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病理学改变以炎症、渗出、细胞浸润、间质细胞增生等为主,同时病理学改变随病程进展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虫 肺孢子虫肺炎 组织病理学 大鼠
下载PDF
肝癌组织中hsa_circ_0031607表达及对HepG2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3
作者 刘豹 王成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5期725-728,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中hsa_circ_0031607的表达、病理意义以及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68例HCC手术切除标本及临床资料。qRT-PCR实验检测HCC中hsa_circ_0031607的表达,同时分析hsa_circ_0031607与肝癌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中hsa_circ_0031607的表达、病理意义以及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68例HCC手术切除标本及临床资料。qRT-PCR实验检测HCC中hsa_circ_0031607的表达,同时分析hsa_circ_0031607与肝癌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CCK-8实验检测hsa_circ_0031607对HC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检测HCC细胞克隆的数目。通过circBank数据库预测hsa_circ_0031607关联的microRNA;通过qRT-PCR实验检测改变hsa_circ_0031607表达水平对关联的microRNA的影响。结果:qRT-PCR实验得出hsa_circ_0031607在HCC中表达水平升高;hsa_circ_0031607的表达与HCC患者肿瘤直径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HBV感染、分化程度、转移和TNM分期均无关(P均>0.05)。增殖活性实验(CCK-8)结果表明在过表达hsa_circ_0031607后,明显能提高HCC细胞的增殖活性,而敲低hsa_circ_0031607表达则抑制了增殖活性(P均<0.05)。平板细胞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过表达hsa_circ_0031607增加了HepG2细胞的克隆数目,而敲低hsa_circ_0031607表达减少了HepG2细胞的克隆数目(P均<0.05)。circBank数据库预测hsa-miR-501-5p、hsa-miR-578、hsa-miR-6074和hsa-miR-8063是hsa_circ_0031607的关联基因。通过qRT-PCR实验发现过表达hsa_circ_0031607仅有hsa-miR-578表达下调,而降低hsa_circ_0031607表达后仅有hsa-miR-578表达上调,该结果提示hsa_circ_0031607可能是通过吸附hsa-miR-578发挥海绵作用。结论:在HCC中hsa_circ_0031607是一个新的癌基因,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hsa_circ_0031607/hsa-miR-578信号轴在肝癌的增殖生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今后诊断和治疗肝细胞癌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hsa_circ_0031607 生长 增殖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病理研究生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4
作者 贾筱琴 李国利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32期84-84,共1页
PBL是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为了探索研究生病理学教学方式的更有效途径,在研究生病理学的教学中应用了PBL教学法。问卷调查显示,参加试教的研究生对PBL教学的满意度达到90.4%,PBL教学法可以更好的激... PBL是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为了探索研究生病理学教学方式的更有效途径,在研究生病理学的教学中应用了PBL教学法。问卷调查显示,参加试教的研究生对PBL教学的满意度达到90.4%,PBL教学法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有效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病理学 研究生教育 教学研究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5′tiRNA-Val-CAC对增殖的影响及病理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洁 王磊 王成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讨5′tiRNA-Val-CAC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CRC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影响。方法分析转运RNA衍生的小RNA(TDSR)表达谱,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5′tiRNA-Val-CAC表达水平。采用RNA原位杂交技... 目的探讨5′tiRNA-Val-CAC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CRC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影响。方法分析转运RNA衍生的小RNA(TDSR)表达谱,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5′tiRNA-Val-CAC表达水平。采用RNA原位杂交技术(RISH)检测82例CRC患者CR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5′tiRNA-Val-CAC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5′tiRNA-Val-CAC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CCK-8实验和细胞克隆平板实验检测5′tiRNA-Val-CAC对CRC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qRT-PCR结果显示,CRC组织中5′tiRNA-Val-CAC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1,P=0.012);CRC细胞系SW620、HCT116中5′tiRNA-Val-CAC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肠上皮细胞(HIE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75、7.158,P=0.008、0.019)。RISH实验结果显示,CRC组织中5′tiRNA-Val-CAC阳性表达率为82.93%(68/82),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32%(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44,P<0.001)。5′tiRNA-Val-CAC高阳性表达与CRC患者肿瘤直径(χ^(2)=6.924,P<0.05)和分化程度(χ^(2)=25.030,P<0.05)具有相关性,但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CCK-8实验和细胞克隆平板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细胞比较,过表达5′tiRNA-Val-CAC的CRC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细胞克隆数目增多,而敲低5′tiRNA-Val-CAC表达的CRC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克隆数目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tiRNA-Val-CAC在CRC组织中高表达,能促进CRC细胞的增殖与生长,影响CRC的进展和预后。5′tiRNA-Val-CAC或可成为CRC增殖的分子标志物,用于CR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5′tiRNA-Val-CAC RNA原位杂交技术 增殖 生长 预后
下载PDF
宫颈癌中uc.189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邓玉霞 颜云 +2 位作者 王成海 於晓平 卢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9-52,59,共5页
目的检测uc.189在宫颈鳞癌中的RNA表达水平,观察uc.189外泌体的数量及其与临床的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uc.189在58例宫颈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RNA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uc.189外泌体的数量,并... 目的检测uc.189在宫颈鳞癌中的RNA表达水平,观察uc.189外泌体的数量及其与临床的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uc.189在58例宫颈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RNA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uc.189外泌体的数量,并分析其与宫颈鳞癌患者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uc.189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高含量的uc.189外泌体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uc.189可能是一种宫颈癌的新促癌基因,其可通过外泌体形式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189 外泌体 宫颈鳞癌 临床病理意义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tiRNA-1_33-Gly-GC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翟晨 王会月 +1 位作者 严雪冰 王成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75-1083,共9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AC)组织中tiRNA-1_33-Gly-GCC-1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tRF&tiRNA芯片分析5对CAC组织中tRFs&tiRNAs差异性表达谱并用qRT-PCR实验在82对CAC组织中对tiRNA-1_33-Gly...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AC)组织中tiRNA-1_33-Gly-GCC-1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tRF&tiRNA芯片分析5对CAC组织中tRFs&tiRNAs差异性表达谱并用qRT-PCR实验在82对CAC组织中对tiRNA-1_33-Gly-GCC-1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采用RNA原位杂交技术(RISH)检测CAC组织中tiRNA-1_33-Gly-GCC-1的阳性表达,并分析与患者临床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CCK-8实验检测tiRNA-1_33-Gly-GCC-1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并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tiRNA-1_33-Gly-GCC-1如何调控TP53I11。回复实验验证tiRNA-1_33-Gly-GCC-1/TP53I11信号轴对CAC细胞增殖的影响。裸鼠荷瘤实验验证tiRNA-1_33-Gly-GCC-1对移植瘤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tiRNA-1_33-Gly-GCC-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并呈阳性表达,阳性例数54/82(65.85%)明显高于邻近正常组织11/82(13.4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5.475,P=0.019<0.05)。tiRNA-1_33-Gly-GCC-1的阳性表达与CAC患者肿瘤直径(χ^(2)=11.699)、分化程度(χ^(2)=13.081)和患者生存预后(χ^(2)=15.621)密切相关(均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tiRNA-1_33-Gly-GCC-1促进CAC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TP53I11是tiRNA-1_33-Gly-GCC-1的下游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提示tiRNA-1_33-Gly-GCC-1与TP53I113'UTR结合从而抑制其蛋白质合成。Rescue回复实验进一步验证了tiRNA-1_33-Gly-GCC-1抑制TP53I1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也提示tiRNA-1_33-Gly-GCC-1促进了生长和增殖。结论:tiRNA-1_33-Gly-GCC-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可能是一个新的促癌基因;机制上tiRNA-1_33-Gly-GCC-1能抑制TP53I11的表达而促进CAC细胞的增殖生长。本研究为今后结直肠腺癌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tiRNA-1_33-Gly-GCC-1 TP53I11 细胞增殖
下载PDF
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4785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朱锦丽 乔欣悦 +1 位作者 严雪冰 王成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0-27,36,共9页
目的探讨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47851(piR-4785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查79例胃腺癌组织中piR-47851的表达情况,分析piR-4785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 目的探讨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47851(piR-4785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查79例胃腺癌组织中piR-47851的表达情况,分析piR-4785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通过细胞增殖实验观察piR-47851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应用信息学网站预测piR-47851的下游靶基因。建立MAPK1基因3′非翻译区(UTR)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piR-47851与MAPK1基因3′UTR结合从而抑制MAPK1蛋白合成。应用Rescue实验确认piR-47851对MAPK1直接调控作用,并探讨piR-47851/MAPK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实验性裸鼠皮下荷瘤实验观察降低piR-47851表达对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影响;通过增殖指标Ki-67染色观察降低piR-47851表达对移植瘤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qRT-PCR实验结果提示,79例胃腺癌组织中piR-4785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5)。piR-47851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生存预后密切相关(P<0.05)。生物信息学提示piR-47851与MAPK1基因3′UTR有互补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得出在MAPK1野生型转染组中,piR-47851能显著抑制荧光酶活性,而在MAPK1突变组中无抑制作用。CCK-8增殖活性实验表明,过表达piR-47851后,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升高;降低piR-47851后,细胞增殖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scue实验提示,在改变piR-47851和(或)MAPK1的表达后再通过qRT-PCR检测MAPK1的表达水平,MAPK1都能受到piR-47851的调控。在功能上过度表达MAPK1可以降低piR-47851对胃癌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而减低MAPK1表达可进一步提升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在裸鼠荷瘤实验中,降低piR-47851表达后肿瘤生长体积和质量显著减小(P<0.05)。增殖指数Ki-67染色表明减低piR-47851表达后增殖活性细胞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验证了piR-47851能促进细胞增殖。结论胃腺癌组织中piR-47851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和生存预后密切相关。piR-47851通过与MAPK1的3′UTR结合来下调MAPK1蛋白表达,从而促进胃癌的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47851 细胞增殖 增殖指数 生存预后
下载PDF
STAT3、VEGF及C-myc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巍 李晶晶 李国利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通过对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myc基因在精原细胞瘤中表达的研究,了解JAK/STAT3信号转导途径在精原细胞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TAT3、VEGF及C-myc蛋白抗体对38例精原细胞瘤及10例正常睾丸... 目的:通过对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myc基因在精原细胞瘤中表达的研究,了解JAK/STAT3信号转导途径在精原细胞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TAT3、VEGF及C-myc蛋白抗体对38例精原细胞瘤及10例正常睾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染色部位及染色强度。结果:STAT3、VEGF、C-myc蛋白在精原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71.1%、84.2%,与正常睾丸组织中相应蛋白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上述蛋白均随着精原细胞瘤的TNM临床分期表达量逐渐增加。在精原细胞瘤组织中STAT3、VEGF、C-myc蛋白表达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STAT3与VEGF呈正相关(r=0.640,P<0.01);STAT3与C-myc呈正相关(r=0.408,P<0.05);C-myc与VEGF呈正相关(r=0.459,P<0.01)。结论:JAK/STAT3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激活VEGF的表达,推动精原细胞瘤的发展与转移,同时可能激活C-myc的表达引起原始生殖细胞的恶性增殖,推动精原细胞瘤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myc摹因
原文传递
外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抵抗中波紫外线对小鼠皮肤的慢性光损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丽贤 骆丹 +5 位作者 徐晶 林向飞 吉玺 朱洁 吴迪 李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95-698,共4页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慢性辐射BALB/C小鼠后皮肤的组织病理改变、表皮细胞凋亡情况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其的影响。方法:EGCG局部外用于小鼠耳、背部皮肤后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UVB辐射,每日1次,连续1个月,石蜡切片苏木...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慢性辐射BALB/C小鼠后皮肤的组织病理改变、表皮细胞凋亡情况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其的影响。方法:EGCG局部外用于小鼠耳、背部皮肤后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UVB辐射,每日1次,连续1个月,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同时应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小鼠表皮中的凋亡细胞。结果:UVB慢性辐射对BALB/C小鼠皮肤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有表皮过度角化、棘层肥厚、海绵样水肿、晒斑细胞、真皮乳头层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等。EGCG预处理能减轻UVB诱导的上述组织病理变化。另外,对慢性低剂量UVB辐射组,EGCG有一定的促细胞凋亡作用。结论:不同剂量UVB慢性辐射后小鼠皮肤组织病理改变明显,EGCG可保护UVB辐射诱导的光损伤作用,并对低剂量慢性UVB辐射后BALB/C小鼠皮肤细胞有促进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紫外线 中波 BALB/C小鼠
下载PDF
卵巢癌组织NFkB家族蛋白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孔祥 陈刚 +1 位作者 肖蔚 王志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 研究卵巢癌组织NFkB家族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NFkB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NFkB的阳性表达... 目的 研究卵巢癌组织NFkB家族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NFkB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NFk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 3 3 %、3 7 5 %和 65 % ;在卵巢癌组织 ,p65核染色阳性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肿瘤大小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NFkB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NFkB可望成为判断卵巢癌预后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细胞 NFkB家族蛋白 免疫组化
下载PDF
KAI1/CD82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季润元 沈阳 +2 位作者 王成海 孙泽 冯振卿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4期379-380,共2页
目的 探讨KAI1/CD82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5 2例食管癌组织中KAI1/CD 8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组织中KAI1/CD 8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 8.6% ( 4 /... 目的 探讨KAI1/CD82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5 2例食管癌组织中KAI1/CD 8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组织中KAI1/CD 8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 8.6% ( 4 /14 )、73 .7% ( 2 8/3 8)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KAI1/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I1/CD82 蛋白表达 淋巴结转移 食管癌组织 免疫组化SABC法 关系 目的 结论 水平 显著性差异
下载PDF
四氢生物蝶呤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艳青 张英 +1 位作者 王顺蓉 李著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 :探讨四氢生物蝶呤 (BH4)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IR)模型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 ,手术前 1h喂饲BH4,动态检测其对肾组织NO含量、cNOS和iNOS活性的影响 ,并通过肾功能、MPO、MDA的变化来评价BH4对肾IR... 目的 :探讨四氢生物蝶呤 (BH4)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IR)模型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 ,手术前 1h喂饲BH4,动态检测其对肾组织NO含量、cNOS和iNOS活性的影响 ,并通过肾功能、MPO、MDA的变化来评价BH4对肾IR模型的作用。结果 :BH4能够升高再灌注早期cNOS活性 ,增加内皮源性NO含量 ,减轻炎症反应 ,减弱再灌注后期对iNOS的诱导作用。结论 :BH4可改善再灌注初期cNOS活性 ,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生物蝶呤 一氧化氮 肾脏 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KAI1/CD_(82)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季润元 王成海 +2 位作者 沈阳 李国利 冯振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KAI1/CD82 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5 2例食管癌及 3 3例食管正常组织中KAI1/CD82 的表达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食管正常组织、无淋巴结转移食...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KAI1/CD82 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5 2例食管癌及 3 3例食管正常组织中KAI1/CD82 的表达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食管正常组织、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组织和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组织KAI1/CD82 的表达率分别为 48 5 % ( 16/3 3 )、 73 7% ( 2 8/3 8)、 2 8 6% ( 4 /14 ) ,食管正常组织、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组织KAI1/CD82 的表达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KAI1/CD82 在食管癌早期高水平表达对肿瘤的恶性进程起抑制作用 ,一旦无法保持KAI1/CD82 的高水平表达则促使肿瘤进入发展期 ,进而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I1/CD82 食管癌 生物学行为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子宫颈鳞癌组织中KAI1/CD8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束晓明 季润元 +4 位作者 王成海 张徐宁 李小宁 吴健 冯振卿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KAI1/CD8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3例正常子宫颈上皮和54例子宫颈癌组织中KAI1/CD82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例正常子宫颈上皮中KAI1/CD82的表达均为阳性(13/1...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KAI1/CD8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3例正常子宫颈上皮和54例子宫颈癌组织中KAI1/CD82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例正常子宫颈上皮中KAI1/CD82的表达均为阳性(13/13);子宫颈癌组织中KAI1/CD82的表达降低(28/54,P<0.01);子宫颈癌组织KAI1/CD8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结论KAI1/CD82在子宫颈鳞癌中表达下调,与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癌组织 KAI1/CD82 临床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卵巢黏液性肿瘤相关肿瘤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建建 李国利 陈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0-721,共2页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黏液 癌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Lnk基因敲除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结肠炎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艳青 华婧 +5 位作者 郭俊荣 朱明明 钱佳丽 徐月节 许叶旻 邓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11,共5页
目的比较Lnk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后的表现。方法将周龄相近的C57BL/6小鼠分为野生型组(WT)、野生型小鼠结肠炎组(WT+DSS)、Lnk敲除鼠组(KO)和Lnk敲除鼠结肠炎组(KO+DSS)。WT和KO小鼠正常饮水,WT+DSS... 目的比较Lnk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后的表现。方法将周龄相近的C57BL/6小鼠分为野生型组(WT)、野生型小鼠结肠炎组(WT+DSS)、Lnk敲除鼠组(KO)和Lnk敲除鼠结肠炎组(KO+DSS)。WT和KO小鼠正常饮水,WT+DSS及KO+DSS组小鼠自由饮用2. 5%DSS水溶液。实验进行7 d,每日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粪便软硬度及肠道出血情况,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7 d后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WT小鼠和KO小鼠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频率。处死小鼠,取肠观察外形、颜色,测量肠的长度。结肠组织制作为组织学切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WT和KO组小鼠排便正常,KO+DSS组小鼠与WT+DSS组小鼠较早出现腹泻及排血便情况。KO+DSS组小鼠的体质量在实验周期内较其他3组有显著降低,KO+DSS组DAI随时间显著增加。KO组Breg细胞频率显著低于WT组。KO+DSS组结肠明显变短,HE组织切片镜检糜烂出血、淤血,多病灶浅溃疡,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并累及肌层,提示炎症反应加重。结论 Lnk缺失可加重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表现,可能与Lnk KO小鼠体内Breg细胞频率降低、对炎症反应的负调控作用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k 结肠炎 调节性B细胞 疾病活动指数 结肠组织
下载PDF
四氢生物蝶呤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艳青 李著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436-439,共4页
许多心血管疾病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其机制可能为内皮细胞生成的一氧化氮(NO)活性降低,四氢生物蝶呤(BH4)是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辅因子,该辅因子有调节NOS功能和NO活性的作用,本文就BH4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四氢生物蝶呤 内皮功能 一氧化氮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在卵巢癌组织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名香 孔祥 陈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04年第23期2472-2473,共2页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 (NFkB)家族蛋白在卵巢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NFkB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 (NFkB)家族蛋白在卵巢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NFkB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NFk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 3 %、37 5 %和65 % ;在卵巢癌组织 ,P65核染色阳性与分化强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肿瘤大小明显相关 (P<0 05)。结论 :NFkB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NFkB可望成为判断卵巢癌预后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 卵巢癌 肿瘤组织 基因表达 家族蛋白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清抗凝血酶Ⅲ、前白蛋白的变化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解渝 张芝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8期886-887,共2页
目的:通过对各类肝病血清抗凝血酶-Ⅲ含量、活性以及前白蛋白的检测,并分析比较,探讨上述指标在反映肝脏受损程度上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AT-Ⅲ抗原(AT-Ⅲ:Ag)测定用火箭电泳法,AT-Ⅲ活性(AT-Ⅲ:A)测定有凝血酶凝胶空斑法,前白蛋... 目的:通过对各类肝病血清抗凝血酶-Ⅲ含量、活性以及前白蛋白的检测,并分析比较,探讨上述指标在反映肝脏受损程度上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AT-Ⅲ抗原(AT-Ⅲ:Ag)测定用火箭电泳法,AT-Ⅲ活性(AT-Ⅲ:A)测定有凝血酶凝胶空斑法,前白蛋白测定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各肝病组两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前白蛋白下降更为显著,各肝炎组间差异也比AT-Ⅲ显著(P<0.01),特别为急性肝炎。结论: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的变化能早期准确地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对于各类肝病前白蛋白的检测比抗凝血酶-Ⅲ更敏感,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血清 抗凝血酶Ⅲ 前白蛋白 诊断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