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治疗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热米拉·阿不来提 吾布力·吐尔地 +1 位作者 钟运良 乃比江·麦图荪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前列腺炎作为男性泌尿系统的一种普遍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显著影响。中医学在治疗前列腺炎方面拥有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文综合回顾了中医对前列腺炎的认知、药物疗法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探... 前列腺炎作为男性泌尿系统的一种普遍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显著影响。中医学在治疗前列腺炎方面拥有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文综合回顾了中医对前列腺炎的认知、药物疗法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中医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深刻的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前列腺炎 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伊力亚斯·艾萨 付瑾 阿米娜·苏建和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91-94,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致病机制仍不明确。线粒体作为生物能量、钙信号传导和氧化还原稳态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细胞器,其功能出现障碍可导致细胞能量缺乏、细胞内钙失衡和氧化应激,从而进一步加...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致病机制仍不明确。线粒体作为生物能量、钙信号传导和氧化还原稳态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细胞器,其功能出现障碍可导致细胞能量缺乏、细胞内钙失衡和氧化应激,从而进一步加重Aβ和Tau蛋白的影响,导致突触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甚至记忆丧失。随着对AD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及线粒体自噬被认为与AD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会进一步导致Aβ蛋白的聚集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而Aβ蛋白的聚集和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可损害线粒体功能,从而形成恶性循环。GTP相关的动力相关蛋白1(Drp1)表达水平异常可导致线粒体过度分裂甚至碎片化,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神经元损伤,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线粒体自噬功能异常在AD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多种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参与了AD的发病,包括Aβ蛋白积聚诱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氧化应激诱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以及受体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等,均可引起异常线粒体的堆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诱导AD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功能障碍 线粒体氧化应激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自噬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β样淀粉蛋白
下载PDF
香青兰总黄酮通过调控TGF-β/BMP信号通路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张钰朋 杨涛 +3 位作者 方磊 伊力亚尔·尼加提 达力娅·沙那哈提 艾尼娃尔·艾克木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834-842,共9页
目的 通过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H)大鼠模型,探讨香青兰总黄酮(DMTF)对PH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PH大鼠模型,采用超声法检测大鼠心脏功能,观察肺的病理变化并评估PH的发展状态以及肺血管重构程度。使用... 目的 通过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H)大鼠模型,探讨香青兰总黄酮(DMTF)对PH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PH大鼠模型,采用超声法检测大鼠心脏功能,观察肺的病理变化并评估PH的发展状态以及肺血管重构程度。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相关指标,评价DMTF抗炎、抗氧化应激能力;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MPR2、TGF-β1、Smad1/5/8、p-Smad1/5/8、Smad2/3和p-Smad2/3的蛋白表达。通过低氧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模型,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MPR2、TGF-β1、Smad1/5/8、p-Smad1/5/8、Smad2/3和p-Smad2/3的蛋白表达。结果 心脏超声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PH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显著升高,血管壁增厚,α-SMA表达增加,血清中ET-1、IL-1β、IL-6、TNF-α和MDA含量升高,SOD、GSH-Px和NO含量降低(P <0.05)。DMTF药物干预后降低mPAP,并减轻或延缓肺动脉血管重构;升高血清SOD、GSH-Px和NO含量,降低ET-1、IL-1β、IL-6、TNF-α和MDA含量;下调PH大鼠肺组织中TGF-β1、p-Smad2/3蛋白的表达,并上调BMPR2、p-Smad1/5/8蛋白的表达(P <0.05)。CCK-8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DMTF抑制了低氧诱导的PASMCs过度增殖,并下调TGF-β1、p-Smad2/3蛋白的表达,上调BMPR2、p-Smad1/5/8蛋白的表达(P <0.05)。结论 DMTF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血管重构,对PH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调节TGF-β/BMP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总黄酮 肺动脉高压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没食子酸改善低压低氧诱发心肌损伤的体内外观察及机制探讨
4
作者 阿迪莱·艾合麦提托合提 艾尼娃尔·艾克木 +3 位作者 是文辉 方磊 杨涛 伊力亚尔·尼加提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没食子酸(GA)在低压低氧(HH)诱发心肌损伤的体内、体外模型中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内研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HH模型组及GA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之外均采用模拟海拔5000 m的HH舱环境暴露30 d建立慢性... 目的观察没食子酸(GA)在低压低氧(HH)诱发心肌损伤的体内、体外模型中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内研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HH模型组及GA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之外均采用模拟海拔5000 m的HH舱环境暴露30 d建立慢性高原病模型,GA低、中、高剂量组在建模后分别给予12.5、25.0、50.0mg/kg的GA灌胃15 d,正常组及HH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右心室射血时间(RVET)、右心室射血前时间(RPEP)、射血分数(EF)、肺动脉压加速时间(PAAT);生化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素1(ET-1)。体外研究: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GA低、中、高剂量组,G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0.075、0.100、0.125μmol/L的GA处理,正常组不做处理正常培养,其余组均采用1%O2环境模式培养24 h构建细胞低氧损伤模型。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变化;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活性氧(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关联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结果体内研究:与正常组比较,HH模型组及GA低、中、高剂量组PAAT均降低,但HH模型组降低更明显;RPEP均升高,但HH模型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各组大鼠EF、RVE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HH模型组及GA低、中、高剂量组血清SOD、GSH-Px均降低,但HH模型组降低更明显;MDA水平均升高,但HH模型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正常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结构正常,炎症细胞较少,少量红细胞浸润;HH模型组心肌纤维排列松散,可见炎症细胞浸润,部分心肌细胞有红细胞浸润;与HH模型组比较,GA低、中、高剂量组病理组织改变均有改善,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改善更明显。与正常组比较,HH模型组及GA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组织ET-1、iNOS均升高,但HH模型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体外研究:正常组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细胞边界清晰;模型组细胞排列紊乱,稀疏拉丝,细胞间隙变宽;与模型组比较,GA低、中、高剂量组缺氧条件导致的拉丝明显改善,细胞数量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GA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ROS均升高,但模型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Caspase-3、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GA低、中、高剂量组Caspase-3、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GA在体内外HH心肌损伤模型中均可改善大鼠的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心肌损伤 低压环境 低氧环境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联合分析高原病患者外周血差异表达miRNA及其上游转录因子和下游mRNA
5
作者 伊力亚斯·艾萨 阿米娜·苏建和 付瑾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84-291,共8页
目的基于GEO数据库联合分析高原病患者外周血差异表达miRNA及其上游转录因子和下游mRNA,从而基于分子层面探讨高原病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1)在GEO数据库获取与高原病相关的miRNA表达谱芯片(GSE90500数据集)和mRNA表达谱芯片(GSE29977... 目的基于GEO数据库联合分析高原病患者外周血差异表达miRNA及其上游转录因子和下游mRNA,从而基于分子层面探讨高原病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1)在GEO数据库获取与高原病相关的miRNA表达谱芯片(GSE90500数据集)和mRNA表达谱芯片(GSE29977数据集),再采用R语言3.6软件limma程序包筛选差异表达miRNA和差异表达mRNA。(2)利用FunRich软件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下游靶基因(mRNA)和上游转录因子,并对上游转录因子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使用R语言3.6软件、DAVID数据库对下游靶基因分别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3)对GSE29977数据集的差异表达mRNA与差异表达miRNA下游靶基因取交集,并根据miRNA及其靶基因的表达关系,筛选miRNA-mRNA调控轴。结果(1)共筛选出14个差异表达miRNA及其385个下游靶基因、123个上游转录因子。差异表达miRNA主要富集的转录因子包括EGR1、RREB1、MYF5和MEF2A。(2)上游转录因子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信号转导、核酸代谢的调节、脂肪酸代谢、糖代谢、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等。下游靶基因富集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转录调控、心肌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染色质重塑等,富集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D-L1表达和PD-1免疫检查点通路、细胞衰老、MTO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3)共筛选得到443个差异表达mRNA,与差异表达miRNA的下游靶基因取交集后获得与高原病相关的5个核心mRNA,并构建出hsa-miR-155-5p-MYO1D调控轴。结论高原病中存在多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上游转录因子EGR1、RREB1、MYF5、MEF2A可能是参与调控下游靶基因转录的核心因子;差异表达miRNA的上游转录因子和下游靶基因可能通过调控基因转录、细胞增殖与凋亡、炎症过程等生物学过程,共同参与高原病的发生、发展。hsa-miR-155-5p与下游靶基因MYO1D之间的调控关系可能在高原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微小RNA 信使RNA 转录因子 调控轴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合并胃溃疡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6
作者 王翠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21-0024,共4页
探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治疗胃炎伴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月直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所收治的胃炎伴胃溃疡病患有90例,采用了双盲法将病患分为科研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参照组(奥美拉唑),每组各有45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探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治疗胃炎伴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月直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所收治的胃炎伴胃溃疡病患有90例,采用了双盲法将病患分为科研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参照组(奥美拉唑),每组各有45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两组病患用药前炎症的因子、胃肠道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用药以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病患IL-6、CRP、TNF-α指标比较低,IL-2指标比较高;可以看出GAS、PG I、PG II指标比较低,MTL指标相对比较高;CD4+、CD4+/CD8+指标相对比较高,CD8+指标比较低;科研组的有效率是(97.78%)要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是(84.44%),差异中有P<0.05。结论 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治疗胃炎伴胃溃疡可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减轻炎症程度并提高免疫功能,达到预期疗效,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胃炎 胃溃疡 胃肠道功能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及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王翠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33-0036,共4页
研讨对于哮喘以及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sthma-COPDoverlapsyndrome,ACOS)病患予以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中的效果以及优势。方法 对于我院2021年3月直至2022年7月所收治的62例ACOS的病患进行了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 研讨对于哮喘以及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sthma-COPDoverlapsyndrome,ACOS)病患予以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中的效果以及优势。方法 对于我院2021年3月直至2022年7月所收治的62例ACOS的病患进行了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32例,联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有30例,采用了沙丁胺醇常规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患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低,肺功能以及哮喘症状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ACOS的优势比较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并且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 疗效 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