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病例引导的“互联网+”混合式教学在整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高阳 于扬 +3 位作者 齐立斌 秦涛 马娟 董祥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为了适应当前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基于病例引导的“互联网+”模式下混合式教学应用到整形外科教学中并探讨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科规范化培训及进修的56名学员,根据接受的教学方... 目的:为了适应当前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基于病例引导的“互联网+”模式下混合式教学应用到整形外科教学中并探讨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科规范化培训及进修的56名学员,根据接受的教学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模式教学组和混合式模式教学组,各28名。分别接受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并进行理论授课及临床实践教学,通过分析两组学员出科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进一步判断整形外科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教学结束后,混合式模式教学组专业知识笔试及技能操作成绩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混合式模式教学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基于病例引导的“互联网+”模式下混合式教学较传统教学优势明显,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员满意度、激发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 混合式教学 整形外科教学
下载PDF
专业学位轮转研究生整形外科教学方法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董祥林 高伟成 +2 位作者 黄进军 秦涛 马少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390-1391,共2页
整形外科是近年兴起的一门外科学分支学科,是用外科手术方法或组织移植的手段,对人体组织器官的缺损、畸形进行修复和再造,以及对正常人形体的再塑造,达到形态的改善和美化或功能的重建。整形外科具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专业性,同... 整形外科是近年兴起的一门外科学分支学科,是用外科手术方法或组织移植的手段,对人体组织器官的缺损、畸形进行修复和再造,以及对正常人形体的再塑造,达到形态的改善和美化或功能的重建。整形外科具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专业性,同时与骨科、手外科、乳腺外科、泌尿外科、颌面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学科有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并互相补充,使整形外科成为上述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研究生培养计划所需轮转的科室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整形外科 专业学位 教学方法 轮转 外科手术方法 人体组织器官 硕士研究生
下载PDF
新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护士长工作倦怠状况调查 被引量:4
3
作者 颜萍 杨益 聂淑娟 《护理学报》 2008年第7期11-14,共4页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护士长工作倦怠现状。方法应用护士长一般资料调查表与护士工作倦怠问卷,对新疆13家三级综合医院任职半年以上的430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护士长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5.87&#...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护士长工作倦怠现状。方法应用护士长一般资料调查表与护士工作倦怠问卷,对新疆13家三级综合医院任职半年以上的430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护士长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5.87±9.10)、(8.76±4.24)、(33.72±10.21)分,处于中高度倦怠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任职年限和民族是护士长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管理知识培训经历是其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长工作倦怠呈中高度水平,任职10年以下、少数民族护士长情感衰竭水平较高,管理知识的培训有助于缓解护士长的工作倦怠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三级综合医院 护士长 工作倦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以Cameron适时理论为基础的全程护理模式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盛丽 王红艳 谷申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研究以Cameron适时理论为基础的全程护理模式对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研究以Cameron适时理论为基础的全程护理模式对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Cameron适时理论为基础的全程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统计比较两组瘢痕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创面渗出持续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色素沉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瘢痕恢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韧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心理困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Cameron适时理论为基础的全程护理模式对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创面愈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整形 Cameron适时理论 全程护理模式 心理状态 满意度
下载PDF
整形外科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带教体会
5
作者 李朝阳 张海萌 马少林 《新疆医学》 2014年第7期169-171,共3页
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在新疆地区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培养医学研究生要求侧重于从事临床实际工作,并初步掌握医学科研的临床医师为目标。为了让我们的研究生从入学到踏出校门,可以当一名基本合格的医生,我们需... 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在新疆地区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培养医学研究生要求侧重于从事临床实际工作,并初步掌握医学科研的临床医师为目标。为了让我们的研究生从入学到踏出校门,可以当一名基本合格的医生,我们需要探讨一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教育。1方法:.1研究生的思想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被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所取代,医学进入了人文主义时代,新的医学模式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 临床型 带教体会 医学模式 临床医师 综合素质教育 思想教育 临床实际工作 内医 导师组
下载PDF
内分泌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优化
6
作者 阿勒滕齐齐格 于扬 +1 位作者 何晓东 蒋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168-171,共4页
探究内分泌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9月-2024年5月大学四年级内分泌学医学生40例(对照组20例实施常规教学方式,观察组20例增加实施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水平、整体满意度... 探究内分泌学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9月-2024年5月大学四年级内分泌学医学生40例(对照组20例实施常规教学方式,观察组20例增加实施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水平、整体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考核成绩更优(P<0.05),观察组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水平均更高(P<0.05),观察组的整体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在内分泌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具体,还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技巧,激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内分泌疾病,拓宽他们的临床视野,能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临床挑战,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127例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8
7
作者 杨琨 彭晓红 马少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1198-1199,共2页
人体烧伤中手部约占65%,严重手烧伤可使手部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小儿手部皮肤柔软,角质层薄,故小儿手部烧伤损伤程度较成人严重,较多见Ⅱ°、Ⅲ°创面。烧伤创面愈合后遗留的瘢痕增生和手指、掌指及手掌瘢痕挛缩畸形常有... 人体烧伤中手部约占65%,严重手烧伤可使手部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小儿手部皮肤柔软,角质层薄,故小儿手部烧伤损伤程度较成人严重,较多见Ⅱ°、Ⅲ°创面。烧伤创面愈合后遗留的瘢痕增生和手指、掌指及手掌瘢痕挛缩畸形常有发生。晚期瘢痕挛缩畸形不仅造成小儿手功能障碍,还严重影响手生长发育和外形,造成患儿心理缺陷。早期对小儿手部瘢痕挛缩畸形进行有效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挛缩畸形 围手术期护理 烧伤后 小儿 整形修复 手部功能 创面愈合 手功能障碍
下载PDF
对整形美容受术者心理状态的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乔星 马少林 秦涛 《新疆医学》 2008年第12期54-56,共3页
爱美是人的天性,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去追求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身体的健美、感官的愉悦,即使在那些天生缺陷、外伤事故而毁容的人们,他们的这种天性也不会泯灭,要求容貌及体形美是他们普遍存在的心理... 爱美是人的天性,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去追求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身体的健美、感官的愉悦,即使在那些天生缺陷、外伤事故而毁容的人们,他们的这种天性也不会泯灭,要求容貌及体形美是他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状态 整形美容受术者 生活需求 生活水 天性
下载PDF
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整形手术治疗
9
作者 董祥林 马少林 +3 位作者 秦涛 乔星 周勤生 秦晓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02-302,共1页
关键词 婴幼儿 体表血管瘤 整形外科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烧伤科院内感染的控制和管理
10
作者 彭晓红 杨琨 腾学峰 《新疆医学》 2006年第3期176-177,共2页
院内感染是患者在院内受到病原微生物直接或间接侵袭,发展到影响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造成死亡。尤其是在烧伤病区内,患者的创面多是暴露或半暴露。因此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院内感染是患者在院内受到病原微生物直接或间接侵袭,发展到影响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造成死亡。尤其是在烧伤病区内,患者的创面多是暴露或半暴露。因此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无菌观念在烧伤科尤为重要,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烧伤科 管理 控制 消毒隔离制度 病原微生物 感染性疾病 影响健康 经济负担 住院时间
下载PDF
整形精细缝合对儿童面部外伤瘢痕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迟宏羽 马娟 董祥林 《新疆医学》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整形精细缝合技术治疗儿童面部外伤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随访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22年4月-7月收治的儿童面部外伤患者共121例;其中63例为试验组,58例为对照组,试验组为整形外科同一术者采用整形精细无张力缝合... 目的探讨整形精细缝合技术治疗儿童面部外伤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随访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22年4月-7月收治的儿童面部外伤患者共121例;其中63例为试验组,58例为对照组,试验组为整形外科同一术者采用整形精细无张力缝合法,对照组采用急诊清创缝合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创伤类型、伤口长度及深度、就诊时间、瘢痕外观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共纳入121例患者,年龄1.5岁-18岁,平均年龄为3.97±3.04岁。创伤类型为挫伤81例(66.94%)、利器伤40例(33.06%)。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为额部(33.88%)、颏部(28.93%)。术后对两组进行满意度及瘢痕评分,试验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形精细缝合技术可降低儿童外伤后瘢痕的形成,其美观程度高于其他缝合技术,值得在面部外伤治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外伤 减张缝合 瘢痕
下载PDF
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术后的规范化护理
12
作者 阿依佳汗·阿迪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02-104,共3页
分析规范化护理对烧伤整形植皮术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74例烧伤整形植皮术患者以抽签法分为甲、乙两组,术后各予以规范化护理、常规护理。结果 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干预后3、7、14d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及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 分析规范化护理对烧伤整形植皮术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74例烧伤整形植皮术患者以抽签法分为甲、乙两组,术后各予以规范化护理、常规护理。结果 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干预后3、7、14d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及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皮下血肿个数均明显比乙组低,创面愈合时间显著比乙组短,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比乙组高(P<0.05)。结论 给予烧伤整形植皮术后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和疼痛程度,减轻其负面情绪,改善其创面愈合状况,增加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状况 疼痛程度 并发症发生率 规范化护理 烧伤整形植皮术
下载PDF
静态磁场通过激活FGFR1/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表型
13
作者 张智慧 马娟 +2 位作者 于扬 余扬 董祥林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50-756,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静态磁场(SMF)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表型的调控作用与潜在机制。方法: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s)分为5组,包括对照组、SMF组、SMF+阿魏酸组、SMF+芦可替尼组、SMF+Stattic组。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的HSFs;SM...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静态磁场(SMF)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表型的调控作用与潜在机制。方法: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s)分为5组,包括对照组、SMF组、SMF+阿魏酸组、SMF+芦可替尼组、SMF+Stattic组。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的HSFs;SMF组的HSFs细胞暴露于1mT的SMF中。其余三组分别将FGFR1、JAK2、STAT3的抑制剂(3μmoL/L阿魏酸、3nmoL/L芦可替尼、20μmoL/L的Stattic)与HSFs一起预培养,并暴露于1mT的SMF中,所有组均处理24h。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分析细胞的增殖活性。用ELISA试剂盒法检测人类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的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caspase3及FGFR1、JAK2、STAT3、磷酸化的(p)-FGFR1、p-JAK2、p-STAT3的表达以及细胞迁移相关表型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波形蛋白(vimen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SMF组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加,BAX的水平减少,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FGFR1、p-JAK2、p-STAT3、HMGB1、vimentin、VEGFA、MMP-9、MMP-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均P<0.05)。与SMF组比,SMF+阿魏酸组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BAX的水平增加,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而p-FGFR1、p-JAK2、p-STAT3、HMGB1、vimentin、VEGFA、MMP-9、MMP-2的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5)。与SMF组比,SMF+芦可替尼组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BAX的水平增加,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JAK2、p-JAK2、p-STAT3、HMGB1、vimentin、VEGFA、MMP-9、MMP-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均P<0.05)。与SMF组比,SMF+Stattic组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BAX的水平增加,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STAT3、p-STAT3、HMGB1、vimentin、VEGFA、MMP-9、MMP-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SMF通过激活FGFR1/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磁场 皮肤成纤维细胞 FGFR1/JAK2/STAT3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β-谷甾醇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左俊 马少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3,共8页
背景:目前针对增生性瘢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仍然有限。而大多数植物中草药不良反应小且来源丰富,为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植物来源β-谷甾醇作用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背景:目前针对增生性瘢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仍然有限。而大多数植物中草药不良反应小且来源丰富,为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植物来源β-谷甾醇作用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潜在分子机制,并通过细胞学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利用相关数据库及软件筛选β-谷甾醇的药物靶点,获取增生性瘢痕相关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β-谷甾醇作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潜在作用(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同时筛选出PPI中核心作用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生物学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文献分析进一步确立与交集靶点关系密切的信号通路及核心靶点基因,应用AutoDock软件对β-谷甾醇和核心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采用体外细胞实验验证β-谷甾醇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分布和核心靶点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β-谷甾醇和增生性瘢痕的交集靶点共56个,PPI网络中筛选出10个核心靶点:酪氨酸激酶(SR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载脂蛋白E(APOE)、雌激素受体1(ESR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REBF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过氧化氢酶(CAT)。②结合文献报道和KEGG通路、GO功能分析结果,进一步认定MAPK信号通路与交集靶点关系密切,确定MAPK3(即为ERK1-MAPK)、CASP3、P53和肿瘤坏死因子为其核心靶点。③分子对接结果提示β-谷甾醇与核心靶点蛋白结合良好。④细胞实验结果表明,100μmol/L的β-谷甾醇能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凋亡(P<0.01),使G1期细胞占比增加,S期细胞占比减少(P<0.05),同时上调CASP3、P53和肿瘤坏死因子mRNA表达(P<0.05),并下调MAPK3 mRNA表达(P<0.001)。⑤上述数据证实,β-谷甾醇可能通过激活肿瘤坏死因子通路,上调CASP3和P53的表达,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同时抑制ERK-MAPK通路使细胞周期阻滞从而降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Β-谷甾醇 细胞凋亡 MAPK3(ERK1-MAPK) 肿瘤坏死因子 CASP3 P53 网络药理学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差异表达基因及小分子药物预测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俊 马少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66-2172,共7页
背景:增生性瘢痕是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表皮增厚和角质层功能不良为特征的皮肤纤维化疾病,目前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增生性瘢痕相关数据集的核心(Hub)基因及重要信号通路,再用细胞实验加以验证,预测对其... 背景:增生性瘢痕是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表皮增厚和角质层功能不良为特征的皮肤纤维化疾病,目前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增生性瘢痕相关数据集的核心(Hub)基因及重要信号通路,再用细胞实验加以验证,预测对其可能有治疗作用的小分子药物。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搜索增生性瘢痕相关的数据集,通过R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nomes,KEGG)富集分析,使用String在线平台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然后分别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和MCODE插件筛选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关键基因和核心模块,进一步将上述关键基因和构成核心模块的基因求交集得到Hub基因,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Hub基因mRNA在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表皮干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利用人类蛋白图谱中组织学数据验证Hub基因编码蛋白在2种组织中表达量和分布的差异,最后用connectivity map数据库预测针对增生性瘢痕的潜在作用药物。结果与结论:①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中上调基因102个、下调基因702个,基因本体论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富集的信号通路及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紧密连接、花生四烯酸代谢、细胞外基质受体交互、表皮发育和角质化等;②取交集得到8个Hub基因与调控胆固醇代谢的甲羟戊酸途径密切相关,分别是HMGCS1、DHCR7、MSMO1、FDPS、MVK、HMGCR、MVD和ACAT2;③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相比正常皮肤组,增生性瘢痕组HMGCS1、DHCR7、MSMO1、FDPS、HMGCR、MVD和ACAT2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而MVK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④除MVK外,其余Hub基因编码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水平均高于增生性瘢痕组织(P<0.05);⑤评分排列前10的候选药物包括蛋白激酶A抑制剂(H-89)、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Dabigatran-Etexilate)、FLT3抑制剂(舒尼替尼)等,其中白藜芦醇和β-谷甾醇均为植物来源;⑥提示与甲羟戊酸代谢途径密切相关的Hub基因可能通过调控脂质代谢影响表皮结构与功能,这可能是增生性瘢痕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此次研究筛选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作为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生物信息学 成纤维细胞 表皮干细胞 角质化 脂质代谢 甲羟戊酸代谢途径 药物预测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点阵激光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德悦(综述) 龚玲(综述) 董祥林(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89-193,共5页
皮肤瘢痕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痛苦,然而常规的治疗手段仍无法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近年来,激光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已逐步被用于瘢痕的治疗,尤其是点阵激光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临床,但点阵激光术后引起的不良反应使它的应用受到... 皮肤瘢痕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痛苦,然而常规的治疗手段仍无法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近年来,激光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已逐步被用于瘢痕的治疗,尤其是点阵激光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临床,但点阵激光术后引起的不良反应使它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一种外周血小板浓度高于基线的自体血浆,能够降低点阵激光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在整形外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PRP联合点阵激光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PRP联合点阵激光治疗不同瘢痕类型,包括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疗效及研究进展总结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点阵CO_(2)激光 瘢痕 联合治疗 痤疮
下载PDF
基于KAP的渐进性康复护理干预对颜面部烧伤患者创面恢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7
作者 乔晓婷 田润苗 盛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知识-信念-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的渐进性康复护理治疗对颜面部烧伤患者创面恢复、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8例颜面部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知识-信念-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的渐进性康复护理治疗对颜面部烧伤患者创面恢复、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8例颜面部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KAP的渐进性康复护理。统计比较两组创面恢复情况、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伤残接受程度[伤残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scale,AODS)]、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量表(Newcastl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ale,NSNS)]。结果: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创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伤残接受程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KAP的渐进性康复护理可以促进颜面部烧伤患者创面恢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自我效能、伤残接受程度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康复护理 知识-信念-行为 面部 烧伤 创面恢复 自我效能
下载PDF
颜面部痤疮瘢痕治疗进展
18
作者 祖丽凯娜·阿卜杜热西提 董祥林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916-921,共6页
颜面部痤疮瘢痕很常见,尽管患者往往进行了有效的痤疮管理仍可能发生,且与生活质量降低关系密切。面部痤疮瘢痕患者往往遭受显著的心理社会疾病,其治疗方案包括皮下分离术、打孔技术、真皮填充物、化学剥脱、微针、激光和射频机器等。... 颜面部痤疮瘢痕很常见,尽管患者往往进行了有效的痤疮管理仍可能发生,且与生活质量降低关系密切。面部痤疮瘢痕患者往往遭受显著的心理社会疾病,其治疗方案包括皮下分离术、打孔技术、真皮填充物、化学剥脱、微针、激光和射频机器等。为了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需要个性化的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瘢痕 颜面部 萎缩性瘢痕 凹陷型瘢痕 激光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后康复中运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及有效率评价
19
作者 乔晓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36-0139,共4页
分析针对性的护理对小儿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后的康复效果影响。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上睑下垂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试验分析,样本抽取时间段介于2021年4月-2023年3月的诊断期间,根据盲抽法,随机从该期间的患者中抽取了100例,... 分析针对性的护理对小儿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后的康复效果影响。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上睑下垂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试验分析,样本抽取时间段介于2021年4月-2023年3月的诊断期间,根据盲抽法,随机从该期间的患者中抽取了100例,将所有参与者划分为两个等大的组别: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50名患者。对照组将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则将采纳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这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进行详尽的观察与分析。结果 经过细致的评估比对,发现实验组在SF-36量表的多项指标上均显著超越对照组,且这种提升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4%,相较对照组的80%有着明显的优势,具有显著意义(P<0.05)。除此之外,实验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对于小儿先天性上睑下垂术后康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相较于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提高整体临床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些优势使得针对性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广泛借鉴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小儿先天性上睑下垂 术后康复 效果
原文传递
手术切除及电子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250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祥林 马少林 +5 位作者 黄进军 秦涛 乔星 方荃 吕磊 于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2564-2565,共2页
为观察手术联合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00-02/2005-05收治的250例瘢痕疙瘩患者,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能直接缝合的创面于术后24h内采用6MeV电子线治疗(使用仪器为瓦里安2300CD电子直线加速器)... 为观察手术联合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00-02/2005-05收治的250例瘢痕疙瘩患者,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能直接缝合的创面于术后24h内采用6MeV电子线治疗(使用仪器为瓦里安2300CD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范围为切口及切口外0.5~1.0cm,包括缝线的针眼部位,1次/d,连续5d为1个疗程,每次剂量4Gy,总剂量20Gy;4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的创面待皮片成活拆线后进行上述治疗。第1个疗程结束后,250例中243例在正常时间内愈合,切口处瘢痕平整,呈线性,没有增生;7例有增生者进行第2个疗程电子线放射治疗后6例愈合,仅1例无效。所有患者随访1.5年,没有复发,没有其他并发症出现。提示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联合电子线放射治疗是预防瘢痕疙瘩复发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电子线 康复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