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提高整形美容外科教学水平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乔星 马少林 +1 位作者 秦涛 董祥林 《新疆医学》 2008年第4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整形美容外科 教学水平 美容外科学 人体组织器官 外科手术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 分支学科 正常人体
下载PDF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美容外科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安彩霞 乔星 普雄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1727-1729,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术在美容外科中应用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以注射器抽吸取得患者自体颗粒脂肪,经漂洗纯化后,注射移植于面部局部凹陷、小乳畸形等部位。结果:本组患者24例,5例一次手术成功,余19例行手术填充2~4次,随访3...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术在美容外科中应用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以注射器抽吸取得患者自体颗粒脂肪,经漂洗纯化后,注射移植于面部局部凹陷、小乳畸形等部位。结果:本组患者24例,5例一次手术成功,余19例行手术填充2~4次,随访3~16个月,外形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颗粒脂肪 美容外科 应用
下载PDF
复合组织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25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秦涛 马少林 +1 位作者 高伟成 董祥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929-930,共2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复合组织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25例病例资料,探讨复合组织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手术注意事项及其并发症防治。方法:从2003~2008年5年间,对25例女性乳房肥大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复合组织下蒂法。通过对术中复... 目的:回顾性总结复合组织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25例病例资料,探讨复合组织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手术注意事项及其并发症防治。方法:从2003~2008年5年间,对25例女性乳房肥大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复合组织下蒂法。通过对术中复合组织下蒂的修整及术后乳房外形、乳头乳晕复合体血运、术后瘢痕及乳房感觉等方面观察,分析复合组织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的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策略。结果:25例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乳头乳晕复合体血运障碍发生。结论:复合组织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是较好的乳房缩小术式,良好的术前设计及术中调整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蒂法 乳房缩小术 整形
下载PDF
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与外科常见致病真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董祥林 马少林 周勤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6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真菌对兔耳创面增生性瘢痕组织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2/07在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和新疆医科大学病理科完成。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为白色念珠球菌污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空白... 目的:分析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真菌对兔耳创面增生性瘢痕组织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2/07在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和新疆医科大学病理科完成。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为白色念珠球菌污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空白对照组,4只/组。在各组兔耳腹侧制作直径为1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创面形成时及术后第1天白色念珠球菌污染组分别于创面放置微量白色念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于创面放置微量金黄色葡萄球菌,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干扰因素。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及增生性组织块发生情况,测定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成纤维细胞数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胶原Ⅰ的表达。结果:实验纳入12只兔,兔耳创面制作时因麻醉药物过量4只死亡,予以补充。①白色念珠球菌污染组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可出现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的增生组织块,愈合时间均长于空白对照组[(14.7±1.0),(15.3±1.1),(11.2±1.3)d,P<0.01];增生组织块出现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85.4%,91.6%,62.5%,P<0.05);术后28,49,60d增生组织块成纤维细胞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②各组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胶原Ⅰ在术后28,49d均为强阳性表达,白色念珠球菌污染组最为显著,随时间的推移各组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结论:白色念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创面均易出现增生性组织块,其形成与创面愈合过程关系密切,创面愈合时间越长增生组织块的出现率越高,符合人增生性瘢痕变化规律,验证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及胶原之间的密切关系构成了增生性瘢痕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肥大性 伤口愈合 胶原/分析 真菌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干预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卜盼盼 齐郁松 +1 位作者 赵皎均 马少林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4期7-12,43,共7页
目的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毛蕊花糖苷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CCK8法检测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毛蕊花糖苷低浓度组(40μg/ml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 目的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毛蕊花糖苷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CCK8法检测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毛蕊花糖苷低浓度组(40μg/ml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组高浓度(80μg/ml毛蕊花糖苷)。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选用最佳浓度的TGF-β1作为模型组,再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 ng/ml TGF-β1;低浓度实验组(TGF-β1+40μg/ml毛蕊花糖苷);高浓度实验组(TGF-β1+80μg/ml毛蕊花糖苷)。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四组Smad2、Smad3和COL-1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79.54μg/ml。毛蕊花糖苷低、高浓度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迁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花糖苷低、高浓度组均能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周期阻滞在G0/G1期(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花糖苷高浓度组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Smad2、Smad3及COL-1 mRNA的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实验组Smad2、Smad3及COL-1 mRNA表达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Smad2/3、COL-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浓度实验组P-Smad2/3表达水平降低,低、高浓度实验组COL-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毛蕊花糖苷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毛蕊花糖苷
下载PDF
耳廓外伤后部分缺损的急诊整形手术治疗
6
作者 董祥林 马少林 +3 位作者 黄进军 高伟成 吕磊 于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耳廓部分缺损 整形手术 外伤后 手术治疗 急诊 缺损畸形 心理负担 修复治疗
下载PDF
37例瘢痕疙瘩整形术后两种放疗方法疗效比较分析
7
作者 王文然 胡尔西旦.尼牙孜 +1 位作者 包永星 马少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68-269,共2页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整形手术后即时放射治疗的有效性及不同放疗模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37例瘢痕疙瘩患者整形手术切除后24h内行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eV)电子束放射,照射剂量为20Gy,每次4Gy,连续共5次。24例直接放疗,另13例在放疗时加...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整形手术后即时放射治疗的有效性及不同放疗模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37例瘢痕疙瘩患者整形手术切除后24h内行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eV)电子束放射,照射剂量为20Gy,每次4Gy,连续共5次。24例直接放疗,另13例在放疗时加1cm厚的电子束补偿技术。结果:两种放疗模式有效率分别为95.8%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手术后放疗是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是否加电子束补偿技术对疗效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放疗 电子柬补偿技术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患者TUPKRP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王书恒 李九智 +2 位作者 高阳 刘彼得 雷鹏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79-82,108,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RP)患者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2年5月于新疆某医院行TUPKRP手术的17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SIRS的患者纳...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RP)患者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2年5月于新疆某医院行TUPKRP手术的17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SIRS的患者纳入SIRS组,未发生术后SIRS的患者纳入非SIRS组。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围术期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TUPKRP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结果170例接受TUPKRP术治疗的BPH患者中,32例(18.82%)发生术后SIRS。SIRS组和非SIRS组患者在年龄、合并2型糖尿病(T2DM)与否、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尿路感染与否、术前血白蛋白(Alb)水平、术前血红蛋白(Hb)水平及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在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白细胞(WBC)计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高龄(OR=1.194,95%CI:1.078~1.322),合并T2DM(OR=3.142,95%CI:1.412~6.991),术前前列腺体积大(OR=1.087,95%CI:1.029~1.148)是TUPKRP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高Hb水平(OR=0.903,95%CI:0.838~0.973)是TUPKRP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TUPKRP术后SIRS发生率较高,高龄、合并T2DM、术前前列腺体积大是TUPKRP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高Hb水平是TUPKRP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保护因素。可针对以上相关因素进行相应干预,以减少术后SIRS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不同直径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
9
作者 李倩倩 李小琦 董祥林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620-625,共6页
脂肪瘤是一种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的良性肿瘤,主要来源于间叶组织,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躯干、腋下、颈部、肩部,多见于年轻患者。近些年来在脂肪瘤的诊断治疗方式更新迭代,本文就不同直径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进行综述。Lipoma is a k... 脂肪瘤是一种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的良性肿瘤,主要来源于间叶组织,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躯干、腋下、颈部、肩部,多见于年轻患者。近些年来在脂肪瘤的诊断治疗方式更新迭代,本文就不同直径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进行综述。Lipoma is a kind of benign tumor that can occur in all parts of the body, mainly from the mesenchymal tissue, the most common parts of the trunk, armpit, neck, and shoulder, mostly in young patients.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updates and iterations in the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methods for lipoma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poma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中重度凹陷性瘢痕的治疗方法及趋势
10
作者 武恒宇 马志伟 董祥林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570-574,共5页
伴有皮下组织粘连的中重度凹陷性瘢痕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组织填充、外科手术等。然而现有技术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长时间水肿、血肿、瘀伤、结痂、色素沉着、纤维化结节、瘢痕复发等。现就临床上使用的多种有效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凹陷性瘢痕 软组织填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外耳再造术式选择及新进展
11
作者 马志伟 赵皎均 +3 位作者 卜盼盼 齐郁松 李培培 马少林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445-449,共5页
外耳再造术是一种用于重建外耳形态和功能的手术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外耳再造术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外耳畸形、外耳缺损等问题。本文将对外耳再造术的研究现状、手术方法及未来发展进行... 外耳再造术是一种用于重建外耳形态和功能的手术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外耳再造术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外耳畸形、外耳缺损等问题。本文将对外耳再造术的研究现状、手术方法及未来发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再造 先天性小耳畸形 获得性耳缺损
下载PDF
抗菌透明细胞相容性良好的水凝胶创面敷料制备研究
12
作者 王琴 马力群 +3 位作者 曹婕 杨智明 李玉琴 梁修毓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以黄原胶、丙烯酰胺、过硫酸铵等为主要材料,采用一锅法制备了水凝胶XG/PAM/AE.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145.6 kPa的最大断裂应力,450~700 nm波长的透光率为80%且具有短期抑制S.aureus生长的能力,细胞活力大于96.7%,细胞相容性优异.
关键词 水凝胶 细胞相容性 伤口敷料 皮肤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策略 被引量:11
13
作者 乔星 董祥林 +2 位作者 秦涛 高伟成 马少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937-939,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应用中的并发症原因及其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5~2010年408例皮肤扩张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分析并发症出现原因,阐述防治处理措施。结果本组408例,共计使用扩张器582只,64只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9....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应用中的并发症原因及其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5~2010年408例皮肤扩张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分析并发症出现原因,阐述防治处理措施。结果本组408例,共计使用扩张器582只,64只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9.1%,其中感染20只,血肿12只,外露15只,不扩张8只,扩张囊成角畸形9只经积极保守处理,有13只(20.3%)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其余均获得完全成功。结论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整形修复可以达到良好效果,发生并发症主要为感染、血肿、外露、不扩张及扩张囊成角畸形,采取积极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 并发症 预防处理
下载PDF
自体肋软骨移植全耳再造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少林 黄进军 +5 位作者 董祥林 秦涛 方荃 安彩霞 高伟成 吕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移植全耳再造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08年3月住院的耳廓缺损15例患者,其中先天性小耳畸形12例,外伤后耳廓缺损3例。行全耳再造术,移植自体肋软骨雕刻成耳软骨支架,利用扩张的耳后皮肤...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移植全耳再造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08年3月住院的耳廓缺损15例患者,其中先天性小耳畸形12例,外伤后耳廓缺损3例。行全耳再造术,移植自体肋软骨雕刻成耳软骨支架,利用扩张的耳后皮肤软组织制备皮瓣覆盖耳软骨支架,形成再造耳。结果:15例随访6个月~4年,13例完成耳再造术,再造耳位置正常,皮肤质地良好,三维结构清晰,医患双方满意;扩张器埋置术后发生血肿1例,行扩张器取出;扩张器外露3例,经换药等处理后完成扩张过程;软骨支架外露2例,经换药处理后痊愈。结论:自体肋软骨移植结合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行耳再造是目前首选的耳再造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再造 耳软骨支架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下载PDF
仙人掌提取物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Ⅰ、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方荃 马少林 董祥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仙人掌提取物对兔耳腹侧创面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Ⅰ、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仙人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在每只兔耳腹侧中线两侧分别做近、中、远各3个直径约1.0cm... 目的:探讨仙人掌提取物对兔耳腹侧创面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Ⅰ、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仙人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在每只兔耳腹侧中线两侧分别做近、中、远各3个直径约1.0cm、间隔约为1.0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深达软骨膜表面);每只兔左右耳各6个创面,每组120个创面,共240个创面。分别在仙人掌组创面上喷洒仙人掌提取物,空白对照组创面喷洒0.9%生理盐水。测定并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胶原Ⅰ、胶原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含量表达。结果:各组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均不同程度出现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仙人掌组术后22、54d时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Ⅰ含量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或0.05);仙人掌组术后22、39d时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Ⅲ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或0.05),术后54d时则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仙人掌组术后22d时MMP-1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术后54d时则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仙人掌提取物具有降低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中胶原Ⅰ表达,促进胶原Ⅲ表达,使MMP-1表达升高,从而减轻瘢痕增生,促使已形成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软化、吸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提取物 兔耳动物模型 胶原Ⅰ、Ⅲ MMP-1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安彩霞 马少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2816-2818,共3页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15%~20%,由于其发病机制中存在自行加重的恶性循环,患者常需终身忍受此病带来的外观异常、疲劳乏力、反复感染、上肢功能障碍等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15%~20%,由于其发病机制中存在自行加重的恶性循环,患者常需终身忍受此病带来的外观异常、疲劳乏力、反复感染、上肢功能障碍等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有益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淋巴水肿 乳腺癌术后 手术治疗 上肢功能障碍 常见并发症 恶性循环 发病机制 反复感染
下载PDF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面颈部缺损的临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琨 彭晓红 +1 位作者 董祥林 马少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1044-1044,1045,共2页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临床护理工作 面颈部缺损 组织修复 护理对策 扩张器埋置 缺损部位 器官再造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在纤维化疾病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董祥林 马少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5期8050-8051,共2页
纤维化疾病如肺纤维化,肝硬化,肾小球硬化,骨髓纤维化,增生性瘢痕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因素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他们最终的病理特征是细胞外基质在组织器官内过度沉积所致的纤维化,大量研究表明许多细胞因子在纤维化疾病的纤维... 纤维化疾病如肺纤维化,肝硬化,肾小球硬化,骨髓纤维化,增生性瘢痕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因素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他们最终的病理特征是细胞外基质在组织器官内过度沉积所致的纤维化,大量研究表明许多细胞因子在纤维化疾病的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绝大多数的纤维化疾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TGF-β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生长调节因子,在细胞因子网络中占主导地位,它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细胞外基质在组织器官内沉积有利于损伤的修复,但其持续性过度表达就会导致组织器官的过度纤维化,TGF-β水平在人体多种组织器官纤维化疾病中显著增高。TGF-β通过调控细胞外基质生成细胞的转录或转录后水平,促进各种细胞外基质表达,并能诱导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蛋白并抑制其降解。了解TGF-β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纤维化疾病中的各个作用环节,为应用TGF-β的抑制剂及其抗体等抗纤维化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 纤维化疾病 细胞外基质 转化生长因子Β 组织器官 生物学效应 骨髓纤维化 转录 分泌细胞 调控
下载PDF
临床教师基础医学再教育对提高其临床医学教学水平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伟成 董祥林 +3 位作者 乔星 秦涛 马娟 马少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410-1412,共3页
临床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医学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之一。继续医学教育是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临床教师培养过程中,基础医学知识的继续教育较少,致使临床教师在临床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基础医学... 临床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医学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之一。继续医学教育是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临床教师培养过程中,基础医学知识的继续教育较少,致使临床教师在临床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基础医学知识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案,从而限制了医学生对疾病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临床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临床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相应的基础医学知识。通过自我学习、继续医学教育等方式,来提高临床教师的基础医学知识水平,为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水平 临床教学 基础医学 继续教育
下载PDF
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勤生 马少林 董祥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8期746-748,共3页
目的:观察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对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增生组织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兔耳腹侧制作72个直径为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待其愈合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作为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另选同等... 目的:观察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对兔耳腹侧创面愈合后增生组织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兔耳腹侧制作72个直径为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待其愈合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作为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另选同等大小兔耳腹侧240个创面,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大肠杆菌污染组、绿脓杆菌污染组,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与增生块发生等情况。结果:人为造成兔耳腹侧创面后可出现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的增生组织块,出现率为66.7%;4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3.367±1.025)d、(19.283±1.091)d、(13.967±0.948)d、(16.233±0.981)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增生块出现率分别为64%、90%、75%及80%。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组增生块出现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增生块出现率呈正相关(r=0.169,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兔耳动物模型制作简单,模型稳定,重复性强,可作为人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与防治研究的动物模型;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可延长兔耳创面愈合时间,增加兔耳创面愈合后增生块的出现率是促进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兔耳动物模型 外科感染常见致病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