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入院肿瘤患者构成分析
1
作者 路平 梁秋冬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3期239-240,共2页
目的 :了解我院就诊肿瘤患者的肿瘤构成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 1996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恶性肿瘤患者 63 80例。结果 :在63 80例患者中 ,食管癌构成比最高 ,占 2 9 7%( 1893 /63 80 ) ,其次是胃癌和肺癌 ,分别占 2 0 3... 目的 :了解我院就诊肿瘤患者的肿瘤构成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 1996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恶性肿瘤患者 63 80例。结果 :在63 80例患者中 ,食管癌构成比最高 ,占 2 9 7%( 1893 /63 80 ) ,其次是胃癌和肺癌 ,分别占 2 0 3 %( 12 93 /63 80 )和 17 4% ( 1112 /63 80 )。男性前 3位肿瘤依次为食管癌 ( 2 9 9% )、胃癌 ( 2 5 4% )和肺癌 ( 2 0 5 % ) ,在女性中位于前 3位恶性肿瘤依次为食管癌 ( 2 9 4% )、乳腺癌 ( 19 2 % )和肺癌 ( 12 5 % )。随年龄增长 ,恶性肿瘤患者的构成比增加 ,但≥ 70岁患病比例有所下降。结论 :食管癌仍然是威胁该地区最重要疾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流行病学 河南
下载PDF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388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梁秋冬 姬颖华 +2 位作者 张小三 苗战会 路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88例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分为观察组192例和对照组19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纠正贫血药物,观察组给予rhEPO肌肉注射。评价2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目的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88例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患者分为观察组192例和对照组19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纠正贫血药物,观察组给予rhEPO肌肉注射。评价2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治疗后Hb和Hct呈上升趋势。治疗4、6和8周后,观察组Hb和Hct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6周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1.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输血需求率(8.9%)明显低于对照组(25.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hEPO治疗恶性肿瘤贫血具有一定的疗效,能提高患者的Hb和Hct,有效降低输血需求及风险,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化疗相关性贫血 肿瘤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靳彩玲 高建辉 +3 位作者 张敏 王颖 寇卫政 路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经病理诊断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肿瘤且糖耐量正常患...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恶性肿瘤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经病理诊断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肿瘤且糖耐量正常患者(糖耐量正常组)、肿瘤合并糖耐量受损患者(糖耐量受损组)和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各组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40例作为观察对象;另外,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随机选取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正常糖耐量组、糖耐量受损组、糖尿病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TNF-α基因启动子-238、-308多态性,确定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糖耐量正常组患者的GA+AA基因型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71,P〉0.05)。糖耐量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患者的GA+AA基因型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糖耐量正常组(χ2=7.211、25.621,P〈0.05;χ2=5.267、18.015,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GA+AA基因型频率与糖耐量受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36,P〉0.05)。糖耐量正常组和糖耐量受损组患者的TNF-α-308 A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7、3.215,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TNF-α-308 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糖耐量正常组(χ2=8.469、24.430,P〈0.05),且显著高于糖耐量受损组(χ2=3.625,P〈0.05)。健康对照组仅1例出现AA基因型,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患者中均未出现AA基因型,TNF-α-238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72、2.894,P〉0.05)。结论恶性肿瘤糖代谢异常与TNF-α-308基因的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糖代谢异常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32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寇卫政 路平 +1 位作者 牛红蕊 苗战会 《当代医学》 2010年第6期61-62,共2页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化疗经验。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6月入住我科的32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9例完成预计的化疗周期数,2例因血液学不良反应停止化疗,1例因化疗期间血糖控制不理想终止化疗...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化疗经验。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6月入住我科的32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9例完成预计的化疗周期数,2例因血液学不良反应停止化疗,1例因化疗期间血糖控制不理想终止化疗。结论在有效控制血糖情况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化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糖尿病 化疗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630例便秘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荣 赵艳争 路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71-1672,共2页
便秘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医学的目标不只是保存生命与改善器官功能,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另一个公认的疗效评价指标〔1,2〕。本研究以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调查便秘的发生现状,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便秘
下载PDF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评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绍毅 齐爱霞 +1 位作者 宋士军 白力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9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究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 98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进行姑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基础上加... 目的探究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 98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进行姑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疾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消化道恶性肿瘤 姑息治疗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姜宁 路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50-152,共3页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在发挥其降血糖作用之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抑制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增殖及生长,延缓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其抗肿瘤机制尚...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在发挥其降血糖作用之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抑制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增殖及生长,延缓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其抗肿瘤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关于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相继开展。本文对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二甲双胍 机制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靳彩玲 张敏 +3 位作者 王荦楠 赵树鹏 寇小格 路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592A/C、-1 082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80例携带HBV的肿瘤患者...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592A/C、-1 082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80例携带HBV的肿瘤患者的IL-10基因启动子-592A/C、-1 082G/A多态性,并确定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80例携带HBV的肿瘤患者,化学治疗期间出现HBV再激活18例(HBV激活组),62例患者未发生HBV再激活(HBV未激活组),HBV再激活发生率为22.5%。2组患者IL-10启动子区-592A/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IL-10启动子区-1 082G/A位点SNP分析发现仅存在AA和AG基因型,而无GG基因型。HBV激活组患者IL-10启动子区-1 082G/A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HBV未激活组(P<0.05)。结论携带HBV的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HBV再激活与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1 082G/A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学治疗 白细胞介素-10 乙型肝炎病毒 再激活
下载PDF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行PICC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陆志红 王丽娜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A01期329-330,共2页
目的分析规范化健康教育对肿瘤患者留置PICC管的认知程度、依从性及预防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针对PICC置管病人的需求,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责任护士对病人实施3日培训计划。病人出院后每周回访2次。采用发给小册子、口头讲解、提问复述、... 目的分析规范化健康教育对肿瘤患者留置PICC管的认知程度、依从性及预防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针对PICC置管病人的需求,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责任护士对病人实施3日培训计划。病人出院后每周回访2次。采用发给小册子、口头讲解、提问复述、电话咨询随访等方法。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对留置PICC管的认知程度、依从性提高,留置导管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达到顺利完成全治疗过程的目的。结论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减少了留置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顺利完成全治疗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PICC导管 效果
下载PDF
500例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发生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荦楠 杨萌 +1 位作者 杨晓煜 姬颖华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 2009年第9期780-782,共3页
目的探讨500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贫血发生率及程度变化、不同化疗方案化疗后对贫血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期间恶性肿瘤患者500例进行癌性贫血发生动态调查,其中,肺癌145例,乳腺... 目的探讨500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贫血发生率及程度变化、不同化疗方案化疗后对贫血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期间恶性肿瘤患者500例进行癌性贫血发生动态调查,其中,肺癌145例,乳腺癌25例,胃癌25例,肝癌48例,恶性淋巴瘤47例,结直肠癌160例,其他50例;男320例,女180例,中位年龄63岁。33~59岁共200例,60岁以上共30Q例。化疗方案:小细胞肺癌:足叶乙甙+卡铂;非小细胞肺癌:顺铂或卡铂基础上加第三代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乳腺癌:蒽环类±紫杉类;胃癌、结直肠癌、肝癌、淋巴瘤等均采用常规方案。结果50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总贫血率30.8%,其中轻度贫血占88.3%。化疗后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78.8%,较化疗前贫血发生率30.8%(154/500)明显升高(X^2=232.543,P〈0.01)。另外,化疗后贫血发生以中度贫血为主70.8%,含铂方案贫血发生率92.4%,非含铂方案贫血发生率73.2%,两组比较(X^2=22..657,P〈0.01)。不同部位的肿瘤贫血发生率也不相同,其中化疗前以肺癌的发生率最高占42.1%。不同类型癌症应用不同化疗方案引起贫血发生率也各不相同,仍以肺癌最高,为92.4%。结论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化疗前发生率低,且以轻度贫血为主。化疗后贫血以中度为主,化疗加重贫血发生。不同癌症类型应用不同化疗方案引起贫血发生率各不相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导致贫血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癌性贫血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DCF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荦楠 姬颖华 靳彩玲 《西藏医药》 2018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DCF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4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将所选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DCF方案进行治疗,研...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DCF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4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将所选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DCF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的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比较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EA、CA125、CA199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化疗后的客观有效率(59.6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8.71%),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高血压、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恶心呕吐、腹泻均存在Ⅲ度以上毒副反应,其余均是Ⅱ度及以下毒副反应,而对照组患者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恶心呕吐、腹泻存在Ⅲ度以上毒副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DCF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降低血清CEA、CA125、CA199的表达,稳定患者病情,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及增殖,同时并不显著增加治疗风险,对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DCF 晚期胃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临床疗效
下载PDF
BP素联合PF方案治疗9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清琴 牛红蕊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 2009年第1期46-47,51,共3页
目的观察BP素对中晚期恶性肿瘤辅助疗效。方法将90例中晚期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BP素组:PF加BP素组;对照组:单用PF组。治疗前后对患者外周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食欲、消化道反应、疼痛、体重、Karnofsky评分、疗效进行评... 目的观察BP素对中晚期恶性肿瘤辅助疗效。方法将90例中晚期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BP素组:PF加BP素组;对照组:单用PF组。治疗前后对患者外周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食欲、消化道反应、疼痛、体重、Karnofsky评分、疗效进行评价。结果BP素组白细胞减少程度及疗效均好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BP素组显著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免疫指标CD3、CD4、CD4/CD8、NK活性显著提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F方案加BP素可以增加疗效、减轻骨髓毒性及消化道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化疗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素 恶性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下载PDF
卡培他滨联合铂剂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荦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2202-2203,共2页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铂剂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卡培他滨,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铂剂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卡培他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铂剂,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卡培他滨联合铂剂能够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其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恶性肿瘤 卡培他滨 铂剂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车前蕃泻颗粒治疗肿瘤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姬颖华 李娜 李新强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期384-384,共1页
目的:观察车前蕃泻颗粒对肿瘤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肿瘤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车前颗粒,对照组口服莫沙比利,疗程10天;通过询问及记录便秘缓解情况,治疗前后排便间隔天数,每次排便的时间等来判断疗效。... 目的:观察车前蕃泻颗粒对肿瘤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肿瘤便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车前颗粒,对照组口服莫沙比利,疗程10天;通过询问及记录便秘缓解情况,治疗前后排便间隔天数,每次排便的时间等来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0%,总的有效率为88%,对照组的显效率为30.0%,总的有效率为85.5%,但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车前蕃泻颗粒和莫沙比利均可促进排便并且能够缩短排便时间。结论:车前蕃泻颗粒对肿瘤患者便秘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蕃泻颗粒 莫沙比利 肿瘤 便秘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Bub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宝娟 杨敏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7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Bub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肿瘤类别分为良性组、恶性组、交界性组,每组34例,并选取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各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Bub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肿瘤类别分为良性组、恶性组、交界性组,每组34例,并选取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各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组、交界性组Bub1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组、正常组(P均<0.05);而良性组与正常组比较、恶性组与交界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Ⅲ~Ⅳ期患者、G3级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腹水患者Bub1蛋白阳性率均高于Ⅰ~Ⅱ期患者、G1和G2级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无腹水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卵巢上皮组织中Bub1蛋白出现异常表达可诱发卵巢上皮性肿瘤,并促进肿瘤发展,对其进行检测可作为判定患者病情的依据,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肿瘤 Bub1蛋白表达 临床病理参数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在肿瘤内科病房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旭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8期3558-3559,共2页
关键词 肿瘤/护理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对患病的认知程度
17
作者 路平 李荣 +1 位作者 寇小格 苗战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2期7152-7152,共1页
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采用自设计问卷调查216例患者,知道所患疾病者57.2%,不知道所患疾病者42.8%。农民、干部、工人对疾病的认知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6.2,P<0.05)。100.0%患者希望拥有知情权,但40.0%患者不太急... 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采用自设计问卷调查216例患者,知道所患疾病者57.2%,不知道所患疾病者42.8%。农民、干部、工人对疾病的认知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6.2,P<0.05)。100.0%患者希望拥有知情权,但40.0%患者不太急于被告知所患疾病或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认知程度 调查 隐私权
下载PDF
十全大补丸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72例疗效观察
18
作者 姚卫华 马盛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十全大补丸 化疗 肿瘤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雨 张敏 +4 位作者 姬颖华 李伟伟 杨庆辉 张正 路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0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量表,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59)和有...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0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量表,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59)和有营养风险组(n=42)。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炎症指标的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并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断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检验效能。结果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年龄大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曾接受放射治疗的比例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体质量指数(BMI)、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低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2组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曾接受化学治疗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均高于无营养风险组患者(P<0.05);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BMI、KPS评分、PLR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对判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均具有较好的检验效能。结论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临床炎症指标明显增高,躯体功能、BMI、KPS评分、PLR可作为判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营养风险 生存质量 炎症反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后生活质量及骨髓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巧珍 靳彩玲 +2 位作者 陆志红 苏金玉 苗战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613-614,617,共3页
目的观察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后骨髓抑制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后轻中度骨髓抑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每日辐照1次,连续照射1... 目的观察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后骨髓抑制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后轻中度骨髓抑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每日辐照1次,连续照射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常规每日3次给予升白胺2片口服,连服10 d。观察比较2组血常规、临床症状改善及Karnofsky评分(KPS)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食欲、疼痛、乏力、睡眠、KPS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可刺激和增强骨髓造血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 白细胞 生存质量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