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科背景下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孙霞 贾宏涛 +4 位作者 张凯 赵丹 胡雨彤 范燕敏 李宁 《高教学刊》 2024年第6期185-188,共4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土壤学课程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和新农科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如何将土壤学课程专业知识的讲授与思想政...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土壤学课程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和新农科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如何将土壤学课程专业知识的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实现课程的最终目标。该文在土壤学课堂教学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实践和探索,提出土壤学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途径,为培养“爱农、懂农、践农”的新农科人才和实现“三全育人”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课程思政 新农科建设 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案例任务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GIS开发课程中的应用探讨——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努尔麦麦提·艾尔肯 门·新纳 轩俊伟 《科技风》 2023年第34期109-111,共3页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渐融入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借助一些智慧教学软件及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该文基于“GIS设计与开发”课程的特点,结合新疆农业大学GI...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渐融入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借助一些智慧教学软件及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该文基于“GIS设计与开发”课程的特点,结合新疆农业大学GIS开发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围绕着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探讨了农业高校“GIS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及应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提升农业高校“GIS设计与开发”的教学质量,为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任务驱动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GIS设计与开发
下载PDF
2003~2021年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与授权量对比分析
3
作者 阿布都克尤木·阿不都热孜克 古丽米拉·艾克拜尔 +5 位作者 帕丽旦·艾海提 聂新辉 马艳明 张龑 高强 徐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6-772,共7页
【目的】分析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现状并比较。【方法】收集和汇总2003~2021年间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授权数据,比较分析新品种权申请量与授权量变化。【结果】2021年12月底,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累计公告申请量达470件,... 【目的】分析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现状并比较。【方法】收集和汇总2003~2021年间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授权数据,比较分析新品种权申请量与授权量变化。【结果】2021年12月底,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累计公告申请量达470件,公告授权总量达154件,授权申请比为0.33。2003~2021年间新疆主要农作物申请品种审定718件,其中申请小麦品种审定105件,占14.62%;申请玉米品种审定253件,占35.24%;申请水稻品种审定59件,占8.22%;申请棉花品种审定259件,占36.07%;申请大豆品种审定42件,占5.85%;申请品种权保护的数量远不如申请审定的数量。【结论】种子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是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的主要机构,2003~2021年,两者申请量占新疆总申请量的95.94%。其中企业申请量为282件,占60%;新疆植物新品种权按申请量排名,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位居第24位,按授权量排名,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位居第26位,按主要农作物审定数量排名,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位居第21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新品种 申请量 授权量 申请主体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放牧的响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
作者 江康威 王亚菲 +4 位作者 刘晨通 李宏 吕程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张青青 《干旱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79,共13页
为探究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放牧强度响应的差异性,选取天山北坡中段不同放牧强度的草地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随放牧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 为探究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放牧强度响应的差异性,选取天山北坡中段不同放牧强度的草地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随放牧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分别为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门。与重度放牧相比,轻度放牧显著提升了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P<0.05),并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的积累。冗余分析与Mantel检验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全氮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放牧通过增加容重和降低土壤养分对微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度、生物量及OTUs特征产生负向影响(P<0.05),且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放牧的响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综上,轻度放牧有利于改善微生物群落,合理调控放牧强度是保障微生物群落稳定发展的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土壤真菌 土壤细菌 环境因素 天山北坡
下载PDF
新疆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健康评价
5
作者 陈逸朋 李鑫 +6 位作者 王军 葛体达 薛娜娜 李方方 黄敏 黄亚萍 张文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目的】从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评价新疆地区连作棉花土壤的健康状况,为该区棉花连作生态防治和土壤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了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连作年限在5、7、12、20、25、30年的棉田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 【目的】从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评价新疆地区连作棉花土壤的健康状况,为该区棉花连作生态防治和土壤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了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连作年限在5、7、12、20、25、30年的棉田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胞外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真菌病原体丰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最小数据集,以土壤健康指数面积法(SHI-area)评估土壤健康状况,并探讨植物病原体与土壤健康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电导率和盐度呈升高趋势,微量元素铁和锰以及与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连作年限的显著影响,其中在连作7年的棉田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较低。经主成分分析筛选,得到全氮、β-葡萄糖苷酶、有效锰、盐度和真菌α多样性(Simpson指数) 5个指标为土壤健康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计算得到的土壤健康指数,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先下降(SHIY7=0.07)再逐渐恢复的趋势,在20年恢复到最高点(SHIY20=0.53),但没有超过连作5年时的水平(SHIY5=0.58)。植物真菌病原体丰度与最小数据集计算的土壤健康指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y=-0.0727x+0.561,R2=0.46,P=0.002)。相关分析表明,全氮含量是影响植物病原体丰度的极显著因素(R=-0.912,P<0.001),真菌优势属Pseudogymnoascus、Gymnoascus和Canariomyces丰度与土壤健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性(R<-0.612,P<0.01)。【结论】土壤健康指数在连作初期不断下降,之后虽然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连作5年的水平。土壤全氮、盐度、有效锰、β-葡萄糖苷酶和真菌多样性是评价土壤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植物病原体数量受全氮的抑制而降低,全氮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是土壤健康指数恢复性提升的最显著影响因子。电导率和盐度的不断提升也是需要关注并检测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连作 土壤养分 胞外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土壤健康指数
下载PDF
新疆南疆盐碱地棉花干播湿出与双膜覆盖降碱抑盐保水保苗技术
6
作者 车庆轩 王娟红 +2 位作者 马悦 周乐儒 陈波浪 《中国棉花》 2025年第3期47-49,共3页
南疆地区是新疆主要植棉区,但当地棉花生产因长期以来受盐碱地制约,一直采用大水漫灌压碱排盐适墒播种的种植模式,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为此,将北疆地区普遍应用的“干播湿出”技术进行改进,与“双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在大幅节约... 南疆地区是新疆主要植棉区,但当地棉花生产因长期以来受盐碱地制约,一直采用大水漫灌压碱排盐适墒播种的种植模式,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为此,将北疆地区普遍应用的“干播湿出”技术进行改进,与“双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在大幅节约用水的同时,能够实现降碱抑盐,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的效果。从播前准备、土壤封闭、播种、水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为南疆乃至西北干旱地区盐碱地高效植棉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 盐碱地 棉花 干播湿出 双膜覆盖 降碱抑盐 保水保苗
下载PDF
1961—2021年新疆克州气候因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7
作者 玉素甫江·西尔艾力 邓远强 +2 位作者 祖力克艳·麻那甫 艾克代·沙拉木 巴特尔·巴克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151-153,共3页
为深入研究新疆克州干旱区主要气候要素的时空特征及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克州4个气象站1961—2021年的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克州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 为深入研究新疆克州干旱区主要气候要素的时空特征及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克州4个气象站1961—2021年的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克州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风速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于1996、1995、1980年开始发生突变,年平均风速于1986年发生突变。从空间分布来看,年平均气温东北部和西部偏低,中部和南部偏高;年平均降水量东北部和西部偏高,中部和南部偏低;年平均相对湿度西南部和东北部偏高,中部和西部偏低。由此可见,在过去的60年间,克州气候一直处于暖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时空分布 变化特征 突变检验 新疆克州
下载PDF
环境工程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罗艳丽 《高教学刊》 2024年第6期189-192,196,共5页
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环境工程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该课程的育人目标为培养学生树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引导学生用知识建设生态文明,用技能构建和谐社会。在教学大纲中每一章节的... 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环境工程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该课程的育人目标为培养学生树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引导学生用知识建设生态文明,用技能构建和谐社会。在教学大纲中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授课时间分配等方面明确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同频共振。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科技报国和工程伦理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课程思政教学实施途径有倡导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后道德引导、案例教学巧妙灵活地融入隐形的思政元素,同时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思政元素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浅谈“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探索
9
作者 施宠 黄炜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0期121-124,共4页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有效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环境微生物学”。以“环境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为切入点,建设思政案例库。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学...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有效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环境微生物学”。以“环境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为切入点,建设思政案例库。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学以致用;追求真理,求真务实;胸怀国家,勇于奉献;规范有序,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强化伦理道德,培养社会责任感。旨在补充“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素材,进一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也可为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专业基础课 环境微生物学 立德树人 案例建设
下载PDF
新疆地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艳艳 帕丽达·牙合甫 +2 位作者 蔡梦玥 朱新萍 邹扬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106-113,共8页
为探究新疆地区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特征,选取2021年新疆地区14个城市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的月均浓度和年均浓度,采用综合指数和空气质量指数对其月度变化、季节变化和区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新疆14个城市PM_(10)、PM_(2.5)、... 为探究新疆地区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特征,选取2021年新疆地区14个城市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的月均浓度和年均浓度,采用综合指数和空气质量指数对其月度变化、季节变化和区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新疆14个城市PM_(10)、PM_(2.5)、NO_(2)、CO和SO_(2)5种污染物浓度的月度变化均表现为“U”型,最高值出现在冬季12和1月;O_(3)浓度月度变化为倒“U”型,最高值出现在夏季7月(120μg/m3)。2021年新疆地区大气环境主要超标污染物为PM_(10)和PM_(2.5),其年均浓度超标倍数分别为0.78和0.21;重点超标城市为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市。2021年全疆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44%,污染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冬季。综合指数表现为南疆(6.56)>东疆(4.85)>北疆(3.28),北疆的环境空气质量最佳。与2020年相比,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有所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大气污染物 环境空气质量 综合指数
下载PDF
新疆土壤有效持水量的估算及不确定性
11
作者 胡桂清 张文太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46-49,58,共5页
基于文献整理的5个土壤剖面、20个土层的实测数据,使用土壤质地类型赋值以及基于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等数据用土壤转换函数等方法估算了新疆土壤有效持水量,用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评价了估算方法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土壤质地... 基于文献整理的5个土壤剖面、20个土层的实测数据,使用土壤质地类型赋值以及基于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等数据用土壤转换函数等方法估算了新疆土壤有效持水量,用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评价了估算方法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土壤质地类型赋值法的不确定性高于土壤转换函数法,但后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4.1%,不确定性依然很高。根据20个土层有效含水量的实测值和质地类型,将土壤沙土、壤质沙土、沙壤土和沙黏壤土的赋值修正为16.5%,将壤土和粉壤土的赋值修正为35.0%。修正后土壤质地类型赋值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可降至0.06,其土壤有效持水量估算值与实测值的线性回归系数为0.966,接近于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持水量 估算 不确定性 新疆
下载PDF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和盐分淋洗系数的新疆棉田节水控盐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玉 赵嘉滨 +5 位作者 范雯婧 左强 吴训 盛建东 蒋平安 石建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6-108,共13页
通过灌溉对作物根区土壤水盐环境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是促进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当属灌溉制度尤其是灌水定额的优化。为了提高灌水控盐效率,该研究以新疆沙湾市膜下滴灌盐碱棉田为研究对象,以当地... 通过灌溉对作物根区土壤水盐环境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是促进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当属灌溉制度尤其是灌水定额的优化。为了提高灌水控盐效率,该研究以新疆沙湾市膜下滴灌盐碱棉田为研究对象,以当地传统灌溉制度为对照,在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plant water deficit index,PWDI)评估并实施智能灌溉的基础上开展了2 a(2021与2022)田间灌水控盐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盐分淋洗系数(2021年:1.0与2.0;2022年:1.0、1.4、1.8、2.2与2.6)探讨灌水定额对土壤水盐运移与棉花生长以及水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PWDI阈值(评估值超过阈值时开启灌水)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盐分淋洗系数的增大,灌水定额增加,灌水周期延长,灌水总量增大,更多盐分被被淋洗到根区下部甚至根区以下,从而改善根域水盐环境,减轻水盐胁迫,促进棉花生长并增产,但灌溉水利用效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然而,当盐分淋洗系数(灌水定额)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长期优越的根域水盐环境导致棉花徒长,即营养生长旺盛而生殖生长迟滞,灌水周期缩短,灌水总量急剧上升,产量不再增加反而有下降趋势,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综合考虑盐分淋洗、棉花生长与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当试验区PWDI阈值取为0.5时建议对应的盐分淋洗系数取为2.2。该研究可为新疆盐碱棉田高效生产以及绿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盐分 淋洗 灌水定额 膜下滴灌 节水控盐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聪 盛建东 +4 位作者 朱先海 轩俊伟 周学林 杨世平 蒋平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1,共7页
滴灌工程作为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工程,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了有效评估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将沙雅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 滴灌工程作为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工程,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了有效评估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将沙雅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气象数据集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数据集,对滴灌工程在建设与运行期间(2014-2022年)的县域NDVI及耕地面积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4-2022年,全县耕地面积增加了83.83 km^(2),其中滴灌工程区占比71.22%。②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平均增长率为0.44%/a,而非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平均增长率仅为0.30%/a,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变化较为明显。③滴灌工程实施后,年降水量降低了42.48%,然而县域NDVI却呈现出“增加—平缓—增加”的变化特征,平均增速为0.27%/a,平均增长11.53%。农业生产能力没有降低反而增加。滴灌工程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田块的破碎化程度降低,显著扩大了有效耕地面积,更重要的是县域农业产能(NDVI)与节水抗旱能力显著提升,沙雅县整体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滴灌工程对于提高干旱区农业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工程 沙雅县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农业生产能力
下载PDF
新疆地区农田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及污染强度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慧军 刘勤 +4 位作者 周明冬 武红旗 刘晓伟 夏雪梅 何文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6-665,共10页
为探明新疆地区地膜残留污染强度和污染分布情况,选择新疆地区625个有效点位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采样,通过熵权法、层次分析法进行组合赋权,对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地块面积、距村距离、覆膜年限、覆膜比例进行权重计算,根据权重系数优化聚... 为探明新疆地区地膜残留污染强度和污染分布情况,选择新疆地区625个有效点位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采样,通过熵权法、层次分析法进行组合赋权,对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地块面积、距村距离、覆膜年限、覆膜比例进行权重计算,根据权重系数优化聚类指标,对2021年地膜残留污染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块面积、距村距离、覆膜年限、覆膜比例影响因素下地膜残留量差异极显著(P<0.01),权重系数分别为0.200、0.315、0.265、0.220。优化聚类指标后的K-means聚类分析将新疆地区地膜污染数据分为四类,地膜残留量第Ⅰ类<第Ⅱ类<第Ⅲ类<第Ⅳ类,地膜平均残留量依次为63、100、110、135 kg·hm^(-2),聚类分析的结果符合客观实际,且受到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影响。依据聚类结果的地膜残留量划分出低污染、中污染、高污染三个强度等级,不同级别之间具有明显的分布差异。研究表明:新疆地区农田地膜总体污染强度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状态,应重视高污染等级的点位和地区,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快地膜残留污染治理进程,进而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残留量 影响因素 聚类分析 新疆地区 污染强度
下载PDF
新疆奎屯地区高砷地下水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晁博 罗艳丽 王翔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960,共10页
地下水稳定碳同位素可以指示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降解过程对砷富集的影响.新疆奎屯地区是中国西北干旱区典型原生高砷水分布区,本研究以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奎屯河地表水为对照,通过野外采样,并借助原子荧光、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 地下水稳定碳同位素可以指示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降解过程对砷富集的影响.新疆奎屯地区是中国西北干旱区典型原生高砷水分布区,本研究以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奎屯河地表水为对照,通过野外采样,并借助原子荧光、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地下水的水化学指标、溶解性无机碳(DI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碳稳定同位素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73%的地下水为高砷水,平均值为60.60μg·L^(-1),呈还原-弱碱性环境,地表水均为低砷水,呈中性和氧化环境.地下水中优势阴阳离子分别为Cl^(-)和Ca^(2+).地下水DIC受多种来源的共同影响,地表水DIC主要来自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地下水δ^(13)C_(DIC)值的范围为-9.13‰—0.58‰,δ^(13)CDOC值的范围在-21.62‰—-13.79‰之间.地下水中除了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降解和碳酸盐岩溶解的影响外,还可能存在产甲烷过程对δ^(13)C_(DIC)值的影响.地下水中δ^(13)C_(DIC)-δ^(13)CDOC差值与ρ(As)、ρ(Fe)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微生物参与了铁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并促进了As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地下水 稳定碳同位素 溶解性有机碳 溶解性无机碳
原文传递
新疆南疆棉花“干播湿出”种植技术应用现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一琪 张文太 +1 位作者 田长彦 买文选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62-65,共4页
棉花是新疆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而南疆又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产量占全疆的80%。长期以来,南疆棉区普遍采用“湿播干出”的种植模式,即除了在棉花生育期进行常规灌溉外,还需要进行冬灌和春灌,起到压盐、提高播种期土壤墒情和改善土壤水分... 棉花是新疆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而南疆又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产量占全疆的80%。长期以来,南疆棉区普遍采用“湿播干出”的种植模式,即除了在棉花生育期进行常规灌溉外,还需要进行冬灌和春灌,起到压盐、提高播种期土壤墒情和改善土壤水分的作用。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南疆棉区开始尝试采用北疆“干播湿出”的栽培方式种植棉花,但整体效果不甚理想。通过文献综述,探讨造成南疆推行“干播湿出”栽培方式不力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 棉花 干播湿出 节水控盐 解决策略
原文传递
“双碳”目标下新疆“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菅政博 罗浩 单娜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8-1248,共11页
研究“双碳”目标下“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效应,对干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实现国土空间绿色低碳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新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运用“三生”空间动态度、转移矩阵及碳排放系数等方... 研究“双碳”目标下“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效应,对干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实现国土空间绿色低碳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新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运用“三生”空间动态度、转移矩阵及碳排放系数等方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新疆2000—2020年“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近20 a“三生”空间综合动态度达0.11%,2005—2010年综合动态度最高。(2)20 a间“三生”空间总体上呈现生活生产空间急剧扩张,生态空间面积缩减的趋势。(3)生活生产空间是新疆最主要的碳排放空间类型,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生态生产空间对碳吸收的贡献率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构建符合新疆减排需求的“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提供科学支撑,对建设高质量“一带一路”,实现干旱区新疆低碳发展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时空演变 碳源和碳汇 碳效应 新疆
下载PDF
新疆烤羊肉串中杂环胺的生成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惠霖 龚誉 +5 位作者 赵新豪 黄万挺 邱苑振 沈幸 柴仲平 曾茂茂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45-53,共9页
烤羊肉串,作为新疆特色美食,以其引人入胜的外观和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追捧。然而,这类经过高温加工的食品容易产生多种致癌物质,其中之一就是杂环胺。杂环胺主要源自富含蛋白质的动物性食品,具有强烈的致癌和致突变特性。过量摄... 烤羊肉串,作为新疆特色美食,以其引人入胜的外观和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追捧。然而,这类经过高温加工的食品容易产生多种致癌物质,其中之一就是杂环胺。杂环胺主要源自富含蛋白质的动物性食品,具有强烈的致癌和致突变特性。过量摄入将会提高人体患癌风险,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杂环胺的生成与反应底物、加工方式以及加工条件等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杂环胺在热加工肉类中的分布状况及其生成的主要因素,重点综述了新疆特色美食烤羊肉串中杂环胺的生成规律以及抑制策略,旨在为今后新疆烤羊肉串的绿色加工以及杂环胺的减控方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对消费者的健康饮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烤羊肉串 杂环胺 生成规律 抑制方法
原文传递
2000-2020年新疆阿克苏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
19
作者 李云 罗长莲 +3 位作者 武红旗 柴仲平 盛建东 冯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179,共8页
为解析阿克苏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分析法,通过解译遥感影像绘制了不同年份的土地覆被变化现状图。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2000-2020年,阿克苏地区的耕地和城乡、... 为解析阿克苏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分析法,通过解译遥感影像绘制了不同年份的土地覆被变化现状图。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2000-2020年,阿克苏地区的耕地和城乡、居民工矿用地明显增多,其他类型的用地逐渐减少;同期气候呈暖干特点。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年份的景观格局指数与6类用地面积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斑块数量与地类面积的相关性由2000年的0.6下降至2020年的0.3;景观分割指数与不同类型用地面积的相关性由2000年的0.6上升至2020年的0.9。草地向未利用地转移6255 hm^(2),耕地向草地转移最多为3706.16 hm^(2),未利用地向草地转移11848.8 hm^(2)。景观格局分析表明,该区域景观呈现破碎化,土地承载力下降,抵抗生态风险的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 景观格局 降水
下载PDF
大学生对快递包装物回收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蕊 黄杨捷 +2 位作者 张莉 包云 罗艳丽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0期16-19,共4页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快递业务量迅猛增长,同时快递包装垃圾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学生是网购市场的重要主体,学生在频繁网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快递包装物,为了解高校学生对于快递...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快递业务量迅猛增长,同时快递包装垃圾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学生是网购市场的重要主体,学生在频繁网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快递包装物,为了解高校学生对于快递包装回收处理的态度和高校快递包装物处理现状,对新疆某农业高校78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实地走访。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快递包装物回收态度与回收行为不匹配,快递存在过度包装、材料不环保问题,高校缺乏快递包装的回收机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为高校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快递包装物 回收 态度和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