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35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朱加猛 孙龙和 +4 位作者 孙倩男 任俊 刘宾 汪刘华 王道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24-31,37,共9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35(MRPS35)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12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SW480、SW620)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NCM460)。通... 目的探讨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35(MRPS35)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12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SW480、SW620)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NCM460)。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细胞功能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CCK-8细胞活力实验)等方法评估MRPS3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RPS35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SW480、SW620)中MRPS35 mRNA和MRPS3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CM460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的MRPS35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S35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显著相关(P=0.002、0.021、0.036)。MRPS35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高于MRPS35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15)。敲低MRPS35后,结肠癌细胞克隆、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均显著增强。敲低MRPS35后,Wnt1、β-Catenin及其下游靶标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MRPS35在结肠癌组织和结肠癌细胞中均显著高表达,其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的发生与发展,有望成为结肠癌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35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结肠癌细胞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Uncut Roux-en-Y吻合与Billroth Ⅱ+Braun吻合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陆康鹏 汪刘华 +1 位作者 王道荣 钱晶 《手术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Uncut Roux-en-Y、BillrothⅡ+Braun这两类消化道重建途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2020年1月—2022年4月治疗的102名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LDG)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42人采用Un... 目的评价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Uncut Roux-en-Y、BillrothⅡ+Braun这两类消化道重建途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2020年1月—2022年4月治疗的102名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LDG)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42人采用Uncut Roux-en-Y吻合术,被归入URY组,60人采用BillrothⅡ联合Braun吻合术,被归入B2B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围手术期相关参数、术后近期并发症与营养情况,以及术后12个月胃镜检查结果,同时采用QLQ-STO 22量表对其术后生活质量展开评估.结果两组皆顺利完成LDG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与围术期死亡情况.两组在手术用时、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近期并发症(含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瘘、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URY组1例患者出现肝转移;B2 B组2例出现肿瘤复发,其中1例为肝转移,另1例并发腹腔广泛转移死亡.术后1年91例完成胃镜检查,其中URY组37例,B2 B组54例.URY组出现胃潴留5例(13.5%),B2 B组18例(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7,P=0.033);发生胆汁反流分别有3例(8.1%)、16例(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6,P=0.013);发生反流性胃炎分别为1例(2.7%)、12例(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2,P=0.009);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为1例(2.7%)、3例(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95).术后1年评估病人营养情况,两组血淋巴细胞计数(LC)、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预后营养指数(PNI)等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64例完成胃癌(GC)病人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STO 22),URY组28例,B2B组36例.结果显示与B2B组比较,URY组减少了反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ncut Roux-en-Y吻合术减少了胃潴留、胆汁反流和反流性胃炎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Uncut Roux-en-Y吻合术途径在LDG消化道重建方面为理想之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远端胃癌 消化道重建 胃空肠吻合术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神经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郤丽娟 王道荣 +1 位作者 方方 袁海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63-2167,共5页
从神经认知功能测量、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范围、治疗方案、联合治疗以及中西医治疗机制等方面综述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神经认知功能下降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手术 认知功能 联合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不同入路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明 王杰 +3 位作者 孙倩男 李瑞奇 汪刘华 王道荣 《手术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13-17,共5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三种不同入路方式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2年8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67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该组... 目的探究与分析三种不同入路方式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2年8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67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该组患者按照手术路径分为中间入路组、尾侧联合中间入路组及头尾联合中间入路组,观察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以及围术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头尾联合中间入路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上优于其他两组(P<0.05);但三者在其他围术期指标上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三种入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均是安全有效的,头尾联合中间入路与其他两种入路方式相比具有更好的手术视野,安全性也较高,围术期综合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规范化扩肛预防低位直肠癌保肛加回肠预造口术后吻合口狭窄 被引量:1
5
作者 俞权 刘壮壮 +7 位作者 马仪超 陈宇吉 房永坤 廖逸群 赵斌 王飞 王道荣 汤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66-68,共3页
评价低位直肠癌保肛加预防性造口术后规范化扩肛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加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患者90例,分为扩肛组(n=50)和对照组(未扩肛,n=40)。分析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病理资料、术... 评价低位直肠癌保肛加预防性造口术后规范化扩肛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加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患者90例,分为扩肛组(n=50)和对照组(未扩肛,n=40)。分析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病理资料、术后并发症资料、吻合口并发症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显示,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资料、病理资料、术后造口并发症资料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腹腔出血、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及尿潴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狭窄8例;扩肛组出现吻合口狭窄2例,均为造口还纳停止扩肛后再次发生的狭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规范化扩肛在预防低位直肠癌保肛加预防回肠造口术后吻合口狭窄中是一种安全性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扩肛 低位直肠癌 预防性回肠造口 吻合口狭窄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6
作者 范鹏 黄玉杰 +2 位作者 谢翔宇 汪刘华 王道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66-71,76,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分析LncRNA TUG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ncRNA TUG1在胃癌细...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分析LncRNA TUG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ncRNA TUG1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si-TUG1、si-NC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基质胶成管实验分析敲低lncRNA TUG1对胃癌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基于公共数据库分析烷基化修复蛋白B同源物5(ALKBH5)基因与lncRNA TUG1的相关性。采用放线菌素D实验验证ALKBH5与lncRNA TUG1的调控关系。通过细胞功能实验分析敲低ALKBH5对胃癌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lncRNA TUG1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系中均表达上调;敲低lncRNA TUG1后,SGC-7901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血管生成能力均较对照细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在胃癌中,ALKBH5与lncRNA TUG1表达呈正相关(r=0.37,P<0.05)。与对照细胞相比,敲低ALKBH5的SGC-7901细胞lncRNA TUG1的RNA稳定性下降,且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血管生成能力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KBH5通过诱导lncRNA TUG1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 烷基化修复蛋白B同源物5 增殖 迁移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MMR蛋白表达及临床特征差异分析
7
作者 杨亚鹏 施佳豪 +2 位作者 王浩 朱长仁 汪刘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93-0099,共7页
探讨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及临床特征差异。方法 收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302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结肠脾曲为界,分为右半结肠癌(... 探讨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及临床特征差异。方法 收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302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结肠脾曲为界,分为右半结肠癌(right-sided colon cancer, RSCC)组和左半结肠癌(left-sided colon cancer, LSCC),比较两组MMR蛋白表达以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影响RSCC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302例结肠癌组织中, 81例MMR蛋白缺失(即dMMR为26.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首发症状、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大小、分化程度、MMR功能状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Logistics多因素分析中得出: 肿瘤大小≥5cm(OR=1.852, 95%CI: 1.048-3.272)、低分化(OR=3.061, 95%CI: 1.051-8.912)、dMMR(OR=1.953, 95%CI: 1.020-3.740)为RSC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RSCC和LSCC临床特征及MMR蛋白表达有差异。 dMMR多见于右半结肠,肿瘤直径≥5cm、低分化、dMMR为RSCC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临床病理特征 错配修复蛋白 微卫星不稳定
下载PDF
癌因性疲乏在胃肠肿瘤术后患者睡眠与认知功能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徐培镕 张焱 +1 位作者 孙倩男 王道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癌因性疲乏在胃肠肿瘤术后患者睡眠和认知功能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314例胃肠肿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癌因性疲乏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估-认知功能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睡眠评... 目的探讨癌因性疲乏在胃肠肿瘤术后患者睡眠和认知功能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314例胃肠肿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癌因性疲乏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估-认知功能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睡眠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癌因性疲乏、睡眠、认知功能的相互关系,采用极大似然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加以验证,分析癌因性疲乏对睡眠和认知功能的中介效应。结果胃肠肿瘤术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为(10.07±6.69)分,睡眠评分为(7.46±3.99)分,认知功能评分为(97.13±25.40)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癌因性疲乏评分与睡眠评分呈正相关(r=0.308,P<0.001),与认知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32,P<0.001);睡眠评分与认知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269,P<0.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癌因性疲乏在睡眠与认知功能间起部分中介效果(解释变异量比率为22.44%)。结论癌因性疲乏、睡眠、认知功能三者关系密切,睡眠可直接或间接通过癌因性疲乏影响认知功能。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胃肠肿瘤术后患者的睡眠情况和疲乏状态,以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睡眠 认知 中介效应 胃肠肿瘤 极大似然法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道荣 王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44-648,共5页
世界范围内的近端胃癌发生率逐年升高,根治性胃切除仍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保留部分胃功能的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近年来备受关注。因肿瘤位置的特殊性,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本文对目前的腹腔镜近端... 世界范围内的近端胃癌发生率逐年升高,根治性胃切除仍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保留部分胃功能的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近年来备受关注。因肿瘤位置的特殊性,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本文对目前的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胃癌 消化道重建 腹腔镜
下载PDF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道荣 周家杰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93-298,I0005,共7页
伴随包括3D腹腔镜、4K腹腔镜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为代表的腹腔镜成像系统的长足发展,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应用于早期远端胃癌疗效已被证实。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较低,仍面临巨大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群体,探索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进展期远... 伴随包括3D腹腔镜、4K腹腔镜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为代表的腹腔镜成像系统的长足发展,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应用于早期远端胃癌疗效已被证实。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较低,仍面临巨大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群体,探索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进展期远端胃癌的肿瘤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医学工程学的发展、外科医师手术技能的不断提高、微创技术普及与相应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将使患者在早期恢复,长期生存结局及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 外科手术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抑郁在老年胃肠肿瘤患者睡眠与术前衰弱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郤丽娟 王道荣 +1 位作者 方方 袁海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在老年胃肠肿瘤患者睡眠与术前衰弱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19例老年胃肠肿瘤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及Tilburg衰弱量表调查抑郁、睡眠与术前衰弱的关系。结果抑... 目的探讨抑郁在老年胃肠肿瘤患者睡眠与术前衰弱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19例老年胃肠肿瘤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及Tilburg衰弱量表调查抑郁、睡眠与术前衰弱的关系。结果抑郁和睡眠对术前衰弱有显著正影响(β=0.326、0.179,t=3.905、1.977,P<0.05)。抑郁在睡眠与术前衰弱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79,VAF=47.97%,P=0.043)。结论抑郁、睡眠与术前衰弱关系密切,睡眠可直接或通过抑郁间接影响术前衰弱的发生。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患者术前睡眠及抑郁状态,对术前睡眠质量差且无法改善的患者,可以通过缓解患者术前抑郁情绪来降低术前衰弱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抑郁 术前衰弱 中介作用
下载PDF
腹腔镜对比开放手术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重建在直肠癌APR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管锦坤 嵇晋 +3 位作者 汪刘华 王伟 任俊 王道荣 《手术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放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应用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重建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2021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实施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放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应用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重建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2021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实施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aroscopic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LAPR)组(腹腔镜手术59例)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组(开放手术63例),比较一般资料、围术期资料、术后病理、造口并发症、会阴部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造口并发症、会阴疝、粘连性肠梗阻、盆底腹膜疝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APR组较APR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清扫淋巴结数目多、拔除尿管时间早、患者夜尿次数少、会阴切口感染少、切口裂开少,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腹腔镜进行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重建是安全可行的,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好地保护盆腔植物神经,降低部分会阴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腹膜外造口 盆底腹膜重建 并发症
下载PDF
围手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郤丽娟 王道荣 +1 位作者 方方 袁海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对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行全麻胃肠肿瘤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进行TEAS治疗,选用双侧内关、足三里及印堂穴,对照组除不进行电刺激外其余均与干预组相同。观察患者...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对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行全麻胃肠肿瘤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进行TEAS治疗,选用双侧内关、足三里及印堂穴,对照组除不进行电刺激外其余均与干预组相同。观察患者围手术期认知(MMSE)、自理能力(ADL)、压疮、跌倒评分,术后排气排便、进食,术后发热、下床活动、拔除尿管、术后住院及总住院时间,患者围手术期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S100β及白细胞(WBC)水平。结果干预组术后发热、下床活动、肛门排气排便及进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总分,定向、记忆、回忆能力得分显著低于术前与干预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手术当天ADL、压疮评分显著降低(P<0.01),跌倒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手术当天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ADL、压疮评分明显升高(P<0.05~0.01),跌倒评分显著降低(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天WBC、IL-6、CRP及S100β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3天2组患者WBC水平显著降低、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IL-6水平干预组显著下降(P<0.05),2组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围手术期TEAS治疗可促进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认知功能中定向、记忆及回忆能力的恢复,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压疮及跌倒风险,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加速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认知功能 胃肠功能 炎症反应 术后恢复
下载PDF
丙酮酸脱氢酶蛋白X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孙标 鲍立 +5 位作者 龙子阳 张仓源 孙倩男 任俊 汤东 王道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725-3731,共7页
目的:检测丙酮酸脱氢酶蛋白X(PDHX)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索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取经手术切除并由术后病理确诊的8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构建胃癌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HX在胃癌组织及癌... 目的:检测丙酮酸脱氢酶蛋白X(PDHX)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索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取经手术切除并由术后病理确诊的8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构建胃癌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HX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PDHX与胃癌患者预后、免疫浸润相关分子的关系。结果:根据免疫组化结果,PDHX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癌组织;PDHX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P=0.002)、TNM分期(P=0.032)、肿瘤分化(P=0.001)、淋巴结转移(P=0.013)以及脉管侵犯(P=0.026)明显相关。胃癌患者中PDHX高表达者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都高于低表达者。结论:PDHX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受到抑制且与患者预后相关,PDHX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好,这表明PDHX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丙酮酸脱氢酶蛋白X 预后 Warburg效应
下载PDF
胶原十二型α1链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5
作者 罗壮 任俊 +4 位作者 张沧源 孙倩男 王勇 马仪超 王道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55-61,66,共8页
目的探讨胶原十二型α1链(COL12A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COL12A1表达水平差异,采用TIMER数据库分析COL12A1与肿瘤微环境、... 目的探讨胶原十二型α1链(COL12A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COL12A1表达水平差异,采用TIMER数据库分析COL12A1与肿瘤微环境、免疫浸润的关系。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讨COL12A1在结肠癌中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所依赖的相关信号通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评估47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COL12A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蛋白印迹法(WB)检测结肠癌细胞系和正常结肠黏膜细胞系中COL12A1表达水平。利用GEPIA和PrognoScan在线分析网站分析COL12A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结肠癌数据集分析显示,COL12A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HC结果显示,COL12A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结肠癌组织中,COL12A1表达水平与神经/血管浸润(P=0.029)、淋巴结转移(P=0.003)、TNM分期(P=0.001)有关。在线数据库分析显示,COL12A1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较短。COL12A1表达与结肠癌微环境中CD8^(+)T细胞、B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呈正相关(P<0.001)。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表明,COL12A1表达涉及细胞黏附、化学突触传递、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基质受体相互作用、自噬调节等信号通路。结论COL12A1在结肠癌细胞系及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COL12A1的表达与结肠癌微环境的免疫细胞浸润呈正相关,COL12A1或可作为结肠癌预后的一种新的标志物,并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十二型α1链 结肠癌 预后 免疫浸润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保护性回肠造口联合术后生物反馈治疗对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尚超 王道荣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3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保护性回肠造口联合术后生物反馈治疗对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在2017年5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直肠癌距肛缘3~7 cm腹腔镜下行低位保肛治疗的患者,将其根据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A组...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保护性回肠造口联合术后生物反馈治疗对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在2017年5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直肠癌距肛缘3~7 cm腹腔镜下行低位保肛治疗的患者,将其根据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A组(n=20例)、B组(n=20例)、C组(n=20例)和D组(n=20例),A组+保护性回肠造口术+术后生物反馈治疗,B组+术后生物反馈治疗,C组单独行腹腔镜切除术,D组+保护性回肠造口术。对比治疗效果、恢复情况等。结果A组、D组手术时间(164.00±14.29)min、(161.50±12.99)min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881,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2.15±0.67)d、进食时间(2.45±0.51)d、住院时间(8.75±1.52)d,D组肛门排气时间(1.95±0.69)d、进食时间(2.30±0.47)d、住院时间(8.00±1.69)d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521、227.883、6.854,P<0.05);A组、B组术后6个月的肛门功能优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33,P<0.05);术后6个月,A组、B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回肠造口能加速患者短期术后康复,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可减轻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特别在一些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中值得使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生物反馈 术后肛门功能
下载PDF
MiR-224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阳媚媛 王道荣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850-854,共5页
结直肠癌是人类的第三大常见癌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microRNAS(miRNAs)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miR-224作为miRNA中重要的一员,通过作用于下游靶点,调控结直肠癌的迁移、增殖、侵袭转移和耐药,影响结直肠癌的预后。因此,本文对miR-22... 结直肠癌是人类的第三大常见癌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microRNAS(miRNAs)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miR-224作为miRNA中重要的一员,通过作用于下游靶点,调控结直肠癌的迁移、增殖、侵袭转移和耐药,影响结直肠癌的预后。因此,本文对miR-224及靶点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结直肠癌在细胞、分子水平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基因修复 结直肠肿瘤 综述 MiR-224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单中心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潘燕南 陆学安 +4 位作者 李瑞奇 王伟 汪刘华 王勇 王道荣 《手术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54-59,共6页
目的归纳分析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苏北人民医院收诊治疗的直肠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按照术后患者有无出现吻合口漏情... 目的归纳分析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苏北人民医院收诊治疗的直肠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按照术后患者有无出现吻合口漏情况进行分组,归纳分析诱发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00例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患者总13例,发生率为4.33%,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漏的患者中,男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手术时间≥4 h、距肛缘距离≤5 cm、术前合并糖尿病、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年龄≥65岁、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糖尿病、BMI>25 kg/m^(2)、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手术时间≥4 h、距肛缘距离≤5 cm、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均为发生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多种因素可引起吻合口漏的发生,应针对性予以预防,保障手术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术 吻合口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王建 陈兆雷 +1 位作者 王磊 王道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61-64,共4页
探讨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患者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所具有的作用。方法 对20例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予以诊断的患者抽取,收治时间段介于2017年1月-2022年1月间,地点为苏北人民医院、建湖县人民医院。应用抽签法展开分组处理,各... 探讨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患者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所具有的作用。方法 对20例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予以诊断的患者抽取,收治时间段介于2017年1月-2022年1月间,地点为苏北人民医院、建湖县人民医院。应用抽签法展开分组处理,各有60例计入。观察组病例应用CEA、对照组施行颈动脉支架置入(CAS)。评价组间的治疗效果相关评估指标,复发率、再狭窄率和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获得的TNF-α、hs-CRP、IL-6、LP-α、Hcy、D-二聚体、Vs、Vd、复发率、再狭窄率等均更低,认知功能改善明显(P<0.05)。结论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获得的治疗效果较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
下载PDF
Overlap法管状胃食管吻合应用于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伟 李东亮 +4 位作者 王峰 汤东 汪刘华 孟庆洋 王道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分析12例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Overlap法管状胃食管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腹腔镜近端胃切除Overlap法管状胃食管吻合重建消化道安全可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胃功能,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消化道重建 近端胃切除 胃食管吻合 临床资料 重建消化道 腹腔镜 可行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