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调包装技术在鲜切肉苁蓉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路帆 李宏业 +5 位作者 殷贝贝 刘清竹 梁佳睿 过利敏 杨帆 吴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178,共9页
针对鲜切肉苁蓉易出现褐变和品质劣变的问题,该研究以新疆荒漠肉苁蓉为研究试材,在(4±0.5)℃条件下,采用气调包装(4%O_(2)+2%CO_(2)+94%N_(2)、4%O_(2)+4%CO_(2)+92%N_(2)、4%O_(2)+6%CO_(2)+90%N_(2))进行处理,采用L*值、ΔE、褐... 针对鲜切肉苁蓉易出现褐变和品质劣变的问题,该研究以新疆荒漠肉苁蓉为研究试材,在(4±0.5)℃条件下,采用气调包装(4%O_(2)+2%CO_(2)+94%N_(2)、4%O_(2)+4%CO_(2)+92%N_(2)、4%O_(2)+6%CO_(2)+90%N_(2))进行处理,采用L*值、ΔE、褐变度、硬度、水分含量、呼吸强度、维生素C含量、总酚含量和菌落总数等指标评价气调包装对鲜切肉苁蓉褐变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调包装处理能有效抑制鲜切肉苁蓉在贮藏过程中褐变和品质劣变,且以4%O_(2)+6%CO_(2)+90%N_(2)气调包装保鲜效果最佳。该处理能有效抑制贮藏期间鲜切肉苁蓉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P<0.05)、延缓其褐变过程。此外,该条件可显著抑制鲜切肉苁蓉呼吸强度,延缓水分、维生素C及总酚含量的下降(P<0.05),并有效抑制了失重率和菌落总数的上升,较好地维持了鲜切肉苁蓉的感官品质,贮藏期延长至8 d。该研究说明,在低温条件下,4%O_(2)+6%CO_(2)+90%N_(2)处理能有效保持鲜切肉苁蓉贮藏品质,该实验结果可为鲜切肉苁蓉采后贮运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包装 鲜切 肉苁蓉 品质 褐变
下载PDF
商标保鲜卡对巨峰葡萄采后果梗褐变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梁佳睿 殷贝贝 +4 位作者 路帆 彭锐 张昱 吴斌 魏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7-54,共8页
针对鲜食葡萄电商和物流技术需求,以巨峰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商标保鲜卡T_(1)(0.8 g焦亚硫酸钠+0.2 g缓释剂)、T_(2)(0.8 g焦亚硫酸钠+1.0 g层状硅酸盐+0.2 g缓释剂)进行处理,在(12±1)℃、相对湿度(85±5)%货架条件下,研究商... 针对鲜食葡萄电商和物流技术需求,以巨峰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商标保鲜卡T_(1)(0.8 g焦亚硫酸钠+0.2 g缓释剂)、T_(2)(0.8 g焦亚硫酸钠+1.0 g层状硅酸盐+0.2 g缓释剂)进行处理,在(12±1)℃、相对湿度(85±5)%货架条件下,研究商标保鲜卡处理对巨峰葡萄采后货架期间果梗褐变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商标保鲜卡T_(2)能够抑制果梗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延缓巨峰葡萄果梗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下降;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产生速率、H_(2)O_(2)含量、相对电导率以及丙二醛含量的上升;能够提高果梗的总酚含量,延缓葡萄果梗发生褐变。研究表明商标保鲜卡能够延缓葡萄果梗发生褐变,其中T_(2)(0.8 g焦亚硫酸钠+1.0 g层状硅酸盐+0.2 g缓释剂)对果梗有显著的护绿效果,提高了葡萄的商品价值。该试验为葡萄果梗保鲜产品在鲜食葡萄电商物流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保鲜卡 巨峰葡萄 果梗褐变 果梗活性氧
下载PDF
一氧化氮处理对杏果实采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张洁仙 刘雪艳 +3 位作者 单晴 姜丽巍 吴斌 魏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91,200,共9页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含量,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oxidized,GSSG)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peroxidase,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以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的变化。结果表明,NO处理可延缓杏果实采后硬度下降,降低了呼吸强度和TA含量,提高TSS含量,较好地维持杏果实贮藏品质。同时,NO处理降低了杏果实、果皮和果肉中H_(2)O_(2)含量,增强了APX、GR、MDHAR和DHAR的活性,提高了AsA和GSH的含量,降低了DHA和GSSG含量。此外,NO处理后果皮抗氧化酶活性和H_(2)O_(2)含量均高于果肉。NO处理通过激活AsA-GSH循环关键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清除H_(2)O_(2)的效率,调节杏果实采后AsA-GSH循环,从而维持了杏果实采后贮藏品质,且果皮的响应快于果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一氧化氮 贮藏品质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二氧化硫调节乙醇代谢对葡萄采后香气的影响
4
作者 单晴 姜丽巍 +3 位作者 张洁仙 刘雪艳 吴斌 魏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9,共8页
为研究葡萄采后SO_(2)处理对葡萄贮藏过程中香气合成途径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香气物质,并通过测定乙醇代谢途径中底物含量、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明确SO_(2)处理通过调节乙醇代谢对葡萄采后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 为研究葡萄采后SO_(2)处理对葡萄贮藏过程中香气合成途径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香气物质,并通过测定乙醇代谢途径中底物含量、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明确SO_(2)处理通过调节乙醇代谢对葡萄采后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0μL/L SO_(2)处理时,果实中SO_(2)残留量符合欧美发达国家鲜食葡萄进出口食品标准。SO_(2)处理有效提高了葡萄采后酯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同时,SO_(2)处理还提高了丙酮酸、乙醛和乙醇的含量,提高了丙酮酸脱羧酶、乙醇脱氢酶和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上调了VvPDC1、VvADH1、VvADH2、VvADH3、VvADH6、VvADH7和VvAAT的表达,下调了VvPDC 2的表达水平。这些结果表明,SO_(2)处理通过激活乙醇代谢途径,加快了葡萄采后香气物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葡萄果实 乙醇代谢 香气物质
下载PDF
“吊挂式”窖藏对冬季白菜贮藏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的保鲜作用分析
5
作者 阿塔吾拉·铁木尔 阿布来克·尼牙孜 +3 位作者 田全明 张健 徐斌 吴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2-1300,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白菜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的调节作用,为白菜采后贮运方面的新工艺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带根捆叶、削根捆叶、带根散叶、削根散叶的吊挂式方式贮藏,研究吊挂式窖藏对白菜腐烂及发病的影响。【结果】带根捆...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白菜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的调节作用,为白菜采后贮运方面的新工艺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带根捆叶、削根捆叶、带根散叶、削根散叶的吊挂式方式贮藏,研究吊挂式窖藏对白菜腐烂及发病的影响。【结果】带根捆叶处理能延缓白菜的腐烂率、VC的降低及粗纤维的合成,提高了POD、SOD、APX的活性,减少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产生。贮藏90 d时带根捆叶处理组中VC的含量为0.45 mg/100g,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为0.88 mg/g。POD、SOD、APX、CAT活性分别为12.43、0.83、25.12和1.21 U,分别是对照组的1.35、1.44、1.56、1.69倍。【结论】带根捆叶处理能较好的维持白菜的采后品质,提高了白菜的抗氧化能力,延缓了白菜腐烂,延长了白菜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挂式 白菜 采后品质 活性氧代谢
下载PDF
热处理技术在甜瓜采后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殷贝贝 梁佳睿 +5 位作者 路帆 田全明 刘雪艳 魏佳 吴斌 王英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8-157,共10页
为探究热处理(Heat Treatmeat,HT)技术对新疆甜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该试验以早熟品种“西州密25号”、中熟品种“金密3号”和晚熟品种“伽师瓜”为试材,采用不同热处理(温度、漂烫时间)技术工艺处理甜瓜果实,分析甜瓜在常温(23±2... 为探究热处理(Heat Treatmeat,HT)技术对新疆甜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该试验以早熟品种“西州密25号”、中熟品种“金密3号”和晚熟品种“伽师瓜”为试材,采用不同热处理(温度、漂烫时间)技术工艺处理甜瓜果实,分析甜瓜在常温(23±2)℃贮藏条件下果实生理指标的变化,筛选甜瓜最佳热处理工艺条件,研究不同品种甜瓜热处理工艺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西州密25号”和“伽师瓜”的热处理条件为62℃、15 s、“金密3号”的HT处理条件为58℃、15 s。果皮对温度的耐热性不同导致了热处理条件不同,深色瓜皮的耐热性高于浅色瓜皮的耐热性。贮藏至18 d时,“西州密25号”、“金密3号”和“伽师瓜”各处理最优处理组电导率分别为61.24%、65.94%、74.18%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12.54%、17.72%、10.93%。表明HT技术可以有效延缓了甜瓜果实硬度的下降,抑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的上升,较好地保持了甜瓜的品质。可为HT技术在甜瓜贮藏产业化应用中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甜瓜 工艺 贮藏品质
下载PDF
商标保鲜卡的制备及在克瑞森葡萄采后保鲜中的应用
7
作者 梁佳睿 魏佳 +4 位作者 殷贝贝 路帆 彭锐 张昱 吴斌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0-238,共9页
针对鲜食葡萄电商和物流技术需求,设计和制备出一种以焦亚硫酸钠和层状硅酸盐为基料的商标保鲜卡,应用于“克瑞森”葡萄采后货架期的贮运保鲜中。商标保鲜卡分别采用以下方案处理:T_(1)(0.8g焦亚硫酸钠+0.2g缓释剂)、T_(2)(0.8g焦亚硫酸... 针对鲜食葡萄电商和物流技术需求,设计和制备出一种以焦亚硫酸钠和层状硅酸盐为基料的商标保鲜卡,应用于“克瑞森”葡萄采后货架期的贮运保鲜中。商标保鲜卡分别采用以下方案处理:T_(1)(0.8g焦亚硫酸钠+0.2g缓释剂)、T_(2)(0.8g焦亚硫酸钠+0.5g层状硅酸盐+0.2g缓释剂)、T_(3)(0.8g焦亚硫酸钠+1.0g层状硅酸盐+0.2g缓释剂)、T_(4)(0.8g焦亚硫酸钠+2.0g层状硅酸盐+0.2 g缓释剂)配比,在12~14℃货架期条件下,分析商标保鲜卡对“克瑞森”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_(3)和T_(4)组与其它处理组相比,能够显著降低贮藏环境中的乙烯含量;有效维持葡萄货架期间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的含量以及较高的感官评价分数;显著抑制葡萄呼吸强度、落粒、腐烂以及果梗褐变,说明T_(3)、T_(4)对货架期间“克瑞森”葡萄具有显著的保鲜效果,能够有效维持鲜食葡萄货架品质,其中T_(3)(0.8g焦亚硫酸钠+1.0g层状硅酸盐+0.2g缓释剂)可作为一种新型葡萄保鲜卡产品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保鲜卡 克瑞森葡萄 货架期品质
下载PDF
气调微孔膜包装对鲜切肉苁蓉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路帆 梁佳睿 +4 位作者 殷贝贝 过利敏 杨帆 吴斌 魏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4-201,共8页
以新疆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为试材,主动气调处理(6%CO_(2)+4%O_(2)+90%N_(2),体积分数)结合不同包装材料PE膜[透氧量为300 cm^(3)/(m^(2)·d)]、微孔膜M_(1)[透氧量为6000 cm^(3)/(m^(2)·d)]、微孔膜M_(2)(... 以新疆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为试材,主动气调处理(6%CO_(2)+4%O_(2)+90%N_(2),体积分数)结合不同包装材料PE膜[透氧量为300 cm^(3)/(m^(2)·d)]、微孔膜M_(1)[透氧量为6000 cm^(3)/(m^(2)·d)]、微孔膜M_(2)(透氧量为8000 cm^(3)/(m^(2)·d))对鲜切肉苁蓉在低温(4±0.5)℃贮藏中活性成分变化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7 d后,采用气调微孔膜(6%CO_(2)+4%O_(2)+90%N_(2)+M_(1))处理组中PPO活性为2.07 U/g、褐变度为0.57 OD_(410)/g,均低于CK组;维生素C、总酚、类黄酮、总多糖、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分别较CK组高13.00%、5.88%、11.24%、14.45%、1.20%、1.47%;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FRAP值分别较CK组高8.97%、1.99%、11.43%。可见6%CO_(2)+4%O_(2)+90%N_(2)+M_(1)微孔膜处理能显著减缓鲜切肉苁蓉中活性成分的下降(P<0.05),维持其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减缓衰老程度,较好的保持鲜切肉苁蓉的药食同源性,是一种较好的鲜切肉苁蓉贮藏保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肉苁蓉 气调包装 微孔膜 抗氧化性
下载PDF
氯化钙调控能量代谢途径对小白杏采后转色的影响
9
作者 刘雪艳 张洁仙 +5 位作者 魏佳 张政 单晴 姜丽巍 吴斌 张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77-186,共10页
以新疆小白杏为试材,采用3 g/100 mL CaCl_(2)或蒸馏水(CK组)雾化熏蒸处理,测定小白杏在(10±1.0)℃、相对湿度(80±5)%条件下果皮、果肉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 以新疆小白杏为试材,采用3 g/100 mL CaCl_(2)或蒸馏水(CK组)雾化熏蒸处理,测定小白杏在(10±1.0)℃、相对湿度(80±5)%条件下果皮、果肉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含量和能荷的变化,分析能量代谢相关酶活力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探究外源CaCl_(2)处理对小白杏采后能量代谢的调控机制,明确能量代谢水平与转色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CaCl_(2)处理小白杏可延缓果皮、果肉中叶绿素降解,抑制类胡萝卜的合成,维持果皮、果肉中ATP、ADP含量和能荷,提高了H^(+)-ATPase、Ca^(2+)-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CO)的活力,并诱导PaH^(+)-ATPase1、PaCa^(2+)-ATPase10、PaSDH和PaCCO6基因表达。果皮和果肉中叶绿素含量与ATP含量、ADP含量、能荷水平均呈正相关,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负相关;其中,叶绿素含量与ADP含量在果皮、果肉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外源CaCl_(2)可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延缓小白杏转色,保持较高的能荷,从而延长小白杏采后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钙 小白杏 采后 能量代谢 叶绿素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灰枣超微粉制备工艺及其粉体性能表征
10
作者 丁华 魏佳 +2 位作者 林丽静 刘义军 张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8-246,共9页
该研究以新疆干制灰枣为原材料,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实验,结合超微粉碎技术,研究预处理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和超微粉碎时间对灰枣超微粉粒径、理化特性和表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枣超微粉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g/mL),... 该研究以新疆干制灰枣为原材料,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实验,结合超微粉碎技术,研究预处理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和超微粉碎时间对灰枣超微粉粒径、理化特性和表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枣超微粉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g/mL),预处理时间53 h,乙醇浓度60%(V/V),超微粉碎时间为4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粉体粒径为28.47μm。超微粉碎后灰枣超微粉体的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分别降低了42.22%、39.06%和74.78%,氨基酸和蛋白质溶出率显著提高(p<0.05)。超微粉碎后粉体亮度增强,休止角、滑角、堆密度增大。润湿时间缩短了41.99%,表明粉体润湿性提升;灰枣超微粉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下降了60.30%、56.28%,表明超微粉碎使粉体水合能力降低。经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可知,超微粉碎后粉体主要结构及基团未发生较大改变。与传统制粉工艺相比,该法所得灰枣超微粉不添加辅料,粉体品质较好且有利于控糖人群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枣 超微粉碎 响应面法 理化特性 性能表征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解析SO_(2)对鲜食葡萄贮藏品质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敏 张健 +5 位作者 玛依努尔·扎衣提 翟荣臻 张政 魏佳 吴斌 吴忠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8-96,共9页
为研究SO_(2)处理对鲜食葡萄贮藏过程中的影响,该文以红地球葡萄为实验材料,通过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 为研究SO_(2)处理对鲜食葡萄贮藏过程中的影响,该文以红地球葡萄为实验材料,通过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ILIC UHPLC-Q-TOF MS)分别测定了贮藏0、24、48 d时与葡萄果实贮藏品质有关的代谢物质,解析了SO_(2)处理前后葡萄果实中的代谢物差异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SO_(2)处理通过延缓葡萄果实的硬度下降抑制腐烂率、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保持了果实贮藏品质;贮藏24 d时,SO_(2)显著调控了葡萄果实中氮代谢、氨基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主要途径的富集作用;贮藏48 d时,SO_(2)显著调控了葡萄果实中类黄酮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主要途径的富集作用。可见,在整个贮藏过程中,SO_(2)通过差异化调控代谢物富集途径有效保持了葡萄果实贮藏品质。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SO_(2)延缓贮藏过程中红地球葡萄劣变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 2 红地球葡萄 品质 代谢物 途径
下载PDF
木纳格葡萄谷胱甘肽-S-转移酶VvGST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12
作者 王曼 张政 +1 位作者 伊丽达娜·迪力夏提 吴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22-1930,共9页
【目的】克隆木纳格葡萄果实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VvGST1全长并研究其序列特征,为该基因在葡萄果实抗病作用和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有的基因序列,设计3'和5'端RACE引物,利用RT... 【目的】克隆木纳格葡萄果实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VvGST1全长并研究其序列特征,为该基因在葡萄果实抗病作用和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有的基因序列,设计3'和5'端RACE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VvGST1基因cDNA全长。【结果】该基因序列全长719 bp,均为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221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5.55 kDa;理论等电点pI值为6.32;分子式为C_(1178)H_(1799)N_(293)O_(321)S_(11);不稳定指数为39.22;该蛋白质是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结构域,没有预测到信号肽,可能存在于细胞基质中,是典型的基质蛋白。VvGST1氨基酸序列与棉花、桃、西梅、樱桃、李子、板栗等植物聚为一类,其中与棉花属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获得了木纳格葡萄谷胱甘肽-S-转移酶VvGST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探明了该序列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克隆 谷胱甘肽-S-转移酶 VvGST1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不同脱酸工艺对红花籽油储藏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辛乐宇 张泽鹏 +2 位作者 萨拉麦提·艾迪热斯 过利敏 杨海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2,共6页
为了选择合适的脱酸工艺,提高红花籽油的储藏品质,以脱胶红花籽油为原料,采用碱炼脱酸和超声波辅助乙醇萃取(UAEE)脱酸工艺制备脱酸红花籽油,并采用Schaal烘箱法进行加速氧化试验,比较加速氧化期间脱酸红花籽油的理化指标(酸值、过氧化... 为了选择合适的脱酸工艺,提高红花籽油的储藏品质,以脱胶红花籽油为原料,采用碱炼脱酸和超声波辅助乙醇萃取(UAEE)脱酸工艺制备脱酸红花籽油,并采用Schaal烘箱法进行加速氧化试验,比较加速氧化期间脱酸红花籽油的理化指标(酸值、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脂质伴随物(α-生育酚、总酚、总甾醇)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对比分析2种脱酸工艺对红花籽油储藏品质的影响,并预测货架期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2种脱酸红花籽油的理化品质、脂质伴随物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均呈下降趋势;与碱炼脱酸工艺相比,UAEE脱酸工艺制备的红花籽油储藏品质更优;2种脱酸红花籽油的氧化均符合一级氧化动力学反应,通过动力学方程预测20℃和25℃密封避光条件下,UAEE脱酸红花籽油的货架期分别约为28 d和27 d,而碱炼脱酸红花籽油的分别约为22 d和21 d。综上,与碱炼脱酸相比,UAEE脱酸能提升红花籽油的储藏品质,有利于延长红花籽油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籽油 超声波辅助乙醇萃取脱酸 碱炼脱酸 储藏品质 货架期
下载PDF
二氧化硫对采后葡萄果皮酚类物质合成及其抗氧化能力的调控作用
14
作者 姜丽巍 吴斌 +4 位作者 魏佳 单晴 张洁仙 刘雪艳 张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177,共9页
为探究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_(2))对葡萄果皮酚类物质合成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该试验以木纳格葡萄为试材,采用500μL/L SO_(2)熏蒸处理2 h,以空气熏蒸为对照,放置于(0±1)℃贮藏44 d。定期测定各酚类物质含量变化,采用高效... 为探究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_(2))对葡萄果皮酚类物质合成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该试验以木纳格葡萄为试材,采用500μL/L SO_(2)熏蒸处理2 h,以空气熏蒸为对照,放置于(0±1)℃贮藏44 d。定期测定各酚类物质含量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烷醇单体含量。结果表明:贮藏结束时,SO_(2)处理组总酚、总黄烷醇、总黄酮、总花青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分别是CK组的0.74、1.26、1.33、1.33、1.47、1.79、1.59和1.49倍;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分别比CK组高13.76%、20.44%和4.98%。SO_(2)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基因(Cinnamate 4-Hydroxylase,C4H)、4-香豆酸-辅酶连接酶基因(4-Coumarate:CoA Ligase,4CL)、查尔酮合酶基因(ChalconeSynthase,CHS)、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alcone Isomerase,CHI)、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Leucoanthocyantin Reductase,LAR)和花青素还原酶基因(Anthocyanidin Reductase,ANR)的表达。可见SO_(2)处理可上调相关酚类合成基因的表达量,延缓酚类化合物含量的下降,并提高葡萄果皮的抗氧化活性。该试验为研究SO_(2)对葡萄采后酚类物质合成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葡萄 果皮 酚类 抗氧化
下载PDF
沙枣花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益生菌的增殖作用
15
作者 赵燕燕 房世杰 +4 位作者 张政 祁华梅 薄学敏 魏佳 吴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34-142,共9页
为探究沙枣花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体外对益生菌增殖的影响。实验以沙枣花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沙枣花多糖,分析料液比、超声时间、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沙枣花多糖得率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 为探究沙枣花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体外对益生菌增殖的影响。实验以沙枣花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沙枣花多糖,分析料液比、超声时间、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沙枣花多糖得率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不同多糖质量浓度(0、0.5%、1.0%、1.5%、2.0%和3.0%)对三种益生菌增殖及产酸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沙枣花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 g/mL、超声时间21 min、提取温度72℃、提取时间62 min,得到多糖得率为12.45%±0.15%,与理论预测值(12.587%)相近。当沙枣花多糖质量浓度为2%时,嗜酸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的培养基中OD值达到最大,分别为1.23±0.01、1.06±0.02和1.22±0.02,并且pH降到最低(5.17±0.04、5.95±0.04和5.52±0.02),在该浓度下培养40 h后,三种益生菌的生长均趋于稳定。说明沙枣花多糖促进了三种益生菌的增殖和产酸活性。因此,沙枣花多糖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益生元被开发,这为进一步地研究和利用沙枣花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花 多糖 提取工艺 响应面优化 益生菌
下载PDF
ClO_(2)熏蒸处理对湿鲜核桃贮藏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王苹 孔娜 +3 位作者 潘俨 孙席平 徐斌 张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40-1949,共10页
【目的】研究二氧化氯(ClO_(2))处理对湿鲜核桃低温贮藏期间效果影响,筛选适宜的处理浓度,为生产中湿鲜核桃贮运保鲜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新疆主栽核桃品种温185湿鲜核桃为试材,采用0(CK)、50、100和150 mg/L四... 【目的】研究二氧化氯(ClO_(2))处理对湿鲜核桃低温贮藏期间效果影响,筛选适宜的处理浓度,为生产中湿鲜核桃贮运保鲜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新疆主栽核桃品种温185湿鲜核桃为试材,采用0(CK)、50、100和150 mg/L四个浓度ClO_(2)熏蒸处理后,置于(0±1)℃、相对湿度(RH)75%~80%条件下,定期统计其种壳霉变率,测定种仁相关的品质和理化指标,分析不同浓度ClO_(2)熏蒸处理对湿鲜核桃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CK相比,ClO_(2)熏蒸处理可显著抑制核桃坚果表面霉菌发生,降低其种皮褐变指数,维持核桃新鲜度和较好的核仁感官品质,且酸价和ClO_(2)残留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其中100和150 mg/L ClO_(2)处理可使湿鲜核桃种壳霉变发生时间推迟7 d,霉变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0.67%和7.33%。【结论】100 mg/L ClO_(2)熏蒸处理效果最好,贮藏49 d时,种壳霉变率为26.67%,种皮褐变指数为18.89,好果率达到8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鲜核桃 二氧化氯 种壳霉变 种仁品质 保鲜效果
下载PDF
外源腐胺(Put)处理对黄皮甜瓜果实采后冷害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斌 安路明 +1 位作者 孟新涛 张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60-367,共8页
为探讨外源腐胺(Put)处理减轻黄皮甜瓜果实采后低温冷害的调控机理,本试验以‘新密3号’黄皮甜瓜为试材,研究了0(CK)和2.0 mmol/L Put处理对其5±0.5℃低温贮藏期间果实冷害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诱导条件下,2.0 mmol/... 为探讨外源腐胺(Put)处理减轻黄皮甜瓜果实采后低温冷害的调控机理,本试验以‘新密3号’黄皮甜瓜为试材,研究了0(CK)和2.0 mmol/L Put处理对其5±0.5℃低温贮藏期间果实冷害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诱导条件下,2.0 mmol/L外源Put处理可使黄皮甜瓜果皮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保持较高的水平,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在贮藏21 d(严重冷害)时较CK分别提高2.3倍、1.6倍和1.2倍,达到30.06、2.46和39.14 U·gFW,显著抑制了贮藏28~49 d果皮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过氧化氢(HO)的积累及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从而减轻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伤害,使‘新密3号’黄皮甜瓜果实采后冷害发生症状减轻,发生时间推迟7 d,至贮藏结束时,冷害指数仅为0.27,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可见,外源腐胺(Put)处理减轻黄皮甜瓜冷害与其果皮组织活性氧代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腐胺 甜瓜 低温冷害 活性氧代谢
下载PDF
籽瓜多糖对益生菌生长促进效应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常雪花 钱雅雯 +3 位作者 王振菊 魏佳 吴斌 张政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8-78,共11页
为阐明籽瓜多糖对肠道益生菌生长的作用机制,该试验采用超声辅助水提法提取籽瓜多糖,用二乙氨乙基(DEAE)纤维素DE-52分离得到3个组分(SMP-1、SMP-2和SMP-3)被用来替代碳源,以比较它们对肠道益生菌的生长促进作用。然后对SMP-1进行分子... 为阐明籽瓜多糖对肠道益生菌生长的作用机制,该试验采用超声辅助水提法提取籽瓜多糖,用二乙氨乙基(DEAE)纤维素DE-52分离得到3个组分(SMP-1、SMP-2和SMP-3)被用来替代碳源,以比较它们对肠道益生菌的生长促进作用。然后对SMP-1进行分子量、单糖和官能团组成等结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SMP-1、SMP-2和SMP-3均能明显促进青春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以及嗜酸乳杆菌的生长,且不同组分的促生长效果显著不同。其中,SMP-1的促进效果要优于SMP-2和SMP-3。SMP-1的分子量为97403 Da,由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二中单糖组成,物质的量百分比为0.271%∶0.729%,其主链连接方式为→6)-β-D-Galp-(1→3)-β-D-Galp-(1→的糖苷键,而端基α-L-Araf-(1→通过O-3键连接在主链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瓜 多糖 益生菌 生长效应 结构表征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无核白葡萄果梗贮藏品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敏 杜鹃 +4 位作者 王曼 张健 阿塔吾拉·铁木尔 吴斌 吴忠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50-359,共10页
为研究NO处理对贮藏过程中无核白葡萄理化品质、色素物质积累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本实验以无核白葡萄为研究试材,分别采用500μL/L NO和空气熏蒸葡萄2 h,在0±0.5℃下冷藏25 d后,并模拟货架条件下放置3 d,货架温度分别为8±0.5℃... 为研究NO处理对贮藏过程中无核白葡萄理化品质、色素物质积累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本实验以无核白葡萄为研究试材,分别采用500μL/L NO和空气熏蒸葡萄2 h,在0±0.5℃下冷藏25 d后,并模拟货架条件下放置3 d,货架温度分别为8±0.5℃和20±0.5℃。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NO熏蒸处理显著减缓了葡萄果梗失重和电导率的增加,抑制了叶绿素降解和花青素的积累;NO处理减少了果梗表面裂纹数量、开裂强度、木质部中无机物的消耗,从而减缓了局部组织的凹陷程度。组织染色分析发现,NO维持了果梗表皮细胞的体积,减缓了细胞壁增厚及其木栓化,抑制了表皮棕色物质的积累。综上所述,NO处理有利于保持葡萄果梗品质,通过抑制叶绿素降解和花青素积累来延迟果梗的褐变,保持葡萄果梗微观结构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果梗褐变 无核白葡萄 色泽 微观结构 贮藏品质
下载PDF
二氧化硫调控亚硫酸盐代谢对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曼 魏佳 +2 位作者 伊丽达娜·迪力夏提 张政 吴斌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9-308,共10页
为了探明二氧化硫(SO_(2))调控亚硫酸盐代谢途径对鲜食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作用,以新疆木纳格葡萄为试材,采用200μL/L SO_(2)熏蒸处理后损伤接种灰葡萄孢,测定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相关参数,分析亚硫酸盐代谢途径中代谢物含量、相关酶活... 为了探明二氧化硫(SO_(2))调控亚硫酸盐代谢途径对鲜食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作用,以新疆木纳格葡萄为试材,采用200μL/L SO_(2)熏蒸处理后损伤接种灰葡萄孢,测定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相关参数,分析亚硫酸盐代谢途径中代谢物含量、相关酶活性变化趋势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研究外源SO_(2)处理对葡萄采后亚硫酸盐代谢途径的作用方式,探讨亚硫酸盐代谢水平与果实抗灰霉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O_(2)熏蒸能延缓果实的发病率,降低贮藏期间果实的失重率,保持其硬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诱导亚硫酸盐含量的上升。外源SO_(2)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硫化氢(H2S)和半胱氨酸(Cys)的含量,增强了亚硫酸盐还原酶(SiR)、丝氨酸乙酰转移酶(SAT)和乙酰丝氨酸裂解酶(OAS-TL)的活性,并诱导了VvSiR1、VvSAT1、VvSAT2、VvSAT5和VvOAS-TL基因的表达,说明外源SO_(2)通过对亚硫酸盐代谢途径的调控来增强葡萄采后对灰霉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葡萄 采后 亚硫酸盐代谢 灰葡萄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