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主动电极和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起搏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熊健 张燕一 +9 位作者 汤宝鹏 李耀东 周贤惠 张宇 李磊 许国军 张疆华 邢强 孙凌 李晋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008-1011,1015,共5页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的主动电极和右心室心尖部(RVA)的被动电极起搏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 001例。根据心室电极导线的类型分...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的主动电极和右心室心尖部(RVA)的被动电极起搏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 001例。根据心室电极导线的类型分为RVOTS组(521例)和RVA组(480例)。比较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即刻、术后1w及术后1、6、12、18、24个月心室起搏电极相关的基本参数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RVOTS组术后即刻起搏阈值[(0.77±0.28)V]比RVA组[(0.53±0.17)V]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OTS组术中曝光时间[(18.76±8.43)min]比RVA组[(9.66±4.35)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w及术后1、6、12、18、24个月起搏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感知阈值及电极阻抗在不同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起搏参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且长期保持稳定。RVOTS组心脏穿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RV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随访期间心脏超声测量各参数及心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RVA组随访中房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较RVOTS组高(P<0.05)。结论主动螺旋电极在RVOTS起搏是可行的,长期随访起搏参数稳定。但是当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RVOTS并指向前壁或游离壁可能增加心脏穿孔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固定电极 右室流出道 右室心尖部 被动电极 心脏起搏
下载PDF
综合指数法在评价新疆11县(市)卫生系统对口支援效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蒋冬梅 胡刚 +1 位作者 杨萍 李耀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00-103,107,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新疆11个县(市)卫生系统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现状,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易操作的适合卫生系统援疆工作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卫生援疆政策实施效果提供一个可衡量的工具。方法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新疆南疆11个县(市)卫生系统... 目的调查了解新疆11个县(市)卫生系统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现状,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易操作的适合卫生系统援疆工作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卫生援疆政策实施效果提供一个可衡量的工具。方法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新疆南疆11个县(市)卫生系统对口支援工作的核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结果在投入指标方面,K3、A1、K4县(市)在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方面评分相对较高,而组织领导和设备投入方面差异不大,A2、K1、Z1县(市)排名相对落后;在工作效率方面,Z1、A4、A3县(市)排名前3位,Z2、K1、A1县(市)排名相对落后;在工作效果方面,A5、A4、A1县(市)排名前3位,Z1、A3、K4县(市)排名相对落后;综合3个方面的综合指数评价,K3县(市)的投入指标和效果指标的排名都相对靠前,加上效率指标的权重要远远小于其他2项,综合得分为0.600,排名第1位。结论综合指数法简单实用,能够客观反映卫生系统对口支援的工作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指数法 卫生系统 对口支援 效果评价
下载PDF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阳 汤宝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主要适应证是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现探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价。
关键词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干细胞与生物起搏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晓华 张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3年第4期568-571,共4页
目前临床治疗严重心动过缓的主要措施是植入电子起搏器,越发追求多元化、自动化、生理化,但是存在很多局限性,如电池寿命有限、心脏永久性植入导管、不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等。于是构建一种"生物起搏器"应运而生。干细胞移植... 目前临床治疗严重心动过缓的主要措施是植入电子起搏器,越发追求多元化、自动化、生理化,但是存在很多局限性,如电池寿命有限、心脏永久性植入导管、不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等。于是构建一种"生物起搏器"应运而生。干细胞移植心脏生物起搏即诱导干细胞分化成具有起搏和传导功能的细胞,重建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对受损的自律性节律点或特殊传导系统的细胞进行修复或替代,弥补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不足,改善病人生存状况,干细胞与心脏生物起搏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心律失常 心脏生物起搏
下载PDF
起搏电流与增龄性心房颤动研究进展
5
作者 洪一帆 张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期325-327,共3页
心房颤动多见于老年人,增龄本身就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种离子流参与增龄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新近研究发现起搏电流与增龄性心房颤动密切相关。现就增龄性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中起搏电流的作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起搏电流 年龄因素
下载PDF
频率应答起搏器对病窦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韩瑞梅 汤宝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2期179-181,共3页
频率应答起搏器的主要适应证是有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但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频率应答中起搏心率的增加,可能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发作。研究表明起搏心率增加导致心肌需氧的不利作用与在较高起搏频率通过减少左室舒张未压,... 频率应答起搏器的主要适应证是有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但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频率应答中起搏心率的增加,可能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发作。研究表明起搏心率增加导致心肌需氧的不利作用与在较高起搏频率通过减少左室舒张未压,随之增加心肌血流的潜在益处相抵消。频率应答起搏器不会增加心肌缺血。目前频率应答起搏器有几种感知特性,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感知特性的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频率应答 综述 起搏器 病窦综合征 冠心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列线图构建
7
作者 郭衍楷 闫长舜 +1 位作者 吴敏 曹桂秋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19-24,共6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CSF发生的预测列线图。方法行CAG检查确诊的CSF患者103例,记为CSF组。选取同期CAG检查提示血流正常者121例,记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以下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质量指...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CSF发生的预测列线图。方法行CAG检查确诊的CSF患者103例,记为CSF组。选取同期CAG检查提示血流正常者121例,记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以下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既往病史等基本情况,血钾、血钠、血磷、血镁、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糖、白蛋白、球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宽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D-二聚体等实验室检验信息,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等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百分比(PNN50)、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平均数(SDNNI)、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连续5 min内所有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标准差(SDSD)及三角指数(TI)等反应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指标。运用R统计软件“glmnet”包,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特征变量筛选,分析CSF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R统计软件的“rms”包构建CSF发生的预测列线图。绘制列线图的ROC曲线,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一致性。采用临床决策曲线来评价列线图的临床价值。结果CSF组患者吸烟史、高血压病、收缩压、舒张压、BMI、尿酸、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HDL、淋巴细胞、EDV、ESV、EF、FS、PNN50、RMSSD、SDSD、SDNN、SDANN、年龄、血钠、血镁、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宽度、D-二聚体、T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收缩压、甘油三酯、淋巴细胞、SDNN、EF是CS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据此构建了CSF发生的预测列线图,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价值。结论吸烟、收缩压、甘油三酯、淋巴细胞、SDNN、EF是CS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列线图对CSF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心率变异性 射血分数 平均RR间期标准差 预测列线图
下载PDF
多位点起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8
作者 杨素霞 李耀东 《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心力衰竭(HF)治疗的基石之一,但是30%~40%的患者没有表现出任何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善或者左心室的反向重塑,对CRT的反应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QRS持续时间、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左心室(LV)起搏部位和瘢痕组织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心力衰竭(HF)治疗的基石之一,但是30%~40%的患者没有表现出任何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善或者左心室的反向重塑,对CRT的反应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QRS持续时间、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左心室(LV)起搏部位和瘢痕组织数量、程控参数、同期药物治疗等。多位起搏(MPP)是一种新的技术,它旨在通过植入单个四极导联并在LV导联的4个电极中的2个电极上进行刺激,来确定比传统的单部位LV刺激更迅速、更具生理性的激活。与双极LV电极相比,在CRT中植入四极LV电极已经显示出无可争议的临床优势,与传统的BIV起搏相比,它还显示出在收缩能力、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收缩协调性等方面的显著改善。在本文中,我们阐述了多点起搏(MPP)技术的主要原理及目前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主要算法及其应用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点起搏(MPP)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心力衰竭(HF)
下载PDF
D⁃二聚体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9
作者 李丽华 魏猛 +1 位作者 王瑞 武云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匹配和主成分分析构建可用于基层医院的急性肺栓塞(APE)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APE患者618例,根据是否确诊为APE将其分为APE组(352例)和非APE组... 目的基于倾向性匹配和主成分分析构建可用于基层医院的急性肺栓塞(APE)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APE患者618例,根据是否确诊为APE将其分为APE组(352例)和非APE组(266例),再对其进行1∶1倾向性匹配后APE组和非APE组患者取13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史、心脏超声及双下肢深静脉超声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筛选相关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PE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诊断效能。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倾向性匹配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5个主成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1、PC5及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是A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联合D⁃二聚体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诊断APE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二者单独诊断。H⁃L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诊断APE的AUC为0.824(P<0.001)。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诊断APE风险概率与实际概率基本吻合。DCA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D⁃二聚体联合NLR诊断APE的价值优于D⁃二聚体单独诊断,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指标易获取、费用低,可用于基层医院早期筛检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倾向性匹配 主成分分析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不同电压刺激双侧迷走神经干及星状神经节对血压、心率及房颤诱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玲 汤宝鹏 +4 位作者 芦颜美 邢强 李耀东 张疆华 周贤惠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05-810,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电压刺激犬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及星状神经节对血压,心率及房颤诱发率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犬10只,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钝性分离并暴露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及星状神经节心支,分别将刺激电极插入神经,20Hz固定刺激频率下,分别... 目的观察不同电压刺激犬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及星状神经节对血压,心率及房颤诱发率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犬10只,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钝性分离并暴露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及星状神经节心支,分别将刺激电极插入神经,20Hz固定刺激频率下,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电压行双侧颈部左右迷走神经干及星状神经节心支刺激。分别记录左右侧迷走及星状神经节刺激前后血压、心率及房颤诱发率。结果双侧迷走神经干刺激时随着刺激电压的增加(0~8V),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逐渐降低,到2V时达到最大效应。心率逐渐减慢,到4V时达到最大效应。当给予左侧迷走神经神经干+高右房程序刺激时,分别采用S1S2及S1S2刺激方式的房颤诱发率分别为45.00%和13.33%(P<0.05)。右侧迷走神经干+高右房S1S2及S1S2程序刺激时,房颤的诱发率分别为80.00%和16.66%(P<0.05)。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时所有的动物均表现窦性心动过缓,左侧迷走神经刺激时1/10的犬表现为Ⅰ度、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1/10的犬出现了自发心房颤动。刺激双侧星状神经节心支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随刺激电压的增加逐渐升高,左侧刺激引起收缩压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右侧(P<0.05),与基础刺激相比星状神经节刺激可显著增加房颤的诱发率,S1S1程序刺激后的房颤诱发率明显高于S1S2刺激。右侧星状神经节刺激时的房颤诱发率明显高于左侧(P<0.05)。结论刺激双侧迷走神经干可引起犬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刺激双侧星状神经节均可引起犬血压、心率加快且右侧刺激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均较左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干 星状神经节 血压 心率 房颤诱发率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衰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婷 崔玉芳 虞彬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心衰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8)与观察组(n=68)。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护理与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两组均护...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心衰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8)与观察组(n=68)。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护理与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两组均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心衰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老年 延续性护理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增龄犬左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和L型钙通道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甘天翊 许国军 +6 位作者 周贤惠 汤宝鹏 郭霞 李耀东 姜涛 张健 李发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2期7901-7908,共8页
背景:增龄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是触发和维持心房颤动的重要因素。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犬左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和L型钙通道的改变。方法:实验纳入7只成年犬和10只老年犬,用Ⅱ型胶原酶分离成年犬和老... 背景:增龄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是触发和维持心房颤动的重要因素。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犬左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和L型钙通道的改变。方法:实验纳入7只成年犬和10只老年犬,用Ⅱ型胶原酶分离成年犬和老年犬的左心房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成年犬和老年犬左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和L型钙通道电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左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基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成年犬相比,老年犬左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幅度明显降低(P<0.05),动作电位时程明显延长(P<0.05),而最大舒张电位和动作电位幅度在老年犬和成年犬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老年犬左心房肌细胞的L型钙通道电流密度较成年犬明显降低(P<0.05),而L型钙通道电流动力学参数在成年犬和老年犬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与成年犬相比,老年犬左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基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由此认为,左心房肌细胞电生理学特性存在增龄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增龄 左心房 肌细胞 L型钙通道 钙电流 动作电位 细胞电生理 L型钙通道α1c亚基 成年 老年
下载PDF
钙离子通道与老龄心房颤动心房电重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耀东 汤宝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5期718-720,共3页
随着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研究的广泛深人,已经认识到离子通道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L-型钙通道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是老年人容易发生心房颤动电生理重建的离子和分子基础。现就心脏钙离子通道及年龄与心房颤... 随着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研究的广泛深人,已经认识到离子通道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L-型钙通道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是老年人容易发生心房颤动电生理重建的离子和分子基础。现就心脏钙离子通道及年龄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钙离子通道 心房电重构 老龄
下载PDF
中国新疆哈萨克族人9种稀有血型系统基因频率分布状况 被引量:21
14
作者 虞彬 单金晶 +1 位作者 张雅楠 林国跃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10,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新疆哈萨克族人群红细胞MNS、Duffy、Kell、Dombrock、Diego、Kidd、Scianna、Colton和Lutheran 9种血型系统基因频率分布情况,为人类群体遗传学、临床用血及稀有血型库建设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SSP法对196例新疆哈萨... 目的探讨中国新疆哈萨克族人群红细胞MNS、Duffy、Kell、Dombrock、Diego、Kidd、Scianna、Colton和Lutheran 9种血型系统基因频率分布情况,为人类群体遗传学、临床用血及稀有血型库建设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SSP法对196例新疆哈萨克族人群9个血型系统进行基因分型和统计学处理,并与其他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1)获得中国新疆哈萨克族人群9种稀有血型系统等位基因频率,依次为:M=0.645 4,N=0.354 6,S=0.142 8,s=0.846 9,Fy^a=0.757 6,Fy^b=0.242 3,K1=0.002 6,K2=0.997 5,Do^a=0.221 9,Do^b=0.778 0,Di^a=0.035 7,Di^b=0.964 3,JK^a=0.538 3,JK^b=0.456 7,Sc1=1.000 0,Sc2=0,Co^a=0.992 4,Co^b=0.007 7,Lu^a=0,Lu^b=1.000 0,Au^a=0.849 5,Au^b=0.150 5。用χ~2检验比较基因型频率分布的观察值与期望值,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法则(P>0.05),新疆哈族人群稀有血型基因频率保持相对稳定;(2)发现哈萨克族人群有2个稀有血型系统基因表现型罕见存在,即S^-s^-2例,频率为0.010 2;Jk^(a-b-)1例,频率为0.005 1;(3)发现哈萨克族人群MNS、Kidd、Duffy、Dombrock和Diego 5种稀有血型系统基因频率分布呈现多态性,与其他民族人群明显不同,具有自身独特的遗传特点,而Kell、Colton、Scianna和Lutheran基因频率呈单态性分布特征。结论中国新疆哈萨克族人群9种稀有血型基因频率分布、遗传状况保持相对稳定,并存在独特的稀有基因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血型 基因 频率 PCR-SSP 哈萨克族 新疆
下载PDF
团体积极体验对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老年病人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桂梅 杨倩倩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积极体验对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老年病人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2015年间我院收治的102例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 目的探讨团体积极体验对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老年病人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2015年间我院收治的102例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团体积极体验干预。对比分析2组病人干预前后希望水平、应对方式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希望水平评分以及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积极体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老年病人的希望水平,积极改善病人的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积极体验 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 希望水平 应对方式
下载PDF
克里雅人生活方式的转变与其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增长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凌志鹃 程祖亨 +1 位作者 邱长春 曹海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8期700-703,共4页
目的 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克里雅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变化.方法 2005年8月、2008年10月,分别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克里雅人群和于田县先拜巴扎镇维吾尔族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005年8月随机抽取年龄≥16岁克里雅人359... 目的 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克里雅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变化.方法 2005年8月、2008年10月,分别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克里雅人群和于田县先拜巴扎镇维吾尔族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005年8月随机抽取年龄≥16岁克里雅人359人,平均年龄(33.65±19.51)岁,男性205人,女性154人;和田于田县≥16岁维吾尔族101人,平均年龄(35.15±17.89)岁,男性51人,女性50人.2008年10月随机抽取年龄≥16岁克里雅人503人,平均年龄(35.72±16.40)岁,男性293人,女性210人;和田于田县≥16岁维吾尔族人237人,平均年龄(37.30±18.31)岁,男性138人,女性99人.结果 2005年8月与2008年10月比较,克里雅人高血压患病率有所增加[6.69%(24/359)比9.94%(50/503)(x2=2.83,P=0.109)];克里雅人糖尿病患病率有所增加[1.67%(6/359)比2.19%(11/503) (x2=0.30,P=0.63)];克里雅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增加[1.95%(7/359)比5.20%(26/500) (x2=5.975,P=0.018)].结论 通过对2005年8月与2008年10月比较,克里雅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他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雅人 生理特征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宝鹏 张疆华 郭衍楷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5期365-368,共4页
心脏起搏器自20世纪60年代初被推出以来,一直作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手段被临床上广泛接受并推广。然而,尽管技术进步,传统心脏起搏器仍由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组成。该系统与高达9.5%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关,其中包括与设备相关的并发症... 心脏起搏器自20世纪60年代初被推出以来,一直作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手段被临床上广泛接受并推广。然而,尽管技术进步,传统心脏起搏器仍由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组成。该系统与高达9.5%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关,其中包括与设备相关的并发症,如血肿、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以及与导线放置相关的并发症,如气胸、心脏穿孔和导线脱位[1]。并且随着患者寿命的延长,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以及随之所面临的电极拔除风险都将是临床医师诊疗过程中所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难题。无导线起搏器的诞生能够有效解除临床医师这一窘境,并在临床中迅速推广,本文围绕其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房室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睡眠障碍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8
作者 苏冠菲 薄雅坤 周贤惠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10-113,123,共5页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急性心血管事件,尽管治疗方式改进降低了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但其仍是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睡眠对于维持身体和大脑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睡眠质量与...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急性心血管事件,尽管治疗方式改进降低了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但其仍是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睡眠对于维持身体和大脑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睡眠质量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现系统阐述睡眠障碍与心肌梗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以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睡眠障碍 相关性
下载PDF
54例晕厥患者植入心电事件监测器的观察护理
19
作者 虞彬 芦颜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晕厥患者植入心电事件监测器(ICM)诊断前后临床护理技术方法,为ICM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护理经验。方法2015年9月-2017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入选54例。依据ICM技术特点,针对... 目的探讨晕厥患者植入心电事件监测器(ICM)诊断前后临床护理技术方法,为ICM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护理经验。方法2015年9月-2017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入选54例。依据ICM技术特点,针对性开展晕厥患者的心理、临床和延续性护理及随访指导,并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共入选54例植入ICM晕厥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临床护理。ICM植入前后就诊次数及检查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平均随访天数为(305.87±102.07)d。随访期间共检出心脏停搏8例(14.81%)、缓慢性心律失常6例(11.11%)、快速心房颤动3例(5.5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3.70%)。事件激活与自动记录两种监测方式比较心律失常事件检出率结果无差异,但ICM植入超过1年较ICM植入不到1年的心律失常检出率高(P<0.01)。结论针对晕厥患者ICM开展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延续性护理及随访指导等护理经验对临床治疗康复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 植入术 护理 晕厥
下载PDF
增龄性心房颤动心房电重构与钙电流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许国军 汤宝鹏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8期2944-2946,共3页
随着心房颤动(房颤)电生理机制研究的广泛深入,心房电重构被认为与增龄性房颤密切相关,电重构与钙超载有关,其发生为心房肌细胞L-型钙电流与通道以及肌质网钙调控蛋白异常表达引起。增龄心房组织的细胞电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的改变是否是... 随着心房颤动(房颤)电生理机制研究的广泛深入,心房电重构被认为与增龄性房颤密切相关,电重构与钙超载有关,其发生为心房肌细胞L-型钙电流与通道以及肌质网钙调控蛋白异常表达引起。增龄心房组织的细胞电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的改变是否是老年人较成年人易发房颤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就增龄性房颤心房电重构与钙电流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电重构 钙超载 老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