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草地生物量优势植物地理分布特征
1
作者 陈静 左李娜 +3 位作者 程军回 刘耘华 盛建东 赵红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1-279,共9页
地理分布范围反映物种在一定空间中所占的分布面积,体现着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以2011-2013年对新疆草地397个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集合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收录的优势种植物分布点位数据,以及《新疆植物志》... 地理分布范围反映物种在一定空间中所占的分布面积,体现着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以2011-2013年对新疆草地397个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集合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收录的优势种植物分布点位数据,以及《新疆植物志》对其的记录信息,在ArcGIS软件上以县域为基本单位,用生物区划法计算新疆草地优势种地理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在物种、功能群和分类水平上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本研究所涉及的169种优势种植物,按地理分布范围可分为窄布种(0.15万~5.4万km^(2))]、中等分布种(5.5万~13.9万km^(2))、广布种(14.1万~30.8万km^(2))]和极广布种(31.5万~96万km^(2))] 4类。其中,窄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各包括42个优势种,而中等分布种有43个优势种。2)在科水平上,窄布种和中等分布种主要由菊科植物组成,而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则由禾本科植物组成。3)在光合途径和生活型方面,窄布种、中等分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均由C4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主导。在生态型方面,窄布种主要由中生植物组成,而中等分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则由旱生植物组成。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新疆草地优势种植物地理分布范围,提供了可视化的资料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范围 优势种植物 功能群 新疆草地 光合途径 生态型 生活型
下载PDF
不同盐渍化棉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以新疆沙雅县为例
2
作者 吴楚鹏 盛建东 +1 位作者 胡雨彤 成志慧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33-38,55,共7页
为评价新疆沙雅县不同盐渍化棉田土壤肥力质量,探讨绿洲棉田盐渍化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沙雅县核心植棉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土壤7项理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为评价新疆沙雅县不同盐渍化棉田土壤肥力质量,探讨绿洲棉田盐渍化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沙雅县核心植棉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土壤7项理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法对棉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盐渍化水平棉田的土壤容重和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差异,非盐渍化棉田与盐渍化棉田的多数养分指标含量差异显著,而盐渍化棉田间的多数指标含量比较接近。非盐渍化棉田与盐渍化棉田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差异显著,盐渍化棉田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无显著差异,土壤盐渍化影响棉田肥力状况;回归分析可进一步反映它们的关系,土壤全盐量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呈抛物线变化趋势,随着土壤全盐量的增加,养分有效性降低,土壤生物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积累,当全盐量大于8.83 g/kg时,指数呈上升趋势,土壤全盐量(x)与IFI(y)的回归方程为y=0.6431-0.0636x+0.0036x^(2)(r^(2)=0.4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土壤盐渍化 土壤肥力质量 主成分分析 新疆沙雅县
下载PDF
施加生物质炭对风沙土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贾远彬 陈康怡 +5 位作者 丛孟菲 胡洋 唐光木 徐万里 朱新萍 贾宏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6,共9页
生物质炭科学施加量以及施加时间是改良和维持土壤健康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设计两组玉米盆栽试验(A组和C组),其中A组为一次性施加生物质炭7年处理,C组为一次性施加生物质炭1年处理,各组施加量分别为0、15.75、31.50、63.00 t·hm^(-2... 生物质炭科学施加量以及施加时间是改良和维持土壤健康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设计两组玉米盆栽试验(A组和C组),其中A组为一次性施加生物质炭7年处理,C组为一次性施加生物质炭1年处理,各组施加量分别为0、15.75、31.50、63.00 t·hm^(-2)和126.00 t·hm^(-2),探究不同生物质炭施加量以及施加时间对风沙土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质炭1年后可增加土壤pH以及养分含量,生物质炭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应会降低,土壤养分与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有密切的相关性。土壤线虫以拟丽突属为优势属,食细菌类和捕食/杂食类为主要营养类群,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以细菌分解为主。施加生物质炭1年后,施加量的增加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营养类群分布和丰度,生物质炭施加量的增加会显著抑制土壤线虫数量,但施加生物质炭7年后土壤线虫数量会恢复。随施加年限的增加,生物质炭会导致土壤食细菌类线虫丰度降低,捕食/杂食类线虫丰度增加,植物寄生类线虫丰度增加,但对线虫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R)影响不大。一次性施加126.00 t·hm^(-2)生物质炭7年后显著降低了土壤线虫数量,而施加生物质炭15.75 t·hm^(-2)对土壤线虫数量和群落结构的维持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线虫 风沙土 生态指数
下载PDF
不同磷水平对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4
作者 黄伟 王西和 +4 位作者 贾宏涛 杨金钰 屈小慧 刘盈锐 刘晓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8-388,共11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磷水平对北疆灰漠土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确定最佳施磷量和深入了解当前棉田肥力及棉花生产状况提供实践指导。以“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已进行了5 a的棉田土壤磷素肥力演替特征定位... 本研究探讨不同磷水平对北疆灰漠土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确定最佳施磷量和深入了解当前棉田肥力及棉花生产状况提供实践指导。以“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已进行了5 a的棉田土壤磷素肥力演替特征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对不施肥、不施磷、常规施化肥磷100%、化肥磷减施25%、化肥磷增施25%、化肥磷增施50%处理的土壤化学性质、磷素有效性特征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土壤养分含量。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增幅分别在3.0%~16.10%、29.20%~111.77%、70.10%~72.10%之间,各速效养分含量依次与施肥初期相比,年均最高分别增长2.12、1.53、22.85 mg·kg^(-1)。全氮、全磷、全钾增幅分别在21.10%~35.10%、1.60%~54.0%、9.30%~10.90%之间,各全量养分含量依次与施肥初期相比,年均最高分别增长0.03、0.06、0.41 g·kg^(-1)。施磷150 kg·hm-2时,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活化能力均显著最强,磷活化系数达2.13%,有效促进了土壤全磷向有效磷的转化。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含量均在施磷150 kg·hm^(-2)时显著提升,增幅均在11.86%~36.50%之间,有机质年均增长0.33 g·kg^(-1)左右,由于受北疆石灰性土壤自然特性和气候条件限制,结合碳氮磷比表明土壤有机质处于缺乏状态。对土壤p H和总盐分别呈下降和提升的趋势,范围分别在7.91~8.05和1.55~1.85 g·kg^(-1)之间,但效应均不显著。连续5 a施磷150 kg·hm^(-2),能在确保棉株整个生育时期养分需求的同时节约磷肥用量且对棉花增产效果最佳,籽棉产量可达4658 kg·hm^(-2),与不施肥、不施磷、常规施化肥磷100%相比,分别显著增产16.83%、15.01%、11.63%。本研究综合土壤养分、肥料投入、棉花产量指标,得出在北疆灰漠土棉田施磷150 kg·hm^(-2)较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磷梯度 土壤化学性质 碳氮磷比 产量
下载PDF
准噶尔荒漠两种灌木冠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特征
5
作者 潘斯瑶 宋渝川 +4 位作者 袁如薏 候圣彤 蔡俊歌 陈冰 程军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95,共13页
土壤无机氮作为植物可直接吸收和利用的氮源,其含量变化反映了土壤供氮能力。大量研究表明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无机氮含量受到灌木种类和空间位置的影响。然而,有关采样方向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目前仍所知甚少。基于此,本研究以准噶... 土壤无机氮作为植物可直接吸收和利用的氮源,其含量变化反映了土壤供氮能力。大量研究表明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无机氮含量受到灌木种类和空间位置的影响。然而,有关采样方向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目前仍所知甚少。基于此,本研究以准噶尔荒漠西北缘两种广泛分布的优势灌木为对象-梭梭和里海盐爪爪,通过测定和计算两物种个体大小(大、中、小和较小个体)在4个空间位置(主根周围、冠幅中央、冠幅边缘和株间空地)和4个采样方向(东、南、西和北)上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和铵硝比,分析了灌木个体大小、空间位置和采样方向主效应及其交互效应对各土层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梭梭和里海盐爪爪冠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均受到个体大小主效应的影响。两物种大个体冠下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较小个体,梭梭大个体冠下铵态氮含量和铵硝比最低,而里海盐爪爪大个体冠下则拥有最高的铵态氮含量和铵硝比,表明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存在灌木个体大小依赖性。2)两物种冠下0~10 cm土层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都显著高于10~20 cm,意味着灌木对表层土壤无机氮的影响幅度更大。3)梭梭冠下土壤无机氮含量还受到个体大小与采样方向交互作用的影响,且在冠幅东侧和南侧存在无机氮富集特征。4)空间位置和采样方向对里海盐爪爪冠下土壤无机氮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里海盐爪爪冠下东侧和南侧,主根周围无机氮含量普遍高于其他3个空间位置。这些结果表明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无机氮的变化特征因物种而异,同时受到个体大小、空间位置和采样方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无机氮 灌木个体大小 空间位置 采样方向 荒漠生态系统
下载PDF
磷添加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6
作者 张曼 侯天钰 +2 位作者 张应榕 王娟红 陈波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3-381,共9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连续6年不同磷添加的田间定位试验为背景,探讨土壤细菌群落与其理化性质的关系。【方法】试验共设5个处理:0 kg/hm^(2)(P0)、75 kg/hm^(2)(P1)、150 kg/hm^(2)... 【目的】为了解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连续6年不同磷添加的田间定位试验为背景,探讨土壤细菌群落与其理化性质的关系。【方法】试验共设5个处理:0 kg/hm^(2)(P0)、75 kg/hm^(2)(P1)、150 kg/hm^(2)(P2)、300 kg/hm^(2)(P3)和450 kg/hm^(2)(P4)。测定花铃期棉田土壤含水率、温度、容重、pH、电导率以及有机质等理化指标,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施磷水平0~20 cm土层细菌多样性及其结构组成。【结果】施磷可以降低pH和电导率含量,而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均无较大影响;不同施磷水平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温度均产生显著影响,且在P2时达到最高。细菌群落结构中,2个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3个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β⁃变形菌纲,2个优势菌目为假单胞菌目和根瘤菌目,2个优势菌科为假单胞菌科和慢生根瘤菌科,4个优势菌属为中华根瘤菌属、慢生根瘤菌属、链霉菌属和糖多孢菌属。P2处理的OTU数和Chao1指数分别为4702和6217.79,均为最高。说明磷添加可以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具有溶磷作用的3个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浮霉菌门)和2个属(慢生根瘤菌属和链霉菌属)相对丰度随磷肥施入而显著升高。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和容重与放线菌门呈显著正相关,与变形菌门呈负相关。【结论】与不施用磷肥相比,施用磷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温度、有机质和细菌优势菌群(浮霉菌门、β⁃变形菌纲、慢生根瘤菌属和链霉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土壤pH和电导率。其中,P2处理的土壤温度、有机质和α多样性明显提高,电导率显著下降,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进而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棉田土壤 理化性质 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北疆典型棉区土壤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
7
作者 孙霞 苟燕如 +3 位作者 严涵 汤庆峰 杨再磊 贾宏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1-580,共10页
为研究北疆棉区土壤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于2021年4月采集分析了不同覆膜年限(0、5、10、20、30 a)及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 cm)的土壤样品。结果表明:北疆棉区土壤中微塑料丰度范围为1565~3560个·kg^(-1),且随... 为研究北疆棉区土壤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于2021年4月采集分析了不同覆膜年限(0、5、10、20、30 a)及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 cm)的土壤样品。结果表明:北疆棉区土壤中微塑料丰度范围为1565~3560个·kg^(-1),且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微塑料丰度值呈现升高趋势,但地膜的使用量与微塑料丰度的关联度逐渐降低,10~30 cm土壤微塑料丰度与地膜的使用量关联度高;该区域土壤微塑料形状主要有薄膜状、碎片状、纤维状和发泡状4种;微塑料颜色包括白色透明、黑色、黄色和其他颜色,所占比例分别为69.02%、14.78%、6.49%和9.71%;微塑料粒径随覆膜年限增加而减小,粒径<0.5 mm的微塑料所占百分比最大;利用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随机调查发现,研究区内土壤微塑料的主要成分分别是聚乙烯(PE)占比45%、聚丙烯(PP)占比20%、聚酰胺(PA)占比16%;各覆膜年限土壤微塑料污染负荷指数在1.70~2.57之间,且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研究区微塑料污染负荷指数达到2.09,微塑料污染等级已达重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塑料污染,其引起的生态风险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棉区 土壤微塑料 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
下载PDF
不同施磷处理对新疆羊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8
作者 俞浩楠 胡雨彤 +2 位作者 杨川 仇春辰 张少民 《南方农业》 2023年第8期251-257,共7页
为探究磷肥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羊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以羊草为试验材料,设置0 kg·hm^(-2)(CK)、70 kg·hm^(-2)(P1)、140 kg·hm^(-2)(P2)和210 kg·hm^(-2)(P3)4个处理,研究在羊草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施磷... 为探究磷肥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羊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以羊草为试验材料,设置0 kg·hm^(-2)(CK)、70 kg·hm^(-2)(P1)、140 kg·hm^(-2)(P2)和210 kg·hm^(-2)(P3)4个处理,研究在羊草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施磷处理对羊草地土壤pH值、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含量和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受到施磷水平的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且生育期和施磷量互作效应显著。综合比较下,适宜的施磷量(140 kg·hm^(-2))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改善羊草地土壤环境,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减少环境的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施磷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下载PDF
新疆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物种特征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利利 盛建东 +3 位作者 程军回 刘耘华 李瑞霞 赵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共12页
本文以新疆7种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364个样地的物种名录,分析不同草地植物科属种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植物物种丰富度(SR)对年平均温度(MAT)、降水(MAP)、海拔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草地以禾本科、菊科为优势科,优势属为针茅属、绢蒿属... 本文以新疆7种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364个样地的物种名录,分析不同草地植物科属种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植物物种丰富度(SR)对年平均温度(MAT)、降水(MAP)、海拔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草地以禾本科、菊科为优势科,优势属为针茅属、绢蒿属;物种丰富度变化为:温性草甸草原(7.73)>温性草原(5.04)>高寒草原(4.36)>温性荒漠草原(3.99)>温性草原化荒漠(3.02)>温性荒漠(2.08)>低平地草甸(1.43);全部样地和温性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海拔呈峰型关系;低平地草甸和高寒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而与MAT呈负相关,与海拔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温性荒漠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海拔无相关性;温性荒漠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呈负相关,与海拔呈峰型关系;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的SR与MAT、MAP均无相关性。不同草地类型对温度、降水响应的差异,是由于植被类型和温度、降水的空间分异性,对于海拔的分异,来源于海拔梯度范围和所研究地区大尺度的气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草地 年平均降水 年平均温度 物种丰富度
下载PDF
新疆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土壤呼吸对水分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保安 贾宏涛 +3 位作者 朱新萍 胡毅 韩东亮 王宁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1-1049,共9页
为了揭示干旱半干旱区高寒湿地不同水分梯度对土壤呼吸规律的影响,以及土壤温度与含水量对土壤呼吸影响的差异性,以新疆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在2014年植物生长季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不同水分条件(常年... 为了揭示干旱半干旱区高寒湿地不同水分梯度对土壤呼吸规律的影响,以及土壤温度与含水量对土壤呼吸影响的差异性,以新疆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在2014年植物生长季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不同水分条件(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常年干燥区)下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土壤呼吸日变化、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水分条件下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常年干燥区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分别为1.97、7.39、8.83μmol/(m2·s),均出现在13:00—15:00;土壤CO2日累积排放量季节性变化明显,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三者的最大值分别为0.12、0.45、0.40 mol/m2,地表积水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提高了土壤碳稳定性.2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和常年干燥区的Q10(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差异性极显著(P〈0.01),其大小表现为常年干燥区(1.54)〈常年积水区(2.22)〈季节性积水区(3.36),各水分区域6月典型日的Q10最大,表现为常年干燥区(2.56)〈季节性积水区(4.30)〈常年积水区(4.75),说明水分条件显著影响Q10.3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土壤呼吸受地下5 cm处土壤温度(T)与0~5 cm土壤体积含水量(W)的综合影响,季节性积水区土壤呼吸速率与二者之间满足最佳拟合模型Rs=-1.113+0.041W-0.366T+0.008WT,常年干燥区则满足最佳拟合模型Rs=1.470+0.023W-0.027T+0.002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体积含水量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
下载PDF
干旱区盐湖沿岸不同植物群落土壤CO_2排放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典鹏 孙涛 +2 位作者 姚美思 刘隋赟昊 贾宏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79-1889,共11页
为探究盐湖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CO_2排放速率及影响因素,以新疆达坂城盐湖沿岸小獐毛、鸢尾、芨芨草、黑果枸杞群落和撂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4~12月采用Li–8100A监测了不同植物群落土壤CO_2排放特征,分析了CO_2排放与5(ST5),10(... 为探究盐湖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CO_2排放速率及影响因素,以新疆达坂城盐湖沿岸小獐毛、鸢尾、芨芨草、黑果枸杞群落和撂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4~12月采用Li–8100A监测了不同植物群落土壤CO_2排放特征,分析了CO_2排放与5(ST5),10(ST10),15cm(ST15)土壤温度、含水量、电导率的关系.结果如下:4~12月小獐毛群落土壤CO_2日排放呈单峰曲线,7月土壤CO_2排放速率最高,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7月鸢尾、芨芨草、黑果枸杞和撂荒地土壤CO_2排放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16:00左右,其余月份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4:00;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同一植物类型不同月份土壤CO_2排放存在显著差异(P<0.001).4~12月芨芨草群落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最高(2508.01g/m^2),大于撂荒地(2235.01g/m^2)、鸢尾(1903.03g/m^2)、黑果枸杞(1690.27g/m^2)和小獐毛(550.34g/m^2)植物群落处理.小獐毛群落土壤CO_2排放与ST15显著相关(R^2=0.739,P<0.05),且对ST15变化最敏感;鸢尾、芨芨草、黑果枸杞群落和撂荒地处理土壤CO_2排放与ST5相关性较高(R^2=0.708~0.821),对ST10变化响应敏感.小獐毛群落土壤温度敏感系数(Q_(10))最大值出现在6月(7.97),鸢尾(21.74)、芨芨草(13.21)、黑果枸杞(18.23)和撂荒地(7.65)处理则出现在11,12月.不同植物群落土壤CO_2排放与含水量相关性较低;一元线性方程(loge_cC_f=-0.149EC+0.943)能较好的模拟土壤电导率(EC)与CO_2排放(C_f)的关系.除土壤温度外,盐分也是影响盐湖沿岸土壤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考虑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时不能忽略盐湖生态系统,以及盐分对土壤碳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坂城盐湖 碳排放 土壤盐分 温度敏感系数
下载PDF
绢蒿荒漠草地两种主要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12
作者 范燕敏 武红旗 +2 位作者 侯艳娜 艾科拜尔.安外尔 古丽包斯旦.艾尔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05-2311,共7页
【目的】研究退化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恢复后,主要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为干旱区草地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该草地的建群种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和伴生种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为对象,分析两种植物的C、N... 【目的】研究退化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恢复后,主要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为干旱区草地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该草地的建群种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和伴生种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为对象,分析两种植物的C、N、P、K含量及计量比以及放牧和封育条件下,两种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两种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以及封育对两种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伊犁绢蒿的P(0.82 g/kg)极显著高于木地肤的P(0.58 g/kg),伊犁绢蒿的N(15.11 g/kg)、K(13.06 g/kg)含量和N/P(22.46)极显著低于木地肤的N(25.14 g/kg)、K(21.17 g/kg)含量和N/P(43.75)。封育改善了荒漠草地植物的生长环境,但与放牧相比,伊犁绢蒿与木地肤的C、N、P、K含量及元素计量比变化不显著。【结论】伊犁绢蒿与木地肤的养分利用策略不同,伊犁绢蒿以吸收利用P为主,木地肤以吸收利用N和K为主,伊犁绢蒿的生长率高于木地肤。封育对荒漠草地两种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绢蒿 木地肤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养分利用策略
下载PDF
新疆草地优势种植物相对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婧婧 刘耘华 +5 位作者 盛建东 李宁 武红旗 贾宏涛 孙宗玖 程军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5,共11页
优势种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地上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其生物量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共存种种间关系的影响。然而,由于物种的不同和环境梯度的差异,目前有关优势种生物量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尚未获得一致性的结论。基于此,本研究... 优势种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地上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其生物量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共存种种间关系的影响。然而,由于物种的不同和环境梯度的差异,目前有关优势种生物量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尚未获得一致性的结论。基于此,本研究以2011-2013年对新疆9种草地类型397个样地中优势种相对生物量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统计了不同草地类型中优势种组成,其次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优势种相对生物量随海拔梯度变化特征,以及共存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新疆草地共有169个优势种,隶属31科120属。这些优势种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占据了优势种的19.53%。其中,高寒草原、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中,最主要的优势种均为针茅。而在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和温性荒漠中,最主要的优势种则分别为珠芽蓼、千叶蓍和角果藜;2)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与海拔的关系可以归为5类,分别呈现无显著关系、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变化趋势、显著正相关关系、显著负相关关系和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关系。这5类关系所对应的优势种数量分别为50、9、8、6和4个,分别占优势种总数的64.9%、11.7%、10.4%、7.8%和5.2%;3)24个共存优势种之间,其相对生物量共存在19对显著关系,且大多数共存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之间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与海拔的关系,因物种不同呈多种变化格局且受到共存优势种的影响,结果可对未来新疆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维持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地上生物量 海拔 共存物种 新疆草地
下载PDF
新疆温性草原土壤pH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左李娜 陈静 +4 位作者 张慧 刘耘华 盛建东 张凯 程军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41-1353,共13页
土壤pH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发现其受到海拔、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之前研究多集中在这些因子对表层土壤pH变化的影响,而不同土层pH对这些因子的响应是否一致仍缺乏探讨。基于此,... 土壤pH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发现其受到海拔、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之前研究多集中在这些因子对表层土壤pH变化的影响,而不同土层pH对这些因子的响应是否一致仍缺乏探讨。基于此,本研究以新疆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3年对86个样地的不同土层(0-5、5-10、10-20、20-30、30-50、50-70和70-100 cm)土壤pH和相关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容重和土石比)进行测定,并重点分析了地表微环境(凋落物、立枯、覆沙、砾石、风蚀和水蚀程度)对不同土层pH的影响,以及海拔、气候(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和相关理化性质与土壤pH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随土层增加,土壤pH呈逐渐增大的变化特征,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2)凋落物、砾石和风蚀对各土层pH均无显著影响(P>0.05),立枯显著降低了0-50 cm各土层中pH(P<0.05),水蚀仅增加了0-20 cm各土层pH,覆沙则降低了70-100 cm土层中pH。3)各土层pH与海拔以及0-10 cm土层pH与年平均温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年平均降水量与0-30 cm土层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各土层pH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多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容重和土石比仅在个别土层有内在联系。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土石比和年平均温度对pH的影响强度高于其他因素。结果表明,新疆温性草原土壤pH的变化均受到地表微环境、海拔、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但影响强度在不同因子和不同土层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 海拔 地表微环境 年平均温度 年平均降水量 不同土层 新疆温性草原
下载PDF
表层覆盐对新疆巴里坤盐湖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美思 朱新萍 +4 位作者 张凯 胡保安 胡毅 王丽萍 贾宏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8-544,共7页
本文以新疆巴里坤盐湖周边硫酸钠型盐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异位培养的方法,使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研究了不同覆盐量(CK、1倍覆盐、2倍覆盐、3倍覆盐和4倍覆盐处理)对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日变... 本文以新疆巴里坤盐湖周边硫酸钠型盐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异位培养的方法,使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研究了不同覆盐量(CK、1倍覆盐、2倍覆盐、3倍覆盐和4倍覆盐处理)对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其峰值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倍覆盐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峰值出现时间(15:00)比其他处理(17:00)有所提前;凌晨0:00—6:00,部分土壤呼吸速率呈现负值。(2)覆盐后土壤CO_2日排放量随时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气温变化一致;培养期间土壤CO2日均排放量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倍覆盐处理下土壤CO_2日均排放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3)土壤温度敏感系数Q_(10)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综上可见,覆盐处理显著影响了盐湖周边盐渍化土壤CO_2排放通量、特征和土壤温度敏感性,因此,在研究气候变暖对盐渍化土壤呼吸影响时,不仅要考虑增温对土壤呼吸的直接影响,也要考虑土壤盐层厚度与土壤温度敏感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表层覆盐 巴里坤盐湖
下载PDF
新疆棉田土壤累积态磷的活化效果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璐 王宇莹 +3 位作者 何强 颜杰 刘耘华 盛建东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由于棉花经济效益高,导致农户对磷肥投入量大,在棉田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累积态磷。研究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和田间试验,比较了盐酸、乙酸和食醋对棉田土壤累积态磷素活化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食醋以及相同酸度的盐酸和乙酸对于有效... 由于棉花经济效益高,导致农户对磷肥投入量大,在棉田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累积态磷。研究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和田间试验,比较了盐酸、乙酸和食醋对棉田土壤累积态磷素活化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食醋以及相同酸度的盐酸和乙酸对于有效磷高(15.9~23.0 mg/kg)的棉田土壤,0.5天时乙酸和食醋可以提高有效磷3.1~9.6 mg/kg,大约相当于P;O;=4.6~14.1 kg/hm^(2),并且这种活化作用可以持续7天,其中盐酸对于土壤磷素活化无明显效果。而对于低磷(8.0 mg/kg)棉田土壤,三种酸活化磷素效果均不明显。田间试验结果也证明了食醋处理和乙酸处理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P<0.05),同时土壤中碳酸钙含量和pH均显著降低(P<0.05),这种作用对有效磷含量高的土壤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土壤 磷素活化 有效磷
下载PDF
新疆温性荒漠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垂直分布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亚澜 刘耘华 +2 位作者 陈静 程军回 盛建东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1-78,共8页
在典型的干旱区新疆温性荒漠选取了121个样地,通过分析0~100 cm内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SOC)和无机碳(SIC)含量与气候、海拔、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根系生物量的相关性来研究SOC和SIC含量的垂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5 cm、5~... 在典型的干旱区新疆温性荒漠选取了121个样地,通过分析0~100 cm内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SOC)和无机碳(SIC)含量与气候、海拔、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根系生物量的相关性来研究SOC和SIC含量的垂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30~50 cm、50~70 cm和70~100 cm,SOC含量与年均降水量、海拔、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根系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温度无显著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土石比无关,但在10~20 cm、20~30 cm、30~50 cm、50~70 cm和70~100 cm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在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30~50 cm、50~70 cm和70~100 cm,SIC含量与年均温度和海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均降水量无关。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30~50 cm、50~70 cm和70~100 cm,SIC含量与土壤容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pH值无显著关系,但在0~5 cm、5~10 cm、10~20 cm、30~50 cm和70~100 cm与土石比呈显著正相关。在5~10 cm、10~20 cm、20~30 cm、30~50 cm、50~70 cm和70~100 cm,SOC和SI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气候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根系生物量 土壤容重 土石比
下载PDF
新疆山地草甸土壤全氮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鑫宇 盛建东 +2 位作者 程军回 玉素甫江·玉素音 刘耘华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34-43,共10页
为探究高山草甸土壤全氮的变化特征,以新疆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在全疆范围内采集样点42个,分析土壤全氮含量对年均降水(MAP)、年均温度(MAT)等气候因素,根系生物量、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等生物量,土壤容重、土石比、土壤pH等土壤理... 为探究高山草甸土壤全氮的变化特征,以新疆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在全疆范围内采集样点42个,分析土壤全氮含量对年均降水(MAP)、年均温度(MAT)等气候因素,根系生物量、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等生物量,土壤容重、土石比、土壤pH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中,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和30~50 cm土层中,MAP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峰型关系;在50~70 cm和70~100 cm土层中,MAT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0~5 cm和10~20 cm土层中,土壤全氮含量与根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5~10 cm土层中,呈显著峰型关系;在0~100 cm范围内的7个土层中,ANPP与土壤全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0~5 cm、5~10 cm、10~20 cm和30~50 cm土层中,土壤容重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0~100 cm范围内的7个土层中,土石比与土壤全氮含量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土壤pH与全氮含量在20~30 cm土层中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50~70 cm土层中呈显著峰型关系。综上,土壤中全氮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对提高山地草甸植物生产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甸 土壤全氮 气候因素 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新疆典型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安意 刘耘华 盛建东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86-90,共5页
通过对田间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剖面养分的监测,探明长期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以种植年限分别为10,14,16年的滴灌棉田土壤养分为研究对象,利用网格布点法,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磷钾等指标,... 通过对田间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剖面养分的监测,探明长期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以种植年限分别为10,14,16年的滴灌棉田土壤养分为研究对象,利用网格布点法,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磷钾等指标,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养分均呈现出中等强度的变异,其中,速效钾随种植年限增加含量逐渐减少,而有效磷和全氮随种植年限增加含量逐渐增加,有机碳和碱解氮未呈现出明显规律。(2)全氮、有机碳、碱解氮含量均呈现出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的趋势,在0~40 cm土层有效磷显著积累,而速效钾在表层显著降低。通过研究长期滴灌棉田不同土壤养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新疆棉田土壤培肥和养分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棉田 速效养分 碳氮 时空变异
下载PDF
氮肥与牛粪配施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惠君 杨洋 +3 位作者 盛建东 刘耘华 候跃 蒋平安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了探究有机肥高效利用和化肥减量技术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在分别施用氮肥0、150、225、300、375 kg/hm^(2)基础上,设置配施牛粪3 000 kg/hm^(2)和不施牛粪两组共10个处理,研究无... 为了探究有机肥高效利用和化肥减量技术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在分别施用氮肥0、150、225、300、375 kg/hm^(2)基础上,设置配施牛粪3 000 kg/hm^(2)和不施牛粪两组共10个处理,研究无机氮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成熟期,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配施牛粪处理的含量整体高于不施牛粪处理。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脲酶活性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且配施牛粪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比不施牛粪处理分别提高了8.40%、44.31%和7.02%(P<0.05)。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配施牛粪处理的产量总体高于不施牛粪处理。施氮量225 kg/hm^(2)配施牛粪处理籽粒产量达到15 787.41 kg/h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50.57%,较不施牛粪施氮225 kg/hm^(2)处理提高13.18%。氮肥与牛粪配施后可通过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来影响玉米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基础上,建议沙雅县玉米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并配施牛粪3 0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玉米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