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直肠癌组织APC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范川文 库热西.玉努斯 王海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索APC基因突变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直肠癌的发生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银染PCR-SSCP法检测新疆地区70例原发性直肠腺癌组织及距肿瘤10cm以上的正常粘膜组织中APC基因MCR之碱基突变。结果:70例直肠癌组织中APC基因突... 目的:探索APC基因突变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直肠癌的发生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银染PCR-SSCP法检测新疆地区70例原发性直肠腺癌组织及距肿瘤10cm以上的正常粘膜组织中APC基因MCR之碱基突变。结果:70例直肠癌组织中APC基因突变38例(54.3%),APC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直肠癌组织中的突变频率较高,分别为53.6%和57.1%,但两民族之间突变率、突变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APC基因MCR突变在民族之间以及和临床病理之间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肽性 临床病理
下载PDF
新疆黑种草子总黄酮体外抗宫颈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盛磊 武贵臻 +1 位作者 热娜古丽·热依木 艾尼娃尔·艾克木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19年第5期385-391,共7页
目的:检测新疆民族药材黑种草子总黄酮的体外抗宫颈癌活性,并初步探讨新疆黑种草子总黄酮成分的体外抗肿瘤机制.方法:以宫颈癌细胞株SiHa和HeLa为实验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处理组(2.5、5、10、15、20、25、50μg/mL),使用MTT法检测不... 目的:检测新疆民族药材黑种草子总黄酮的体外抗宫颈癌活性,并初步探讨新疆黑种草子总黄酮成分的体外抗肿瘤机制.方法:以宫颈癌细胞株SiHa和HeLa为实验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处理组(2.5、5、10、15、20、25、50μg/mL),使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黑种草子总黄酮体外对宫颈癌细胞株的抗增殖活性,最终确定有效药物浓度范围及半数抑制率(IC50),通过划痕实验检测其对宫颈癌细胞株的抗迁移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对照组和处理组宫颈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黑种草子总黄酮处理组SiHa和HeLa细胞的增殖均受到抑制,并呈浓度依赖性,黑种草子总黄酮对SiHa细胞株的IC50为16.935μg/mL,对HeLa细胞株的IC50为18.366μg/mL.处理前后划痕宽度比较发现,SiHa细胞株空白对照组的肿瘤细胞相对迁移距离为(223.333±13.868)px,处理组的相对迁移距离为(56.333±10.970)px;HeLa细胞株空白对照组的肿瘤细胞相对迁移距离为(360.667±15.308)px,处理组的相对迁移距离为(13.000±3.606)px.黑种草子总黄酮处理可诱导SiHa和HeLa细胞发生凋亡,SiHa细胞株10、15、25μg/mL组凋亡率分别为(8.5±0.5)%、(35.9±1.3)%、(85.7±1.6)%;HeLa细胞株10、15、25μg/mL组凋亡率分别为(5.3±0.4)%、(11.4±0.8)%、(85.9±1.9)%,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黑种草子总黄酮在体外具有抗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药理活性,同时能够诱导宫颈癌细胞株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种草子 宫颈癌 增殖 迁移 凋亡
下载PDF
新疆胀果甘草总黄酮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霞 盛磊 +1 位作者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9-53,共5页
为了探讨新疆胀果甘草总黄酮(general flavonoids,GFs)对宫颈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自制备胀果甘草GFs,通过离子阱喷雾式质谱技术分析,建立GFs组分的指纹图谱;并且对SiHa宫颈癌细胞进行GFs药物干预,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鉴定细胞... 为了探讨新疆胀果甘草总黄酮(general flavonoids,GFs)对宫颈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自制备胀果甘草GFs,通过离子阱喷雾式质谱技术分析,建立GFs组分的指纹图谱;并且对SiHa宫颈癌细胞进行GFs药物干预,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鉴定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率。获得了新疆胀果甘草GFs组分的特征性指纹图谱,提取物中GFs含量可达35.40%;发现在0~500μg/mL GFs浓度范围内,GFs药物干预引起细胞活力梯度性下降,其MTT法检出的最低值为12%;在0~1000μg/mL GFs浓度范围内,GFs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呈现梯度性上升趋势,其流式细胞仪检出的最高值为78%。结果表明新疆胀果甘草GFs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能够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与活力,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胀果甘草 总黄酮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新疆光果甘草黄酮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王永波 +2 位作者 徐方野 马红艳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744-174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总黄酮及单体成分光甘草定(glabridin,Gb)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法从光果甘草制备总黄酮提取物(GF-A);经聚酰胺富集法精制而制备黄酮含量高于50%的标准化提... 目的探讨新疆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总黄酮及单体成分光甘草定(glabridin,Gb)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法从光果甘草制备总黄酮提取物(GF-A);经聚酰胺富集法精制而制备黄酮含量高于50%的标准化提取物(GF-B);从GF-B中纯化制备单体成分光甘草定(Gb);以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作为体外模型,用MTT法测定各样品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制备和鉴定3种提取物:GF-A(总黄酮含量31.18%)、GF-B(含量52.5%)和Glabridin单体;3种物质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显示明显的抑制活性,其浓度在25~250μg/mL范围内对肿瘤细胞的最高抑制率分别达67.92%、84.28%和90.11%。结论人肝癌Bel-7402细胞对光果甘草总黄酮的抗癌活性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单体Glabridin可能是光果甘草总黄酮中抗癌活性较高的有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果甘草 总黄酮提取物 光甘草定 人肝癌Bel-7402细胞 抗癌活性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中surviv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佑斌 张丽萍 +8 位作者 陈艳 李卉 刘玲 杜瑞莉 国丽 黄静静 黄国虹 许晨波 李惠武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研究它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cDNA表达阳性的标本中扩增出survivin基因,经双酶切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相连后转入DH5α。结果:DNA测序...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研究它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cDNA表达阳性的标本中扩增出survivin基因,经双酶切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相连后转入DH5α。结果:DNA测序证明获得了包含ORF全长的survivin基因,并成功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结论: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成功,为进一步探讨survivin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哈萨克族 食管癌 载体构建
下载PDF
基于IPA^@生物信息平台筛选维吾尔族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血浆预警蛋白 被引量:3
6
作者 郭霞 伊力努尔.沙比提 +5 位作者 玛依拉.卡米力江 刘开江 阿仙姑.哈斯木 哈丽丹.热依木 武贵臻 Abulizi Abudula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依托IPA@在线生物信息学平台探讨维吾尔族患者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与癌变机理,寻找血浆预警蛋白。方法运用IPA@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针对前期研究中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出的在维吾尔族妇女癌前病变宫颈内上皮瘤样病变CINⅡ和Ⅲ级... 目的依托IPA@在线生物信息学平台探讨维吾尔族患者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与癌变机理,寻找血浆预警蛋白。方法运用IPA@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针对前期研究中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出的在维吾尔族妇女癌前病变宫颈内上皮瘤样病变CINⅡ和Ⅲ级患者血浆中31个差异蛋白进行生物学功能注释、调控网络分析、典型通路分析和生物标志物筛查分析。结果 IPA@分析发现CINⅡ/Ⅲ患者血浆中的差异蛋白的生物功能主要集中在炎症反应、细胞与细胞之间信号与作用和细胞生长与增殖,涉及的通路主要是急性期反应通路、JAK/Stat通路和IL-4通路,并且筛选出2种生物标志性蛋白,它们是代谢相关蛋白(ApoAⅠ)、信号传导相关蛋白(mTOR)。结论 ApoAⅠ和mTOR可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候选血浆预警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妇女 宫颈内上皮瘤样病变 IPA@生物信息学分析 血浆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7
作者 周晓涛 李艳敏 徐琦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35期157-160,共4页
课程思政是为实现立德树人而形成的一种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专业学科的综合教育理念。医学免疫学作为21世纪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三大前沿学科以及支柱型学科之一,是医学领域基础研究的代表性学科,更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理论学习课程。基于... 课程思政是为实现立德树人而形成的一种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专业学科的综合教育理念。医学免疫学作为21世纪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三大前沿学科以及支柱型学科之一,是医学领域基础研究的代表性学科,更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理论学习课程。基于其原理深奥、内容抽象、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贯穿医学生的教育全过程,发挥对医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使他们明确自己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全面发展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期实现教书育人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医学免疫学 医学生 综合素养
下载PDF
基于免疫组化和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分析SOD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8
作者 林冰洁 王齐心 +2 位作者 聂晓菁 张孜睿卓 史永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12期78-83,共6页
目的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8月手术切除标本共150例,包括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各50例。应用免疫组... 目的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8月手术切除标本共150例,包括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各50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SOD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借助R2生物信息平台挖掘宫颈癌中SOD1的mRNA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SOD1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最高、CIN次之、正常宫颈组织中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vs 52%vs 32%,χ^(2)=19.50,P<0.05);在正常宫颈组织、CIN与宫颈鳞癌组织中,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SOD1胞核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50,P<0.05);在宫颈癌组织的胞核中表达量显著升高,并与组织浸润有关(χ^(2)=10.424,P<0.05);对R2生物信息平台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结果显示,SOD1 mRNA在宫颈癌所有临床分期中均有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SOD1高表达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χ^(2)=5.18,P<0.05);SOD1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宫颈癌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4,P<0.05)。结论SOD1在浸润深的宫颈癌中表达升高,且与组织学类型有关,SOD1在宫颈癌胞核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1 免疫组化 数据挖掘 预后
下载PDF
甘草查尔酮类化合物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徐方野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3 位作者 高苗苗 盛磊 王永波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目的以天然查尔酮类化合物异甘草素(ILG)为先导物进行结构修饰,制备3-甲氧基异甘草素(3-MO-ILG),并研究ILG与3-MO-ILG的体外抗癌活性。方法利用酸催化的羟醛缩合反应制备ILG与3-MO-ILG目标化合物;应用人肝癌Bel-7402细胞为体外模型,用MT... 目的以天然查尔酮类化合物异甘草素(ILG)为先导物进行结构修饰,制备3-甲氧基异甘草素(3-MO-ILG),并研究ILG与3-MO-ILG的体外抗癌活性。方法利用酸催化的羟醛缩合反应制备ILG与3-MO-ILG目标化合物;应用人肝癌Bel-7402细胞为体外模型,用MTT法观察2种化合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促Bel-7402细胞凋亡能力;用张氏肝细胞(chang liver)测定对正常细胞的毒性。结果化合物ILG和3-MO-ILG对正常肝细胞无明显毒性,而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浓度在5~200μg/mL范围内,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3.28%~80.01%及41.96%~86.10%;2种化合物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凋亡作用,最高凋亡率分别可达85%和93.5%。结论人肝癌Bel-7402细胞对甘草查尔酮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ILG衍生物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呈浓度依赖性,而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明显小于对癌细胞的毒性;其抗癌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来产生。本研究为甘草查尔酮类化合物中筛选抗肝癌候选药物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查尔酮类化合物 化学合成 人肝癌Bel-7402细胞 抗癌活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HER-2、MMP-2、IGF-1和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华 马翔宇 +3 位作者 郭霞 刘艳 张洁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46-448,453,共4页
目的:探讨与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妇女浸润性宫颈鳞癌患... 目的:探讨与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妇女浸润性宫颈鳞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38例,并收集正常宫颈组织32例作为正常对照。分别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ER-2、MMP-2、IGF-1和VEGF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ER-2、IGF-1、MMP-2和VEGF的m RNA表达水平在宫颈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ER-2、MMP-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在宫颈癌组中的表达亦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IGF-1在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2、MMP-2、IGF-1和VEGF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维吾尔族妇女
下载PDF
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的二维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霞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1 位作者 武贵臻 刘开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4-629,共6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方法建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特异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方法:收集与制备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血清样品,采用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ProteomeLabTMPF-2D)对血清样品进行分离与数据比较分... 目的:利用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方法建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特异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方法:收集与制备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血清样品,采用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ProteomeLabTMPF-2D)对血清样品进行分离与数据比较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基于蛋白质等电点和疏水性特征的血清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图谱,能够鉴别出56个差异表达蛋白位点,其中12个位点的峰值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是建立血清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谱的有效和可行方法,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标志物的筛选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质组 二维液相色谱 宫颈癌 维吾尔族妇女
下载PDF
不同ω-3/ω-6构成比的配伍红花籽油对SH-SY5Y细胞氧化损伤的预防效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迪 吴桂荣 +2 位作者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盛磊 巴哈尔古丽.卡哈尔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20-424,共5页
探讨不同ω-3/ω-6构成比的配伍红花籽油(Compatibility Safflower Seed Oil,CSSO)预防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通过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氧自由基供体诱导,建立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不同浓度和ω-3/... 探讨不同ω-3/ω-6构成比的配伍红花籽油(Compatibility Safflower Seed Oil,CSSO)预防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通过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氧自由基供体诱导,建立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不同浓度和ω-3/ω-6构成比的CSSO进行细胞药物干预,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tetrazolium,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力变化和细胞凋亡率。我们建立了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其IC50值为1089.54μmol/L H2O2;随着ω-3相对含量递减,CSSO预防细胞氧化损伤的效应增加,且当ω-3/ω-6比例为1∶6.68和有效浓度范围为375~750μg CSSO/mL时,其药物干预组细胞活力(84.1%)显著高于模型组(61.1%),而药物干预组细胞凋亡率(12.6%)明显低于模型组(25.9%)。从以上结果可以推测,CSSO能够保护细胞并预防氧自由基诱导的细胞损伤,其效果可能与CSSO中ω-3/ω-6构成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伍红花籽油 氧化损伤 SH-SY5Y MTT
下载PDF
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盛磊 武贵臻 +1 位作者 胡尔西旦.尼牙孜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评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免疫水平,进一步探讨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血浆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宫颈癌、癌前病变(CINⅢ)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标本,使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及... 目的评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免疫水平,进一步探讨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血浆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宫颈癌、癌前病变(CINⅢ)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标本,使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四种细胞因子在宫颈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组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宫颈癌组中,IL-10表达量随肿瘤分期逐渐升高(P<0.05);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血浆IL-2表达量较汉族患者显著降低(P<0.05);在区分宫颈癌组与对照组中,IL-2、IFN-γ、IL-4和IL-10的AUC分别为0.979、0.766、0.736和0.903。结论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低下,体内发生Th1/Th2漂移,提示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IL-2表达量的下调可能在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TH1/TH2 免疫水平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下载PDF
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盛磊 茹明芳 +2 位作者 武贵臻 杨云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69-371,376,共4页
目的:利用新疆特有的病例资源,评估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的免疫水平,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癌50例、癌前病变(CINⅢ)患者20例及对照组(正常或慢性宫颈... 目的:利用新疆特有的病例资源,评估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的免疫水平,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癌50例、癌前病变(CINⅢ)患者20例及对照组(正常或慢性宫颈炎患者)18例的外周血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L-2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组I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宫颈癌组中,IL-10的表达水平随肿瘤分期逐渐升高(P<0.05);对照组中汉族与维吾尔族人群血浆中IL-2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宫颈癌组中维吾尔族患者血浆IL-2表达水平较汉族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低下,体内发生免疫抑制,提示这可能是宫颈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IL-2可能在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0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免疫水平
下载PDF
MGMT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米西努尔·伊力克 古力娜尔·库尔班 +2 位作者 杨曦 武爽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19-1224,共6页
目的: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甲状腺癌、21例甲状腺良性腺瘤、1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 目的: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甲状腺癌、21例甲状腺良性腺瘤、1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GMT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MGMT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表达从正常组织(16.67%,10/12)、结节性甲状腺肿(25.00%,2/8)、桥本氏甲状腺炎(60.00%,9/15)、甲状腺腺瘤(52.38%,11/21)到甲状腺癌(60.66%,38/61)中表达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滤泡癌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水平随甲状腺癌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分别为乳头状癌(72.22%,26/36)、滤泡癌(50.00%,8/16)。MGMT在性别、年龄及民族组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MT高表达现象可能与甲状腺癌恶性程度有关,可成为候选的临床分子诊断指标。甲状腺癌组织的MGMT蛋白在性别、年龄和民族组表达均无差异,有望成为通用的临床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浆中apoAⅠ和mTOR蛋白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霞 金华 +5 位作者 玛依拉.卡米力江 刘开江 阿仙姑.哈斯木 哈丽丹.热依木 武贵臻 Abulizi.ABUDULA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85-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载脂蛋白A (apoAⅠ)含量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活性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及评价其对于宫颈癌预警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宫颈病变血浆样本共82例(宫颈... 目的:探讨血浆中载脂蛋白A (apoAⅠ)含量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活性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及评价其对于宫颈癌预警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宫颈病变血浆样本共82例(宫颈炎22例,CINⅡ-Ⅲ20例,宫颈癌早期20例,宫颈癌晚期20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apoAⅠ蛋白含量和mTOR活性,分析其与宫颈病变进程的关系及相关性,评价其对于宫颈癌预警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随着宫颈炎到CINⅡ-Ⅲ、宫颈癌早期和晚期发病过程,血浆apoAⅠ含量明显降低而mTOR活性上升,与正常对照宫颈炎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Ⅰ的表达与mTOR活性呈低度负相关(r<0.4,<0.05);血浆mTOR活性的预警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较高,分别为94.0%、60.0%、80.0%,而apoAⅠ分别为70.1%、60.0%、29.0%。从不同指标联合检测的角度分析,apoAⅠ和mTOR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1%、60.0%、54.5%。结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发展与血浆中apoAⅠ含量和mTOR活性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可以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预警或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妇女 宫颈病变 载脂蛋白A I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血浆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MetaCore^(TM)分析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潜在血浆标志物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霞 刘开江 +2 位作者 哈丽丹.热依木 武贵臻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基于维吾尔族宫颈癌蛋白质组学分析数据,借助MetaCoreTM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构建维吾尔族宫颈癌相关生物信号网络,探讨癌变机理,寻找血浆预警蛋白。方法:运用MetaCoreTM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针对前期研究中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 目的:基于维吾尔族宫颈癌蛋白质组学分析数据,借助MetaCoreTM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构建维吾尔族宫颈癌相关生物信号网络,探讨癌变机理,寻找血浆预警蛋白。方法:运用MetaCoreTM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针对前期研究中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分析获得的维吾尔族妇女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浆中43个核心差异蛋白进行功能注释、细胞内组成以及在机体中所负责的生物学加工进程进行富集分析,并且构建生物信号通路网络、筛选候选生物标志物。结果:发现宫颈癌患者血浆中的差异蛋白的生物功能主要集中在细胞内构成的负调节、胆固醇反向转运、应激反应的负调节等,涉及的通路主要有脂代谢中的胆汁酸代谢调节和受体依赖的胆汁酸浓缩负调节、炎症补体系统、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纤维、ESR1膜受体转导途径。通过MetaCoreTM最短路径算法分析构建出差异蛋白生物信号网络图,并且筛选出4种候选生物标志性蛋白,分别是抗凝血酶Ⅲ(ATⅢ)、凝集素(CLU)、绒毛蛋白1(VIL1)和免疫球蛋白κ(IGK@)。结论:ATⅢ、CLU、VIL1、和IGK@可作为宫颈癌的候选标志物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TM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与发展的机理,丰富了宫颈癌早期筛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妇女 宫颈癌MetaCoreTM分析 血浆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血浆抗凝血酶Ⅲ、绒毛蛋白1和凝集素含量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霞 玛依拉.卡米力江 +4 位作者 伊力努尔.沙比提 刘开江 阿仙姑.哈斯木 哈丽丹.热依木 Abulizi.Abudula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 根据前期工作中运用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出的一系列血浆候选差异蛋白指标,探索血浆中ATⅢ、VIL1和CLU表达含量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进程中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82例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宫颈病变血浆样本(宫颈炎22例,CINⅡ~Ⅲ20例... 目的 根据前期工作中运用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出的一系列血浆候选差异蛋白指标,探索血浆中ATⅢ、VIL1和CLU表达含量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进程中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82例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宫颈病变血浆样本(宫颈炎22例,CINⅡ~Ⅲ20例,宫颈癌早期20例,宫颈癌晚期20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ATⅢ、VIL1和CLU的表达含量,分析其与宫颈病变进程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ATⅢ的表达含量随着宫颈病变进程逐渐下降,CLU和VIL1的表达含量随着宫颈病变的进程逐渐升高(P【0.05)。以宫颈炎组作为对照组,ATⅢ、VIL1和CLU的表达含量与CINⅡ~Ⅲ组、宫颈癌早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VIL1和CLU表达含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关联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发展与ATⅢ、VIL1和CLU的表达含量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可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血浆候选预警蛋白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妇女 宫颈病变进程 抗凝血酶Ⅲ 绒毛蛋白1 凝集素 血浆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HPV-16 E6、E7基因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芳 胡尔西旦.尼牙孜 +2 位作者 武贵臻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盛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34-738,共5页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基因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Si Ha宫颈癌细胞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E6、E7目的片段;选用病毒载体p Lenti6/V5 Directional TOPO Cloning Kit系统构建E6、E7基因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分别...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基因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Si Ha宫颈癌细胞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E6、E7目的片段;选用病毒载体p Lenti6/V5 Directional TOPO Cloning Kit系统构建E6、E7基因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分别使用构建好的E6、E7载体转染病毒包装细胞,获得含病毒的上清液,并测定上清液中慢病毒的滴度。结果质粒测序所得序列与人乳头瘤病毒E6、E7基因序列完全吻合,载体构建成功;慢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E6样品的慢病毒滴度为1.5×108TU/m L,E7样品的慢病毒滴度为2×108TU/m L,该滴度能够满足后续研究所需。结论 HPV-16 E6、E7基因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人乳头瘤病毒E6、E7基因致病机理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PV16 E6、E7基因 慢病毒载体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Davidigenin的合成及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抗癌活性研究
20
作者 高苗苗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3 位作者 徐方野 盛磊 王永波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合成黄酮类化合物Davidigenin(二氢异甘草素,DH-ILG),并对体外抗肝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对2,4-二羟基苯乙酮和对羟基苯甲醛进行羟基的保护,并通过羟醛缩合反应后行脱保护而合成异甘草素(ILG);通过2种催化氢化反应系统对ILG进行还原... 目的合成黄酮类化合物Davidigenin(二氢异甘草素,DH-ILG),并对体外抗肝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对2,4-二羟基苯乙酮和对羟基苯甲醛进行羟基的保护,并通过羟醛缩合反应后行脱保护而合成异甘草素(ILG);通过2种催化氢化反应系统对ILG进行还原而制备目标化合物Davidigenin,对于氢化还原试剂进行筛选,用光谱方法对结构进行鉴定;应用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为体外模型,用MTT法观察Davidigenin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经2种催化氢化还原试剂得到的目标化合物产率分别为20%及91.45%;Davidigenin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活性,在浓度为25~200μg/mL范围内,其抑制率为2.76%~65.27%,且活性强度低于异甘草素。结论利用二氧化铂对查尔酮类化合物分子侧链中的α-β不饱和双键进行选择性还原反应的效果明显高于钯碳催化还原;人肝癌Bel-7402细胞对Davidigenin的抗癌活性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查尔酮类化合物分子侧链中的α-β不饱和双键是其抗癌活性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对甘草查尔酮类化合物的抗癌构效关系研究及抗肝癌候选药物筛选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vidigenin 人工合成 人肝癌Bel-7402细胞 制备工艺 抗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