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医学对神经内科规培医师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建华 欧阳鲜桃 +5 位作者 刘昊 赵盼盼 宋志秀 吉四辈 王福利 赵广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1期125-129,共5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人文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医学模式能否成功转型,目前国内住院医师人文教育受重视程度普遍不够,且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并不密切,住院医师的人文素质总体不容乐观。叙事医学是具备较强叙事能力的医生所实践的医学,根...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人文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医学模式能否成功转型,目前国内住院医师人文教育受重视程度普遍不够,且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并不密切,住院医师的人文素质总体不容乐观。叙事医学是具备较强叙事能力的医生所实践的医学,根据叙事医学的定义及实现要素,结合神经内科的学科特色和疾病特点,探讨叙事医学对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最大限度地提高住院医师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培养出高综合素质的医疗工作者。使之在预防和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并致力于满足患者心理上的平衡,引导医疗体系向更加和谐的方向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人文素质 叙事能力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平行病历
下载PDF
血清黑素瘤缺乏因子2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价值
2
作者 王凡 王向阳 赵建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13-17,22,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黑素瘤缺乏因子2(AIM2)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评估AIM2预测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ACI患者为ACI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黑素瘤缺乏因子2(AIM2)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评估AIM2预测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ACI患者为ACI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CI患者入院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END情况分为END组和非END组。收集AC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AIM2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EN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IM2表达水平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END的临床效能。结果 ACI组、对照组血清AIM2表达水平分别为(58.29±5.97)、(36.81±3.0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3,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AIM2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患者血清AIM2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941,P<0.01)。END组NIHSS评分、入院到溶栓时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AIM2水平高于或长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OR=3.871,P<0.001)、入院到溶栓时间(OR=2.885,P=0.002)、LDL-C(OR=3.118,P<0.001)和AIM2(OR=3.761,P<0.001)均为ACI患者静脉溶栓术后发生END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ACI患者入院时血清AIM2表达水平预测静脉溶栓术后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当AIM2截断值为66.56 ng/mL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23%和90.15%。结论 ACI患者血清AIM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AIM2表达水平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END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黑素瘤缺乏因子2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治疗
下载PDF
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翟锴华 王建玲 +1 位作者 贾爱兰 刘伯语 《河南科技》 2012年第11期46-46,共1页
临床教学是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临床知识如何融会贯通的过程,是医学生向一名合格医生的重要过渡阶段。随着我国人口结果的老龄化,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日益提高,实施有效的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有助于提高神经病学教学质量,提高医务... 临床教学是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临床知识如何融会贯通的过程,是医学生向一名合格医生的重要过渡阶段。随着我国人口结果的老龄化,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日益提高,实施有效的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有助于提高神经病学教学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提高医疗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国家及家庭负担。这就需要逐步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临床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 神经病 内科 基础知识 脑血管病 教学质量 医务人员 医疗水平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神经损伤因子、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嵇继宇 王莉 +2 位作者 田小军 王玉梅 苏洲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6期57-63,共7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神经损伤因子、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期间于某院治疗的4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神经损伤因子、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期间于某院治疗的4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保护脑神经、缓解脑水肿、改善微循环、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两组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患者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损伤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β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ICAM-1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ET-1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NO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57%)高于对照组(82.35%,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抑制MMPs生成,改善神经损伤因子及内皮功能指标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 神经损伤因子 内皮功能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脑血管储备功能、肢体功能、神经损伤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建龙 葛晓敏 +1 位作者 赵帅 李合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7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脑血管储备功能、肢体功能、神经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0月某院收治的10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脑血管储备功能、肢体功能、神经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0月某院收治的10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于输注注射用阿替普酶后即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对照组于输注注射用阿替普酶24h后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脑血管储备(CVR)、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及血流速度(BFR)]、肢体功能(感觉功能、平衡能力、主动完成活动能力、运动变换能力、关节活动度)、神经损伤因子[过氧化还原酶1(PRDX1)、网膜素-1(omentin-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I低于对照组,CVR和BF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觉功能、平衡能力、主动完成活动能力、运动变换能力、关节活动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RDX1、YKL-40水平低于对照组,omentin-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早期治疗ACI可有效保护脑血管储备功能,增强肢体功能,改善血清神经损伤因子水平,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早期治疗 急性脑梗死 脑血管储备功能 肢体功能 神经损伤因子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6
作者 李卓然 徐志秀 +1 位作者 李青 毛晓娜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319-1325,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检测、流行病学、结果数据库(SEER)选择2000—2020年17个研究中心确诊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检测、流行病学、结果数据库(SEER)选择2000—2020年17个研究中心确诊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共纳入3550例患者,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组、不同受累部位、不同手术方式、是否放疗、是否化疗、是否化疗联合放疗、是否化疗联合手术、是否三种治疗方案联合的患者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P<0.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60~69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的患者相对于<60岁年龄组的患者对O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600,95%CI:1.447~1.769,P<0.001;HR=2.317,95%CI:2.110~2.544,P<0.001);多发部位受累的患者相对于幕上受累患者对O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227,95%CI:1.083~1.390,P=0.001);部分肿瘤切除和完全肿瘤切除的患者相对于未接受手术的患者对O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794,95%CI:0.731~0.862,P<0.001;HR=0.829,95%CI:0.716~0.959,P=0.012);化疗患者相对于无化疗患者对O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455,95%CI:0.417~0.496,P<0.001)。结论≥60岁年龄组、多发部位是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部分肿瘤切除和完全肿瘤切除是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 生存时间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不同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分析
7
作者 张建龙 关肖霄 +2 位作者 赵帅 葛晓敏 李合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323-2328,共6页
目的总结不同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2例不同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AE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抗体检测及治疗,采用改良Ra... 目的总结不同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2例不同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AE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抗体检测及治疗,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预后进行评价。结果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18~72岁,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R)抗体脑炎3例,抗接触蛋白关联蛋白2(CASPR2)抗体脑炎2例,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脑炎5例,抗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抗体脑炎1例,1例为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同时合并抗Hu抗体IgG阳性。7例表现为癫痫发作,3例为精神症状,2例为面臂肌张力障碍,1例表现为头痛、记忆力下降,1例为腹部抽动。9例影像学头颅MRI异常,累及双侧海马、杏仁体、基底节、大脑半球、脑膜。10例血清及脑脊液AE抗体一致、1例不一致、1例仅脑脊液抗体阳性。12例经免疫治疗均好转,其中1例甲泼尼龙冲击、足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差,给予二线免疫药物利妥昔单抗治疗,症状无改善,给予升级免疫药物托珠单抗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1例停药后复发。12例患者预后均较好(mRS≤2分)。结论AE的抗体分类多,临床表现以癫痫发作较常见,影像学以海马受累为主,早期诊断,尽早启动免疫治疗,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改良Rankin量表 N-甲基-D-天冬氨酸 抗接触蛋白关联蛋白2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
下载PDF
CD147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杨光 邱茜茜 +3 位作者 蔡直铎 王璐瑶 刘浩 曾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3期2226-2230,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D147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2月就诊于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140例ACI患者(ACI组)和6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D147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2月就诊于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140例ACI患者(ACI组)和6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血清中CD147表达水平的差异。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AC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92)和预后不良组(n=48)。ACI患者CD147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ACI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学标志物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ACI组中CD147表达水平分别为(45.34±3.27)μg/ml、(134.23±9.45)μg/ml,与对照组相比,ACI组中CD14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70.975,P<0.001)。ACI组中CD147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752,P=0.004。LDL-c(OR=1.896,P<0.001)、NIHSS评分(OR=2.005,P<0.001)、胱抑素C(OR=2.116,P<0.001)和CD147(OR=2.775,P<0.001)是AC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NIHSS评分、胱抑素C和CD147预测AC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74、0.864、0.895和0.939,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在80%以上。结论 ACI患者血清中CD14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D147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AC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一种血清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D147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下载PDF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研究观察
9
作者 梁玉芬 张祎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9期00157-00158,共2页
讨论神经内科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 讨论神经内科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后显示,护理前,两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康复护理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论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
10
作者 张祎楠 梁玉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00167-00168,共2页
为提高治疗效果,必须加强对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视度。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内来我院治疗的138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69)。前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后者采用风险护理的方法,以风... 为提高治疗效果,必须加强对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视度。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内来我院治疗的138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69)。前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后者采用风险护理的方法,以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两组护理结果比较,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严格遵循护理操作和护理流程,使护理质量显著提升,使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下载PDF
miR-497-5p靶向AKT3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闫海清 岳学静 +4 位作者 贵永堃 任瑞芳 王昊亮 赵君 张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27-933,共7页
目的探究miR-497-5p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构建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模型;氧糖剥夺后复氧6 h、12 h、24 h,检测氧化应激指标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目的探究miR-497-5p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构建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模型;氧糖剥夺后复氧6 h、12 h、24 h,检测氧化应激指标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炎症因子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97-5p的表达水平。检测miR-497-5p mimic和inhibitor的转染效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497-5p与AKT3的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检测miR-497-5p对AKT3表达水平的影响。miR-497-5p inhibitor与AKT3 siRNA单独或共转后OGD/R,检测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检测叉头转录因子O3(FOXO3)、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神经细胞经氧糖剥夺复氧后,细胞中ROS和MDA的含量显著升高,SOD的活性显著降低;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miR-497-5p的含量显著升高。miR-497-5p与AKT3存在靶向抑制关系。miR-497-5p inhibitor转染神经细胞后OGD/R,细胞中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被抑制,细胞凋亡率显著减低;FOXO3、NF-κB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KT3 siRNA缓解miR-497-5p inhibitor对OGD/R模型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FOXO3、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结论 miR-497-5p靶向抑制AKT3的表达,促进OGD/R模型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微小RNA 蛋白激酶B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脑卒中患者夫妻疾病沟通干预方案的构建
12
作者 刘志薇 梅永霞 +6 位作者 张振香 张杜杜 林蓓蕾 陈素艳 张伟宏 李昕 袁燕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构建脑卒中患者夫妻疾病沟通干预方案。方法基于家庭和婚姻系统曲线理论以及夫妻亲密关系模型,经文献检索,拟订脑卒中患者夫妻疾病沟通干预方案初稿。根据半结构访谈和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修订干预方案。结果2轮咨询后,13名专家意... 目的构建脑卒中患者夫妻疾病沟通干预方案。方法基于家庭和婚姻系统曲线理论以及夫妻亲密关系模型,经文献检索,拟订脑卒中患者夫妻疾病沟通干预方案初稿。根据半结构访谈和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修订干预方案。结果2轮咨询后,13名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专家权威系数为0.875,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73(P=0.013),条目变异系数为0~0.102。干预方案包含干预地点、形式、实施者、干预对象、干预频次、评价时间、评价指标和干预内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后续可在脑卒中患者夫妻疾病沟通中验证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配偶 夫妻 夫妻疾病沟通 干预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凋亡、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原相丽 刘珂 毛兴爱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 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缺血再灌注治疗A组、B组、C组、D组(分别在缺血前30 m in及再灌注后2 h、6 h、12 h腹腔注射Epo 3 0...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 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缺血再灌注治疗A组、B组、C组、D组(分别在缺血前30 m in及再灌注后2 h、6 h、12 h腹腔注射Epo 3 000 IU.kg-1)、缺血再灌注组(E组)和假手术组(F组)。观察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病理变化,Epo、bc l-2、bax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A组、B组、C组及F均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D组及E组显示梗死区神经元缺血改变;(2)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Epo阳性表达细胞,且A组、B组、C组较D组、E组表达明显增多(P<0.05);(3)TUNEL法见A组、B组、C组、F组凋亡阳性细胞较D组、E组明显减少(P<0.05);(4)A组、B组、C组bc l-2蛋白表达较D组、E组、F组明显增多(P<0.05),而bax蛋白表达较D组、E组及F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Epo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 l-2/bax的比率而发挥抗神经元凋亡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保护 凋亡 BCL-2 BAX
下载PDF
miR-145-5p靶向FGF5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闫海清 岳学静 +4 位作者 贵永堃 任瑞芳 王昊亮 赵君 张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7-893,共7页
目的研究miR-145-5p对体外缺血/再灌注(I/R)损伤神经细胞模型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氧-葡萄糖剥夺/复氧(OGD/R)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5-5p与FGF5的靶向关系;RT-PCR、流式细胞术、W... 目的研究miR-145-5p对体外缺血/再灌注(I/R)损伤神经细胞模型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氧-葡萄糖剥夺/复氧(OGD/R)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5-5p与FGF5的靶向关系;RT-PCR、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miR-145-5p对神经细胞HT22的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与未进行OGD/R处理组(Normoxia组)相比,OGD/R处理6 h、12 h、24 h组凋亡率和氧化应激损伤明显增加。在OGD/R环境下,miR-145-5p inhibitor转染减轻HT22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然而,转染FGF5 siRNA逆转了这一效应。在OGD/R模拟的脑I/R损伤过程中,miR-145-5p通过靶向FGF5促进神经细胞凋亡和损伤。结论研究结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5-5p FGF5 缺血/再灌注损伤 OGD/R模型
下载PDF
芹黄素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邢娟 范崇桂 +2 位作者 沈雷 刘阳 张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520,共6页
目的:探究芹黄素激活Nfr2-ARE通路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60只7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分组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缺氧模型组(HIBD)、低浓度芹黄素组(AP-L)、高浓度芹黄素组(AP-H)每组15只。利用颈总动脉... 目的:探究芹黄素激活Nfr2-ARE通路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60只7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分组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缺氧模型组(HIBD)、低浓度芹黄素组(AP-L)、高浓度芹黄素组(AP-H)每组15只。利用颈总动脉结扎法HIBD模型,使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学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ax、Bcl-2、Caspase-9、Caspase-3、i NOS、Nrf2、HO-1、NQO-1蛋白表达情况;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SOD、MDA、TNF-α、IL-1β、MPO水平;使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区ICAM-1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使用芹黄素处理后大鼠海马区细胞分布较为均匀、坏死细胞显著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缺氧模型组Bcl-2、SOD、Nrf2、HO-1、NQO-1水平显著降低(P <0. 05),Bax、Caspase-9、Caspase-3、MDA、TNF-α、IL-1β、MPO、i NOS水平显著升高(P <0. 05);相比缺血缺氧模型组,使用芹黄素处理的各组Bcl-2、SOD、Nrf2、HO-1、NQO-1水平显著升高(P <0. 05),Bax、Caspase-9、Caspase-3、MDA、TNF-α、IL-1β、MPO、i NOS水平显著降低(P <0. 05),且呈浓度依赖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大鼠海马区ICAM-1阳性表达显著升高,使用芹黄素处理的各组ICAM-1阳性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芹黄素可以激活Nfr2-ARE通路降低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同时抑制脑细胞的凋亡缓解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芹黄素 Nfr2-ARE通路 细胞凋亡 炎症反应 大鼠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脑梗死后的神经再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卢乙众 李合华 卢奕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425-3431,共7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丹参酮Ⅱ能改善微循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梗死面积,改善脑梗死后造成的脑功能代谢障碍。目的:观察丹参酮Ⅱ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梗死后受损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 背景:有研究表明,丹参酮Ⅱ能改善微循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梗死面积,改善脑梗死后造成的脑功能代谢障碍。目的:观察丹参酮Ⅱ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梗死后受损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进行丹参酮Ⅱ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和模型组进行对比。采用Longa评分进行神经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脑梗死区周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大脑梗死区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梗死灶周围皮质Nogo-A和Ng 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Longa评分、凋亡指数、Nogo-A和Ng R蛋白表达:联合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模型组(P<0.05);(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联合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模型组(P<0.05);(3)结果证实,丹参酮Ⅱ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抑制梗死区Nogo-A和Ng R蛋白的表达,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组织工程 丹参 移植 丹参酮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梗死 大鼠 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NOGO-A Ng R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及S-100β蛋白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袁燕 郭双喜 王聪聪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714-71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程度的关系以及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程度的关系以及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ACOP病人为ACOP组,同时选择此期间在该院体检的40例健康受试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记录ACOP病人入院2 h内及健康受试者血清cTnⅠ、NSE及S-100β水平,分析各检测指标与ACOP程度、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生的相关性以及对DEACMP的预测价值。结果 ACOP组病人血清cTnⅠ[(0.56±0.38)μg/L]、NSE[(14.63±5.33)μg/L]及S-100β[(0.21±0.18)μg/L]水平较健康对照组[(0.01±0.00)μg/L、(6.76±2.41)μg/L、(0.05±0.03)μg/L]明显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OP程度及DEACMP发生均与血清cTnⅠ、NSE及S-100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01)。ACOP病人DEACMP发生率为27.94%,ROC曲线分析示,血清S-100β诊断DEACMP的灵敏度(0.947)、特异度(0.878)、约登指数(0.825)及ROC曲线下面积(AUC)(0.973)均明显高于cTnⅠ(0.737、0.694、0.431、0.787)和NSE(0.789、0.694、0.483、0.795),而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cTnⅠ、NSE及S-100β均可反映ACOP病人中毒程度,并对DEACMP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尤其是S-100β,而cTnⅠ、NSE及S-100β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DEACMP的预测价值,对指导DEACMP临床诊疗及早期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缺氧 心肌肌钙蛋白Ⅰ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S-100Β蛋白 迟发性脑病
下载PDF
塞来昔布对卒中后抑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武莉娜 许国栋 +2 位作者 张雅安 宋景贵 张朝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06-212,共7页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大鼠根据旷场实验(OFT)行为评分筛选50只行为评分均一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卒中组、抑郁组、PSD组、PS...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大鼠根据旷场实验(OFT)行为评分筛选50只行为评分均一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卒中组、抑郁组、PSD组、PSD干预组,每组10只。卒中组、PSD组和PSD干预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正常组及抑郁组大鼠给予假手术处理。抑郁组、PSD组和PSD干预组大鼠MCAO后给予孤养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制备抑郁大鼠模型。PSD干预组大鼠于CUMS第1~29天给予塞来昔布25 mg·kg-1灌胃,每日2次;正常组、卒中组、抑郁组及PSD组大鼠分别给予等体积5 g·L-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最终每组选择6只符合实验要求的大鼠。5组大鼠分别于MCAO前、MCAO后、CUMS后称体质量,并进行糖水消耗实验、OFT和被动规避实验。各组大鼠最后一次行为学评估后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快速断头处死,取脑组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MCAO前5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MCAO后,卒中组、PSD组和PSD干预组大鼠体质量低于抑郁组和正常组(P <0. 05),卒中组、PSD组和PSD干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UMS后,抑郁组、PSD组和PSD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正常组与卒中组(P <0. 05),PSD组大鼠体质量低于抑郁组(P <0. 05),PSD干预组大鼠体质量高于PSD组和抑郁组(P <0. 05)。MCAO前及MCAO后5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抑郁组、PSD组及PSD干预组大鼠CUMS后糖水偏好率低于MCAO前和MCAO后(P <0. 05); CUMS后,抑郁组、PSD组及PSD干预组大鼠糖水偏好率均低于正常组和卒中组(P <0. 05),PSD组大鼠糖水偏好率低于抑郁组(P <0. 05),PSD干预组大鼠糖水偏好率高于PSD组和抑郁组(P <0. 05)。MCAO前及MCAO后5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抑郁组、PSD组及PSD干预组大鼠CUMS后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低于MCAO前和MCAO后(P <0. 05); CUMS后,抑郁组、PSD组和PSD干预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均低于正常组与卒中组(P <0. 05),PSD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低于抑郁组(P <0. 05),PSD干预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高于PSD组与抑郁组(P <0. 05)。MCAO前及MCAO后5组大鼠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抑郁组、PSD组及PSD干预组大鼠CUMS后潜伏期短于MCAO前和MCAO后(P <0. 05); CUMS后,抑郁组、PSD组和PSD干预组大鼠潜伏期短于正常组与卒中组(P <0. 05),PSD组大鼠潜伏期短于抑郁组(P <0. 05),PSD干预组大鼠潜伏期长于抑郁组和PSD组(P <0. 05)。抑郁组、PSD组和PSD干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与卒中组(P <0. 05),正常组与卒中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 05),PSD干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抑郁组和PSD组(P <0. 05),抑郁组与PSD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塞来昔布能改善PSD大鼠的抑郁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提高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卒中后抑郁 学习记忆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神经肽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害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闫海清 岳学静 +2 位作者 贵永堃 任瑞芳 张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8期3282-3284,共3页
目的探索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害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至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 目的探索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害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至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且结果健康的成年人4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NPY水平、NSE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进行对比,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NPY、NSE水平与NIHSS评分、MoCA总评分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NPY、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MoCA总评分及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NPY、NSE水平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MoCA总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NPY、NSE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损害和认知障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用于判断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和认知障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神经肽Y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功能损害 认知障碍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P5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原相丽 刘珂 +1 位作者 毛兴爱 唐北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Epo治疗组(又分为高剂量A组、低剂量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及假手术组(D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Epo治疗组(又分为高剂量A组、低剂量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及假手术组(D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的5分制法在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TTC染色法观察线栓侧的梗死体积,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HE染色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病理变化,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观察p5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梗死,24h后缺血中心区及周围区均可见到p53蛋白表达。缺血再灌注6h内给予Epo可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减轻病理学变化及神经细胞凋亡。结论:Epo通过调控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发挥脑保护作用,P53蛋白参与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脑保护 P53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