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及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初治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闻淑娟 朱琳 +1 位作者 吴梅 李姗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及大剂量甲氨蝶呤(RMO方案)治疗新诊断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初治PCNS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RMO方案治疗...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及大剂量甲氨蝶呤(RMO方案)治疗新诊断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初治PCNS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RMO方案治疗:奥布替尼片150 mg口服,1次/d,d1~21;利妥昔单抗375mg·m^(-2)静脉滴注,d1;甲氨蝶呤注射液3.5 g·m^(-2)静脉滴注3 h,d2;21 d为1个治疗周期。所有患者均治疗6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估,6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行PET-CT及脑核磁评估疗效。治疗结束后,符合移植条件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有条件者进行奥布替尼维持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中位年龄58(45~74)岁,病理类型均为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4个周期后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7例、疾病进展(PD)1例,CR率为33.3%,客观缓解率(ORR)为91.7%。治疗6个周期后疗效评估为CR 8例、PR 2例、PD 2例,CR率为66.6%,ORR为8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mOS)未达到,6个月PFS率为83.3%,6个月OS率为100%,12个月PFS率为64.8%,12个月OS率为80.8%。有8例患者接受基因突变检测,其中MCD型7例、A53型1例。7例MCD型患者接受治疗后ORR为100%,CRR为85.7%。主要不良反应为疲劳(25.0%),仅有1例不良反应≥3级,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为白细胞减少(16.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房颤及肾功能衰竭。结论RMO方案对于初治PCNSL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布替尼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梁霄 仙木斯亚·买买提热夏提 +2 位作者 郑晓燕 王晓宁 闻淑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共计85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共计85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疾病分型、Ann Arbor分期、移植前状态、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动员前化疗次数及动员方案对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疾病分型、分期、动员前状态与动员采集CD34^(+)细胞数、动员采集成功率无相关性(P>0.05);男性患者CD34^(+)细胞数多于女性(P=0.01);动员前化疗周期≤4次是采集的有利因素(P<0.05);CHOP-E及CHOP-MTX联合G-CSF动员方案均可作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效的动员方案。多因素结果显示采集前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的独立因素,动员前化疗周期>4次是造血干细胞能否采集成功的不良因素。结论:CHOP-MTX+G-CSF动员方案比较CHOP-E+G-CSF采集CD34^(+)细胞数更多。男性患者、动员采集前化疗周期数较少时更有利于NHL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动员采集
下载PDF
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淋巴瘤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许崇明 何婷 +4 位作者 吴莹 苏荣 王鹏 张华 朱娓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4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究分析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淋巴瘤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构建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系统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和struts2+spring+hibernate框架结构... 目的:探究分析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淋巴瘤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构建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系统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和struts2+spring+hibernate框架结构,应用Oracle数据库软件强化数据处理速度。系统分层设计包括用户层、表现层、应用层、业务逻辑层及资源管理层。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患者信息管理、健康数据管理、家庭成员、健康知识宣教平台等。结果:通过对淋巴瘤PICC患者使用患者管理系统与常规管理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显示使用本系统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中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及PICC患者管理总分均较高,PICC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对比不同管理方法下PICC医护人员核心工作能力,显示采用患者管理系统管理的PICC医护人员理论知识水平、维护操作技能、相关能力自我评价及相关能力他评评分均较高。结论:在淋巴瘤PICC患者的管理工作中构建并使用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满意度,同时降低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医护人员的核心工作能力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2EE平台 管理系统 淋巴瘤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自我管理能力 并发症 核心工作能力
下载PDF
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朱琳 吴梅 闻淑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99-0104,共6页
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探讨其与BCL-2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新发DLBCL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BV相关 DLBCL 患者的... 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探讨其与BCL-2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新发DLBCL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BV相关 DLBCL 患者的临床特征、 蛋白表达及预后比较。结果 261例DLBCL患者中EBV(+)患者比例约31.03%,与EBV(-) 组相比,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更高 (49.4% vs 64.4% ,P = 0.022),两组在性别分布、年龄、免疫学亚型、 分布特征、临床分期、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LDH)无显著差异;EBV(+)组 BCL-2 蛋白表达高于EBV (-)组(74.1%vs 60.6%,P=0.028),两组在CMYC 蛋白、双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通过Cox 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EB病毒感染、CMYC / BCL2 共表达、高危组均为 OS、PFS 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EBV感染、IPI、BCL-2、CMYC、BCL-2 /CMYC 双表达均与 EBV阳性DLBCL患者预后相关,这些指标可以初步判断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 B细胞性淋巴瘤 EBV BCL-2 CMYC 双表达 预后
下载PDF
复发难治的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5
作者 吴梅 朱琳 闻淑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52-0056,共5页
多数PMBCL经一线治疗疗效好,部分PMBCL患者疗效欠佳甚至病情进展,分析复发难治PM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最佳的管理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淋巴瘤内科35例PM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期、治疗方式、预后等。结果 R/R组和非R/R组比... 多数PMBCL经一线治疗疗效好,部分PMBCL患者疗效欠佳甚至病情进展,分析复发难治PM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最佳的管理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淋巴瘤内科35例PM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期、治疗方式、预后等。结果 R/R组和非R/R组比较,R/R组中位PFS仅2.41±1.07个月,非R/R组达10.87±2.88个月;CD30、Ki-67在难治复发组和非难治复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好发于年轻女性,R/R组预后欠佳,Ki-67蛋白的高表达和CD30阳性可能是导致PMBCL复发难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难治 CD30
下载PDF
γδT细胞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闻淑娟 张珍连 +5 位作者 李姗 胡欣 朱琳 阿孜古丽·麦合麦提 梁霄 杨顺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来自健康志愿者的γδT细胞对DLBCL细胞的杀伤作用。杀伤封闭实验检测封闭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来自健康志愿者的γδT细胞对DLBCL细胞的杀伤作用。杀伤封闭实验检测封闭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L途径和封闭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作用后γδT细胞杀伤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表面CD107a(脱颗粒相关分子标记)的表达情况和DLBCL细胞表面配体分子的表达情况。Confocal实验检测γδT细胞裂解性颗粒极化情况。结果γδT细胞对DLBCL细胞SU-DHL-4、Farage的杀伤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γδT细胞对Farage细胞没有杀伤作用,而对SU-DHL-4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采用丝裂霉素A预处理封闭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途径后,γδT细胞对SU-DHL-4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显著降低(P <0.01);而采用FasL中和抗体封闭Fas-FasL途径后,γδT细胞对SU-DHL-4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无显著变化(P> 0.05)。SU-DHL-4、Farage在引起γδT细胞脱颗粒过程中无显著差异,而在引起裂解性极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0.05)。SU-DHL-4细胞可引起γδT细胞裂解性颗粒极化,而Farage细胞无法引起γδT细胞裂解性颗粒极化,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Farage细胞高表达的PD-L1可抑制γδT细胞杀伤作用和裂解性颗粒极化。封闭Farage细胞表面PD-L1后,γδT细胞对Farage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增强(P <0.01)。同时,封闭Farage细胞表面PD-L1后,γδT细胞裂解性颗粒的极化能力显著增强(P <0.01)。结论γδT细胞对DLBCL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依赖于裂解性颗粒极化,而PD-L1抑制γδT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裂解性颗粒极化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ΓΔT细胞 免疫抑制 杀伤作用
下载PDF
miR-9靶向FOXP1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闻淑娟 张珍连 +4 位作者 李姗 胡欣 朱琳 阿孜古丽·麦合麦提 杨顺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0期7-10,23,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FOXP1上游靶标miR-9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Targetscan分析miR-9与FOXP1的结合,miR-9与FOXP1结合通过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以转染mimic Con为对照组,转染mimic miR-9过表达miR-9后,Western b... 目的探讨FOXP1上游靶标miR-9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Targetscan分析miR-9与FOXP1的结合,miR-9与FOXP1结合通过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以转染mimic Con为对照组,转染mimic miR-9过表达miR-9后,Western blot检测FOXP1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人DLBCL细胞OCI-Ly3和人B淋巴母细胞IM9中miR-9的表达水平;过表达miR-9后,体外检测OCI-Ly3的增殖以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miR-9后,mimic miR-9+FOXP13′UTR W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低于转染mimic Con+FOXP13′UTR 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过表达miR-9后,mimic miR-9组的FOXP1表达水平低于mimic 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9在人DLBCL细胞系OCI-Ly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B淋巴母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miR-9后,OCI-Ly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低于mimic 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9下调通过靶向FOXP1促进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MIRNA MIR-9 FOXP1
下载PDF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后发生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晶 薛思麒 +4 位作者 闻淑娟 古丽仙·吐鲁翁江 阿尔申·木拉提 莫正敏 宋大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22-627,共6页
目的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后发生间质性肺炎(IP)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1163例B细胞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94例发生IP(病例组),另随机抽取未发生IP的95例患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后发生间质性肺炎(IP)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1163例B细胞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94例发生IP(病例组),另随机抽取未发生IP的9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R-CHOP、CHOP、R-CDOP和CDOP。归纳总结IP治疗转归,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P发生的因素。结果B细胞NHL患者治疗后IP的发生率为8.1%(94/116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肺基础疾病,IPI评分,结外侵犯部位数量,应用含利妥者单抗(RTX)和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PLD)的方案,治疗前后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与IP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应用含RTX的方案,治疗前后LDH和ESR水平变化以及IPI评分是影响IP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后LDH变化预测IP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8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0%和54.7%;治疗前后ESR变化预测IP发生的AUC为0.788,特异度和灵敏度为83.2%和67.0%。IP多发生在治疗第3和第4周期,70例患者接受治疗,68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及体征缓解,2例患者因IP引发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在B细胞NHL患者中应用含RTX的方案进行第3和第4周期治疗时,需要加强IP的预防和监测,尤其是IPI评分中高危,治疗后较治疗前LDH、ESR水平升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间质性肺炎 利妥昔单抗 转归
下载PDF
R-ICE方案挽救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李姗 吴梅 杨顺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0041-0042,共2页
本文将观察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英文全称: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英文简称:DLBCL)治疗中,采用R-ICE方案治疗的效果,并分析该方案治疗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40例DLBCL患者。研究时间:2014年1月1日~2020年6月30... 本文将观察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英文全称: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英文简称:DLBCL)治疗中,采用R-ICE方案治疗的效果,并分析该方案治疗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40例DLBCL患者。研究时间:2014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组别情况(随机数字法):所有患者均为复发难治性DLBCL,对照A组:20例(R-GEMOX治疗)、RICE组:20例(R-ICE治疗)。疗效观察(2个月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结束6个月后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RICE组(VS)对照A组,2个月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差异不显著。治疗结束6个月后,RICE组(VS)对照A组,前者整体预后情况优于后者,差异显著(P<0.05)。40例DLBCL患者预后情况影响因素包括治疗方式、生活习惯、护理情况、体质量、年龄等(P<0.05)。结论 在DLBCL患者治疗中,采用R-ICE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好,预后情况也比较好,可推广。根据预后情况分析,DLBCL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治疗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难治性 预后情况 R-ICE方案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美美 赵婷婷 郭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163-0166,共4页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是近年来治愈率很高的恶性淋巴瘤,但仍有一部分的HL患者会复发或进展为难治性HL。早期准确地预后评估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是近年来治愈率很高的恶性淋巴瘤,但仍有一部分的HL患者会复发或进展为难治性HL。早期准确地预后评估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HL化疗中期疗效的评估具有良好的预后价值。此外,随着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研究的不断进展,有望成为评估HL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可靠指标。本文将就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外周血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8例淋巴瘤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艳 郭莉 +2 位作者 胡欣 朱娓 杨顺娥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963-968,共6页
目的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gh-dose chemotherapy/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HDC/AHSCT)是目前治疗复发/难治侵袭性淋巴瘤的标准方案.然而,HDC/AHSCT作为淋巴瘤一线治疗的地位尚存在争议,为探... 目的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gh-dose chemotherapy/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HDC/AHSCT)是目前治疗复发/难治侵袭性淋巴瘤的标准方案.然而,HDC/AHSCT作为淋巴瘤一线治疗的地位尚存在争议,为探讨该方案在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就HDC/AHSCT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进展作系统回顾.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01-2017-12- 31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HDC/AHSCT治疗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46例,女22例;年龄6~54岁,中位年龄29岁.其中霍奇金淋巴瘤1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4例.动员方案均采用化疗药物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62例患者采用BEAC(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方案,6例患者采用BEAM方案(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马法兰).结果 AHSCT前疾病获得完全缓解43例(63.24%),部分缓解25例(36.76%);AHSCT后疾病获得完全缓解59例(86.76%),部分缓解9例(13.24%).中位随访时间99(7~181)个月,1例患者失访.至随访结束,无进展生存44例,复发24例,死亡20例,19例死于复发.接受HDC/AHSCT治疗后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9%、73.2%和68.1%,3、5、10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2%、65.1%和51.3%,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HDC/AHSCT可提高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可作为淋巴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护患双方对化疗所致不同生理及心理认知状况的分析
12
作者 付路易 程棣群 朱娓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806-808,共3页
目的评估接受化疗的患者与护理人员对患者所承受的生理心理压力种类和程度的区别。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编制测定化疗毒副作用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压力影响的Likert式调查问卷表,所有患者及护理人员要求完成调查表,采用t检验来检测两者... 目的评估接受化疗的患者与护理人员对患者所承受的生理心理压力种类和程度的区别。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编制测定化疗毒副作用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压力影响的Likert式调查问卷表,所有患者及护理人员要求完成调查表,采用t检验来检测两者之间的不同。结果患者与护理人员对腹痛、腹部不适、腹泻、脱发、疲倦和质量变化的程度评估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压力因素选项中患者和护理人员的看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与护理人员针对化疗同一应激因素有不同程度的认识。结论护士必须找到一种合适方法来正确评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状况的患者所承受化疗的生理及心理压力的程度。执行化疗的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肿瘤病人接受化疗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心理及生理压力。接受化疗的病人压力需要自我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患者 化疗 生理心理压力
下载PDF
GEMOX方案和NO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娴雅 杨顺娥 +1 位作者 李国辉 徐秋萍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574-576,共3页
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指患者经治疗后短期内复发或对CHOP化疗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抗拒,再次给予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仅为5%~10%[1]。本研究就NO方案(长春瑞滨+奥沙利铂)及GEMOX方... 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指患者经治疗后短期内复发或对CHOP化疗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抗拒,再次给予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仅为5%~10%[1]。本研究就NO方案(长春瑞滨+奥沙利铂)及GEMOX方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个体化治疗 近期疗效 复发 NO LYMPHOMA 奥沙利铂 长春新碱
原文传递
不同积极心理干预改善癌症幸存者抑郁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金婵 朱娓 +2 位作者 孔维蕾 马静 苏建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6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9种积极心理干预改善癌症幸存者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集积极心理干预改善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 目的探讨9种积极心理干预改善癌症幸存者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集积极心理干预改善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2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个RCTs,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感恩干预[MD=-1.25,95%CI(-3.08,-0.58),P<0.0001]改善癌症幸存者抑郁效果最好,其次为接纳承诺疗法[MD=-2.19,95%CI(-4.24,-0.15),P=0.002]、正念认知疗法[MD=-2.13,95%CI(-3.19,-0.57),P=0.021]、积极心理治疗[MD=-1.24,95%CI(-4.24,-1.76),P=0.022]、人生回顾[MD=-1.77,95%CI(-3.09,-0.44),P=0.019]、正念减压疗法[MD=-1.87,95%CI(-3.26,-0.48),P=0.026]、回忆疗法[MD=-0.42,95%CI(-1.09,-0.25),P=0.0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希望疗法[MD=-1.09,95%CI(-4.84,2.66),P=0.215]、意义疗法[MD=-0.00,95%CI(-3.64,2.44),P=0.60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干预措施的概率图下面积排序分别为感恩干预(73.3%)>接纳承诺疗法(66.8%)>人生回顾(62.4%)>正念认知疗法(59.6%)>积极心理治疗(53.7%)>正念减压疗法(52.0%)>希望疗法(46.1%)>意义疗法(37.7%)>回忆疗法(33.6%)>常规心理护理(14.8%)。感恩干预在短期内改善癌症幸存者抑郁情绪最佳。结论感恩干预、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接纳承诺疗法和积极心理治疗都可能是改善癌症幸存者抑郁情绪的最优疗法,具有推广价值。意义疗法、人生回顾、回忆疗法与希望疗法可能更加适用于姑息治疗患者,应依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 癌症幸存者 抑郁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淋巴瘤患者围化疗期尊严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金婵 朱娓 +3 位作者 孔维蕾 马丽丽 马静 苏建萍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2年第8期474-479,共6页
目的了解淋巴瘤患者围化疗期的尊严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尊严量表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230例围化疗期淋巴瘤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 目的了解淋巴瘤患者围化疗期的尊严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尊严量表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230例围化疗期淋巴瘤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尊严的因素。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围化疗期尊严得分为(42.1±16.8)分,明显尊严受损者占30.0%(69/230);患者尊严5个维度中,身心痛苦维度得分(1.8±0.8)分,自我认知维度得分(1.8±0.9)分,社会角色功能维度得分(1.7±0.9)分,独立性维度得分(1.6±0.7)分,社会支持维度得分为(1.2±0.5)分。每例患者平均存在4.1个尊严困扰问题,得分最高的5个条目分别是对自己的将来感到担忧(身心痛苦维度)[(2.1±1.1)分,占50.4%(116/230)]、感到身体不适(身心痛苦维度)[(2.0±1.1)分,占56.5%(130/230)]、感觉自己是别人的负担(自我认知维度)[(2.0±1.1)分,占33.5%(77/230)]、感到情绪低落(身心痛苦维度)[(1.9±1.0)分,占53.5%(123/230)]、感觉自己已经不是从前的自己而好像变了另一个人(自我认知维度)[(1.9±1.1)分,占49.1%(113/2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丧偶(与未婚相比:OR=2.108,95%CI 1.562~3.570)、经济负担勉强可负担和负担比较困难(与完全可负担相比:OR分别为2.163、4.307,95%CI分别为1.120~7.469、1.374~12.807)、对疾病接受和消极(与积极相比:OR分别为2.003、3.694,95%CI分别为1.358~6.599、1.221~9.061)、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4分(与0分相比:OR分别为3.753、4.720、5.044,95%CI分别为1.352~9.506、1.514~12.793、2.221~15.539)、有B症状(与无B症状相比:OR=1.962,95%CI 1.100~3.501)、有严重化疗反应(与无严重化疗反应相比:OR=4.814,95%CI 2.714~8.539)是患者围化疗期明显尊严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已婚是独立保护因素(与未婚相比:OR=0.192,95%CI 0.036~0.807,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围化疗期存在尊严受损现象,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尊严受损的影响因素,制订可有效减少尊严受损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药物疗法 心理过程
原文传递
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通过增强CD19-CAR-T细胞增殖能力提高其对DLBCL的杀伤活性
16
作者 加尔宝·吐尔德 阿迪娜·贾库林 闻淑娟 《西部医学》 2022年第10期1426-1431,共6页
目的探讨共表达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通过增强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CAR-T细胞)增殖能力提高其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产生的抗肿瘤活性。方法慢病毒感染法构建CD19-CAR-T细胞(bbz)以及共表达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的C... 目的探讨共表达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通过增强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CAR-T细胞)增殖能力提高其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产生的抗肿瘤活性。方法慢病毒感染法构建CD19-CAR-T细胞(bbz)以及共表达PD-1/ICOS信号转换受体的CD19-CAR-T细胞(PD-1/ICOS-bbz);流式细胞术检测长期共孵育后T细胞CD69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检测CAR-T细胞的增殖情况;LDH法检测CAR-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活体成像检测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的比例。结果成功构建bbz及PD-1/ICOS-bbz;长期共孵育后,PD-1/ICOS-bbz较bbz CD69表达水平更高,增殖能力及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均显著提高(P<0.01);PD-1/ICOS-bbz可以完全清除小鼠体内的淋巴瘤细胞,且PD-1/ICOS-bbz较bbz而言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期(P<0.01),同时PD-1/ICOS-bbz较bbz具有更强的体内增殖能力(P<0.05)。结论PD-1/ICOS-bbz较传统的二代CAR-T细胞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PD-1 ICOS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联合或不联合单克隆抗体治疗对生存结局差异的Meta分析
17
作者 何晶 吐尔逊娜依·开里木 杨顺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0027-0030,共4页
本综述的目的是比较联合或不联合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MoAbs)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患者的生存结局(评估指标:无进展生存(PFS,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总有... 本综述的目的是比较联合或不联合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MoAbs)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患者的生存结局(评估指标:无进展生存(PFS,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总有效率(ORR,overall response rate)、总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和发生3/4级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的风险))之间的差异。方法:搜索PubMed和OVID中所有领域的数据库中在2015-2020年公开发表的联合MoAbs与不联合MoAbs对比治疗R/R MM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方案的PFS、ORR、OS、3/4级AEs发生率,P值<0.05表示两组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收集的数据表明,含MoAbs的治疗对R/RMM患者有更好的PFS (HR=0.70,95%CI:0.53-0.94,P=0.02)、OS(HR=0.79,95%CI:0.67-0.93,P=0.004)和ORR(RR=1.20,95%CI:1.09-1.31,P<0.0001)。试验组3/4级AEs发生率较高(RR=1.18,95%CI:1.13-1.24,P<0.00001),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RR = 1.36 95% CI:1.05-1.75, p = 0.02)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3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无明显差异(RR和相应95%CI分别为0.96[0.81-1.13], P=0.59;1.22[0.92-1.53],P=0.08)。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因治疗相关AEs而导致停药的情况相似(RR=0.97,95%CI:0.78-1.20,P=0.76)。结论:联合MoAbs的治疗能改善R/RMM患者的生存结局,同时也并没有增加治疗相关毒副作用(尽管试验组3/4级AEs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其因治疗相关AEs致停药的情况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因此,推荐R/RMM患者将 MoAbs联合常规化疗作为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对照试验 META 分析
下载PDF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发生治疗相关间质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何晶 薛思琪 杨顺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0165-0166,共2页
研究显示,足疗程高剂量强度多药物联合的化疗为初诊的高侵袭性淋巴瘤患者带来了良好的生存预后,但这也增加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因恶性肿瘤并不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而产生致命... 研究显示,足疗程高剂量强度多药物联合的化疗为初诊的高侵袭性淋巴瘤患者带来了良好的生存预后,但这也增加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因恶性肿瘤并不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而产生致命性打击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正是好发于中老年这个群体,在这种情况下,预防或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来改善其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利妥昔单抗(RTX)的应用,与其相关的间质性肺炎(IP)接连报道,因此,预防及早期诊断这类疾病的需要就更为迫切。本文综述了B细胞NHL患者治疗时发生IP的临床特征,归纳了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及应对的的措施,以期对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预后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间质性肺炎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护理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探析
19
作者 许崇明 吴莹 何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0008-0011,共4页
探究护理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我院实习的32例护理本科生纳入对照组,施以传统教学模式,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我院实习的32例护理本科生纳入观察组,该组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政课程展开教学,对比分析... 探究护理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我院实习的32例护理本科生纳入对照组,施以传统教学模式,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我院实习的32例护理本科生纳入观察组,该组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政课程展开教学,对比分析两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OSCE站点考核情况、支持性沟通量表评分、护理教学效果。结果 各项干预治疗展开后经对两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估,观察组各项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项目得分处于更高数据表示(P<0.05),且OSCE站点考核得分更高,支持性沟通量表评分更高,护理教学效果评分值更高,组间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 针对护理专业开展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可有效提升实习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及专业能力,同时能够增强其支持性沟通能力,提升护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专业 护理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 批判性思维
下载PDF
PD1及配体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预后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蕊 郭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0036-0040,共5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率较高,在形态学、遗传学和临床表现上具有极高异质性。此类患者的预后差异较大,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下,能提前识别出对高危患者的危...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率较高,在形态学、遗传学和临床表现上具有极高异质性。此类患者的预后差异较大,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下,能提前识别出对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相关指标,肿瘤患者可以更好的提高生存质量。近些年来,对于DLBCL的预后标志物及指标有大量的研究,对于PD-1及其配体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为了更早期且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并指导治疗,本文通过对PD-1及其配体对DLBCL的表达及预后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PD-1 配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