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某三甲医院2006—2010年HIV抗体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买买提艾力.吾布力 阿曼古丽.牙生 +7 位作者 潘珂君 张朝霞 孙晓风 依巴古力 鲁晓擘 董永慧 佐合拉.吐尔地 张跃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87-989,共3页
目的了解新疆某三甲医院2006—2010年174 78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HIV感染情况。方法分析5年HIV阳性率情况、构成情况及感染途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抗体,HIV抗体阳性者再次复检,同时为阳性者送确认试验。结果 174 784例患者,HIV... 目的了解新疆某三甲医院2006—2010年174 78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HIV感染情况。方法分析5年HIV阳性率情况、构成情况及感染途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抗体,HIV抗体阳性者再次复检,同时为阳性者送确认试验。结果 174 784例患者,HIV阳性患者1 510例(0.86%),2006年与2007—2010年每年的HIV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和性传播为主。结论近年来HIV感染者在我区逐渐增多,应加强就医患者的HIV抗体检测,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及关怀,同时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初筛试验
下载PDF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范围的调查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琰 温浩 +7 位作者 张朝霞 曹玲 张琼 林仁勇 卢晓梅 王星 马旭东 张静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3-136,共4页
为了建立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成人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参考值,并比较两民族在族别,性别等方面上是否存在差异,用单克隆抗体对75例维吾尔族和104例汉族健康成人外周血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采集分析,读取数据并对比结果,应用... 为了建立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成人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参考值,并比较两民族在族别,性别等方面上是否存在差异,用单克隆抗体对75例维吾尔族和104例汉族健康成人外周血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采集分析,读取数据并对比结果,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20-50岁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值范围:总T细胞分别为(67.85±8.97)%和(69.98±10.14)%;辅助性T细胞分别为(36.86±5.74)%和(40.07±6.10)%;抑制性T细胞分别为(26.67±6.15)%和(27.16±6.29)%;CD4/CD8比值分别为(1.46±0.47)和(1.56±0.47);NK细胞分别为(16.91±9.89)%和(12.81±7.34)%;B细胞分别为(10.09±3.33)%和(11.78±3.81)%;CD3+/HLA-DR+分别为(10.05±2.95)%和(11.27±4.98)%;CD25+细胞分别为(1.76±5.26)%和(4·10±4.30)%。两民族在辅助性T细胞水平、NK细胞、B细胞及CD25+细胞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男性与女性在辅助性T细胞及CD4/CD8比值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汉族男女性T细胞亚群的差别则见于抑制性T细胞和NK细胞水平;维吾尔族与汉族男性在辅助性T细胞及CD4/CD8比值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略低于后者;维吾尔族女性NK细胞显著高于汉族(P<0.01),而CD25+细胞水平较低(P<0.01)。结论:族别和性别因素可影响健康人淋巴细胞表型分布,本研究建立了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成人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布参考值,并查明两民族在族别、性别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参考值 流式细胞术 维吾尔族 汉族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214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及菌型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米热班·热夏提 胡昕 +5 位作者 徐仰玲 王晶 木叶沙尔.毕达义 吐尼沙古丽·台外库力 季萍 齐曼古力·吾守尔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538-541,共4页
目的分析新疆喀什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8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探讨本地区耐药结核病和菌型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6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所确诊的214例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对分离培养的214株分枝杆... 目的分析新疆喀什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8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探讨本地区耐药结核病和菌型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6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所确诊的214例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对分离培养的214株分枝杆菌采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包括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氧氟沙星、卷曲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8种抗结核药物)和菌型鉴定试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4株分离株中175例(81.78%)为人结核分枝杆菌,39例(18.22%)为牛结核分枝杆菌,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29.14%,51/175)与牛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12.82%,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34),人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率(5.71%,10/175)与牛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率(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1,P=0.267);患者总耐药率为26.17%(56/214),初治患者耐药率25.97%(20/77),复治患者耐药率26.28%(36/13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3,P=1.00)。8种耐任一抗结核药物耐药率占前四位的分别为: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结论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仍较严重,分型以人结核分枝杆菌为主,在结核病治疗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结核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 细菌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与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协同作用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 被引量:6
4
作者 徐新娟 汪师贞 +4 位作者 林仁勇 王笑峰 梁晓慧 温浩 张朝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3-15,i0001,共4页
目的:分析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与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T穴-344雪C基因协同作用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01-01/2004-03在新疆巴里坤县普查的年龄≤60岁的哈萨克族牧民。原发性高血压组174例眼收缩压... 目的:分析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与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T穴-344雪C基因协同作用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01-01/2004-03在新疆巴里坤县普查的年龄≤60岁的哈萨克族牧民。原发性高血压组174例眼收缩压≥16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5mmHg演,正常血压组157例眼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演。所有受试者均测定血压,身高,体质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了CYP11B2基因C-344T及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结果:331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将CYP11B2T穴-344雪C基因型CC,CT,TT和eNOSG894T基因型GG,GT+TT联合分为6组,结果显示:CYP11B2-344CC+eNOS894GG基因型组合与CYP11B2-344CT+eNOS894GG及CYP11B2-344TT+eNOS894GT-TT比较,收缩压、舒张压较高(P<0.05雪,其他组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②原发性高血压组CYP11B2-344CC+eNOS894GG组合收缩压较CYP11B2-344TT+eNOS894GG组合高(P<0.05),与其他组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收缩压及舒张压有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趋势。③正常血压组CYP11B2-344CC+eNOS894GG组合与其他基因型组合之间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差异,但年龄较其他基因型组合大。结论:提示CYP11B2-344CC和eNOS894GG纯合子具有协同作用,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具有关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遗传学 少数民族 一氧化氮合酶/遗传学 醛固酮合酶/遗传学 多态现象(遗传学)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27bpVNTR多态性的关联性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新娟 汪师贞 +4 位作者 林仁勇 王笑峰 梁晓慧 温浩 张朝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9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4内含子27bpVNTR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联性。方法:①选择2001-01/2004-03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5例(高血压组),男90例,女105例。选择...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4内含子27bpVNTR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联性。方法:①选择2001-01/2004-03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5例(高血压组),男90例,女105例。选择健康查体者182例(对照组),男74例,女108例,平均年龄(48±10)岁。所选人群均为新疆巴里坤县海子沿乡、萨尔乔克乡、黄土厂乡、巴墙子乡的哈萨克族牧民,且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两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4内含子27bpVNTR多态性。③计算两组基因型频率以确认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由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临床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基因型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4内含子VNTR的4次和5次重复等位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产物长度分别为393bp(4aallele)和420bp(4ballele)。其重复序列分别为108(4×27bp)和135(5×27bp)。②对照组与高血压组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27bpVNTR多态性4b/4b,4b/4a,4a/4a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83,0.15,0.02和0.81,0.19,0.00;4b和4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91,0.09和0.90,0.10,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③群体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4b及4a等位基因分布差异不明显(P>0.05);基因型频率之间差异也不明显(P>0.05)。④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27bpVNTR不同基因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及胆固醇都比较接近。高血压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4b/4a基因型男性患者三酰甘油较4b/4b基因型高(P<0.01)。结论: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27bpVNTR多态性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无关联性。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4a/4b基因型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三酰甘油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哈萨克族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新娟 汪师贞 +4 位作者 林仁勇 王笑峰 梁晓慧 温浩 张朝霞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探讨哈萨克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联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了新疆巴里坤县 2 0 3例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患者和 190例正常人群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结果 哈萨克族... 目的 探讨哈萨克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联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了新疆巴里坤县 2 0 3例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患者和 190例正常人群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结果 哈萨克族正常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eNOS基因G894T多态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 0 74 ,0 2 4 ,0 0 2和 0 81,0 18,0 0 1,G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 0 86 ,0 14和 0 90 ,0 10 ,符合Hardy Wein berg平衡。群体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eNOS基因的G及T等位基因分布在高血压病组 (EH)及正常血压组 (NT)差异无显著性 (χ2 =3 5 80 ,P =0 0 5 8) ;基因型频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χ2 =4 0 37,P =0 133)。然而男性EH组G等位基因频率 (0 90 )高于NT组 (0 86 ) ;T等位基因频率 (0 0 6 )低于NT组 (0 14 )。结论 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可能与新疆巴里坤哈萨克族男性高血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哈萨克族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PBL联合CBS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罗俊一 李艳红 +3 位作者 田婷 邵梦娇 李晓梅 杨毅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4期17-20,共4页
目的探索PBL结合CBS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临床实习的117名本科实习生随机分到传统教学组和PBL联合CBS教学组,依据教学反馈效果问卷调查和出科理... 目的探索PBL结合CBS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临床实习的117名本科实习生随机分到传统教学组和PBL联合CBS教学组,依据教学反馈效果问卷调查和出科理论和实践考试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教学反馈问卷结果提示大多数学生认为PBL联合CBS教学可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主观能动性和巩固理论知识,并且促进临床思维的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联合CBS教学组的理论考试和体格检查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联合CBS教学法对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效果和实习生临床思维有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心血管内科 教学模式 CBS教学 PBL教学 医学本科生 教育
下载PDF
肾细胞癌患者血清中miRNA-106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欢 张丽 安恒庆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中miRNA-106a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后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5例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组织及瘤旁正常肾组织,对其进行miRNA芯片筛测,选出肾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miRNA;收集28例肾癌... 目的探讨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中miRNA-106a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后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5例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组织及瘤旁正常肾组织,对其进行miRNA芯片筛测,选出肾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miRNA;收集28例肾癌患者术前血清样本(肾癌组),收集2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miRNA-106a的表达水平,分析肾癌患者术前血清miRNA-106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NA芯片检测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miRNA-106a较肿瘤旁肾脏正常组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肾癌组患者血清miRNA-106a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Fruhman分期患者血清miRNA-106a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NA-106a在肾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能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microRNA miRNA-106a 肾细胞癌
下载PDF
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基因rs1260326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黎 马琦 +4 位作者 房彬彬 朱筠 王淑霞 张朝霞 姚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511-2515,共5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CKR)基因rs1260326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T2DM的维吾尔族患者1 000例为T2DM组,同期选取该院的体检健康者1 008例为对...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CKR)基因rs1260326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T2DM的维吾尔族患者1 000例为T2DM组,同期选取该院的体检健康者1 008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身高、体质量、臀围、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一般临床资料,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并比较其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对GCKR基因rs126032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T2DM组和对照组GCKR基因rs1260326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CKR基因rs1260326多态性与T2DM的关系。结果 T2DM组BMI、WHR、W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TC、FPG高于对照组,HDL-C、LDL-C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CKR基因rs1260326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说明两组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T2DM组与对照组rs1260326位点基因型分布、rs1260326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CKR基因rs1260326隐性遗传模式是T2DM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选主效应模型的变量有性别、WHR、TC、TG、HDL-C、GCKR基因rs1260326隐性遗传模式(P<0.05)。结论在新疆维吾尔族中,GCKR基因rs1260326多态性与T2DM相关,TT基因型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人群T2DM发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基因 维吾尔族
下载PDF
血清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2作为潜在的肝细胞癌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麦尔哈巴·麦麦提艾力 张凯楠 +3 位作者 赵辉 亚库甫·托合提 叶建蔚 吕国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60-4065,共6页
背景肝细胞癌(HCC)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HCC发病率上升。甲胎蛋白(AFP)是HCC诊断中的经典血清标志物,但其灵敏度低,亟待研发新型分子生物标志物用于HCC的早期诊断。目的检测HCC患者血清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2(PARP2)蛋白表达水... 背景肝细胞癌(HCC)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HCC发病率上升。甲胎蛋白(AFP)是HCC诊断中的经典血清标志物,但其灵敏度低,亟待研发新型分子生物标志物用于HCC的早期诊断。目的检测HCC患者血清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2(PARP2)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潜在的HCC诊断标志物。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分析50例健康体检者与371例HCC患者的PARP2 mRNA水平,通过PARP2表达量绘制诊断H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在HCC细胞和正常肝细胞中检测PARP2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收集2021年3月—2022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8例新发HCC患者的血清样本及同期38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PARP2蛋白水平,并分析HCC患者血清PARP2蛋白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血清PARP2表达水平用于HCC诊断与AFP阴性HCC(AFP<20μg/L)诊断的效能分析,评估血清PARP2与AFP联合诊断HCC患者与体检健康者的效能。结果基于TCGA的大数据分析,癌组织PARP2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01);HCC细胞HepG2中PARP2 mRNA表达水平、PARP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细胞WRL68(P<0.05)。HCC患者血清PARP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体检健康者(P<0.001)。不同淋巴转移、肿瘤数目者血清PARP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RP2表达水平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灵敏度为76.32%,特异度为97.37%,截断值为19.45μg/L。经血清AFP检测,38例HCC患者中21例为AFP阴性HCC。血清PARP2蛋白水平诊断AFP阴性HCC的AUC为0.95(95%CI=0.88~1.00),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7.37%,截断值为19.59μg/L。进一步评估PARP2联用AFP的诊断效能,使用“并联”的联合诊断模式,结果显示:联合诊断HCC的灵敏度为92.11%,特异度为94.74%,AUC为0.9342;针对AFP阴性的HCC患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4.74%,AUC为0.9023。结论PARP2在HCC中高表达,可以作为HCC筛查的生物学标志物,尤其是AFP阴性的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PARP2 甲胎蛋白 诊断标志物
下载PDF
负性免疫分子Siglec-9在肺结核中的变化特点
11
作者 何月月 朱玥洁 +6 位作者 殷郑伟 史娟 商凯钰 田婷婷 史绘东 丁剑冰 张峰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26-532,共7页
目的初步了解新型负性分子Siglec-9在肺结核中的变化特点和作用。方法利用R语言对GSE83456芯片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纳入确诊肺结核(PTB)患者48例,健康对照组4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glec-9 ... 目的初步了解新型负性分子Siglec-9在肺结核中的变化特点和作用。方法利用R语言对GSE83456芯片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纳入确诊肺结核(PTB)患者48例,健康对照组4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glec-9 mRNA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iglec-9^(+)CD4^(+)T细胞比例;采用CBA法检测TNF-α、IL-6、IFN-γ、IL-4水平;分析Siglec-9^(+)CD4^(+)T细胞比例与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相关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iglec-9在PTB患者中明显升高(P<0.001),与TNF-α/NF-κB、IL-6/JAK/STATA3、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实验结果显示Siglec-9^(+)CD4^(+)T细胞比例在PTB患者中明显升高(P<0.001)且与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在PTB患者中,Siglec-9mRNA和Siglec-9^(+)CD4^(+)T细胞水平升高,可能介导对CD4^(+)T细胞的抑制作用,参与PTB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lec-9 肺结核 CD4^(+)T细胞 生物信息学 负性免疫调控
原文传递
DNA甲基化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马磊 李辉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11期37-42,共6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率低,导致大多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对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极其重要。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的一种形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率低,导致大多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对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极其重要。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的一种形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据报道DNA甲基化在头颈部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更好地了解DNA甲基化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应用进展,为后续研究以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诊疗
下载PDF
三种不同免疫检测法对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挺 苏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4期99-100,共2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三种方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方法采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肝病门诊103例就诊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免疫分...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三种方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方法采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肝病门诊103例就诊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胶体金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阳性率高低依次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三种方法检测HBsAg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种方法检测HBsAg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但三种方法均有优缺点,根据临床不同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胶体金法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
下载PDF
miR-130a-3p在HCC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作为预后标志物的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凯楠 温雯 +3 位作者 赵辉 叶建蔚 冉博 伏建峰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分析miR-130a-3p是否参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alar carcinoma,HCC)疾病演进并抑制转移,评估其作为预后标志物的可能。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miR-130a-3p的表达量和HCC患者生存信息,综合分析... 目的分析miR-130a-3p是否参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alar carcinoma,HCC)疾病演进并抑制转移,评估其作为预后标志物的可能。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miR-130a-3p的表达量和HCC患者生存信息,综合分析miR-130a-3p的表达分布以及对HCC诊断和预后价值的评估;通过抑制miR-130a-3p的表达,进而检测HepG2细胞增殖活力、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LncBase 3.0预测miR-130a-3p的靶基因,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V-maf肌骨神经纤维肉瘤肿瘤基因同源物B(V-maf musculoaponeurotic fibrosarcoma oncogene homolog B,MAFB)蛋白质表达水平,明确miR-130a-3p对MAFB的调控作用。结果miR-130a-3p在HCC组织中显著低表达(t=-13.556,P<0.001),且表达量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密切相关(Log-rank=4.675,HR=0.681,P=0.031),此外,其表达量还可以有效区分HCC患者和健康对照(AUC=0.891);抑制miR-130a-3p的表达后,HepG2细胞的增殖(t=24.950,P<0.001)、迁移(t=7.503,P=0.012)及侵袭(t=6.350,P=0.011)能力显著增强;MAFB是miR-130a-3p的靶基因之一,并且抑制miR-130a-3p后,其表达量上调(t=130,P<0.001)。结论miR-130a-3p可以作为HCC的预后评估标志物并抑制其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iR-130a-3p V-maf肌骨神经纤维肉瘤肿瘤基因同源物B 致病机制
下载PDF
血清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3自身抗体水平对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亚库甫·托合提 张凯楠 +4 位作者 赵辉 吾布里塔里甫·达吾提 张蕊 林仁勇 吕国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10-2114,共5页
背景肝细胞癌(HC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症。甲胎蛋白(AFP)是临床常用的HCC诊断标志物,但其灵敏度仅为41%~65%,漏诊率较高,因此亟须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和诊断方法以提升AFP阴性患者等的HCC检出率。目的评估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3自身抗... 背景肝细胞癌(HC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症。甲胎蛋白(AFP)是临床常用的HCC诊断标志物,但其灵敏度仅为41%~65%,漏诊率较高,因此亟须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和诊断方法以提升AFP阴性患者等的HCC检出率。目的评估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3自身抗体(m3AchR-Ab)对AFP阴性HCC患者的诊断效能,并探索m3AchR-Ab对HCC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9月入库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标本库的257例患者血清样本,其中90例已确诊为HCC患者的血清样本为HCC组,89例已确诊为良性肝病(肝硬化及肝血管瘤等肝病)患者的血清样本为良性肝病组,78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清样本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m3AchR-Ab水平,分析血清m3AchR-Ab水平与HCC患者性别、年龄、HCC肿瘤大小(最大直径)和数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3AchR-Ab水平对AFP阴性HCC的诊断价值。结果HCC组血清m3AchR-Ab水平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血清(P<0.05)。m3AchR-Ab水平与HCC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HBsAg相关(P<0.05)。血清m3AchR-Ab水平诊断AFP阴性HC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5%CI(0.54,0.83)〕,最佳截断值为74.00 ng/ml,灵敏度为64.00%,特异度为91.02%。血清m3AchR-Ab联合AFP水平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5%CI(0.85,0.95)〕,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88.02%。结论血清m3AchR-Ab水平对AFP阴性HCC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使用m3AchR-Ab和AFP联合诊断可提高HCC诊断效能,这可为未来研究新型HCC诊断标志物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甲胎蛋白类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3自身抗体 生物标志物 灵敏度 特异度 影响因素分析 诊断
下载PDF
LncRNA ZFPM2-AS1对肝细胞癌的预后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凯楠 温雯 +2 位作者 赵辉 周亚萍 伏建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697-702,共6页
目的分析LncRNA ZFPM2反义RNA1(ZFPM2 antisense RNA1,ZFPM2-AS1)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相关基因表达谱并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综合分析ZFPM2-AS1对肝细... 目的分析LncRNA ZFPM2反义RNA1(ZFPM2 antisense RNA1,ZFPM2-AS1)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相关基因表达谱并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综合分析ZFPM2-AS1对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的效能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通过siRNA干扰ZFPM2-AS1的表达,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染色(EdU)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下游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GO和KEGG分析,初步探究ZFPM2-AS1调控肝细胞癌进程的潜在机制。结果ZFPM2-AS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1),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P<0.001),且与年龄(P=0.004)、T分期(P=0.011)、临床分期(P=0.033)及甲胎蛋白水平(P=0.050)密切相关。ZFPM2-AS1可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抑制B淋巴细胞瘤-2蛋白相关蛋白(BAX)、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增强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GO和KEGG分析显示,ZFPM2-AS1可能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代谢过程、戊糖代谢过程、NADP结合以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有关,同时与碳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和谷胱甘肽代谢等通路密切相关。结论ZFPM2-AS1促进肝细胞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ZFPM2-AS1 致病机制
下载PDF
汉族维吾尔族HBV感染者前S2抗原和前S2抗体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17
作者 杨志伟 于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3期2626-2627,共2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汉族、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与前S2抗原(PreS2Ag)、前S2抗体(PreS2Ab)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本地区116例汉族,91例维吾尔族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分成两种...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汉族、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与前S2抗原(PreS2Ag)、前S2抗体(PreS2Ab)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本地区116例汉族,91例维吾尔族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分成两种血清标志物模式HBeAg+、HBsAg+、抗-HBc+(简写HBeAg+组);抗-HBe+、HBsAg+、抗-HBc+(简写抗-HBe+组),同时检测PreS2Ag、PreS2Ab。结果在207例病例中,HBeAg+组和抗-HBe+组的PreS2Ag阳性率分别为93.33%和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9,P<0.05);抗-HBe+组汉族及维吾尔族的PreS2Ag阳性率分别为62.96%和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P<0.05);汉族、维吾尔族其他各组之间PreS2Ag和PreS2Ab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结论PreS2Ag是反映病毒感染与复制的指标,与临床病情活动有关。在病毒复制活跃时期(HBeAg+组),乌鲁木齐地区汉族、维吾尔族PreS2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较弱时期,汉族、维吾尔族PreS2Ag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reS2Ab在汉族、维吾尔族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reS2Ab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病情好转或稳定,其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2抗原 前S2抗体 民族 HBEAG 抗-HBE
下载PDF
新疆地区体检人群体质指数分布情况及其与血脂、血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黎 帕热扎提·阿不都热依木 +3 位作者 姚华 房彬彬 苏银霞 马琦 《现代医学》 2022年第5期555-561,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体检人群体质指数(BMI)与血脂、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吐鲁番医院、托里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10 097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体检人群体质指数(BMI)与血脂、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吐鲁番医院、托里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10 097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多元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结果:调查对象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8.57%和32.43%,男女分布不同(χ^(2)=87.293,P<0.001),男性超重率(P<0.05)和肥胖率(P<0.05)明显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人群BMI值分布不同(χ=343.711,P<0.001)。男性30岁~组超重率最高(44.32%),50岁~组肥胖率最高(40.21%);女性40岁~组超重率最高(39.18%),60岁~组肥胖率最高(38.04%)。不同BMI组人群血脂水平不同(Wilks′λ=0.957,F=56.678,P<0.001),BMI≥28组TG和LDL-C水平最高,HDL-C水平最低;BMI<24 kg·m^(-2)组TC水平低于BMI 24~28kg·m^(-2)和≥28kg·m^(-2)组;不同BMI组人群FPG分布不同(F=48.883,P<0.001)。BMI 24~28kg·m^(-2)和≥28kg·m^(-2)组人群FPG值均高于BMI<24组kg·m^(-2)(P<0.05)。女性的BMI与TC、TG和LDL-C呈正相关,与HDL-C均呈负相关(P<0.05);男性BMI与TG、LDL-C和FPG均呈正相关,与HDL-C均呈负相关(P<0.05)。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血脂异常的风险分别是正常组的是1.667倍和1.951倍,患血糖异常的风险分别是正常组的是1.464倍和1.838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高,男性为高危人群,且BMI对血脂、血糖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血脂 血糖 相关性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