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流程健康管理模式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
作者 吴姗 苏淑娟 边文玲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4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全流程健康管理模式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IVF-E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 目的:探讨基于全流程健康管理模式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IVF-E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全流程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生命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不孕症自我效能感量表(ISE)评分、生育生命质量量表(Fert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5、2.974、7.529,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5,P<0.05)。结论:基于全流程健康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IVF-ET患者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的生育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基于全流程健康管理模式 自我管理水平 满意度
下载PDF
复发性流产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高扬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分析孕妇发生复发性流产(RSA)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RSA发生的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建档的32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RSA将其分为正常组(n=234... 目的分析孕妇发生复发性流产(RSA)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RSA发生的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建档的32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RSA将其分为正常组(n=234)和流产组(n=9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发生RSA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孕妇的25-羟维生素D[25-(OH)D]、孕酮(P)、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及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期最低流速比值(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前月经周期、孕囊大小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和P水平降低、Hcy和TPOAb水平升高及PI、RI、S/D升高是孕妇发生RSA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模型预测孕妇发生RSA的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2.60%、90.25%、89.26%、0.914。结论25-(OH)D和P水平降低、Hcy和TPOAb水平升高及PI、RI、S/D升高是孕妇发生RSA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模型预测孕妇发生RSA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预测模型 25-羟维生素D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子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家珍 段予新 +1 位作者 潘瑞洋 申素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642-645,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已婚PCOS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连续2个月经周期进行自身对... 目的 探讨子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已婚PCOS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连续2个月经周期进行自身对照试验,第1个月经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个月经周期为灌注周期,其中对照周期28例(3例因无排卵予以排除),灌注周期29例(2例因无排卵予以排除)。患者2个月经周期的第5~9天均给予来曲唑2.5mg,口服;从月经周期第10天开始,连续阴道超声卵泡监测直至排卵,分别于第2个月经周期的排卵前2日及排卵日子宫腔灌注hCG500IU(0.5mL)。于排卵后第6~8天(植入窗期)检测患者血清雌激素(E2)和黄体酮(P)水平,并使用一次性S型子宫腔组织吸引管抽取少许子宫内膜组织,S-3500N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情况。结果 对照周期与灌注周期的植入窗期患者血清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1,P>0.05);灌注周期的植入窗期患者血清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周期(t=3.193,P<0.05)。对照周期和灌注周期有子宫内膜成熟胞饮突的患者分别为9例(32.14%)、17例(58.62%),灌注周期有成熟胞饮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周期(χ^2=4.032,P<0.05)。结论 PCOS患者植入窗期胞饮突发育不良,宫腔灌注hCG可增加成熟胞饮突数量,提高血清P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子宫腔灌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子宫内膜容受性 胞饮突 雌激素 黄体酮
下载PDF
排卵期宫腔灌注hCG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内膜胞饮突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家珍 陈帆 +1 位作者 南燕 申素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37-2540,共4页
目的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宫腔灌注hCG后复发性流产患者着床窗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情况,分析胞饮突的发育情况与雌二醇(E2)、孕酮(P)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宫腔灌注hCG对早期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60例(失访7例)复发性流产患... 目的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宫腔灌注hCG后复发性流产患者着床窗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情况,分析胞饮突的发育情况与雌二醇(E2)、孕酮(P)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宫腔灌注hCG对早期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60例(失访7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27)和hCG灌注组(n=26),两组的年龄、不良孕产史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排卵前2 d及排卵日分别给予hCG500 IU宫腔灌注1次。第1个月经周期,两组均于排卵后6~8 d取少许子宫内膜,行SEM观察。取内膜日晨患者空腹静脉采血3 mL,检测血清E2、P浓度。第2个月经周期,两组患者均于排卵期指导同房。于排卵后20 d抽血测hCG确定妊娠。结果 第1个月经周期,两组着床窗期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灌注组着床窗期P水平(25.30±2.02)ng/mL与对照组(19.29±4.03)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组成熟期胞饮突表达率为69.23%,与对照组(40.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月经周期,排卵后20 d hCG灌注组和对照组血清β-hCG阳性例数分别为16和9例,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性流产患者着床窗期胞饮突发育不良,宫腔灌注hCG可使成熟期胞饮突数量增加,且当孕激素水平达到(25.30±2.02)ng/mL时,对成熟期胞饮突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排卵期宫腔灌注hCG,可以更有效地提高RSA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宫腔灌注 HCG 胞饮突
下载PDF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排卵期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家珍 南燕 +1 位作者 陈帆 申素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观察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着床窗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情况,探讨胞饮突的发育情况与雌二醇(E2)及黄体酮(P)之间的关系。方法 53例R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灌注组(n=26)。... 目的观察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着床窗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情况,探讨胞饮突的发育情况与雌二醇(E2)及黄体酮(P)之间的关系。方法 53例R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灌注组(n=26)。灌注组于排卵前2 d及排卵日分别给予hCG 500×103IU·L^-1宫腔灌注1次,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2组均于排卵后第6-8天取少许子宫内膜,行扫描电镜(SEM)观察。取内膜日晨患者空腹采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E2和P水平。结果对照组和灌注组着床窗期E2水平分别为(534.50±90.65)、(544.85±133.48)pmol·L^-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灌注组着床窗期P水平分别为(61.34±12.82)、(80.45±6.42)nmol·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胞饮突成熟率为59.26%,低于灌注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A患者着床窗期胞饮突发育不良,宫腔灌注hCG可使成熟期胞饮突数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子宫内膜容受性。雌激素水平与胞饮突的发育可能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自然流产 宫腔灌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胞饮突
下载PDF
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家珍 潘瑞洋 申素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4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讨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对照组(n=23)为健康女性,研究组为PCOS患者。研究组1(n=25)给予口服来曲唑;研究组2(n=20)口服来曲唑同时于排卵前2日... 目的探讨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对照组(n=23)为健康女性,研究组为PCOS患者。研究组1(n=25)给予口服来曲唑;研究组2(n=20)口服来曲唑同时于排卵前2日及排卵日分别给予hCG 500 IU/mL宫腔灌注1次。各组均于排卵后第6~8天抽取子宫内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扫描电镜(SEM)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于取内膜当日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的浓度;于排卵后16 d计算各组妊娠率。结果研究组1成熟期胞饮突的表达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2成熟期胞饮突的表达率高于研究组1(P<0.05)。研究组1着床窗期P水平、子宫内膜PR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2着床窗期P水平、子宫内膜PR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研究组1(P<0.05)。研究组1妊娠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2妊娠率高于研究组1(P<0.05)。结论PCOS患者着床窗期胞饮突发育不良;宫腔灌注hCG可能使成熟期胞饮突数量增加,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其机制可能与P水平升高、PR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宫腔灌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胞饮突
下载PDF
坤泰胶囊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帆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4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坤泰胶囊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曲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坤泰胶囊联合来曲唑临床治... 目的探讨坤泰胶囊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曲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坤泰胶囊联合来曲唑临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排卵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孕酮(P)、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生成激素(FSH)各项激素水平表现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P、LH及FSH降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成熟卵泡数更多,子宫内膜厚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坤泰胶囊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激素水平,促进患者排卵,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坤泰胶囊 来曲唑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MMP-2在胚胎停育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李智慧 孙家珍 +1 位作者 雷鸣 张惠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9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MMP-2与胚胎停育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胚胎停育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正常早孕妇女因计划外妊娠而自愿终止者48例为对照组,分别留取其绒毛和蜕... 目的探讨MMP-2与胚胎停育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胚胎停育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正常早孕妇女因计划外妊娠而自愿终止者48例为对照组,分别留取其绒毛和蜕膜组织标本,采用半定量RT-PCR法对标本MMP-2 mRNA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绒毛组织中MMP-2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蜕膜标本中MMP-2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可能参与了胚胎停育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原文传递
不同促排卵方案在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洋 南燕 +2 位作者 陈帆 王慧 李玉洁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65-470,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在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高龄DOR患者促排卵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153例高龄DOR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在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高龄DOR患者促排卵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153例高龄DOR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促排卵方案分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剂(GnRHant)方案组(n=45)、微刺激方案组(n=56)、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组(n=52),分别给予相应的促排卵方案。采用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进行取卵,进行IVF-ET,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月经周期2~4 d双侧卵巢窦卵泡计数(AFC)、促排卵期间卵泡生长情况、冻融胚胎移植(FET)日子宫内膜厚度;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患者月经周期2~4 d空腹静脉血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抗苗勒管素(AMH)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LH、E 2、孕酮(P)水平;统计患者促性腺激素(Gn)应用时间、Gn使用总量、早发LH峰率、获卵数、第2次减数分裂(MⅡ)卵母细胞数、双原核(2PN)数、可利用胚胎数、未获胚率、周期取消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结果3组患者Gn应用时间、HCG注射日E 2和P水平及获卵母细胞数、MⅡ卵数、2PN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率、未获胚率、周期取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χ^2=0.846、1.146、2.297、2.973、2.952、2.466、2.545、0.192、1.080、1.772,P>0.05)。3组患者Gn使用总量、HCG注射日LH水平及早发LH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χ^2=7.050、14.389、7.131,P<0.05);其中GnRHant方案组患者Gn使用总量高于微刺激方案组、PPOS方案组(P<0.05);微刺激方案组患者早发LH峰率、HCG注射日LH水平高于GnRHant方案组、PPOS方案组(P<0.05)。GnRHant方案组、微刺激方案组、PPOS方案组患者有效FET周期率分别为60.00%(27/45)、53.57%(30/56)、53.84%(28/52),3组患者有效FET周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P>0.05)。GnRHant方案组、微刺激方案组、PPOS方案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0.37%、20.00%、21.43%,3组患者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8,P>0.05)。GnRHant方案组、微刺激方案组、PPOS方案组患者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9.33±1.72)、(9.10±1.31)、(9.25±1.33)mm,3组患者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9,P>0.05)。GnRHant方案组、微刺激方案组、PPOS方案组患者生化妊娠率分别为33.33%、36.67%、35.71%,3组患者生化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05)。GnRHant方案组、微刺激方案组、PPOS方案组患者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1.11%、13.33%、10.71%,3组患者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4,P>0.05)。GnRHant方案组、微刺激方案组、PPOS方案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5.93%、23.33%、25.00%,3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P>0.05)。结论高龄DOR患者使用GnRHant方案、微刺激方案、PPOS方案的临床结局无明显差异;但PPOS方案的早发LH峰率低,有效抑制LH峰作用强,是高龄DOR患者值得推荐的促排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高龄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促排卵 微刺激
下载PDF
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添加不同外源性黄体生成素制剂对低黄体生成素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莲 南燕 +2 位作者 王慧 刘洋 李玉洁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探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添加不同外源性黄体生成素制剂对低黄体生成素(LH)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垂体降调后LH&... 目的探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添加不同外源性黄体生成素制剂对低黄体生成素(LH)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垂体降调后LH<1.0 U·L^(-1)的238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给予基因重组促卵泡激素促排卵,在卵泡直径12~14 mm时添加外源性LH制剂,根据添加LH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重组黄体生成素(r-LH)组(n=116)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组(n=122)。比较2组患者降调时间、促性腺激素(Gn)启动量、Gn使用时间、Gn总量、添加LH日血LH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HCG注射日LH水平、HCG注射日孕酮(P)水平、HCG注射日雌二醇(E_(2))水平及获卵数、2PN卵数、MII卵数、卵裂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受精率、2PN卵率、MII卵率、全胚冷冻周期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2组患者降调时间、Gn启动量、Gn总量、HCG注射日E_(2)水平、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LH组患者Gn使用时间、添加LH日血LH水平、HCG注射日P水平显著低于HMG组(P<0.05),HCG注射日LH水平显著高于HMG组(P<0.05)。2组患者获卵数、2PN卵数、MII卵数、卵裂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受精率、2PN卵率、MII卵率、全胚冷冻期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LH组患者优质胚胎率高于HMG组(P<0.05)。结论Gn启动日低LH水平患者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促排卵过程中补充r-LH较补充HMG可显著增加体内LH水平,提高优质胚胎率,缩短患者Gn使用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黄体生成素 重组人黄体生成素 重组促卵泡激素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卵巢正常反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紫玮 南燕 +2 位作者 王慧 于莲 李玉洁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比较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应用于卵巢正常反应(NO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1年1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助孕治疗的241例NOR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比较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应用于卵巢正常反应(NO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1年1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泡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助孕治疗的241例NOR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促排卵方案将患者分为长效长方案组(n=164)和拮抗剂方案组(n=77)。长效长方案组患者行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拮抗剂方案组患者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促排卵方案。比较2组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的相关指标[包括重组人促性腺激素(Gn)总量及Gn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HCG日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黄体酮(P)水平、获卵数、第2次减数分裂(MⅡ)卵母细胞数、双原核(2PN)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新鲜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相关指标[包括全胚冷冻率、周期取消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及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的相关指标(包括FET日内膜厚度、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结果长效长方案组患者的Gn天数、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MⅡ卵母细胞数、2PN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HCG日LH值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P<0.05);长效长方案组与拮抗剂方案组患者Gn应用总量、HCG日E_(2)水平、HCG日P水平、优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胚胎移植周期,长效长方案组与拮抗剂方案组中重度OHSS发生率、周期取消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效长方案组全胚冷冻率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P<0.05)。首次FET周期,长效长方案组与拮抗剂方案组FET日内膜厚度、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效长方案组胚胎着床率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P<0.05)。结论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GnRH-ant拮抗剂方案均适用于NOR患者,且2种方案新鲜胚胎移植及首次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并无显著差异;应用GnRH-ant拮抗剂方案患者的Gn使用天数少、周期短,但其获卵及优质胚胎数少、全胚冷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正常反应 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拮抗剂方案 冻融周期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兔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和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瑞洋 孙家珍 +1 位作者 赵奕霖 赵国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肌细胞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和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心力衰竭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心力衰竭模型组和辛伐...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肌细胞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和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心力衰竭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心力衰竭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兔经耳缘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2.0 mg·kg^(-1),每周1次,连续6周,第7周起经耳缘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1.5 mg·kg^(-1),连续6周,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兔模型;对照组兔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辛伐他汀组兔在首次注射盐酸阿霉素时给予辛伐他汀灌胃(1.5 mg·kg^(-1)·d^(-1)),连续12周;对照组和心力衰竭模型组兔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2周。造模结束后通过心脏超声测量兔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处死动物留取左心室室壁,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细胞中PTEN、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TEN、β-caten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兔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与心力衰竭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兔的LVESD、LVEDD减小,LVEF升高(P<0.05)。对照组、心力衰竭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细胞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36±0.54)%、(41.63±0.72)%、(24.17±0.51)%,对照组、心力衰竭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细胞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73±0.46)%、(52.26±0.72)%、(38.42±0.56)%;心力衰竭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细胞PTEN、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细胞PTEN、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心力衰竭模型组(P<0.01)。对照组、心力衰竭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细胞中PTE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1±0.30、4.61±0.71、3.49±0.64,对照组、心力衰竭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细胞中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1±0.21、2.48±0.34、1.51±0.25;心力衰竭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细胞中PTEN、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兔心肌细胞中PTEN、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心力衰竭模型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肌凋亡,提高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TEN、β-catenin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慢性心力衰竭 阿霉素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 Β-CATENIN
下载PDF
初产妇剖宫产率升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尚翠玲 赵敏 +2 位作者 段予新 任静朝 贾淑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3期4256-4259,共4页
目的了解初产妇剖宫产率升高的影响因素,寻找孕前、孕期干预办法,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在新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阴道试产的共计851例初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分娩结局分为试产成功组(719例)和试产失败组(132例)。比较... 目的了解初产妇剖宫产率升高的影响因素,寻找孕前、孕期干预办法,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在新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阴道试产的共计851例初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分娩结局分为试产成功组(719例)和试产失败组(13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探讨各因素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产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家务劳动情况、孕期保健情况、新生儿体质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期增重、居住地、孕期工作情况、受教育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孕周、产前BMI、孕期增重、孕期家务劳动情况、新生儿体质量是阴道试产失败转剖宫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妇年龄、孕周、产前BMI、孕期增重、孕期家务劳动情况、新生儿体质量是阴道试产失败转剖宫产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可鼓励已婚女性尽早生育,合理控制体重及孕期增重,孕期适当进行家务劳动,以争取阴道分娩机会,降低首次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剖宫产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对产痛及血浆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尚翠玲 潘莹 +2 位作者 熊艳红 时捷 赵敏 《包头医学》 2020年第4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催眠暗示镇痛法和硬膜外镇痛法对产痛及血浆5-羟色胺(Hydor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新乡市妇幼保健院选择不同镇痛方式镇痛分娩的... 目的:探讨催眠暗示镇痛法和硬膜外镇痛法对产痛及血浆5-羟色胺(Hydor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新乡市妇幼保健院选择不同镇痛方式镇痛分娩的健康初产妇,进行回顾性抽查分析。按对镇痛方法的选择不同分三组:催眠暗示镇痛组,硬膜外镇痛组,对照组。结果:①不同镇痛方法对产痛的影响:不同组镇痛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9.6856,P<0.0001)。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三组间的镇痛效果均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②不同镇痛方法对血浆中5-HT,DA,NA表达的影响:①对照组:5-HT、DA、NA水平在临产前、活跃期的加速期及活跃期的减速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说明5-HT含量随着产程不断降低,而DA和NA含量随着产程不断升高;②催眠暗示镇痛组:5-HT、DA和NA催眠前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催眠暗示镇痛后,5-HT水平升高,而DA和NA水平降低;③硬膜外镇痛组:5-HT、DA和NA硬外镇痛前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硬膜外镇痛后,5-HT水平升高,而DA和NA水平降低。且硬膜外镇痛能使DA水平降低的更加显著。结论:①催眠暗示镇痛法,硬膜外镇痛法,均可以使产痛明显减轻,且硬膜外镇痛法的镇痛效果优于催眠暗示镇痛法;②催眠暗示镇痛法、硬膜外镇痛法均影响体内神经递质的含量,使静脉血浆中5-HT的含量升高,DA、NA含量降低,且硬膜外镇痛法对DA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痛 催眠暗示镇痛术 硬膜外镇痛术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地屈孕酮对黄体功能不全致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受孕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尚翠玲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10期51-53,共3页
黄体功能不全为妇科常见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黄体内分泌功能异常的症状,发病率较高,常伴有月经紊乱、早期流产、不孕等,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1]。黄体功能不全患者在卵巢排卵后,因孕激素分泌不足,诱发子宫内膜分泌转化异常... 黄体功能不全为妇科常见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黄体内分泌功能异常的症状,发病率较高,常伴有月经紊乱、早期流产、不孕等,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1]。黄体功能不全患者在卵巢排卵后,因孕激素分泌不足,诱发子宫内膜分泌转化异常,出现排卵性功血而阻碍受精卵着床,进而导致习惯性流产或不孕[2]。临床常通过激素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不孕患者,可有效补充孕激素,促进受精卵着床,改善不孕症状[3]。地屈孕酮属于口服孕激素,可较好地改善孕激素不足症状,临床应用广泛[4]。鉴于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6例黄体功能不全致不孕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地屈孕酮对黄体功能不全致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受孕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 黄体功能不全 不孕患者 地屈孕酮 受孕率 受精卵着床 卵巢排卵 临床应用
下载PDF
BOTs患者术后采用IVF助孕的结局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s)患者术后采用体外受精(IVF)助孕的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1月BOTs术后在我院接受IVF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0例。探讨其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结局。结果:10例患者共...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s)患者术后采用体外受精(IVF)助孕的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1月BOTs术后在我院接受IVF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0例。探讨其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结局。结果:10例患者共进行28个周期的IVF,其中常规方案4个周期,微刺激方案19个周期,自然周期方案5个周期;共进行20个胚胎移植周期,其中新鲜周期胚胎移植7个周期,冷冻胚胎移植13个周期,其中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妊娠率为42.86%,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为46.15%,累积妊娠率为45.00%;10例患者中经过IVF助孕,共分娩7名婴儿,婴儿发育正常;未发现卵巢肿瘤复发的情况。结论:对于有生育意愿的BOTs患者,经评估后行保留卵巢生育功能手术后行IVF-ET助孕,临床结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巢交界性肿瘤 助孕结局
下载PDF
产病一体化病房对初产妇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尚翠玲 赵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0期3676-3678,共3页
目的了解产病一体化病房对初产妇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在新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946名健康初产妇,根据分娩地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78名(普通产房),观察组168名(产病一体化病房)。对比两组初产... 目的了解产病一体化病房对初产妇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在新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946名健康初产妇,根据分娩地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78名(普通产房),观察组168名(产病一体化病房)。对比两组初产妇对硬膜外镇痛的需求率、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量、胎头吸引器助产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转儿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PICU)率等。结果两组硬膜外镇痛使用率、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胎头吸引器助产率、新生儿转PICU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病一体化病房可以减少初产妇对硬膜外镇痛的需求率,降低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减少产后出血量,但对胎头吸引器助产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转PICU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产病一体化病房 分娩结局
下载PDF
妇产科HPV筛查结果与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18
作者 李雨珊 李玉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24-27,共4页
分析妇产科HPV筛查结果及微生物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117例2022年9月-2023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HPV筛查及微生物检测的患者,分析HPV阳性检出率、HPV亚型检出率、病原微生物感染率,对比HPV阳性患者与HPV阴性患者微生物检测结果。结果 共... 分析妇产科HPV筛查结果及微生物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117例2022年9月-2023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HPV筛查及微生物检测的患者,分析HPV阳性检出率、HPV亚型检出率、病原微生物感染率,对比HPV阳性患者与HPV阴性患者微生物检测结果。结果 共计30例HPV阳性患者(阳性率达25.64%),包括17例HPV高危型患者(56.67%)及13例HPV低危型患者(占43.33%)。念珠菌感染率达17.09%、杂菌感染率达14.53%、乳酸杆菌感染率达11.11%、芽生孢子感染率达6.84%、霉菌感染率达5.98%、阴道毛滴虫感染率达10.26%。HPV阳性组患者念珠菌、杂菌、乳酸杆菌、芽生孢子、霉菌及阴道毛滴虫感染率均高于HPV阴性组患者且病原微生物阳性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患者与HPV阴性组患者霉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原微生物感染可能为HPV感染的重要辅助因素,妇产科筛查中联合实施HPV筛查与病原微生物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及早发现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HPV筛查 微生物检测 病原微生物感染 宫颈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