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科研计划管理
1
作者 张京萍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3期116-117,共2页
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科研计划管理张京萍(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乌鲁木齐市830002)科研计划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前提与核心,也是实现科研方向与任务的关键。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一般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通常把对... 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科研计划管理张京萍(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乌鲁木齐市830002)科研计划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前提与核心,也是实现科研方向与任务的关键。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一般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通常把对课题的组织申请、同行评议、择优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病 防治 科研计划管理
下载PDF
新疆防治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研究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合木提 常青 +1 位作者 李新 吾守巴特 《中国健康教育》 1997年第7期32-33,共2页
作者应用专题小组讨论及访谈法首次在新疆进行防治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乡镇居民对碘缺乏及其危害认识肤浅,经济困难及传统习惯仍是许多群众吃土盐和阻碍普及使用加碘盐的主要原因,多途径补碘有发展前景,电视节目和... 作者应用专题小组讨论及访谈法首次在新疆进行防治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乡镇居民对碘缺乏及其危害认识肤浅,经济困难及传统习惯仍是许多群众吃土盐和阻碍普及使用加碘盐的主要原因,多途径补碘有发展前景,电视节目和宣传画最受乡镇居民欢迎,开发领导层抓防治是目前控制碘缺乏危害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碘缺乏病 乡镇居民 多途径 首次 补碘 加碘盐 初探 宣传画 普及
下载PDF
新疆南疆农村居民饮水现状与相关地方病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江 王建平 《地方病通报》 1997年第1期55-57,共3页
新疆南疆农村饮用水状况一直较差,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防病改水工作。对南疆13个县市农村改水资料分析表明:到1994年底南疆农村居民改水受益率为66.07%,仍有33.93%的居民在饮用易受微生物污染的不洁水。而改水受益者中有50%以上... 新疆南疆农村饮用水状况一直较差,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防病改水工作。对南疆13个县市农村改水资料分析表明:到1994年底南疆农村居民改水受益率为66.07%,仍有33.93%的居民在饮用易受微生物污染的不洁水。而改水受益者中有50%以上采用的是压把井水,另外近40%采用深层井水。由于南疆地下潜流中氟含量往往较高,这使地方性氟中毒等非生物因素性地方病的危险性升高。提醒我们在选择改水水源、掌握饮水卫生标准,特别是理化标准方面要十分注意。在搞好防病改水,减少生物性传染病的同时,避免产生其它严重地方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地方性 氟中毒 流行病学
全文增补中
新疆南疆三县防治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调查研究
4
作者 李新 常青 +2 位作者 马合木提 吾守巴特 李志新 《地方病通报》 1997年第1期103-103,102,共2页
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方法首次在新疆南疆进行防治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乡镇居民对碘缺乏及其危害认识肤浅;2.经济困难及传统习惯仍是许多居民食用土盐和阻碍普及加碘食盐的主要原因;3.多途径补碘有发展前景;4.电... 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方法首次在新疆南疆进行防治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乡镇居民对碘缺乏及其危害认识肤浅;2.经济困难及传统习惯仍是许多居民食用土盐和阻碍普及加碘食盐的主要原因;3.多途径补碘有发展前景;4.电视节目和宣传画最受群众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碘缺乏 防治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新疆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进展
5
作者 史丕裕 金根源 滕德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2期49-50,共2页
新疆是布鲁氏菌病严重流行区,新疆对此病的流行病学、菌属分种(型)、疫苗预防、诊断技术、临床治疗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80年代以来此病在新疆的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防治 研究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北部两种兔尾鼠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爱民 李红叶 +2 位作者 张晓岚 廖力夫 蒋卫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4期89-94,共6页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法分别分析了黄兔尾鼠(Lagurus lutcus Eversmann)和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 Pallas)的八种组织器官(肝脏、心脏、肌肉、肾脏、胃、脑、肺和横膈)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同工酶。实验结果表...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法分别分析了黄兔尾鼠(Lagurus lutcus Eversmann)和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 Pallas)的八种组织器官(肝脏、心脏、肌肉、肾脏、胃、脑、肺和横膈)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同工酶。实验结果表明,(1)在同种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同工酶谱带及活性表现不同,具组织特异性。(2)异种动物的相同组织中,每种同工酶的谱带和活性不同,具有种间特异性。(3)在异种动物中,EST同工酶的差异性大于LDH同工酶的差异性;因此,EST同工酶可作为区分亲缘关系相近物种的遗传指标。(4)黄免尾鼠似乎是通过增加LDH同工酶的B亚基和EST同工酶的活性来适应干旱及半干旱的荒漠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尾鼠 乳酸脱氢酶 酯酶 同功酶
下载PDF
新疆北部地区包虫病感染与患病的年龄分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孟贺巴特 柴君杰 江莉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1992年第S1期15-20,共6页
回顾性调查了新疆北部地区1981~1990年底以来手术治疗的包虫病人,并选择北部地区5个点6499人进行血清抗体水平的测定(ELISA)。对包虫病人及患病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的年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次调查病人7628人,其中小于15岁的病人占... 回顾性调查了新疆北部地区1981~1990年底以来手术治疗的包虫病人,并选择北部地区5个点6499人进行血清抗体水平的测定(ELISA)。对包虫病人及患病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的年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次调查病人7628人,其中小于15岁的病人占总人数的31.02%,显示包虫病对儿童的危害高于成年人,十年累积患病率以6~15岁和36~50岁为高,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8.69%,在年龄的分布以20岁以前较高,而在51岁以后又呈较高的水平,显示包虫病的感染有两个高峰。对低年龄人群的患病率及血清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病人最小年龄为2岁,十年累积患病率在10岁年龄组形成高峰。血清抗体水平从6岁上升,7岁后达到高峰不再变化.在性别上,患病率及血清抗体水平男女均有差异.证明新疆北部地区人群感染包虫病最危险的年龄为学龄前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包虫病 人类 患者 年龄分布 血清流行病学 北部地区 新疆
下载PDF
漂浮式碘缓释器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锋锐 徐训风 +2 位作者 蒋继勇 托乎提.玉苏莆 吐尔逊.托乎提 《地方病通报》 1997年第1期98-100,共3页
本文评价了漂浮式碘缓释器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6个月的现场疗效,结果提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率虽有下降,但较对照组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6.8%和11.0%,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本文评价了漂浮式碘缓释器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6个月的现场疗效,结果提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率虽有下降,但较对照组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6.8%和11.0%,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学龄儿童指尖全血T4的均值水平由53.1ng/ml提高到62.3ng/ml,与防治前和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其T4低于正常的异常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SH的均值水平防治前后未有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的均值和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防治组(P<0.01);尿碘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在1个月时较基础值(81.7μg/L)提高1.4倍,在3个月时(102.4μg/L)提高1.76倍,在6个月时(188.4μg/L)提高3.24倍。以上结果表明,漂浮式碘缓释器对防治IDD具有简便易行、效果可靠、成本低和检测方便等优点,在边远的农牧区和碘盐不能推广的地区使用是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缓释器 防治 地方性 甲状腺肿
下载PDF
1997年新疆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报告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锋锐 伊力夏提 +7 位作者 常青 徐训风 玛丽娅 沙尼亚 买力亚木 蒋继勇 海啸 徐也青 《地方病通报》 1998年第1期83-86,共4页
按照全国统一的“PPS”方法进行碘缺乏病的抽样调查,共抽检8~10岁儿童1202人,甲状腺触诊检查肿大率为22.1%,B超检查为13.5%;采集儿童随机尿样349份,尿碘中位数为188.2μg/L;其中≥100μg/... 按照全国统一的“PPS”方法进行碘缺乏病的抽样调查,共抽检8~10岁儿童1202人,甲状腺触诊检查肿大率为22.1%,B超检查为13.5%;采集儿童随机尿样349份,尿碘中位数为188.2μg/L;其中≥100μg/L的270份,占77.4%;检测居民户用盐样1124份,其中碘盐986份,占87.7%,合格碘盐873份,占碘盐的88.5%,非碘盐和土盐138份,占12.3%;盐碘中位数为36.9mg/kg;采集新生儿脐带血片716份,合格样592份(82.7%),检出>5μIU/ml的386份,占65.2%。本调查资料表明,经过二年的不懈努力,无论是在碘盐食用率、尿碘水平和儿童甲状腺肿患病率,都较1995年有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应看到碘盐食用率和甲状腺肿大率等指标还距国家规定的消除标准(分别为>95%和<5%)差距甚远,尤其是新生儿脐带血TSH水平更显突出,充分说明居民碘营养不足的状况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缺乏病 监测 新疆 流行病学 防治
下载PDF
新疆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几种同工酶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雷 张文林 +3 位作者 瞿群 依斯拉音 汤旭 柴君杰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1992年第S1期76-81,共6页
本文报导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我国新疆不同地区的羊源、牛源细粒棘球蚴(E.granulosus)原头节的 EST、GPI、MDH、G6PDH、ACP、ALP 和 ME 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采集了南疆和田和北疆阿勒泰、伊犁和乌鲁木齐的羊... 本文报导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我国新疆不同地区的羊源、牛源细粒棘球蚴(E.granulosus)原头节的 EST、GPI、MDH、G6PDH、ACP、ALP 和 ME 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采集了南疆和田和北疆阿勒泰、伊犁和乌鲁木齐的羊肝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及阿勒泰、伊犁的牛肝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样本,采用垂直板 PAGE 电泳,进行上述7种酶的同工酶检测,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区的羊源和牛源的细粒棘球蚴样本之间,EST、MDH、GPI 和 G6PDH 的同工酶在区带数目、排列形式、Rf 值、Sm 值和相对活性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个样品除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酶谱外,同时,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原头节 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宿主 新疆
下载PDF
新疆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德坤 李凡卡 +6 位作者 程风清 陈锋 刘为 刘书来 邰新萍 李景挺 卿燕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4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职业人群 疫情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皮肤利什曼病传播媒介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管立人 许永湘 +1 位作者 左新平 王革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1期38-41,共4页
1994年的研究表明,在克拉玛依从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肤损害部位和从硕大白岭吴氏亚种消化道内分离出来的利什曼原虫,经DNA基因型的分析,证实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同源。本文报道,在皮肤利什曼病流行区内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的数最颇... 1994年的研究表明,在克拉玛依从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肤损害部位和从硕大白岭吴氏亚种消化道内分离出来的利什曼原虫,经DNA基因型的分析,证实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同源。本文报道,在皮肤利什曼病流行区内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的数最颇大,亲人性强,在野外和居民点内该蛉的前鞭毛体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9%(58/985)和2.9%(13/449),前鞭毛体在该蛉的消化道内能大量繁殖并可移行至咽及喙部;而在非流行区,该蛉的数量很少或无,也未查见前鞭毛体的感染。综合以往和本文的研究结果,作者确认硕大白蛉吴氏亚种为克拉玛依山婴儿利什曼原虫所致的皮肤利什曼病的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利什曼病 利什曼原虫 传播媒介
下载PDF
新疆黑热病防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5
13
作者 左新平 依马木.苏里坦 +1 位作者 开塞尔 张松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黑热病 防治 新疆 人源型黑热病 荒漠型黑热病 皮肤利什曼病
下载PDF
新疆地方性氟中毒与碘缺乏病并存地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建平 李江 +4 位作者 艾海提 林勤 杨扬 张玲 王生玲 《地方病通报》 1997年第1期57-59,共3页
新疆是一个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非常复杂的地区,外环境严重缺碘,同时许多地区有高氟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本文选择了全疆21个伴有高氟危害的碘缺乏病区,对两种疾病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碘缺乏病主要影响因素为缺碘,... 新疆是一个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非常复杂的地区,外环境严重缺碘,同时许多地区有高氟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本文选择了全疆21个伴有高氟危害的碘缺乏病区,对两种疾病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碘缺乏病主要影响因素为缺碘,而高氟对甲状腺的影响在现场流行病学上还不明显。这是由于氟对甲状腺的影响表现是复杂的,此外补碘防治碘缺乏病工作的深入也使在病区氟的可能作用受到干扰,氟只能加重缺碘造成的危害。由于新疆环境地理的复杂性,影响碘缺乏病的因素多样性,应注意划分病区类型,采用符合病区特点的防治措施才可达到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氟中毒 IDD 流行病学 新疆 碘缺乏
下载PDF
新疆2株人蚤鼠疫菌栓形成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钱存宁 张晓雪 +4 位作者 姜万武 曹鸿翥 戴翔 黄赤忠 冯玉明 《地方病通报》 1991年第4期27-32,共6页
分别用人工感染患鼠疫败血症而濒死的灰旱獭和经人工饲养装置定量鼠疫菌感染的人蚤灰旱獭株共552只,在整个观察期间末形成栓塞。以强毒鼠菌株7239号2.1×109个菌/ml狗血,感染和田人蚤狗株,其菌栓率为3.4%,这为人——人蚤——人的... 分别用人工感染患鼠疫败血症而濒死的灰旱獭和经人工饲养装置定量鼠疫菌感染的人蚤灰旱獭株共552只,在整个观察期间末形成栓塞。以强毒鼠菌株7239号2.1×109个菌/ml狗血,感染和田人蚤狗株,其菌栓率为3.4%,这为人——人蚤——人的鼠疫传播途径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证实1972年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玉龙喀什乡发生人间腺鼠疫流行的媒介是和田人蚤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蚤灰旱獭株 鼠疫菌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皮肤利什曼病病原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管立人 杨元清 +6 位作者 沈炳贵 柴君杰 任灏远 许永湘 左新平 吴嘉彤 邓琳淇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3期1-5,共5页
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损内分离的3株婴儿利什曼原虫,接种至草原兔尾鼠或背纹仓鼠的腹腔/睾丸内后,引起内脏感染。鼠的病理变化与从内脏利什曼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婴儿利什曼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致。BAL... 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损内分离的3株婴儿利什曼原虫,接种至草原兔尾鼠或背纹仓鼠的腹腔/睾丸内后,引起内脏感染。鼠的病理变化与从内脏利什曼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婴儿利什曼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致。BALB/c小鼠皮下接种原虫后,既不发生皮肤损害,也不引起内脏感染。猴的皮下注射该原虫后,仅产生含虫的皮肤损害而不引起内脏感染。皮肤利什曼病人的皮损组织置NNN培养基内培养时,在培养基内难以查获前鞭毛体,用上述感染鼠的脾组织置该培养基内培养,可以使前鞭体生长繁殖。无鞭毛体的超微结构显示,膜下微管数为74±7,周长为8.86±1.25μm,原虫的大小指数为6.61±1.56。通过本文结果及文献复习,作者指出:中国的婴儿利什曼原虫是由基因型存在一定差异和表型呈多态性的不同品系组成的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病原生物学 婴儿
下载PDF
口服不同剂量的碘化油微囊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及有效期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锋锐 徐恩超 +8 位作者 蒋继勇 林津 谢马别克.塔什别克 海啸 沙拉买提.吐尔逊太 张玲 马文林 阿木提.艾山 李明军 《地方病通报》 1992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本文报告1990~1991年在缺碘性疾病流行区新疆托克逊县观察了一次性口服不同剂量(400、300和200mg)碘化油微囊的防治疗效及尿碘排泄。结果表明,在服药后半年和1年甲状腺肿患病率在不同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 本文报告1990~1991年在缺碘性疾病流行区新疆托克逊县观察了一次性口服不同剂量(400、300和200mg)碘化油微囊的防治疗效及尿碘排泄。结果表明,在服药后半年和1年甲状腺肿患病率在不同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论患病率还是治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剂量组之间服药后1月内尿碘排泄有随剂量增大相应增高的趋势(P<0.01),但至第三个月时无论是不同剂量组之间还是与对照组之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从而提示,口服碘化油微囊能否作为防治缺碘性疾病的长效补碘方法,很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甲状腺肿 碘化油微囊 尿碘
下载PDF
新疆白蛉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管立人 柴君杰 左新平 《地方病通报》 1999年第4期87-91,共5页
本文对新疆白岭的生物学,重点是对内脏利什曼病和皮肤利什曼病的三种媒介白蛉的季节消长,栖息习性,活动(包括吸血活动),趋光性,寿命,生殖、孳生地以及白岭与利什曼原虫的相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各项研究结果对于阐释... 本文对新疆白岭的生物学,重点是对内脏利什曼病和皮肤利什曼病的三种媒介白蛉的季节消长,栖息习性,活动(包括吸血活动),趋光性,寿命,生殖、孳生地以及白岭与利什曼原虫的相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各项研究结果对于阐释新疆利什曼病的若干流行规律,制订防治策略及措施,具有实际意义。最后,对新疆南部古老绿洲地带内脏利什曼病媒介白蛉的防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生物学 新疆 综述
下载PDF
新疆利什曼原虫同工酶谱的初步研究Ⅰ.酶谱型的分布 被引量:3
19
作者 严蕾 左新平 +2 位作者 茹孜古丽 侯岩岩 柴君杰 《地方病通报》 1995年第3期4-7,共4页
用5种酶ME,GPI,G6PDH,MDH,EST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新疆不同来源分离的5株利什曼原虫进行了同工酶谱的比较研究。所分析的虫株包括1株杜氏利什曼原虫,2株婴儿利什曼原虫,2株都兰利什曼原虫以及作为参比... 用5种酶ME,GPI,G6PDH,MDH,EST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新疆不同来源分离的5株利什曼原虫进行了同工酶谱的比较研究。所分析的虫株包括1株杜氏利什曼原虫,2株婴儿利什曼原虫,2株都兰利什曼原虫以及作为参比虫株的杜氏利什曼原虫(MHOM/IN/80/DD8),硕大利什曼原虫(MHOM/IQ/00/LH32),沙鼠利什曼原虫(RHO/CN/62/#l)和蜥蜴利什曼原虫各1株,共分出9个酶谱型。表明不同来源的2株婴儿利什曼原虫是两个不同的酶谱型,2株都兰利什曼原虫为两个不同的酶谱型,新疆的杜氏利什曼原虫与来源于印度的杜氏利什曼原虫标准株也为两个不同的酶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同工酶 酶谱型 新疆
下载PDF
新疆绵羊种在鲁氏菌病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志文 任静 +8 位作者 陈风清 张萍 张银国 张高轩 缪礼维 沈兆银 赵兴旺 阎守敦 张春生 《地方病通报》 1993年第4期52-60,共9页
本文报告了1981年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绵羊种布鲁氏菌病的研究资料。检测18个地区县种羊场的1878只中国美利奴种公羊,绵羊种布鲁氏菌病血检阳性率21.2%,临床检查附睾炎12.5%。不孕母羊的感染率高于周岁公羊及其它绵羊群,约有20%的母羊... 本文报告了1981年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绵羊种布鲁氏菌病的研究资料。检测18个地区县种羊场的1878只中国美利奴种公羊,绵羊种布鲁氏菌病血检阳性率21.2%,临床检查附睾炎12.5%。不孕母羊的感染率高于周岁公羊及其它绵羊群,约有20%的母羊不孕是由于Br.ovis感染所致。母羊及其羔羊血检双阳性率为3.7%,母羊阳性其羔羊阴性者是12.27%。种公羊病变部位多以单侧附睾炎和睾丸附睾尾粘连间隙消失为主,病变随绵羊的年龄而增多,尤其是4岁以上的种公羊。精液检查pH在6.6以上者多带菌,且炎症细胞和畸型精子较多。在绵羊种布鲁氏菌病高发疫区从94名变态反应阳性者中发现绵羊种布鲁氏菌病血检阳性9人,其中3人有附睾尾部豆状小结节。他们是兽医或常年与传染源密切接触者。R型和S型布鲁氏菌病的调查结果表明二者呈明显负相关。病原菌常规生化鉴定看到大多培养物无需CO_2可生长,不同地区的分离物在凝集原性,硫磺、碱性复红,尿素酶活性上有明显差异,提示存在不同生物型的可能性。病原回归试验看到了和自然发病一样的病理学变化和Br.ovis对绵羊生殖系的高亲和性。血清学诊断方法研究表明新疆地方菌株有着良好的抗原性,在9种试验中GDT,CFT和SAT诊断方法可靠,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易于在基层推广应用。用地方菌株制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