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22年某医院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杨明瑜 任传利 +1 位作者 阚刘月 李贵玲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真菌血流感染患者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22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真菌分布... 目的探讨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真菌血流感染患者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22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真菌分布类型﹑药物敏感性﹑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后。结果195例真菌血流感染病例中,男性133例,平均年龄66岁;女性62例,平均年龄65岁;以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为主,分别占45.4%、16.9%、15.3%;死亡101例,死亡率为51.8%;死亡患者中检出最高的为白念珠菌(50.5%,51/101);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长、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基础疾病≥2种、ICU入住、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留置导管、碳青烯类药物使用与死亡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住院时长、基础疾病≥2种和气管插管是与真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的住院时长、基础疾病≥2种和气管插管可能作为真菌血流感染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存在,本研究真菌血流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白念珠菌感染,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念珠菌 血流感染 临床特点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恶性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涵可 管俊 周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620,共5页
近年来,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组学领域,已被证明在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机制研究、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治疗新策略的研发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简要概述代谢组学相关研究方法和技术,重点阐述代谢组学在以白血病、淋巴瘤... 近年来,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组学领域,已被证明在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机制研究、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治疗新策略的研发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简要概述代谢组学相关研究方法和技术,重点阐述代谢组学在以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为代表的恶性血液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诊断、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筛选及治疗新策略研发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代谢组学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策略,为恶性血液肿瘤的精准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恶性血液肿瘤 生物标志物 治疗策略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在血流感染快速诊断中的性能评价及应用
3
作者 李贵玲 刘春梅 任传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7-11,17,共6页
目的使用临床菌株和标准菌株验证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试剂检测性能,并评估ddPCR技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使用临床菌株和标准菌株验证ddPCR试剂盒符合率、特异度、精密度、最低检出限等。收集74例疑似血流感染患... 目的使用临床菌株和标准菌株验证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试剂检测性能,并评估ddPCR技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使用临床菌株和标准菌株验证ddPCR试剂盒符合率、特异度、精密度、最低检出限等。收集74例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样本,同时采用ddPCR和血培养2种方法测定患者血液标本的病原体。结果ddPCR血流感染病原体检测的平均检测时间为3.5 h,能够同时检测十几种常见病原体,ddPCR血流感染病原体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特异度、精密度、最低检测限均满足临床要求。疑似血流感染的74例患者中,采用dd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64.86%,采用血培养检测的阳性率为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PCR可快速﹑批量﹑高效地检测血流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性能可以满足临床需要,血培养联合ddPCR技术检测血流感染有利于临床血流感染患者的早期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血流感染 血培养 病原体
下载PDF
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丁子珺 任传利 李贵玲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通过收集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及其药物敏感性,为链球菌血流感染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血培养分离链球菌,并诊断为链球菌血流感染的患者,... 目的:通过收集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及其药物敏感性,为链球菌血流感染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血培养分离链球菌,并诊断为链球菌血流感染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46例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中位年龄为61(50,73)岁,合并1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患者133例(91.1%),其中慢性病患者80例(54.8%),恶性肿瘤患者33例(22.6%);链球菌血流感染合并肺部感染59例(40.4%),感染性心内膜炎20例(13.7%)。主要分离得到的菌株为缓症链球菌39例(26.7%)﹑停乳链球菌20例(13.7%)和咽峡炎链球菌18例(12.3%)。缓症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9.1%、2.6%和6.1%,对氯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均敏感。咽峡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是5.9%、5.5%和5.5%,对左氧氟沙星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均敏感。两者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接近40%,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停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头孢噻肟、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均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慢性基础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是链球菌的易感人群,链球菌血流感染易伴发肺部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草绿色链球菌对青霉素存在一定耐药率,临床治疗时青霉素虽然是常规用药,但也应该重视药敏结果,避免不合理用药,提高疾病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血流感染 临床特征 耐药率
下载PDF
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RNAs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林 刘晓莉 +6 位作者 李玉武 吴亮 王广洲 王正芳 马莉 管俊 韩崇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90-1495,共6页
目的:研究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R-21、miR-18a、miR-146a、Let-7b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xoQuick试剂盒提取57例MM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外泌体,用RTq PCR检测血清外泌体中miR-21、miR-... 目的:研究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R-21、miR-18a、miR-146a、Let-7b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xoQuick试剂盒提取57例MM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外泌体,用RTq PCR检测血清外泌体中miR-21、miR-18a、miR-146a、Let-7b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miR-21、miR-18a、miR-146a、Let-7b表达水平与常规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21、miR-18a、miR-146a、Let-7b的表达水平与MM患者总体生存的关系。结果:MM患者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R-21、miR-18a、Let-7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miR-146a在两组之间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miR-21的表达水平与血清β_(2)-微球蛋白浓度呈较强的负相关(r=-0.830),而与血肌酐、校正血清钙、胱抑素C等呈较弱的负相关(r=-0.488,-0.282,-0.627);Let-7b、miR-18a的表达水平与校正血清钙、β_(2)-微球蛋白、胱抑素C浓度均呈较弱的负相关(r=-0.305,-0.362,-0.461;-0.317,-0.542,-0.434);miR-146a的表达水平与常规实验室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miR-21、miR-18a、Let-7b低表达组的M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患者(P<0.05),而miR-146a的表达水平与MM患者的总体生存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R-21、miR-18a、Let-7b在MM患者中存在异常低表达,且与M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下降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外泌体 MIRNA 预后
原文传递
卵巢癌肺转移患者预后危险因素识别及列线图建立 被引量:7
6
作者 易亚男 韩崇旭 +2 位作者 梁成通 杨明瑜 王孟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8,15,共9页
目的 基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探讨卵巢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生存率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0—2015年1 804例卵巢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数据,按2∶1比例分为建模集(1 203例)和验证集(601例),通过Cox... 目的 基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探讨卵巢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生存率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0—2015年1 804例卵巢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数据,按2∶1比例分为建模集(1 203例)和验证集(601例),通过Cox回归分析评估卵巢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生存率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采用C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矫正曲线对模型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HR=1.42, 95%CI:1.15~1.76)、肿瘤分化程度为中分化或低分化或未分化(HR=3.96、4.24、3.03, 95%CI:1.21~12.98、1.34~13.43、0.95~9.70)、N分期为Nx期(HR=1.25, 95%CI:1.06~1.47)、阳性淋巴结检出数量≥10个(HR=1.44, 95%CI:1.01~2.10)、骨转移(HR=1.42, 95%CI:1.10~1.83)、肝转移(HR=1.28, 95%CI:1.12~1.47)、糖类抗原125(CA125)升高(HR=1.89, 95%CI:1.18~3.05)是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理组织类型为Ⅱ型上皮性(HR=0.70, 95%CI:0.52~0.92)、手术R0切除或其他手术方式(HR=0.40、0.54, 95%CI:0.31~0.51、0.45~0.66)、化疗(HR=0.31, 95%CI:0.26~0.36)、已婚状态(HR=0.86, 95%CI:0.75~0.99)是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年龄>80岁、未手术、未化疗、肝转移、骨转移、CA125升高是患者癌症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针对总生存率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分别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2种预测模型内部、外部验证的C指数分别为0.767、0.761和0.750、0.74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783和0.749、0.764。结论 识别卵巢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可以定量的可视化Nomogram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肺转移 预后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列线图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骨髓瘤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标志物-胞外囊泡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莉 周林 韩崇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84-1087,1092,共5页
胞外囊泡(EVs)是一类由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的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囊泡样物质的统称。骨髓瘤(MM)是一种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EVs作为一种细胞间信号交流的媒介,在MM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胞外囊泡(EVs)是一类由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的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囊泡样物质的统称。骨髓瘤(MM)是一种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EVs作为一种细胞间信号交流的媒介,在MM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介绍了EV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MM患者发生免疫抑制、远处转移、骨质破坏和药物耐受的重要影响,并重点阐述了EVs作为一种新型液体活检标志物在MM诊断和预后监测方面的最新进展,为EVs在MM这一疾病中的后续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胞外囊泡 诊断 预后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尿培养联合β2-微球蛋白诊断单纯性尿路感染定位的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开美 韩崇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0期74-77,共4页
目的 探讨尿培养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单纯性尿路感染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143例泌尿科确诊为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患者,将上尿路感染的52例患者设为上尿路组,91例下尿路感染患者设为下尿路组,同期体检人群22... 目的 探讨尿培养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单纯性尿路感染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143例泌尿科确诊为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患者,将上尿路感染的52例患者设为上尿路组,91例下尿路感染患者设为下尿路组,同期体检人群22例为对照组.治疗前行中段尿培养和尿β2-MG检测.结果 上尿路组尿培养阳性率为78.8%,β2-MG升高患者比例84.6%,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下尿路组尿培养阳性率为90.1%,β2-MG升高患者比例5.5%,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照组尿培养阳性率为4.5%,β2-MG升高患者比例4.5%.上、下尿路组尿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培养联合β2-MG对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的定位、菌群分布和经验用药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培养 尿Β2-微球蛋白 上尿路感染 下尿路感染 菌群分布
下载PDF
血清CEA、CA19-9联合CRP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刁叶秋 魏蓉 +2 位作者 赵志娟 冯霞 王正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9期3796-3800,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CEA、CA19-9联合CRP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年8月到2022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50例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组,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50例作为健康组。采集两组人群的血清癌...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CEA、CA19-9联合CRP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年8月到2022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50例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组,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50例作为健康组。采集两组人群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C-反应蛋白(CRP)含量,调查患者的病理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的血清CEA、CA19-9、CRP含量都高于健康组(P<0.05)。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的CEA、CA19-9、CRP阳性率为54.7%、58.7%、60.7%,高于健康组的3.3%、4.0%、4.7%(P<0.05)。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组中,不同组织学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CEA、CA19-9、CRP含量对比有差异(P<0.05)。血清CEA、CA19-9联合CRP诊断为阳性113例,在健康组中诊断为阳性3例,血清CEA、CA19-9联合CRP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5.3%(113/150)和98.0%(147/150)。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多伴随有血清CEA、CA19-9、CRP的高表达,病理特征与血清CEA、CA19-9、CRP含量存在相关性,血清CEA、CA19-9联合CRP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C-反应蛋白 消化道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lp-PLA2、RBP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相关性及其疾病诱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正芳 姜润涵 +2 位作者 吴天学 徐薇 刁叶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3期4546-4550,共5页
目的:研究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冠心病(CA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冠心病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 目的:研究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冠心病(CA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冠心病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情况进行分级。所有患者都给予血清lp-PLA2、RBP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14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未形成40例(对照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100例(研究组),研究组中Ⅰ级40例,Ⅱ级38例,Ⅲ级22例。研究组的血清lp-PLA2、RBP含量都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级患者的血清lp-PLA2、RBP含量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Spears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p-PLA2、RBP含量与侧支循环形成分级存在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PLA2、RBP含量均为影响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分级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p-PLA2、RBP含量预测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分级的曲线下面积为0.891、0.8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冠心病患者的血清lp-PLA2、RBP含量明显增加,lp-PLA2、RBP与侧支循环形成分级存在相关性,也是影响侧支循环分级的危险因素,也可预测侧支循环分级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冠心病 脂蛋白磷脂酶A2 视黄醇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血清细胞角蛋白1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小细胞肺癌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月 吴艳凌 +2 位作者 周丽娟 盛彬 王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3期2537-2540,2545,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细胞角蛋白19(CK1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在小细胞肺癌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85例肺部良性疾病... 目的:分析血清细胞角蛋白19(CK1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在小细胞肺癌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8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K19、NSE、SCC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K19、NSE、SCCA表达水平及其阳性率,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上述指标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能,观察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患者血清CK19、NSE、SCCA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CK19、NSE、SCCA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CK19、NSE、SCC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血清CK19、NSE和SCCA的阳性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K19、NSE联合SCCA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为91.23%,特异度为84.67%,AUC为0.910;在8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临床分期为局限期33例、广泛期52例;广泛期患者血清CK19、NSE、SCCA表达水平均高于局限期患者(P<0.05)。结论:血清CK19、NSE联合SCCA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效能较好,三者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有利于此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血清细胞角蛋白19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原文传递
基于拉曼光谱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血清标本及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印晓静 胡嘉波 +3 位作者 韩崇旭 冯秀丽 府伟灵 张阳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10期1621-1625,1677,共6页
目的探讨显微拉曼共焦系统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的96份血清样本,包括46例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组血清和50例体检健康组血... 目的探讨显微拉曼共焦系统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的96份血清样本,包括46例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组血清和50例体检健康组血清,运用XploRA PLUS全自动显微共焦拉曼系统,测量并分析各标本的血清拉曼光谱特征,并联合多元统计中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使用SIMCA-P 14.1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冠心病组和健康组的平均拉曼谱峰形态相似;在位移1 080.47/cm、1 102.01/cm、1 127.52/cm、1 335.46/cm、1 603.83/cm、1 657.69/cm处,冠心病组的振动强度高于健康组;在位移1154.51/cm、1 516.81/cm处,健康组的振动强度显著高于冠心病组,这些谱峰的变化可能有利于血清拉曼光谱对冠心病的筛查;OPLS-DA模型的R^2X(cum)=0.818,R^2Y(cum)=0.644,模型的可预测性Q^2(cum)=0.497,基于OPLS-DA冠心病组和健康组的AUC分别为0.970和0.970。结论显微共焦拉曼系统联合OPLS-DA分析,可对已知冠心病组和健康组血清样本进行快速便捷的区分,作为探索性实验方法,为冠心病的检测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拉曼光谱 多元统计分析 冠心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