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H19通过miR-29a-3pFzd4信号轴影响急性B细胞白血病进展的研究
1
作者 沈文翠 刘畅 +1 位作者 张红莉 石雨薇 《河北医药》 2025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 检测LncRNA-H19对急性B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影响,探讨LncRNA-H19发挥功能的具体机制。方法 首先在GEPIA和GEO数据库中检索LncRNA-H19和miR-29a-3p在急性B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通过qPCR在NALM-6和BALL-1细胞系中验证这些结果。通过... 目的 检测LncRNA-H19对急性B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影响,探讨LncRNA-H19发挥功能的具体机制。方法 首先在GEPIA和GEO数据库中检索LncRNA-H19和miR-29a-3p在急性B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通过qPCR在NALM-6和BALL-1细胞系中验证这些结果。通过转染技术敲低LncRNA-H19或过表达miR-29a-3p,利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急性B细胞白血病中,LncRNA-H19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miR-29a-3p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敲低LncRNA-H19或过表达miR-29a-3p均可以抑制NALM-6和BALL-1的增殖(P<0.05),并增加其凋亡(P<0.01)。此外,miR-29a-3p可以与Fzd4结合,二者在数据库中的表达呈负相关。进一步研究还发现LncRNA-H19通过miR-29a-3p/Fzd4信号轴影响Wnt/β-Catenin信号的通路。结论 LncRNA-H19在急性B细胞白血病中的高表达,以及其对白血病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同时,还发现LncRNA-H19通过miR-29a-3p/Fzd4信号轴影响Wnt/β-Catenin信号的通路;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LncRNA-H19在急性B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开发相关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白血病 LncRNA-H19 miR-29a-3p Fzd4
下载PDF
新疆不同民族IL-6和IL-10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沈艳 顾霞 +2 位作者 富玲 邹红云 石雨薇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158-2160,2164,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地区维、汉、哈3个民族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中国新疆地区健康人群(维吾尔族231人、汉族204人、哈萨克族80人)外周血标本中IL-6和IL-10基因共6个位...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地区维、汉、哈3个民族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中国新疆地区健康人群(维吾尔族231人、汉族204人、哈萨克族80人)外周血标本中IL-6和IL-10基因共6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进行民族间比较。结果在6个候选SNP位点中,汉族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在所有位点(rs1800795、rs1800797、rs1800890、rs1800896、rs1800871和rs180087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在2个位点(rs1800795和rs1800797)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和IL-10基因多态性在新疆不同民族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细胞因子 多态性 种族人群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状况分析
3
作者 王艳萍 热孜亚.阿不来提 +4 位作者 李雪莉 王桂玲 努尔比耶.艾海提 迪力热巴.艾孜提吾买尔 石雨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178-1179,1182,共3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的现状。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调查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呼吸科、神经科、肾病科、普外科、胸外科的新住院患者1 200例,应用NRS 2002方法进行营养风...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的现状。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调查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呼吸科、神经科、肾病科、普外科、胸外科的新住院患者1 200例,应用NRS 2002方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营养支持情况。结果 1 200例患者中用NRS2002方法营养筛查出1 060例,适用率为88.33%,1 060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1.1%,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0.2%,肥胖发生率为8.5%。肾病科营养不足的发生率最高,消化科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1 200例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0.2%和31.1%。总体营养支持率为33.6%,其中肠外营养占20.0%,肠内营养占7.9%,肠外与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2.5∶1。结论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足发生率高,在实际营养支持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关于指南的学习,规范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营养风险筛查2002 营养支持
下载PDF
lncRNA-MIAT通过靶向调控miR-584/EZH2轴促进DLBCL细胞的自噬
4
作者 张红莉 徐晓玮 +1 位作者 阿迪娜·乌提库尔 石雨薇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0期1412-1418,1426,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AT通过调控微小RNA(miR)-584/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轴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DLBCL细胞系Raji分为siMIAT组[lncRNA-MIAT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沉默组]、沉默阴性对照...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AT通过调控微小RNA(miR)-584/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轴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DLBCL细胞系Raji分为siMIAT组[lncRNA-MIAT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沉默组]、沉默阴性对照组(siNC组)、miR-584的模拟物组(mimic组)、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mic-NC组)。将siMIAT组的Raji继续分为miR-584的inhibitor组(inhibitor组)、inhibitor的阴性对照组(inhibitor-NC组)、EZH2过表达组(pcDNA-EZH2组)以及过表达空载体组(pcDNA-null组)。用实时定量PCR法(qRT-PCR)检测lncRNA-MIAT和miR-584的表达,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检测lncRNA-MIAT在Raji中的定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ZH2和细胞自噬标志物LC3-I、LC3-II、Atg5、Beclin-1和p62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584与EZH2的靶向调控作用以及miR-584与lncRNA-MIAT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与B淋巴细胞系MAO比,lncRNA-MIAT在Raji中高表达(P<0.05),lncRNA-MIAT的表达主要定位在MAO和Raji的细胞质中。沉默lncRNA-MIAT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抑制细胞的自噬(均P<0.05),沉默lncRNA-MIAT还抑制EZH2的表达并促进miR-584的表达(均P<0.05)。生信分析预测lncRNA-MIAT与miR-584具有多个结合位点,以及EZH2与miR-584也具有多个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EZH2是miR-584的靶基因,且miR-584与lncRNA-MIAT也具有靶向调控作用。在沉默lncRNA-MIAT的细胞中,与inhibitor-NC组比,inhibitor组中细胞的增殖活性以及细胞的自噬均增加(P<0.05)。在沉默lncRNA-MIAT的细胞中,与pcDNA-null组比,pcDNA-EZH2组中细胞的增殖活性以及细胞的自噬均增加(P<0.05)。结论lncRNA-MIAT通过靶向调控miR-584/EZH2轴促进DLBCL的增殖,增强DLBCL细胞的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MIAT 微小RNA-584 ZESTE同源物增强子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 自噬
下载PDF
硼替佐米不同给药途径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探析
5
作者 左木拉提 苏林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53-0056,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继续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院精准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支持本文研究针对此类患者的硼替佐米不同给药途径疗效和安全性具体情况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保障本文研究真实性和研究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继续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院精准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支持本文研究针对此类患者的硼替佐米不同给药途径疗效和安全性具体情况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保障本文研究真实性和研究结果的可利用性,回顾对象为真实病案资料,具体为本院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并且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选定好的同时将以上患者对象确定为本文的研究实验观察对象,并且所有研究观察对象所接受的临床治疗均在我院对应的科室。硼替佐米给药途径的不同为分组依据并以此为基础将以上患者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取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实施对应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与对照组不足进行皮下给药途径,治疗至患者出院前的一周,时间达到的同时由我院医护团队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含临床疗效和患者治疗安全性。结果 本文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我院对应科室采取硼替佐米不同给药途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阶段,一周治疗后实际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皮下给药的治疗效果稍高但并不显著治疗有效率达到95%,本文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治疗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更高的代表性效果为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硼替佐米不同给药途径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效果方面差异显著,其中皮下给药的途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均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给药途径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老年白血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10
6
作者 石雨薇 丁莉 +1 位作者 左斯尧 何淑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2-70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86例老年AL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院内感染特点。结果 86例中65例(75.6%)发生院内感染,最易发生院内...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86例老年AL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院内感染特点。结果 86例中65例(75.6%)发生院内感染,最易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是呼吸系统50.8%(33/65),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老年AL院内感染跟发病年龄、住院天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骨髓增生程度、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值、化疗缓解情况、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抗生素使用情况、既往慢性病史有关。结论老年AL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对老年AL患者应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适当降低化疗药物剂量,加强保护性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把握使用抗生素的指征,联用G-CSF,适当缩短住院时间,加强输血对症支持治疗,可减少老年AL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
下载PDF
PKC-βⅡ、NF-κBp5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孟伟 石雨薇 +3 位作者 顾霞 王富强 叶子茵 谢心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βⅡ(Protein kinase C-βⅡ,PKC-βⅡ)、核因子κBp50(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p50,NF-κBp5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情况与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D...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βⅡ(Protein kinase C-βⅡ,PKC-βⅡ)、核因子κBp50(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p50,NF-κBp5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情况与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DLBCL,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PKC-βⅡ、NF-κBp50的表达。结果 PKC-βⅡ、NF-κBp50在68例DLBC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4%(53/68)和70.59%(48/68)。PKC-βⅡ在DLBCL亚型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F-κBp50在DL-BCL亚型中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KC-βⅡ、NF-κBp50在DLBCL中non-GCB(非生发中心型)中表达高于GCB(生发中心型)。它们在性别、民族、年龄、部位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KC-βⅡ与NF-κBp50在DLBCL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29,P<0.001)。结论 PKC-βⅡ和NF-κBp50在DLBCL不同亚型之间表达的差异,可能有助于DLBCL亚型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PKC-βⅡ对NF-κBp50表达有正向调节作用,在DLBCL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PKC-βⅡ NF-ΚBP5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128例骨髓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石雨薇 陈瑢 张宪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6287-6288,共2页
全血细胞减少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学异常,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在某一侧面的共同表现,可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引起外周血三系减少的病因繁多而复杂,现对本院血液科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病例骨髓及病因进行回... 全血细胞减少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学异常,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在某一侧面的共同表现,可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引起外周血三系减少的病因繁多而复杂,现对本院血液科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病例骨髓及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象 病因学
下载PDF
TNF-α和IL-10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浓度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沈艳 顾霞 +2 位作者 富玲 邹红云 石雨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讨TNF-α和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血浆浓度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38例DLBCL患者及77例健康... 目的探讨TNF-α和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血浆浓度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38例DLBCL患者及77例健康对照者TNF-α和IL-10基因6个位点SNPs,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浆TNF-α和IL-10浓度。结果 DLBCL组血浆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α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8个候选的SNPs位点中,TNF-α-863C/A多态性分布在DLBCL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中CA/AA基因型携带者罹患DLBCL的风险为CC基因型的2.280倍(95%CI=1.091~4.765,P=0.028),其余7个SNPs多态性分布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排除患病状况对血浆TNF-α和IL-10水平的影响后,各基因多态性对其相应血浆浓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TNF-α-863C/A位点多态性与DLBCL易感性有关,IL-10可能在DLBCL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TNF-Α IL-10 单核苷酸多态性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miR-142-3p靶向HOXA5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周期阻滞与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文翠 石雨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5-1092,共8页
目的:探讨miR-142-3p通过调控同源异型盒基因5(HOXA5)的表达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B-ALL细胞系Nalm6和人B淋巴母细胞系Hmy2-cir中miR-142-3p和HOXA5的... 目的:探讨miR-142-3p通过调控同源异型盒基因5(HOXA5)的表达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B-ALL细胞系Nalm6和人B淋巴母细胞系Hmy2-cir中miR-142-3p和HOXA5的表达水平。使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142-3p模拟物、pcDNAHOXA5过表达质粒、miR-142-3p模拟物+pcDNA-HOXA5过表达质粒及对照物转染至Nalm6细胞。根据microRNA.org预测HOXA5与miR-142-3p的结合位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42-3p与HOXA5基因的靶向关系。使用细胞计数盒8(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142-3p对Nalm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42-3p对Nalm6细胞周期分布与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G_(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 (CDK4)以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my2-cir细胞比较,miR-142-3p在Nalm6细胞中低表达而HOXA5呈高表达(P <0.05)。miR-142-3p与HOXA5 3’-UTR存在互补结合区域,转染miR-142-3p模拟物与野生型HOXA5 3’-UTR组荧光素酶活性较转染miR-142-3p阴性对照与野生型HOXA5 3’-UTR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P <0.05)。转染48和72 h后,转染miR-142-3p模拟物能够抑制Nalm6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克隆数目(P <0.05),使Nalm6细胞发生G1期阻滞,从而抑制CyclinD1与CDK4蛋白表达(P<0.01),促进Nalm6细胞的凋亡,并且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Caspase-3蛋白表达(P <0.05)。结论:miR-142-3p通过靶向下调HOXA5表达来抑制Nalm6细胞增殖,使细胞G1期阻滞,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2-3p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同源异型盒基因5 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小剂量环孢素治疗难治/复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石雨薇 陈瑢 丁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093-7094,共2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主要以外周血小板单系减少伴或不伴有出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糖皮质激素等一线治疗对多数患者可产生较好的疗效,但仍约有20%~40%的患者表现为对各种治疗无反应,因此难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主要以外周血小板单系减少伴或不伴有出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糖皮质激素等一线治疗对多数患者可产生较好的疗效,但仍约有20%~40%的患者表现为对各种治疗无反应,因此难治/复发性ITP是目前临床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孢素A(Cs A)是近年来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小剂量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难治/复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育龄妇女贫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石雨薇 赵旌 王艳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育龄妇女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水磨沟区按照“中国卫生状况分类”情况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育龄期妇女1 890例,按年龄组分为≤20、21~30、31~40、≥40岁4个年龄段,维吾尔族446例,汉族986例,...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育龄妇女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水磨沟区按照“中国卫生状况分类”情况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育龄期妇女1 890例,按年龄组分为≤20、21~30、31~40、≥40岁4个年龄段,维吾尔族446例,汉族986例,哈萨克族458例,抽取血标本,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FE)及血清铁蛋白(SF),同时进行贫血有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所调查的1 890例年龄15~49岁育龄妇女中,汉族妇女Hb和RBC水平最高,哈萨克族妇女Hb和RBC水平最低,不同民族育龄妇女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妇女FE及SF水平最高,哈萨克族妇女FE及SF水平最低,不同民族育龄妇女F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民族21~30岁年龄段育龄妇女贫血发病率最高,各年龄段哈萨克族妇女Hb水平最低。贫血患者中主要为缺铁性贫血。结论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育龄妇女贫血发病率较高,其中21~30岁年龄段育龄妇女贫血发病率最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对影响育龄期妇女贫血的主要原因进行预防与干预,降低育龄期妇女贫血的发病率,提高育龄期妇女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贫血 现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清miR-34a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红莉 阿迪娜·乌提库尔 +1 位作者 徐晓玮 石雨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4-789,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miR-34a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化疗的69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21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 目的:分析血清miR-34a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化疗的69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21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3周为1个周期,均化疗2个周期。依据化疗后血小板有无减少将患者分为减少组与未减少组,调查两组一般资料、检测实验室指标并比较,重点分析化疗前血清miR-34a与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结果:69例DLBCL患者经R-CHOP21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52.17%(36例);减少组血清IL-11水平及miR-34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未减少组(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血清IL-11水平及miR-34a mRNA相对表达量与DLBC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关,各指标低表达可能是DLBC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因子(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化疗前血清IL-11水平及miR-34a mRNA相对表达量单独及联合预测DLBC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风险的AUC均>0.80,预测价值均较理想,且以化疗前血清IL-11水平的cut-off值为42.094 pg/ml、miR-34a mRNA相对表达量的cut-off值为3.894时,联合预测价值最佳。结论:血清miR-34a mRNA相对表达量与DLBC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关,可能是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因子,对预测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化疗 MIR-34A 血小板减少 相关性
原文传递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雨薇 古力苏木.艾里木哈孜 郭祥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916-917,921,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行脾动脉栓塞(PS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0月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内科治疗无效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于术前及术后1d、3d、1周、2周、1个月、3个月... 目的探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行脾动脉栓塞(PS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0月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内科治疗无效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于术前及术后1d、3d、1周、2周、1个月、3个月复查血常规。并于术前、术后1个月检测免疫球蛋白,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5例患者中有12例显效(80.0%),良效2例(13.3%),无效1例(6.7%)。结论 PSE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难治性ITP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脾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瑢 石雨薇 +2 位作者 哈力达.亚森 赵芳 帕提古力.阿不力孜 《新疆医学》 2015年第9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分层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选取初诊APL患者43例,分为中低危组和高危组,中低危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72 h后)实施诱导缓解,高危组采用ATRA联合亚砷酸(As2O3)及化疗(24小时...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分层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选取初诊APL患者43例,分为中低危组和高危组,中低危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72 h后)实施诱导缓解,高危组采用ATRA联合亚砷酸(As2O3)及化疗(24小时内)实施诱导缓解,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 43例初诊APL患者,中低危组29例,高危组14例。高危组APL患者中,早期死亡3/14例(21.4%)高于中低危组3/29例(10.3%),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6/14例(42.9%)高于中低危组4/29例(13.8%),维早酸综合征(4/14例,28.6%)高于中低危组0/29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5/14例(45.5%)高于中低危组0/29例,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高危组APL患者治疗中应警惕DIC、维早酸综合征、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等。2APL患者应分层治疗,针对高危患者可考虑ATRA联合As2O3及化疗(24 h内)方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维早酸综合征(RAS)
下载PDF
右丙亚胺对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文翠 徐晓韦 +1 位作者 张红莉 古力苏木 《新疆医学》 2015年第7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3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在用含蒽环类药物化疗...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3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在用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的同时,加用右丙亚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化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B型脑利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肌肌钙蛋白的定性检测,并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化疗前后BNP分别为(102.98±5.67)×10-6 ug/ml和(168.46±7.75)×10-6 u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后BNP分别为(103.02±6.42)×10-6 ug/ml和(112.78±6.69)×10-6 u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化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分别为(12.48±2.46)×10-3 ug/ml和(29.68±5.68)×10-3 u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后c Tn T分别为(12.73±2.27)×10-3 ug/ml和(14.34±5.12)×10-3 u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化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62.67±6.42)%和(53.39±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化疗前后LVEF分别为(63.18±5.97)%和(59.15±5.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2.5%(2/16)和43.75%(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丙亚胺对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所致的心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且不影响蒽环类药物抗肿瘤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丙亚胺 急性白血病 蒽环类
下载PDF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雨薇 陈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5期207-208,共2页
目的:研究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探讨治疗方案选择。方法:收集46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经过凝血五项检测、凝血因子测定等确诊,行维生素K_1静脉滴注治疗。结果:(1)本组46例获得... 目的:研究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探讨治疗方案选择。方法:收集46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经过凝血五项检测、凝血因子测定等确诊,行维生素K_1静脉滴注治疗。结果:(1)本组46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中灭鼠药中毒33例,华法林过量3例(占6.5%),10例原因不明(21.7%),最常见的为灭鼠药中毒继发(33/46例,占71.7%)。(2)患者出血出血症状重,表现多样,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及皮肤瘀斑最常见;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延长;(3)患者补充维生素K_1注射液10~100mg/d治疗后24小时及48小时的PT、APTT较初入院结果均显著缩短(P<0.01)。结论:(1)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常见病因为灭鼠剂中毒。(2)维生素K_1注射液10~100mg/d治疗方案起效快,经济,可减少血制品输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凝血因子 凝血五项检测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KIR2DL4的表达及其对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阿迪娜·乌提库尔 石雨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0-455,共6页
目的:探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L4(killer cell Ig-like receptor 2DL4,KIR2DL4)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NK)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从ALL... 目的:探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L4(killer cell Ig-like receptor 2DL4,KIR2DL4)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NK)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从ALL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单个核细胞中KIR2DL4的表达差异;从单个核细胞中分选NK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56+标记的NK细胞比例,并分析NK细胞表面KIR2DL4与Molt-4细胞表面人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HLA-G)的表达水平。分别以NK细胞、KIR2DL4阻断抗体作用的NK细胞、IgG1抗体作用的NK细胞作效应细胞,Molt-4细胞为靶细胞,在不同效靶比(5:1、10:1、20:1)下,利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法检测不同处理的NK细胞对Molt-4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在20∶1的效靶比下,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处理下Molt-4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的NK细胞脱颗粒情况。结果:ALL患者外周血中KIR2DL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分选后CD3-CD56+标记的NK细胞纯度达到90%以上;与NK细胞和Molt-4细胞共培养相比,阻断KIR2DL4能够提高细胞上清液中NK细胞分泌因子IFN-γ与TNF-α水平(P<0.05),提高NK细胞对Molt-4细胞的杀伤率(P<0.05),使Molt-4细胞形变与核固缩更明显,并提高NK细胞中CD107α表达水平(P<0.05)。结论:KIR2DL4在ALL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而阻断KIR2DL4能够促进NK细胞分泌IFN-γ、TNF-α及脱颗粒,提高其对Molt-4细胞的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L4 NK细胞 杀伤功能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骨髓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阿米那汗·艾比不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161-163,共3页
本研究采取了干预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的分析方法,观察了在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健康教育手段的实际效果,最终明确了在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健康教育手段的有效性。基于此,本研究再次强调了在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健康教育手段的... 本研究采取了干预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的分析方法,观察了在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健康教育手段的实际效果,最终明确了在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健康教育手段的有效性。基于此,本研究再次强调了在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健康教育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可以正确认识应用健康教育手段的价值,在其帮助骨髓瘤患者化疗、护理期间积极实践这一手段,进而稳步提升骨髓瘤疾病的医疗水平,以此带动整个医疗行业的和谐、有序、长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骨髓瘤化疗患者 应用效果 心理支持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因素分析与防护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莉 张永琴 马桂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471-5471,共1页
近年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临床效果较理想,但感染多发。笔者将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因素及防护报道如下。1资料选取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0例,男13例,女17... 近年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临床效果较理想,但感染多发。笔者将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因素及防护报道如下。1资料选取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1~85岁,平均57.0岁。其中康复出院28例,因病情恶化死亡2例。2感染因素(1)呼吸道感染:24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程度不同的发热症状,食欲减退、头晕、全身无力,生活不能自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感染因素 防护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