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疫情防控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佳琦 张银娟 +2 位作者 张凤英 赵秀荣 王玲玲 《中国农村卫生》 2023年第2期58-61,共4页
目的构建适用于社区疫情防控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为社区疫情防控能力评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建立社区疫情防控能力评价的指标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确立的社区疫情防控能力评... 目的构建适用于社区疫情防控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为社区疫情防控能力评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建立社区疫情防控能力评价的指标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确立的社区疫情防控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Ⅰ级指标3个、Ⅱ级指标11个、Ⅲ级指标40个,并设置了各级指标的权重。结论本社区疫情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信性与可靠性,可以用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 社区疫情防控能力 研究
下载PDF
对86例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不同子宫位置与三阴交穴效应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辛思源 林驰 +7 位作者 王培 胡妮娟 郝杰 齐丹丹 吴桂雯 胡尚卿 马良宵 朱江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一项针刺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子宫位置与三阴交穴效应的关系。方法按照中央完全随机方案将96例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均等分为期望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组,... 目的通过对一项针刺治疗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子宫位置与三阴交穴效应的关系。方法按照中央完全随机方案将96例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均等分为期望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组,排除子宫位置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86例,于治疗前通过超声对每位受试者子宫位置进行评估,当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P)值≥40 mm时,取双侧三阴交穴,期望得气组以Φ0.3×40 mm一次性无菌管针直刺1~1.2寸,每10分钟行平补平泻手法30秒;期望不得气组以Φ0.18×13 mm一次性无菌管针弹入即可,不施手法,两组均留针30分钟后缓慢平和的将针渐渐退出,进行疗效检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P)值评价两组治疗前、起针即刻(针刺30分钟)和起针后10分钟(40分钟)的疼痛情况。并比较各子宫位置反应者比例(治疗前后VAS-P值降低50%及以上患者的比例)、总体有效率、起针即刻效应(治疗前VAS-P值-起针即刻VAS-P值)与起针后效应(治疗前VAS-P值-起针后10分钟VAS-P值)。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结果不同子宫位置间治疗前后各时点VAS-P值、反应者率、总体有效率、起针即刻效应与后效应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现有统计结果提示子宫位置可能与三阴交穴效应无关,其结果有待于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湿凝滞证 原发性痛经 子宫位置 经穴效应 三阴交穴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值
下载PDF
针刺治疗癫痫3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焦宝娟 杨志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8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观察 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癫痫 针刺治疗 神经元异常放电 反复发作 临床综合征 发病原因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中风的系统评价综述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志新 石学敏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7期82-84,F0003,共4页
综述近年来中药和针灸治疗中风的系统评价文献,分析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风 中医药疗法 系统评价 综述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中风的用穴及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志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6期6-8,共3页
关键词 针刺治疗 中风 用穴 早期介入 脑血管意外 综合治疗 急症患者 针刺疗法
下载PDF
基于“相对穴”的针灸学教学内容改革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迎寒 杨志新 +1 位作者 郭玉成 于淑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7-559,共3页
更新"相对穴"的定义和内容,对针灸学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探索。"相对穴"经脉与腧穴相互联系、定位知一晓二、针刺一边一针或一针二穴,取穴少,调节阴阳平衡相得益彰。在针灸学"经络、腧穴、刺法、治疗"教... 更新"相对穴"的定义和内容,对针灸学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探索。"相对穴"经脉与腧穴相互联系、定位知一晓二、针刺一边一针或一针二穴,取穴少,调节阴阳平衡相得益彰。在针灸学"经络、腧穴、刺法、治疗"教学中应用,有助于培养和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穴 针灸学 教育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发展述评 被引量:21
7
作者 杨志新 石学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共3页
循证医学改变了国际上主流医学从业者对待补充医学的态度,循证医学为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循证医学方法的引入将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医学研究不应照搬循证医学方法... 循证医学改变了国际上主流医学从业者对待补充医学的态度,循证医学为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循证医学方法的引入将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医学研究不应照搬循证医学方法学,借鉴循证医学应不失中医特色,同时,认识循证医学自身缺陷,才能更好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中医药学 现代化国际化 中医特色
原文传递
“十二五”规划教材《各家针灸学说》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8
作者 殷振瑾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193,共3页
对"十二五"规划教材《各家针灸学说》学说部分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窦汉卿的"对于经络气血的发挥"表达欠准确,建议改为"莫如用针说";《金针赋》的"天人地三才分层说""针刺调气... 对"十二五"规划教材《各家针灸学说》学说部分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窦汉卿的"对于经络气血的发挥"表达欠准确,建议改为"莫如用针说";《金针赋》的"天人地三才分层说""针刺调气说""治病八法说"具有学术价值,建议增补;席弘的"补泻迎随说"、徐凤的"灵龟八法"表达不够具体,应详细阐述。提出这些问题与编者商榷,以利于教材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 针灸 各家针灸学说
原文传递
针刺得气影响因素研究概况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培 辛思源 +8 位作者 李静 张鹏 吴桂雯 胡尚卿 胡妮娟 赵珉一 孙俊俊 王亚峰 朱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4-258,共5页
针刺得气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前提和指征,而其又较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归纳古医籍文献并整理概括近年来国内外现代研究,分别从干预因素和机体因素两个方面对影响针刺得气的因素进行概述,总结干预因素主要来源于医者、针具和环境,而... 针刺得气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前提和指征,而其又较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归纳古医籍文献并整理概括近年来国内外现代研究,分别从干预因素和机体因素两个方面对影响针刺得气的因素进行概述,总结干预因素主要来源于医者、针具和环境,而机体因素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并指出在得气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中,有效利用这些因素可为获取高质量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针感 干预因素 机体因素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经络腧穴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志新 杜少杰 姜玉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49-751,共3页
根据经络的循行规律和腧穴的位置特点,总结出"相对穴",它使经络、腧穴、操作三位一体,既能方便掌握经络的循行;又使腧穴的定位方便,知一晓二;应用对刺或透刺,操作方便,疗效显著。在针灸教学中应用相对穴,可由点到线,再由线到... 根据经络的循行规律和腧穴的位置特点,总结出"相对穴",它使经络、腧穴、操作三位一体,既能方便掌握经络的循行;又使腧穴的定位方便,知一晓二;应用对刺或透刺,操作方便,疗效显著。在针灸教学中应用相对穴,可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对学习经络腧穴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针灸 教学方法 经络循行
原文传递
新砭石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57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振瑾 闫远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5-696,共2页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症 新砭石疗法 治疗 体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经脉理论与“相对穴”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志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9-1141,共3页
根据经脉循行规律、经络与腧穴的关系,总结提出针灸临床上一种新的配穴形式"相对穴",旨在丰富针灸学理论,提高临床疗效。"相对穴"是指四肢内外侧或躯干前后方相对位置上的部分针灸腧穴,如内关与外关、曲池与少海、... 根据经脉循行规律、经络与腧穴的关系,总结提出针灸临床上一种新的配穴形式"相对穴",旨在丰富针灸学理论,提高临床疗效。"相对穴"是指四肢内外侧或躯干前后方相对位置上的部分针灸腧穴,如内关与外关、曲池与少海、阴陵泉与阳陵泉等。这些穴一个位于阴经,一个位于阳经,阴阳相对或阴阳表里相对。"相对穴"在描述定位、临床治疗方面古今皆有应用,其理论基础是经脉理论和阴阳学说,其中阴阳是其核心。"相对穴"调整阴阳特点有:①阴阳并治,气血同调;②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并且具有腧穴定位知一晓二、操作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应用方便、取穴少、疗效好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理论 腧穴 相对穴 针灸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