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腭间隙通道的CT三维重建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培 毛光兰 +3 位作者 付升旗 范锡印 陶晶 王庆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 目的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长轴分别进行CT图像重建。观察翼腭间隙通道的位置、形态及毗邻结构,测量其径线。结果 MPR重建CT影像可清楚显示翼腭间隙通道的圆孔、翼管、蝶腭孔、眶下裂、翼上颌裂、翼腭管、腭大管、腭小管、腭鞘管和犁鞘管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结构,左、右侧翼腭间隙通道呈对称性分布,各径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圆孔、翼管、腭鞘管和犁鞘管位于蝶窦周围,可轻度或明显凸入蝶窦腔内。圆孔和翼管分别位于蝶窦腔的上、下方,长度(4.05±0.81)mm和(14.49±1.60)mm,冠状重建影像可较清晰显示其位置关系。结论翼腭间隙通道的CT三维重建对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间隙通道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组技术 CT影像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脑池段的扩散张量成像观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培 李品品 +1 位作者 祖向阳 付升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为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诊断提供微细结构变化的影像依据。方法选取颅脑部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检查正常者150例和原发性单侧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按照病变程度分为A组(接近或接触组)、B组(轻度压迫组)、C组(重度压迫组)、D组(压迫变... 目的为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诊断提供微细结构变化的影像依据。方法选取颅脑部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检查正常者150例和原发性单侧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按照病变程度分为A组(接近或接触组)、B组(轻度压迫组)、C组(重度压迫组)、D组(压迫变形且萎缩组),在工作站划分三叉神经脑池段和三叉神经痛病变部位的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三叉神经脑池段不同年龄、部位和三叉神经痛患侧、健侧及不同病变程度的ADC值和FA值。结果35岁以下组、35~55岁组、55岁以上组的三叉神经脑池段,除距离脑干6mm、9mm处的ADC值外,其他ADC值和F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叉神经脑池段距离脑干0、3、6、9mm处,除6mm、9mm处的FA值外,其他FA值和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叉神经痛患侧组与健侧组、正常组的ADC值和FA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侧组与正常组的ADC值和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叉神经痛患侧A组、B组、C组、D组的ADC值和FA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叉神经脑池段的ADC值和FA值与年龄、部位及三叉神经痛的患侧受血管压迫程度等密切相关,DTI为三叉神经脑池段的微细结构变化提供了客观影像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脑池段 扩散张量成像 MRI
原文传递
胸部薄层CT对早期浸润性肺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能力
3
作者 狄贯龙 孙菲菲 +2 位作者 李阳 关文华 柳计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99-1503,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薄层CT对早期浸润性肺腺癌(IAC)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IA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发生组(24例)、未发生组(96例)。比较... 目的探讨胸部薄层CT对早期浸润性肺腺癌(IAC)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IA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发生组(24例)、未发生组(96例)。比较两组胸部薄层CT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胸部薄层CT对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不同病理亚型患者胸部薄层CT结果。结果发生组空泡征、血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占比及结节长径、实性成分占比、实性成分长径、结节CT值、CT值比、CT值/体积高于未发生组(P<0.05);胸部薄层CT结果中,CT值比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CT值/体积预测复发/转移的敏感度最大,胸膜凹陷征、毛刺征预测复发/转移的特异度最高,CT值/体积、胸膜凹陷征、毛刺征联合预测复发/转移的AUC为0.924;空泡征在贴壁为主型中出现的频率高于非贴壁为主型,胸膜凹陷征、分叶征在非贴壁为主型中出现的频率高于贴壁为主型(P<0.05);有微乳头患者实性成分长径大于无微乳头患者(P<0.05)。结论胸部薄层CT部分影像学特征与早期IAC病理亚型及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其中CT值/体积、胸膜凹陷征、毛刺征联合应用对术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评估术后复发/转移及病理亚型的有效检查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CT 浸润性肺腺癌 复发 转移 预测
下载PDF
放射性肺炎CT及高分辨CT的征象分析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培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13期1695-1696,共2页
目的:分析放射性肺炎CT及高分辨CT(HRCT)的征象,并对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放射性肺炎的认识与影像诊断。方法:对48例胸部肿瘤并发放射性肺炎的患者CT及部分层面高分辨扫描,观察其不同征象,并对其相似的病理影像表现的胸部常见病进行鉴别... 目的:分析放射性肺炎CT及高分辨CT(HRCT)的征象,并对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放射性肺炎的认识与影像诊断。方法:对48例胸部肿瘤并发放射性肺炎的患者CT及部分层面高分辨扫描,观察其不同征象,并对其相似的病理影像表现的胸部常见病进行鉴别。结果:总结出放射性肺炎4种CT及HRCT征象:(1)渗出型,(2)实变型,(3)含气不全性,(4)纤维化型。结论:掌握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机理、病理学改变及其影像特征,鉴别与诊断是不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炎 高分辨CT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5
作者 李军 王宇 《中国民康医学》 2006年第24期1010-1011,共2页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十多年来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的一些方法与经验。结果:得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相长。结论:采取以下方法对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有很大裨益。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教学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成像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温琳峰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3期267-267,共1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回顾性选取24例患者均为经过临床诊断与手术诊断确诊的外伤性骨折患者,均行螺旋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螺旋CT通过不同的方法从各个角度观察肋骨骨折全貌,错位情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回顾性选取24例患者均为经过临床诊断与手术诊断确诊的外伤性骨折患者,均行螺旋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螺旋CT通过不同的方法从各个角度观察肋骨骨折全貌,错位情况及碎骨片情况,弥补了X线平片、P,2R、DR、二维CT扫描等存在的不足,深化了医师对病变的全面理解和深度把握;螺旋CT三维成像能清晰、精确反映肋骨骨折的部位,以及具体病理状态,为肋骨骨折的诊断及快速临床治疗发展了一条更先进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成像 外伤性肋骨骨折 临床应用 诊断效果 骨折患者 临床价值 手术诊断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弥散张量成像及临床应用
7
作者 李品品 李培 +2 位作者 关文华 李盼 付升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为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年龄段的膝关节弥散张量成像正常者60例和单侧格林-巴利综合征住院患者20例,在工作站划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不同部位的感兴趣区,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 目的为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年龄段的膝关节弥散张量成像正常者60例和单侧格林-巴利综合征住院患者20例,在工作站划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不同部位的感兴趣区,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生成纤维示踪图像,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左右侧、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的FA、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处理得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FA、ADC值分别为(0.65±0.05)、(1.04±0.12)×10^(-3)mm^(2)/s和(0.63±0.04)、(1.09±0.13)×10^(-3)mm^(2)/s。病变组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FA、ADC值分别为(0.55±0.06)、1.26±0.19)×10^(-3)mm^(2)/s和(0.50±0.07)、(1.36±0.18)×10^(-3)mm^(2)/s,与正常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FA值均低于正常组,ADC值则高于正常组。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早期诊断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病变,纤维示踪成像可以显示病变的神经纤维形态变化,从而提高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病变早期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膝部 腓总神经 胫神经 纤维示踪成像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钙和鸡冠花黄酮提取物对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万里 吕清波 +3 位作者 何群力 张永喜 宋笑飞 沈关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 探讨钙和鸡冠花黄酮提取物对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的作用 ,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 40只 ,雄性。随机分为 5组 ,第 1、 2组分别为正常对照和阳性对照 ,灌胃蒸馏水 5ml/(kg·d) ,第 2~ 5组制造废用性... 目的 探讨钙和鸡冠花黄酮提取物对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的作用 ,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 40只 ,雄性。随机分为 5组 ,第 1、 2组分别为正常对照和阳性对照 ,灌胃蒸馏水 5ml/(kg·d) ,第 2~ 5组制造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 ,第 3、 4、 5组为预防组 ,分别灌胃等量鸡冠花提取物 ,碳酸钙 ,鸡冠花提取物加钙溶液。实验 8周后 ,测骨密度 (BMD) ,股骨CT值 ,测血清MDA、SOD及 2 4h尿钙、羟脯氨酸 (HOP)、尿肌酐含量等。结果 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股骨重、灰分重、CT值、血清钙下降 ,尿钙、尿HOP升高 (P <0 0 5或0 0 1) ,预防组与阳性组比较股骨重、CT值显著增加 ,碳酸钙组、鸡冠花加钙组灰分重显著增加 (P <0 0 5)。与阳性组比较各预防组血清钙增加 ,尿钙、尿HOP减少 (P <0 0 5或 <0 0 1)。鸡冠花组、鸡冠花加钙组与阳性组比较股骨BMD、血清SOD升高 ,MDA降低 ,单纯补钙组仅BMD升高 (P <0 0 5或 <0 0 1)。结论 鸡冠花提取物、钙对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骨质代谢均有促进作用 ,两者合用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花黄酮 提取物 大鼠 废用性骨质疏松 作用 防治
下载PDF
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韩晓红 甘新平 +3 位作者 李晓鹏 李培 付升旗 范锡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635-637,共3页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MP)的CT影像学特征,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MP。方法对36例经血清学证实的MP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P的治疗时间分为入院时及2、4周组进行CT影像表现比较,并按照年龄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对其CT影像...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MP)的CT影像学特征,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MP。方法对36例经血清学证实的MP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P的治疗时间分为入院时及2、4周组进行CT影像表现比较,并按照年龄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对其CT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36例MP患者CT影像入院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样变(75.0%,27/36)和小斑片状或结节状实变影(91.7%,33/36);治疗2周后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5.6%,2/36)和合并肺外病变(5.6%,2/36);治疗4周后病变完全消失。入院时与治疗2、4周时的各CT影像表现之间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各CT影像表现之间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20例中磨玻璃样变占15.0%(3/20),小斑片状实变影占20.0%(4/20),明显低于成人组(75.0%、50.0%),而大片状实变影(75.0%,15/20)、肺不张(15.0%,3/20)、淋巴结肿大(25.0%,5/20)、胸膜腔积液(10.0%,2/20)和支气管扩张(10.0%,2/20)比例则明显高于成人组(43.8%、6.3%、12.5%、6.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M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肺损伤 CT影像 临床评价
下载PDF
基底动脉的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培 毛光兰 +3 位作者 付升旗 范锡印 王华 王庆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为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选取头部标本20例,经斜坡入路解剖观测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穿支血管。(2)选取无病变的全脑血管造影像100例,观测基底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3)选取基底动脉... 目的为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选取头部标本20例,经斜坡入路解剖观测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穿支血管。(2)选取无病变的全脑血管造影像100例,观测基底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3)选取基底动脉狭窄患者20例,经股动脉穿刺施行支架成形术,观测基底动脉狭窄部位的血管直径和血管狭窄的变化。结果基底动脉的长度和外径分别为(28.52±3.45)mm、(4.52±0.24)mm,血管造影长度和直径分别为(25.47±3.65)mm、(3.46±0.46)mm,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底动脉的穿支细小、密集,从基底动脉后外侧壁发出后直行进入脑实质。基底动脉血管造影的横径与前后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底动脉内腔呈椭圆形。男、女性基底动脉血管造影的长度和直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较女性的基底动脉长,直径粗。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为100%,狭窄血管的直径有明显改善。结论基底动脉的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对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防止术后穿支供应区域缺血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显微解剖 血管造影 对照观测
原文传递
上颌骨的曲面重组技术重建及可视化观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华 邓晓慧 +3 位作者 付升旗 陶晶 李培 李文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为上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全牙志愿者20名,在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机以眦耳线为基线连续扫描,采用ADW 4.2重建软件的曲面重组(CPR)技术重建上颌骨内的上颌窦,观察上颌窦的位置、形态和测量上颌窦... 目的为上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全牙志愿者20名,在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机以眦耳线为基线连续扫描,采用ADW 4.2重建软件的曲面重组(CPR)技术重建上颌骨内的上颌窦,观察上颌窦的位置、形态和测量上颌窦下壁至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在Amira三维重建软件下重建上颌骨及其结构的可视化模型,观察半透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位置及其与上颌牙根的关系。结果上颌骨内的上颌窦呈三边形或四边形的锥形腔隙,其下壁常有凸起的骨隔。半透明上颌骨可视化模型内的上颌窦可清晰显示其位置、形态及其与上颌牙根的关系。上颌骨内的上颌窦下壁至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以第1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上颌窦下壁至左、右侧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的牙根,以及第3磨牙的舌根、远中颊根的最短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左、右侧第3磨牙近中颊根的最短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骨的CPR技术重建及可视化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误入上颌窦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上颌窦 曲面重组技术 三维重建 可视化
下载PDF
腰椎间盘的扩散张量成像观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培 侯新新 +1 位作者 徐新朝 付升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2-516,共5页
目的为腰椎间盘退变导致的腰腿痛等病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脊柱腰段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检查正常者200例和腰椎间盘退变者100例,在工作站划分腰椎间盘和腰椎间盘退变的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 目的为腰椎间盘退变导致的腰腿痛等病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脊柱腰段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检查正常者200例和腰椎间盘退变者100例,在工作站划分腰椎间盘和腰椎间盘退变的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不同解剖部位、年龄组腰椎间盘和不同Pfirrmann分级腰椎间盘退变的FA、ADC值。结果不同解剖部位腰椎间盘的FA值和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1~2、L2~3、L3~4椎间盘的FA值逐渐降低,L4~5、L5~S1椎间盘的FA值则逐渐增高;L1~2、L2~3、L3~4椎间盘的ADC值逐渐增高,L3~4、L4~5、L5~S1椎间盘的ADC值则无明显变化。不同年龄组腰椎间盘的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年龄增长ADC值逐渐降低。不同Pfirrmann分级腰椎间盘退变的FA值和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Pfirrmann分级增高,FA值逐渐增高,ADC值逐渐降低。结论解剖部位、年龄均影响腰椎间盘的ADC值,DTI的FA值和ADC值可以定量评估腰椎间盘及其退变程度,为早期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扩散张量成像 腰椎间盘退变 MRI
原文传递
眼眶炎性假瘤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亮 李军 杨春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总结分析眼眶炎性假瘤CT表现 ,探讨CT扫描对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诊证实的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泪腺炎型 13例 ,5例双侧泪腺增大 ,8例单侧增大 ,密度均匀 ... 目的 总结分析眼眶炎性假瘤CT表现 ,探讨CT扫描对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诊证实的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泪腺炎型 13例 ,5例双侧泪腺增大 ,8例单侧增大 ,密度均匀 ,边界清楚 ;前部假瘤 4例 ,位于球后 ,与其紧贴 ,边缘不清 ,密度不均 ,临近眼环局限性增厚 ;后部假瘤 5例 ,位于眶尖部 ,密度不均 ,形态不规则 ;弥漫型 5例 ,充满眶内球后区 ,眶内结构分界不清 ;肌炎型 12例 ,单侧发病 ,累及一条或多条眼外肌 ,多为弥漫性增粗 ,眼外肌附着点增厚。结论 眼眶炎性假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 ,CT能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和对眼眶炎性假瘤的分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炎性假瘤 体层摄影术 放射性核素成像
下载PDF
药物灸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杰 王起印 +1 位作者 张铁汉 李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04-906,共3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活动期AS患者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A组),针刺加西药治疗组(B组),复方硫磺灸片加西药治疗组(C组),每组30例,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B、C组治疗前后骶髂关节炎体征指数...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活动期AS患者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A组),针刺加西药治疗组(B组),复方硫磺灸片加西药治疗组(C组),每组30例,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B、C组治疗前后骶髂关节炎体征指数、Schober试验、枕壁试验、指一地距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且B、C组治疗前后以上4项指标差值与A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3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外周关节肿痛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药物灸与西药联合及针刺与西药联合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药物灸无创痛,更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西药治疗 治疗前后 强直性脊柱炎 联合 药物 例临床观察 针刺 显著性 差异 结论
下载PDF
CT及高分辨率CT在判断肺气肿患者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亮 贾建伟 +1 位作者 杨春华 闫观茹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 探讨以肺气肿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 CT及高分辨率 CT(HRCT)表现。方法 根据确诊的 3 1例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 CT及 HRCT肺气肿程度 ,分析其肺间质纤维化 CT及 HRCT表现。结果 根据 CT及 HRCT表... 目的 探讨以肺气肿为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 CT及高分辨率 CT(HRCT)表现。方法 根据确诊的 3 1例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 CT及 HRCT肺气肿程度 ,分析其肺间质纤维化 CT及 HRCT表现。结果 根据 CT及 HRCT表现 ,3 1例中重度肺气肿 19例 ,中度肺气肿 12例 ;肺间质纤维化表现支气管血管束变细 18例 ,支气管壁增厚 5例 ,支气管血管束扭曲、变形 4例 ,小叶内间质增厚 2 1例 ,小叶间隔增厚 2 8例 ,胸膜下线 8例 ,磨玻璃影4例。牵张性支气管扩张 3例 ,蜂窝 7例。结论 胸部 CT及 HRCT对以肺气肿为主的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 肺间质纤维化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温度对大鼠离体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金华 刘红燕 +4 位作者 高敏 李培 薛松梅 梁爱华 金瑞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温度对膀胱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的影响。方法建立膀胱出口梗阻(BOO)模型,6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确诊稳定膀胱(DS)组和不稳定膀胱(DI)组。制备膀胱逼尿肌肌条并在32~37、21~31、15~20、4~14℃等不同条件下Krebs营养液中给... 目的探讨温度对膀胱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的影响。方法建立膀胱出口梗阻(BOO)模型,6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确诊稳定膀胱(DS)组和不稳定膀胱(DI)组。制备膀胱逼尿肌肌条并在32~37、21~31、15~20、4~14℃等不同条件下Krebs营养液中给予特定的前负荷进行逼尿肌肌条实验。结果成功建立BOO模型。逼尿肌肌条在32~37、21~31℃Krebs营养液中出现自发性收缩波的前负荷为0.3 g,15~20℃Krebs营养液中出现自发性收缩波的前负荷为1.0 g,4~14℃Krebs营养液中未出现收缩波,肉眼观察肌条呈团状。32~37℃Krebs营养液中的对照组、DS组和DI组离体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高于21~31、15~20℃Krebs营养液中相应各组的收缩频率(P<0.05),对照组和DI组在21~31℃Krebs营养液中的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高于15~20℃Krebs营养液中收缩频率(P<0.05)。3组逼尿肌肌条在32~37、21~31、15~20℃Krebs营养液中收缩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逼尿肌肌条在15~20℃Krebs营养液中兴奋性较低,不易诱发或加重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在4~14℃Krebs营养液中处于持续收缩状态。根据离体逼尿肌肌条在不同温度下的收缩特性,为减少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次数和程度,15~20℃是持续膀胱冲洗液的适宜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逼尿肌 膀胱出口梗阻 膀胱痉挛 温度 大鼠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血管造影与解剖标本对照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培 李晓鹏 +3 位作者 韩晓红 王怀彬 付升旗 鲁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951-954,共4页
目的观测大脑前动脉血管造影与解剖标本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无病变的全脑血管造影像100例,观测大脑前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选取头部标本20例,经双侧翼点入路解剖观测大脑前动脉及其分支、穿支血管。结果... 目的观测大脑前动脉血管造影与解剖标本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无病变的全脑血管造影像100例,观测大脑前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选取头部标本20例,经双侧翼点入路解剖观测大脑前动脉及其分支、穿支血管。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造影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3.42±1.57)、(2.28±0.40)mm,解剖标本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4.55±1.43)、(2.73±0.37)mm,血管造影与解剖标本的长度和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前动脉A1段近侧段穿支数目(2.55±0.39)支,远侧段穿支数目(1.12±0.11)支,近、远侧段的穿支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造影的长度、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较女性的大脑前动脉A1段长,直径粗。结论本研究为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 血管造影 解剖标本 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联合顺铂和足叶乙甙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9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红蕊 袁亮 吴随群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19-420,共2页
目的 评价羟基喜树碱 (HCPT)、顺铂 (DDP)、足叶乙甙 (VP - 16 )联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方法  39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HCPT +EP方案化疗 ;HCPT 10mg ,静脉滴注 ,d1~ 5;DDP 30mg ,静脉滴注 ,d1~ 5;VP - 16 0... 目的 评价羟基喜树碱 (HCPT)、顺铂 (DDP)、足叶乙甙 (VP - 16 )联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方法  39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HCPT +EP方案化疗 ;HCPT 10mg ,静脉滴注 ,d1~ 5;DDP 30mg ,静脉滴注 ,d1~ 5;VP - 16 0 .1g ,静脉滴注 ,d6~10 ;2 1~ 2 8d为 1周期 ,连用 3个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  39例中PR 2 0例 ( 51.2 8% ) ,SD 16例 ( 4 1.0 2 % ) ,PD 3例 ( 7.6 9% ) ;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血象下降和脱发。结论 HC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羟基喜树碱 顺铂 足叶乙甙 联合化疗 NSCLC 疗效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红蕊 来中海 +1 位作者 袁亮 刘清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10期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结核 辅助治疗 黄芪注射液
下载PDF
大肠癌侵袭、转移螺旋CT征象与VEGF及iNOS表达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海峰 杨春华 王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侵袭和转移螺旋CT征象与癌组织中VEGF及iNOS的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平扫、动静脉期双期增强的大肠癌患者,观察每个病灶的浆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V... 目的探讨大肠癌侵袭和转移螺旋CT征象与癌组织中VEGF及iNOS的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平扫、动静脉期双期增强的大肠癌患者,观察每个病灶的浆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VEGF及iNOS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螺旋CT征象的关系。结果螺旋CT征象上肿瘤的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与VEGF及iNOS蛋白表达有关(P<0.05)。结论大肠癌侵袭和转移CT征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VEGF及iN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VEGF INO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