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卒中后认知障碍小鼠胆碱能神经环路组蛋白乙酰化内稳态失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鑫 孙彩花 +4 位作者 徐旸 朱小云 陈霞 施伟 杨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1-628,共8页
目的观察卒中后认知障碍小鼠胆碱能神经环路组蛋白乙酰化内稳态变化。方法选用清洁级ICR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n=60)和卒中后认知障碍组(PSCI组,n=60)。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水迷宫测试检测小鼠认知功能;分子生物... 目的观察卒中后认知障碍小鼠胆碱能神经环路组蛋白乙酰化内稳态变化。方法选用清洁级ICR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n=60)和卒中后认知障碍组(PSCI组,n=60)。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水迷宫测试检测小鼠认知功能;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小鼠梗死对侧胆碱能神经环路功能和组蛋白乙酰化内稳态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PSCI组水迷宫成绩下降(t>29.412,P<0.05);中枢胆碱能神经环路中,乙酰胆碱(ACh)的含量降低(t>26.227,P<0.05),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 AT)m 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t>28.593,P<0.05),乙酰化组蛋白H3(Ac-H3)水平降低(t>24.126,P<0.05),磷酸化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和CREB结合蛋白(CBP)表达降低(t>25.634,P<0.05),Ch AT基因M型启动子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下降(t>24.704,P<0.05)。结论短暂性MCAO模型可以引起小鼠认知功能障碍。PSCI小鼠中枢胆碱能神经环路的胆碱能系统功能受损,乙酰化内稳态失衡,Ch AT基因启动子组蛋白乙酰化程度下降;这些很可能与脑卒中导致环路中相应脑区中p-CREB和CBP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胆碱能环路 乙酰胆碱 组蛋白乙酰化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小鼠
下载PDF
音乐疗法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鑫 孙彩花 +2 位作者 施伟 杨阳 高长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9期10-13,16,共5页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和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0例韦氏记忆量表测量值在40-55分之间的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常规肢体康复治疗组和音乐治疗组,2组分别进行8周常规肢体康复治疗和常规肢体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和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0例韦氏记忆量表测量值在40-55分之间的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常规肢体康复治疗组和音乐治疗组,2组分别进行8周常规肢体康复治疗和常规肢体康复治疗合并音乐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予以MoCA量表、Stroop色词测验,以及血清BDNF的测量。结果经过8周康复训练后,常规肢体康复治疗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得到显著改善,MoCA量表成绩有显著性提高(P〈0.05);反映执行功能的Stroop色词测验成绩的改善情况不明显(P〉0.05);血清BDNF蛋白含量有显著性增高(P〈0.05);常规肢体康复治疗合并音乐治疗组患者MoCA量表和Stroop色词测验成绩以及血清BDNF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与同期常规肢体康复治疗组比较,这些指标也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以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与神经缺损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相关性,并能够促进该类患者血清BDNF表达的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脑卒中 认知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对合格康复医师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鑫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9期190-191,共2页
康复医学正成为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康复医师的培养专业,导致康复医师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康复医学理念和思维差、道德理念有待加强和科研思维能力不强等特点,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 康复医学正成为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康复医师的培养专业,导致康复医师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康复医学理念和思维差、道德理念有待加强和科研思维能力不强等特点,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规范化康复医师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康复医师的康复理念和思维的培养、加强康复医师的德育教育、加强康复医师的科研创新意识等建议,期望为培养出合格的康复医师人才做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师 人才培养 康复医学 思维能力 德育教育 医学理念 道德理念 创新意识
原文传递
丰富环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小鼠认知功能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鑫 孙彩花 +4 位作者 钱贞 施伟 孙志勇 杨敏 胡喆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干预对卒中后认知障碍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光栓法制作小鼠卒中后认知障碍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小鼠分为假手术标准环境组(Sham+SE组)、卒中后认知障碍标准环境组(PSCI+SE组)和...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干预对卒中后认知障碍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光栓法制作小鼠卒中后认知障碍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小鼠分为假手术标准环境组(Sham+SE组)、卒中后认知障碍标准环境组(PSCI+SE组)和卒中后认知障碍丰富环境组(PSCI+EE组)。各组小鼠在相应环境下分别饲养28d后,采用水迷宫检测小鼠认知功能,采用电生理方法检测小鼠海马长时程增强,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突触素表达情况,采用电镜定量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与Sham+SE组小鼠比较,PSCI+SE组小鼠水迷宫成绩显著下降(P〈0.05),卒中对侧海马长时程增强诱导障碍(P〈0.05),海马CA1区突触素表达显著降低(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数量、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膜致密物厚度及突触界面曲率均发生明显不良改变(P〈0.05);PSCI+EE组小鼠水迷宫成绩、海马长时程增强、CA1区突触素表达、CA1区神经元突触结构均较PSCI+SE组有显著改善(P〈0.05),但与Sham+SE组间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丰富环境干预可改善卒中后小鼠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与提高卒中对侧海马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丰富环境 突触可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