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以新余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玲 《新余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5-68,共4页
以工学结合为原则,校企共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地方院校转型的必由之路。以新余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建立符合新能源专业特性的课程体系,使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选取、教学考评体系改革等紧扣岗位需求,突出学生岗... 以工学结合为原则,校企共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地方院校转型的必由之路。以新余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建立符合新能源专业特性的课程体系,使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选取、教学考评体系改革等紧扣岗位需求,突出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课程体系建设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新余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江民华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现代产业学院是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多主体共建共治、集人才培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育人平台。以新余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为例,阐述与企业在“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等六个方面的实践过程... 现代产业学院是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多主体共建共治、集人才培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育人平台。以新余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为例,阐述与企业在“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等六个方面的实践过程,为产教融合探索“六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现代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探究——以新余学院新能源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林丹 《新余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17-121,共5页
以新余学院新能源类专业与新余地方特色产业之间校企合作为样本,通过对新余学院校企合作特色企业和新能源类专业的实习生、毕业生进行调查、访谈,以合作企业人才质量发展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发展预期为导向,分析了基于地方特色产业资源... 以新余学院新能源类专业与新余地方特色产业之间校企合作为样本,通过对新余学院校企合作特色企业和新能源类专业的实习生、毕业生进行调查、访谈,以合作企业人才质量发展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发展预期为导向,分析了基于地方特色产业资源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特点、合作模式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类专业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地方本科院校
下载PDF
“三全育人”理念下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新余学院新能源专业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军英 江民华 陈裕先 《萍乡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应用型人才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可实现包括高校、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个单位参与的全员育人,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育人以及课程、文化、科研、管理、服务等全方位育人。该模式可充分发挥各单位在...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应用型人才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可实现包括高校、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个单位参与的全员育人,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育人以及课程、文化、科研、管理、服务等全方位育人。该模式可充分发挥各单位在德育和专业教育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多元协同育人模式 新能源专业
下载PDF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化课程构建——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5
作者 陈裕先 江民华 《新余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10-113,共4页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已然成为越来越多高校转型发展的目标,如何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各高校研究的热点课题。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在CDIO工程教育...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已然成为越来越多高校转型发展的目标,如何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各高校研究的热点课题。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构建项目化课程,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CDIO工程教育理念 项目化课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下载PDF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新余学院新能源专业为例
6
作者 江民华 胡军英 +1 位作者 陈裕先 钟美慧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根据一流专业建设要求,为了充分挖掘校内外的教育教学资源,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加快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新余学院新能源专业为例,构建了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 根据一流专业建设要求,为了充分挖掘校内外的教育教学资源,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加快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新余学院新能源专业为例,构建了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积极的专业建设成效,不断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专业 产学研合作 多元协同育人模式 新能源专业
下载PDF
地方院校光伏类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新余学院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任华 廖卫兵 +1 位作者 张发云 李水根 《新余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5-17,共3页
以建立适合光伏类专业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光伏专业的实际需要,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机械制造基础》 教学改革 光伏类专业
下载PDF
“三合一”校企协同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以新余学院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水根 谢翔宇 +5 位作者 刘洪宇 罗永平 刘慧源 李城 廖佳慧 肖海英 《新余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19-124,共6页
从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出发,对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予以剖析,提出了“三合一”新型校企协同模式,助力地方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实际,以新余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了通过“三合一”校企协同模式达到完善... 从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出发,对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予以剖析,提出了“三合一”新型校企协同模式,助力地方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实际,以新余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了通过“三合一”校企协同模式达到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优化导师队伍建设、解决企业人才缺乏的目的,最终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合一” 校企协同 知识结构 创新创业
下载PDF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9
9
作者 江民华 李玲 陈裕先 《新余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39-142,共4页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型产业,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到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中,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解决当前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中...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型产业,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到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中,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解决当前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中增强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问题,这对加紧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工程教育 新能源 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培养
下载PDF
协同创新定位对新余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玲 李水根 +2 位作者 任华 朱婷婷 付华华 《新余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11,共4页
协同创新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基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以新余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新余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数据,分析协同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模式,针对目前协同创新定位对科技城影响程度,... 协同创新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基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以新余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新余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数据,分析协同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模式,针对目前协同创新定位对科技城影响程度,提出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新余国家新能源科技城 产业集群 影响
下载PDF
面向新能源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产教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
11
作者 江民华 《新余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30-132,共3页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型产业。近年来,为加快产业的健康发展,高校设置了新能源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新能源卓越工程师显得尤为重要。新余学院借鉴国内外经验,采用校企产教融合模式培养新能...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型产业。近年来,为加快产业的健康发展,高校设置了新能源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新能源卓越工程师显得尤为重要。新余学院借鉴国内外经验,采用校企产教融合模式培养新能源卓越工程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卓越工程师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下载PDF
袁河新余段水质状况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燕平 刘澄宇 《新余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3-15,共3页
根据新余市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阐述了袁河新余段不同断面水质现状,分析了影响水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袁河 水质状况 防治对策
下载PDF
转型发展背景下新能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3
作者 胡军英 江民华 《科学大众(科技创新)》 2018年第4期60-61,共2页
转型发展是近年来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略性举措。新能源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如何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开展的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型课程体系... 转型发展是近年来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略性举措。新能源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如何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开展的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能源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发展 新能源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下载PDF
基于太赫兹成像结合压缩感知与超分辨的葵花籽饱满度检测
14
作者 李斌 谢立明 +3 位作者 黎艳兵 杨金丽 吴建 欧阳爱国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71,共9页
太赫兹成像技术虽已被证实能够用于检测葵花籽内部品质,然而其成像速度较为缓慢,难以实现切实且迅速的检测。为了实现对葵花籽饱满度的快速检测,该研究将压缩感知与注意力增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A-ESRGAN)模型相结合应用于太赫兹成... 太赫兹成像技术虽已被证实能够用于检测葵花籽内部品质,然而其成像速度较为缓慢,难以实现切实且迅速的检测。为了实现对葵花籽饱满度的快速检测,该研究将压缩感知与注意力增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A-ESRGAN)模型相结合应用于太赫兹成像领域。首先,选用压缩采样匹配追踪(compressive sampling matching pursuit,CoSaMP)重构算法来验证不同测量矩阵的性能,根据最佳综合性能选取高斯矩阵作为测量矩阵。其次,通过比较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结合全变分(total variation,TV)正则化(ADMM_TV)和子空间追踪(subspace pursuit,SP)等5种重构算法的峰值信噪比和重构时间等评价指标评估图像重建质量。结果表明ADMM_TV在峰值信噪比、均方误差、结构相似性指数表现最佳,自然图像质量评估器在测量比例超过6.0%最低,尽管重构时间无明显优势,但综合表现优于其他算法。最后,运用多尺度注意力增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A-ESRGANmulti)模型对压缩感知不同采样率的重构图像进行处理,其效果优于真实图像增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RealESRGAN)和单尺度注意力增强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A-ESRGAN-single),提升了图像质量,使边缘对比度得以提高,为后续的图像分割提供了便利。研究表明,压缩感知与A-ESRGAN-multi模型相结合用于检测葵花籽饱满度是可行的,验证集的饱满度误差平均为2.50%,最大检测误差为6.41%。综上所述,将压缩感知与A-ESRGAN-multi模型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节省82.5%的采样时间,为葵花籽的品质检测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压缩感知 A-ESRGAN-multi 饱满度 太赫兹成像 模型
下载PDF
新型介孔碳/金属薄板对电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电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顺建 罗玉峰 +2 位作者 钟炜 肖宗湖 罗永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74-1580,共7页
采用金属薄板为基材及高催化活性的介孔碳为催化材料,构建出低廉的新型对电极,考察了相应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不锈钢304或316为基材时,能获得效率优于FTO基底介孔碳对电极且稳定性较佳的器件。特别是不锈钢316,... 采用金属薄板为基材及高催化活性的介孔碳为催化材料,构建出低廉的新型对电极,考察了相应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不锈钢304或316为基材时,能获得效率优于FTO基底介孔碳对电极且稳定性较佳的器件。特别是不锈钢316,与FTO相比,效率从5.68%增加到6.36%,增幅为12%。阻抗分析揭示,方块电阻的急剧下降是效率改善的主要原因。镍为基材时,器件具有与Pt/FTO对电极相近的效率,然而镍被电解质缓慢地择优溶解削弱了部分碳膜与基底的结合,导致稳定性下降。铝合金为基材时,铝向碳膜中扩散覆盖了部分碳颗粒表面的活性点,导致器件的效率低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薄板 介孔碳 对电极 太阳电池 光电性能
原文传递
浅谈新建本科院校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16
作者 熊小真 江训艳 《新余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24-125,共2页
新建本科院校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目前面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不完善,缺少相应的发展平台和激励机制等困境。探讨新建本科院校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应当构建一个引导、两种制度、三个支点、四种方式、五个阶段的专业发展新模式,以便... 新建本科院校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目前面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不完善,缺少相应的发展平台和激励机制等困境。探讨新建本科院校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应当构建一个引导、两种制度、三个支点、四种方式、五个阶段的专业发展新模式,以便有效发挥新建本科院校数学教师角色和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数学教师 专业发展
下载PDF
太阳能晶硅线切割SiC微粉生产新工艺研究
17
作者 赵银福 赵新亚 +5 位作者 张发云 江民华 肖宗湖 王发辉 任华 胡耐根 《新余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3,共3页
SiC微粉作为晶硅片切割的重要辅料,其市场需求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也成为微粉生产企业争相研发生产的产品。通过采用物理分离新工艺对传统的SiC微粉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可获得分布集中、粒度均匀性好、纯... SiC微粉作为晶硅片切割的重要辅料,其市场需求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也成为微粉生产企业争相研发生产的产品。通过采用物理分离新工艺对传统的SiC微粉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可获得分布集中、粒度均匀性好、纯度高、导热性好和化学性能稳定的SiC微粉颗粒,能有效提高其切割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微粉 晶体硅 新工艺
下载PDF
太阳能晶硅线切割SiC微粉除铁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赖晓波 赵银福 +3 位作者 张发云 肖宗湖 江民华 胡耐根 《新余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SiC微粉是光伏行业晶体硅切割不可或缺的切割材料,但其在冶炼和破碎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铁杂质,除铁成为Si C微粉的生产中一道必备工序。传统除铁工艺是酸洗,不仅需消耗大量的酸,也浪费水资源。采用物理方法——磁选,代替化学方法除... SiC微粉是光伏行业晶体硅切割不可或缺的切割材料,但其在冶炼和破碎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铁杂质,除铁成为Si C微粉的生产中一道必备工序。传统除铁工艺是酸洗,不仅需消耗大量的酸,也浪费水资源。采用物理方法——磁选,代替化学方法除去晶硅线切割Si C微粉中铁杂质,使Fe2O3含量小于0.15%,低于行业标准,对提高产品竞争力及增强产业附加值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除铁 酸洗 磁选
下载PDF
二硫化钼微球的水热合成及作为新型对电极的应用
19
作者 刘远锴 欧惠 +3 位作者 夏永吉 陈林平 莫少权 潘嘉瑞 《江西科学》 2019年第5期735-738,745,共5页
以钼酸钠(Na2MoO 4·2H 2O)为钼源,硫脲(CS(NH 2)2)为硫源,考察了钼硫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4个因素对MoS 2微球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钼硫摩尔比为1:4、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18 h和TBAB用量0.... 以钼酸钠(Na2MoO 4·2H 2O)为钼源,硫脲(CS(NH 2)2)为硫源,考察了钼硫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4个因素对MoS 2微球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钼硫摩尔比为1:4、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18 h和TBAB用量0.6 g时成功合成了大小较均匀、表面由大量薄片构成的MoS 2微球。此时,对应的MoS 2对电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传统Pt对电极的86.6%,具有成为新型非Pt对电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 水热法 染料敏化电池 对电极
下载PDF
绿色发展理念下聚氨酯多孔材料制备及应用于油水分离的综合实验设计
20
作者 周小英 汪卓颖 +5 位作者 蔡雯斐 金秀月 陈宇鹏 周先波 毛红雷 胡桂香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6期199-201,共3页
对频发的海洋漏油和大量废弃塑料的有效处理,已成为全球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设计并实施了一项综合实验,旨在制备聚氨酯多孔材料并探索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潜力。该实验以热塑性聚氨酯塑料为原料,用水辅助热致相分离... 对频发的海洋漏油和大量废弃塑料的有效处理,已成为全球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设计并实施了一项综合实验,旨在制备聚氨酯多孔材料并探索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潜力。该实验以热塑性聚氨酯塑料为原料,用水辅助热致相分离法成功制备了聚氨酯多孔材料;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接触角测角仪表征其结构与性能;通过油吸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聚氨酯多孔材料在油水分离方面的潜力。该实验内容较新颖,综合性强,涵盖了化学、材料学等学科知识,同时突出了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多孔材料 油水分离 综合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