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
1
作者 杨满 黄琰 +4 位作者 孙凤霞 张灵秀 朱璐遥 刘宪凯 王秀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以PET/CT存在局灶性骨髓浸润...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以PET/CT存在局灶性骨髓浸润灶认定为骨髓浸润,根据是否发生骨髓浸润分为骨髓浸润组和骨髓正常组。其中骨髓浸润组分为局部浸润、弥漫浸润、局部伴弥漫浸润三组。观察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值,使用Spearman分析影像参数与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ET/CT对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经^(18)F-FDG PET/CT检查发现,骨髓浸润16例(22.86%),骨髓正常54例(78.14%),骨髓浸润中,局部浸润2例(12.50%)、弥漫浸润4例(25.00%)、局部伴弥漫浸润10例(62.50%);对比骨髓浸润组与骨髓正常组的^(18)F-FDGPET/CT参数发现,骨髓浸润组SUVmax、MTV和TLG值均高于骨髓正常组(P<0.05);对比不同临床分期的^(18)F-FDG PET/CT参数发现,4个临床分期的SUVmax、MTV和TLG值差异显著,均随着临床分期的进程而升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SUVmax、MTV和TLG与临床分期均成正相关(r=0.944,r=0.569,r=0.982,P均<0,001);SUVmax、MTV和TLG诊断骨髓浸润的AUC的面积分别为0.999、0.700、0.994(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诊断DLBCL患者效能较高,其影像参数均呈现较高水平,与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且其对骨髓浸润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8)氟-脱氧葡萄糖 PET/CT 骨髓浸润
下载PDF
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杨满 黄琰 +4 位作者 朱璐遥 张灵秀 字友梅 王秀峰 张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4-1419,共6页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评估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化疗近期疗效、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62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8.39%。病变部位在结外、NCCN-IPI中高危/高危、IPI中高危/高危、进展或复发时间<12个月是影响R/R DLBCL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均P<0.05)。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中性粒细胞减少(75.19%),其中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达52.71%。62例患者1年和2年OS率分别为48.51%和31.56%,中位OS时间为1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后客观缓解[HR=0.080(95%CI:0.028-0.235)]是R/R DLBCL患者OS的保护性因素,NCCN-IPI中高危/高危[HR=4.828(95%CI:1.546-15.080)]是影响R/R 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可作为R/R DLBCL的有效治疗方案,NCCNIPI可作为预后的评价指标,化疗后客观缓解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替尼 维奈托克 复发难治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NCCN-IPI
原文传递
泊马度胺为主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3
作者 杨满 黄琰 +4 位作者 张灵秀 吕国庆 朱璐瑶 刘宪凯 郭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1-436,共6页
目的:研究泊马度胺为主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RRMM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采用PDD方案(泊马度胺+达雷妥尤单抗+地塞米松),45例采... 目的:研究泊马度胺为主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RRMM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采用PDD方案(泊马度胺+达雷妥尤单抗+地塞米松),45例采用PCD方案(泊马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观察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位疗程5(2-11)个,总体反应率(ORR)为75.0%;采用PDD方案的患者ORR为73.3%,采用PCD方案的患者ORR为75.6%。46例非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ORR为86.9%,显著高于14例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35.7%(χ^(2)=15.031,P<0.05)。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8.0(95%CI:6.8-9.1)个月,中位OS为14.0(95%CI:11.3-16.7)个月。PDD方案中非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PFS和OS均显著高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PFS:7.0(95%CI:4.6-9.3)个月vs 4.0(95%CI:3.1-4.8)个月,χ^(2)=5.120,P<0.05;OS:未达到vs 6.0(95%CI:1.1-10.9)个月,χ^(2)=9.870,P<0.05];PCD方案中非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的PFS和OS也均显著高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PFS:9.0(95%CI:6.2-11.8)个月vs 6.0(95%CI:5.4-6.6)个月,χ^(2)=14.396,P<0.05;OS:未达到vs 11.0(95%CI:6.4-15.6)个月,χ^(2)=7.471,P<0.05]。结论:泊马度胺为主的方案治疗RRMM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难治 泊马度胺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4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4
作者 王秀峰 李婷 +3 位作者 字友梅 杨满 吴隼 黄琰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778-78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例IVLBCL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4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均为发热,其中有肺部浸润2例,皮肤改变1例,中枢浸润1例。实验室检查显示4例...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例IVLBCL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4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均为发热,其中有肺部浸润2例,皮肤改变1例,中枢浸润1例。实验室检查显示4例病人血常规均异常(贫血3例,血小板减少2例,白细胞减少1例),4例乳酸脱氢酶升高,3例低蛋白血症,3例白细胞介素-10升高。影像学检查2例PET-CT阴性。4例病人的Ann Arbor分期均为Ⅳ期。通过病理活检确诊,其中骨髓活检2例,子宫活检1例,皮肤盲检1例。4例病人病理均表现为淋巴瘤细胞局限于小血管腔内生长,均为成熟B细胞,Hans模型为非生发中心,3例伴有CD5表达。结论IVLBCL罕见,临床特征多变,以发热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肺部、皮肤和神经系统受累。PET-CT检查多为阴性,易误诊漏诊,确诊需要骨髓活检、皮肤活检或受累器官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病理学 临床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
5
作者 王秀峰 李婷 +6 位作者 字友梅 王莉华 刘宪凯 杨满 郭燕 吴隼 黄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目的 评价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48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以利妥昔单抗为主组(23例)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组... 目的 评价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48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以利妥昔单抗为主组(23例)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组(25例)。比较两组疾病有效率和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利妥昔单抗为主较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PFS时间延长(P<0.05)。不良反应方面,以利妥昔单抗为主治疗方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细胞减少和感染,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损伤和消化道反应的便秘和腹泻。结论 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均可应用于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但两组优劣性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硼替佐米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首次就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麻痹的程度、持续时间与PFS和OS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田琳琳 刘宪凯 +3 位作者 吕国庆 张媛 刘亚慧 吴隼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7期45-49,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首次就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免疫麻痹程度及持续时间与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为更深入明确免疫麻痹与NDMM预后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99例NDMM患者,存在免疫麻痹88例,无免疫麻痹11例。... 目的通过分析首次就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免疫麻痹程度及持续时间与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为更深入明确免疫麻痹与NDMM预后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99例NDMM患者,存在免疫麻痹88例,无免疫麻痹11例。根据首次就诊时免疫麻痹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免疫麻痹组和非重度免疫麻痹组(轻度免疫麻痹患者+无免疫麻痹患者),分别为68、31例。根据麻痹持续时间将重度免疫麻痹患者分为A(重度免疫麻痹持续≥3个月)、B(重度免疫麻痹持续≥6个月)、C组(重度免疫麻痹持续≥12个月),分别为62、44、32例。绘制上述各组生存曲线,并比较不同组之间PFS、OS。COX回归分析首次就诊时免疫麻痹程度及持续时间与NDMM患者PFS、OS的相关性。结果重度免疫麻痹组中位PFS、OS均短于非重度免疫麻痹组(中位PFS:20个月vs 42个月,P<0.01;中位OS:43个月vs未达到,P<0.01)。C组患者中位PFS和OS均短于A、B两组(P均<0.05)。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就诊时存在重度免疫麻痹、重度免疫麻痹持续≥3、6、12个月、R-ISSⅢ期、基线浆细胞比例≥70%、血清钙浓度>2.65 mmol/L是NDMM患者PFS短的危险因素(P均<0.05);首次就诊时存在重度免疫麻痹、重度免疫麻痹持续时间≥3、6、12个月、R-ISSⅢ期、肌酐浓度≥177μmol/L、血清钙浓度>2.65 mmol/L是NDMM患者OS短的危险因素(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度免疫麻痹持续≥12个月是NDMM患者PFS和OS短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4.494(1.595~12.658)、20.620(1.797~236.589),P均<0.05)。结论首次就诊时存在重度免疫麻痹、重度免疫麻痹持续时间≥3、6、12个月与NDMM患者PFS和OS短有关;重度免疫麻痹持续时间≥12个月与NDMM患者PFS和OS短有独立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麻痹 肿瘤预后 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恶性增殖疾病
下载PDF
全口服IBiR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秀峰 李婷 +5 位作者 字友梅 刘宪凯 杨满 吕国庆 吴隼 黄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644-3648,共5页
目的:评价全口服IBiRD(伊沙佐米+克拉霉素+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化疗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01月0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IBiRD方案化疗的28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 目的:评价全口服IBiRD(伊沙佐米+克拉霉素+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化疗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01月0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IBiRD方案化疗的28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2周期后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治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临床获益率78.6%,客观缓解率50.0%,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14.3%,部分缓解率35.7%,微小缓解率28.6%,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乏力、纳差、腹泻和血液学毒性。结论:全口服IBiRD方案是一种全有效的口服治疗复发难治性骨髓瘤的方案,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D 克拉霉素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随机皮肤活组织检查确诊PET-CT阴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王秀峰 李婷 +3 位作者 杨满 朱璐遥 吴隼 黄琰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12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IVLBC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通过随机皮肤活组织检查确诊的PET-CT阴性IV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IVLBC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通过随机皮肤活组织检查确诊的PET-CT阴性IV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4岁女性,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活动后胸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常规示轻度血小板减少,生化检测示乳酸脱氢酶升高,白细胞介素10明显升高。胸部CT示双肺呈间质性马赛克样改变,颅脑磁共振成像示多发类脑梗死病变,全身PET-CT未见高活性肿瘤组织。双下肢皮肤可见紫红色毛细血管扩张,通过随机皮肤活组织检查确诊为IVLBCL。结论IVLBC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隐匿,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血管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活组织检查
原文传递
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秀峰 李婷 +5 位作者 吕国庆 刘宪凯 郭燕 杨满 吴隼 黄琰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S0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规培的2020级住院规范化培训医师141人为实验组采取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将2019级在我院血...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规培的2020级住院规范化培训医师141人为实验组采取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将2019级在我院血液内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138人设为历史对照组采取传统医学教育,两组对比理论考试成绩,并应用DREEM量表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7.32±7.11)、(82.14±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例分析、人文沟通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医学基础成绩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DREEM量表总分分别为(170.15±7.04)、(156.1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对学习的知觉、对教师的知觉、对学术的知觉、对环境的知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医学联合个体化医学教育可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好的推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教育 个体化医学教育 血液内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融合思政线上线下结合的PBL对血液科实习生的教学效果评估
10
作者 郭燕 张媛 +1 位作者 吕国庆 黄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5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融合思政线上线下结合的基于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对血液科实习生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6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学生。实验组采用思政融入PBL结合微信和钉钉等互联网工具进行教... 目的探讨融合思政线上线下结合的基于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对血液科实习生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6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学生。实验组采用思政融入PBL结合微信和钉钉等互联网工具进行教学,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两组学生均接受为期8个学时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临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并发放调查问卷分析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35、8.25、11.29,P均<0.05)。实验组学生在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3.09、2.48、6.31,P均<0.05)。结论融合思政线上线下结合的PBL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血液科教学质量和学生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 基于问题为导向的学习 互联网 实习生 血液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