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北疆典型绿洲水化学特征差异与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以策勒和阜康为例
1
作者
马玉
刘小龙
+2 位作者
张鹏伟
摆翔
彭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3-69,101,共8页
利用水化学指标、离子含量特征、Piper图、Gibbs图、主要离子比例关系和USSL图法,以中国西北干旱区新疆南(策勒)北(阜康)2个绿洲为例,对2005—2019年天然水体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9年阜康地下水离子浓度与溶解性固...
利用水化学指标、离子含量特征、Piper图、Gibbs图、主要离子比例关系和USSL图法,以中国西北干旱区新疆南(策勒)北(阜康)2个绿洲为例,对2005—2019年天然水体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9年阜康地下水离子浓度与溶解性固体总量(TDS)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地表水离子含量变化并不明显;2个绿洲区的TDS与其他各离子含量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天然水体的矿化度主要由Na^(+)与SO_(4)^(2-)控制。策勒水化学类型为Na^(+)-Cl^(-)型和混合型,阜康水化学类型为Ca^(2+)-HCO_(3)^(-)、Na_(+)-Cl^(-)型和混合型;阜康的流动地表水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的影响,静止地表水受硅酸盐岩的风化作用的影响,硅酸盐岩和蒸发盐岩的风化是地下水组分的主要控制因素;策勒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组分均受硅酸盐岩与碳酸盐岩风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时空变化规律
Piper图
水-岩相互作用
离子比
干旱区绿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大气本底站站址环境及部分观测要素变化特征
2
作者
赵竹君
何清
+1 位作者
刘新春
王建林
《气象科技进展》
2022年第5期135-143,共9页
大气本底监测是对远离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经过充分混合、不受局地直接污染的大气成分长期定点观测,能反映全球或者区域尺度大气成分变化特征。中国大气本底站获取长期、连续、有效的大气成分监测数据及变化特征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外交...
大气本底监测是对远离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经过充分混合、不受局地直接污染的大气成分长期定点观测,能反映全球或者区域尺度大气成分变化特征。中国大气本底站获取长期、连续、有效的大气成分监测数据及变化特征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外交谈判、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对中国气象局七个大气本底站做简要介绍,利用对比统计分析方法与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对本底站观测要素CO_(2),CH_(4),O_(3),CO的浓度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各本底站CO_(2)浓度上升趋势明显,与Mauna Loa站增长趋势基本相同,季节变化多呈现冬春高、夏秋低的特征;各本底站CH_(4)浓度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浓度值大于Mauna Loa站,CH_(4)浓度变化与其光化学反应程度和局地源排放密切相关;O_(3)浓度基本呈现冬春高、夏季低的季节特征;CO浓度基本呈现下降的趋势,与人类的活动以及CO大气反应等外部条件相关。因此,大气本底站观测要素的变化趋势受到局部气候、季风运输、大气边界层等环境条件影响,东部经济发达区还与区域环境排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本底站
站址环境
观测要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荒漠灌木与城市绿化灌木功能性状及其对夏季热浪响应机理的差异
3
作者
赵鑫田
陈开超
+8 位作者
李浡睿
孙启兴
周洁
孙楠
廖珂
李赛强
梅慧芳
罗旭
杨晓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7-2848,共12页
为比较干旱荒漠区城市绿化灌木和荒漠乡土灌木在夏季热浪期的受损差异和其对高温和热浪冲击响应机理的不同,在新疆北疆2022年夏季热浪期末期,测定了9种荒漠乡土灌木和8种城市绿化灌木的4种水分相关功能性状(水力、叶片、光合和碳经济性...
为比较干旱荒漠区城市绿化灌木和荒漠乡土灌木在夏季热浪期的受损差异和其对高温和热浪冲击响应机理的不同,在新疆北疆2022年夏季热浪期末期,测定了9种荒漠乡土灌木和8种城市绿化灌木的4种水分相关功能性状(水力、叶片、光合和碳经济性状),同时调查植株受损程度。调查结果表明,荒漠乡土灌木接近74%的个体在夏季热浪中未受损伤,但有56%的城市绿化灌木个体受损;水力和叶片性状方面,荒漠灌木的枝叶水势、干物质含量和导管直径的平均值低于城市绿化植物,而枝比导率、准稳态导水率、胡伯尔值、比叶面积、导管密度呈相反态势。在碳经济和光合性状方面,荒漠乡土灌木的可溶性碳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城市绿化灌木(P<0.05),但气孔导度成相反模式(P<0.05),而淀粉和结构性碳含量、蒸腾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荒漠乡土灌木的性状整合度(G=0.39)高于城市绿化植物(G=0.20),且前者的关键节点个数,以及其与其他性状显著关联的个数均高于后者。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热浪引起荒漠乡土灌木的受损程度低于城市绿化灌木;荒漠植物在水力性状和性状整合方面存在优势,其水分吸收、运输和减少蒸腾失水的能力要强于城市绿化灌木,热浪影响下更易存活;相对城市绿化灌木,荒漠灌木可以协调功能性状间的关系,采取更多样化的适应机理将降低夏季热浪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可为干旱地区城市绿化灌木筛选以及区域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性状
非结构性碳
适应策略
性状整合
干旱胁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种植模式和刈割时间对油莎豆块茎养分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6
4
作者
张玉林
杜艺
+3 位作者
柴旭田
李向义
张志浩
曾凡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48-3155,共8页
为探究连/轮作模式对块茎养分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为材料,利用大田种植模式,进行油莎豆连作与油莎豆-小麦轮作试验,分别在刈割时间(8月1日、8月24日、9月16日)测定分析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块茎...
为探究连/轮作模式对块茎养分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为材料,利用大田种植模式,进行油莎豆连作与油莎豆-小麦轮作试验,分别在刈割时间(8月1日、8月24日、9月16日)测定分析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块茎的养分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连/轮作和刈割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块茎全氮、全钾、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P<0.05)。在连作和轮作模式下,随刈割时间延长,块茎的全钾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粗脂肪含量呈显著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轮作极显著增加了块茎的全氮和全钾含量(P<0.01)。连/轮作模式通过改变土壤盐基离子影响土壤pH,进而对块茎养分含量产生影响。因此,种植模式和刈割时间的选择可影响油莎豆的养分分配模式和营养品质,以期为油莎豆高产模式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小麦轮作
油莎豆连作
块茎营养品质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北疆典型绿洲水化学特征差异与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以策勒和阜康为例
1
作者
马玉
刘小龙
张鹏伟
摆翔
彭磊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花岗岩成岩成矿地质研究中心
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3-69,101,共8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20962)。
文摘
利用水化学指标、离子含量特征、Piper图、Gibbs图、主要离子比例关系和USSL图法,以中国西北干旱区新疆南(策勒)北(阜康)2个绿洲为例,对2005—2019年天然水体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9年阜康地下水离子浓度与溶解性固体总量(TDS)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地表水离子含量变化并不明显;2个绿洲区的TDS与其他各离子含量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天然水体的矿化度主要由Na^(+)与SO_(4)^(2-)控制。策勒水化学类型为Na^(+)-Cl^(-)型和混合型,阜康水化学类型为Ca^(2+)-HCO_(3)^(-)、Na_(+)-Cl^(-)型和混合型;阜康的流动地表水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的影响,静止地表水受硅酸盐岩的风化作用的影响,硅酸盐岩和蒸发盐岩的风化是地下水组分的主要控制因素;策勒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组分均受硅酸盐岩与碳酸盐岩风化的影响。
关键词
水化学
时空变化规律
Piper图
水-岩相互作用
离子比
干旱区绿洲
Keywords
Water chemistry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law
Piper chart
Water-rock interaction
Ion ratio
Oasis in arid areas
分类号
P641.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气本底站站址环境及部分观测要素变化特征
2
作者
赵竹君
何清
刘新春
王建林
机构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新疆
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国家野外
科学
观测研究站/中国气象局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
科学
试验基地/
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沙漠气象与沙尘暴重点实验室
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
出处
《气象科技进展》
2022年第5期135-143,共9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206)。
文摘
大气本底监测是对远离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经过充分混合、不受局地直接污染的大气成分长期定点观测,能反映全球或者区域尺度大气成分变化特征。中国大气本底站获取长期、连续、有效的大气成分监测数据及变化特征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外交谈判、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对中国气象局七个大气本底站做简要介绍,利用对比统计分析方法与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对本底站观测要素CO_(2),CH_(4),O_(3),CO的浓度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各本底站CO_(2)浓度上升趋势明显,与Mauna Loa站增长趋势基本相同,季节变化多呈现冬春高、夏秋低的特征;各本底站CH_(4)浓度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浓度值大于Mauna Loa站,CH_(4)浓度变化与其光化学反应程度和局地源排放密切相关;O_(3)浓度基本呈现冬春高、夏季低的季节特征;CO浓度基本呈现下降的趋势,与人类的活动以及CO大气反应等外部条件相关。因此,大气本底站观测要素的变化趋势受到局部气候、季风运输、大气边界层等环境条件影响,东部经济发达区还与区域环境排放密切相关。
关键词
大气本底站
站址环境
观测要素
Keywords
atmospheric background station
site environment
observation element
分类号
P4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荒漠灌木与城市绿化灌木功能性状及其对夏季热浪响应机理的差异
3
作者
赵鑫田
陈开超
李浡睿
孙启兴
周洁
孙楠
廖珂
李赛强
梅慧芳
罗旭
杨晓东
机构
宁波
大学
土木工程与地理
环境
学院
宁波市林场
新疆大学
绿洲
生态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7-284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1027)
宁波市揭榜挂帅项目(NO2023Z146)。
文摘
为比较干旱荒漠区城市绿化灌木和荒漠乡土灌木在夏季热浪期的受损差异和其对高温和热浪冲击响应机理的不同,在新疆北疆2022年夏季热浪期末期,测定了9种荒漠乡土灌木和8种城市绿化灌木的4种水分相关功能性状(水力、叶片、光合和碳经济性状),同时调查植株受损程度。调查结果表明,荒漠乡土灌木接近74%的个体在夏季热浪中未受损伤,但有56%的城市绿化灌木个体受损;水力和叶片性状方面,荒漠灌木的枝叶水势、干物质含量和导管直径的平均值低于城市绿化植物,而枝比导率、准稳态导水率、胡伯尔值、比叶面积、导管密度呈相反态势。在碳经济和光合性状方面,荒漠乡土灌木的可溶性碳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城市绿化灌木(P<0.05),但气孔导度成相反模式(P<0.05),而淀粉和结构性碳含量、蒸腾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荒漠乡土灌木的性状整合度(G=0.39)高于城市绿化植物(G=0.20),且前者的关键节点个数,以及其与其他性状显著关联的个数均高于后者。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热浪引起荒漠乡土灌木的受损程度低于城市绿化灌木;荒漠植物在水力性状和性状整合方面存在优势,其水分吸收、运输和减少蒸腾失水的能力要强于城市绿化灌木,热浪影响下更易存活;相对城市绿化灌木,荒漠灌木可以协调功能性状间的关系,采取更多样化的适应机理将降低夏季热浪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可为干旱地区城市绿化灌木筛选以及区域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水力性状
非结构性碳
适应策略
性状整合
干旱胁迫
Keywords
hydraulic traits
non⁃structural carbon
adaptation strategies
trait integration
drought stress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S731.2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种植模式和刈割时间对油莎豆块茎养分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6
4
作者
张玉林
杜艺
柴旭田
李向义
张志浩
曾凡江
机构
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
科学
院
新疆
生态与
地理研究所
中国
科学
院
新疆
生态与
地理研究所
新疆
策勒荒漠草地
生态
系统国家野外
科学
观测研究站
中国
科学
院
大学
出处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48-315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0507603)资助。
文摘
为探究连/轮作模式对块茎养分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为材料,利用大田种植模式,进行油莎豆连作与油莎豆-小麦轮作试验,分别在刈割时间(8月1日、8月24日、9月16日)测定分析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块茎的养分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连/轮作和刈割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块茎全氮、全钾、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P<0.05)。在连作和轮作模式下,随刈割时间延长,块茎的全钾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粗脂肪含量呈显著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轮作极显著增加了块茎的全氮和全钾含量(P<0.01)。连/轮作模式通过改变土壤盐基离子影响土壤pH,进而对块茎养分含量产生影响。因此,种植模式和刈割时间的选择可影响油莎豆的养分分配模式和营养品质,以期为油莎豆高产模式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油莎豆-小麦轮作
油莎豆连作
块茎营养品质
土壤理化性质
Keywords
Rotation cropping of Cyperus esculentus-wheat
Continuous cropping of Cyperus esculentus
Nutrientional quality of tuber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分类号
S543.9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北疆典型绿洲水化学特征差异与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以策勒和阜康为例
马玉
刘小龙
张鹏伟
摆翔
彭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大气本底站站址环境及部分观测要素变化特征
赵竹君
何清
刘新春
王建林
《气象科技进展》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荒漠灌木与城市绿化灌木功能性状及其对夏季热浪响应机理的差异
赵鑫田
陈开超
李浡睿
孙启兴
周洁
孙楠
廖珂
李赛强
梅慧芳
罗旭
杨晓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种植模式和刈割时间对油莎豆块茎养分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张玉林
杜艺
柴旭田
李向义
张志浩
曾凡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