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山茱萸种质资源形态和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关锰 白成科 +1 位作者 刘娇 王喆之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12-920,共9页
利用形态特征和ISSR标记对35份山茱萸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pc-2.11F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表明,35份山茱萸在9个性状上差异明显;分子标记中9条引物共得到条扩增条带179条,其中有... 利用形态特征和ISSR标记对35份山茱萸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pc-2.11F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表明,35份山茱萸在9个性状上差异明显;分子标记中9条引物共得到条扩增条带179条,其中有164条呈现多态性,占91.6%,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575~0.877。对其进行数据化处理后聚类,35份山茱萸材料可划分为2个类群6小组,材料的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形态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形态标记 ISSR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秦岭植物志》种子植物补遗——被子植物门的双子叶植物 被引量:9
2
作者 赵亮 刘虎祥 +1 位作者 田先华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4-826,共3页
报道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科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植物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Linn.).
关键词 秦岭 种子植物 补遗 双子叶植物
下载PDF
秦岭毛茛属植物(毛茛科)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亮 田先华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60-2366,共7页
记载了产于秦岭的毛茛属植物共11种,4变种,其中含秦岭分布新记录4种、3变种,它们是:美丽毛茛、丽江毛茛(变种)、毛果毛茛(变种)、丝叶毛茛(变种)、褐鞘毛茛、愚毛茛、匍枝毛茛;另外,收录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另外2种,即太白山毛茛和... 记载了产于秦岭的毛茛属植物共11种,4变种,其中含秦岭分布新记录4种、3变种,它们是:美丽毛茛、丽江毛茛(变种)、毛果毛茛(变种)、丝叶毛茛(变种)、褐鞘毛茛、愚毛茛、匍枝毛茛;另外,收录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另外2种,即太白山毛茛和细长喙毛茛。经研究认为,《秦岭植物志》原记载的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Thunb.在秦岭无分布。给出了秦岭毛茛属植物分种(变种)检索表;对每一种及种下等级的产地及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毛茛属 分类
下载PDF
《秦岭植物志》种子植物补遗——被子植物门的双子叶植物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海宁 田先华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80-2582,共3页
报道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5种、2变种植物,它们分属于6科、7属,分别为:菊科的同花母菊、石竹科的须弥孩儿参和无毛漆姑草、禾本科的蒙古穗三毛(变种)、十字花科的毛葶苈、蓼科的狭叶圆穗蓼(变种)和败酱科的小花缬草。
关键词 秦岭 种子植物 补遗 双子叶植物
下载PDF
海桐花属短萼海桐在陕西省的新分布
5
作者 田陌 张小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39,共2页
【目的】了解海桐花属植物在陕西省巴山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和结果】通过对巴山地区白河县友好村海桐花属植物的采集研究与标本鉴定,发现海桐花属植物的陕西省新分布种——短萼海桐[Pittosporum brevicalyx(Oliv.)Gagnep.]。【结论... 【目的】了解海桐花属植物在陕西省巴山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和结果】通过对巴山地区白河县友好村海桐花属植物的采集研究与标本鉴定,发现海桐花属植物的陕西省新分布种——短萼海桐[Pittosporum brevicalyx(Oliv.)Gagnep.]。【结论】海桐花属植物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地区,本次发现将该种的分布区向东北扩展到陕西省巴山地区,丰富了陕西秦巴山区的植物分布记录,为巴山地区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桐花科 海桐花属 短萼海桐 新分布 陕西省
下载PDF
HPLC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 被引量:40
6
作者 宋双红 张媛 王喆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98-600,共3页
关键词 HPLC测定 汉黄芩苷 含量测定 不同产地 黄酮化合物 汉黄芩素 黄酮类化合物 2005年版 HPLC分析 药用植物资源
下载PDF
人参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5
7
作者 杨艳辉 杨兴斌 +1 位作者 王燕 王喆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1,共5页
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人参根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别鉴定了脂肪酸中的19个化合物和挥发油中的46个化合物,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脂肪酸中主要是亚油... 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人参根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别鉴定了脂肪酸中的19个化合物和挥发油中的46个化合物,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脂肪酸中主要是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是2,2’-亚甲基双[6-(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10.56%)、1,2-苯二羧酸二异辛酯(6.52%)、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5.45%)和乙酸-13-十四碳烯-1-酯(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脂肪酸 挥发油
下载PDF
黄芩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宋双红 王喆之 +1 位作者 张媛 胡笑歌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3-417,共5页
目的建立黄芩药材RP-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黄芩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低压梯度洗脱方法进行色谱分离,实验测定多批药材并记录指纹图谱,不同样品之间的相似度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开发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研究版(... 目的建立黄芩药材RP-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黄芩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低压梯度洗脱方法进行色谱分离,实验测定多批药材并记录指纹图谱,不同样品之间的相似度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开发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研究版(2004A)计算。结果各批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大小与其产地有关。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确定8个峰构成黄芩药材的指纹特征,各批次药材均具有上述特征,但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分布差异导致色谱概貌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所测组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可为黄芩药材的指纹图谱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法对黄芩炮制品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宋双红 王炳利 +1 位作者 冯军康 王喆之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93-895,共3页
目的:以新鲜黄芩为材料,做了不同加工方法对其炮制品质量影响的比较。方法:分别采用冷浸法、蒸法和煮法三种加工方法,并用HPLC法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蒸法和煮法既可以软化切片,又可以破坏酶的活性,使用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 目的:以新鲜黄芩为材料,做了不同加工方法对其炮制品质量影响的比较。方法:分别采用冷浸法、蒸法和煮法三种加工方法,并用HPLC法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蒸法和煮法既可以软化切片,又可以破坏酶的活性,使用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结论:煮法以等体积水,加热10 m in,80℃干燥为宜;蒸法时间取20 m in,干燥温度以8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芩苷 黄芩素 汉黄芩素 HPLC
下载PDF
巴戟天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白成科 张媛 +1 位作者 马瑜娟 王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8-830,共3页
关键词 巴戟天 脂溶性成分 同部位 《神农本草经》 MS GC 风湿痹痛 多年生
下载PDF
高产优质山茱萸新品种“石磙枣1号”的选育及品种特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白成科 王喆之 +3 位作者 郑鹏 张志勤 关锰 刘晓峰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山茱萸新品种。方法:在山茱萸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优中选优"和快速嫁接繁殖的方法选育山茱萸新品种。结果:最终筛选出丰产、优质、果粒大、熟色好、抗性强和有效成分高的山茱萸新品...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山茱萸新品种。方法:在山茱萸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优中选优"和快速嫁接繁殖的方法选育山茱萸新品种。结果:最终筛选出丰产、优质、果粒大、熟色好、抗性强和有效成分高的山茱萸新品种"石磙枣1号"。该新品种果实圆柱形,形似石磙,果色大红;果实大,单果纵径约19.10mm,横径10.20 mm,平均鲜百粒重156.0 g,单株平均产量23.2 kg;出肉率(鲜)高达82.4%,出药率达22.97%;有效成分马钱素、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分别高达1.135%、0.173%和0.077%,均高于其它品系。10月上旬果实成熟,抗性强,无明显病虫害。该品种春秋季采用芽接或劈接法嫁接成活后移栽,或通过高接换头的方法替换现有的品种,适宜在陕西南部及生态环境相似地区栽植推广。结论:"石磙枣1号"属于高产优质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石磙枣1号 嫁接 栽培
原文传递
大叶秦艽不同采收期中龙胆苦苷的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勇慧 曹晓燕 +1 位作者 李向民 王喆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3-936,共4页
关键词 大叶秦艽 龙胆苦苷 采收期 《中国药典》 传统中药 风湿痹痛 祖国医学 大叶龙胆
下载PDF
山茱萸肉和种子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白成科 李鹏毛 王喆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93-496,共4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山茱萸肉和种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茱萸肉中鉴定出31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的90.91%,脂...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山茱萸肉和种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茱萸肉中鉴定出31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的90.91%,脂溶性成分以脂肪酸(61.46%)和烃类化合物(22.03%)为主,其中脂肪酸主要以油酸(18.73%)和亚油酸(27.23%)为主。从山茱萸种子中鉴定了30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的98.61%,脂肪酸高达97.84%,其中以油酸(58.86%)、硬脂酸(21.00%)、棕榈酸(7.10%)和亚油酸(4.08%)为主,其余非脂肪酸成分含量不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脂溶性成分 GC-MS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华中五味子叶面积的回归测算 被引量:16
14
作者 卜海东 顾蔚 +1 位作者 齐永平 王喆之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3-547,共5页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法测定华中五味子叶面积,分别构建了老枝和新梢上叶片的面积与叶形特征值(叶长、叶宽和叶长宽乘积)的相关性回归方程,并进行检验的结果显示,叶长宽乘积与叶面积的相关性最高,以其构建的回归方程测算的叶面积精确度最高...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法测定华中五味子叶面积,分别构建了老枝和新梢上叶片的面积与叶形特征值(叶长、叶宽和叶长宽乘积)的相关性回归方程,并进行检验的结果显示,叶长宽乘积与叶面积的相关性最高,以其构建的回归方程测算的叶面积精确度最高,是一种简便而科学的非破坏性的测定华中五味子叶面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叶面积 数字图像处理 回归方程
下载PDF
芳基乙酮酸乙酯的合成新方法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向纪明 陈久存 李宝林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2-395,共4页
以芳烃和草酰氯单乙酯为原料,采用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合成了8种芳基乙酮酸乙酯,用IR,1H NMR,元素分析确认了合成化合物结构,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反应的选择性.此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率高的特点.
关键词 芳基乙酮酸乙酯 酰基化反应 合成
下载PDF
驴蹄草属和金莲花属(毛茛科)花器官的形态发生及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宋萍 田先华 任毅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9-782,共14页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L.和川陕金莲花Trollius buddae Schipcz.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显示:驴蹄草和川陕金莲花的所有花器官均螺旋状向心式发生、向心式发育,花器官的螺旋状发生方式在毛茛科Ranunculaceae...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L.和川陕金莲花Trollius buddae Schipcz.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显示:驴蹄草和川陕金莲花的所有花器官均螺旋状向心式发生、向心式发育,花器官的螺旋状发生方式在毛茛科Ranunculaceae可能是一种基本式样;苞片、萼片与其他花器官原基的形状明显不同,显示苞片、萼片与其他花器官在系统发生上有所不同;川陕金莲花的花瓣在早期延迟发育且基部具囊,花瓣的延迟发育在毛茛科具花瓣的属中非常普遍,而花瓣基部的囊类似于耧斗菜属Aquilegia一些植物;两个属雄蕊群一纵列雄蕊中的小孢子均向心式发育,这种发育方式在毛茛科可能为基本类型。两个属植物的心皮原基均为对折式,在发育过程中,驴蹄草心皮顶端沿腹缝线形成下延的柱头组织,川陕金莲花不形成明显的柱头组织。根据花形态发生和发育特点,并结合其他研究成果,认为这两个属不应当属于同一个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驴蹄草属 金莲花属 形态发生 发育 系统
下载PDF
莱菔子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白成科 张媛 王喆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9-412,共4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莱菔(Raphanussativus)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从莱菔子中共分离鉴定出12种脂肪酸成分,占总量的99.32%,主要包括芥酸(32.47%)、油...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莱菔(Raphanussativus)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从莱菔子中共分离鉴定出12种脂肪酸成分,占总量的99.32%,主要包括芥酸(32.47%)、油酸(29.07%)、亚油酸(9.45%)、亚麻酸(8.41%)、棕榈酸(4.31%)和硬脂酸(2.08%)等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9.25%,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菔子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一株产鬼臼毒素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代谢产物抗小鼠S180肉瘤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芸 仇农学 +1 位作者 殷红 彭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从秦岭濒危药用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植株内分离出产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的内生真菌,研究其发酵液的抑瘤活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桃儿七植株根、茎部位的内生真菌,逐一鉴定其代谢产物,筛选出能够产... 目的从秦岭濒危药用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植株内分离出产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的内生真菌,研究其发酵液的抑瘤活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桃儿七植株根、茎部位的内生真菌,逐一鉴定其代谢产物,筛选出能够产鬼臼毒素的内生真菌。采用动物体内抑瘤实验研究内生真菌发酵液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并对荷瘤小鼠眼眶取血进行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分离出一株产鬼臼毒素的内生真菌T8,鉴定为Cephalosporium sp.。T8发酵液实验动物组的肿瘤质量低于模型组,大于环磷酰胺组(P<0.05),且其抑制率低于环磷酰胺(P<0.05)。T8发酵液能够促进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 T8发酵液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经减毒处理后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辅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儿七 鬼臼毒素 内生真菌 S180肉瘤
原文传递
大叶秦艽中脂肪酸及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勇慧 曹晓燕 押辉远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分析大叶秦艽中脂肪酸及挥发油成分。方法:分别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叶秦艽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别鉴... 目的:分析大叶秦艽中脂肪酸及挥发油成分。方法:分别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叶秦艽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别鉴定了脂肪酸中的27个化合物和挥发油中的26个化合物,脂肪酸中主要是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是羟甲香豆素(39.52%)、鲨烯(18.28%)、棕榈酸(8.9%)、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4.96%)。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认识大叶秦艽的活性成分和研究其药理药效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秦艽 脂肪酸 挥发油 GC/MS
原文传递
干旱、盐胁迫处理对丹参无菌苗中丹参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立敏 俞嘉宁 +1 位作者 魏新丽 王喆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11-1213,共3页
关键词 丹参素 无菌苗 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 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 抗动脉粥样硬化 干旱 SALVIA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