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茵栀黄口服液、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光疗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5
1
作者 郭健 王文涛 周启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光疗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A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光疗,对照组B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光疗,观察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还...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光疗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A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光疗,对照组B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光疗,观察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还原型谷胱甘肽、光疗,疗程7 d。检测临床疗效、光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TRF、TBA、TBIL、心肌酶指标(LDH、CK、CK-MB)、肝功能指标(α-GST、ALT、AST)、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治疗后,观察组光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其他2组(P<0.05),TRF更高(P<0.05),TBA、TBIL、心肌酶指标、肝功能指标更低(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光疗可安全有效地缩短新生儿黄疸患者光疗时间,促进黄疸消退,降低黄疸相关指标水平,改善心肌酶活性和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口服液 还原型谷胱甘肽 光疗 新生儿黄疸
下载PDF
血清miR-16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心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祁宏亮 李莎莎 +3 位作者 武彦秋 赵宏伟 李俊乔 周启立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miR-16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心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败血症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100例同期住院的普通感染新生儿(对照组)作为对照,评估2组患儿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清miR-1... 目的探究血清miR-16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心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败血症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100例同期住院的普通感染新生儿(对照组)作为对照,评估2组患儿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清miR-16表达水平。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败血症组患儿分为心功能障碍组及无心功能障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16表达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生心功能障碍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6表达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生心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miR-16表达水平与炎症因子及心肌损伤标志分子的相关性。结果败血症组患儿的血清miR-1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01)。心功能障碍组患儿的血清miR-16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及QT离散度、Tie指数均显著高于无心功能障碍组患儿,而LVEF则显著低于无心功能障碍组患儿(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16表达水平是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生心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采用血清miR-16表达水平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生心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95%CI0.846~0.956),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0.7%和85.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清miR-16表达水平与IL-6、CRP、cTnⅠ、LDH、CK-MB、H-FAB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439、0.341、0.325、0.842、0.683、0.705,P<0.001)。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miR-16升高与炎症反应有关,检测血清miR-16表达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生心功能障碍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心功能障碍 炎症因子 心肌损伤 miR-16
下载PDF
血清NT-pro BNP、ET-1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病情程度的关系
3
作者 姚芒 刘丽娜 +1 位作者 封丽娟 黄慧洁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2期267-270,共4页
目的分析血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内皮素-1(ET-1)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PDA早产儿96例临床资料。选取无PDA早产儿42例为非PDA组。根据疾病程度将PDA患... 目的分析血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内皮素-1(ET-1)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PDA早产儿96例临床资料。选取无PDA早产儿42例为非PDA组。根据疾病程度将PDA患儿分为轻度组(n=30)、中度组(n=32)及重度组(n=34)。比较各组NT-proBNP、ET-1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NT-proBNP、ET-1水平与早产儿PDA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PDA组NT-proBNP水平、ET-1水平高于非P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DA组DA值、LA/AO高于非P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疾病不同程度血NT-proBNP水平及DA值、LA/A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疾病不同程度血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NT-proBNP水平与DA、LA/AO均呈正相关,与DA/LPA负相关(P<0.05)。结论NT-proBNP与早产儿PDA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为早产儿PDA诊疗提供依据,ET-1水平与其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血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 内皮素-1
下载PDF
晚期早产儿NRDS合并ARDS的围产期高危因素分析
4
作者 黄凤珍 王丽君 +2 位作者 郭春艳 祁宏亮 周启立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胎龄34周至36^(+6)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合并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晚期早产儿NRDS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胎龄34周至36^(+6)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合并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晚期早产儿NRDS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ARDS分为观察组(NRDS合并ARDS组)和对照组(单纯NRDS组),对两组的围产期高危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共92例,其中观察组44例、对照组48例。两组在性别、胎龄、体重、分娩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晚期呼吸道感染、妊娠晚期阴道炎、妊娠晚期维生素D缺乏、羊水粪染、窒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前促肺治疗、胎膜早破、脐带缠绕、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低体重、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妊娠晚期呼吸道感染、妊娠晚期阴道炎、妊娠晚期维生素D缺乏、羊水粪染、窒息)纳入到Logistics回归分析中,经逐步Logistics回归分析妊娠晚期呼吸道感染(OR=9.613,95%CI 1.056-87.489,P<0.05);妊娠晚期阴道炎(OR=11.469,95%CI 1.286-102.294,P<0.05);妊娠晚期维生素D缺乏具有统计学意义(OR=7.499,95%CI 1.887-29.802,P<0.05),与晚期早产儿NRDS合并ARDS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呼吸道感染、妊娠晚期阴道炎、妊娠晚期维生素D缺乏是晚期早产儿NRDS合并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蒙特勒标准 围产期高危因素 晚期早产儿
下载PDF
Notch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急性期缺氧缺血脑损伤SD乳鼠脑组织中表达变化及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5
作者 高力敏 李莎莎 +4 位作者 高树强 单海蕾 郭春艳 赵宏伟 武彦秋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7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期缺氧缺血脑损伤SD乳鼠脑组织中Notch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转录因子Notch1和其活性成分NICD以及其下游的蛋白HES1)表达变化及Notch1信号通路抑制后急性期缺氧缺血脑损伤SD乳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以探讨Notch1信号通... 目的观察急性期缺氧缺血脑损伤SD乳鼠脑组织中Notch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转录因子Notch1和其活性成分NICD以及其下游的蛋白HES1)表达变化及Notch1信号通路抑制后急性期缺氧缺血脑损伤SD乳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以探讨Notch1信号通路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8只3日龄SD乳鼠随机分成Notch1抑制组、模型组及对照组,均分为6只。Notch1抑制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DAPT(100 mg/kg),然后缺血缺氧处理;模型组缺氧和缺血处理前腹腔注射1%DMSO;对照组接受假手术。采用Western blottting法检测各组Notch1信号通路蛋白(Notch1、NICD、HES1)及凋亡蛋白(Caspas-3、Bax、Bcl-2);通过尼氏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结构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otch1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NICD以及下游的调控蛋白HES1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促凋亡蛋白Caspas-3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Notch1抑制组NICD和HES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Caspas-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而Bcl-2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Notch1抑制组缺氧缺血损伤的脑组织结构明显改善,细胞凋亡数减少(P<0.05)。结论急性期缺氧缺血脑损伤SD乳鼠脑组织Notch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ICD、HES1升高,促凋亡蛋白Caspas-3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Notch1信号通路抑制后,急性期缺氧缺血脑损伤SD乳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减少;Notch1信号通路可通过促进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诱发新生儿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缺氧缺血脑损伤 早产儿脑损伤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点 被引量:34
6
作者 魏俊强 刘利蕊 +3 位作者 王新宇 闫石 金宇 冯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5224-5230,共7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老年、手术治疗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此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时间点目前尚无研究。目的: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背景: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老年、手术治疗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此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时间点目前尚无研究。目的: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分布。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20例,根据患者术前是否采用预防性抗凝措施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2组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伤后超过5天及术后第2,5,7,14天分别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统计总的血栓发生例数和发生率,并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统计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新发生血栓的病例数和发生率,通过频数分布表分析伤后和术后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结果与结论:1220例患者中抗凝组154例,有18例发生血栓,发生率为12%;未抗凝组66例中发生深静脉血栓15例,发生率为2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1);22组患者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是伤后前3 d和术后第1天;3结果表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是伤后前3 d和术后第1天。患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从伤后即开始实施,伤后就进行药物预防性抗凝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质疏松 骨钉 静脉血栓形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深静脉血栓 时间分布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时间分布 被引量:36
7
作者 孙灏 魏俊强 +3 位作者 刘利蕊 闫石 金宇 冯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961-2965,共5页
背景:下肢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目前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后血栓形成的时间临床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骨股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分布... 背景:下肢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目前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后血栓形成的时间临床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骨股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分布。方法:分析1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患者的资料。患者根据置换前是否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剂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所有患者伤后第1,3,5天、伤后5-7 d、术后第2,5,7,14天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监测,记录和统计不同时间点2组患者发生血栓的例数和发生率,通过绘制频数分布表及折线图确定伤后和术后血栓高发时间点。结果与结论:(1)抗凝组72例共发生血栓6例(8%);未抗凝组106例共发生血栓22例(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患者血栓发生时间集中在伤后3 d及术后第1天;(3)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是伤后1-3 d及关节置换后第1天,伤后即采取预防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质疏松 静脉血栓形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关节成形术 深静脉血栓 时间分布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点 被引量:30
8
作者 孙灏 魏俊强 +2 位作者 刘利蕊 闫石 赵佳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93-97,共5页
目的了解采用股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208例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前是否采用预防性抗凝措施分... 目的了解采用股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208例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前是否采用预防性抗凝措施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两组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及超过5天和术后第2、5、7及14天8个时间点分别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统计总的血栓发生例数和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统计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新发生血栓的病例数和发生率,通过频数分布表分析伤后和术后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208例患者,其中术前抗凝组115例,有16例发生血栓,发生率13.91%,术前未抗凝组9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27例,发生率2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7,P=0.007)。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是伤后第3天和术后第1天。结论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是伤后前第3天和术后第1天。患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从伤后即开始实施,伤后就进行药物预防性抗凝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植入物 股骨干骨折 深静脉血栓 时间分布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关联 被引量:7
9
作者 祁宏亮 李莎莎 +3 位作者 武彦秋 赵宏伟 白雪 周启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1-475,共5页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治疗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98例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期医院新生儿科健康足月新生儿90例为...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治疗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98例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期医院新生儿科健康足月新生儿90例为对照组。通过血培养确定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病原菌种进行鉴定;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凝血功能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和一代测序法检测PAI基因rs1799768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98例血培养阳性败血症新生儿共检出革兰阳性菌84例,占85.71%,革兰阴性菌14例,占比14.29%,金黄色葡萄球菌、B族链球菌和粪肠球菌为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病例组4G/5G位点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G/4G、5G/5G基因型及4G、5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革兰阴性菌感染与革兰阳性菌感染败血症新生儿PAI基因4G/5G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三组PAI-1基因多态性CRP、IL-6、AT-Ⅲ、DD及PLT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G/5G型败血症患儿CRP、IL-6、DD水平高于其他两组,AT-Ⅲ、PLT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I基因rs1799768位点4G/5G基因型显著增加新生儿败血症风险,但与感染病原类型无关,其机制可能与影响纤溶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基因多态性 新生儿 败血症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茵栀黄颗粒辅助头孢唑林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疗效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健 王文涛 +2 位作者 周启立 郑志方 杨立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目的 观察茵栀黄颗粒辅助头孢唑林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感染性黄疸患儿106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头孢唑林钠... 目的 观察茵栀黄颗粒辅助头孢唑林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感染性黄疸患儿106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头孢唑林钠,研究组给予茵栀黄颗粒辅助头孢唑林钠,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行为神经评估量表(NBNA)评分、黄疸指数、血清总胆红素(TBil),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73.58%)(P<0.05);研究组治疗3 d、1周后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黄疸指数、血清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K-MB、CK、LDH、CRP、WBC、PCT及RBC-ICR水平低于对照组,RBC-C3bR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茵栀黄颗粒辅助头孢唑林钠治疗感染性黄疸患儿可减轻病情,改善神经发育情况,减轻心肌损伤与炎症反应,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提升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颗粒 头孢唑林钠 新生儿 感染性黄疸 行为神经评估量表评分 心肌酶 红细胞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足月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1
作者 周启立 刘利蕊 +2 位作者 郭健 付久圆 张玉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8期1770-1773,共4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 (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足月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与正常足月儿间的水平差异,并评估其作为早期诊断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某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8例足月新生儿社区获得...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 (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足月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与正常足月儿间的水平差异,并评估其作为早期诊断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某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8例足月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确诊病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54例非感染足月晚期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IL-6、PCT及CRP水平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其作为早期诊断指标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血清IL-6、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IL-6作为单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为0. 875,最佳截断值为22. 79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 41%和74. 12%; PCT作为单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为0. 778,最佳截断值为1. 11 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 79%和79. 61%; CRP作为单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为0. 809,最佳截断值为5. 84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 73%和92. 64%。各指标联合:曲线下面积IL-6+PCT为0. 886,IL-6+CRP为0. 914,PCT+CRP为0. 855,三者联合为0. 916;灵敏度和特异度IL-6+PCT分别为83. 31%和81. 52%; IL-6+CRP分别为93. 78%和74. 12%; PCT+CRP分别为77. 12%和88. 94%。三者联合分别为91. 68%和81. 52%。结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患儿的IL-6、PCT、CRP水平均高于正常足月儿,三者均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新生儿败血症 晚发型
原文传递
微小RNA靶向胰岛再生源蛋白3A对肺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文涛 郭健 +2 位作者 解敏 郑志方 王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9-445,共7页
目的检测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可能靶向抑制胰岛再生源蛋白3A(REG3A)的miRNA表达情况,并探究miR-137与miR-342-3p对肺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qRT-PCR检测重症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样本中相关miRNA和REG3A mRNA表达;将肺... 目的检测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可能靶向抑制胰岛再生源蛋白3A(REG3A)的miRNA表达情况,并探究miR-137与miR-342-3p对肺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qRT-PCR检测重症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样本中相关miRNA和REG3A mRNA表达;将肺上皮细胞A549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iR-137 NC组、miR-137 mimic组、miR-342-3p NC组、miR-342-3p mimic组,qRT-PCR检测miR-137、miR-342-3p和REG3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EG3A、Caspase-3、Bcl-2、Bax和p53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荧光活性,CCK-8法和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miR-425-5p、miR-137、miR-325-3p、miR-342-3p、miR-203a-3p及miR-9-3p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儿童,而REG3A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儿童(P<0.05);miR-137、miR-342-3p均与REG3A 3′-UTR存在碱基互补现象,并靶向调控其表达(P<0.05);miR-137过表达和miR-342-3p过表达均能够使A549细胞增殖活性和EdU阳性细胞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Caspase-3、Bax和p53蛋白表达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miR-137和miR-342-3p可能通过靶向REG3A抑制肺上皮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肺上皮细胞 胰岛再生源蛋白3A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围手术期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规律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魏俊强 孙灏 +1 位作者 刘利蕊 王新宇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991-994,999,共5页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规律,为临床血栓预防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398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20例,依据抗凝实施时间...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规律,为临床血栓预防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398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20例,依据抗凝实施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所有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伤后超过5d及术后第2、5、7、14天规律进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血栓发生的时间及不同组血栓发生例数。对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新发生血栓例数和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绘制频数分布曲线,分析围手术期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结果共纳入患者398例,其中术前抗凝组226例,有24例发生血栓,发生率10.61%;术前未抗凝组17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37例,发生率2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29,P=0.003)。术前抗凝组伤后第1天、伤后第3天、伤后第5天、伤后大于5d、术后第2天、术后第5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新发生血栓例数分别为2例(0.88%)、6例(2.65%)、3例(1.33%)、2例(0.88%)、9例(3.98%)、2例(0.88%)、0例(0)、0例(0);未抗凝组第1天、伤后第3天、伤后第5天、伤后大于5d、术后第2天、术后第5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新发生血栓例数分别为3例(1.74%)、9例(5.23%)、3例(1.74%)、4例(2.33%)、11例(6.40%)、4例(2.33%)、1例(0.58%)、2例(1.16%),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的高峰时间是伤后第3天和术后第1天。结论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栓发生时间为伤后3d内和术后第1天。及时应用药物预防可降低髋部周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总体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 转子间骨折 股骨颈骨折 深静脉血栓 时间分布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志方 敬小青 +1 位作者 刘利蕊 王文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复发的相关因素及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诊断为PNS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患儿复发情况,分析影响患儿复发与频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估。结果纳...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复发的相关因素及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诊断为PNS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患儿复发情况,分析影响患儿复发与频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估。结果纳入392例PNS患儿,男192例、女200例,中位年龄8.0(7.0~10.0)岁。392例患儿中复发266例(67.9%),复发患儿中频复发124例(4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病年龄增大是PNS患儿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临床分型为肾炎型、尿蛋白转阴时间延长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回归方程:Logit(P)=–14.27–1.85×(发病年龄)+0.65×(临床分型)+1.71×(尿蛋白转阴时间),模型预测PNS患儿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5%CI:0.88~0.93)。依从性不良、家长PNS疾病了解情况差是PNS患儿频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初次复发时间延长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回归方程:Logit(P)=–0.52+0.54×(依从性)+0.51×(家长PNS疾病了解情况)–0.09×(初次复发时间),模型预测PNS患儿频复发的AUC为0.89(95%CI:0.86~0.92)。结论PNS患儿总体复发率高,与发病年龄、肾炎型、尿蛋白转阴时间密切相关,而患儿依从性、家长PNS疾病了解情况、初次复发时间与频复发相关,应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患儿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复发 频复发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早产及足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韩芳 周启立 刘霞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3期491-492,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早产儿、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该院新生儿科2009年7月-2015年7月诊断的6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依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37周)和足月儿组(37~42周),对两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化... 目的对比分析早产儿、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该院新生儿科2009年7月-2015年7月诊断的6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依据胎龄分为早产儿组(<37周)和足月儿组(37~42周),对两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差、食奶差、抽搐、嗜睡、易激惹、颅缝增宽、肌张力低下或增高;足月儿以发热、反应差、抽搐多见;早产儿以肌张力低下多见;早产儿多为院内感染,足月儿多为社区感染;早产儿组脑脊液中葡萄糖水平较足月儿组降低,蛋白水平较足月儿组升高。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缺乏特异性,早产儿表现更为隐匿,临床工作中需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积极完善具有感染高危因素患儿的脑脊液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足月儿 早产儿
原文传递
血清miR-223和miR-155水平对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祁宏亮 赵宏伟 +2 位作者 李俊乔 李莎莎 周启立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临床特征及血清miR-223和miR-155水平改变。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败血症新生儿98例。根据血培养试验结果,分为GBS组(n=32)和非GBS组(n=66),另选取50名健康新生儿作... 目的探究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临床特征及血清miR-223和miR-155水平改变。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败血症新生儿98例。根据血培养试验结果,分为GBS组(n=32)和非GBS组(n=66),另选取5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miR-223和miR-155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miR-223和miR-155对GBS败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GBS组和非GBS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发烧情况、呼吸困难、体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BS组患有病理性黄疸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比例明显高于非GBS组(χ^(2)=5.941、4.842,P均<0.05)。血清miR-223和miR-155表达水平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6、3.704,P均<0.05),其中GBS组的血清miR-223水平显著高于非GBS组和对照组(P<0.05),GBS组的血清miR-155水平显著低于非GBS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miR-223和miR-155表达水平评估败血症新生儿感染GB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0.702;联合检测AUC为0.849,线下面积最高。结论血清miR-223和miR-155水平与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病情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败血症 miR-223 MIR-155
原文传递
新生儿革兰阳性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分析
17
作者 祁宏亮 李莎莎 +1 位作者 赵宏伟 周启立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3-947,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革兰阳性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指标,为指导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本院收治的血培养结果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原菌鉴定结果将患儿分为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 目的分析新生儿革兰阳性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指标,为指导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本院收治的血培养结果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原菌鉴定结果将患儿分为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及真菌组,对比分析三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50例非感染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健康对照组与革兰阳性菌组患儿的炎性指标及凝血指标。提取无乳链球菌DNA,采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98例血培养结果阳性患儿,共培养出致病菌9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4株、革兰阴性菌14株。主要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23.47%),金黄色葡萄球菌(19.3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24%),粪肠球菌(10.20%)。按照患儿血培养结果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发生呼吸困难的患儿百分比,PLT降低、血糖异常患儿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体温异常、反应低下、腹胀或呕吐、面色发绀的患儿百分比,WBC异常、CRP升高患儿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健康患儿与革兰阳性菌组患儿的TNF-α、IL-6、DD、AT-III指标水平,革兰阳性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株无乳链球菌,均检出cfb、hylB、cylE、Imb基因,cspA、scpB、rib、cpsⅢ基因的携带率高于50%。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革兰阳性菌首发症状中呼吸困难的发生率高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血小板计数降低、血糖异常的发生率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革兰阳性菌 无乳链球菌 毒力因子
原文传递
小儿动态心电图不同时段参数与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直径与数量的相关性
18
作者 刘蕾 赵宏伟 许宏伟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882-1886,共5页
目的:探究小儿动态心电图不同时段参数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90例于我院就诊的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超声心动图及血培养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62例设为观察组,剩余28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两... 目的:探究小儿动态心电图不同时段参数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90例于我院就诊的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超声心动图及血培养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62例设为观察组,剩余28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行小儿动态心电图扫描,对比两组患儿不同时段参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cTn I水平,采用免疫比做法检测血清CRP水平,分析患儿的心内膜赘生物直径大小、数量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患儿比较,观察组患儿动态心电图参数正常R-R周期标准差平均数(SDNN)、相邻R-R周期差值均方根(rMSSD)、正常R-R周期标准差大于50ms占总周期的百分比(PNN50),水平较低(P<0.05)。与感染早期患儿比较,感染晚期患儿12h、24h参数SDNN、rMSSD、PNN50水平较低(P<0.05)。与感染早期患儿比较,感染晚期患儿血清指标CRP、IL-6、cTn I水平升高(P<0.05)。感染晚期患儿赘生物的直径<2mm和2~15mm与数量水平1个和2~3低于感染早期患儿赘生物的直径<2mm和2~15mm与数量水平1个和2~3,直径>15mm与数量水平>3个高于感染早期患儿赘生物的直径>15mm与数量水平>3。SDNN、rMSSD、rMSSD、CRP、IL-6、cTn I、赘生物直径大小与数量联合诊断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小儿动态心电图不同时间段参数与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清指标CRP、IL-6与cTnⅠ水平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腔赘生物的直径与数量诊断价值较高,为早期预防、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借鉴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动态心电图 不同时段参数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清CRP 血清IL-6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俊乔 周启立 +1 位作者 刘利蕊 郭健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12期2746-274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确诊病例(血培养阳性)为观察组,共52... 目的探讨分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确诊病例(血培养阳性)为观察组,共52例,以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新生儿为对照组,共50例,对两组新生儿CRP、IL-6、PCT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CRP、IL-6、P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单项指标曲线下面积:CRP为0.745、IL-6为0.893、PCT为0.797,不同指标间联合曲线下面积:CRP+IL-6为0.917,CRP+PCT为0.865,IL-6+PCT为0.943,三者联合为0.956;各单项指标的最佳诊断界值:CRP为2.61mg/L,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8%、56.0%;IL-6为17.60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2.3%、58.0%;PCT的为2.95ng/m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57.7%、94%;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CRP+IL-6为94.2%、80.0%;CRP+PCT为75.0%、44.0%;IL-6+PCT为92.3%、90.0%,三者联合为88.5%、92.0%。结论CRP、IL-6、PCT可作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单独诊断时以IL-6的诊断价值最大;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优于单项指标,三者联合的诊断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新生儿败血症 早发型
原文传递
咖啡因与早中期早产儿发生代谢性骨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美茜 武彦秋 +7 位作者 刘利蕊 赵宏伟 郭春艳 胥冬梅 籍凤英 牛春艳 孙淑兰 周连山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808-810,814,共4页
目的探讨咖啡因与早中期早产儿发生代谢性骨病(MB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26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记录其MBD的发生情况。比较MBD早产儿与非MBD早产儿的产前因素、出生情况、住院期间情况、应用咖啡因等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目的探讨咖啡因与早中期早产儿发生代谢性骨病(MB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26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记录其MBD的发生情况。比较MBD早产儿与非MBD早产儿的产前因素、出生情况、住院期间情况、应用咖啡因等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早中期早产儿发生MBD的危险因素,以及咖啡因治疗持续时间累积剂量与早中期早产儿发生MBD的相关性。结果226例早中期早产儿中发生MBD 101例。MBD组和非MBD组之间胎龄、出生体重、合并宫内生长发育迟缓情况、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咖啡因应用剂量、咖啡因应用持续时间、咖啡因累积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咖啡因应用持续时间长、咖啡因累积剂量大均是早中期早产儿发生MB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当咖啡因累积剂量达700 mg·d/kg或持续应用咖啡因时间达50 d时,早中期早产儿的MDB发生率均高达90%以上。结论早中期早产儿容易发生MBD,应用咖啡因的累积剂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者MBD发生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性骨病 早期早产儿 中期早产儿 咖啡因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