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振荡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武荣 韩良荣 +1 位作者 李娜 郑国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8期32-33,36,共3页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实施HFOV+SIMV的叠加模式治疗1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采用最小压力策略,通过逐渐增加平均气道压以实现吸入氧体积分数<0.6时,经皮氧...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实施HFOV+SIMV的叠加模式治疗1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采用最小压力策略,通过逐渐增加平均气道压以实现吸入氧体积分数<0.6时,经皮氧饱和度>0.9,根据PCO2调整震荡幅度(△P)和频率(f),最终维持正常血气。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动脉血气、氧合指数及呼吸机参数。结果:12例患儿在施行HFOV治疗48 h后,氧合指数逐渐下降,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96,P=0.000);所需的平均呼吸道压力明显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12,P=0.000);所需的FiO2逐渐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95,P=0.000);所需振荡压力幅度逐渐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P=0.001);心率、血压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95,P=0.386;F=0.764,P=0.553)。结论:HFOV+SIM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新生儿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新生儿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玉祥 武荣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9期3532-3534,共3页
鼻导管吸氧是新生儿疾病常用的一种辅助通气方法。传统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气体未经加温湿化,不能精确调节氧浓度,对患儿肺功能的辅助作用较小。近年来,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应用于新生儿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HHFNC治疗时患... 鼻导管吸氧是新生儿疾病常用的一种辅助通气方法。传统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气体未经加温湿化,不能精确调节氧浓度,对患儿肺功能的辅助作用较小。近年来,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应用于新生儿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HHFNC治疗时患儿舒适度高,耐受性好,护理方便,有效减少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或经鼻间隙正压通气治疗时鼻部损伤和腹胀等问题发生,在基层医院即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新生儿 早产儿
下载PDF
参芪固本汤治疗婴幼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任太亮 林小飞 +3 位作者 刘成全 徐妍 宋忠瑞 欧明明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3期193-198,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参芪固本汤治疗婴幼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婴幼儿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4例)、试验组(33例)。常规组采... 目的探讨参芪固本汤治疗婴幼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婴幼儿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4例)、试验组(33例)。常规组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试验组采用参芪固本汤+ICS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观察中医证候评分、改良中文版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RACK)评分、肺功能[达峰时间/呼气时间(TPTEF/TE)、达峰容积/呼气量(VPEF/VE)]、嗜酸性粒细胞(EOS)、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结果治疗6个月,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入组时降低,改良中文版TRACK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中医证候评分、改良中文版TRACK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试验组肺功能(TPTEF/TE、VPEF/VE)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TPTEF/TE、VPEF/VE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试验组EOS计数、IL-6、IgE与入组时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与常规组IgE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固本汤联合ICS在治疗婴幼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方面较单纯西药治疗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哮喘 缓解期 参芪固本汤
下载PDF
比例辅助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武荣 刘石 +6 位作者 郑国方 韩良荣 季东林 髙子波 赵玉祥 丁素芳 潘兆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3期7648-7652,共5页
目的比较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应用时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方法 30例符合MAS诊断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PAV组和SIMV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PAV模式和SIMV模式支持;观察通气前、... 目的比较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应用时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方法 30例符合MAS诊断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PAV组和SIMV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PAV模式和SIMV模式支持;观察通气前、通气后1h、12h、24h、48h和撤机前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MABP)、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气道峰压(PIP)、动脉血气值及氧合指数(OI)。结果两组新生儿均治愈出院;在机械通气时间(F=1.425,P=0.243)、吸氧时间(F=3.057,P=0.091)、住院时间(F=0.148,P=0.703)和胸部X线清晰时间(F=0.315,P=0.579)方面,两组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取得相同疗效情况下,机械通气后PAV组各个时间点:RR数值均显著高于SIMV组(P均<0.05);MAP、PIP和VT数值均显著低于SIMV组(P均<0.05);HR、MABP、MV、PH和OI数值与SIMV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AV和SIMV模式治疗MAS时,在取得相同疗效情况下,PAV模式采取浅快的呼吸、较小的潮气量和较低的MAP和P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婴儿 新生 比例辅助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原文传递
“30-60—90”规则在新生儿氧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武荣 郑国方 +3 位作者 王平 代苗英 李娜 郝小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28期3401-3403,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30-60—90”规则滴定调节新生儿吸人氧浓度的相关指标变化。方法选择需要吸氧的新生儿100例,其中早产儿50例,足月儿50例,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30—60—90”规则按照目标SpO2滴定... 目的观察采用“30-60—90”规则滴定调节新生儿吸人氧浓度的相关指标变化。方法选择需要吸氧的新生儿100例,其中早产儿50例,足月儿50例,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30—60—90”规则按照目标SpO2滴定调节吸入氧浓度,稳定半小时后进行血气分析;计算符合要求的调节成功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对Sp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达到PaO2目标范围的调节成功率早产儿为88%,足月儿为92%,平均为90%。经相关分析,早产儿组SpO2和SaO2,以及SpO2和PaO2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65,0.593;P=0.000);足月儿组SpO2和SaO2,以及SpO2和PaO2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78,0.726;P=0.000)。早产儿SpO2和SaO2数值均低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175,-2.409;P〈0.05);两组之间PaO2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60-90”规则是十分方便和有效的床边指导新生儿氧疗的规则,值得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30—60—90”规则 氧疗 脉搏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氧分压
原文传递
浅绿气球菌致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二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国方 武荣 +1 位作者 张文杰 李磊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6期4934-4934,共1页
例1,男,因"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2h"入院,系胎龄33周早产,阴道分娩,出生即出现呻吟、青紫、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查体:空气吸入下青紫、三凹征明显,呻吟不安,RR60次/min,两肺呼吸音低。WBC14.6×109/L,粒细胞45.2%,淋巴细... 例1,男,因"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2h"入院,系胎龄33周早产,阴道分娩,出生即出现呻吟、青紫、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查体:空气吸入下青紫、三凹征明显,呻吟不安,RR60次/min,两肺呼吸音低。WBC14.6×109/L,粒细胞45.2%,淋巴细胞44.6%,PLT219×109/L,胸部X线提示两肺透亮度低、磨玻璃样改变,见支气管充气征,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万古霉素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抗菌素 气球菌 呼吸机 呼吸道感染 肺炎
原文传递
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平 武荣 刘娟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1期33-34,3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共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法,对照组51例,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法。机械通气治疗后每天1次送检... 目的观察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共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法,对照组51例,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法。机械通气治疗后每天1次送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在持续机械通气24h为6.5%,48h为19.6%,72h为31.7%,拔管时检出率为41.3%。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在持续机械通气24h为9.8%,48h为31.4%,72h为52.2%,拔管时检出率为54.9%。两组机械通气24h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48h、72h、拔管时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在机械通气后48h、72h、拔管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法较开放式吸痰法降低下呼吸道细菌检出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更适合新生儿机械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 新生儿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炎
下载PDF
不同供氧流量下婴儿培养箱内新生儿口鼻部的氧浓度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海燕 李娜 武荣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500-502,共3页
暖箱内鼻导管吸氧是治疗低氧血症的常用方法。由于新生儿本身的特点,鼻导管吸氧易刺激鼻黏膜甚至堵塞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位置以及不同供氧流量下,暖箱内各位置氧浓度的变化,为临床新生儿合理使用暖箱内供氧方式提... 暖箱内鼻导管吸氧是治疗低氧血症的常用方法。由于新生儿本身的特点,鼻导管吸氧易刺激鼻黏膜甚至堵塞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位置以及不同供氧流量下,暖箱内各位置氧浓度的变化,为临床新生儿合理使用暖箱内供氧方式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氧浓度 氧流量 婴儿培养箱 鼻导管吸氧 鼻部 二氧化碳潴留 常用方法
原文传递
Shallow 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亚娟 刘娟 +3 位作者 杨占华 孟红艳 郝小清 武荣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目的:观察Shallow吸痰法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3月86例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儿予常规吸痰方法,观察组46例患... 目的:观察Shallow吸痰法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3月86例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儿予常规吸痰方法,观察组46例患儿行Shallow法吸痰,观察两组患儿的吸痰间隔时间、气管黏膜损伤、人工气道阻塞发生次数、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 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共吸痰296次,对照组252次。观察组吸痰时发生SpO2低于85%5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4,P<0.05);观察组吸痰时间为(8.10±1.36)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1.4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0,P<0.05);观察组发生气道黏膜损伤为0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10,P<0.05);两组心率异常发生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和人工气道阻塞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t 分别为1.217,0.761,0.003;P >0.05)。结论 Shallow吸痰法具有吸痰时间短,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减轻对新生儿气道的刺激和黏膜的损伤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Shallow法吸痰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早产儿暂时性低血糖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窦振云 李晓琼 +3 位作者 季东林 赵玉祥 高子波 徐静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暂时性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以避免发生永久性的脑损伤,利于降低早产儿的伤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资料的10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依据血糖是否低于2.6mmol/L分为低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比较两组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早产儿暂时性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以避免发生永久性的脑损伤,利于降低早产儿的伤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资料的10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依据血糖是否低于2.6mmol/L分为低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比较两组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早产儿的入院年龄、出生体重、胎龄、1分钟Apgar评分、小于胎龄儿、宫内感染和急诊剖宫产均对低血糖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临床干预因素中早产儿的窒息复苏效果、是否行营养支持、入院体温、是否经转运系统入院和是否是本院患儿也对低血糖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对刚出生的早产儿,重视引起暂时性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时进行低血糖的监测和治疗,以及进行正规有效的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早产儿暂时性低血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血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袋鼠式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及体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7
11
作者 张扬 刘娟 +4 位作者 黄萍 王亚娟 戴艳 张熠昕 王晶莹 《护理管理杂志》 2020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44),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袋鼠式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生理指标、体格发育和... 目的探讨袋鼠式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44),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袋鼠式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生理指标、体格发育和喂养方式。结果干预组接受袋鼠式护理前15 min和护理中的呼吸、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中的血氧饱和度较护理前15 min有显著提高(P<0.01);出生后42 d,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早产儿体质量、头围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组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袋鼠式护理能够稳定早产儿生理指标,提高血氧饱和度水平,联合延续性护理能够增加其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体格生长发育,提高家长满意度,且安全可靠、简单经济,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 延续性护理 体格发育 母乳喂养
下载PDF
营养支持小组对NICU早产儿营养及结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莹 王玉美 +4 位作者 陈丹丹 潘兆军 韩良荣 刘娟 张朝晨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6-280,285,共6页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小组(NST)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喂养和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探索早产儿院内外营养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至8月31日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NICU住院治疗(住院时间≥2周)的早产儿141例,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小组(NST)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喂养和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探索早产儿院内外营养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至8月31日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NICU住院治疗(住院时间≥2周)的早产儿14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71)和对照组(n=70)。干预组由新生儿科医师、护士、儿童营养科医师、营养师及药剂师组成的NST联合查房,对NICU早产儿实施综合营养管理模式;对照组由新生儿科医师独立查房,制定常规营养支持方案,由护士实施。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结果:干预组母乳喂养率、7 d内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强化剂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静脉营养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胎龄至1岁时干预组早产儿出现追赶生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ST建立对早产儿进行综合管理可以提高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改善其喂养和营养状况,促进早产儿婴儿期的追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小组 早产儿营养 母乳喂养 追赶生长
原文传递
早产儿出生时骨代谢状况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海波 王玉美 +3 位作者 潘兆军 陈莹 林小飞 刘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期112-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时血清骨代谢指标与胎龄、体重和身长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早产儿2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将其分为<32周组(68例)、32~33^(+6...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时血清骨代谢指标与胎龄、体重和身长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早产儿2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将其分为<32周组(68例)、32~33^(+6)周组(77例)、≥34周组(142例);根据体重将其分为<1500 g组(38例)、1500~2499 g组(202例)、≥2500 g组(47例);根据出生时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组(SGA组,50例)、适于胎龄儿组(AGA组,231例)与大于胎龄儿组(LGA组,6例)。检测并比较各组出生时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分析早产儿出生时骨代谢指标与出生时身长的关系。结果≥34周组血清钙水平高于<32周组及32~33^(+6)周组,32~33^(+6)周组血清钙水平高于<32周组(均P<0.05)。≥2500 g组、1500~2499 g组血清钙、IGF-Ⅰ水平高于<1500 g组(均P<0.05)。血清钙、IGF-Ⅰ水平均与出生时身长呈正相关(r=0.419、0.221,P<0.05)。AGA组血清磷水平高于SGA组(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时血钙、磷、IGF-Ⅰ水平与其胎龄、体重、身长等指标相关,可以作为早产儿住院期间骨代谢的重要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骨代谢 血清钙 血清磷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下载PDF
儿童脓毒症病理生理特征及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雨薇 武荣 +1 位作者 苗业权 林小飞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1-36,共6页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失调反应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目前沿用脓毒症3.0定义。儿童脓毒症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儿童临床常见危重症,随着病情加重可进展为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该综述简述了脓...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失调反应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目前沿用脓毒症3.0定义。儿童脓毒症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儿童临床常见危重症,随着病情加重可进展为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该综述简述了脓毒症的定义以及器官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功能和细胞功能障碍、机体代谢变化、机体微循环变化等病理生理变化,并概括相关的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为儿童脓毒症临床诊治策略制定、病情评估、病程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脓毒症 病理生理 机制 早期诊断 生物学标记物
下载PDF
含有CpG基序的寡聚脱氧核苷酸2395对鼠巨细胞病毒肝炎新生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兆军 周利 +4 位作者 王军 韩良荣 曹杨 万雪媛 孟令建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 研究含有CpG基序的寡聚脱氧核苷酸2395(CpG ODN2395)对鼠巨细胞病毒(MCMV)肝炎新生小鼠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SPF级BALB/c新生小鼠,按窝随机分为对照组、病毒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腹腔注射9 g/L盐水20×10-6L隔日1次;... 目的 研究含有CpG基序的寡聚脱氧核苷酸2395(CpG ODN2395)对鼠巨细胞病毒(MCMV)肝炎新生小鼠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SPF级BALB/c新生小鼠,按窝随机分为对照组、病毒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腹腔注射9 g/L盐水20×10-6L隔日1次;病毒组:腹腔注射MCMV(病毒致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108.31/L)20×10-6L1次,从接种MCMV当日起隔日腹腔注射9 g/L盐水20×10-6L;CpG治疗组:腹腔注射MCMV(TCID50=108.31/L) 20×10-6L1次,从接种MCMV当日起隔日腹腔注射CpG ODN2395 20 mg/kg.观测小鼠的生长发育情况.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ALT、IFN-α,PCR法检测肝脏MCMV DNA,反转录(RT)-PCR法检测肝脏IFN-α mRNA,Wester blot法检测肝脏的Toll样受体9(TLR9)和衔接蛋白-髓样分化标志物88 (MyD88)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病毒组小鼠生长发育落后,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7d、14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19、25.543,P均<0.05);治疗组发育介于对照组和病毒组之间,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在7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7,P <0.05).2.病毒组小鼠血清ALT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血清AL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407、11.791、154.565,P均<0.05).3.肝组织病理改变:病毒组肝组织病变活动性积分(HAI)值在第3天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治疗组肝组织HAI均值也在第3天达高峰,但肝损害明显轻于病毒组,以后肝病变逐渐减轻,在第7天和第14天时HAI均值都显著低于病毒组.4.病毒组和治疗组小鼠3d、7d和14 d时肝脏MCMV DNAPCR检测阳性,3个时间点治疗组MCMV DNA负荷量均低于病毒组.5.病毒组和治疗组的3d时血清IFN-α达高峰,7d、14 d时渐下降;治疗组的血清IFN-α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6.病毒组和治疗组肝脏IFN-α mRNA表达水平在3d时增加,7d时达高峰,14 d时下降,3个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IFN-αmRNA表达水平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病毒组高于对照组.7.治疗组肝脏TLR9表达水平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病毒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肝脏MyD88表达水平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病毒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CpGODN2395可能提高TLR9的表达水平,通过MyD88依赖途径激活IFN-α的分泌,抑制MCMV的复制,减轻新生小鼠MCMV肝炎肝功能损害,改善肝脏病变和降低肝脏病毒负荷量具有抗MCMV的活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含有CpG基序的寡聚脱氧核苷酸2395 肝炎 小鼠
原文传递
比例辅助通气对重症胎粪吸入幼兔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武荣 周海燕 +1 位作者 李娜 刘石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AV)对胎粪吸入幼兔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日龄20~30天的幼兔随机分为灌入胎粪后实施PAV组和灌入胎粪后实施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并与胎粪吸入不予通... 目的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AV)对胎粪吸入幼兔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日龄20~30天的幼兔随机分为灌入胎粪后实施PAV组和灌入胎粪后实施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并与胎粪吸入不予通气组(MAS组)及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分别于8h后处死,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8的含量。结果 (1)肺组织湿干比PAV组(7.81±0.52)、SIMV组(8.79±0.96)、MAS组(7.12±0.74)均高于对照组(4.22±0.30),SIMV组高于PAV组和M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AV组与MA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AV组、SIMV组和MAS组肺组织匀浆TNF-α含量(pg/ml)[(872.6±104.0)、(973.9±114.5)和(707.1±39.1)]及IL-8含量(pg/ml)[(787.0±89.3)、(872.9±87.0)和(641.4±60.3)]均高于对照组[(401.1±74.5)和(381.3±63.3)],SIMV组高于PAV组和MAS组,PAV组高于M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PAV组、SIMV组及MAS组肺泡灌洗液TNF-a含量[(644.4±89.3)、(787.1±100.6)和(536.0±28.5)]均高于对照组(301.8±75.9),SIMV组高于PA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AV组、SIMV组及MAS组IL-8含量[(653.0±93.3)、(744.7±81.8)和(532.4±60.1)]均高于对照组(280.9±70.8),SIMV组高于PAV组和MAS组,PAV组高于M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胎粪在炎症反应中可促进TNF-α、IL-8释放,PAV治疗MAS时所致肺损伤程度较SIMV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比例辅助通气 胎粪吸入综合征 肺损伤
原文传递
小胎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郑国方 武荣 +1 位作者 刘石 郝小清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小胎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胎龄≤32周、且存活28天以上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发生BPD的早产儿为BPD组,按1∶2的比例随机选取未发生BPD的早产... 目的探讨小胎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胎龄≤32周、且存活28天以上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发生BPD的早产儿为BPD组,按1∶2的比例随机选取未发生BPD的早产儿为对照组。结果共纳入197例早产儿,BPD组28例,BPD发生率14.2%,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BPD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段和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269,30.244,P=0.000)。通过对23个单因素的分析发现,BPD组和对照组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最高吸入氧浓度、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贫血、使用美罗培南、第10天体重/出生体重比值、氧合指数<300和生后第1次血气评分值12个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体重低(OR=0.996)、吸氧浓度高(OR=0.898)、第10天体重/出生体重比值小(OR=1.069)为发生BPD的高危因素(P均<0.05)。中重度BPD组与轻度BPD组相比,窒息和使用利尿剂比例高、吸氧时间长、生后第1次血气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出生体重低、吸入高浓度氧、第10天体重/出生体重比值低为小胎龄早产儿发生BPD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婴儿 早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比例辅助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幼兔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相关参数水平 被引量:2
18
作者 武荣 周海燕 +2 位作者 李娜 刘石 封志纯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894-1897,共4页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幼兔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时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将30只20~30 d日龄健康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1)PAV组(n=8),灌入胎粪混悬液后予PAV通气;(2)SIMV组(n=8),灌入胎粪后实施S...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幼兔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时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将30只20~30 d日龄健康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1)PAV组(n=8),灌入胎粪混悬液后予PAV通气;(2)SIMV组(n=8),灌入胎粪后实施SIMV通气;(3)MAS组(n=8),胎粪灌入后不予通气但予持续氧气(500 mL·L-1)吸入;(4)对照组(n=6),灌入9 g·L-1盐水后予持续氧气(500 mL·L-1)吸入。分别于灌注前、灌注后0.5 h及通气1 h、2 h、3 h、4 h、5 h、6 h、7 h、8 h记录各组循环参数及呼吸力学参数,包括心率、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道峰压(PIP)、平均呼吸道压(MAP)。灌注前(0点)和灌注后0.5 h(0'点)、通气4 h及通气8 h检测动脉血气,并计算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结果 PAV组和SIMV组4 h、8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正常范围;PAV组和SIMV组4 h、8 h a/APO2值均较0'点升高(Pa<0.05);PAV组与SIMV组在各时间点a/APO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在通气过程中,SIMV组PIP及MAP较PAV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PAV组和SIMV组心率相近,各时间点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V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善幼兔重度胎粪吸入时肺部氧合状态;在取得同样的血气值和氧饱和度情况下,与SIMV相比,PAV治疗幼兔MAS时PIP及MAP较低;PAV对幼兔重度胎粪吸入时的心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比例辅助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幼兔
原文传递
肺复张策略在早产儿气管内吸痰时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武荣 郑国方 +2 位作者 王平 戴艳 刘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29期3520-3522,共3页
目的观察肺复张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气管内吸痰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将30例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法(OSS),观察组在OS... 目的观察肺复张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气管内吸痰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将30例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法(OSS),观察组在OSS的基础上加用肺复张策略(LRM)。比较两组早产儿吸痰前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吸痰时SpO2超出范围的次数、吸痰后的SpO2及HR(心率)恢复时间等变化。结果观察组SpO2变化值及SpO2恢复时间分别为(9±3)%,(9±3)s;对照组为(14±4)%,(14±5)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205,-2.976;P〈0.05)。两组患者的HR变化值及HR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798,-1.344;P〉0.05)。观察组吸痰时Sp02超出范围的次数为(1.60±0.74)次,对照组为(3.13±1.0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4,P〈0.05)。两组患者呼吸机及氧气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50,-1.764;P〉0.05)。结论吸痰前后使用肺复张策略可以维持SpO2的稳定,减少缺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复张策略 开放式吸痰
原文传递
两例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苗业权 朱越跃 +6 位作者 张其刚 郭浩伟 赵玉祥 程龙飞 韩良荣 宁颖 潘琼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93-497,共5页
目的对两例疑诊为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CdLS)的新生儿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抽取患儿及其父母的静脉血样,提取DNA,采用目标区域序列捕获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CdLS的相关基因(NIPBL、SMCIA、SMC3、RAD21和HDAC8)进行测序,用San... 目的对两例疑诊为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CdLS)的新生儿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抽取患儿及其父母的静脉血样,提取DNA,采用目标区域序列捕获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CdLS的相关基因(NIPBL、SMCIA、SMC3、RAD21和HDAC8)进行测序,用Sanger测序法对可疑突变进行验证。结果在两例患儿的NIPBL基因中分别检测到c.7219C〉T(P.R2407X)杂合无义突变和C.7015_7024delGATcAGcAAC(P.D2339Lfs*4)杂合移码突变,后者为尚未报道的致病性突变。未发现sMC1A、SMC3、RAD21和HDAC8基因的致病性突变。结论NIPBL基因的c.7219C〉T和c.7015_7024delGATCAGCAAC突变可能是两例患儿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 NIPBL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