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血管的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洪莉 顾翔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期81-84,共4页
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查方法已为人们接受。其临床应用有着很大的潜力,它不仅可以发现显著的冠状动脉狭窄,还可以检出尚未引起狭窄的钙化及非钙化(脂质及纤维)斑块,随着技术进步,多层螺旋CT有可能... 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查方法已为人们接受。其临床应用有着很大的潜力,它不仅可以发现显著的冠状动脉狭窄,还可以检出尚未引起狭窄的钙化及非钙化(脂质及纤维)斑块,随着技术进步,多层螺旋CT有可能取代冠状动脉造影完成对早期亚临床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冠状动脉的评价要优于传统风险因素,它对总的冠状动脉的斑块负荷的评估可以提供更有力的预测。它还可用于其它冠状动脉疾病的评价。现主要介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碎裂QRS波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评分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健 袁康正 +2 位作者 李桃勇 廖清池 戴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0期93-98,104,共7页
目的研究入院时碎裂QRS波(fQRS)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GRACE)评分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心源性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344例N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纳入患者心电图有无fQRS... 目的研究入院时碎裂QRS波(fQRS)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GRACE)评分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心源性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344例N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纳入患者心电图有无fQRS波将患者分为fQRS波组(n=145)、无fQRS波组(n=199)。根据GRACE评分不同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12例)、中危组(126例)及高危组(106例)。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心源性死亡事件。比较不同组患者各参数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fQRS波、GRACE评分及两者联合预测短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344例NSTEMI患者共随访(5.55±1.37)个月,发生心源性死亡患者24例。fQRS波组患者糖尿病病史、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占比以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无fQRS波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无fQRS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波组心源性死亡者占比为10.34%,高于无fQRS波组的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fQRS波、GRACE评分是NSTEMI患者短期内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OR=2.739,95%CI:1.123~6.637,P=0.002;OR=10.861,95%CI:2.426~48.621,P=0.027)。fQRS波组ROC预测心源性死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609(95%CI:0.556~0.661),GRACE评分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0.685~0.781);两者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ROC曲线下面积比较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GRACE评分检测和fQRS波检测。结论fQRS波、GRACE评分以及两者联合均能预测NSTEMI患者短期心源性死亡事件。fQRS波联合GRACE评分对NSTEMI患者短期心源性死亡事件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碎裂QRS波 GRACE评分 心源性死亡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4
3
作者 洪莉 顾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50-53,共4页
目的在病例非选择性的基础上,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q'A)与侵人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相比,评估其准确性及敏感性,并分析其伪影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方法对45名可疑冠心病患者在7~10d先后予以CTA及ICA检查,将二者... 目的在病例非选择性的基础上,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q'A)与侵人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相比,评估其准确性及敏感性,并分析其伪影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方法对45名可疑冠心病患者在7~10d先后予以CTA及ICA检查,将二者相比。结果对45名患者从节段水平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5.0%,99.1%,93.1%,98.0%;患者水平分别为:84.8%,75.0%,90.3%,64.2%。结论CTA诊断准确性高,尤其表现在节段水平对于阴性预测值判断,从患者水平分析,其诊断价值下降,显示对于高度危险患者,常规行CTA检查,并不能从中获益。由于患者自身或扫描的原因会出现影响图像诊断的伪影,对这些伪影的成因及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CTA的成功率及避免假阳性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心病 伪影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顾翔 许厚田 +9 位作者 李铭辉 段俊斐 顾健 陈勇 高松 张玲芳 徐日新 孙磊 刘晓东 谢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老年及非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5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以60岁为界限分为老年组13例,非老年组12例,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的冠脉内自体PBS...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老年及非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5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以60岁为界限分为老年组13例,非老年组12例,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的冠脉内自体PBSC移植(PBSC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及支架植入情况、PBSCT的不良反应及其前后左室形态和心功能变化。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闭塞病变,多支病变及植入支架数均较多。PBSCT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明显提高,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均明显缩小。而两组上述参数的术前术后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脉内自体PBSCT治疗老年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安全有效,且效果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老年人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75岁及以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健 王如珠 +2 位作者 王梅香 陈各才 廖清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 探讨PCI对老年(年龄≥75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1日~2020年5月1日泰州市人民医院及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NSTEMI患者209例,根据医师建议以及患者偏好分为PCI组14... 目的 探讨PCI对老年(年龄≥75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1日~2020年5月1日泰州市人民医院及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NSTEMI患者209例,根据医师建议以及患者偏好分为PCI组142例,保守组67例。通过门诊复诊、电话以及住院病历系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730 d。分析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使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Cox风险模型分析PCI对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影响。结果 PCI组吸烟比例明显高于保守组,年龄、肌酐水平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P<0.01)。PCI组全因病死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明显低于保守组(12.7%vs 28.4%,P<0.01;23.9%vs 38.8%,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CI组全因病死率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明显低于保守组(HR=0.41,95%CI:0.20~0.82,P=0.005;HR=0.54,95%CI:0.32~0.95,P=0.0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后PCI是老年NSTEMI患者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的保护因素(HR=0.41,95%CI:0.21~0.80,P=0.009;HR=0.54,95%CI:0.32~0.92,P=0.023)。结论在年龄≥75岁的老年NSTEMI患者中,PCI能减少患者远期全因死亡及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肌血管重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