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疱疹病毒1型分离毒株对叙利亚金黄地鼠的致病性
1
作者 刘建华 撒瑞雪 +8 位作者 张嗣玉 李银涛 邓智超 贾晗铎 赵敏 付玉 杨一明 冉多良 加尔肯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7-334,共8页
为了解从伊犁地区分离的EHV-1/China/YL202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叙利亚金黄地鼠的致病性,采用蚀斑试验、病毒培养与增殖、饱和硫酸铵浓缩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纯化。使用不同剂量的EHV-1/China/YL2023病毒,以鼻内接种... 为了解从伊犁地区分离的EHV-1/China/YL202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叙利亚金黄地鼠的致病性,采用蚀斑试验、病毒培养与增殖、饱和硫酸铵浓缩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纯化。使用不同剂量的EHV-1/China/YL2023病毒,以鼻内接种的方式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探究该分离株的致病效果。结果表明,纯化后的EHV-1/China/YL2023分离株病毒滴度达10^(6.64) TCID_(50)·mL^(-1)。EHV-1/China/YL2023分离株感染4~5周龄叙利亚鼠后,14 d内的出现精神沉郁、食量减退、口部流涎、蜷缩、弓背、皮毛凌乱掉落及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耐过地鼠的平均体重下降25.9%,10^(7)-10^(5) TCID_(50)·0.1 mL^(-1)剂量组的存活率均为50%。病理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组的病毒对叙利亚鼠的肺部脑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即肺泡壁增厚,脑部神经元肿胀、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出血充血等。不同组织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显示,叙利亚鼠的肺、脑及淋巴结中均含有病毒DNA,且在肺和脑中的含量较高。综上所述,EHV-1/China/YL2023分离株对4~5周龄叙利亚金黄地鼠具有较高的致病性。本研究为EHV-1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致病机理提供依据,为后期解决EHV-1的流传及疫苗的研发问题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疱疹病毒1型 蚀斑纯化 病毒增殖 致病性
下载PDF
马疱疹病毒1型感染的叙利亚金黄地鼠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及其脑组织转录组学分析
2
作者 撒瑞雪 杨一明 +8 位作者 赵敏 贾晗铎 付玉 李银涛 张嗣玉 刘建华 冉多良 胡月 加尔肯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2,共8页
旨在了解马疱疹病毒1型(EHV-1)导致脊髓型脑病的机制。采用EHV-1/China/YL2023株,以鼻内接种病毒的方式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建立脑脊髓炎模型,并对脑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分析。结果:感染EHV-1/China/YL2023分离株的叙利亚金黄地鼠,第5... 旨在了解马疱疹病毒1型(EHV-1)导致脊髓型脑病的机制。采用EHV-1/China/YL2023株,以鼻内接种病毒的方式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建立脑脊髓炎模型,并对脑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分析。结果:感染EHV-1/China/YL2023分离株的叙利亚金黄地鼠,第5天出现食量减退、精神沉郁、口部流涎、皮毛凌乱等症状,且较对照组更具有攻击性;第7天开始出现神经症状,转圈、头点地即下垂,共济失调、站立不稳、行走困难、颈部僵硬,眼观发现脑充血、水肿以及轻度液化,对脑部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神经元肿胀、坏死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发现促炎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表明EHV-1/China/YL2023分离株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脊髓性脑病模型成功建立。转录组学测序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中有719个表达基因上调,173个基因表达量下调;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反应、免疫系统过程、防御反应、细胞增殖、胞外间隙、内吞囊泡、蛋白结合、信号受体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CXCR趋化因子受体结合;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主要富集的通路包括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抗原加工与提呈、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及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吞噬体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以及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信号通路。因此,本研究构建了叙利亚金黄地鼠脊髓性脑病感染模型,对其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分析,得到多个与EHV-1感染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和所富集的通路,为研究马鼻肺炎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为后续的防控研究及新型疫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疱疹病毒1型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