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酮体氧化代谢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尼鲁帕尔·谢甫开提 阿曼古丽·如则 +2 位作者 夏依旦·米吉提 赵帮豪 高晓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生理状态下的心脏主要依靠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氧化代谢来提供能量,然而,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各种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内的脂肪酸和葡萄糖的代谢路...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生理状态下的心脏主要依靠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氧化代谢来提供能量,然而,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各种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内的脂肪酸和葡萄糖的代谢路径出现障碍,酮体作为“超级燃料”为心脏供能。本文根据最新报道,对酮体代谢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肌肥厚 Β-羟丁酸 β-羟丁酸脱氢酶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比较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崔文丽 刘霞 +5 位作者 郑树涛 桑伟 李巧新 马遇庆 李新霞 张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272-1275,共4页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差异性。方法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检索2008年1月-2014年1月储存的维吾尔族及汉族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按临床病理学参数归类,运...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差异性。方法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检索2008年1月-2014年1月储存的维吾尔族及汉族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按临床病理学参数归类,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条件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 366例,其中维吾尔族294例,汉族1 072例,维、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人数之比约为1∶4。与汉族患者相比,维吾尔族患者的发病年龄年轻化,临床分期较晚,恶性程度较高,淋巴结转移数目偏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表达患者较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均以浸润性非特殊癌为主,并且维吾尔族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表达者居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年龄<35岁维吾尔女性患者进行早期乳腺肿块定期普查或早期筛查并做到早诊早治,具有重要的肿瘤预防意义;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模式与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显著不同,临床靶向治疗应当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乳腺癌 维吾尔族 汉族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SP27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彭辉 张潇 +5 位作者 刘涛 郑树涛 刘清 申铜雪 马蓉 卢晓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43-445,450,共4页
目的探讨HSP27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HSP27表达情况。结果 HSP27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HSP27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HSP27表达情况。结果 HSP27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HSP27阳性表达与T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HSP27阳性表达情况与食管鳞状细胞癌T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提示HSP27可能作为判断食管癌预后以及治疗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27(HSP27) 食管癌 病理参数
下载PDF
新疆包虫病外科救治定点医院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波霖 张慧 +4 位作者 刘畅 林仁勇 温浩 吐尔干艾力·阿吉 邵英梅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了解新疆包虫病外科救治定点医院的人力资源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定点医院等级、现有从事包虫病外科救治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床位数,以及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年龄、学历和职称等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各级... 目的了解新疆包虫病外科救治定点医院的人力资源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定点医院等级、现有从事包虫病外科救治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床位数,以及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年龄、学历和职称等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各级定点医院拥有救治包虫病床位数687张,执业(助理)医师333人、注册护士435人,医护比1∶1.31,其中县级医院医护比(1∶1.46)优于省(区)级(1∶1.23)和地州(市)级(1∶1.18)医院。各级定点医院医护人员的年龄、学历和职称构成不尽相同。医师均以中青年医师居多(31~50岁);省(区)级医院医师学历为硕士及以上占78.72%;地州(市)和县级医师以本科为主,分别占75.18%和64.14%,县级医院无博士学历者;省(区)级医院以高级职称最多(87.24%);地州(市)和县级以初级及以下职称为主,分别占39.01%和42.76%。各级定点医院医师学历和职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趋于年轻化,学历均以大专及以下最多,省(区)级医院本科占比相对最多(29.31%);职称均以初级及以下为主,高级职称县级(5.21%)优于省(区)级(3.45%)和地(州)市级(3.01%)。各级定点医院护士年龄和学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包虫病定点医院医师配置存在地区差异,护理团队高级职称人才比较匮乏,医护比例与国家政策目标差距较大。建议应用政策引导区域性分配均衡,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明确各级包虫病定点医院职能,推行包虫病的分级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定点医院 人力资源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帮豪 袁腾 +5 位作者 赵翎 阿曼古丽·如则 尼鲁帕尔·谢甫开提 马依彤 杨毅宁 高晓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17-1824,共8页
背景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有研究证明了糖尿病可扩大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涉及营养和炎症途径。预后营养指数(PNI)是免疫营养的标志,可反映个体的炎症、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由于其简单、快速、易得和可... 背景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有研究证明了糖尿病可扩大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涉及营养和炎症途径。预后营养指数(PNI)是免疫营养的标志,可反映个体的炎症、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由于其简单、快速、易得和可靠等优点,近年来关于PNI在各系统中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少有文献探讨PNI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PNI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053例行PCI术的STEMI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资料,计算PNI,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177例)和非MACE组(876例)。同时依据PNI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686例)与低PNI组(36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后发生院内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PNI对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PN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ACE组和非MACE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血清葡萄糖、Killip分级、乳酸脱氢酶、心率、肌红蛋白、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白细胞计数、脑钠肽(BNP)、PNI、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总蛋白、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葡萄糖升高(OR=1.055,95%CI=1.002~1.112,P=0.044)、GRACE评分高(OR=1.034,95%CI=0.876~0.939,P<0.001)是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危险因素,PNI升高(OR=0.907,95%CI=1.017~1.050,P<0.001)是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保护因素。PNI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AUC为0.734(95%CI=0.694~0.77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模型预测STEMI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AUC为0.791(95%CI=0.753~0.858)。低PNI组发生MACE、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例、住院天数、血清葡萄糖、肌钙蛋白T、CK-MB、肌红蛋白、BNP、C反应蛋白、肌酐、尿素氮高于高PNI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比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血红蛋白低于高PNI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NI与血红蛋白、HDL-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P<0.05);PNI与血清葡萄糖、肌酐、尿素氮、BNP、肌钙蛋白T、CK-MB、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 PNI是STEMI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院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中可作为监控患者免疫营养状态且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糖尿病 2型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营养指数 预测价值
下载PDF
RELN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景琳霞 毛俊雄 +4 位作者 张婷婷 马琦 彭朕磊 袁慧博 伊琦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4期58-62,共5页
精神分裂症(SCZ)是一种严重、复杂的精神疾病,对公众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及神经发育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RELN基因位于人类的7q22.1号染色体上,编码一种细胞外基质的丝氨酸蛋白RELN,该蛋白在大脑... 精神分裂症(SCZ)是一种严重、复杂的精神疾病,对公众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及神经发育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RELN基因位于人类的7q22.1号染色体上,编码一种细胞外基质的丝氨酸蛋白RELN,该蛋白在大脑皮质及海马体中合成,参与神经元迁移和大脑新皮质发育。RELN及其信号通路异常可限制树突增殖、影响神经发生和突触传递,从而导致认知缺陷和大脑形态异常。既往基于多群体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RELN基因是SCZ的重要候选基因。本文对RELN的功能特点、基因多态性及其在SCZ发生和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阐明RELN基因在SCZ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为SCZ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N 神经发育 精神分裂症 基因多态性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免疫细胞特征与细菌性肺炎风险遗传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7
作者 邓安霞 王子豪 +6 位作者 丁芸发 赵翎 李秋林 赵帮豪 胡苏 阿曼古丽·如则 高晓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070-1078,共9页
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技术探究免疫细胞特征与细菌性肺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已知731种免疫细胞特征,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开放数据库获取数据,使用双样本MR方法揭... 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技术探究免疫细胞特征与细菌性肺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已知731种免疫细胞特征,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开放数据库获取数据,使用双样本MR方法揭示免疫细胞特征是否对细菌性肺炎发生风险具有直接影响。两样本MR分析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ing,IVW),根据效应指标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评估结果,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包括但不限于结果的稳健性验证、潜在的异质性检验以及多效性检验等确保最终结论的科学性及准确性。为避免反向因果关系,将细菌性肺炎作为暴露因素,筛选的六种免疫细胞特征作为结局事件,进行反向MR分析。结果通过MR分析识别出CD33^(-)HLA-DR^(+)髓样细胞、CD86^(+)树突状细胞、CD39^(+)调节性T细胞、HLA-DR^(+)自然杀伤细胞、CD14^(+)CD16^(+)单核细胞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核细胞等六种检验效能P<0.01的免疫细胞特征与细菌性肺炎风险存在因果关联。反向MR结果未发现细菌性肺炎与上述六种免疫细胞特征存在因果关系。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遗传因素在免疫细胞特征及功能与细菌性肺炎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筛选并鉴定了多种与细菌性肺炎存在显著联系的免疫细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肺炎 免疫细胞特征 孟德尔随机化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逆方差加权法 两样本 双向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和白细胞计数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春明 李东泽 +4 位作者 杨毅宁 马依彤 李晓梅 潘硕 陈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MPV/PLT)和白细胞计数(WBC)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晚期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8月在新疆医科...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MPV/PLT)和白细胞计数(WBC)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晚期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STEMI患者660例,其中死亡88例(死亡组),生存572例(生存组)。收集一般资料、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冠状动脉狭窄情况;采用ROC曲线判断入院时MPV/PLT及WBC预测住院死亡的临床最佳截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MPV/PLT〔0.052(0.037)〕高于生存组〔0.045(0.022),u=-4.629,P<0.001〕;死亡组患者WBC〔12.25(9.30)×109/L〕高于生存组〔8.22(4.49)×109/L,u=-8.561,P<0.001〕。采用ROC判断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MPV/PLT、WBC临床最佳截点分别为0.047、9.28×109/L。MPV/PLT>和≤0.047的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9.2%(60/313)和8.1%(28/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7,P<0.001);WBC>和≤9.28×109/L的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2.6%(64/283)和6.4%(24/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3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PLT〔OR=2.665,95%CI(1.632,4.351),P=0.027〕和WBC〔OR=4.258,95%CI(2.572,7.049),P=0.015〕为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PV/PLT>0.047和WBC>9.28×109/L均为STEMI患者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STEMI患者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计数 白细胞计数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医院死亡率
下载PDF
IL-1β通过STAT3信号通路上调食管鳞癌细胞PD-L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树涛 刘清 +5 位作者 刘涛 杨丽菲 张琪琪 韩秀娟 阿尔孜古丽·吐尔逊 卢晓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34-539,共6页
目的探讨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对食管鳞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D-L1)的表达调控作用及调控机制,阐明IL-1β在食管鳞癌肿瘤微环境中调控PD-L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TCGA数据中收录的有关食管癌中IL-1β和PD-L1表达的数... 目的探讨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对食管鳞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1(PD-L1)的表达调控作用及调控机制,阐明IL-1β在食管鳞癌肿瘤微环境中调控PD-L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TCGA数据中收录的有关食管癌中IL-1β和PD-L1表达的数据,明确IL-1β和PD-L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在体外细胞系水平,运用重组的人源化IL-β蛋白刺激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30后,运用qRT-PCR检测PD-L1的mRNA表达,运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实验技术检测PD-L1蛋白表达;为了明确IL-β的作用信号通路,运用抗体芯片筛选重组的人源化IL-β蛋白处理和未处理食管癌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差异。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相比癌旁正常组织IL-1β和PD-L1在食管癌组织中显著性上调表达;但上调的IL-1β和PD-L1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总生存差具有统计学趋势但不具有统计学相关性。重组的人源化IL-β蛋白刺激食管鳞癌细胞系后,能显著性上调PD-L1的mRNA和蛋白表达。抗体芯片筛选结果显示,重组的人源化IL-β蛋白处理食管癌细胞后,能显著性激活STAT3信号通路。结论IL-1β通过STAT3信号通路上调食管鳞癌细胞PD-L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白介素1Β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STAT3 预后 生物信息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uPA和PAI-1表达与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丽娟 陈晓 +1 位作者 蒲红伟 李晓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PA、PAI-1基因在80例食管鳞癌患者及20例食管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应用Cox回归...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PA、PAI-1基因在80例食管鳞癌患者及20例食管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检测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uPA、PAI-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P<0.05)。uPA、PAI-1的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年龄、民族无关。uPA和PAI-1的表达呈正相关(r=7.092,P<0.05)。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10年总生存率为20%。食管癌uPA、PAI-1阳性表达组较阴性表达组有生存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uPA、PAI-1不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而肿瘤浸润深度和转移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 uPA、PAI-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并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I(PAI—1) 预后
下载PDF
MTDH、miR-26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晨晨 卢晓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14-121,共8页
目前,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仍然是肿瘤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信号通路中的特定基因的扩增/突变/表达状态与靶向、化疗药物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肿瘤分子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发现新发肿瘤,临床上检测特定基因的异常改... 目前,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仍然是肿瘤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信号通路中的特定基因的扩增/突变/表达状态与靶向、化疗药物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肿瘤分子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发现新发肿瘤,临床上检测特定基因的异常改变情况,能针对性地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做一套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用药不当贻误治疗时机。同时,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可以对相关肿瘤预后进行评价。找到1个或多个与某个肿瘤相关的基因,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预后。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也是治疗失败和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的转移是癌细胞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由一系列复杂的基因调控系统所组成。因此,几年来对于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重点逐渐转至肿瘤转移基因与抑制肿瘤转移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调控因子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期望通过揭示肿瘤转移在基因水平的本质,为改进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提供依据。MTDH 基因又称星形细胞提升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ine-1,AEG-1)、LYRIC 是2002年首次克隆出来的新基因。MTDH基因定位在人类8号染色体上(8q22),由于其能帮助肿瘤细胞紧贴上远距离的血管,因此对于癌症的扩散和转移意义重大[1]。微小 RNA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由22~23个核苷酸组成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小分子 RNA,miRNAs通过与 mRNA 的3’-UTRs 结合而发挥调控作用[2]。有的 miRNAs通常在肿瘤中表达下调,发挥着抑癌基因的作用,而有的 miRNAs则起着癌基因的作用[3-4]。研究表明,miR-26a抑制鼻咽癌、乳腺癌、肝癌细胞的增殖[5-7],但却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8-9]。miR-26a可能在不同的肿瘤和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 Target Scan Hu-man查到 miR-26a的下游靶基因是 MTDH。本文就MTDH 与 miR-26a 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以及MTDH与 miR-26a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基因 肿瘤转移基因 miRNAs 肿瘤分子标记物 肿瘤分子生物学 治疗方案 细胞信号通路 细胞相互作用
下载PDF
NSC74859对食管鳞状细胞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琪琪 刘清 +4 位作者 郑树涛 刘涛 杨丽菲 韩秀娟 卢晓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28-533,共6页
目的观察小分子抑制剂NSC74859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利用UALCAN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 目的观察小分子抑制剂NSC74859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利用UALCAN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在肿瘤及正常样本中的表达。其次将临床手术切除的新鲜的ESCC组织经无菌条件处理后移植到高度免疫缺陷小鼠的皮下,建立ESCC皮下移植肿瘤模型,并将第零代PDX模型(F0)肿瘤组织在裸鼠体内传代至第4代(F4),将F4代ESCC PDX小鼠随机分为两组:NSC74859治疗组,5 mg/kg,每天腹腔注射1次,共给药7 d;溶媒对照组,等体积溶媒注射,每天腹腔注射1次,共给药7 d。每周2次测量裸鼠体重、肿瘤体积,计算相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抑制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察28 d后脱颈椎处死各组小鼠,摘取肿瘤组织,称量肿瘤湿重。运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瘤体组织中STAT3及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STAT3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在食管癌中表达量最高。ES0172模型在给药开始后第28天时,相对肿瘤抑制率TGI(%)为49.96%(P<0.05);ES0195模型在给药开始后第26天时,相对肿瘤抑制率TGI(%)为53.88%(P<0.05)。ES0172模型和ES0195模型中NSC74859治疗组瘤重都显著低于溶媒对照组瘤重(P<0.05)。p-STAT3在NSC74859治疗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溶媒对照组(P<0.05)。结论NSC74859能减轻ESCC肿瘤负荷,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下调STAT3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C74859 P-STAT3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DX)
下载PDF
基于DIA LC-MS对Ⅲ期食管鳞癌和食管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外泌体差异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阿尔孜古丽·吐尔逊 杨丽菲 +5 位作者 郑树涛 刘清 刘涛 张琪琪 韩秀娟 卢晓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59-663,共5页
目的研究Ⅲ期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患者与食管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外泌体蛋白组学的差异。方法基于数据非依赖性采集高分辨率色谱-质谱技术(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 目的研究Ⅲ期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患者与食管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外泌体蛋白组学的差异。方法基于数据非依赖性采集高分辨率色谱-质谱技术(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DIA LC-MS),比较3例Ⅲ期ESCC患者与3例食管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外泌体蛋白种类的差异,并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通过透射电镜、纳米粒子示踪分析、免疫印迹法鉴定提取粒子为外泌体,在2组样品中共检测到1 018个蛋白。通过对比蛋白图谱,共发现21个差异蛋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功能组分中主要涉及细胞黏附和代谢,细胞组分中主要是胞质成分。而在分子功能中涉及多个酶活性。在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后显示:叶酸代谢通路、核糖体蛋白质等代谢过程有差异。结论基于DIA LC-MS技术对Ⅲ期食管鳞癌患者和食管良性疾病患者外泌体差异蛋白分析显示,代谢通路可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DIA 蛋白质组学 食管鳞癌
下载PDF
HSP27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晓梅 张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46-450,共5页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在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热应激蛋白质[1].当有机体暴露于高温的时候,就会由热激发合成热休克蛋白质,作为分子伴侣以防止蛋白质聚集,对抗正常的细胞死亡,从而调节细胞的生存和死亡的...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在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热应激蛋白质[1].当有机体暴露于高温的时候,就会由热激发合成热休克蛋白质,作为分子伴侣以防止蛋白质聚集,对抗正常的细胞死亡,从而调节细胞的生存和死亡的平衡[2].热休克蛋白质按照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共分为5类,分别为HSP110、HSP90、HSP70、HSP60以及小分子热休克蛋白质.小分子热休克蛋白质分子量为12~34KD,热休克蛋白27(HSP27),是热休克蛋白质家族中小分子热休克蛋白质的重要成员之一,涉及药物抗性、细胞生长、细胞凋亡、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等功能[3-4].特别是HSP27和肿瘤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就HSP27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27 肿瘤 热休克蛋白质 HSP110 细胞死亡 蛋白质聚集 HSP90 HSP70
下载PDF
食管癌细胞外囊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晓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46-548,共3页
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中国食管癌高发具有地区性,比如河南林县、广东汕头、新疆等地。了解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以及治疗预后... 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中国食管癌高发具有地区性,比如河南林县、广东汕头、新疆等地。了解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以及治疗预后对临床决策者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细胞外囊泡是细胞分泌、介导物质传递的纳米级囊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细胞外囊泡与肿瘤关系密切。本文就食管鳞癌细胞外囊泡的相关研究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细胞外囊泡 进展
下载PDF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遗传变异及PPFIA1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刘涛 陈兆云 +5 位作者 刘清 郑树涛 杨丽菲 张琪琪 阿尔孜古丽·吐尔逊 卢晓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基因组的遗传学变异特征,探讨异常扩增基因PPFIA1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6对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比较基... 目的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基因组的遗传学变异特征,探讨异常扩增基因PPFIA1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6对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基因组遗传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异常扩增基因PPFIA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PPFIA1基因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GH分析结果发现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5号染色体p15.33和11号染色体的q13.3和q22.1变异较大。食管癌组织PPFIA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的PPFIA1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越高PPFIA1的阳性表达率也越高,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PPFIA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而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分化类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食管癌患者的PPFIA1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FIA1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FIA1高表达患者生存期较短,预后较差。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11q13.3变异较大,PPFIA1基因可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转移和预后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比较基因组杂交 PPFIA1 临床病理参数 治疗结果
下载PDF
HBV转基因小鼠与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姜涛 魏琴 +5 位作者 兰卫 卓菲亚.克依木 张盼盼 张春 马嵋 段明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902-905,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和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分离培养体系。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建立HBV转基因小鼠和C57BL/6小鼠BMSCs分离培养体系,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 目的比较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和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分离培养体系。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建立HBV转基因小鼠和C57BL/6小鼠BMSCs分离培养体系,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血清进行培养,分析HBV转基因小鼠和C57BL/6小鼠BMSCs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差异。结果 C57BL/6小鼠原代BMSCs生长迅速,按1∶3传代后呈漩涡状生长,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HBV转基因小鼠原代BMSCs生长缓慢;以1∶2传代后生长缓慢,有明显的血清依赖性及密度依赖性。结论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下,不同血清浓度的培养液中,HBV转基因小鼠BMSCs生长较正常C57BL/6小鼠的BMSCs生长明显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转基因小鼠 C57BL/6小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分离培养
下载PDF
IL-1β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李鲁 周剑 +6 位作者 刘涛 刘清 郑树涛 谭豆豆 陈玉梅 马蓉 卢晓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食管癌细胞与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共培养,食管癌细胞加M2TAMs作为共培养组,正常培养食管癌细胞作为非共培养组。用抗体芯片筛查共培养组与非...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食管癌细胞与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共培养,食管癌细胞加M2TAMs作为共培养组,正常培养食管癌细胞作为非共培养组。用抗体芯片筛查共培养组与非共培养组培养液上清中表达差异的细胞因子。用筛查出的细胞因子IL-1β刺激ESCC细胞,培养基中加入IL-1β(100ng/mL)培养48h,作为IL-1β处理组,加入PBS代替IL-1β作为未处理组,观察IL-1β处理后E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IL-1β处理后E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加,与未处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β可促进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白细胞介素-1Β 抗体芯片
下载PDF
食管癌微环境中影响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M2型巨噬细胞对食管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剑 贺家勇 +7 位作者 郑树涛 刘涛 刘清 孙燕云 马蓉 谭豆豆 陈玉梅 卢晓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375-1379,共5页
肿瘤浸润、转移是癌症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分子机制复杂,涉及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的变化。作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肿瘤微环境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的动态关系,... 肿瘤浸润、转移是癌症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分子机制复杂,涉及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的变化。作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肿瘤微环境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的动态关系,阐明微环境中不同因子在转移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是肿瘤分子分型和靶向抑制肿瘤转移的关键。本专题探讨食管癌微环境中影响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识别微环境中转移相关因子的改变可为食管癌浸润、转移的分子分型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微环境 食管癌 肿瘤浸润 分子机制研究 专题探讨 相关因子 分型诊断 分子分型 靶向
下载PDF
MCP2促进食管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晓梅 周剑 +5 位作者 郑树涛 刘涛 刘清 马蓉 谭豆豆 陈玉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趋化蛋白2(MCP-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将食管癌细胞与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共培养(共培养组),用抗体芯片筛查共培养组与非共培养组(正常培养的食管癌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表达差异...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趋化蛋白2(MCP-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将食管癌细胞与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共培养(共培养组),用抗体芯片筛查共培养组与非共培养组(正常培养的食管癌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表达差异的细胞因子。用筛查出的细胞因子MCP-2刺激ESCC细胞,观察MCP-2处理后E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MCP-2处理后E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加,与未处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P-2可促进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巨噬细胞趋化蛋白2 抗体芯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