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瞩望新文科背景:艺术学科暨戏剧影视学科建设思考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星 任晟姝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4-184,共11页
在世界大变动的背景下,中国的教育包括艺术教育在内,都将进行更新一步的拓展。新文科建设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科建设、调整和发展的契机。如何看待新文科建设?对于艺术学科尤其戏剧影视类的学科,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拓展?需要... 在世界大变动的背景下,中国的教育包括艺术教育在内,都将进行更新一步的拓展。新文科建设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科建设、调整和发展的契机。如何看待新文科建设?对于艺术学科尤其戏剧影视类的学科,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拓展?需要有更多前瞻后顾的思考,从历史和现实之中去寻找到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科 文科建设 戏剧影视 历史和现实 学科建设 建设思考 前瞻后顾 如何看待
下载PDF
金鸡奖优秀影片评论
2
作者 张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其中,电影是最具观众覆盖力、社会传播力、文化影响力的文艺形式之一。2024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其中,电影是最具观众覆盖力、社会传播力、文化影响力的文艺形式之一。2024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10周年,中国电影继续自觉肩负文化使命,持续复苏发展、锐意进取、守正创新、转型拓展,尽管产业方面不尽如人意,但创作方面坚韧发展、高质量精进,鲜明强化现实表达、题材开掘、类型升维、技术赋能、文化拓新,同时新导演新力量不断扩展,整体上呈现出更成熟多元、更具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下载PDF
跨学科、多领域探求发展戏剧与影视学术研究的新视界
3
作者 周星 周安华 《艺术教育》 2024年第10期29-38,共10页
本期“问学”学术对谈的对象是南京大学、南京传媒学院教授周安华。和周安华教授相识已久,他的学术研究的多样性、复合性以及他在诸多领域分析问题的深刻性,都让人受益匪浅。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之一的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教授... 本期“问学”学术对谈的对象是南京大学、南京传媒学院教授周安华。和周安华教授相识已久,他的学术研究的多样性、复合性以及他在诸多领域分析问题的深刻性,都让人受益匪浅。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之一的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教授,他兼跨多类学科的学术研究,并且都有自己创造性的研究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 学术研究 传媒学院 戏剧与影视 复合性 新视界 跨学科 综合性高等院校
原文传递
新文科建设与电影教育
4
作者 张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3,共1页
主持人导语新文科建设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强国战略,尽管“新文科”概念率先由美国希拉姆学院首倡,但借鉴过来以后,“新文科”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模式都进行了本土化全新探索。新文科建设是在传统文科发展陷入瓶颈的发展状况下,教育部针... 主持人导语新文科建设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强国战略,尽管“新文科”概念率先由美国希拉姆学院首倡,但借鉴过来以后,“新文科”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模式都进行了本土化全新探索。新文科建设是在传统文科发展陷入瓶颈的发展状况下,教育部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而主动求变、持续推进的整体布局。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召开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会议,全面启动新文科与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协同发展。2020年,教育部召开了“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建设 实践模式 中共中央办公厅 强国战略 协同发展 新工科 国务院办公厅 实施方案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概览
5
作者 周星 《教育家》 2018年第38期10-13,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蓬勃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梳理40年的发展之路,大体可以每个十年作为一个阶段来审视艺术学科的发展,也可由此考察艺术教育观念的变化。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重新起步,恢复专业人才培养中国高等艺术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蓬勃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梳理40年的发展之路,大体可以每个十年作为一个阶段来审视艺术学科的发展,也可由此考察艺术教育观念的变化。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重新起步,恢复专业人才培养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最早发展阶段,是和改革开放背景下整个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的。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我国少有的一些专业艺术院校开始恢复招生,这既是艺术教育的复苏阶段,也是中国艺术教育重新开始确立自己地位的起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高等艺术教育 艺术家 恢复高考 一级学科 综合性大学 改革开放
下载PDF
2023年度中国现实题材电影艺术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星 李昕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2023年中国电影整体复苏,其中现实题材电影的年度市场表现和艺术创作可圈可点。市场方面,全年中国电影票房前20位中,有11部(占比55%)现实题材电影,票房超过175.78亿元,占全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32%。创作方面,现实题材电影以现实温度、批... 2023年中国电影整体复苏,其中现实题材电影的年度市场表现和艺术创作可圈可点。市场方面,全年中国电影票房前20位中,有11部(占比55%)现实题材电影,票房超过175.78亿元,占全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32%。创作方面,现实题材电影以现实温度、批判力度、反思深度等多方面回应社会热点和痛点,呈现“奇观”“热点”“永恒”等多重现实,题材聚焦网络诈骗、网络暴力、扫黑除恶、教育难题、体育精神、职场不公及社会老龄化等,类型集中在悬疑、犯罪、喜剧等。总之,2023年现实题材电影以创作“回归”态势、占据市场“中心”位置,成为全年电影创作较为突出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中国电影 现实题材电影 市场产业 艺术分析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7
作者 张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3,共1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十九届五中全会,党中央明确提出“到二○三五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电影强国”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中国电影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 电影强国 远景目标 文化强国 视域下 生产力 五中全会
下载PDF
2023年中国电影宏观透视与热点现象综述
8
作者 周星 郑心怡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2023年的中国电影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中国电影行业克服疫情困难,取得显著成绩,创造出多个市场、票房新景观。随着观众回归影院的热情被重新点燃,整个电影业获得了新的活力,呈现出复苏再启航的状态。2023年中国电影在创作上总体呈现多... 2023年的中国电影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中国电影行业克服疫情困难,取得显著成绩,创造出多个市场、票房新景观。随着观众回归影院的热情被重新点燃,整个电影业获得了新的活力,呈现出复苏再启航的状态。2023年中国电影在创作上总体呈现多元发展趋势,商业片继续进行类型突破与价值升华的探索,文艺片则依然坚守自我阵地,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新的传播态势,成为中国艺术审美景观的重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中国电影 热点现象 电影档期 电影创作现状
下载PDF
美术教育的思路与专业性美术院校的发展之路——关于四川美术学院发展建设思路的访谈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星 庞茂琨 《艺术教育》 2021年第3期6-11,共6页
四川美术学院是引起我很大关注的一所高校,多年来我多次去过四川美术学院新老校区,深深感佩其独特的环境、具有艺术创作多样化特色的中国美术设计界的重要地位。四川美术学院曾经在改革开放之后被人们高度关注。那时一大批带着时代明显... 四川美术学院是引起我很大关注的一所高校,多年来我多次去过四川美术学院新老校区,深深感佩其独特的环境、具有艺术创作多样化特色的中国美术设计界的重要地位。四川美术学院曾经在改革开放之后被人们高度关注。那时一大批带着时代明显印记的创作者,以反思过去历史、关注当下生活,特别是把眼光聚焦在中国社会现实中的油画创作如《父亲》等为代表吸引了我们的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美术学院 美术设计 油画创作 美术教育 艺术创作 美术院校 《父亲》 中国社会现实
原文传递
蓄力复苏 多元创造:2023年中国电影热点综述
10
作者 周星 李昕婕 《现代视听》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2023年的中国电影,市场逐步回温,不仅取得了疫情以来的最高年度票房成绩,更在多个市场维度实现创新发展。2023年,中国电影在题材类型、主题深度、艺术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多元创造,艺术探索和创新之作也多有呈现,题材聚焦历史、现实、神... 2023年的中国电影,市场逐步回温,不仅取得了疫情以来的最高年度票房成绩,更在多个市场维度实现创新发展。2023年,中国电影在题材类型、主题深度、艺术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多元创造,艺术探索和创新之作也多有呈现,题材聚焦历史、现实、神话、科幻、军事、扫黑、诈骗、直播等,主题探索以亲情伦理、社会现实和生死议题为主。新主流电影持续发力,艺术手法的创新在老中青三代导演的创作中均有显现。整体而言,2023年中国电影产出《满江红》《流浪地球2》《封神:朝歌风云》《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坚如磐石》等多部现象级作品,取得了市场和口碑双丰收。同时,多部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佳作,也为本年度中国电影的艺术创造画上有力标记,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强力考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 年中国电影 电影产业 创作现象 新主流电影 艺术创新
下载PDF
五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历史中的中国电影发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星 史力竹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22-29,共8页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节点上,梳理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电影的密切关系,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电影发展形成了五个“新”的段落变化,包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暗中推动进步电影发展的“新介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节点上,梳理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电影的密切关系,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电影发展形成了五个“新”的段落变化,包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暗中推动进步电影发展的“新介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时期”中国电影的新规则“新创建”,改革开放探索主旋律与多样化关系的“新时期”,面向世界展现中国电影的新面貌、市场化逐步成熟的“新世纪”,近年来进入中国电影学派、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平视世界电影自身创造新主流的“新阶段”等。在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始终成为引领中国电影发展的要素,也使得中国电影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电影学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 价值观 中国电影学派 五个“新”阶段
下载PDF
2020年中国电影热点现象述评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星 何东煜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5-12,共8页
2020年的中国电影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而陷入冰封阶段,伴随着中国抗击疫情取得决定性成果,中国电影逐渐开河放流到全面复苏,并且取得世界电影市场第一的成绩,这证明了中国电影人的努力和国家制度给予环境的高度呼应性。围绕着2020年春节档... 2020年的中国电影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而陷入冰封阶段,伴随着中国抗击疫情取得决定性成果,中国电影逐渐开河放流到全面复苏,并且取得世界电影市场第一的成绩,这证明了中国电影人的努力和国家制度给予环境的高度呼应性。围绕着2020年春节档期《囧妈》线上放映、《八佰》决断性定档、国庆档《我和我的家乡》等创造的复苏高潮,以及贺岁档多部艺术创作的接续,中国电影在逆势中将自己变成了世界电影业侧目的独特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中国电影 抗疫背景 《八佰》 《我和我的家乡》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中重思艺术教育学科的文化传承使命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星 刘丽珺 郭云飞 《艺术教育》 2023年第7期23-29,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曾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1近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曾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1近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全局 现代文明 基本出发点 大变局 两个大局 新的起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原文传递
建党百年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影发展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星 张黎歆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5期11-19,共9页
中国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除了面临外在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外,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也使电影艺术本身的理论开拓必不可少,其对于国外电影艺术理论思潮和方法的借鉴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创作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主要体... 中国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除了面临外在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外,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也使电影艺术本身的理论开拓必不可少,其对于国外电影艺术理论思潮和方法的借鉴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创作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主要体现在:多代际导演聚会创作,纪实美学、影像美学创作交融,多样化题材的开拓。20世纪80年代前期电影创作以纪实美学为主线索,从现实主义复苏到艺术探索后形成较集中的纪实美学潮流,创作数量激增,创作水平提高,艺术质量出现较大飞跃,中国电影艺术格局已经基本稳定。除了主导形式外,包括心理结构在内的影片等多种创作类型、多种结构方式和多种艺术表现等特点,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影丰富的创作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改革开放 中国电影艺术 导演代际
下载PDF
国民美育:一种新的美育观的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星 《中国校外教育》 2022年第2期13-19,共7页
“国民美育”是新时代、新阶段背景下具有广泛受众的美育,是向新的百年社会主义强国进军的人民审美教育。“国民美育”是适应新一代人的美育需求,建立在具有刚性需求的“国民”受众基础上的持续性审美教育。“国民美育”不仅是一种传统... “国民美育”是新时代、新阶段背景下具有广泛受众的美育,是向新的百年社会主义强国进军的人民审美教育。“国民美育”是适应新一代人的美育需求,建立在具有刚性需求的“国民”受众基础上的持续性审美教育。“国民美育”不仅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技能的教育,更是一种“全人”化的国民精神、情感与道德品质的教育,以此实现人的终身需求、滋养人的精神情感及实现以德育人的审美教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美育 审美教育 美育观念
下载PDF
2022年中国电影热点现象述评
16
作者 周星 李昕婕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33-40,共8页
2022年全年电影市场起伏不定、档期失衡、市场下滑、危困对象增多。经历疫情反复,年末新政策颁布,中国电影市场终有转机,开始进入新阶段。本年度中国电影着力进行主流价值观和现实生活的表现,地域影像表现与学院派追求更为自如。现象级... 2022年全年电影市场起伏不定、档期失衡、市场下滑、危困对象增多。经历疫情反复,年末新政策颁布,中国电影市场终有转机,开始进入新阶段。本年度中国电影着力进行主流价值观和现实生活的表现,地域影像表现与学院派追求更为自如。现象级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战争大片持续发力,《万里归途》在海外救援的异域续写中承载人性深度,《奇迹·笨小孩》聚焦现代社会小人物深圳创业故事中的喜怒哀乐;《人生大事》切入殡葬行业表现中国人内心的善意和面对艰难开拓人生的勇气。中国电影人理应在继承中国艺术和电影传统的基础上,以艺术的、审美的、新锐的、人文的关注深度,增强现实表现的力度和温度,鼓励学院派电影和地域电影的特色表达,进行电影精品创作和品牌化的推进,同时加强档期的错峰建设。只有以内容为王、文化见长,“润物细无声”地将中国文化表达浸入观众的心田,使电影成为真善美的重要载体,积极创作出具有世界共通性、国人易接受的作品,才能称为真正讲好中国故事的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中国电影 热点现象 电影档期 电影市场 创作现状
下载PDF
唤醒、认知与认同:21世纪中国科幻电影情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萌 周星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39-45,共7页
21世纪以来中国科幻电影逐渐改变零散化、非序列性的体系状态,涌现出了“硬科幻”和“软科幻”二元层面上的大量科幻作品,呼应了钱学森等学者“科学技术现代化一定要带动文学艺术现代化”的逻辑内涵。中国科幻电影强调“软硬调和”,以... 21世纪以来中国科幻电影逐渐改变零散化、非序列性的体系状态,涌现出了“硬科幻”和“软科幻”二元层面上的大量科幻作品,呼应了钱学森等学者“科学技术现代化一定要带动文学艺术现代化”的逻辑内涵。中国科幻电影强调“软硬调和”,以情感表现为链接调和科幻电影中的科学逻辑自洽与温情人文表达。本文基于雷蒙德·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以及情感的唤醒、认知、认同机制,探究科幻电影是如何让观影者在进入影院“梦境”的同时,再进入到更上一层的科学与幻想的“双重梦境”中,去体会领略情感的冲击与回流的。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科幻电影杂糅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注重家庭情感逻辑、家国情怀与新世纪使命意识的表达,突出彰显了电影叙事原理中的互文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情感研究 情感结构 唤醒 认知
原文传递
电影艺术需要理论和审美的观照
18
作者 周星 王志敏 《艺术教育》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对话本期“问学”对谈的对象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和王教授认识的时间比较长,和他交往中特别能感受到他处事从容、温文尔雅,同时执着于自己的研究兴趣不动摇。他对于电影的认识,不止于技术,总是能从理论角度进行剖析,包含着深厚... 对话本期“问学”对谈的对象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和王教授认识的时间比较长,和他交往中特别能感受到他处事从容、温文尔雅,同时执着于自己的研究兴趣不动摇。他对于电影的认识,不止于技术,总是能从理论角度进行剖析,包含着深厚的哲学审美的要义。所以,希望此次和王志敏的对话,能激起人们对于电影美学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王志敏 电影美学 美的观照 对话
原文传递
面向当下:多元格局的电影教育面面观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星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共3页
谈论电影教育其实已经并非针对银幕的电影,而是牵连由此延展的影像乃至于网络视频的影像教育。这正是论及电影教育更为宽泛而重要的所在。当下的新文科建设强调传统文科要适应时代变化向智能时代更多拓展。由此需要检索分析已经成型的... 谈论电影教育其实已经并非针对银幕的电影,而是牵连由此延展的影像乃至于网络视频的影像教育。这正是论及电影教育更为宽泛而重要的所在。当下的新文科建设强调传统文科要适应时代变化向智能时代更多拓展。由此需要检索分析已经成型的电影教育发展格局。而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电影教育",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中国的电影教育曾经是以单一的苏式传统专业性的精英创造教育作为基础。但时至今日,中国的电影教育已经泛化开去而普遍开花,并且和整个时代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媒介素养的发展相互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多元格局 检索分析 智能时代 网络视频 文科建设 视觉艺术 影像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