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PLT、CRP、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素雅 袁彬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和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和稳定斑块组(6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入院时PLT、CRP、UA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PLT、CRP、UA水平联合检测对不稳定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组入院时TC、TG、LDL-C、PLT、CRP、UA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HDL-C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TC(>5.98 mmol/L)、TG(>1.21 mmol/L)、LDL-C(>3.40 mmol/L)、PLT(≥218.61×109/L)、CRP(>10 mg/L)、UA(>323.46μmol/L)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入院时HDL-C(≥0.90 mmol/L)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保护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时PLT、CRP、UA水平与TC、TG、LDL-C呈正相关,与斑块稳定性、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入院时PLT、CRP、UA联合诊断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80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18%、68.25%(P<0.001)。结论:PLT、CRP、UA水平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且在诊断CAS稳定性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PLT CRP UA
下载PDF
CT与MRI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黎军 随瑞斌 +6 位作者 赵盼盼 徐志秀 李青 王超伟 赵建华 吉四辈 袁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5期8-10,14,共4页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记录我院接诊的7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颅脑CT与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病变检出情况、检查基本情况(病灶检出数、检查时间、病灶大小、发病至影像确诊时间)以及对不同位...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记录我院接诊的7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颅脑CT与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病变检出情况、检查基本情况(病灶检出数、检查时间、病灶大小、发病至影像确诊时间)以及对不同位置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CT检查24h以内病变检出率、24-72h病变检出率以及总病变检出率均低于MRI检查,误诊率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病灶平均检出数低于MRI检查,平均检查时间、平均病灶大小、发病至影像确诊时间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对基底节区、额叶、丘脑、顶叶、脑干位置病灶检出率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MRI在多发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效果优于颅脑CT,在发现微小病灶、缩短检查时间、提高病变检出率等方面更具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 CT MRI 检出率
下载PDF
提升希望感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多项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建玲 苏琳琳 +1 位作者 黄贞 高曼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讨提升希望感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及多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6月的60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2020年7-12月的60例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提升希望感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及多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6月的60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2020年7-12月的60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提升希望感的心理干预。两组均干预4周,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Herth希望量表(HHI)、Fugl-Meyer肢体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在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希望水平、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065,-2.843;P<0.01);干预后观察组HHI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为、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776,4.504,7.332,10.337;P<0.001);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肢体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420,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699,P<0.01);干预后观察组SF-36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342,6.962,5.916,7.298,5.536,5.836,5.258,8.859;P<0.001)。结论:提升希望感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强其希望水平,改善其肢体、神经等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希望感 心理干预 脑卒中 希望水平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PP2A激活剂对星形胶质细胞迁移能力促进及相关机制
4
作者 张黎军 赵盼盼 +5 位作者 徐志秀 王凡 王朔 任静 袁彬 吉四辈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298-4301,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PP)2A激活剂对星形胶质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星形胶质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抑制组和激活组,抑制组使用广谱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DES)、激活组使用激活剂大鼠骨激活素(OA)。PP2A活性,钙离子浓度,细...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PP)2A激活剂对星形胶质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星形胶质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抑制组和激活组,抑制组使用广谱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DES)、激活组使用激活剂大鼠骨激活素(OA)。PP2A活性,钙离子浓度,细胞迁移、侵袭,p38通路因子表达量分别采用PP2A活性检测试剂盒、钙离子荧光探针技术、Transwell小室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检测。结果激活组细胞PP2A活性、钙离子浓度变化、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强于抑制组(P<0.05);激活组p38、p-p3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因子表达量明显低于抑制组(P<0.05)。结论PP2A激活剂通过下调p38、p-p38、MMP-2、MMP-9 mRNA因子表达量,进而抑制p38信号通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激活剂 星形胶质细胞 迁移能力
下载PDF
蛋白质磷酸酶2A激活剂对星形胶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张黎军 赵盼盼 +5 位作者 徐志秀 王凡 王朔 任静 袁彬 吉四辈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质磷酸酶2A(PP2A)激活剂对星形胶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出生48 h内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分离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抑制组(加入15 nM PP2A抑制剂冈田酸)、激活组(加入15 nM PP2A激活剂鞘胺醇)、对照... 目的探讨蛋白质磷酸酶2A(PP2A)激活剂对星形胶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出生48 h内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分离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抑制组(加入15 nM PP2A抑制剂冈田酸)、激活组(加入15 nM PP2A激活剂鞘胺醇)、对照组(加入等体积二甲基亚砜)。采用PP2A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PP2A活性,检测细胞迁移率,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p38(p-p3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结果抑制组PP2A活性(51.22±8.98)均低于激活组(135.89±11.25)及对照组(102.15±10.15),对照组PP2A活性低于激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制组MMP-2和MMP-9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和激活组,p-p38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和激活组,对照组MMP-2和MMP-9蛋白表达均低于激活组,p-p38蛋白表达高于激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P2A激活剂通过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来提高星形胶质细胞中PP2A活性及星形胶质细胞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磷酸酶2A 星形胶质细胞 迁移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苏琳琳 王建玲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887-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OS)的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CS)患者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 S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1例和干预组51例。...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OS)的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CS)患者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 S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1例和干预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案,干预组采用基于OS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Barthe l指数评分、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和干预6个月后的遵医行为、CS患者复发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CS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Barthel指数评分和G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GS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OS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明显加强CS患者的遵医行为,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心理健康状况 自我效能
下载PDF
甘露特钠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黎军 王亚宇 +5 位作者 李东丽 王凡 王朔 任静 李昆艳 王琼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甘露特钠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甘露特钠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抽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甘露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量表(ADAS-cog)]、精神行为症状评分[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AI)、痴呆行为评定量表(BRSD)]、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肠道菌群代谢标志物[苯丙氨酸(Phe)、短链脂肪酸(SCFA)]、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K)]。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27/28)与对照组(82.14%,23/2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AS-co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MAI、BRS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he低于对照组,SCF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LEK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露特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调节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和肠道菌群代谢标志物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甘露特钠 认知功能 脑脊液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帕金森患者日常护理5要点
8
作者 苏琳琳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年第10期39-39,共1页
帕金森患者的早期症状不是特别的明显,往往很容易被患者忽略,进而在不经意之间造成病情的恶化。早期症状不易察觉1.很多帕金森患者在早期会出现嗅觉的减退,这种信号并非特别明显,只是与正常嗅觉相比没有那么灵敏,对于一些微弱气味的食... 帕金森患者的早期症状不是特别的明显,往往很容易被患者忽略,进而在不经意之间造成病情的恶化。早期症状不易察觉1.很多帕金森患者在早期会出现嗅觉的减退,这种信号并非特别明显,只是与正常嗅觉相比没有那么灵敏,对于一些微弱气味的食物味道不是特别敏感,甚至闻不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患者 日常护理 早期症状 嗅觉 食物味道 减退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认知功能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常晓月 袁彬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认知功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间,在延津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3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颅脑MRI表现,采用Fazekas等级评分法对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进行评...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认知功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间,在延津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3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颅脑MRI表现,采用Fazekas等级评分法对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进行评估,同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对其认知功能水平进行评估,并收集患者昼夜血压动态变化数据,对比不同脑白质疏松程度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压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3例高血压患者中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84例,伴有昼夜节律异常者50例,认知功能异常者34例。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our systol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ou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24 h DBPV)水平、昼夜节律异常人数及认知功能异常人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24 h SBPV、24 h DBPV水平、昼夜节律异常人数及认知功能异常人数也有所增加。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白质分级与24 h SBPV、24 h DBPV、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MoCA评分与脑白质分级、24 h SBPV、24 h DBPV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和认知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可随着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且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白质疏松 血压昼夜节律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45
10
作者 王建玲 陶胜波 +3 位作者 贾爱兰 黄贞 苏琳琳 侯宗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治疗100例脑出血伴肺部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组)、100例脑出血无肺部感染患者(未感染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肺部感染的...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治疗100例脑出血伴肺部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组)、100例脑出血无肺部感染患者(未感染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肺部感染组患者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史、低蛋白血症、脑出血部位为脑室、使用呼吸机、鼻饲、吸痰、持续颅内高压、假性延髓性麻痹、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构成比分别为46.00%、10.00%、24.00%、14.00%、8.00%、44.00%、25.00%、28.00%、67.00%、32.00%、26.00%、46.00%、26.00%,高于未感染组34.00%、2.00%、12.00%、3.00%、1.00%、24.00%、11.00%、15.00%、53.00%、18.00%、13.00%、25.00%、11.00%,肺部感染组年龄、NIHSS评分(65.87±6.85)岁、(18.69±6.54)分高于未感染组(60.09±4.22)岁、(8.95±5.88)分,GCS评分(11.03±3.82)分低于未感染组(13.92±2.5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因素应在治疗期间进行干预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医院感染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原文传递
导尿管腹部固定法对脑卒中患者泌尿系感染及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建玲 贾爱兰 +3 位作者 闫志新 苏琳琳 黄贞 李秋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7-329,340,共4页
目的探讨导尿管腹部固定法对脑卒中患者泌尿系感染及舒适度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留置导尿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100例需要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导尿管给... 目的探讨导尿管腹部固定法对脑卒中患者泌尿系感染及舒适度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留置导尿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100例需要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导尿管给予腹部固定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大腿内侧固定法,导尿管分别给予腹部固定法与大腿内侧固定法;观察1周,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相关感染等发生情况,并分析两组患者舒适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泌尿系感染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管引流不畅、出现皮肤压痕、导尿管变形情况发生率分别为4.0%、24.0%、8.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80.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翻身困难、会阴护理困难、观察困难及感觉不适发生率分别为8.0%、2.0%、2.0%、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16.0%、30.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Ⅲ度疼痛构成比分别为20.0%、4.0%、1.0%,低于对照组的48.0%、16.0%、8.0%,且观察组疼痛评分(3.33±0.52)分亦低于对照组(5.32±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尿管腹部固定降低了留置尿管脑卒中患者的不适、疼痛及泌尿系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 腹部固定法 脑卒中 泌尿系感染
原文传递
老年痴呆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建玲 闫志新 +3 位作者 贾爱兰 苏琳琳 黄贞 熊芬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住院的老年痴呆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血管性痴呆(VD)患者66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6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住院的老年痴呆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血管性痴呆(VD)患者66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6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率及危险因素。结果 126例患者中42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3.3%,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0例,下呼吸道感染32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进食困难、长期卧床、吸烟史、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并肿瘤、低蛋白血症是血管性痴呆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吸烟史、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程长、合并肿瘤、低蛋白血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容易并发肺部感染,不同痴呆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而糖尿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并肿瘤及低蛋白血症等是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身心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建玲 苏琳琳 张全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6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对其身心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对其身心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给予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肢体康复及生活质量情况, 其中, 负性情绪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 肢体康复情况应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MBI)评估, 生活质量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与生活满意度指数(LSIA)评估。结果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 观察组、对照组的SDS、SAS评分均明显降低, 并且观察组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FMA、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 观察组、对照组的FMA、MBI评分均明显提高, 并且观察组的FMA、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ADL、LSI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 观察组、对照组的ADL、LSIA评分均明显提高, 两组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但观察组的ADL总分及躯体生活自理维度评分、LSI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满意, 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促进其肢体功能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后遗症 自我调节理论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