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测距系统原理与设备功能
1
作者 林宇婷 任丽清 《信息通信》 2017年第10期46-48,共3页
文章系统的概述了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的测距工作原理、理论模型和零值扣除方法,并对测距系统的主要设备功能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 测距原理 FY-4号卫星 零值扣除
下载PDF
新疆自然植被对非对称性昼夜增温的时滞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钧泳 丁建丽 +2 位作者 黄帅 武鹏飞 谭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2-400,共9页
为探究新疆地区植被活动与昼夜增温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利用2000~2015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气象数据,定量研究了新疆北疆、南疆及伊犁地区生长季日间最高气温(Tmax)、夜间最低气温(Tmin)变化趋势及植被对非对称性累积昼夜增温的时... 为探究新疆地区植被活动与昼夜增温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利用2000~2015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气象数据,定量研究了新疆北疆、南疆及伊犁地区生长季日间最高气温(Tmax)、夜间最低气温(Tmin)变化趋势及植被对非对称性累积昼夜增温的时滞响应,通过二阶偏相关分析了Tmax、Tmin对新疆地区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疆、南疆及伊犁地区昼夜增温均呈非对称性,昼夜增温空间异质性显著,北疆地区Tmin增温速率为Tmax增温速率的1.67倍,南疆地区Tmin增温速率为Tmax增温速率的1.59倍,伊犁地区Tmin增温速率为Tmax增温速率的2.67倍,伊犁地区昼夜温差缩小趋势显著.植被对非对称性昼夜累积增温时滞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Tmax、Tmin对新疆地区植被平均滞后时间为(0.97±0.93)个月和(0.91±0.95)个月.南疆、北疆及伊犁地区针叶林、阔叶林及草甸草原植被受日间增温的影响,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受夜间增温影响显著,夜间增温影响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增温 昼夜增温 植被类型 时滞响应 新疆地区
下载PDF
1961—2015年新疆天山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武鹏飞 张钧泳 谭娇 《气象科技》 2019年第3期450-459,共10页
采用新疆天山地区55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月气象数据,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及偏相关分析对天山日照时数年、季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天山日照时数年及季节均呈减少趋势,天山各区域变化差异显... 采用新疆天山地区55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月气象数据,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及偏相关分析对天山日照时数年、季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天山日照时数年及季节均呈减少趋势,天山各区域变化差异显著,山区及天山北坡变化趋势明显于南坡。②天山北坡、天山南坡及天山山区年日照时数突变时间为1985年、1980年和1988年,云量和降水是导致突变发生的主导因素。③新疆天山年日照时数由西向东逐渐增加,平原多、山区少,春季呈'东北部多、西南部少',夏季为'东北部多、西南部少',平原盆地高于山区,秋季呈现'北少南多,东多西少',冬季由南向北逐渐减少。④云量、降水是导致天山地区日照减少的主要因素,少云区日照时数较多,多云区日照时数较少,天山云量减幅或增幅区域,日照时数突变量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日照时数 MANN-KENDALL检验
下载PDF
基于DEM修订的新疆区域气温空间插值精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武鹏飞 张钧泳 +1 位作者 谭娇 梁凤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为研究新疆地区气温的空间变异性,以新疆66个国家气象台站1981—2010年月平均气温和30 m空间分辨率DEM数据为基础,采用传统插值法、基于DEM多元线性回归插值和基于DEM修正的空间插值方法对新疆区域气温数据进行栅格化,并分析年平均气温... 为研究新疆地区气温的空间变异性,以新疆66个国家气象台站1981—2010年月平均气温和30 m空间分辨率DEM数据为基础,采用传统插值法、基于DEM多元线性回归插值和基于DEM修正的空间插值方法对新疆区域气温数据进行栅格化,并分析年平均气温与海拔的相关关系。通过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普通克里格法(Kriging),样条函数法(Spline)和趋势面分析法(Trend)4种空间插值方法对气象要素进行直接插值、气温多元回归模型残差结果插值、基于DEM修正插值对比分析。通过针对插值方法进行基于MAE和RMSIE的交叉验证,结果表明传统插值方法、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和基于DEM修正4种空间插值精度均为IDW>Kriging>Spline>Trend。反距离权重(IDW)空间插值方法最优,基于DEM修正IDW插值、基于多元线性回归IDW插值与传统IDW插值精度分别是0.039、0.477、1.038,插值结果客观的表达了新疆区域气温随空间梯度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气温 空间插值 新疆
下载PDF
卫星站机房改造及设备搬迁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宇婷 任丽清 谈进忠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 2016年第7X期219-220,共2页
本文介绍了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机房的改造搬迁过程,对机房的设计和实施方案进行了阐述,针对在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机房搬迁 KVM 信号转换
下载PDF
环塔里木盆地核桃绿色施肥技术规程
6
作者 付彦博 孟阿静 +3 位作者 王治国 冯耀祖 侯小刚 周勃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1期210-213,共4页
针对新疆环塔里木盆地核桃园特殊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成龄核桃果树,培肥地力、平整土地、田间管理、灌溉管理和配套叶面喷施调理措施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关键词 环塔里木盆地 核桃 绿色 喷施
下载PDF
2001—2015年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对干旱的响应——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艳菊 丁建丽 +1 位作者 张钧泳 武鹏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206-6217,共12页
天山北坡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干旱影响,全球变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干旱的影响,评估植被覆盖对干旱的响应,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减轻干旱影响提供科学参考。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计算了2001—2015年天山北坡多尺度标准... 天山北坡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干旱影响,全球变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干旱的影响,评估植被覆盖对干旱的响应,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减轻干旱影响提供科学参考。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计算了2001—2015年天山北坡多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植被覆盖度,总结出植被覆盖度与多尺度SPEI时空动态变化规律,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的角度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绝大部分区域呈湿润状态,中部(石河子、呼图壁)、西北部(克拉玛依市)呈轻度干旱。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间尺度SPEI均表现出干旱化增强的年际变化趋势;(2)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属中低覆盖,总体呈南高北低,天山山区、城市绿洲内部高的分布特点。2001—2015年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度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3)年尺度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度与SPEI整体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植被覆盖度与12个月时间尺度SPEI(SPEI 12)的相关性不同,大小依次为:草地>未利用地>城乡用地>林地>水域>耕地;(4)季节尺度夏季和春季干旱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最明显,不同季节干旱对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植被覆盖度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植被覆盖度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下载PDF
1960―2013年艾比湖绿洲湿地潜在蒸散量及地表湿润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钧泳 丁建丽 +2 位作者 谭娇 陈文倩 武鹏飞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7-944,共8页
基于阿拉山口、精河、博乐、温泉4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地面观测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主成分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艾比湖绿洲湿地年及季节潜在蒸散量及地表湿润度的特征变化及定量化成因,以... 基于阿拉山口、精河、博乐、温泉4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地面观测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主成分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艾比湖绿洲湿地年及季节潜在蒸散量及地表湿润度的特征变化及定量化成因,以期为艾比湖绿洲湿地区域的水资源科学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1960-2013年,艾比湖绿洲湿地年平均潜在蒸散量为1 063.52mm,夏季值最大为552.3mm,冬季最小为25.3mm,年平均潜在蒸散量以12.68mm·(10a)^-1的速率递减,各季节潜在蒸散变化趋势与年变化一致,夏季表现最明显;(2)Mann-Kendall检验表明,年均和春、夏、秋潜在蒸散量显著性突变时间分别是1991年、1994年、1994年和1993年,冬季不存在突变,显著性突变均发生在21世纪90年代,地表湿润度年突变时间为1985年;(3)艾比湖绿洲湿地潜在蒸散量及地表湿润度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主震荡周期分别为29a和21a,以多、少交替发生,具有全域性;(4)风速是年及季节潜在蒸散量的主导因素,地表湿润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和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地表湿润度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小波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强化我国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
9
作者 贺新华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从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商品、工程及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从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商品、工程及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它也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的影响已涉及到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以及国内、国际经济合作等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采购 监督管理 中国 公共采购 采购行为 法制保障
下载PDF
近48a新疆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7
10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2 位作者 王胜兰 周晓丽 冯志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63-1572,共10页
根据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自然正交分解(EOF)、累计距平、t-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近48a反映新疆干湿气候的年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 根据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自然正交分解(EOF)、累计距平、t-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近48a反映新疆干湿气候的年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新疆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山区多于平原和盆(谷)地,北疆多于南疆,西部多于东部的格局;近48a,新疆各地年降水量均为增多趋势,增多倾向率的空间分布为:天山山区>北疆>南疆,全疆平均年降水量以9.123mm/10a的倾向率增多;新疆年降水量空间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全疆一致型"和"南北疆反向变化"两种模态;全疆平均年降水量主要存在3~4a、6~8a、11a和16a的振荡周期,并于1987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增多。②新疆年潜在蒸散量总体表现为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盆(谷)地大于山区的分布格局;近48a,新疆各地年潜在蒸散量总体为减少趋势,其中南疆为递减倾向率高值区,北疆大部和天山山区为递减倾向率低值区,全疆平均年潜在蒸散量以-23.8mm/10a的倾向率减少;新疆年潜在蒸散量空间异常分布也主要表现为"全疆一致型"和"南北疆反向变化"两种模态;潜在蒸散量主要存在准22a的振荡周期,并于198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③受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的共同影响,新疆年干燥度指数总体表现为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盆(谷)地大于山区的分布格局;近48a,新疆各地年干燥度指数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其中,吐鲁番、哈密盆地以及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是干燥度指数减小最明显的区域,全疆平均年干燥度指数以-3.164/10a的倾向率减少;新疆年干燥度指数空间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全疆一致型";干燥度指数主要存在准5a、8a和18a的振荡周期,并于1987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降水量 潜在蒸散量 干燥度指数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1961—2014年新疆北部地区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谭娇 丁建丽 +1 位作者 张钧泳 武鹏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1191,共11页
利用新疆北部地区(下称北疆)41个气象站1961—2014年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基于Arc GIS的混合插值法、累积距平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基于Matlab的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北疆地区年及季节气温变化进行分... 利用新疆北部地区(下称北疆)41个气象站1961—2014年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基于Arc GIS的混合插值法、累积距平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基于Matlab的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北疆地区年及季节气温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疆地区年及季节平均气温出现多次冷暖波动,均呈显著增温趋势。其中,年及春、夏、秋季从20纪90年代以后增温显著,冬季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温显著。(2)北疆地区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35℃·(10a)^(-1),增温幅度较大区域主要在准噶尔盆地、塔城地区及富蕴。(3)北疆地区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发生突变。其中,年、春、夏、秋季平均气温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冬季气温突变主要发生在70年代末。(4)北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近54 a存在27 a主周期和14 a次周期,气温冷暖交替,周期表现具有全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区域差异 突变分析 小波分析 新疆北部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