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博弈论的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黄俊铭 解建仓 张建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6-200,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博弈论的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为制定科学的补偿政策提供支持。【方法】运用博弈理论,建立基于政府参与协商调节的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博弈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泉州市晋江流域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 【目的】建立基于博弈论的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为制定科学的补偿政策提供支持。【方法】运用博弈理论,建立基于政府参与协商调节的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博弈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泉州市晋江流域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该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晋江上游地区可获得5.418亿元的经济补偿,用于保护水资源;下游地区可解决2.8亿m3的缺水,创造52.674亿元的经济效益。【结论】所建立的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博弈模型有效解决了流域上下游补偿中的利益冲突,调动了上游地区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实现了整个流域利益的最大化,可为合理制定补偿政策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 补偿机制 博弈论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熵值和模糊贴近度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朱记伟 解建仓 +1 位作者 黄银兵 肖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5期1-5,共5页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与非对称模糊贴近度分别计算评价各指标权重与承载力等级,并...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与非对称模糊贴近度分别计算评价各指标权重与承载力等级,并结合庆阳地区水资源现状进行了实例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熵值法和非对称模糊贴近度相结合,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评价的方法可行而有效;生态环境因素、水资源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在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中的影响比重分别为0.4162、0.351、0.2328;同时,庆阳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等级为v4(贴近度为0.9907),表明该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十分脆弱,迫切需要进行水资源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模糊贴近度 区域水资源 水资源承载力
下载PDF
注重旱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疏漫灌溉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白涛 万家全 +2 位作者 邓铭江 徐燕 吾拉力汗·吾拉孜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9-563,共15页
针对干旱地区传统生态调度“只调不灌”造成的湿地生态补水效果欠佳、生境日益退化等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疏漫灌溉的基本理念,明确了疏漫灌溉的定义、内涵及系统组成,搭建了疏漫灌溉系统,构建了疏漫灌溉技术体系。本文以哈巴河流域阿克... 针对干旱地区传统生态调度“只调不灌”造成的湿地生态补水效果欠佳、生境日益退化等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疏漫灌溉的基本理念,明确了疏漫灌溉的定义、内涵及系统组成,搭建了疏漫灌溉系统,构建了疏漫灌溉技术体系。本文以哈巴河流域阿克齐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疏漫灌溉的系统组成优化了阿克齐湿地原有的工程体系;基于工程布局等要素划分了不同水平年下的三层级生态修复分区;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疏漫灌溉区不同地类的适宜生态需水量,采用改进的Tennant法确定了湿地的最低生态流量,最后制定了疏漫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需水月份集中在4—10月份,其中6—8月份为主要生态需水期,平均生态基流为4.66 m^(3) s;(2)疏漫灌溉工程的布设和生态修复分区的确定改善了湿地供水条件,形成了生态分区与工程体系一一对应的靶向补水模式;(3)疏漫灌溉制度的制订可为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灌区引水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实施生态调度后,草地、自由水面以及沼泽面积均呈递增趋势,沙化面积减少了9.83%,湿地的水系连通性得到改善,斑块破碎化逐渐修复。研究成果可为提高旱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旱区生境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修复 生态调度 疏漫灌溉 灌溉制度
下载PDF
基于物元分析与替代市场法的水资源价值量核算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高鑫 解建仓 +1 位作者 汪妮 张建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4-230,共7页
【目的】定量研究水资源的价值量和价格,为水价制定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景观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和作用,将水资源价值分为自然资源价值、旅游景观价值及居民舒适性享受价值3部分;利用物元分析法和替代市场法,建立水资源的... 【目的】定量研究水资源的价值量和价格,为水价制定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景观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和作用,将水资源价值分为自然资源价值、旅游景观价值及居民舒适性享受价值3部分;利用物元分析法和替代市场法,建立水资源的价值量和价格计算模型,分析水质、水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以西安浐灞生态区为例,对该生态区的水资源价值进行全面核算。【结果】基于建立的水资源价值量和价格核算模型,对西安浐灞生态区的水资源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浐灞生态区的水资源总价值为6.26×103万元,其中自然资源价值、旅游景观价值和居民舒适性享受价值分别为3.60×103,2.65×103和8.96万元,水的自然资源价值最大,其次是旅游景观价值,舒适性享受价值相对较小;水资源价格为2.24元/m3。【结论】用本研究所建模型对西安浐灞区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其对浐灞生态区的水价制定、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价值量核算 物元分析法 替代市场法 浐灞生态区
下载PDF
基于改进信息扩散理论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杜向润 冯民权 张建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8-194,共7页
为有效评价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状况,利用改进信息扩散理论确定风险评价等级,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基础,选取23项评价指标,对山西省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太原、阳泉、忻州、晋中和山西全省的评价向量为0.4461、0.5189、... 为有效评价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状况,利用改进信息扩散理论确定风险评价等级,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基础,选取23项评价指标,对山西省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太原、阳泉、忻州、晋中和山西全省的评价向量为0.4461、0.5189、0.4258、0.4019和0.3685,风险等级为3级,属于中风险水平;长治和晋城的评价向量为0.3896和0.3914,风险等级为2级,属于较低风险水平;大同、朔州、吕梁、临汾和运城的评价向量为0.4818、0.4865、0.4576、0.4082和0.4597,风险等级为4级,属于较高风险水平。模型评价结果与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基本相符,可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短缺 风险评价 风险等级 信息扩散理论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陕西省水生态环境恶化成因及保护对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琳 王义民 刘登峰 《陕西水利》 2013年第5期150-151,共2页
针对陕西省江河水质下降、水污染严重、生态水被占用等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探讨了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成因,提出了一系列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主要包括对废污水进行处理回用、增加生态用水量、恢复生态河堤、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加强监... 针对陕西省江河水质下降、水污染严重、生态水被占用等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探讨了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成因,提出了一系列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主要包括对废污水进行处理回用、增加生态用水量、恢复生态河堤、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加强监督管理等,旨在提高陕西省河流的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水生态环境 成因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兼顾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农田控制排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罗纨 李山 +3 位作者 贾忠华 刘文龙 潘延鑫 武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6,共6页
农田控制排水(又称地下水位管理)是一种通过调控农田排水量以达到减少污染物输出并保证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型水管理措施。该措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最早的保墒增产到后来的污染物削减以及节约灌溉用水等功能,对其研究和应用的不... 农田控制排水(又称地下水位管理)是一种通过调控农田排水量以达到减少污染物输出并保证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型水管理措施。该措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最早的保墒增产到后来的污染物削减以及节约灌溉用水等功能,对其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对于变化环境下农田排水的设计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回顾了农田控制排水发展的历史,阐述了该措施的各项功能及其研究方法和应用特点。结果认为,农田控制排水是新形势下农田排水的必要手段,通过对排水出口水位的调控可以达到调节农田水分,减少营养物流失,节约灌溉用水,增加雨水资源利用等多重目的,是存在排水问题地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水管理措施。目前各地对于控制排水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寻求一种适合当地农业生产形式的排水水位调控方案,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 水质 灌溉 水位管理 盐分 节水
下载PDF
注重荒漠区胡杨林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汊渗轮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白涛 姬宏伟 +3 位作者 邓铭江 周海鹰 凌红波 杨鹏年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42,共12页
针对传统生态调度"只放不灌""大水漫灌"造成的生态水利用效率低、灌溉面积有限等实际问题,本文基于荒漠区耐旱性植被胡杨特殊的生物节律,提出汊渗轮灌的灌溉理念,明确了汊渗轮灌的定义、内涵,构建了汊渗轮灌系统和... 针对传统生态调度"只放不灌""大水漫灌"造成的生态水利用效率低、灌溉面积有限等实际问题,本文基于荒漠区耐旱性植被胡杨特殊的生物节律,提出汊渗轮灌的灌溉理念,明确了汊渗轮灌的定义、内涵,构建了汊渗轮灌系统和灌溉模式,搭建了汊渗轮灌的基本框架。以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为例,基于汊渗轮灌的灌溉模式优化塔河下游原有的工程布局,构建双通道+沟道、汊河的面状生态输水新方式,制定了大西海子水库实时生态调度方案,与胡杨林的汊渗轮灌系统相结合,实现了2020年塔河下游生态调度与汊渗轮灌的应用实践。研究表明:(1)相比于以前生态水在河道和台特玛湖无效蒸发,此次生态水量的蒸发量仅占总水量的0.4%,生态水的利用效率超过83%,大大提高了生态水的利用效率;(2)试验区地下水位提升0.28~0.84 m,地下水存储水量约128万m^(3),初步实现了储水于地下的"地下生态水银行",保障了生态调度与汊渗轮灌的可持续性;(3)汊渗轮灌新增生态输水长度7 km,新增胡杨林生态修复面积60万m^(2),为胡杨林的漂种、发芽、生长等健康生境提供了良好保障。研究成果可为荒漠区保护性植被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汊渗轮灌 生态调度 面状输水方式 地下生态水银行 生态保护与修复
下载PDF
森林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生态水文学意义 被引量:32
9
作者 石辉 刘世荣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3-539,共7页
由于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同,土壤大孔隙的标准并不统一,一般认为土壤大孔隙的孔径在0.03~3mm;>3 mm的孔隙相对于土壤结构而言非常巨大,水流在这些孔隙中的运动完全不同于土壤中的运动方式,因此一般土壤大孔隙研究中不包含这种成因的巨... 由于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同,土壤大孔隙的标准并不统一,一般认为土壤大孔隙的孔径在0.03~3mm;>3 mm的孔隙相对于土壤结构而言非常巨大,水流在这些孔隙中的运动完全不同于土壤中的运动方式,因此一般土壤大孔隙研究中不包含这种成因的巨大孔隙.对于森林土壤而言,动物活动和根系作用是大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土壤大孔隙经常采用的方法有染色法、CT扫描技术和入渗方法;由于土壤大孔隙的高度不规则性,常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大孔隙的特征.水分在大孔隙中的快速运动是大孔隙流的主要特征,因此模拟大孔隙流时经常采用可将土壤分为快速运动区域和运动较慢区域两个部分的两区模型.壤中流是森林涵养水源和调节径流的主要方式,土壤大孔隙对壤中流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森林土壤大孔隙,可深化森林涵养水源机理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可加深理解森林调节水文的过程;在实践上用于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大孔隙 两区模型 生态水文学意义
下载PDF
地下水埋深对污灌氯离子地下水环境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伟佳 吴军虎 +1 位作者 张铁刚 裴青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地下水埋深是影响污灌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室内污水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污灌污染物氯离子在土壤中的运移特性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不同,导致了土壤内水... 地下水埋深是影响污灌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室内污水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污灌污染物氯离子在土壤中的运移特性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不同,导致了土壤内水分分布的差异,同时造成了污灌污染物迁移路径的不同,从而影响了污灌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特性。土壤氯离子增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加而增大,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随地下水埋深增加而减少,埋深越浅,氯离子污染地下水环境的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埋深 氯离子 迁移特性
下载PDF
肥液间歇入渗土壤湿润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军虎 乔莲莲 费良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共5页
通过肥液间歇和连续入渗实验,分析了肥液间歇入渗土壤湿润特性。结果表明,肥液间歇入渗湿润锋运移速度较连续入渗慢,并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分析了肥液间歇入渗湿润锋运移的分段模型,提出了由连续入渗湿润锋运移参数计算间歇入渗湿润... 通过肥液间歇和连续入渗实验,分析了肥液间歇入渗土壤湿润特性。结果表明,肥液间歇入渗湿润锋运移速度较连续入渗慢,并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分析了肥液间歇入渗湿润锋运移的分段模型,提出了由连续入渗湿润锋运移参数计算间歇入渗湿润锋运移距离的简化模型,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对比了肥液间歇入渗和连续入渗土壤含水量的分布,肥液间歇入渗土壤含水量分布较连续入渗均匀,相同深度土层中入渗水量占总入渗量的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液 间歇入渗 湿润特性
下载PDF
不同地下水埋深污灌硝态氮对土壤-地下水环境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伟佳 吴军虎 彭忠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56,共6页
地下水埋深是影响污灌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室内污水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污灌污染物NO3--N在土壤中的运移特性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不同导致了土壤内水... 地下水埋深是影响污灌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室内污水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污灌污染物NO3--N在土壤中的运移特性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不同导致了土壤内水分分布和NO3--N迁移路径的差异,从而影响了NO3--N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特性。埋深浅,高土水势能和反硝化潜势制约了污水携带NO3--N向下层土壤迁移淋失的趋势,但高土水势能和短迁移路径使下层土壤基质中的NO3--N易被挤入至地下水中,NO3--N污染地下水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土壤-地下水 地下水埋深 硝态氮 迁移特性
下载PDF
国家“水专项”研究课题——缺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与城市水环境建设——西安阎良水专项示范工程的建设思路和方案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鹏康 王晓昌 《建设科技》 2010年第3期36-38,共3页
本文针对我国缺水城市普遍存在的资源型缺水问题,以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该区域再生利用水的用户类型,确定了污水再生利用处理水质和相应的处理工艺,并对区域内再生水用于工业和消防用途的保障做了分析论... 本文针对我国缺水城市普遍存在的资源型缺水问题,以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该区域再生利用水的用户类型,确定了污水再生利用处理水质和相应的处理工艺,并对区域内再生水用于工业和消防用途的保障做了分析论述。工程示范的建立和研究成果形成了缺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技术支撑体系,该专项研究对顺利开展缺水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专题研究和核心技术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再生利用 水环境建设 缺水城市 示范工程 西安 技术支撑体系 缺水问题 产业基地
下载PDF
乌梁素海生态调水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进 孟凡玲 +1 位作者 万芳 畅建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54,共4页
针对乌梁素海水环境恶化问题,拟定不同的生态调水方案,建立并求解调水模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合理性分析并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合理的调水方案进行评价,从而得出相对最优调水方案。在凌汛期从黄河向乌梁素海调水,既能加快湖泊水体交换... 针对乌梁素海水环境恶化问题,拟定不同的生态调水方案,建立并求解调水模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合理性分析并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合理的调水方案进行评价,从而得出相对最优调水方案。在凌汛期从黄河向乌梁素海调水,既能加快湖泊水体交换频率、改善水质,又能起到分洪分凌的作用,同时沿黄河各行业用水也不受影响。适时、适量地向乌梁素海调水,能够提高湖泊水位,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 生态环境 最优方案 乌梁素海
下载PDF
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区多源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
15
作者 白涛 周家丰 +3 位作者 辛葱葱 任泽昊 华鑫 肖瑜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1-1235,共15页
为评估引汉济渭跨流域调水工程本身及运行管理行为中多源风险导致供水不足的可能性,构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水库-泵站-电站的风险评估框架。将工程管理中的行为与经验以随机、模拟、优化三种调度模式进行数学表达,设置了兼顾工程失能与运... 为评估引汉济渭跨流域调水工程本身及运行管理行为中多源风险导致供水不足的可能性,构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水库-泵站-电站的风险评估框架。将工程管理中的行为与经验以随机、模拟、优化三种调度模式进行数学表达,设置了兼顾工程失能与运行管理的单源、多源调度风险模式和方案集;建立并仿真计算了三种调度模型,获得了不同风险方案的动态调度过程及造成的供水风险;制定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调度风险分级基准,采取专家打分法获取事件发生的初始概率区间,采用集值统计法和改进耦合度模型定量估计各方案发生概率,基于供水风险指标定量估算各方案的损失严重度;划分了风险矩阵的等级标准,结合最低合理可行(ALARP)准则明确了风险可接受程度,提出了非工程措施以管控风险,为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区风险评估和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三种调度模式中仅优化调度可满足调水15亿m 3、95%供水保证率的供水目标,且相较于随机调度方式,供水能力提升了13%;(2)单源风险方案的供水风险逐渐向长时间缺水过程发展,多源风险方案面临的调度情况更加复杂,供水风险在各个维度均处于危险状态;(3)处于ALARP区域的风险事件占比超过60%,与工程相关的风险多为小概率高危害式风险,应优先解决处于ALARP区域并预防不可接受区域的风险事件;(4)针对发生概率小但危害性高的供水风险,制定了水库下游人员转移等应急方案,以降低潜在的供水损失。研究结果对于跨流域调水工程的风险管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强化了ALARP准则在调水工程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风险 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区 风险调度模型 工程运行管理 风险等级评估
下载PDF
Pd-ZnIn_(2)S_(4)负载型催化剂光催化降解水中阿特拉津
16
作者 高宁 唐西梅 +1 位作者 刘梦娇 卜龙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光催化降解水体中痕量除草剂阿特拉津(ATZ)可有效消除其对水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以鹅卵石为载体,采用简便的胶粘法制备Pd-ZnIn_(2)S_(4)负载型催化剂,氙灯光源下开展光催化降解水中ATZ试验,同时对催化剂形貌特征和光学特性... 光催化降解水体中痕量除草剂阿特拉津(ATZ)可有效消除其对水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以鹅卵石为载体,采用简便的胶粘法制备Pd-ZnIn_(2)S_(4)负载型催化剂,氙灯光源下开展光催化降解水中ATZ试验,同时对催化剂形貌特征和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鹅卵石负载型催化剂禁带宽度变小、比表面积增大,光催化降解水中ATZ活性良好;鹅卵石负载型催化剂选用环氧树脂为最佳粘结剂,0.1wt%Pd-ZnIn_(2)S_(4)粉末最佳黏附量为100 mg;薄涂方式制备的鹅卵石负载型催化剂对初始浓度5 mg/LATZ的光降解效率为62%,大于厚涂的41%。这是因为环氧树脂薄涂既能固定催化剂,又不会使催化剂被环氧树脂完全包裹而影响活性组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Z 光催化 Pd-ZnIn_(2)S_(4) 负载型催化剂
原文传递
盐碱地排水沟蓄水后底泥与水体盐分交换试验 被引量:15
17
作者 潘延鑫 罗纨 +2 位作者 贾忠华 李进 陈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7,共7页
因长期累积效果,盐碱地排水沟内盐分含量不断升高,危及排水沟系统的生态功能,利用淡水定期进行稀释可延缓盐分累积过程。该文以陕西富平县卤泊滩盐碱地改良区为例,通过实验室土柱试验,研究了排水沟蓄集淡水、水体保持静态条件下,底泥与... 因长期累积效果,盐碱地排水沟内盐分含量不断升高,危及排水沟系统的生态功能,利用淡水定期进行稀释可延缓盐分累积过程。该文以陕西富平县卤泊滩盐碱地改良区为例,通过实验室土柱试验,研究了排水沟蓄集淡水、水体保持静态条件下,底泥与上覆水体的盐分交换规律,揭示了底泥盐分释放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子扩散作用下底泥-上覆水界面之上10cm的范围内存在一个高盐分渐变区(即扩散边界层),10cm以上的水体盐分基本一致;分子扩散是边界层内盐分运移的主要机制;扩散边界层对底泥盐分释放具有一定的阻滞作用,并且随着边界层厚度的增加,阻滞效应也显著增强;底泥盐分释放通量符合负的幂指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 水质 排水 底泥 扩散边界层 盐碱地
下载PDF
大孔隙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影响的物理模拟试验 被引量:32
18
作者 吴继强 张建丰 高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8,共6页
利用不同粒径砂石和大孔隙域模具模拟同一深度、不同有效面孔隙度,在特制试验装置中研究积水条件下大孔隙流的三维运移行为。结果表明:湿润峰平齐且稳定的转折时间和有效面孔隙度相关性较高;不同有效面孔隙度条件下累积入渗量符合Kostia... 利用不同粒径砂石和大孔隙域模具模拟同一深度、不同有效面孔隙度,在特制试验装置中研究积水条件下大孔隙流的三维运移行为。结果表明:湿润峰平齐且稳定的转折时间和有效面孔隙度相关性较高;不同有效面孔隙度条件下累积入渗量符合Kostiakov模型但其参数是有效面孔隙度的函数;大孔隙的连通性在一定条件下对土壤水分的优先入渗起主导作用;大孔隙的存在导致大孔隙中心特征剖面湿润面积发生典型变化,给出了大孔隙中心特征剖面湿润面积增量的定量概念及其与有效面孔隙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精度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土壤 水分 大孔隙 有效面孔隙度
下载PDF
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水盐监测 被引量:9
19
作者 潘延鑫 罗纨 +3 位作者 贾忠华 刘文龙 李山 武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7-604,共8页
为了查明盐碱地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之间的水盐交换,基于两年现场观测试验数据,分析了农田与排水沟的水位响应以及电导率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研究区排水沟蓄水条件下,相邻排水沟水位与农田地下水位变化基本一致,作物生长期较... 为了查明盐碱地排水沟蓄水条件下农田与排水沟之间的水盐交换,基于两年现场观测试验数据,分析了农田与排水沟的水位响应以及电导率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研究区排水沟蓄水条件下,相邻排水沟水位与农田地下水位变化基本一致,作物生长期较为强烈的蒸发蒸腾作用进一步降低了田间地下水位;排水沟水位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周围农田的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在无外界来水干扰的情况下,农田地下水和排水沟水样的电导率变化趋势一致,当排水沟受到外来淡水补给时,沟内浓缩的盐分得到稀释,电导率明显低于农田地下水。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盐碱地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排水沟 电导率 地下水埋深 农田
下载PDF
盐碱地排水沟水体盐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8
20
作者 潘延鑫 罗纨 +2 位作者 贾忠华 李进 陈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1-815,共5页
为了研究陕西卤泊滩盐碱地排水沟在排水出路受阻,上游灌区退水导致排水沟周期性较高水位运行条件下的水体盐分变化情况,选择研究区3条排水沟,进行野外水盐监测试验,测定了排水沟水体盐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条件下影... 为了研究陕西卤泊滩盐碱地排水沟在排水出路受阻,上游灌区退水导致排水沟周期性较高水位运行条件下的水体盐分变化情况,选择研究区3条排水沟,进行野外水盐监测试验,测定了排水沟水体盐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条件下影响研究区排水沟水量的主要因素为干旱蒸发和上游灌区退水.干旱期排水沟水量较少,上游灌区低含盐量的退水进入研究区排水沟内,致使水量显著增大,在研究区下游排水沟内水深达1.15 m;排水沟水体电导率值在干旱季节较高,盐分从上游至下游呈现出一定的富集现象;上游监测点位水体电导率基本维持在2~14 ms/cm,下游水体电导率值高达25.2 ms/cm;研究区上游灌区退水在排水沟内大量蓄积,使得排水沟水体电导率值降低至1.9 ms/cm,稀释率高达10倍,表明退水可以稀释排水沟中的盐分水平,维持排水沟水体盐分平衡,达到排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沟 盐分平衡 电导率 退水 盐碱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