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色蘑菇子实体菌膜破裂前后的氨基酸总量对比分析
1
作者 王玉 杨红澎 +2 位作者 黄亮 王春宝 班立桐 《天津农林科技》 2018年第5期3-5,共3页
分析比较了棕色蘑菇(Agaricus brunnescens Peck)子实体在菌膜破裂前后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子实体菌膜破裂前后其菌盖直径差异很大,破裂前菌盖直径为84.33±1.15 mm,破裂后菌盖直径达到了150±1.00 mm。两种棕色蘑菇... 分析比较了棕色蘑菇(Agaricus brunnescens Peck)子实体在菌膜破裂前后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子实体菌膜破裂前后其菌盖直径差异很大,破裂前菌盖直径为84.33±1.15 mm,破裂后菌盖直径达到了150±1.00 mm。两种棕色蘑菇子实体中都含有17种氨基酸,但采收时间延长有利于氨基酸总量的积累。菌膜破裂前棕色蘑菇子实体中氨基酸总含量为24.79%,含量较高的前7种氨基酸依次为:谷氨酸(5.48%)>天冬氨酸(2.61%)>丙氨酸(2.26%)>亮氨酸(2.24%)>赖氨酸(1.81%)>甘氨酸(1.55%)>缬氨酸(1.54%)。而菌膜破裂后棕色蘑菇子实体中氨基酸总含量为26.98%。含量较高的前7种氨基酸依次为:谷氨酸(5.5%)>天冬氨酸(2.78%)>亮氨酸(2.56%)>丙氨酸(2.36%)>赖氨酸(2.01%)>缬氨酸(1.71%)>甘氨酸(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蘑菇 子实体 菌膜 氨基酸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双孢蘑菇培养料理化指标及酶活与其产量相关的多重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蔡盼盼 张文强 +3 位作者 张昊琳 王清辉 张国庆 陈青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1-237,共7页
为探究双孢蘑菇二次发酵培养料各项理化参数和酶活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各参数对产量形成所起的作用,为制作和评价高产的二次发酵培养料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10批不同原料做堆肥,采用二次发酵技术进行隧道式发酵,按照工厂化栽培工艺进行出... 为探究双孢蘑菇二次发酵培养料各项理化参数和酶活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各参数对产量形成所起的作用,为制作和评价高产的二次发酵培养料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10批不同原料做堆肥,采用二次发酵技术进行隧道式发酵,按照工厂化栽培工艺进行出菇管理。取每批二次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测定含水率、pH值、EC值、碳质量分数、氮质量分数、碳氮比等理化性质和纤维素、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以及木聚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α-纤维二糖水解酶、木糖苷酶、α-阿拉伯呋喃糖苷酶酶活等13个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统计每批双孢蘑菇产量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各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pH值、EC值、氮质量分数、碳水化合物相关指标是二次发酵培养料指标的主成分因子。主成分分析在二次发酵培养料的13个指标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分为碳水化合物因子,主要的纤维素降解酶类,EC值和氮质量分数,主要的半纤维素降解酶类,贡献率分别为31.176%、18.45%、18.34%、16.08%,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4.04%,代表原始因子的大部分信息,结果客观可信。聚类分析将13个指标聚为4类,分别为碳水化合物变化因子,EC值和氮质量分数,半纤维素降解酶类,pH值。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的CMC酶活、木聚糖酶酶活和纤维素质量分数与单位面积产量的关系公式拟合度较好,显著性较高。木聚糖酶、CMC酶活与双孢蘑菇产量存在正线性关系,纤维素含量与双孢蘑菇产量存在负线性关系,此方程可以预测发酵培养料种植双孢蘑菇可能的产量。3种方法综合分析表明,双孢蘑菇产量受培养物料中各理化指标及酶活共同影响,其中木聚糖酶、CMC酶活性与双孢蘑菇产量关系更为密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基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酶活性 双孢蘑菇 产量
下载PDF
双孢蘑菇培养料木质纤维素利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亚茹 张国庆 +3 位作者 陈青君 蔡盼盼 王清辉 杨世丽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探究双孢蘑菇培养料理化性质、木质纤维素降解与其相关酶活性变化,为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3批次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蘑菇从堆肥到出菇的理化参数和木质纤维素及相关降解酶活性进行测... 【目的】探究双孢蘑菇培养料理化性质、木质纤维素降解与其相关酶活性变化,为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3批次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蘑菇从堆肥到出菇的理化参数和木质纤维素及相关降解酶活性进行测定,并统计每批次产量。【结果】3批次培养料理化性状指标均在适宜范围。建堆时,培养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对含量分别为23.19%、19.64%和16.12%;二次发酵结束时,三者相对含量分别为15.73%、10.93%和22.96%;双孢蘑菇出菇结束时,三者相对含量分别为8.37%、4.27%和18.98%。表明堆肥时期微生物和双孢蘑菇均优先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而对木质素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堆肥时期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平稳,第1潮菇时急速升高,以后逐渐下降,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11.02~149.52 U/g)远高于α-纤维二糖酶活性(0.37~13.30 U/g),是降解纤维素的主要酶类。3种半纤维素降解酶在堆肥时期呈波动式变化,在第1潮菇时活性达到最高,其中木聚糖酶的活性(58.65~176.25 U/g)高于木糖苷酶活性(0.55~5.07 U/g)和α-阿拉伯呋喃糖苷酶的活性(2.29~39.60 U/g),是分解半纤维素的主要酶类。漆酶在堆肥时期几乎没有活性,菌丝长满时活性急剧升高至14.57 U/g,并保持至原基形成。第3批次的各种酶活性、生物转化率明显高于第1批次和第2批次。【结论】3批次双孢蘑菇培养料的理化指标及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在堆肥时期和出菇时期,优先利用半纤维素和纤维素,而木质素利用率较低。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是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主要酶类,各种酶活性与产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堆肥 理化性质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