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窦内提升对上颌窦底黏膜的影响:基于CBCT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孟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77-78,共2页
目的:通过CBCT影像学手段,测量和分析上颌窦内提升术对上颌窦黏膜的影响。方法:纳入因上颌后牙缺失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25例患者共36侧上颌窦。其中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32±11.34)岁。结果:术前上颌窦底黏膜厚度0.65~3.56mm,... 目的:通过CBCT影像学手段,测量和分析上颌窦内提升术对上颌窦黏膜的影响。方法:纳入因上颌后牙缺失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25例患者共36侧上颌窦。其中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32±11.34)岁。结果:术前上颌窦底黏膜厚度0.65~3.56mm,平均(0.45±0.55)mm,术后上颌窦底黏膜厚度2.31~6.54mm,平均(3.64±1.02)mm,术后黏膜厚度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可导致术后上颌窦黏膜的暂时性增厚,但未对预后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提升 上颌窦黏膜 CBCT 影像学研究 种植体
下载PDF
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玉才 夏文文 +2 位作者 侯娟 季文超 刘文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61-565,共5页
目的观察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0例疑诊下肢动脉疾病患者采集双下肢动脉CTA,之后以常规混合迭代算法重建获得常规重建图像(A组),以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而获得CE-Boost图(B... 目的观察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0例疑诊下肢动脉疾病患者采集双下肢动脉CTA,之后以常规混合迭代算法重建获得常规重建图像(A组),以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而获得CE-Boost图(B组)。对比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下肢动脉不同位置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B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4(3,4)]高于A组[3(2,3),Z=-4.880,P<0.001]。B组下肢动脉不同位置CT值、SNR及CNR均高于A组(P均<0.001),图像噪声均低于A组(P均<0.001)。结论采用柔性减影CE-Boost技术可提高下肢动脉CTA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下肢 CT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柔性减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 被引量:9
3
作者 蒋奕 刘文亚 +1 位作者 王健 王海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57-2060,共4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胰腺癌胰周血管受侵的价值。方法对49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对胰周主要血管进行成像。结果49例患者中...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胰腺癌胰周血管受侵的价值。方法对49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对胰周主要血管进行成像。结果49例患者中胰头、胰颈部癌33例,钩突癌8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2例,全胰腺癌1例。胰周主要血管受侵包括腹腔干3例,肝总动脉7例,肠系膜上动脉6例,脾动脉8例,门静脉16例,肠系膜上静脉24例,脾静脉11例,下腔静脉2例。MSCTA判断血管受侵准确率为87.75%,敏感度为88.57%,特异度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3.94%,阴性预测值为75.00%。结论MSCTA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胰腺癌对胰周血管的侵犯,术前MSCT多期增强扫描判断胰腺癌的胰周血管是否受侵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对大面积肺栓塞严重程度的评估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燕林 木合拜提.买合苏提 +2 位作者 刘文亚 古丽菲拉.海克甫 党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大面积肺栓塞(MPE)的CT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与心血管参数的相关性,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评价MPE严重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2例经CTPA确诊的MPE患者,对PAOI与心血管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其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危重组1... 目的分析大面积肺栓塞(MPE)的CT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与心血管参数的相关性,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评价MPE严重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2例经CTPA确诊的MPE患者,对PAOI与心血管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其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危重组17例和非危重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PAOI、主肺动脉最大直径(MPAd)与升主动脉直径(AAd)比值(r PA)、右心室与左心室短轴最大径比值(RVd/LVd)的差异。结果 62例MPE患者PAOI与MPAd、r PA、RVd、RVd/LVd均呈正相关(r=0.504、0.543、0.629、0.657,P<0.05),与LVd呈负相关(r=-0.500,P<0.05);危重组患者PAOI、MPAd、r PA、RVd/LVd及RVd均高于非危重组(P<0.05),危重组患者LVd低于非危重组(P<0.05)。结论 CTPA不仅可以有效地诊断肺栓塞,还可以及时评估MPE患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及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动脉
下载PDF
减影CTA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优势 被引量:17
5
作者 党军 王静 刘文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合理应用64层螺旋CT减影CTA的优势,提高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率。资料与方法对61例临床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CT检查,并用减影CTA和常规CTA进行对比,重组技术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以手术及部分DSA为标准评价两种检查... 目的合理应用64层螺旋CT减影CTA的优势,提高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率。资料与方法对61例临床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CT检查,并用减影CTA和常规CTA进行对比,重组技术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以手术及部分DSA为标准评价两种检查结果;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两名放射科医师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减影CTA检出动脉瘤63个,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000,评价者对动脉瘤检出的一致性为1.0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60个,漏检3个颈内动脉床突下动脉瘤,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500,评价者对动脉瘤检出的一致性为0.9565。结论减影CTA技术对颈内动脉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血管成像中减影CTA与常规CTA去骨技术的对照 被引量:5
6
作者 党军 杨文 +2 位作者 金道准 王海涛 刘文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减影CTA(CT angiography)去骨技术和常规CTA去骨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重建时间和图象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脑减影CTA和常规CTA检查的患者的资料,后处理重建均用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以评价减影CT... 目的探讨减影CTA(CT angiography)去骨技术和常规CTA去骨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重建时间和图象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脑减影CTA和常规CTA检查的患者的资料,后处理重建均用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以评价减影CTA和常规CTA图像质量和重建时间。结果减影CTA图像质量和常规CTA图像质量优良的均占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影CTA血管重建时间(3.59±2.55)s短于常规CTA(14.71±2.9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影CTA去骨技术用于脑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优良,重建血管迅速,应作为脑血管成像首选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 体层技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 被引量:9
7
作者 周诚 刘文亚 +2 位作者 木合拜提.买合苏提 肖虎 王在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急性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RVD)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0年1月经CTPA确诊并于48h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肺栓塞患者47例(肺栓塞组),随机抽取47名同期CTPA检查结果阴性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参考...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急性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RVD)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0年1月经CTPA确诊并于48h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肺栓塞患者47例(肺栓塞组),随机抽取47名同期CTPA检查结果阴性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参考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CTPA评价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肺栓塞组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与右心室最大横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在47例肺栓塞患者中,以超声心动图结果为标准,CTPA诊断右心扩大的敏感度为70.59%(12/17),特异度为90.00%(27/30),Kappa指数为0.622。中央型肺栓塞患者右心室最大横截面积大于周围型肺栓塞患者(P=0.035)。结论 CTPA可在准确诊断肺栓塞的同时判定患者是否伴有右心室扩大及右心功能不全,为判断肺栓塞的危险因子及评估肺栓塞早期死亡危险分级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心室功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层CT结合图像重建技术检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邢艳 赵圆 +3 位作者 潘存雪 刘文亚 苏克奕 李晓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重建技术在检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AOA)中的临床应用,为CAOA的诊断提供无创性检查方法。方法:连续收集2000例成功完成64层CT冠状动脉检查者的资料,运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重建技术在检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AOA)中的临床应用,为CAOA的诊断提供无创性检查方法。方法:连续收集2000例成功完成64层CT冠状动脉检查者的资料,运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仿真内窥镜技术分析冠状动脉的起源情况。结果:本组共检出CAOA37例,男性26例,女性11例,男女性别组检出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3例(35.14%),左前降支和/或回旋支起源异常22例(59.46%),左右冠状动脉同时高位起源1例(2.70%),左单一冠状动脉1例(2.70%)。结论:64层CT结合图像重建技术能无创显示CAOA,其检出率为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起源异常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9
作者 张娟 陈金凤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7期929-934,共6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0例2 0 1 4年1 2月至2 0 1 5年1 2月于我院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施行常规的CT增强扫描的护理,实验...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0例2 0 1 4年1 2月至2 0 1 5年1 2月于我院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施行常规的CT增强扫描的护理,实验组在对患者施行常规CT扫描的护理外,加以综合性护理措施。评价两组患者检查前后生命体征异常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综合性护理措施后血压异常率比对照组低(P<0.05),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在进行CT增强检查造影剂带来的不良反应、改善不良情绪、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 不良反应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党军 刘文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1002-1003,1006,共3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30例连续动脉瘤的病人,在术后10d行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所有病例均经DSA证实。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减影造影检查,重建技术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30例连续动脉瘤的病人,在术后10d行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所有病例均经DSA证实。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减影造影检查,重建技术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评价动脉瘤夹的位置和动脉瘤夹闭的情况。结果:30例动脉瘤夹闭术后通过减影CTA检查,其中动脉瘤夹27例可以显示,减影后3例瘤夹完全减掉,并通过非减影的CTA重建图像观察瘤夹的情况。28例动脉瘤完全夹闭,其中漏诊1例动脉瘤颈夹闭不完全的,2例动脉瘤术后仍显示部分瘤体;28例载瘤动脉通畅,1例有血管闭塞,1例有血管狭窄。对动脉瘤颈残留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67%/100%,对载瘤动脉通畅的敏感性/特异性100%/100%,评价者对动脉瘤颈残留的一致性为0.78,对载瘤动脉通畅的一致性为1.00。结论:减影CTA可显示动脉瘤夹闭术后的血管改变,显示动脉瘤夹的准确位置,可作为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减影CTA术 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文静 刘文亚 +2 位作者 党军 邢艳 赵圆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19-721,共3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表现,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对398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每个病例逐一进行冠状动脉13个节段的影像分析,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表现,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对398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每个病例逐一进行冠状动脉13个节段的影像分析,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398例中,共有5 038个节段显影,能达到诊断要求的4 399个节段,649段因运动或钙化、完全闭塞未进行血管评价;30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LAD(Left Anterior Descendy Artery)有病变276例,LCX(Left Circumflex Artery)有病变163例,RCA(Right Coronary Artery)有病变154例;208例冠状动脉有钙化,钙化积分〈400有158例,400-1 000之间有42例,〉1 000有8例;3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对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95.70%,特异度为90.91%,阳性预测值为82.40%,阴性预测值为97.94%;支架术后63例,共142段血管段上有支架;搭桥术后7例,共17支桥血管。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在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减影CTA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党军 刘文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减影CTA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20例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CT检查,重建技术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以手术及部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减影CTA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20例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CT检查,重建技术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以手术及部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标准评价减影CTA和常规CTA检查结果,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减影CTA检出动脉瘤122个,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00 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119个,漏检3个颈内动脉床突下的动脉瘤,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25 0。结论:减影CTA技术对颈内动脉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减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党军 刘文亚 +1 位作者 杨文 王海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减影CTA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评价减影CTA对脑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上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和30例动脉瘤术后的病人行减影CTA检查,重建技术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减影CTA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评价减影CTA对脑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上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和30例动脉瘤术后的病人行减影CTA检查,重建技术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以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评价减影CTA检查结果。结果:减影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准确度为100%;减影CTA对动脉瘤颈残留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5.6%/100%,准确度为96.7%,对载瘤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为100%/100%,准确度为100%。结论:减影CTA检查准确度高,可作为动脉瘤诊断及治疗随访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CT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对比剂跟踪不同感兴趣区在肺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党军 肖虎 +1 位作者 木合拜提.买合苏提 刘文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跟踪技术在不同感兴趣区的位置肺动脉CT成像中图像的质量。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设定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选用智能跟踪技术在不同感兴趣区的位置,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患者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评判两组图像质量及各级... 目的探讨智能跟踪技术在不同感兴趣区的位置肺动脉CT成像中图像的质量。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设定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选用智能跟踪技术在不同感兴趣区的位置,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患者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评判两组图像质量及各级肺动脉显出率。结果 (1)两组病例图像质量:研究组中图像质量1、2、3级的分别为28、1、1例,对照组中图像质量1、2、3级分别为21、6、3例,两组图像质量均无4级病例,两组图像质量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例各级肺动脉显示率:研究组和对照组1~4级肺动脉显示率均为100.0%,5~6级肺动脉显示率分别为95.0%、51.0%和66.5%、12.7%。段级以下肺动脉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段级以上肺动脉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兴趣区的位置选择在左心房上可明显提高对各级肺动脉的显示率及图像质量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各向同性容积CT扫描在鼻窦部检查中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党军 刘文亚 杨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959-961,共3页
目的:探讨各向同性扫描在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VCT机,随机抽取30例鼻窦区CT扫描样本同时进行各向同性容积CT扫描与横断扫描加冠状扫描检查的两组患者,将原始图像数据减薄后用Batch模式行多平面重建。由2名高... 目的:探讨各向同性扫描在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VCT机,随机抽取30例鼻窦区CT扫描样本同时进行各向同性容积CT扫描与横断扫描加冠状扫描检查的两组患者,将原始图像数据减薄后用Batch模式行多平面重建。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将各向同性扫描与横断扫描加冠状扫描图像,从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向同性容积CT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的30例,与横断扫描加冠状扫描的图像质量一致。2组间统计学差异无意义(P>0.05)。放射剂量的比较:各向同性容积CT扫描图像总辐射剂量(380 mGy/cm)小于横断扫描加冠状扫描总辐射剂量(760 mGy/cm)。结论:各向同性容积CT扫描检查观察全面、诊断信息更丰富,病人的辐射剂量减少,可作为鼻窦检查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各向同性扫描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200例护理体会
16
作者 苏克奕 李晓宇 +1 位作者 刘文亚 陈文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192-1192,共1页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无创伤性检查 护理 冠心病 中老年人群
下载PDF
双能量冠脉CTA成像不同重建算法在高BMI患者中应用
17
作者 党军 高晓燕 +3 位作者 肖虎 潘纯雪 邢艳 刘文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中Safire重建算法及FBP重建算法在高体质指数(BMI)患者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评价Safire算法改善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资料,最终35例纳入研究,体质指数为(30....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中Safire重建算法及FBP重建算法在高体质指数(BMI)患者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评价Safire算法改善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资料,最终35例纳入研究,体质指数为(30.06±3.22)kg/m2,通过重建得到常规FBP算法重建的100kV数据组、融合数据组(相当于120kV数据)和Safire算法重建的100kV数据组、融合数据组(相当于120kV数据),4组图像分别命名为FBP-A与FBP-B及Safire-A与Safire-B;由2名医师对35例共540个冠状动脉节段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计分评价,应用Kappa检验分析其一致性;应用秩和检验对FBP组与Safire组相同能量间CNR与SNR对应比较及Safire组内两组能量的不同能量间CNR与SNR对应比较来进行客观图像质量的评价。结果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值=0.801,P<0.05),客观图像质量比较FBP-A与Safire-A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FBP-B与Safire-B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afire-A、B组CNR、SNR均优于FBP-A、B组,Safire-A与Safire-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afire算法重建图像在双能量CT冠脉扫描中对高体质指数(BMI)的患者可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成像 算法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封婷 木合拜提.买合苏提 +2 位作者 洪悦 杨文 肖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76-279,331,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能谱CT双期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占位患者40例,其中恶性20例(鳞癌10例,腺癌7例,其他3例),良性20例,通过能谱分析软件,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占位灶感兴趣区的碘浓度、水浓...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能谱CT双期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占位患者40例,其中恶性20例(鳞癌10例,腺癌7例,其他3例),良性20例,通过能谱分析软件,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占位灶感兴趣区的碘浓度、水浓度及40~140 keV(以10 keV为间隔)各能量水平CT值(HU),并计算动脉期、静脉期其不同能量水平下的能谱曲线斜率。结果动脉期及静脉期良恶性肿瘤之间在不同keV(40、60、80、100、120、140 keV)对应的CT值及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动脉期及静脉期良恶性肿瘤之间的水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9、1.808,P>0.05)。动脉期鳞癌与腺癌在不同keV下对应的CT值差异及碘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肺鳞癌与腺癌不同keV下对应的CT值差异及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鳞癌与腺癌的水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能谱成像联合多参数定量分析,在肺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 能谱CT成像技术 诊断
下载PDF
MRI和CT图像融合构建头面部分层网格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米那瓦尔.阿不都热依木 +2 位作者 钟良军 王海涛 买买提明.艾尼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层构建头面部软、硬组织三维网格模型,探讨其在计算机辅助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正常人头面部MRI和三维CT断层扫描图像,进行MRI与CT图像的融合,识别确定重建对象,对皮肤、皮下组织及骨组织采用灰度阈值法进行自动重建;采用... 目的:分层构建头面部软、硬组织三维网格模型,探讨其在计算机辅助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正常人头面部MRI和三维CT断层扫描图像,进行MRI与CT图像的融合,识别确定重建对象,对皮肤、皮下组织及骨组织采用灰度阈值法进行自动重建;采用MIMICS软件对获取的医学信息进行分层网格划分,完成建模。结果:完成了包含皮肤、皮下组织和骨组织的正常人头面部三维网格模型。模型单元及节点数分别为皮肤层36524个单元,18263个节点;皮下层38954个单元,19247个节点;头颅68722个单元,33689个节点。结论:利用医学影像资料的图像融合,采用MIMICS软件等数字图像技术可实现人头面部复杂结构的精确三维重建和分层网格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图像融合 网格模型 三维
下载PDF
肾上腺结核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1
20
作者 塔西甫拉提.阿吾提 古丽娜.阿扎提 刘文亚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结核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表现特征,以提高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13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表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0~58岁,平均42岁。肾上腺结核累及双侧共12例,单侧... 目的探讨肾上腺结核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表现特征,以提高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13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表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0~58岁,平均42岁。肾上腺结核累及双侧共12例,单侧1例。肾上腺肿块样增大10例,轻度或中度增大3例,轮廓完整。肾上腺密度均匀增高1例,不均匀增高12例。周边强化11例。4例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复查CT,其中1例双侧增大的肾上腺体积缩小或恢复正常,其内低密度消失,9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而且术前术后进行了抗结核治疗。早期肾上腺结核CT表现为肾上腺体积增大,并见密度不均匀的扁圆形肿块9例,增强扫描后肿块周边强化,其内见线样明显强化的正常肾上腺组织分隔,边缘清楚。晚期肾上腺结核表现为腺体萎缩及钙化4例。8例患者伴有肾上腺外结核,包括肺结核4例、泌尿系结核2例、脊柱结核1例,同时伴有肺结核、左肾结核及脊柱结核1例。结论肾上腺结核的CT具有特征性表现,当发现全身多脏器结核,同时发现肾上腺上述影像变化,则要考虑肾上腺结核的诊断,为临床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疾病 结核 内分泌系统/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