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承德医学院中药学系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1
作者 杜义龙 杨宇杰 +3 位作者 吕英超 李云峰 孟彦彬 潘海峰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446-448,共3页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了进一步激发中药学系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药学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我院中药学系于2016年面向中药学专业三年级学生,举办了首届“实验操作技能大赛”。
关键词 中药学系 操作技能大赛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高职医学院校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董振花 杜晓鹃 +7 位作者 赵淑艳 狄婷婷 赵梦 梁晓艳 张思聪 杜珊姗 卑占宇 赵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4期173-176,共4页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更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是对教育理念的再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发现、甄别、挖掘、提炼药学专业课程中的政治思想、爱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更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是对教育理念的再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发现、甄别、挖掘、提炼药学专业课程中的政治思想、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思政元素基础之上,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构建以"思政元素"为核心的药学专业"课堂教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药学专业 课程思政 教育模式
下载PDF
中药分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喜纲 刘翠哲 韩桂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8-209,共2页
目的:了解中药分散片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按照分散片的制备过程对中药分散片进行了综述。结果:综述了中药分散片的概念、意义、制备方法及制备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结论:中药分散片是一应用前景广阔的剂型。
关键词 制备 分散片 中药 进展
下载PDF
中药分散片工艺设计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苏占辉 刘玉翠 +1 位作者 李国军 陈四平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7期1240-1241,1247,共3页
分散片(dispersible table)又称水分散片(water dispersibletable),系指遇水能迅速崩解形成均匀混悬液的一种片剂。中药分散片就是以中药提取物、中药原粉或精制中间体为原料,加上适宜辅料制成的,能在水中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 分散片(dispersible table)又称水分散片(water dispersibletable),系指遇水能迅速崩解形成均匀混悬液的一种片剂。中药分散片就是以中药提取物、中药原粉或精制中间体为原料,加上适宜辅料制成的,能在水中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分散片是近年来才开发的新剂型,目前国外已上市的分散片品种有10多个,国内至今已批准分散片28种,但其中只有一个中药品种。目前文献报道的中药分散片有:绞股蓝总苷分散片、黄心分散片、黄芩清肺分散片、葛根黄豆苷元分散片、感冒灵分散片及麝香保心分散片。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分散片研究工艺特点及质量标准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对中药分散片新品种的研究开发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片 工艺设计 质量标准 进展
下载PDF
中药材黄芩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艳荣 潘海峰 +1 位作者 魏红 李守拙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18-420,共3页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始记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地区,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质量最好(俗称热河黄芩)。具有清热解毒、...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始记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地区,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质量最好(俗称热河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发热烦躁、肺热咳嗽、泻痢热淋、湿热黄疸、胎动不安、痈肿疮毒等症。本文从黄芩的栽培、化学成分、质量研究、药理作用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栽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中药材半枝莲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明宇 潘伟东 +3 位作者 赵胜男 杜义龙 潘海峰 李艳荣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43-245,共3页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干燥全草,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的功效[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枝莲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多糖类和挥发性物质,具有明显的解热、抗氧化、抑菌、...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干燥全草,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的功效[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枝莲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多糖类和挥发性物质,具有明显的解热、抗氧化、抑菌、增强免疫、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提取方法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中药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婵娟 尹迎松 陈四平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0-72,共3页
上世纪末,Paul Ehrih首次提出了"魔弹"的想法:"如果要使合成药物发挥疗效,首先必须找到对某一器官有亲和性的载体,才能将活性基团载到特定的器官去".今天,已可从多种途径来实现Ehrih的梦想,这就是靶向制剂给药.靶向制剂最初指狭义... 上世纪末,Paul Ehrih首次提出了"魔弹"的想法:"如果要使合成药物发挥疗效,首先必须找到对某一器官有亲和性的载体,才能将活性基团载到特定的器官去".今天,已可从多种途径来实现Ehrih的梦想,这就是靶向制剂给药.靶向制剂最初指狭义的抗癌制剂,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阔新,给药途径、靶向的专一性及特效性方面均有突破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靶向制剂 脂质体 纳米粒
下载PDF
中药防治超敏反应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巍 杨鹤松 +1 位作者 邓淑华 石艳华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74-77,共4页
关键词 中药 超敏反应性疾病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中药对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闫丽伟 佟继铭 +2 位作者 张树峰 孙逸雨 宋素英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29-531,共3页
中药种类众多,已有数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其疗效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近年来,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但人们对中药的危害性认识尚不足,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相对比较温和,以复方为主的治疗方法毒副作用也相对较小,较西药安全性... 中药种类众多,已有数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其疗效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近年来,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但人们对中药的危害性认识尚不足,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相对比较温和,以复方为主的治疗方法毒副作用也相对较小,较西药安全性高。准孕妇和孕妇这类特殊人群有胎动不安、恶心、呕吐等一系列妊娠反应或患上某种疾病时,常会选择中成药或中药汤剂。调查显示,我国孕妇用药率高达85%左右[1],其中有9.1%的孕妇用中药调养身体[2]。近年来孕妇滥用、错用中药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事件有增多的趋势,这使得人们开始怀疑中药的安全性。研究中药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不仅仅是为了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还涉及到优生优育的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课题。只要有可能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的中药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以确保准孕妇和孕妇的用药安全,尽量减少或消除中药致胚胎毒性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胚胎发育 毒性
下载PDF
中药对生殖系统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梦杰 佟继铭 张树峰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55-257,共3页
中药起源于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一种中药往往具有多种功效,不同的剂量及服用方法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质。近年来,在人类“回归自然”的潮流中,中药由于疗效独特,药性相对温和,以复方为主治疗疾病,毒副作用相对较小,越来越受... 中药起源于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一种中药往往具有多种功效,不同的剂量及服用方法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质。近年来,在人类“回归自然”的潮流中,中药由于疗效独特,药性相对温和,以复方为主治疗疾病,毒副作用相对较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全球性“中药热”正在升温,部分中药已经开始进入西方国家主流社会。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环境看,中药产业都保持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发现有些中药给予不同的剂量可以对生殖系统造成影响。现将近年来中药对生殖系统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生殖系统 毒性
下载PDF
中药治疗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效果研究
11
作者 张金合 赵素微 +1 位作者 李营 任利强 《今日畜牧兽医》 2016年第9期60-61,共2页
为了确定自拟中药复方对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试验应用1组自拟中药复方对自然发病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例进行治疗,并与西药治疗组效果对比。治疗结果表明此中药复方制剂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2%与... 为了确定自拟中药复方对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试验应用1组自拟中药复方对自然发病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例进行治疗,并与西药治疗组效果对比。治疗结果表明此中药复方制剂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2%与86%,与常规西药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自拟中药复方适用于本病的临床治疗。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又称雏鹅腺病毒性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肠炎 中药复方 腺病毒 西药治疗组 中药治疗组 小肠黏膜 清热利湿 临床症状 祛湿 鹅群
下载PDF
柴胡炮制品中柴胡皂苷含量研究
12
作者 郝婷 尹鑫 +2 位作者 傅万峪 李洪波 赵桂琴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2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柴胡炮制品中柴胡皂苷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与UV法测定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及总皂苷的含量;醋制法和酒制法依《中国药典》要求炮制。结果:和生品比较酒柴胡总皂苷含量和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均升高,... 目的:研究柴胡炮制品中柴胡皂苷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与UV法测定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及总皂苷的含量;醋制法和酒制法依《中国药典》要求炮制。结果:和生品比较酒柴胡总皂苷含量和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均升高,醋柴胡总皂苷含量和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均降低。水煎煮提取率较低,水煎液中柴胡皂苷的含量和醇提液中的含量相差10倍以上。结论:不同产地柴胡中总皂苷和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差异较大,柴胡不同炮制品柴胡皂苷含量有变化,酒制品高于生品,生品高于醋制品。柴胡及其炮制品醇提法的溶出率明显大于水煎煮,醇提时加碱有利于柴胡皂苷的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地柴胡 醋制 酒制 柴胡皂苷
原文传递
承德市双桥区中小学校融入传统中医药文化开展体能普及活动的实例研究
13
作者 马帅 刘欢 苗光新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1年第26期160-162,共3页
目的调查中小学校融入传统中医药文化开展体能普及现状,并进行对策研究。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2所区属中学(城镇1所、乡村1所)八年级学生、2所区属小学(城镇1所、乡村1所)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学生,根据“... 目的调查中小学校融入传统中医药文化开展体能普及现状,并进行对策研究。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2所区属中学(城镇1所、乡村1所)八年级学生、2所区属小学(城镇1所、乡村1所)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学生,根据“知信行”模式组织调查问卷并于活动前后开展调查研究,比较讲座前后城乡中小学生对于中医药知识的认知程度、兴趣程度、行动实践程度的差异度。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600份,通过中医药讲座方式有利于中小学生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兴趣度,普及方式可行,城镇中小学生可能由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力、分析力、记忆力优于乡村中小学,但乡村小学兴趣度较高,随后可以通过增加乡村中小学普及次数进行中医药知识的强化培养,提高认识度和行动度。结论本次针对4所学校开展长期讲座调研结果令人满意,长期开展知识讲座有助于中小学生扩展知识面感知人文关怀,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医药文化的储备主力军和后备力量。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教育部门的有效支持和监管、必要的师资储备以及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成为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中医药文化 体能普及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中药材苍术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鑫媛 白茹玥 +1 位作者 魏金月 赵春颖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原名为术[1],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性味苦温辛烈,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化浊、止痛之功效;。
关键词 苍术 种质资源 鉴定 质量评价 栽培管理
下载PDF
兴安升麻地上部分与中药配伍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滋明 于淑玲 +3 位作者 苏占辉 李晓刚 孙广贺 陈丽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兴安升麻及其地上部分分别与中药配伍治疗子宫脱垂,并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兴安升麻地上部分药理学作用。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就诊的106例Ⅰ度至Ⅱ度子宫脱垂[1]患者... 目的:通过研究兴安升麻及其地上部分分别与中药配伍治疗子宫脱垂,并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兴安升麻地上部分药理学作用。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就诊的106例Ⅰ度至Ⅱ度子宫脱垂[1]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6例采用兴安升麻与中药配伍治疗,B组40例采用兴安升麻地上部分与中药配伍治疗,按照中医辨证理论将每组患者分为两种类型:气虚型和肾虚型。观察兴安升麻及其地上部分分别与中药配伍在治疗两种类型子宫脱垂疗效上的差异。结果:兴安升麻与中药配伍在治疗气虚型及肾虚型子宫脱垂方面与兴安升麻地上部分与中药配伍治疗两种类型子宫脱垂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兴安升麻地上部分入中药组方在治疗子宫脱垂方面同地下部分作用相似,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值得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升麻 地上部分 子宫脱垂
下载PDF
中药材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俊英 吕英超 刘永平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05-307,共3页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也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这类含有氧杂环的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唇形科、豆科、伞形科和菊科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存在形式既有与糖结合成苷的,也有游离体。
关键词 中药材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 分离
下载PDF
中药材谱效关系研究方法概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婧 徐宝欣 +2 位作者 杜义龙 李艳荣 潘海峰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多样,作用靶点不明确,质量不易控制,因此一直以来我国传统中药在国际上推广受到很大限制。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手段,它能够从整体上反映中药的多种成分,是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认可的一种... 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多样,作用靶点不明确,质量不易控制,因此一直以来我国传统中药在国际上推广受到很大限制。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手段,它能够从整体上反映中药的多种成分,是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新型的质量控制模式。但它作为一种化学图谱,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下载PDF
基于ITS2的中药材金莲花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欣萍 冯佳卉 +3 位作者 赵春颖 赵晴 赵硕 刘金欣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519-521,共3页
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ge.)是毛茛科金莲花亚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花及花蕾[1].金莲花味微苦、性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滋补阴气、清热降火、抗菌消炎、养阴清热、消炎杀菌等功效[2].金莲花以花入药,其形态受气候环境等多种... 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ge.)是毛茛科金莲花亚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花及花蕾[1].金莲花味微苦、性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滋补阴气、清热降火、抗菌消炎、养阴清热、消炎杀菌等功效[2].金莲花以花入药,其形态受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采用传统鉴定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DNA条形码技术是基于遗传物质DNA对物种进行鉴定,不受生长环境、地理位置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尝试建立一种基于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以期为中药材金莲花的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鉴定 金莲花 DNA条形码 ITS2
下载PDF
补肾中药对OPG/RANK/RANKL系统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鑫 于海龙 +2 位作者 李青春 王伟 张晓峰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26-129,共4页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以骨结构退化、骨量减少、脆性增加、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为主要特征,属于全身性骨骼老化或废用退化相关的代谢障碍性疾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以骨结构退化、骨量减少、脆性增加、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为主要特征,属于全身性骨骼老化或废用退化相关的代谢障碍性疾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系统在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发挥重要作用,是骨调节与骨重建的最重要分子机制,是抗骨质疏松药物设计的新靶点,而其它细胞因子也是通过此系统影响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中药 骨质疏松症 OPG/RANK/RANKL系统
下载PDF
中药生殖毒性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欣 张树峰 +2 位作者 吴金洋 张颖 宋素英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5-37,共3页
中药在中医临床实践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上认为中药作用相对温和,且按照理法方药的原则进行配伍,不良反应较少。但随着中药现代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药毒性逐渐被实验所发现,而一些中药在体内外的动物实验也显示出对生殖功能有一定的... 中药在中医临床实践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上认为中药作用相对温和,且按照理法方药的原则进行配伍,不良反应较少。但随着中药现代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药毒性逐渐被实验所发现,而一些中药在体内外的动物实验也显示出对生殖功能有一定的损害。随着现代药学的发展,药物的用法用量及配伍发生变化,中药新药的安全评价已经把生殖毒性列入其中。本研究对近年来有关中药生殖毒性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生殖毒性 研究概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