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特色及成效——以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为例
1
作者 徐晓伟 秦雪 库德来提·瓦哈甫 《办公室业务》 2023年第9期76-78,共3页
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为例,通过形成一个共识、做到四个强化、推进五个融合、夯实四个保障构建了“1454”工作模式,创新了高校基层党组织标杆院系创建路径,实现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学院及学校各项事业更好发展。
关键词 高校党建 标杆院系 创建 成效
下载PDF
农科类考生考研备考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2
作者 方淼 王世伟 +1 位作者 吴智乐 杨丽 《西部学刊》 2022年第18期90-93,共4页
大学生考研,是高校体现和检验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毕业生优质就业的标志之一。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林学相关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考研目标的大多为大三的学生,女生占比高于男生,籍贯所在地是农村的学生考研意愿... 大学生考研,是高校体现和检验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毕业生优质就业的标志之一。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林学相关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考研目标的大多为大三的学生,女生占比高于男生,籍贯所在地是农村的学生考研意愿尤为强烈。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主要原因:(一)迫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希望通过读研增加自己的就业优势;(二)认为考研是人生中的非常经历;(三)热爱所学专业;(四)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提升考研率及升学率的对策:以课程、教师、班级为抓手,引导学生树立考研意识;加强专业课程学术思维、学业发展融合教学;学校为考生提供保障,学院为考研学生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升学 考研 考研率
下载PDF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路径研究
3
作者 华迪 朱军 +1 位作者 向美芳 毛冰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5期0100-0103,共4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乡村景观路径作为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也逐渐引起了规划设计者的注意。如何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路径,成为一个研究的焦点。乡村景观路径是农村地...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乡村景观路径作为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也逐渐引起了规划设计者的注意。如何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路径,成为一个研究的焦点。乡村景观路径是农村地区最为常见的景观类型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在当代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生态、文化和旅游价值。融入乡村景观路径不仅可以增加城市风景园林的多样性和美感,更能够增强人们对城市建设和乡村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惊叹又自豪,但是世界之大唯有各国各地的地域文化是无法模拟和改写的,我们尊重历史的发展,但也只有我们的与众不同才会被铭记。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人们开始重视对环境的烘托和整体形象的表达,不断的提升景观设计的特点。但是在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材料种类较为繁多,素材丰富。将乡村景观融入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特点,还能结合独特的乡村文化及传统的表现形式,促进传统与时尚的有效融合,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章就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
下载PDF
新疆昌吉州荒漠化防治中造林树种适宜性评价
4
作者 马靖 孙桂丽 周建会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荒漠化防治造林树种,对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北部荒漠化防治树种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从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经济性及观赏性4个方面开展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1)建议选取梭梭、沙拐枣、多枝柽柳、胡杨... 为筛选出适宜荒漠化防治造林树种,对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北部荒漠化防治树种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从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经济性及观赏性4个方面开展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1)建议选取梭梭、沙拐枣、多枝柽柳、胡杨、黑果枸杞、沙棘作为中度以上荒漠化区的首选树种,建议选取白蜡、白榆、新疆杨、宁夏枸杞作为轻度以下荒漠化区的首选树种。(2)防风固沙树种建议选择排名靠前的梭梭、沙拐枣、多枝柽柳,其生态适应性强,防风固沙性能优良;水土保持林建议选择梭梭、柽柳、沙拐枣和柠条锦鸡儿;农田防护林建议选择白蜡、白榆、新疆杨、梭梭。(3)经济林树种建议选取梭梭接种肉苁蓉、宁夏枸杞和沙棘为主栽树种,黑果枸杞、文冠果、细枝岩黄耆可作为试验推广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吉州 荒漠化防治 造林树种 适宜性
下载PDF
2007—2020年新疆额敏县野果林时空分布和重心动态变化
5
作者 胡馨月 孙倩 +2 位作者 黄瑾依 宋庭伟 郭正宇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11-218,231,共9页
以额敏县野果林分布区域为研究区,利用2007年快鸟(Quick bird)遥感影像、2013年和2020年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野果林野外实测数据等,实现野果林的信息解译和面积提取,基于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2007—2020年... 以额敏县野果林分布区域为研究区,利用2007年快鸟(Quick bird)遥感影像、2013年和2020年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野果林野外实测数据等,实现野果林的信息解译和面积提取,基于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2007—2020年研究区野果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情况,掌握了各类地物与野果林之间的相互转换,剖析了野果林空间分布的重心偏移规律,探讨了影响研究区野果林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2007—2020年,野果林面积增加了3.91 km2,呈持续缓慢增加趋势,旅游景区的开发,直接导致建筑用地面积有所增加;14年间,野果林面积逐步增加,归因于草地和裸土向野果林的转换较为频繁,其中草地向野果林的转化最为显著;野果林的重心变化幅度较小,空间分布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果林 随机森林 时空变化 重心偏移 新疆额敏县
下载PDF
额敏县新疆野苹果种群土壤种子库空间分布特征
6
作者 于婷 胡晓静 邢皓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19-123,177,共6页
采用野外调查法,对额敏县新疆野苹果种群不同生境、不同方向的土壤种子库水平及种子萌发特征进行分析,分析额敏县新疆野苹果种群土壤种子库空间分布格局,以期探究新疆野苹果幼苗更新制约因素及机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土壤种子库总密... 采用野外调查法,对额敏县新疆野苹果种群不同生境、不同方向的土壤种子库水平及种子萌发特征进行分析,分析额敏县新疆野苹果种群土壤种子库空间分布格局,以期探究新疆野苹果幼苗更新制约因素及机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土壤种子库总密度平均值为10.20粒/m^(2)。土壤中不同存留情况的种子数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腐烂种子>空粒种子>完整种子。完整种子萌发率较低。不同生境中种子储量差异不显著,表现为阳坡>阴坡>谷底。在垂直空间中,随土层深度增加种子数量逐渐减少,在不同生境中垂直方向上土壤种子库密度变化不大。大部分种子落入枯枝落叶层,而枯枝落叶层会阻碍种子与土壤接触萌发,扰动地表枯枝落叶层有助于新疆野苹果种子进入土壤与萌发。土壤种子库更新不良可能是新疆野苹果实生苗数量稀少、种群繁殖难以为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土壤种子库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新疆那拉提山地草原风景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酒江涛 董婵婵 +3 位作者 母俊景 穆洪洲 景一敏 阿丽亚•拜都热拉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1期7-14,共8页
准确评估风景区生态质量及变化对我国西部地区的风景区规划与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本研究选取新疆那拉提旅游风景区2007、2014和2019年Landsat5/8遥感影像,通过计算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那拉提旅游风景区2007—201... 准确评估风景区生态质量及变化对我国西部地区的风景区规划与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本研究选取新疆那拉提旅游风景区2007、2014和2019年Landsat5/8遥感影像,通过计算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那拉提旅游风景区2007—2019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风景区的FVC和RSEI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FVC和RSEI的结合能够较好反映2007—2019年风景区生态质量及其空间变化特点。2)风景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整体呈微弱上升趋势。3)NDVI和WET对RSEI影响较大,NDSI和LST对RSEI影响较小;降雨量和风景区的开发保护策略对RSEI的变化有密切关系。4)风景区西北部海拔较低区域的FVC和RSEI变化幅度较大,东南部海拔较高区域的变化幅度较小;FVC和RSEI较高的区域分布在海拔2900 m以下,超过2900 m后,FVC和RSEI都急剧下降。5)坡向对平面、东南、南、西南方向的FVC和RSEI有轻微影响,其他方向影响不大;地形起伏度对FVC和RSEI均值的影响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在起伏度为50~100 m时,FVC和RSEI的均值均为最高,之后出现小幅度下降。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对风景区进行科学规划、稳步开发、强化管理、统筹全局,促进风景区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新疆那拉提旅游风景区
下载PDF
新疆不同产区枣果品质及其对生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万胜 孙佳 +5 位作者 王磊 张虎国 于婷 张少博 张国林 李建贵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5,共9页
【目的】为枣选址种植的科学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对新疆10个样地枣园枣果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类黄酮、总酚、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计算糖酸比,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别采用FeSO 4容量法、扩散法、钼锑抗... 【目的】为枣选址种植的科学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对新疆10个样地枣园枣果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类黄酮、总酚、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计算糖酸比,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别采用FeSO 4容量法、扩散法、钼锑抗比色法和火焰光度法对枣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进行测定,使用电导率仪对土壤的pH值进行测定,采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平台提取不同样地的生态环境因子数据,对枣果营养成分含量和生态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结果】各样地枣果营养品质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蛋白质含量为0.027~0.093 mg/g,可溶性糖含量为57.857%~73.125%,可滴定酸含量为0.25%~0.70%,维生素C含量为0.333~1.409 mg/g,类黄酮含量为5.181~12.083 mg/g,总酚含量为56.073~112.383 mg/g,氨基酸含量为0.774~2.162μg/g,糖酸比为93.11~248.04,且1号样地样品的这些指标均较高。枣果中可滴定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65),与糖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66);维生素C含量与糖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25);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氨基酸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和-0.643。各样地枣园土壤皆为碱性,土壤中的碱解氮匮乏,除各样地枣园土壤pH值差异较小外,其余各养分指标皆存在显著差异,且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总体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升高。气候条件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6—10月平均温差、海拔、年均温、6—10月均温;土壤因子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速效钾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速效磷含量。【结论】海拔、气候、土壤养分等生态环境因子对枣果营养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在进行枣树种植生产布局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子的差异,选择海拔较高、平均温度相对较低而温差较大,并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丰富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营养品质 冗余分析 生境因子
下载PDF
新疆干旱区枣园不同土层土壤全量养分元素含量与变化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利娜 赵文 +3 位作者 王姝婧 黄瑶 李建贵 王磊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6,共11页
【目的】分析新疆干旱区枣园不同土层土壤全量养分元素含量及其随土层深度而变化的特征,为评价新疆干旱区红枣产区土壤质量、实现土壤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为“巴州”)... 【目的】分析新疆干旱区枣园不同土层土壤全量养分元素含量及其随土层深度而变化的特征,为评价新疆干旱区红枣产区土壤质量、实现土壤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为“巴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的21个灰枣园、16个骏枣园为样地,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深度分别为0~30、30~60、60~90 cm的土层土壤的pH值、电导率和全氮、全磷、全钾、全钙、全镁、全硫、全硼、全铁、全锰、全锌、全铜的含量与变化特征,参照土壤质量评价养分等级划分标准,对全量养分元素的含量等级进行划分,比较分析4个地区各个采样点土壤全量养分元素的纵向变化特征。【结果】研究区各个采样点的土壤全氮含量均处于缺乏水平;而其全钾含量均丰富;有94.59%的采样点表层土壤中全硫含量超过了其上限值;其土壤各种微量养分元素的含量均未超出其上限值。阿克苏地区及和田地区各个采样点的土壤氧化钙含量均以土壤中层的含量为最高,巴州和喀什地区采样点的土壤氧化钙含量均呈现出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不断增高的变化趋势。4个地区所有采样点的土壤pH值随着土层的加深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而其电导率均未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其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全硫、全铜的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均不断降低;土壤全硼、氧化铁、全锰的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增加;土壤中氧化钙、氧化镁的含量均呈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全锌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结论】研究区的土壤全钾含量丰富,而其全硫含量过剩,全氮含量缺乏;同一地区各个采样点的不同土层土壤中全量养分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异系数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中不同养分元素的丰缺程度不同;不同地区各个采样点的相同土层中土壤全量养分元素的含量不同;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同一地区采样点不同土壤养分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园 土层深度 土壤全量养分元素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新疆野核桃枝条组织结构与核桃腐烂病抗性的关系
10
作者 温家康 张萍 +3 位作者 王茹 邢长杰 唐茜茜 朱小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86-1693,共8页
【目的】了解新疆野核桃组织结构与核桃腐烂病抗性的关系,进一步筛选核桃腐烂病抗性优良的新疆野核桃种质。【方法】以新疆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中53份新疆野核桃种质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方法,记录野核桃在接种核桃腐烂... 【目的】了解新疆野核桃组织结构与核桃腐烂病抗性的关系,进一步筛选核桃腐烂病抗性优良的新疆野核桃种质。【方法】以新疆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中53份新疆野核桃种质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方法,记录野核桃在接种核桃腐烂病菌后第12天的发病情况,测量不同抗性种质枝条横切的皮层厚度、薄壁细胞面积、韧皮部厚度、导管直径、密度以及木质部厚度等指标,利用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抗病株系的枝条组织结构差异与核桃腐烂病抗性的关系。【结果】新疆野核桃不同单株间的抗病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28个野核桃单株在病斑表征上显示为高抗病种质,组间不同单株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不同抗性的野核桃单株中,抗病种质枝条横切的薄壁细胞小且排列致密,厚角组织细胞层数较多且细胞壁增厚,导管较小且密度高,木质化程度较高,微裂缝较少。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发病程度与野核桃单株的皮层厚度(-0.20)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与薄壁细胞面积(0.77^(**))、导管直径(0.71^(**))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韧皮部厚度(-0.59^(**))、导管密度(-0.64^(**))、木质部厚度(-0.41^(**))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发病程度的增加,枝条韧皮部、木质部厚度以及导管密度越小,导管直径、薄壁细胞面积越大。【结论】从53份新疆野核桃材料中初步筛选出28个抗病种质,野核桃枝条薄壁组织紧密,韧皮部与木质部较厚、导管小而密度高的野核桃单株抗核桃腐烂病能力较强。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野核桃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核桃 核桃腐烂病 枝条组织结构 抗病差异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法的新疆天山云杉树高-胸径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祥鹏 许芳泽 +1 位作者 赵善超 向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0,共10页
【目的】贝叶斯统计法能够利用先验信息与样本信息去进行统计推断,可有效提升模型参数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方法】本研究以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使用3块100 m×100 m天山云杉调查样地数据,利用经典统计方法(极大似然法)、贝叶斯... 【目的】贝叶斯统计法能够利用先验信息与样本信息去进行统计推断,可有效提升模型参数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方法】本研究以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使用3块100 m×100 m天山云杉调查样地数据,利用经典统计方法(极大似然法)、贝叶斯法构建天山云杉树高−胸径模型。利用随机抽样法抽取80%样地数据进行建模,20%样地数据进行检验,对比分析基于经典方法的非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以及基于贝叶斯法的贝叶斯模型和层次贝叶斯模型的表现和参数分布。【结果】通过对比非线性模型和贝叶斯模型,贝叶斯模型的a、b、c 3个参数置信区间比非线性模型的分别要窄53.86%、46.87%、65.17%。而层次贝叶斯模型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相比,层次贝叶斯模型的固定效应参数置信区间比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要窄37.21%、62.62%、49.31%,但随机效应参数标准差的置信区间更为分散。基于贝叶斯法的模型,其参数标准差均低于基于经典方法的模型。4种树高−胸径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层次贝叶斯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其他3种模型,其决定系数(R2)为0.961。拟合精度显示:层次贝叶斯模型的预测精度略高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论】两种混合模型虽然在拟合结果上没有明显区别,但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相比,层次贝叶斯模型在参数估计的稳定性上更好,其预测更具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高−胸径关系 贝叶斯法 层次贝叶斯模型 天山云杉
下载PDF
额敏县新疆野苹果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羚 金晟康 +2 位作者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努尔斯娅·阿不都热苏力 车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0-397,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为该地区新疆野苹果种群恢复和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法,设置20块标准样地(30 m×30 m)进行新疆野苹果个体调查,使... 【目的】研究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为该地区新疆野苹果种群恢复和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法,设置20块标准样地(30 m×30 m)进行新疆野苹果个体调查,使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并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函数和双变量函数分析方法,对不同龄级新疆野苹果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1)新疆野苹果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现类似纺锤形的非典型金字塔型,更新状况不良,种群结构不稳定。(2)较小年龄的新疆野苹果个体部分呈现出聚集分布,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逐渐趋向随机分布。(3)年龄相近的个体空间关联性部分呈正关联或无显著关联,随着个体年龄间差距的增加,空间关联性大多数表现为无关联状态。【结论】额敏县新疆野苹果种群结构不稳定,不同龄级个体之间空间关联性不强,应加强抚育管理,通过人工种植等方法改变其现有的随机分布状态,使其聚集生长,以促进当地新疆野苹果种群稳定生长及资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年龄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下载PDF
新疆灰枣园土壤养分与枣果矿质元素关系的多元分析
13
作者 万胜 王利娜 +7 位作者 赵文 张虎国 孙佳 刘丰鸣 易杭 杨智鹏 王姝婧 李建贵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135,共9页
为了研究新疆灰枣园土壤养分与枣果矿质养分间的复杂关系,制定土壤养分因子的优化方案,从而为新疆枣园的科学施肥与精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对新疆9个灰枣主产县市的20个枣园的枣果矿质元素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运用... 为了研究新疆灰枣园土壤养分与枣果矿质养分间的复杂关系,制定土壤养分因子的优化方案,从而为新疆枣园的科学施肥与精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对新疆9个灰枣主产县市的20个枣园的枣果矿质元素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运用R语言和SIMCA多元统计软件分析并筛选出影响枣果矿质养分的重要土壤养分因子,并利用Lingo软件建立线性规划方程,探明枣果矿质养分最优时土壤养分因子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枣园土壤皆为碱性土壤,各样点间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各样点间土壤速效钾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各样点间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硼、有效锌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各样点间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枣果矿质营养是土壤养分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影响枣果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硼、铁、锰、锌、铜含量最大的指标分别为土壤速效钾、有效硼、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硼、有效铁、有效硼、有效锰、有机质、pH值、有效锌,同一土壤养分指标影响着不同的果实矿质元素含量,且果实一种矿质元素受不同土壤养分影响皆不同,其中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硼含量对果实矿质元素影响较大。新疆灰枣园土壤养分的最优方案为:当灰枣园土壤p H值为7.30~8.46,有机质为23.24~59.73 g/kg,碱解氮大于63.75 mg/kg,有效磷为92.40~164.67 mg/kg,速效钾为223.25~372.47 mg/kg,交换性钙为437.00~1392.00 mg/kg,交换性镁为124.87 mg/kg,有效硫为412.66 mg/kg,有效硼为1.66~6.05 mg/kg,有效铁为12.21~16.15 mg/kg,有效锰为8.88 mg/kg,有效锌为0.45~1.41 mg/kg,有效铜为2.35~3.86 mg/kg时,灰枣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最优。在对新疆灰枣枣园的施肥管理中,应注重水肥管理的科学性,适时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p H值,提高土壤中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锰和有效锌含量,因地制宜,选择科学的施肥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灰枣 果实矿质养分 偏最小二乘 优化方案
下载PDF
新疆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14
作者 闫豫疆 李建贵 +1 位作者 唐努尔·叶尔肯 蒋腾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69-74,共6页
基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空气和生物多样性等6项功能价值的9个指标,以新疆天然林云杉、落叶松、杨树和桦树林区数据为基础,对新疆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新疆天然林生态系统... 基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空气和生物多样性等6项功能价值的9个指标,以新疆天然林云杉、落叶松、杨树和桦树林区数据为基础,对新疆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新疆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338.09亿元·a^(-1),森林年提供的单位面积价值量为2.43×10^(4)元·hm^(-2);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以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固碳释氧为主,占到了总价值量的79.51%;(2)针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为270.48亿元·a^(-1),阔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为67.60亿元·a^(-1);其中,云杉总价值量在4种林分中最大,其次为落叶松林和杨树林,桦木林最小;(3)不同年龄林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差异显著,成熟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最大,幼龄林最小;成熟林和过熟林是新疆天然林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天然林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设计学习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业硕 张乙丹 +1 位作者 张云展 杨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2期120-122,共3页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其交互性、沉浸性、想象性等特点,以及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等现实条件的优点,促进园林设计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相对于视频、图片这种二维设计更为真实的三维甚至四维场景的学习,从而促进设计者的园林构图、设计、理解以...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其交互性、沉浸性、想象性等特点,以及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等现实条件的优点,促进园林设计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相对于视频、图片这种二维设计更为真实的三维甚至四维场景的学习,从而促进设计者的园林构图、设计、理解以及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园林设计 应用
下载PDF
新入侵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
16
作者 阿地力·沙塔尔 王洁 +1 位作者 李俊峰 郭文超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掌握新入侵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在吐鲁番市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周年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性引诱剂定点监测、野外网室笼罩饲养以及室内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葡萄花翅小... 【目的】掌握新入侵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在吐鲁番市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周年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性引诱剂定点监测、野外网室笼罩饲养以及室内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葡萄花翅小卷蛾生活习性及其种群发生规律。【结果】该虫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市1 a发生5代,以蛹在葡萄藤皮下越冬。越冬蛹翌年3月底—4月初(葡萄开墩)开始羽化,4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清明节前后),中旬为羽化末期。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花芽上,4月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第1代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羽化结束;第2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3代成虫于7月底开始羽化,8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4代成虫于8月底开始羽化,9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越冬代幼虫10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大部分幼虫更趋向于在老树的藤皮下化蛹。成虫的飞行、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多发生在黄昏。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花序萼片以及花蕾上;第1~3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果实表面,第4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二次开的花絮上,卵单产,单雌产卵量为20~40粒左右。第1代幼虫取食葡萄花絮,第2~4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糖醋液(红糖∶醋∶酒∶水=6∶3∶1∶10)对成虫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结论】该虫在吐鲁番1 a发生5代,各世代划分明显,越冬代发生数量最大,无世代重叠现象,随温度升高各世代和虫态的发育历期缩短,幼虫在葡萄整个生长季节均造成危害,第3、4代幼虫危害成熟果实,引起果实大量腐烂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性害虫 葡萄花翅小卷蛾 生活史 习性 发生规律
下载PDF
不同山葡萄品种CO_(2)响应模型拟合及评价
17
作者 潘越 王宝庆 +2 位作者 王季姣 马勇 李亚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为探索不同山葡萄品种叶片CO_(2)响应特征差异,以5 a生山葡萄‘北冰红’‘北国红’‘双红’和‘雪兰红’为试材,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果实膨大期山葡萄叶片光合-二氧化碳响应曲线(photosynthetic CO_(2)response curve,P_(n)-C_... 为探索不同山葡萄品种叶片CO_(2)响应特征差异,以5 a生山葡萄‘北冰红’‘北国红’‘双红’和‘雪兰红’为试材,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果实膨大期山葡萄叶片光合-二氧化碳响应曲线(photosynthetic CO_(2)response curve,P_(n)-C_(i))以及胞间CO_(2)浓度(intercellular CO_(2)concentration,C_i)、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_s)、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_r)等气体交换参数,基于直角双曲线模型、Michaelis-Menten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3种模型拟合山葡萄叶片P_(n)-C_(i)响应曲线。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的山葡萄P_(n)-C_(i)响应曲线,其拟合参数与实测值最为接近,可直接计算CO_(2)饱和点(CO_(2)saturation point,CSP)。随大气CO_(2)浓度(atmospheric CO_(2)concentration,C_a)的增加,4个山葡萄品种C_i呈线性递增趋势;G_s和T_r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WUE先降后升,呈“U”型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613%。综合评价‘雪兰红’得分最高,光能转化利用率最高,在低C_a环境下的适应性最佳;‘双红’在不同C_a水平下均可保持较高光合效率,排名第2。综上所述,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山葡萄叶片P_(n)-C_(i)响应曲线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 CO_(2)响应模型 隶属函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光照与水分对骆驼蓬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的影响
18
作者 杨瑞 黄俊华 张玉蕾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为探究骆驼蓬苗期对光照和水分的响应,采取光照和水分双因素控制试验,通过大田种植的方式,设置2种光照梯度(全光照T1、遮光T2),设置W1(1 d浇灌1次)、W2(7 d浇灌1次)、W3(14 d浇灌1次)3个水分处理梯度,每次浇灌量为15 L·m^(-2),分... 为探究骆驼蓬苗期对光照和水分的响应,采取光照和水分双因素控制试验,通过大田种植的方式,设置2种光照梯度(全光照T1、遮光T2),设置W1(1 d浇灌1次)、W2(7 d浇灌1次)、W3(14 d浇灌1次)3个水分处理梯度,每次浇灌量为15 L·m^(-2),分析不同光照与水分处理对骆驼蓬形态指标、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蓬在全光照条件下长势均优于遮光处理,T1W1处理较T2W1处理骆驼蓬枝长、地径、叶片数和分枝数分别增加83.64%、67.21%、41.56%和116.34%,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分别增加250.77%和340.79%。遮光、高水分胁迫处理下骆驼蓬生长受限、叶片脱落、分枝减少,但无幼苗死亡现象。说明T1W1处理适宜骆驼蓬苗期生长,且骆驼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作为光照充足地区的园林绿化及荒山绿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蓬 水分 光照 形态特征 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品种石榴加工特性及风味物质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李浩然 张磊 +2 位作者 李建贵 侯彩云 李景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6-292,共7页
为探究不同石榴品种的加工适宜性,为石榴果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该文检测了8个陕西石榴品种和2个新疆石榴品种制汁后的主要品质指标和香气组成,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热图聚类分析,以对比不同品... 为探究不同石榴品种的加工适宜性,为石榴果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该文检测了8个陕西石榴品种和2个新疆石榴品种制汁后的主要品质指标和香气组成,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热图聚类分析,以对比不同品种的优势。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主要品质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千籽红总糖含量最高,为176.8 g/L;赛柠檬总酸含量最高,为24.03 g/L;临潼星出汁率和百粒重最高,分别为50.62%和64.78 g;黑钻总酚和总花色苷最高,分别为1.13 g/L和50.46 g/L。PCA结果表明,新疆品种特征相似,与陕西品种明显区分,其中黑钻因较高的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与其他陕西品种区分开来。采用GC-MS技术,对10个品种石榴香气特征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3种香气物质,以醇类、醛类为主,其中特征香气11种。通过PCA和热图聚类分析发现,千籽红和赛柠檬香气构成具有相似性,净皮甜和黑钻分别具有不同于其他品种的香气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更好的揭示不同品种石榴的品质特征,为石榴果汁加工品种选择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品质 GC-MC 香气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伊犁河谷不同雨型下自然与人工植被的水土流失特征
20
作者 李燕刚 胡桂清 +2 位作者 张文太 刘星宏 孙桂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11,共8页
【目的】为科学防控西北干旱区草地水土流失以及比较不同雨型下植被的径流调控效果。【方法】2021—2022年雨季在伊宁市铁厂沟水土保持径流场,采用K均值方法将研究区13场侵蚀性降雨划分为3类,并监测5种自然植被(霸王、驼绒藜、伊犁绢蒿... 【目的】为科学防控西北干旱区草地水土流失以及比较不同雨型下植被的径流调控效果。【方法】2021—2022年雨季在伊宁市铁厂沟水土保持径流场,采用K均值方法将研究区13场侵蚀性降雨划分为3类,并监测5种自然植被(霸王、驼绒藜、伊犁绢蒿、骆驼刺、苦豆子)和3种人工植被(榆树、紫穗槐、狗牙根)的产流产沙特征,探讨不同雨型下各植被的产流产沙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雨型和植被小区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①伊犁河谷土壤侵蚀的主导雨型是B雨型(中雨量、短历时、中雨强),对坡面产流产沙的贡献程度达到53.5%。A雨型(低雨量、长历时、低雨强)和C雨型(高雨量、长历时、高雨强)贡献率较低;②自然植被的减流减沙效益高于人工植被,自然植被在A雨型下减流减沙效益最好(87.3%~95.2%),人工植被在C雨型下减流减沙效益最差(39.2%~52.7%);③降雨量和平均雨强显著影响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P<0.05),灰色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序为伊犁绢蒿>苦豆子>霸王>紫穗槐>骆驼刺>狗牙根>榆树>驼绒藜。【结论】伊犁河谷进行植被恢复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不同雨型下自然植被的减流减沙效益优于人工植被,单一植被的减流减沙效益与其覆盖度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区国土绿化、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类型 坡面径流 植被恢复 水土流失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