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9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CF轮缘固体润滑剂摩擦学性能的实验室及现场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麻一萱 赵德全 +1 位作者 张瑞军 金元生 《铁道机车车辆》 2000年第1期13-16,共4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对一种新型轮缘固体润滑产品—LCF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LCF不仅减摩性能优良,而且也能有效降低摩擦副的磨损率。北京地铁的现场应用试验进一步证实LCF的减磨效果十分显著,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固体润滑产品。
关键词 固体润滑 摩擦学 磨耗 铁路车辆 轮缘 试验 应用
下载PDF
非平衡磁控溅射制备Cr掺杂DLC复合薄膜的高温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建芳 陈泽达 +1 位作者 苏峰华 李助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5,共9页
元素掺杂是提升DLC薄膜摩擦学性能和耐温性能的重要途径。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沉积了含氢DLC薄膜,同时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完成Cr元素的掺杂,研究Cr元素掺杂对DLC薄膜的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纳米压痕... 元素掺杂是提升DLC薄膜摩擦学性能和耐温性能的重要途径。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沉积了含氢DLC薄膜,同时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完成Cr元素的掺杂,研究Cr元素掺杂对DLC薄膜的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纳米压痕仪测试薄膜硬度并利用划痕试验测试膜基结合力,采用拉曼光谱分析薄膜sp2和sp3键含量的变化和转移膜的生成。采用UMT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薄膜在常温和高温环境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磨损表面,分析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Cr元素掺杂会显著提高薄膜的膜基结合力,但会使薄膜硬度有一定的下降。常温摩擦学性能测试显示,DLC薄膜的摩擦因数随着Cr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Cr质量分数为3.34%时达到最低;但薄膜的磨损率随Cr含量的增加略有升高。高温摩擦学性能测试表明,Cr元素掺杂显著改善了DLC薄膜的高温摩擦学性能,未掺杂的DLC在150℃以上摩擦时会失效,Cr元素掺杂使薄膜在250℃下也能保持较低的摩擦因数和较长的抗磨寿命。Cr元素的加入能够提高DLC薄膜的膜基结合力,降低摩擦因数,并提高薄膜的高温摩擦学性能,这主要是因为Cr元素掺杂促使薄膜结构发生转变,同时Cr的氧化物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DLC复合薄膜 元素掺杂 高温 摩擦磨损
下载PDF
沟槽型织构摩擦学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平 项欣 +2 位作者 李俊玲 邵天敏 刘光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37,共7页
为研究沟槽型织构角度及排布形式对接触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角度及排布形式的沟槽型织构进行数值模拟,利用YLP-20型激光加工系统在不锈钢圆盘表面加工沟槽型织构,并利用UMT-2摩擦磨损仪在旋转条件下进行摩擦... 为研究沟槽型织构角度及排布形式对接触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角度及排布形式的沟槽型织构进行数值模拟,利用YLP-20型激光加工系统在不锈钢圆盘表面加工沟槽型织构,并利用UMT-2摩擦磨损仪在旋转条件下进行摩擦实验。结果表明:沟槽型织构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加工有织构的摩擦副其摩擦学性能得到改善,且不同角度及排布形式的沟槽型织构对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影响不同,即当摩擦速率小于300r/min时0°平行织构的摩擦因数较小;摩擦速率大于300r/min时90°平行织构有更好的减摩能力,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工况条件选择不同排布形式的沟槽型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型织构 排布形式 数值模拟 油润滑 摩擦因数
下载PDF
激光焊接及焊后热处理K439B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4
作者 李郑 张振林 +5 位作者 吴爱萍 张明军 康举 刘瞿 赵玥 陈晶阳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05-917,共13页
对应用于发动机涡轮上的新型镍基合金K439B进行激光焊接实验,研究焊后热处理对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接头各区域γ′相均发生长大,一次γ′相和二次γ′相半径分别约为25和150 nm。力学性能测试结... 对应用于发动机涡轮上的新型镍基合金K439B进行激光焊接实验,研究焊后热处理对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接头各区域γ′相均发生长大,一次γ′相和二次γ′相半径分别约为25和150 nm。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焊后热处理可使焊缝区硬度提高约HV 100,由γ′相提供的临界恢复剪应力从4.8 MPa提高到92 MPa;另一方面,热处理后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与母材的相当,大量碳化物的存在导致接头在拉伸过程中优先断裂于母材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激光焊接 γ'相 碳化物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2Cr13钢离子渗氮和WCrAlTiSiN离子镀复合处理及电化学行为
5
作者 卢金鹏 张念武 +4 位作者 王政伟 张哲浩 邵明昊 李杨 何永勇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马氏体不锈钢的常规表面改性方法基本局限在单一化学热处理或镀膜,对表面性能的提升有限。对2Cr13不锈钢进行离子渗氮与多弧离子镀WCrAlTiSiN纳米多层涂层复合强化处理,研究其在天然海水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采用不同的表面强化工艺,即... 马氏体不锈钢的常规表面改性方法基本局限在单一化学热处理或镀膜,对表面性能的提升有限。对2Cr13不锈钢进行离子渗氮与多弧离子镀WCrAlTiSiN纳米多层涂层复合强化处理,研究其在天然海水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采用不同的表面强化工艺,即未处理(Untreated)、低温渗氮处理(LPN)、高温渗氮处理(HPN)、单一镀膜处理(Coating)、低温渗氮+镀膜处理(LPN+C)和高温渗氮+镀膜处理(HPN+C)。采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对不同样品的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和硬度等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阻抗法和动态电位极化法对2Cr13在天然黄海海水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WCrAlTiSiN涂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腐蚀性能,但是溶液中的Cl^(−)通过较薄单一涂层的缺陷侵入基体。LPN样品因渗氮层的存在提升了一定的耐腐蚀性能,而HPN样品因为渗氮温度过高而导致CrN大量析出,使得样品表面出现“贫Cr”现象,耐腐蚀性能下降。复合处理样品的渗氮层-WCrAlTiSiN涂层可形成保护屏障,有效阻止电荷转移和电流从阳极流向阴极,提高2Cr13钢在海水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通过离子渗氮-多弧离子镀WCrAlTiSiN纳米涂层复合强化方法可有效提升马氏体不锈钢在海水中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物涂层 离子渗氮 多弧离子镀 显微硬度 电化学腐蚀
下载PDF
CrN活塞环涂层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1
6
作者 赵晚成 马亚军 +3 位作者 李生华 金元生 王玉琮 Simon C Tung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2,66,共5页
以PVD方法在不锈钢渗氮活塞环基体上沉积了厚约 30μm的CrN涂层。采用 2种GF-3等级的全配方发动机油作为润滑剂,在SRV试验机上,对比了具有 /没有CrN涂层的不锈钢渗氮活塞环的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rN涂层能使摩擦因数数较快的稳定... 以PVD方法在不锈钢渗氮活塞环基体上沉积了厚约 30μm的CrN涂层。采用 2种GF-3等级的全配方发动机油作为润滑剂,在SRV试验机上,对比了具有 /没有CrN涂层的不锈钢渗氮活塞环的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rN涂层能使摩擦因数数较快的稳定且数值较低,同时活塞环及其对磨缸套的磨损量也大大降低,对磨缸套的磨损量减少了80%以上。SEM分析结果表明,由于CrN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可以降低磨粒磨损,且能使对磨的缸套试样较快地与之适配,从而促进了摩擦反应膜的形成和扩展,是摩擦因数和磨损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氮 涂层 磨损量 摩擦学性能 磨粒磨损 不锈钢 缸套 活塞环 试验机 摩擦因数
下载PDF
缸套/活塞环摩擦学性能试验机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施洪生 郭炎 +2 位作者 高晓军 王慧 胡元中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6-79,共4页
根据缸套 /活塞环胶合失效试验研究的需求 ,设计了一台集试验、测量和控制于一体的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该设备具有加热和温度控制功能 ,采用快速响应速度的微细热偶测量接触区温度 ,同时通过四臂电桥测电阻法测量缸套 -油膜 -活塞环... 根据缸套 /活塞环胶合失效试验研究的需求 ,设计了一台集试验、测量和控制于一体的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该设备具有加热和温度控制功能 ,采用快速响应速度的微细热偶测量接触区温度 ,同时通过四臂电桥测电阻法测量缸套 -油膜 -活塞环之间的动态接触电阻 ,以反映接触区的润滑状态。试验表明该试验机性能稳定 ,可测物理量丰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失效 缸套/活塞环 接触电阻 发动机 摩擦试验机
下载PDF
摩擦化学进展——化学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生华 周春红 +1 位作者 张瑞军 金元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80,共7页
评述了化学在摩擦学和摩擦化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概述了摩擦化学发展中的若干化学问题 。
关键词 摩擦学 化学 机械化学 摩擦化学 化学硬度 硬软酸碱原理
下载PDF
摩擦副材料对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添加剂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瑞军 李生华 +1 位作者 崔小浩 金元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8-372,共5页
选择等离子喷涂钼合金层、渗氮层以及镀铬层为摩擦副材料 ,以全配方矿物基发动机油 SJ/ 5 W- 30作为基础润滑油 ,研究了上述 3种摩擦副材料对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Mo DTC)添加剂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Mo DTC的摩擦学... 选择等离子喷涂钼合金层、渗氮层以及镀铬层为摩擦副材料 ,以全配方矿物基发动机油 SJ/ 5 W- 30作为基础润滑油 ,研究了上述 3种摩擦副材料对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Mo DTC)添加剂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Mo DTC的摩擦学特性与摩擦副材料类型有关 ;采用喷钼层、渗氮层及镀铬层作为摩擦副材料 ,Mo DTC均表现出减摩和抗磨作用 ,对渗氮层的减摩抗磨效果最佳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 :摩擦副材料类型对添加剂中的 Mo和 S的化学状态和相对含量均有影响 ;摩擦副材料类型不同时 ,Mo DTC摩擦学行为的差异与其在磨损表面形成的 Mo S2 以及 Mo O3 、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副材料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MODTC 喷钼合金层 渗氨层 镀铬层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葫芦形微凹坑对不锈钢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俊玲 陈平 +1 位作者 邵天敏 项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4,共8页
本文中利用皮秒激光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通过Fluent有限元软件和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非规则对称葫芦形织构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并与具有规则对称性的圆凹坑织构试样及光滑织构试样进行对比,同时利用S-3400 N扫描电镜观... 本文中利用皮秒激光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通过Fluent有限元软件和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非规则对称葫芦形织构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并与具有规则对称性的圆凹坑织构试样及光滑织构试样进行对比,同时利用S-3400 N扫描电镜观察试样表面的磨痕形貌.结果表明:润滑状态下葫芦形正方向织构试样的摩擦系数要明显低于圆凹坑织构试样及无织构光滑试样,葫芦形反方向织构试样的摩擦系数与圆凹坑织构试样相近.这主要是由于织构形状及润滑液流动方向对织构试样产生流体动压效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润滑液流动方向上,扩大织构自身形状的收敛区间可以强化织构的流体动压效应,这一结论将为进一步优化织构形状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形 表面织构 非规则对称 摩擦系数
原文传递
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谷勇霞 张玉玲 +1 位作者 赵杰亮 阎绍泽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94-1703,共10页
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柔性机械臂建模理论及其相关实验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地阐述了柔性机械臂的变形描述方法、关节动力学建模、柔性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臂杆的刚化和软化效应、柔性机械臂实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 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柔性机械臂建模理论及其相关实验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地阐述了柔性机械臂的变形描述方法、关节动力学建模、柔性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臂杆的刚化和软化效应、柔性机械臂实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现阶段机械臂动力学理论与实验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预测了柔性机械臂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核心技术,详细分析了柔性机械臂最佳模态阶数选取、基于动力学特性的柔性机械臂系统参数优化、关节驱动规律的确定、柔性机械臂在高速运转下刚化与软化效应、柔性机械臂关节精细建模、空间柔性机械臂超低速运行时爬行现象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动力学建模 刚度变化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二烷基二硫代甲酸钼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对缸套/活塞环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瑞军 李生华 +2 位作者 金元生 王玉琮 TUNG Simon C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1-195,共5页
在 12 5℃和 32 0℃下 ,以全配方矿物基 SJ/5 W- 30型发动机油作为基础润滑油 ,考察了油溶性有机钼添加剂Mo DTC与 Mo DTP对灰铸铁缸套 /喷钼活塞环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Mo DTC可以改善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 ,而 Mo DTP仅表现... 在 12 5℃和 32 0℃下 ,以全配方矿物基 SJ/5 W- 30型发动机油作为基础润滑油 ,考察了油溶性有机钼添加剂Mo DTC与 Mo DTP对灰铸铁缸套 /喷钼活塞环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Mo DTC可以改善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 ,而 Mo DTP仅表现出一定的抗磨作用 ;试验温度对缸套 -活塞环的摩擦磨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 :缸套磨损表面主要含有铁氧化物、氧化钼、硫化铁、二硫化钼以及磷酸盐等 ,其含量与添加剂类型和摩擦磨损试验温度有关 .12 5℃下在缸套磨损表面上减摩组分 Mo S2 和其它耐磨组分的含量较高 ,这是 Mo DTC具有较好减摩耐磨性能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TC MoDTP 缸套 活塞环 摩擦磨损 润滑油 功能添加剂
下载PDF
含氮杂环润滑油添加剂抗摩擦和膜化学性能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华 范开忠 +2 位作者 李晶 任天辉 及开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1-915,共5页
制备了N-二异辛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DIMB)和2-硫酮-苯并噻唑-3-甲基-巯基乙酸异辛酯(MBES)两种含氮杂环抗磨添加剂,用SRV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它们在Ⅲ类基础油中的抗磨减摩性能,对它们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摩擦膜进行X射线吸收精... 制备了N-二异辛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DIMB)和2-硫酮-苯并噻唑-3-甲基-巯基乙酸异辛酯(MBES)两种含氮杂环抗磨添加剂,用SRV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它们在Ⅲ类基础油中的抗磨减摩性能,对它们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摩擦膜进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NES)分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摩擦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添加剂DIMB和MBES具有很好的抗磨性能,但没有减摩性能.XANES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剂MBES形成的摩擦膜完全由硫酸亚铁组成,而添加剂DIMB形成的摩擦膜的次表面和本体主要由二硫化铁组成,未测量到硫酸盐或硫化铁,但摩擦膜表面部分被氧化成硫酸亚铁.AFM测试结果表明,与含1.5%(w)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抗磨添加剂的钢块磨损表面相比较,分别含1.5%(w)DIMB和1.5%(w)MBES添加剂的钢块磨损表面出现了深而宽的“犁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杂环化合物 抗磨 摩擦膜 XANES AFM
下载PDF
碳纳米管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研究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郭晓燕 彭倚天 +1 位作者 胡元中 王慧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5-97,共3页
运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碳纳米管作为某商品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对磨斑直径进行测量评定,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斑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并对碳纳米管的抗磨与润滑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作为... 运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碳纳米管作为某商品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对磨斑直径进行测量评定,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斑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并对碳纳米管的抗磨与润滑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表现出优良的减摩抗磨性能,在质量分数为0.012 5%-0.050%时,润滑油的抗磨性能显著提高,摩擦因数减小最大达28%,磨斑直径减小达30%;进一步实验研究表明碳纳米管添加剂对润滑油的抗磨性能作用在低载荷下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润滑油 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微/纳米制造技术的摩擦学挑战 被引量:37
15
作者 雒建斌 何雨 +1 位作者 温诗铸 钟掘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8,共6页
评述了国内外航天、信息和军事等高技术领域中微/纳米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微/纳米制造技术特征及其关键技术问题,揭示了当器件的尺度由毫米量级减小到微米甚至纳米量级时,微器件材料表面和界面的摩擦学(摩擦磨损及润滑... 评述了国内外航天、信息和军事等高技术领域中微/纳米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微/纳米制造技术特征及其关键技术问题,揭示了当器件的尺度由毫米量级减小到微米甚至纳米量级时,微器件材料表面和界面的摩擦学(摩擦磨损及润滑)、力学和化学等及其控制方法是微/纳米制造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摩擦学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新的摩擦学理论和技术的出现将为微/纳米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制造技术 表面与界面 摩擦学 挑战
下载PDF
超弹Ti-Ni合金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黄学文 董光能 +2 位作者 王慧 周仲荣 谢友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9-413,共5页
以淬火45#钢为对比材料,研究了2种不同组成的超弹Ti-Ni合金(Ti-56%Ni和Ti-55.8%Ni)在滑动干摩擦条件下同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2种超弹Ti-Ni合金的耐磨性能优于淬火45#钢,其中Ti-56%Ni合金的耐磨性稍优于Ti-55.8%Ni合金;... 以淬火45#钢为对比材料,研究了2种不同组成的超弹Ti-Ni合金(Ti-56%Ni和Ti-55.8%Ni)在滑动干摩擦条件下同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2种超弹Ti-Ni合金的耐磨性能优于淬火45#钢,其中Ti-56%Ni合金的耐磨性稍优于Ti-55.8%Ni合金;在0.84m/s滑动速度下,超弹Ti-Ni合金的磨损体积损失随载荷增大而增大;当载荷为44.5N时,随着滑动速度增加,磨损体积损失先降低,随后又缓慢上升;超弹Ti-Ni合金与GCr15轴承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比同45#钢对摩时的大,其中Ti-56%Ni的摩擦系数比Ti-55.8%Ni的稍大;摩擦过程中高硬度的GCr15钢材料发生向Ti-Ni合金表面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弹Ti-Ni合金 摩擦学特性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效应 应力诱发马氏低 超弹性
下载PDF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水基润滑液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俊铭 张晨辉 +2 位作者 张朝辉 王岩 刘思思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0-248,共9页
本文以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水基润滑液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润滑膜厚度测量仪、微摩擦试验机和四球摩擦试验机对其成膜特性、摩擦磨损特性和抗磨极压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光谱仪对摩擦磨损机制进行了分析.结... 本文以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水基润滑液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润滑膜厚度测量仪、微摩擦试验机和四球摩擦试验机对其成膜特性、摩擦磨损特性和抗磨极压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光谱仪对摩擦磨损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提高了纯水的成膜能力,能够在钢-铝摩擦副形成有效的润滑膜,起到良好的减摩抗磨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大,对钢-铝摩擦副的减摩抗磨性能和四球摩擦试验的抗磨极压性能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 水基润滑液 成膜特性 减摩抗磨极压性能
原文传递
润滑点接触粗糙表面滑动摩擦因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顺 胡元中 +1 位作者 王文中 王慧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7-109,共3页
利用多功能微摩擦试验机,在轻载荷条件下测量了具有横向纹理圆盘表面的摩擦因数,得到了包括流体润滑、混合润滑和边界润滑完整的Stribeck曲线。考虑了载荷和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不同粗糙度表面的Stribeck曲线进行了比较。实验的初... 利用多功能微摩擦试验机,在轻载荷条件下测量了具有横向纹理圆盘表面的摩擦因数,得到了包括流体润滑、混合润滑和边界润滑完整的Stribeck曲线。考虑了载荷和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不同粗糙度表面的Stribeck曲线进行了比较。实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增加载荷与实验时间,会获得更加稳定的实验结果;表面越粗糙,从混合润滑向流体润滑转换的临界速度越大;表面越光滑,Stribeck曲线的“谷底”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混合润滑 摩擦因数测量 STRIBECK曲线
下载PDF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百巍 陈大融 汪家道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94-195,共2页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实验室的特点是人员相对分散,流动频繁,而信息依赖于个人,这些使得手工的数据收集和处理非常困难。LIS采用基于Internet的C/S网络机构有效地克服了这些问题。该文结合实验室信息系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实验室的特点是人员相对分散,流动频繁,而信息依赖于个人,这些使得手工的数据收集和处理非常困难。LIS采用基于Internet的C/S网络机构有效地克服了这些问题。该文结合实验室信息系统(LabInformationSystem)的开发实践,阐述了实验室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建立了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框架模型,分析了各种数据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处理流程,并分析了系统的用户组成和职责,为相关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管理系统 实验室 自动化信息系统 计算机 科学研究
下载PDF
渗氮活塞环表面磁控溅射MoN涂层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亚军 李生华 +3 位作者 潘国顺 金元生 王玉琮 TUNG S C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8-312,共5页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渗氮活塞环基体上沉积了厚约4μm的MoN涂层;以GF-3等级的全配方发动机油作为润滑剂,采用SRV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考察了沉积MoN涂层前后渗氮活塞环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沉积MoN涂层后摩擦系数较低且较快达到稳...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渗氮活塞环基体上沉积了厚约4μm的MoN涂层;以GF-3等级的全配方发动机油作为润滑剂,采用SRV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考察了沉积MoN涂层前后渗氮活塞环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沉积MoN涂层后摩擦系数较低且较快达到稳定状态;与此同时,活塞环和缸套磨损大幅减小.其原因在于硬度很高的MoN涂层不易产生磨粒,且同缸套试样具有良好的匹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氮活塞环 磁控溅射 MoN涂层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