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典背景下刑民交叉案件办理实证分析——以J省F市检察机关案件办理为视角
1
作者 衷建军 邹梦伊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3-99,共7页
《民法典》作为中国历史上跨时代的里程碑,在其实施的司法大背景下,刑民交叉问题持续成为司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热议的焦点。一个案件同时涉及刑法和民法且两者有交叉,没有一成不变的适用规则。司法实践中,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并不非此即彼... 《民法典》作为中国历史上跨时代的里程碑,在其实施的司法大背景下,刑民交叉问题持续成为司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热议的焦点。一个案件同时涉及刑法和民法且两者有交叉,没有一成不变的适用规则。司法实践中,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并不非此即彼,而是相互衔接又同时并存。本文立足J省F市检察机关近年来办理的刑民交叉案件,对司法实践中部分刑民交叉案件办理现状进行总结,就民法典背景下正当高效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提出可行性建议:应严守罪刑法定原则,准确认定刑事责任;准确把握构成要件,避免刑法介入民事纠纷;坚守刑法谦抑精神,优先适用民法调整;重视社会关系的修复,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旨在更好明确刑民法律关系责任的区分与承担,准确认定检察官司法责任,期望能对优化刑民交叉案件的办理实践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检查机关 刑民交叉 相互流转 司法责任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选择性起诉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炽 王建荣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2-65,共4页
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刑事诉讼中以最少的司法资源投入取得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和谐的最大利益。"选择性起诉"的目的在于减轻刑事诉讼对司法的负担,有助于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处理其他重大复杂案件,并切实减少... 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刑事诉讼中以最少的司法资源投入取得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和谐的最大利益。"选择性起诉"的目的在于减轻刑事诉讼对司法的负担,有助于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处理其他重大复杂案件,并切实减少审判环节的实际耗费,节减诉讼成本,实现刑事司法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利于社会矛盾化解,促进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选择性起诉 不起诉 研究
下载PDF
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艳丽 《知识经济》 2012年第20期50-51,共2页
新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检察机关在逮捕后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工作职责。如何执行新的法律规定对检察机关来说是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先行阐述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意义,进而分析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逮捕后羁押必... 新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检察机关在逮捕后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工作职责。如何执行新的法律规定对检察机关来说是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先行阐述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意义,进而分析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落到实处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 羁押必要性 审查 研究
下载PDF
中荷两国检察委员会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建荣 刘志锋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7-40,共4页
荷兰检察委员会是检察系统的最高管理部门,直接领导所有的上诉法院检察院和地方法院检察院,具有制定指导检察官执法的刑事政策、人事管理、财政管理三项重要职能。荷兰检察委员会与我国检察委员会具有相似点和不同点。在检察机关的人事... 荷兰检察委员会是检察系统的最高管理部门,直接领导所有的上诉法院检察院和地方法院检察院,具有制定指导检察官执法的刑事政策、人事管理、财政管理三项重要职能。荷兰检察委员会与我国检察委员会具有相似点和不同点。在检察机关的人事管理、财政管理、检委会的程序公开等方面,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检察委员会制度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委员会 比较 借鉴
原文传递
怎样培育和塑造检察职业良知
5
作者 何刚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53-55,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政法机关要坚守职业良知、执法为民,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作为以恪守客观公正义务为己任的检察官,其职业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政法机关要坚守职业良知、执法为民,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作为以恪守客观公正义务为己任的检察官,其职业良知应当是什么?应当发挥什么功能?应当怎样去培育和塑造?值得每一位检察人思考和探索。一、检察职业良知的内涵考察检察职业良知是建立在检察官对法律的合法性与正当性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法工作会议 社会公平 道德修养 性理解 构建路径 中国特色 精神需求 社会普遍认可 职业发展道路 辩证统一
原文传递
检察机关为看守所在押人员维权的实践探索
6
作者 黄雄宝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0,共2页
2009年以来,江西省抚州市检察机关坚持把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工作的新方法,在看守所开展“每月维权办实事”活动,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明... 2009年以来,江西省抚州市检察机关坚持把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工作的新方法,在看守所开展“每月维权办实事”活动,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抚州市检察机关在看守所开展“每月维权办实事”活动中,为维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办了360多件实事,向在押人员提供法律服务256人次,督促看守所给在押人员看病治疗190余名,受理在押人员申诉和举报32件,纠正刑期计算错误29人次,纠正并返还不当扣押款物近16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押人员 检察机关 看守所 实践探索 维权 2009年 社会和谐稳定 合法权益
原文传递
作品署名权可转让之证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信 余德峰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2-176,共5页
基于黑格尔"作品即人格的反映"的理论进而认为署名权乃人身权,是对黑格尔人格———财产关系理论的狭隘认知。署名权不可能属于人格权,作品与作者之间也不存在身份权赖以存在的人身关系,所以署名权不属于人身权,而应该纳入财... 基于黑格尔"作品即人格的反映"的理论进而认为署名权乃人身权,是对黑格尔人格———财产关系理论的狭隘认知。署名权不可能属于人格权,作品与作者之间也不存在身份权赖以存在的人身关系,所以署名权不属于人身权,而应该纳入财产权体系。署名权的转让并非意味着作者身份的转让,受让者在署名权转让中只能获取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而并非表明受让者身份的权利。作者身份可以在版权登记中获得最强有力的确认和保护,所以署名权转让不会侵害到转让者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现实中的论文买卖现象并非因为署名权转让所导致,而是现行学术评价体制的不健全以及科研工作者科研道德丧失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署名权 人身权 作者身份 转让
原文传递
为改变管辖伪造虚假债务 骗取法院支持令如何处理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京华 涂书田 +5 位作者 熊进光 周有智 胡雨水 杨赞 余德峰 徐国华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46,共6页
近年来,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串通、伪造证据、虚构纠纷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诉讼案件时有发生,不仅严重侵害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造成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对司法公信力带来严重损害。当前,对于虚假诉讼行为的认定条件、刑事责任追... 近年来,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串通、伪造证据、虚构纠纷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诉讼案件时有发生,不仅严重侵害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造成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对司法公信力带来严重损害。当前,对于虚假诉讼行为的认定条件、刑事责任追究标准等问题,司法实践中的认知并不统一。鉴于此,本刊与江西省抚州市人民检察院遴选一起当事人虚构债务骗取法院支付令的典型案件,共同邀请专家,就虚假诉讼案件检察监督中的有关实务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造证据 法院 债务 管辖 刑事责任追究 诉讼案件 不正当利益 利益相关方
原文传递
刑事抗诉运行机制实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余德峰 王建荣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刑事抗诉具有实现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实现被害人权利救济、实现诉讼经济效益三重价值功能,刑事抗诉的价值追求就是把三重价值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应以制约权力、保障人权为基点,以实现刑事抗诉价值为目标,完善我国的... 刑事抗诉具有实现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实现被害人权利救济、实现诉讼经济效益三重价值功能,刑事抗诉的价值追求就是把三重价值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应以制约权力、保障人权为基点,以实现刑事抗诉价值为目标,完善我国的刑事抗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抗诉 价值功能 制度完善
原文传递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空判”现状与破解路径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刚 王建荣 曾昌斌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3-26,共4页
当前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空判"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关系的有效修复。犯罪四元责任主体的提出,为解决附带民事赔偿案件"空判"问题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撑和依据。通过强化刑事财产保全制度、合理运用刑事和解、... 当前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空判"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关系的有效修复。犯罪四元责任主体的提出,为解决附带民事赔偿案件"空判"问题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撑和依据。通过强化刑事财产保全制度、合理运用刑事和解、实现罪犯赔偿的动态持续化、量化刑事案件相关人员责任、创新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加强检察监督,是破解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空判"问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赔偿案件 空判 责任主体
原文传递
检调对接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雨水 王磊 《中国检察官》 2011年第7期42-43,共2页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检察机关积极履行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初步构建起"内外联动、无缝对接、注重成效"的大调解格局。自2008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息诉民事行政申诉案件40件,占受理案件总数的62%,其中,积极促成诉讼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7...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检察机关积极履行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初步构建起"内外联动、无缝对接、注重成效"的大调解格局。自2008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息诉民事行政申诉案件40件,占受理案件总数的62%,其中,积极促成诉讼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7件,邀请人民调解组织、当事人所在基层组织参与做好申诉人的息诉罢访工作10次,协助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抗诉案件或检察建议案件做好当事人调解工作12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对接 诉讼当事人 检察机关 人民调解组织 民事行政 申诉案件 2008年
原文传递
职务犯罪侦查中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正当性及完善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仲学 宋芳 《中国检察官》 2017年第7期54-56,共3页
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改革完善、推广适用已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仅在法律规范中有相关规定,司法实践中也一直在运用,其对保障犯罪人权利,提高侦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充... 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改革完善、推广适用已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仅在法律规范中有相关规定,司法实践中也一直在运用,其对保障犯罪人权利,提高侦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作用,应对该阶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体系化、制度化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认罪认罚从宽 职务犯罪侦查
原文传递
浅谈虚假诉讼的识别与查证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雨水 李晓君 《中国检察官》 2015年第20期38-41,共4页
虚假诉讼是诉讼当事人单方捏造或双方串通虚构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制造、伪造证据,欺骗法院作出错误的裁判、执行,谋取非法利益或达到非法目的的诉讼行为,其本质在于虚构法律关系提起诉讼,即诉讼主体、事实、证据纯属子虚乌有。检察机... 虚假诉讼是诉讼当事人单方捏造或双方串通虚构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制造、伪造证据,欺骗法院作出错误的裁判、执行,谋取非法利益或达到非法目的的诉讼行为,其本质在于虚构法律关系提起诉讼,即诉讼主体、事实、证据纯属子虚乌有。检察机关识别虚假诉讼可以围绕其特点和表现形式展开,而对虚假诉讼的查处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虚假诉讼采取不同的方法,同时联合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司法局等多个部门共同打击虚假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诉讼 识别 查证
原文传递
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机与技巧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安安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9X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第一次讯问 受贿犯罪 犯罪手段 职务犯罪 充分利用 侦破案件 赃款赃物 犯罪证据
原文传递
自批林木采伐指标后转让获利应如何定性
15
作者 王建荣 曾昌斌 《中国检察官》 2010年第16期71-71,共1页
[案情]于某任A县林业局党委书记,掌握林木采伐指标的职权,2005至2006年期间,于某先后两次委托A县B镇林业工作站站长李某帮其拟写700立方米杉木指标申请,李某以辖区内C、D两村名义提出申请,
关键词 林木采伐 转让 林业工作站 党委书记 林业局 辖区
原文传递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选择性起诉研究
16
作者 刘炽 王建荣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9-21,共3页
选择性起诉作为美国所特有的一项司法原则和司法制度,在有效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刑事司法政策正逐步以刑罚人性化和轻缓化为取向,宽严相济,注重刑事司法的轻罪轻刑化和行政上的轻罪非刑罚化矫正。... 选择性起诉作为美国所特有的一项司法原则和司法制度,在有效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刑事司法政策正逐步以刑罚人性化和轻缓化为取向,宽严相济,注重刑事司法的轻罪轻刑化和行政上的轻罪非刑罚化矫正。因此,在司法改革不断深入及刑事犯罪日趋严峻、司法资源紧张、诉讼成本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合理借鉴选择性起诉的一些有益经验和做法,以便在刑事诉讼中以最少的司法资源投入取得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和谐的最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和谐 起诉 社会视野 刑事司法政策 司法制度 司法资源 诉讼效益 非刑罚化
原文传递
适用党纪、政纪处分作为从重情形宜考虑三个方面
17
作者 《检察调研与指导》 2017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受过党纪、政纪处分作为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一种从重情形,是司法解释的新规定,在司法办案过程中存在着对党纪、政纪处分选择和认定的难点。既然在选择和认定党纪、政纪处分上存在难点,就有必要先厘清党纪、政纪处分在刑事法律上的属性... 受过党纪、政纪处分作为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一种从重情形,是司法解释的新规定,在司法办案过程中存在着对党纪、政纪处分选择和认定的难点。既然在选择和认定党纪、政纪处分上存在难点,就有必要先厘清党纪、政纪处分在刑事法律上的属性。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纪处分 党纪 刑事法律 犯罪案件 情形 刑事案件 司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