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新液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吴爱玲 张淳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10期116-117,共2页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的恶性血液病患者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均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的恶性血液病患者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均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1.4%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含漱,观察组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口腔疼痛程度评分、病程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0.37%(χ^(2)=4.418,P=0.036);治疗后,2组患者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病程持续时间为(5.11±0.70) d,短于对照组的(6.26±0.86) d(t=5.389,P=0.000)。结论康复新液局部用药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溃疡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口腔疼痛症状,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血液病 恶性 化疗 口腔溃疡
原文传递
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教学模式在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能力提升中的应用
2
作者 陆素香 潘素明 +2 位作者 蔡艾芳 曾雅燕 王跃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2期1773-1776,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教学模式在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能力提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以揭阳市人民医院34名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5~45岁... 目的探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教学模式在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能力提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以揭阳市人民医院34名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5~45岁)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5月上旬及10月分别在培训前后对全院静脉输液情况进行横断面调研,及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2019年6月至10月应用CDIO教学模式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的临床核心能力的变化,对CDIO教学模式的培训满意度进行评价,并以培训前后3个月全院静脉输液治疗质量作为间接效果评价指标。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IO教学模式培训实施后,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从(25.47±5.05)分提升至(35.53±8.22)分、临床护理能力从(28.59±5.92)分提升至(34.35±7.93)分、专业发展能力从(19.62±4.41)分提升至(23.47±5.18)分、教育/咨询能力从(21.06±5.58)分提升至(26.97±6.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教学满意度调查均在97.06%(33/34)及以上;全院输液工具选择合格率从82.11%(1065/1297)提升至85.74%(1377/1606),敷料固定正确率从81.57%(1058/1297)提升至86.24%(1385/1606),冲封管正确率从80.96%(1050/1297)提升至84.12%(1351/1606),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从5.47%(71/1297)降至2.80%(45/16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CDIO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能有效地提高培训效果,提升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的综合能力,对提高医院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教学模式 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 培训
下载PDF
患者及家属参与式人文故事分享会对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王跃英 何旭佳 方耿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1期3108-3111,共4页
目的探究患者及家属参与式人文故事分享会对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护理人文小组的36名联络员作为研究对象,36名人文小组联络员均为女性,工作年限≥2年;年龄:2... 目的探究患者及家属参与式人文故事分享会对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护理人文小组的36名联络员作为研究对象,36名人文小组联络员均为女性,工作年限≥2年;年龄:20~25岁3名,>25~30岁9名,>30~40岁14名,>40~50岁10名。分别调查并比较在患者及家属参与式人文故事分享会项目开展前后护士的共情能力及职业认同感。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项目开展后,共情能力中的观点采择评分(6.12±0.57)分、情感护理评分(6.23±0.78)分、换位思考评分(6.23±0.65)分、总分(18.78±1.23)分,均高于项目开展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职业认同感中的把握感和自我效力感评分(35.87±3.87)分、一致感评分(24.76±4.23)分、有意义感评分(17.56±2.45)分、影响感评分(26.83±3.21)分、自我决定感评分(16.75±3.76)分、总分(119.78±21.57)分,均高于项目开展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及家属参与式人文故事分享会能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与共情能力,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能力 职业认同感 叙事医学 人文故事 护士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4
作者 吴桂香 夏维林 +2 位作者 杨克 陈喜填 林琼艳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VRD)方案和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4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37...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VRD)方案和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4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37~82岁,平均(59.9±13.2)岁。根据患者治疗时的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VRD治疗组(25例)和VTD治疗组(23例)。于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VRD治疗组总有效率96.0%,VTD治疗组为8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D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6.0个月,VTD治疗组为33.5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5,P=0.002)。结论:作为多发性骨髓瘤联合化疗方案,VRD与VTD在治疗效果上大致相同,但VRD方案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长,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来那度胺 硼替佐米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喜填 夏维林 +1 位作者 郑小玲 吴桂香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CML患者35例,应用qRT-PCR法检测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并监测不同疾病分期...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CML患者35例,应用qRT-PCR法检测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并监测不同疾病分期患者BCR-ABL转录水平,动态监测不同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组患者伊马替尼的治疗效果及无病生存期(DFS),患者治疗前后的BCR-ABL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急变期患者的BCR-ABL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加速期和慢性期,加速期患者的BCR-ABL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8,P=0.00)。疗效满意方面:低水平组与中水平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明显高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DFS方面:BCR-ABL融合基因低水平组患者的中位DFS明显长于中水平组、高水平组,中水平组的中位DFS明显长于高水平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15,P=0.00)。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第3、6、12个月后的BCR-ABL转录本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通过伊马替尼靶向治疗,患者的BCR-ABL转录本平明显降低,但前6个月的下降幅度最明显。结论 qRT-PCR技术可准确地监测患者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水平,有利于辅助CML患者疾病的诊断和病情分期,同时,通过对CML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BCR-ABL融合基因水平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准确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对CML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慢性髓系白血病 外周血 BCR-ABL融合基因
下载PDF
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和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桂香 夏维林 +4 位作者 杨克 陈喜填 苏秀连 张淳嘉 郑小玲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VAD)和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BT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MM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β2微球蛋白、M蛋白较...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VAD)和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BT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MM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β2微球蛋白、M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BTD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VAD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P<0.05。结论:BTD方案治疗MM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临床适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不良反应 硼替佐米
下载PDF
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喜填 夏维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3期5046-5047,共2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和分析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以复方浙贝颗粒的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06例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和分析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以复方浙贝颗粒的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06例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浙贝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显著,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的同时辅以复方浙贝颗粒治疗,除了提高治疗效果外还能够显著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化疗 复方浙贝颗粒 疗效 毒副反应
下载PDF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喜填 夏维林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0年5月‐2015年9月,该院接收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共计89例,其中,19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44例患者选择标准化疗,26例患者选择低剂量化疗,统计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并分...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0年5月‐2015年9月,该院接收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共计89例,其中,19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44例患者选择标准化疗,26例患者选择低剂量化疗,统计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并分析影响预后因素。结果标准化疗组,23例患者症状缓解良好,有效率为52.27%,早期死亡2例(4.55%);低剂量化疗组仅1例有效(3.85%),早期死亡12例(46.15%);保守治疗组无症状缓解良好者,死亡10例(52.63%)。综合分析发现,白细胞CD34(+)、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年龄≥70岁、保守治疗及骨髓中原粒细胞≥50%者预后效果较差。结论综合来讲,老年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不高,生存时间较短,但接受标准化疗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患者 治疗效果 预后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喜填 夏维林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9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究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患者,选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效果达到完全缓解(CR)的例数为18例... 目的探究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患者,选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效果达到完全缓解(CR)的例数为18例,治疗效果达到部分缓解(PR)的例数为32例,治疗效果达到病情稳定(SD)的例数为11例,治疗效果达到疾病进展(PD)的例数为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0.98%。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后的一般状况、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骨髓侵犯、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具有较差的预后,同时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则为骨髓侵犯、LDH水平和CA125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淋巴瘤 治疗效果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早期分子学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张淳嘉 吴爱玲 +2 位作者 郑小玲 郑丹钿 夏维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13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以第1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早期分子学反应(EMR)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以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CML患者,筛选诊治资料完整的... 目的分析以第1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早期分子学反应(EMR)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以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CML患者,筛选诊治资料完整的初诊为慢性期患者7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初诊时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嗜碱性细胞比例、乳酸脱氢酶、脾肋下长度、附加遗传学异常(ACA),分析上述因素对患者EMR的影响。单因素分析采用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根据具体情况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continuity correction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72例患者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10~81岁,中位年龄45岁。EMR(BCR/ABLIS≤10%)为50例,BCR/ABLIS>10%为22例,早期缓解率为69.4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0×10^(9)/L组早期缓解率高于白细胞计数≥150×10^(9)/L组(P=0.025);血红蛋白<100 g/L组早期缓解率明显低于血红蛋白≥100 g/L组(P=0.006);非巨脾组(脾肋下长度<7 cm)早期缓解率明显高于巨脾组(脾肋下长度≥7 cm)(P=0.001);外周血无原始细胞组早期缓解率明显高于外周血有原始细胞组(P=0.000);乳酸脱氢酶≥1000 U/L组早期缓解率低于乳酸脱氢酶<1000 U/L组(P=0.016);ACA组早期缓解率明显低于无ACA组(P=0.001)。不同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嗜碱性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外周血无原始细胞组早期缓解率明显高于外周血有原始细胞组(P=0.000);脾肋下长度≥7 cm组早期缓解率明显低于脾肋下长度<7 cm组(P=0.009);其他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贫血、巨脾、外周血有原始细胞、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ACA可能是影响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CML慢性期患者EMR的危险因素,外周血有原始细胞、巨脾可能是患者达到EMR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早期分子学反应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预后系统及因素的比较分析
11
作者 张淳嘉 郑小玲 +2 位作者 郑丹钿 夏维林 苏秀连 《右江医学》 2020年第5期339-344,共6页
目的分析比较Sokal、Euro和EUTOS积分系统以及3个月、6个月的早期分子学反应(early molecular response,EMR)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hronic phase,CML... 目的分析比较Sokal、Euro和EUTOS积分系统以及3个月、6个月的早期分子学反应(early molecular response,EMR)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hronic phase,CML-CP)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收治的以伊马替尼为一线治疗药物的CML-CP患者共72例,研究Sokal积分、Euro积分、EUTOS积分三大预后系统,以及治疗3个月、6个月的EMR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各组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入组72例患者,男39例,女33例,初诊中位年龄45(10~81)岁。截至2019年12月31日,伊马替尼治疗后中位观察期为61(4~96)个月,有8例患者死亡,中位5年OS率为88.89%;有42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中位5年PFS率为41.67%。各组OS率显示,Euro积分系统(96.97%VS 87.50%VS 51.14%)、EUTOS积分系统(96.23%VS 31.58%)、6个月的EMR(100.00%VS 83.33%VS 76.47%),各组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1、0.039;Sokal积分系统(90.00%VS 94.87%VS 78.26%)及3个月EMR(92.00%VS 81.82%),各组中位5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07、0.120;Sokal积分系统(70.00%VS 41.03%VS 26.09%)、Euro积分系统(51.52%VS 40.63%VS 0.00%)、EUTOS积分系统(49.06%VS 21.05%)、3个月EMR(54.00%VS 13.64%)、6个月的EMR(74.07%VS 20.83%VS 5.88%),各组中位5年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1、0.016、<0.001、<0.001。结论Euro积分系统、EUTOS积分系统、6个月的EMR可预测TKI治疗CML-CP患者的OS,Sokal积分系统、Euro积分系统、EUTOS积分系统、3个月EMR、6个月的EMR均对PFS有明显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