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超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周悦 曹海艳 +3 位作者 卓双双 王正 王颖 戚庭月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结节的超声特征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141例患者,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4.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7年;肿瘤直径7~30 mm,平均直径20.3 mm。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结节的超声特征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141例患者,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4.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7年;肿瘤直径7~30 mm,平均直径20.3 mm。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指标包括结节形态、边界、纵横比、微钙化、后方声衰减、内部血流和腋窝淋巴结。病理组织学根据结节的腺管形成程度、细胞核多形性、核分裂计数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统计分析乳腺癌结节的超声特征与其组织学分级及分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41例乳腺癌结节均为浸润性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Ⅰ级24例,Ⅱ级72例,Ⅲ级45例。微钙化在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77%(73/141) vs 48.23%(68/141)。P <0.05],而其他超声观察指标(形态、边界、纵横比、周围强回声声晕、后方衰减声影、内部血流、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钙化在结节的腺管形成程度及核分裂计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7±0.46)分vs(2.59±0.57)分、(1.66±0.77)分vs (1.41±0.68)分。P <0.05],而在细胞核多形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癌结节的超声影像中的微钙化与组织学分级及其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判读乳腺癌结节预后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诊断 病理诊断 组织学分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