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β表达的影响及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梁国晶 冀琨 +5 位作者 张恺纯 张玉芳 安晶 张钰鸽 文娟 任海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Aβ表达的影响及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为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n=12:假手术组、模型组、益生菌组、依达拉奉组。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其余各组使用线拴... 目的探讨益生菌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Aβ表达的影响及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为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n=12:假手术组、模型组、益生菌组、依达拉奉组。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其余各组使用线拴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损伤程度使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使用TTC染色观察;大鼠大脑海马CA1区与皮层区神经元病理形态学改变特征使用HE染色观察;Aβ蛋白的表达使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结果模型组相较假手术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脑梗死面积增加(P<0.05),海马CA1区与皮层区神经元出现损伤,Aβ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01,P<0.05);益生菌组、依达拉奉组与模型组相比,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面积减小(P<0.05),海马CA1区与皮层区神经元损伤减轻,Aβ蛋白表达水平在两组中均显著下调(P<0.001,P<0.05);依达拉奉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益生菌干预可下调Aβ蛋白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Β淀粉样蛋白 依达拉奉
下载PDF
P2X7R过表达的巨噬细胞MSU晶体诱导痛风炎症反应过程中IL-1β、TNF-α、NLRP3表达观察
2
作者 秦丽岩 冀琨 +3 位作者 陈邬锦 张蓓 孙玉萍 李瑞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嘌呤能受体P2X配体门控离子通道7的配体(P2X7R)过表达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单钠尿酸盐(MSU)晶体诱导痛风炎症反应过程中NOD样受体家族3(NLRP3)蛋白、IL-1β、TNF-α表达情况。方法取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并随... 目的观察嘌呤能受体P2X配体门控离子通道7的配体(P2X7R)过表达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单钠尿酸盐(MSU)晶体诱导痛风炎症反应过程中NOD样受体家族3(NLRP3)蛋白、IL-1β、TNF-α表达情况。方法取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并随机分为过表达组、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过表达组和空白组分别转染P2X7R过表达质粒、空白载体质粒,转染5 d,将过表达组、空白组、模型组THP-1细胞用100 ng/mL的PMA刺激3 h后分化为巨噬细胞,另将MSU晶体用氢氧化钠溶解配制成浓度为100μg/mL的MSU乳糜状悬液加入培养液中孵育6 h;对照组正常培养。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算巨噬细胞P2X7R mRNA、蛋白,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液IL-1β、TNF-α,Western blot法测算巨噬细胞NOD样受体家族3(NLRP3)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组、空白组、模型组P2X7R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细胞上清液IL-1β、TNF-α水平升高,细胞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空白组比较,过表达组P2X7R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细胞上清液IL-1β、TNF-α水平升高,细胞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结论P2X7R过表达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MSU晶体诱导痛风炎症反应过程中IL-1β、TNF-α、NLRP3表达增加,IL-1β、TNF-α水平升高可能通过激活NLRP3蛋白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能受体P2X配体门控离子通道7的配体 痛风 炎症因子 NOD样受体家族3炎症小体
下载PDF
侧脑室外引流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3
作者 艾则买提·牙库甫 木扎帕尔·阿不力克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09-0012,共4页
观察侧脑室外引流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0例(对照组45例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研究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侧脑室外引流),比较两组的颅内压恢复以及颅内血肿清除的时间、两组预后的效果... 观察侧脑室外引流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0例(对照组45例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研究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侧脑室外引流),比较两组的颅内压恢复以及颅内血肿清除的时间、两组预后的效果、格拉斯哥昏迷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术后的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颅内压恢复以及颅内血肿清除的时间均更短(P<0.05),研究组的总体预后效果更好(P<0.05),研究组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的术后生活能力总评分更高(P<0.05)。结论 侧脑室外引流能够有效提高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效果,并且降低其颅内压恢复以及颅内血肿清除的时间,更好地唤醒患者,并且降低病情对其神经功能的损害,帮助患者提高手术后的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外引流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功能分析
4
作者 梁国晶 冀琨 +3 位作者 任海燕 张恺纯 张钰鸽 文娟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其对CIRI的影响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Model组各24只。Model组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2 h后恢复再灌注7 d建立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Sham组大鼠...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其对CIRI的影响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Model组各24只。Model组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2 h后恢复再灌注7 d建立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Sham组大鼠仅分离颈总动脉。再灌注7 d后,两组采集粪便标本,用16S rRNA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和差异性分析,用PICRUSt2分析差异菌群的功能。结果两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道菌群结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Model组乳酸杆菌属、颤螺菌属丰度低(P均<0.05),消化链球菌科、肠杆菌科等丰度高(P均<0.05)。差异菌群的功能在代谢通路富集,神经变性疾病、萜类、聚酮在Model组显著聚集(P均<0.05)。结论CIRI大鼠肠道菌群紊乱,有益菌中的乳酸杆菌属、颤螺菌属丰度减少,有害菌中的肠杆菌科丰度增高;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代谢途径中的神经变性疾病、萜类、聚酮促进C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道菌群 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 大鼠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临床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福献 张凤莲 +3 位作者 杨晓辉 张逸鲲 王桂芝 荣卫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临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格位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临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格位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根据GCS评分对患者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分,治疗过程中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及心律失常等。结果 6个月时,亚低温组的神经系统评分恢复良好率为6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死亡率为8.7%,明显低于常温组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便于实行,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脑疝复位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6
作者 黄福献 荣卫江 +3 位作者 杨晓辉 张逸鲲 王桂芝 黄卫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脑疝复位技术对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84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脑疝复位组应用脑疝复位技术处理小脑幕切迹疝,并与常规手术对照组4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脑疝复位组84例中,恢复良好38例(45.2%),中残11... 目的探讨脑疝复位技术对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84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脑疝复位组应用脑疝复位技术处理小脑幕切迹疝,并与常规手术对照组4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脑疝复位组84例中,恢复良好38例(45.2%),中残11例,重残7例,迁延性昏迷6例,死亡22例(26.2%)。常规手术对照组44例中,恢复良好8例(18.2%),中残3例,重残7,迁延性昏迷5例,死亡21例(47.7%);两组患者死亡率及恢复良好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疝复位术可明显改善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小脑幕切迹疝 复位 天幕裂孔切开 颅内压
下载PDF
颅内转移瘤患者不同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黄福献 郑艳 +3 位作者 买买提江.卡斯木 杨晓辉 张逸鲲 王桂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瘤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为改善颅内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提供依据。方法:本组颅内转移瘤患者186例,根据患者病情及影像学资料分为Ⅰ组(手术+放疗+化疗组)81例、Ⅱ组(放疗+化疗组)66例、Ⅲ组(化疗组)14例...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瘤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为改善颅内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提供依据。方法:本组颅内转移瘤患者186例,根据患者病情及影像学资料分为Ⅰ组(手术+放疗+化疗组)81例、Ⅱ组(放疗+化疗组)66例、Ⅲ组(化疗组)14例、Ⅳ组(放疗组)14例及Ⅴ组(支持治疗组)11例。比较各组患者颅内高压、神经压迫症状治疗的有效率及平均生存期,对可随访到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患者颅内高压、神经压迫症状治疗的有效率及平均生存期分别较Ⅱ、Ⅲ及Ⅴ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与Ⅳ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转移瘤患者要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首选为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其次为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转移瘤 个体化治疗 颅内高压 神经压迫症状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在血管淀粉样变致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邹志浩 黄福献 +5 位作者 张湘 张文德 吴勤奋 殷捷 王建江 郑玺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66-267,共2页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具有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而血管淀粉样变致脑出血(hemorrhage related to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AH) 是高血压外最主要的致病原因。我科自2005年8月至2012年2月,对39例C...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具有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而血管淀粉样变致脑出血(hemorrhage related to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AH) 是高血压外最主要的致病原因。我科自2005年8月至2012年2月,对39例CAAH中的22例采用了术后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测手段,有效降低了死亡率,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颅内压 脑灌注压 脑血管淀粉样变
下载PDF
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痛风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瑞 秦丽岩 +5 位作者 冀琨 陈邬锦 张蓓 刘业洲 田婷婷 孙玉萍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痛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93例男性痛风患者纳入痛风组,500例男性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遗传模型与痛风易感性... 目的探讨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痛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93例男性痛风患者纳入痛风组,500例男性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遗传模型与痛风易感性的关系,以及基因与环境的相乘交互作用和相加交互作用。结果痛风组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GT、TT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T频率高于对照组,GG基因型、等位基因G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是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OR>1.00),规律运动是痛风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OR<1.00)。不同遗传模型中,TT基因型均表现为痛风的危险因素(加性模型OR=3.36,95%CI 2.18~5.19;显性模型OR=3.50,95%CI 2.55~4.81;隐性模型OR=5.18,95%CI 3.45~7.78)。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GT+TT基因型与规律运动在相乘和相加模型中均存在交互作用,表现为痛风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OR<1.00);TT基因型与规律运动仅在相加模型中表现出交互作用,表现为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OR>1.00)。结论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痛风易感性间存在关联,等位基因T为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且与规律运动间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ABCG2基因 基因多态性 规律运动 交互作用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福献 张凤莲 +1 位作者 樊明新 张逸鲲 《新疆医学》 2013年第5期62-64,共3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占颅内血肿的10%,老年人多发,其发生率在(1.72。16-3)/10万。常表现为嗜睡、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精神差等。钻孔引流术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占颅内血肿的10%,老年人多发,其发生率在(1.72。16-3)/10万。常表现为嗜睡、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精神差等。钻孔引流术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治疗方式,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多因素分析 术后复发 防治 钻孔引流术 常见疾病 神经外科 颅内血肿
下载PDF
弥散成像技术在软组织肿瘤和炎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毅 李辉 《新疆医学》 2013年第6期66-68,共3页
核磁共振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分期以及随访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弥散成像技术是唯一反映体内分子水平水分子弥散的一项技术,以往主要用于神经系统,可以帮助鉴别颅内脑脓肿和肿瘤坏死,其机制是由于病灶成分的物理和化学特征的不同,近期,... 核磁共振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分期以及随访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弥散成像技术是唯一反映体内分子水平水分子弥散的一项技术,以往主要用于神经系统,可以帮助鉴别颅内脑脓肿和肿瘤坏死,其机制是由于病灶成分的物理和化学特征的不同,近期,有作者利用弥散成像技术研究关于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在临床实践中部分软组织恶性肿瘤与炎性病变常规影像存在误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成像技术 软组织肿瘤 鉴别诊断 炎性病变 软组织恶性肿瘤 应用 水分子弥散 良恶性肿瘤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临床探讨
12
作者 张凤莲 黄福献 +2 位作者 马大亮 樊明新 张逸鲲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1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的发生机制和对策。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2012年9月收治的392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首次CT检查距受伤的时间、血肿类型与血肿分布情况等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的发生机制和对策。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2012年9月收治的392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首次CT检查距受伤的时间、血肿类型与血肿分布情况等因素分析PHI的临床特点。结果原发性颅脑损伤越重、伤后距首次CT检查的时间越早,PHI的发生率越高;额颞脑挫裂伤导致的脑内血肿,PHI的发生率高。结论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的发生和多种机制有关,要在不可逆性损伤发生之前尽快诊断出PHI,便于及时治疗,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进展性出血损伤 动态CT检查
下载PDF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荣卫江 黄福献 马大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8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的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微创手术治疗,记录病人的临床特征与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出院,1年生存率为90.0%...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的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微创手术治疗,记录病人的临床特征与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出院,1年生存率为90.0%。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GCS评分及病情分级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GCS评分和病情分级为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不过手术预后跟出血量、GCS评分和病情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