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林凯胜 林哲聪 +3 位作者 林东 吴燕 黄晓新 韩巧琳 《右江医学》 2020年第8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患者经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患者经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5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42,Aβ4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57%)明显高于常规组(73.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4,P=0.023);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Aβ42及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NIHSS、MRS评分均较常规组有所下降,Barthel指数评分较常规组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显著提高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 丁苯酞 进展性脑梗死 炎症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Lp-PLA2和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黄浩佳 王雁珍 +1 位作者 刘少霓 林文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protein A,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揭阳市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急...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protein A,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揭阳市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10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Lp-PLA2、SAA水平,比较不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患者的Lp-PLA2、SAA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的Lp-PLA2、SA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正常组LpPLA2水平(248.41±25.46)μg/L、内膜增厚组(278.38±27.31)μg/L及斑块形成组(302.15±30.80)μg/L依次升高;内膜正常组SAA水平(52.12±15.46)mg/L、内膜增厚组(68.46±18.49)mg/L及斑块形成组(76.24±19.31)mg/L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2、3.165,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p-PLA2和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Lp-PLA2和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具有正相关,因此需根据患者Lp-PLA2和SAA水平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以防止疾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关性
下载PDF
脑神经胶质瘤88例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哲聪 黄晓新 +2 位作者 林凯胜 杨丹晓 黄亚珍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778-779,共2页
神经胶质瘤原发于神经外胚层,约占颅内肿瘤的50%。因其多呈浸润性生长,难以手术根治,患者复发率高,总体生存率较低。我们收集88例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生存资料,探讨其发病年龄、职业、居住地、手术情况和肿瘤分级等临床特征与... 神经胶质瘤原发于神经外胚层,约占颅内肿瘤的50%。因其多呈浸润性生长,难以手术根治,患者复发率高,总体生存率较低。我们收集88例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生存资料,探讨其发病年龄、职业、居住地、手术情况和肿瘤分级等临床特征与总体生存率的关系,以分析影响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胶质瘤 生存分析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丙戊酸镁治疗90例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痛近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纪炳能 林凯胜 +2 位作者 黄晓新 张焕 林盛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3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丙戊酸镁在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安慰剂组(n=30)和观察组(n=30)。观察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丙戊酸镁在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安慰剂组(n=30)和观察组(n=30)。观察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安慰剂组给予B族维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联合丙戊酸镁治疗,采用VAS疼痛评分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心理波动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三组近期疗效。结果安慰剂组与对照组疗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安慰剂、对照组疗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周VAS评分,低于安慰剂组和对照组(P<0.05);安慰剂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6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周HAMD-17、HAMA评分,低于安慰剂组及对照组(P<0.05);安慰剂组与对照组治疗3、6周HAMD-17、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6周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痛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联合丙戊酸镁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丙戊酸镁 脑卒中 中枢神经痛
下载PDF
喷雾式酸冷刺激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韩巧琳 谢漫 +3 位作者 吴惜燕 何旭佳 陈小红 陈梦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5期737-74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喷雾式酸冷刺激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1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喷雾式酸冷刺激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1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9.85±9.74)岁;观察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70.02±9.63)岁。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酸冰棉棒刺激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喷雾式酸冷刺激康复疗法。于干预前、干预1周和干预2周时使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并比较两组舒适度、操作时长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和干预2周后,观察组SSA评分[(23.90±4.44)分、(21.05±3.3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7.55±4.64)分、(26.05±4.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咽部疼痛、恶心不适评分[(0.27±0.09)分、(0.60±0.0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80±0.11)分、(1.58±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患者口咽不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1111.29±241.44)s]显著短于对照组[(1244.25±323.2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39)。结论喷雾式酸冷刺激操作简便,能提升患者舒适度,缩短操作时长,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可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 酸冷刺激 喷雾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影响
6
作者 吴绍惠 肖颖秀 +2 位作者 杨丹晓 彭海聪 黄晓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6期813-817,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短期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且应用常规剂量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短期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且应用常规剂量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为观察对象,共179例,男124例、女55例,平均年龄65.6岁,评估患者rt-PA治疗后第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120例),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组(59例)。通过单因素分析,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研究各指标对AIS患者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预后良好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CysC、血小板计数、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49、Z=-2.455、t=-2.172、Z=-6.366,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ysC、溶栓前NIHSS分值、血小板计数是溶栓短期预后独立相关因素。Hcy和CysC对AIS患者溶栓不良预后的预测界值为11.30 μmol/L和1.135 mg/L,敏感度为0.610和0.542,特异度均为0.767。结论 血清Hcy及CysC与AIS患者溶栓不良预后独立相关,血清Hcy和CysC可以作为预测AIS患者溶栓不良预后的2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短期预后
下载PDF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常规疗法对改善卒中后认知 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7
作者 姚建鹏 曾繁鑫 +1 位作者 韩巧琳 吴惜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疗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合计率、MoCA评分数值、ADL评分数值、FMA评分数值、治疗效果满意率与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MoCA、ADL评分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MoCA评分、ADL评分和FMA评分上升,且实验组MoCA评分、ADL评分和FMA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满意率为95.00%,高于参照组的81.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恶心、一过性转氨酶升高与腹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参照组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结合常规疗法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神经功能,改善其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丁苯酞 认知障碍 不良反应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早期强化降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蔡典潜 黄晓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3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强化降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压管理方案不同分为强化降压组(给予早期强化降压)和指南推荐标准降压组(给予指南推荐标准降压),各40例。比较... 目的分析早期强化降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血压管理方案不同分为强化降压组(给予早期强化降压)和指南推荐标准降压组(给予指南推荐标准降压),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治疗后早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指标(早期缺血脑组织再灌注、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情况,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占比及90 d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患者治疗后1 h的收缩压(147.65±8.23)mm Hg(1 mm Hg=0.133 kPa)、治疗后24 h的收缩压(145.35±3.58)mm Hg低于指南推荐标准降压组的(163.41±5.75)、(161.72±4.49)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 h的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48、72 h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早期缺血脑组织再灌注发生率、出血转化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占比、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早期强化降压对患者早期预后并无不利影响,也不会增加患者远期死亡风险,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患者收缩压,对患者提升预后的获益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高血压 静脉溶栓 降压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林文君 林晓婷 +2 位作者 黄耿冰 林育微 余梓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4期3649-3652,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100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最终,观察组47例,男26例,女2...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100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最终,观察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65.40±10.45)岁;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68.40±13.78)岁。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早期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常规康复治疗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下肢肌力[3.00(2.00,4.00)比2.00(2.00,3.00)]、Brunnstrom分期[上肢2.00(2.00,3.00)比2.00(1.00,2.00),下肢3.00(2.00,4.00)比2.00(2.00,3.00)]和改良Barthel指数[55.00(50.00,65.00)比35.00(15.00,55.00)]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偏瘫肢体患者能更好地促进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 生物反馈
下载PDF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血清和肽素、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罗世炜 林楚生 翁建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17-1019,1026,共4页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腩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和肽素(CP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吸氧、营养...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腩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和肽素(CP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吸氧、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静脉滴注阿加曲班,对照组静脉滴沣奥扎格雷钠;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并测定血清CPP、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9,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清CPP、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显著降低血清CPP、NT-proBNP水平,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脑梗死 和肽素 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激素冲击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哲聪 黄晓新 +1 位作者 杨丹晓 林凯胜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218-3219,共2页
目的 探讨激素冲击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泼尼松5~10 mg/d;观察组予甲泼尼龙500mg/d静脉滴注,连用5 d。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 目的 探讨激素冲击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泼尼松5~10 mg/d;观察组予甲泼尼龙500mg/d静脉滴注,连用5 d。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以评估疗效。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IMCT及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小,IMCT及H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冲击疗法可有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下载PDF
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因素的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凯胜 林哲聪 +2 位作者 林东 吴燕 韩巧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3期1907-1911,共5页
目的研究预测窗内急性脑梗死(ACI)应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24~72 ... 目的研究预测窗内急性脑梗死(ACI)应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24~72 h是否发生HT分为转化组(n=28)与非转化组(n=52),根据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转化组与非转化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既往脑梗死病史、起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溶栓前舒张压、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后24 h舒张压及溶栓前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史、心房颤动、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及溶栓后24 h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OR=2.995,95%CI:2.142-5.315)、溶栓前NIHSS评分(OR=3.459,95%CI:1.988-6.547)、溶栓前血糖(OR=10.135,95%CI:6.457-13.631)及溶栓后24 h收缩压(OR=2.319,95%CI:1.346-3.247)为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针对时间窗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若未有效控制心房颤动、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及溶栓后24 h收缩压可致发生HT的风险增高,可作为预测H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时间窗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相关因素
下载PDF
ASK模型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法在医疗护理员手卫生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曼华 蔡莹莹 +5 位作者 罗斌 黄琼珊 陈梦云 陈晓娜 方耿娜 韩巧琳 《现代临床护理》 2022年第3期35-40,共6页
目的 探讨ASK模型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法在医疗护理员手卫生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后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本院55名医疗护理员为研究对象,以ASK模型为理论框架进行为期1w的手卫生培训后,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法进行为期3个月的手卫生培训效果... 目的 探讨ASK模型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法在医疗护理员手卫生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后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本院55名医疗护理员为研究对象,以ASK模型为理论框架进行为期1w的手卫生培训后,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法进行为期3个月的手卫生培训效果持续监测。比较培训前后医疗护理员手卫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五个手卫生指征(接触患者前、清洁操作前、接触排泄物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依从率及正确率。结果 55名医疗护理员均完成研究。经过3个阶段的ASK模型联合持续质量改进培训后,医疗护理员3个质控周期的理论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个质控周期的操作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各个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五个手卫生指征的总依从率和总正确率分别从培训前15.87%、38.24%逐步提高至58.87%、66.41%,各个时间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ASK模型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法能有效提高医疗护理员的手卫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手卫生的依从率和正确率,为完善医疗护理员培训和管理机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K模型 持续质量改进法 医疗护理员 手卫生 培训
下载PDF
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凯胜 林哲聪 +2 位作者 黄亚珍 黄晓新 陈晓珊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1067-1068,共2页
目的探讨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目的探讨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波立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对其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波立维 阿司匹林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凯胜 林哲聪 +1 位作者 黄亚珍 黄晓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0例高危性TIA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尤瑞克林...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0例高危性TIA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早期脑卒中风险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BCD2评分,观察组早期脑卒中风险评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心慌、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TIA的近期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流,降低脑卒中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 尤瑞克林 法舒地尔 近期效果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凯胜 韩巧琳 +5 位作者 彭扬君 杨白杨 林东 陈栎 张展青 黄晓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7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的临床效果。方法103例超时间窗AP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52例)和单一组(5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单一组行双联抗血小... 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的临床效果。方法103例超时间窗AP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52例)和单一组(5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单一组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行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且联合组NIHSS评分(8.67±2.91)分显著低于单一组的(14.75±3.69)分,ADL评分(88.25±4.11)分显著高于单一组的(68.32±4.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Hcy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超时间窗APCI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清NSE、Hcy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 丁苯酞序贯疗法 超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下载PDF
视觉工作记忆容量个体差异的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忆星 周曙 +3 位作者 刘中华 辛汤欣 吴燕 陈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4-609,共6页
目的:探索视觉工作记忆(WM)的电生理变化特点,研究视觉WM容量限制个体差异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延迟样本匹配任务观察18名受试者在不同刺激项目条件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变化特点,ERP分析结果利用t值的统计参数影像呈... 目的:探索视觉工作记忆(WM)的电生理变化特点,研究视觉WM容量限制个体差异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延迟样本匹配任务观察18名受试者在不同刺激项目条件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变化特点,ERP分析结果利用t值的统计参数影像呈现。结果:视觉WM高容量组在双侧后顶部和侧枕部所诱发的负向慢波的波幅随着刺激的项目数从2~4的增加其波幅有意义的增高,而低容量组变化不明显。时空模式显示两组差异的显著效应主要发生在顶枕区和额区。结论:视觉WM容量存在个体差异,其差异相关的脑功能区可能在顶枕部和额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视觉工作记忆 容量 个体差异 时空模式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哲聪 黄晓新 +2 位作者 刘少倪 张焕 卢晓航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4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分别测血尿酸(UA)、B型脑钠肽(BNP)和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脑卒中组UA浓度较正常对...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分别测血尿酸(UA)、B型脑钠肽(BNP)和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脑卒中组UA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聘6.37,P〈0.05);脑卒中组的各亚组患者之间UA浓度不全相等(F=17.30,P〈0.05),其中脑血栓形成组UA浓度分别较腔隙性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及脑栓塞组脑卒中组显著增高(分别t=8.24,P〈0.05;t=6.43,P〈0.05;t=7.17,P〈0.05)。脑卒中组UA值与BNP值正相关(r=0.210。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正相关(r=0.223,P〈0.05),与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正相关(r=0.209,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r=-0.386,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BNP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同样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脑卒中 心脏超声
下载PDF
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纪炳能 林凯胜 黄晓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4期102-103,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对... 目的分析研究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7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82.6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出血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评价高,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注射液 急性脑出血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