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患者腰椎融合术后影响加速康复的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钿 洪全 +2 位作者 林加阳 林可新 李晓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7期2507-2512,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影响患者加速康复(ERAS)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区组随机化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ERAS组70例和非ERAS组77例。...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影响患者加速康复(ERAS)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区组随机化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ERAS组70例和非ERAS组77例。ERAS组男32例、女38例,年龄(69.45±6.25)岁;非ERAS组男35例、女42例,年龄(69.27±6.3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人口特征、合并症、手术数据和术后恢复参数进行统计;临床结果包括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ERAS组患者住院时间[(13.6±4.0)d]短于非ERAS组[(15.6±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8,P=0.003);ERAS组并发症发生率[7.1%(5/70)]低于非ERAS组[18.2%(14/77)],早期下地行走[70.0%(49/70)]、早期经口进食[88.6%(62/70)]、早期拔除膀胱导管[80.0%(56/70)]、营养支持比例[45.7%(32/70)]均高于非ERAS组[11.7%(9/77)、7.8%(6/77)、16.9%(13/77)、20.8%(16/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70、52.191、96.243、58.648、10.367,均P<0.05)。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ERAS组VAS评分(腰痛和腿痛)均低于非ERAS组[(3.8±1.7)分比(5.7±2.3)分、(3.6±1.9)分比(4.5±2.2)分、(3.1±1.2)分比(3.8±1.7)分、(3.2±1.5)分比(3.8±1.7)分、(2.5±1.6)分比(3.5±1.2)分、(2.0±1.3)分比(2.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49、2.642、2.858、2.260、4.311、2.731,均P<0.05);术后第4天,ERAS组VAS评分(腰痛)低于非ERAS组[(2.7±0.5)分比(3.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7,P<0.05),而ERAS组的VAS评分(腿痛)与非ERAS组相比[(1.8±0.8)分比(2.0±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0,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的延长与ERAS计划、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相关(均P<0.05),但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节段≥3节段、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3级、手术时间无关(均P>0.05);ERAS计划的实施与并发症减少相关(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后患者ERAS可能与早期进行正常活动(包括早期行走、早期移除膀胱导管、早期口服喂养)、使用多模式镇痛等相关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加速康复 中老年患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钿 陈太秋 +3 位作者 洪全 林加阳 林可新 林本丹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索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与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使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治疗效果,为此类骨折提供更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骨科... 目的探索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与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使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治疗效果,为此类骨折提供更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103例诊断为OVCF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PKP组和PKP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组(即PKP+阻滞组),比较两组之间基线资料(年龄、性别、骨密度、手术节段),比较术前、术后1天、术后7天及术后3个月的临床功能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等指标。结果与PKP组相比较,PKP+阻滞组术前的资料(年龄、骨密度、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评估中,PKP+阻滞组的临床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均优于PKP组(P<0.05);术后第7天评估中,PKP+阻滞组的临床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优于PKP组(P<0.05);术后3个月评估中,PKP+阻滞组的临床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也均优于PKP组(P<0.05)。结论针对OVCF患者的治疗,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效果,PKP+阻滞组均优于PKP组,提示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OVCF安全且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脊神经后支阻滞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应用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体会 被引量:11
3
作者 林勇彬 郭跃跃 徐耿填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23-1325,共3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6钉固定术,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6钉固定术,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有2例伤椎置钉失败,其他病例伤椎置钉均顺利完成,螺钉位置及椎体复位满意,无发生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病例。术中出血量(387.4±244.8)mL,有6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800 mL。所有患者获得6~18个月的随访,平均(10.8±3.6)个月,末次随访未出现内固定的松动断裂。术后1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内占位情况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内占位情况与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可使伤椎获得良好的复位与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但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选择合适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置钉 后路固定
下载PDF
肩关节镜下双排与单排缝合治疗肩袖撕裂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4
作者 林涌生 陈宏 +1 位作者 李扬 林志斌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7期583-586,共4页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下双排与单排缝合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76例肩袖撕裂患者,36例采用双排缝合技术固定(double row,DR),40例采用单排缝合技术固定(single row,SR)。DR组男12例,女24例,平...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下双排与单排缝合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76例肩袖撕裂患者,36例采用双排缝合技术固定(double row,DR),40例采用单排缝合技术固定(single row,SR)。DR组男1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75±7.32)岁。SR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57±7.2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3)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排缝合组对比,双排缝合组在术后3个月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UCLA评分、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再撕裂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撕裂,双排缝合技术和单排缝合技术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比单排缝合技术,双排缝合技术改善术后早期疼痛的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袖撕裂 单排缝合 双排缝合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黄青 陈松亮 林勇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7期631-631,共1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对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86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包括持续被动运动、主动抗引力运动、关节屈伸运动及关节抗阻力运动、过渡性部分负重行走,直至完全负重行走。结果...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对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86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包括持续被动运动、主动抗引力运动、关节屈伸运动及关节抗阻力运动、过渡性部分负重行走,直至完全负重行走。结果经康复训练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功能优48例,良29例,中7例,差1例,优良率89.5%。结论老年股骨干骨折术后行早期康复干预,可减轻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有利于患肢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老年 康复 膝关节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胫骨髓内钉与胫骨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洪全 王德春 李钿 《黑龙江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实施胫骨髓内钉与胫骨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间83例胫骨骨折患者实施观察,随机数表分组:髓内钉组(n=41)、钢板组(n=42),髓内钉组实施胫骨髓内钉治疗,钢板组实施胫骨钢板治疗,对比不...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实施胫骨髓内钉与胫骨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间83例胫骨骨折患者实施观察,随机数表分组:髓内钉组(n=41)、钢板组(n=42),髓内钉组实施胫骨髓内钉治疗,钢板组实施胫骨钢板治疗,对比不同方案对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较钢板组明显降低(P<0.05)。髓内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钢板组(P<0.05)。结论:胫骨骨折实施胫骨髓内钉治疗效果优于胫骨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胫骨髓内钉 胫骨钢板 效果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义藩 肖代坤 +1 位作者 郑宁 林可新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4期297-298,共2页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高龄老年人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骨折类型Evans分型:Ⅱ型4例,ⅢA型5例,ⅢB型7例,Ⅳ型8例。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高龄老年人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骨折类型Evans分型:Ⅱ型4例,ⅢA型5例,ⅢB型7例,Ⅳ型8例。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24例随访时间6~24个月。无1例死亡,髋关节功能良好。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为观察指标,优良率为91.7%。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人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显著降低骨折并发症,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关节置换 老年人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骨盆股骨短缩去旋转内翻截骨治疗先天性髋脱位 被引量:1
8
作者 肖代坤 郑宁 +2 位作者 蔡耿壮 杨文科 陈安达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63-464,共2页
目的探讨骨盆截骨结合股骨短缩去旋转内翻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5例16髋,全部均为女性年龄平均4岁6个月3岁~6岁6个月,采用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及股骨短缩去旋转内翻截骨术。结果优13个髋... 目的探讨骨盆截骨结合股骨短缩去旋转内翻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5例16髋,全部均为女性年龄平均4岁6个月3岁~6岁6个月,采用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及股骨短缩去旋转内翻截骨术。结果优13个髋,良3个髋,没有再脱位。X线片结果优12个髋,良4个髋没有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骨盆截骨结合股骨短缩去旋转内翻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外科学
下载PDF
单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洪全 李钿 +3 位作者 王德春 林加阳 林勇彬 林可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需要进行经皮椎体后凸形成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5例,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单侧入路组(n=29...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需要进行经皮椎体后凸形成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5例,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单侧入路组(n=29)和双侧入路组(n=2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背部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以及X线曝光次数;比较术前和术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肺栓塞、骨水泥渗漏和伤椎邻近椎体再骨折。结果 (1)术前腰背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下降,术后1天、术后3月两组之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单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及X线曝光次数均低于双侧入路组(P <0.05)。(3)术后均能改善术前患椎Cobb角及增加椎体前缘高度(P <0.05),术后单侧和双侧入路两组数据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侧入路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双侧入路组发生骨水泥侧漏6例、伤椎邻近椎体再骨折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46%。单侧入路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病变椎体后凸畸形及恢复椎体高度,但单侧椎弓根入路较双侧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X线曝光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和双侧 椎弓根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并发症 COBB角
下载PDF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义藩 郑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6期2492-2493,2522,共3页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70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AO分型:A1型15例,A2型49例,A3型16例。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70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AO分型:A1型15例,A2型49例,A3型16例。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6~36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骨折一期愈合,无手术后再骨折,无内固定切割、髋内翻,主钉断裂及螺旋刀片退出。末次随访评定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61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96.3%。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愈合快,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髓内钉 股骨 粗隆间骨折 螺旋刀片
下载PDF
不同长度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加阳 洪全 李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长度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髓内钉类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长钉治疗,观察组采用短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 目的探讨不同长度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髓内钉类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长钉治疗,观察组采用短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6.02±6.72)min短于对照组的(55.26±8.16)min,出血量(123.62±18.74)ml少于对照组的(198.46±25.8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螺旋刀片移位、感染、钉尾部骨折、异位骨化、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应依据骨折位置及类型选择长钉或短钉,多数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而短钉具有操作简单、出血量少优势,未增加术后骨折风险,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 髓内钉长度 股骨转子间骨折 恢复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与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志斌 林涌生 +2 位作者 李扬 郭仰丹 陈宏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10期61-64,共4页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与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在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急性与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间隔时间将其分为2组,对照...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与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在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急性与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间隔时间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27例。将损伤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者列入对照组,损伤时间在3周内的患者列入观察组,对2组患者滕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物理查体结果、术后恢复情况、术前术后的滕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情况、术后各时间段的患膝屈曲角度和围术期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Lysholm滕关节功能评分、2000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检查出阳性人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0.05);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4周,2组患者的屈曲受限角度、伸膝受限角度和萎缩指数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但2组患者在屈曲受限角度、伸膝受限角度和萎缩指数的指标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在术后2周、4周8周的患膝屈曲角度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除时间、肿胀消除时间和关节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与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在急性期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间、肿胀时间和关节恢复正常的时间,可以较好地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初带重建术 急性前交叉初带损伤 陈旧性前交叉軔带损伤 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分析(附17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可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髓损伤致低钠血症的机理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严重颈髓损伤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对血钠低于130mol/L者给补高渗盐水,合并尿崩症者给口服弥凝片等治疗。[结果]49例中有17例患者... [目的]探讨严重脊髓损伤致低钠血症的机理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严重颈髓损伤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对血钠低于130mol/L者给补高渗盐水,合并尿崩症者给口服弥凝片等治疗。[结果]49例中有17例患者并发低钠血症,同时合并尿崩症的有10例,4例因低钠出现精神症状。7例出院时仍有低钠,其余10例血钠均恢复正常。[结论]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疗以维持钠代谢正平衡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低钠血症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钿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890-89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手术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手术组患...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手术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手术组患者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χ~2=18.810,P=0.001;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活动能力比较P=0.003,以手术组效果为佳;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5%;手术组总有效率为82.76%,χ~2=4.466,P=0.035。结论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疗效确切、术中创伤小、术后预后佳的优点,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骨质疏松症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MIS-TLIF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跃跃 郑潮顺 +4 位作者 何旭辉 张隆盛 邢泽华 林懿辉 陈彬勇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1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揭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的5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运用...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揭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的5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运用ERAS理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ERAS理念用于MIS-TLIF围手术期,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方法,每组2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液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放置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术前和术后1 d、1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输液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放置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1 d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1、6个月VAS评分、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于MIS-TLIF围手术期管理,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即时缓解,利于术后早期快速康复;但ERAS模式对MIS-TLIF手术疗效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理念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脊柱融合术 经椎间孔入路 镇痛 氨甲环酸 健康教育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对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晓倩 江洪耿 +3 位作者 许百洁 钟晓泽 薛文昌 莫守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5期556-560,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RA患者16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血管病变,分为RA合并CVD组(n=...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RA患者16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血管病变,分为RA合并CVD组(n=80)及RA未合并CVD组(n=80)。选取健康对照者8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同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是否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测定RA患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CC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等相关指标,分析RA未合并CVD组、RA合并CVD组及正常对照组胱抑素C浓度的差异,以及胱抑素C与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RA合并CVD组血清胱抑素C浓度高于RA未合并CV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合并CVD患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CRP、同型半胱氨酸、RF、IgM、IgA浓度呈正相关(P<0.05)。胱抑素C浓度≥2mg/L时,RF、CRP、IgA、IgM、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均高于胱抑素C浓度<2mg/L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RA疾病活动度及CVD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对RA患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的检测,能更好地预测RA合并CV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类风湿关节炎 心血管病变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及炎症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晓倩 江洪耿 +3 位作者 钟晓泽 许百洁 薛文昌 莫守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心血管病变(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相关抗体及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RA患者160例,根据患者是否同时合并心血管病变分为RA合并CVD组(n=80)及RA未合并CVD组(n=80)...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心血管病变(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相关抗体及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RA患者160例,根据患者是否同时合并心血管病变分为RA合并CVD组(n=80)及RA未合并CVD组(n=80)。同时选取健康对照者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等相关指标,同时记录所有试验对象的年龄、病程、体重、是否合并高血压、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分析RA合并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三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RA合并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CRP、ESR、胱抑素C呈正相关(P<0.05)。RA合并CVD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RA未合并CVD组(P<0.05)。结论 RA合并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RA疾病活动度及CVD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类风湿关节炎 抗体 炎症指标
下载PDF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复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钿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复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3例,随机分为置换组与PFNA组,置换组患者应用人工... 目的通过比较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复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3例,随机分为置换组与PFNA组,置换组患者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组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 PFNA组患者的手术耗时与下床时间均长于置换组(P<0.05);PFNA组显效率为56.52%,置换组显效率为85.11%,χ~2=9.219,P=0.002;PFN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4%,置换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χ~2=4.559,P=0.033。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复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术后内翻畸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氨甲环酸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志斌 林涌生 李扬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1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氨甲环酸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3月接收的100例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关节镜...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氨甲环酸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3月接收的100例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而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1个月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imer)、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软组织瘀斑膝上周径和下肢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Hb、D-dimer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同时,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其术后软组织瘀斑膝上周径短于常规组(P<0.05);且研究组术后下肢血栓发生率(0.00%)低于常规组(10.00%)(P<0.05)。结论在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中采用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氨甲环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Hb、D-dimer水平,减轻其疼痛,改善瘀斑,降低下肢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 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 氨甲环酸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下肢血栓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全 李钿 +1 位作者 林加阳 林可新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5期15-16,共2页
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有27例出现再发骨折情况(观察组),70例没有出现再发骨折情况(对照组).对所有... 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有27例出现再发骨折情况(观察组),70例没有出现再发骨折情况(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终末随访定量CT值、空腔样椎体数目、手术前后VAS评分等相关情况进行准确记录.结果:在性别、年龄、空腔样椎体数目等相关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终末随访定量CT值mg/cc,低于对照组终末随访定量CT值(69.24±12.35)mg/cc,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2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与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和末次随访相比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再发骨折的发生和患者的性别、年龄、空腔样椎体数目等因素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导致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发生的原因可能为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后 再骨折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