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肥胖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热西坦木·阿布德热西提 凯迪日亚·库尔班 刘北林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6384-6388,共5页
目前睡眠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是不同睡眠相关呼吸障碍(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 SRBD)中最常见的。肥胖是OSA的已知相关危险因素,但OSA在非... 目前睡眠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是不同睡眠相关呼吸障碍(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 SRBD)中最常见的。肥胖是OSA的已知相关危险因素,但OSA在非肥胖人群中很多见。许多文献中对非肥胖患者OSA的描述很少。临床表现与肥胖者相似,但病理生理学和多导睡眠图特征存在差异。非肥胖者OSA的严重程度表现较轻,因此需要早期识别和不同的治疗策略,以防止对这些患者的管理不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非肥胖 非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病理生理 非肥胖呼吸睡眠暂停解剖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西热娜依·艾合麦提 王海旭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808-1812,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COPD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个人、社会和经济影响。但直至目前,还没有血清生物标志物能够可靠地预测治疗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血液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COPD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个人、社会和经济影响。但直至目前,还没有血清生物标志物能够可靠地预测治疗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血液嗜酸性粒细胞(EOS)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位置存在相当大的争议。本文从嗜酸性粒细胞与COPD之间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COP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EO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下载PDF
基于NLRP3信号通路探讨辛伐他汀抑制COPD大鼠肺组织细胞焦亡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张俣 王丽萍 +1 位作者 温春生 王海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305-1310,1316,共7页
目的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探讨辛伐他汀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细胞焦亡的作用。方法取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香烟烟熏方式构建COPD模型。辛伐他汀药物组(8只)分别于建模第1~14天、第16~2... 目的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探讨辛伐他汀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细胞焦亡的作用。方法取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香烟烟熏方式构建COPD模型。辛伐他汀药物组(8只)分别于建模第1~14天、第16~29天和第31~59天在烟熏前使用辛伐他汀以5 mg/kg剂量灌胃,NLPR3下调组(8只)分别于上述时间点经尾静脉注射NLPR3-siRNA转染重组载体,空载组(8只)同时经尾静脉注射NC-siRNA转染重组载体,对照组(8只)和COPD模型组(8只)同时进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末端标记法染色观察肺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IL-1β、IL-18、TNF-α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TNF-α蛋白水平。结果与COPD模型组和空载组比较,辛伐他汀药物组、NLPR3下调组肺功能指标均改善,BALF上清液和血清中IL-1β、IL-18、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减轻,肺组织中细胞凋亡率、NLRP3、Caspase-1、IL-1β、ASC、IL-18、TNF-α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COPD大鼠肺组织细胞焦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进而抑制ASC、IL-18、TNF-α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慢性阻塞性肺病 核苷酸结合域样受体蛋白3 炎症因子 细胞焦亡
下载PDF
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及三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麦迪那姆·图尔荪 古丽吉乃提·阿西木 王海旭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1859-11863,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即慢阻肺顾名思义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病,其特征是慢性气流受限和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有关资料表明,40岁以上中老人群的患病率逐渐上升,但COPD具有早期难以发现、诊断困难、诊疗时间长的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即慢阻肺顾名思义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病,其特征是慢性气流受限和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有关资料表明,40岁以上中老人群的患病率逐渐上升,但COPD具有早期难以发现、诊断困难、诊疗时间长的特征,若患者未及时诊治,其病情迅速恶化,进而引发自发性气胸、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对于稳定期COPD患者而言,临床上以减轻症状和防止急性加重为治疗目的。COPD稳定期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茶碱类药物、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等,目前对于中重度COPD患者,LAMA、LABA、ICS联治疗逐渐广泛运用于临床,且备受关注,但COPD三联治疗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COPD三联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β受体激动剂(SABA/LABA) 抗胆碱能药物(SAMA/LAMA) 吸入性皮质激素(ICS)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5
作者 古丽吉乃提·阿西木 麦迪那姆·图尔荪 肖东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19375-19380,共6页
脓毒症(Sepsis)是由严重感染、休克、外伤及外科大手术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其本质是形成难以控制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全身脏器功能衰竭,其病程进展迅速,导致的患者病死率高27%,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症进展... 脓毒症(Sepsis)是由严重感染、休克、外伤及外科大手术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其本质是形成难以控制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全身脏器功能衰竭,其病程进展迅速,导致的患者病死率高27%,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症进展过程中易并发MODS,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研究表明,脓毒症所引起的AKI已成为重症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病死率较高,已成为重症医学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在治疗脓毒症的同时,对脓毒症所引起的AKI早诊断及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下载PDF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赵静 杨婷 +2 位作者 杜小琴 王亚梅 牛彩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0107-0109,共3页
探讨对处在急性加重阶段的慢阻肺患者开展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两项检测的作用。方法:回顾本院2021年3月到2022年2月合计120例患者的资料,涉及慢阻肺、急性加重阶段的慢阻肺、健康人群三组,每组40例,对三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展开检测... 探讨对处在急性加重阶段的慢阻肺患者开展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两项检测的作用。方法:回顾本院2021年3月到2022年2月合计120例患者的资料,涉及慢阻肺、急性加重阶段的慢阻肺、健康人群三组,每组40例,对三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展开检测,探寻其临床意义。 结果 慢阻肺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超过健康组,在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上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处在急性加重阶段的慢阻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超出健康组,APTT和PT值低于健康组(P<0.05);GOLDIII级和GOLDIV级患者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上超出GOLDII级(P<0.05),GOLDIV级患者在两项指标上超出高于GOLDIII级(P<0.05)。结论:慢阻肺尤其是处于急性加重期时存在血栓前高凝状态,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检测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润 阿纳尔古丽·麦麦提 +1 位作者 张俣 刘北林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5期773-776,共4页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的研究显示:与肺栓塞相关的患者7天死亡率为1.2%~2.2%,30天死亡率为1.8%~3.4%[1]。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的研究显示:与肺栓塞相关的患者7天死亡率为1.2%~2.2%,30天死亡率为1.8%~3.4%[1]。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属于PTE的一种远期并发症,确诊的患者若不进行规范性治疗或干预,2~3年生存率仅为10%~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血栓栓塞症 远期并发症 治疗新进展 PULMONARY HYPERTENSION 规范性治疗 肺栓塞
下载PDF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晓霞 王梓权 王海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179-0182,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死因。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防和管理目前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健康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死因。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防和管理目前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健康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在慢阻肺患者的气道炎症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嗜酸性粒细胞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慢阻肺诊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为慢阻肺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 相关性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成年人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努孜古丽·努斯来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65-0067,共3页
对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成年人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的成年人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以... 对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成年人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的成年人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以及FEV1/FVC均更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炎性指标下降范围更加明显(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成年人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且有助于改善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因子,推广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 成年人支气管哮喘 疗效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抗胆碱药联合支气管舒张剂在慢阻肺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努孜古丽·努斯来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99-0101,共3页
探讨慢阻肺患者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措施的效果差异。方法 基于2021年1月到2022年7月收治60例慢阻肺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后进行研究。常规组采用支气管舒张剂,选取硫酸特布他林。实验组结合采用抗胆碱药物,选取噻托溴铵。对比疗效。结... 探讨慢阻肺患者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措施的效果差异。方法 基于2021年1月到2022年7月收治60例慢阻肺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后进行研究。常规组采用支气管舒张剂,选取硫酸特布他林。实验组结合采用抗胆碱药物,选取噻托溴铵。对比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肺功能的评定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常规组,呼吸困难与舒适性评分分别低于、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反应发生率6.67%。常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6.67%,P<0.05。结论 针对慢阻肺患者采用抗胆碱药和支气管舒张剂的结合疗效突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抗胆碱药 支气管舒张剂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静 杨婷 +3 位作者 杜小琴 张俣 王丽萍 努阿力亚·库尔班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3-1105,1110,共4页
目的通过对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分布,为该病早期识别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感染组,并选取同期间质性肺病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 目的通过对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分布,为该病早期识别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感染组,并选取同期间质性肺病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将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样本进行培养,并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年龄、病程和BMI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特点中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胸闷和肺部干湿啰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口干和肌肉痛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测指标中WBC、ALB、CRP和lgG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和补体C4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患者中21例单一感染,7例混合感染。本次研究中检出12株病毒和26株病原菌。病毒检出情况为:6株巨细胞病毒,4株EB病毒和2株单纯疱疹病毒。病原菌检出情况为:5株肺炎克雷伯菌,5株白色假丝酵母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肺炎链球菌,3株曲霉菌,2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嗜麦芽假单胞菌,1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株产吲哚黄杆菌和1株隐球菌。结论肺部感染是间质性肺病的常见并发症,病原体具有多样性,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当患者满足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时,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病 肺部感染 病原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