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抵抗技术规训的在地文化:非正规住区中的自发性设计研究
1
作者 管永康 何培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6,I0011,共6页
技术系统在驱动都市空间重构的同时,也催生了非正规住区中的社会矛盾。本文运用设计人类学的方法观察居民与空间的身体交互,以“入侵-抵抗-思辨”的反身性分析逻辑,研究天津非正规住区个案中技术规训的空间表征,探讨居民利用自发性设计... 技术系统在驱动都市空间重构的同时,也催生了非正规住区中的社会矛盾。本文运用设计人类学的方法观察居民与空间的身体交互,以“入侵-抵抗-思辨”的反身性分析逻辑,研究天津非正规住区个案中技术规训的空间表征,探讨居民利用自发性设计抵抗的方法机制,并思考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低技术”特质在实践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设计 文化经验 技术规训 非正规住区 设计人类学
下载PDF
从文化主体性看陈汉民“中国式设计”实践
2
作者 袁朝辉 袁玺童 《湖南包装》 2023年第5期13-15,共3页
陈汉民先生设计生涯60余年,对中国设计及其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在中国平面设计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通过对陈汉民平面设计作品的系统整理与分析,从构建文化主体性的3个方面探讨了陈汉民“中国式设计”实践道路。
关键词 陈汉民 中国式设计 文化主体性
下载PDF
面向健康促进的工业建筑亲生物设计研究——以印度英雄摩托公司花园工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岳淼 张欣烁 +1 位作者 张军杰 王德虎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3年第1期79-87,共9页
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品质直接影响着产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效率。通过对亲生物设计理念和实践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了面向健康促进的工业建筑亲生物设计。首先,研究了工业建筑、工人健康、亲生物设计理论等内容;... 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品质直接影响着产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效率。通过对亲生物设计理念和实践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了面向健康促进的工业建筑亲生物设计。首先,研究了工业建筑、工人健康、亲生物设计理论等内容;然后,提出了工业建筑亲生物设计策略;最后,以印度英雄摩托公司花园工厂为例,探讨了亲生物设计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促进 工业建筑 亲生物设计 设计策略
下载PDF
基于气候响应的新加坡建筑设计策略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郝佳玥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2年第12期122-123,共2页
基于气候响应和在地性等因素,新加坡建筑经历了一系列转变。本文将首先介绍新加坡传统建筑--店屋(shophouse),它是非常典型的适应于热带气候的一种建筑形式。然后通过热带设计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把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的建筑实... 基于气候响应和在地性等因素,新加坡建筑经历了一系列转变。本文将首先介绍新加坡传统建筑--店屋(shophouse),它是非常典型的适应于热带气候的一种建筑形式。然后通过热带设计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把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的建筑实践分为3个不同时期:热带建筑的黄金时代,热带建筑的衰退,热带建筑的复兴。通过这3个时期来分析热带特征对新加坡建筑的影响,热带设计元素如何与现代建筑结合及其重要性,阐述新加坡气候响应型建筑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热带建筑设计元素 气候响应 现代主义
下载PDF
基于数字技术的可充电保暖登山服设计
5
作者 李国安 任祥放 沈雷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53,共7页
针对登山服生产端存在的设计修改频次高、周期长和服装美观性不足以及当下登山服不能满足消费者多维度需求的问题,从登山服功能、电子原件电路、登山服服装本体3个板块对登山服进行设计,并依托Style 3D软件进行3D可视化模拟,提出基于数... 针对登山服生产端存在的设计修改频次高、周期长和服装美观性不足以及当下登山服不能满足消费者多维度需求的问题,从登山服功能、电子原件电路、登山服服装本体3个板块对登山服进行设计,并依托Style 3D软件进行3D可视化模拟,提出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可充电保暖登山服的设计及实践路径。结果表明:融合数字技术可实现充电保暖登山服的三维设计,虚拟仿真设计出具有可充电、保暖等功能的智能户外登山服,有望解决登山服在前期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山服 保暖服装 数字技术 虚拟仿真 可充电
下载PDF
克制的连接性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设计研究
6
作者 曹凯中 薛璇 杨怡楠 《时代建筑》 2023年第1期128-135,共8页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延线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新博物馆区,其特殊的城市区位为该项目设计赋予了一个清晰而具挑战的出发点,即如何通过形式操作让建筑积极参与该地块的连接系统的构建。文章首...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延线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新博物馆区,其特殊的城市区位为该项目设计赋予了一个清晰而具挑战的出发点,即如何通过形式操作让建筑积极参与该地块的连接系统的构建。文章首先梳理了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的理性主义设计策略。并着重剖析了该项目设计如何将与城市的连接性问题以一种克制的秩序理性整合到建筑功能、流线、结构和围护体系的建构,并由此激发出中轴线北延线的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创造出中轴线北延线特有的城市文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性 秩序 理性主义 设计研究 城市文脉
下载PDF
农业大模型:关键技术、应用分析与发展方向
7
作者 郭旺 杨雨森 +3 位作者 吴华瑞 朱华吉 缪祎晟 顾静秋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目的/意义]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如模型数据收集标记困难、模型泛化能力弱等挑战。大模型技术作为近期人工智能领域新的热点技术,已在多个行业的垂直领域中展现出了良好性能,尤其在复杂关联表示... [目的/意义]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如模型数据收集标记困难、模型泛化能力弱等挑战。大模型技术作为近期人工智能领域新的热点技术,已在多个行业的垂直领域中展现出了良好性能,尤其在复杂关联表示、模型泛化、多模态信息处理等方面较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有着较大优势。[进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技术方法,展示了在参数规模扩大与自监督训练下,模型通用能力与下游适应能力的显著提升。随后,分析了大模型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主要场景;按照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三大类,在阐述模型发展的同时重点介绍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展示了大模型在农业上取得的研究进展。[结论/展望]对农业大模型数据集少而分散、模型部署难度大、农业应用场景复杂等困难提出见解,展望了农业大模型未来的发展重点方向。预计大模型将在未来提供全面综合的农业决策系统,并为公众提供专业优质的农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大模型 农业知识服务 机器学习 自主决策 多模态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推理决策神经网络前馈补偿值的直流伺服电机位置跃变控制
8
作者 颜煜庭 朱亦丹 +1 位作者 黄之文 朱坚民 《建模与仿真》 2024年第2期1247-1264,共18页
针对由于传统PID串级控制结构的局限性以及欠训练神经网络前馈控制器输出的控制量的不确定性导致的直流伺服电机位置跃变控制动态性能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推理决策神经网络前馈补偿值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三个控制子模块:... 针对由于传统PID串级控制结构的局限性以及欠训练神经网络前馈控制器输出的控制量的不确定性导致的直流伺服电机位置跃变控制动态性能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推理决策神经网络前馈补偿值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三个控制子模块:基础控制模块、神经网络控制模块、以及模糊决策模块。基础控制模块为传统PID控制,保证控制初期整个系统的稳定以及为神经网络控制模块提供在线学习样本;神经网络控制模块通过在线学习被控对象的动态逆模型后对PID控制器进行前馈补偿;模糊决策模块根据电机位置的实时跟踪情况输出决策因子,用于自适应决策神经网络控制模块在欠训练时的前馈输出量,提升直流伺服电机位置跃变控制时的动态品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不牺牲稳态精度条件下,显著提升直流伺服电机位置控制的快速跟随性能,减少了控制系统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具有较好的动静特性和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推理 神经网络 前馈控制 直流伺服电机 动态性能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高速列车辅助供电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9
作者 吕新伟 刘江浔 +4 位作者 李婷 刘辉 李军 尹诗 黄家豪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CAS 2024年第1期30-35,48,共7页
随着铁路技术的蓬勃发展,高速列车已经成为人们中长途出行的首要选择。同时,其伴随的安全性、舒适性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辅助供电系统是高速列车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系统故障将导致乘客舒适感下降,列车行驶受阻,铁路班次调整等一... 随着铁路技术的蓬勃发展,高速列车已经成为人们中长途出行的首要选择。同时,其伴随的安全性、舒适性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辅助供电系统是高速列车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系统故障将导致乘客舒适感下降,列车行驶受阻,铁路班次调整等一系列问题。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本文主要对高速列车辅助供电系统故障诊断方法进行研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建立辅助变流器仿真模型,模拟真实电路运行情况。然后以获取的故障数据集为分析对象,在MATLAB R2018a平台上训练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同时结合优化方法建立混合模型,比较诊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大大降低收集数据的难度,可以快速获取数量多,类别丰富的故障数据;基于遗传算法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混合模型对类故障的诊断分类效果最好,平均精确率和准确率分别为86.7%和95.6%。基于数字孪生的机器学习模型诊断效率和精度高,可以运用在高速列车辅助供电系统的故障诊断过程中,保证列车安全行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高速列车 辅助供电系统 机器学习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建筑空间热景观营造与节能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德萱 于卓玉 +1 位作者 宋易凡 刘益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2年第5期77-83,共7页
建筑领域用于室内采暖制冷的能耗与碳排放量越来越高。同时,长期依靠设备调节的稳态热环境不但对使用者健康有害,而且还会降低能源利用率。为此,提出了空间热景观营造理念,基于体温调节机制、动态热环境、热联觉、个人舒适系统等理论剖... 建筑领域用于室内采暖制冷的能耗与碳排放量越来越高。同时,长期依靠设备调节的稳态热环境不但对使用者健康有害,而且还会降低能源利用率。为此,提出了空间热景观营造理念,基于体温调节机制、动态热环境、热联觉、个人舒适系统等理论剖析热景观的概念、意义、前景和特征;探索空间热环境设计与建筑节能新方法,提出热景观的营造手法及应用包括空间组合、场所聚集、构成多样和节能适应;进一步介绍了利用空间插值法实现空间热景观可视化的途径,辅助设计师对建筑热环境有更直观的掌握。通过热景观营造和节能设计的创新结合,为空间节能设计提出新思路,以期为深度落实绿色建筑与设计创新提供新理论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景观 热环境 节能设计 可视化
下载PDF
亲自然建筑设计及其健康效益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淼 张欣烁 张军杰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20,共9页
梳理亲自然设计(biophilic design)理论发展,分析亲自然建筑设计及其健康效益的研究进展,为基于亲自然视角的健康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借助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并深入剖析近几年研究成果,分析文... 梳理亲自然设计(biophilic design)理论发展,分析亲自然建筑设计及其健康效益的研究进展,为基于亲自然视角的健康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借助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并深入剖析近几年研究成果,分析文献特征、理论基础、热点趋势等。发现亲自然设计研究是一个较为新兴、研究趋势递增、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方向,亲自然健康效益和亲自然环境设计两者相结合,正在成为亲自然设计研究领域的热点趋势。随着地球气候问题、社会城市化问题、人类身心健康问题的凸显和交织变化,亲自然设计研究可能成为解决众多重大问题的突破口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自然设计 CITESPACE 可持续性 健康 福祉
下载PDF
气氛变换:新加坡的空调、热物质文化与公共住房
12
作者 孙志健(译) 《建筑师》 2022年第4期51-58,共8页
本文通过热物质文化的概念探究了空气对建成环境的物质作用,主要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新加坡公共住房中空调的引入如何影响氛围、身体以及一系列不同尺度的物体之间的热交换与能量流动。在此过程中,本文也试图对近期人文社科领... 本文通过热物质文化的概念探究了空气对建成环境的物质作用,主要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新加坡公共住房中空调的引入如何影响氛围、身体以及一系列不同尺度的物体之间的热交换与能量流动。在此过程中,本文也试图对近期人文社科领域关于“气氛转变”的研究以及建筑史领域关于建筑、技术与环境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质文化 空调 气氛 公共住房 室内陈设 环境舒适 设备 电器
原文传递
基于职住分离的超大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碳排放机理研究——以天津市“郊住城职”现象为例
13
作者 王睿 柯嘉 张赫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39,共7页
以天津市为例,采用早晚高峰OD数据、百度地图实时拥堵数据及POI数据等多元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方法提取天津市早晚高峰时段“郊住城职”典型通勤行为线路,分析职住分离、道路拥堵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职住分离下的通勤路线主... 以天津市为例,采用早晚高峰OD数据、百度地图实时拥堵数据及POI数据等多元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方法提取天津市早晚高峰时段“郊住城职”典型通勤行为线路,分析职住分离、道路拥堵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职住分离下的通勤路线主要集中于城郊“住”空间与6-8 km外的中心城区“职”空间之间。职住空间各自高聚集且在一定距离下相对分离会造成通勤路线重叠短时集聚,从而产生拥堵碳排放,但早晚高峰拥堵碳排放特征及形成机制有所差异。“郊住”周边土地功能、交通组织和公共交通设施在早晚高峰对拥堵碳排放产生差异化影响,如果增加道路网密度及公共交通站点可达性,那么无论早晚通勤均可有效降低拥堵碳排放。以期为大城市功能疏解和交通改善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交通拥堵 超大特大城市 职住分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与数字孪生技术的综采工作面直线度求解 被引量:3
14
作者 闫泽文 谢嘉成 +3 位作者 李素华 沈卫东 王怡荣 王学文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7,共7页
直线度问题是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建设的卡脖子问题之一,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刮板输送机或者液压支架群的位姿获取。目前针对综采工作面直线度的研究大多是对液压支架和刮板输送机的直线度分别进行讨论,存在成本高、实现困难等问题。针对... 直线度问题是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建设的卡脖子问题之一,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刮板输送机或者液压支架群的位姿获取。目前针对综采工作面直线度的研究大多是对液压支架和刮板输送机的直线度分别进行讨论,存在成本高、实现困难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基于虚拟现实(VR)与数字孪生(DT)技术对综采工作面直线度求解方法进行探索,将液压支架、浮动连接机构、刮板输送机看作一个系统来进行整体考虑,搭建了综采工作面直线度求解框架,主要分为机理解析、模型构建、融合推演、重构监测、预测控制5个步骤。指出综采支运装备相对位置关系分析的关键在于连接液压支架底座与刮板输送机的浮动连接机构,根据浮动连接机构的运动特性将其简化为机器人模型,进行正逆向运动解析;依据真实的煤层环境,在Unity3D中建立基于关节的综采支运装备运动仿真模型,构建VR场景,实现虚实映射;通过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虚拟传感器、虚实融合等技术,融合传感器及点云信息进行支运装备位姿推演;利用虚实交互技术,联合真实物理场景构建DT系统,实现综采工作面虚拟监测;在虚拟场景中对保证直线度所需的推移行程进行预测,并将其反馈至物理场景中进行直线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直线度控制 数字孪生 虚拟现实 虚实映射 虚实交互
下载PDF
“人本智造与XR+”驱动的综采工作面人机协同智能化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嘉成 房舒凯 +4 位作者 王学文 刘曙光 李娟莉 王雪松 孟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9-1114,共16页
煤矿开采当前仍然处于部分无人化的发展阶段,人仍然在综采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应该在当前智能化装备和技术的基础上,依靠人(包括巡检工、集控工和维护工)与设备环境的深度人机协作,最终达到安全高效运行的目标。因... 煤矿开采当前仍然处于部分无人化的发展阶段,人仍然在综采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应该在当前智能化装备和技术的基础上,依靠人(包括巡检工、集控工和维护工)与设备环境的深度人机协作,最终达到安全高效运行的目标。因此,基于在“XR+”领域长期的实践,从“人本智造”的角度出发,对综采工作面人机协同智能化运行模式进行探索。首先对比分析井下3类工种与地面工种的工作环境,得出3个工种在未来如何提升到智能操作工的升级路径;提出了基于多功能平行系统的综采工作面多工种协同运行模式框架,搭建“人-机-环”深度融合的综采工作面全局虚拟场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智能推演,对3工种之间以及和多功能虚拟平行系统的协同交互方式进行设计。接着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参数化虚拟矿工模型、真实矿工与虚拟矿工的实时联动、巡检手势集设计和井下协同维护系统等进行研究;最后对多功能平行系统的多工种培训、巡检工虚拟操作、集控工人机优化、维护工协同运行和多工种协同进行了相关的测试,实现了3工种之间以及与多功能平行系统的实时交互;最终形成“全局细节兼掌控+机器智能推结果+多工种协同决策”的协同操作模式,共同完成高质量远程监视、干预、巡检和维护操作,提升工作面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智能矿山 人本智造 XR+ 人机协同 煤矿智能化
下载PDF
数据赋能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毛颖 邓策方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11-2320,共10页
多源城市时空数据使得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成为可能。文章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构建一个总体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与数据应用框架,并以广州为案例,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4个维度,探究多源城... 多源城市时空数据使得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成为可能。文章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构建一个总体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与数据应用框架,并以广州为案例,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4个维度,探究多源城市时空数据如何赋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监督。多源城市时空数据应用于构建美丽国土空间,可提高“双评价”、“三区三线”划定的精确性、科学性;应用于存量空间治理,为空间功能优化配置、空间载体分类施策和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应用于人本化城市建设,助力城市空间需求差异性的深入挖掘,促进城市服务品质整体提升;应用于国土空间动态规划管理,通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数据集成,为国土空间的监测、评估、预警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保障。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未来应建立规范化的数据渠道与应用标准、加强多源数据整合及“一张图”平台建设、充分吸收跨领域理论与技术,以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多源城市时空数据 智慧城市 广州
下载PDF
基于PPG脉搏信号特征值的驾驶员脑血管疾病识别模型
17
作者 张嘉讯 郑秋纳 +1 位作者 余振宇 黄玲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9-150,共12页
驾驶员的身体状况与交通安全息息相关,尤其是驾驶员的心脑血管健康状况。实时监测驾驶员的健康情况,有助于驾驶员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减少因突发疾病导致的交通事故。文中对657份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民医院的PPG脉搏波数据... 驾驶员的身体状况与交通安全息息相关,尤其是驾驶员的心脑血管健康状况。实时监测驾驶员的健康情况,有助于驾驶员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减少因突发疾病导致的交通事故。文中对657份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民医院的PPG脉搏波数据集通过ChebyshevⅡ滤波器降噪和快速傅里叶法提取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小波包特征后,将脑血管疾病进行二分类数值化,再将数值标签化后的脑血管疾病类型作为输出参数,以构建驾驶员脑血管疾病数据集。针对实际数据集样本的分类不均衡问题,通过SMOTE算法进行过采样补充,构建基于PPG特征值的驾驶员脑血管疾病分类模型SSA-DELM,并利用实际数据集进行训练和实验,发现所提出的方法对脑血管疾病的预测精确率达83%,查准率达80%,查全率达76.6%、F1分数为0.79,平均查准率均值达0.80,表明该分类模型能够为患有脑梗或脑血管疾病驾驶员提供较为准确的预警。文中研究成果可为基于PPG信号的驾驶员动态健康监测系统提供理论模型基础和技术支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软件服务和智能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这与新能源车企“终端+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销售模式相契合,也与现代人注重环保、家庭健康和智能交通的理念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G信号 驾驶员 疾病识别 动态健康监测 SMOTE算法 SSA-DELM模型
下载PDF
基于改进SSA的风光氢储综合供电系统配置优化
18
作者 孟军磊 林玉杰 +4 位作者 孙德明 戚瑜敏 马昕霞 官贞珍 谢金龙 《上海电力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57-562,共6页
在保障风光氢储综合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发电成本,提升系统整体的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引入自立策略的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并根据该方法对风光氢储综合供电系统电源容量配置进行了优化。建立以最小化单位发电... 在保障风光氢储综合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发电成本,提升系统整体的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引入自立策略的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并根据该方法对风光氢储综合供电系统电源容量配置进行了优化。建立以最小化单位发电成本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采用改进SSA算法进行求解。研究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寻优能力,系统单位发电成本降低了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光伏发电 氢储能 容量优化配置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
下载PDF
黑土地保护中的环境营造研究——以黑龙江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治彤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2期59-63,共5页
黑土地作为东北宝贵的农业资源,是维持生态环境和发展农业产业的主要支撑。为解决在黑土地保护中的环境营造问题,该文通过分析黑土地及其环境,阐述黑龙江省在黑土地保护中探索出“龙江模式”的宝贵经验,提出营造黑土地保护环境的几点对... 黑土地作为东北宝贵的农业资源,是维持生态环境和发展农业产业的主要支撑。为解决在黑土地保护中的环境营造问题,该文通过分析黑土地及其环境,阐述黑龙江省在黑土地保护中探索出“龙江模式”的宝贵经验,提出营造黑土地保护环境的几点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开展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环境营造 龙江模式 保护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基于健康要求应对的住宅户内空间优化探析
20
作者 张欣烁 张军杰 《住宅科技》 2023年第2期25-29,共5页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居住与生活方式带来很大改变,进而产生一系列健康问题。为了使居住者享受到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文章通过分析恢复性环境设计、亲生物设计等健康理论,结合我国住宅建筑的实际状况,提出适合住宅户内空间的亲生物要素...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居住与生活方式带来很大改变,进而产生一系列健康问题。为了使居住者享受到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文章通过分析恢复性环境设计、亲生物设计等健康理论,结合我国住宅建筑的实际状况,提出适合住宅户内空间的亲生物要素应用框架,分别从营造完善的健康促进空间和塑造整体性的自然氛围两方面对住宅套型设计进行优化研究,以期提升住宅的健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户内空间 健康理论 亲生物要素 设计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